电动汽车标准及技术规范列表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2
附件4: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标准一、新能源汽车纯电动续驶里程标准单位:km注:1.超级电容、钛酸锂快充纯电动客车无纯电动续驶里程要求。
2. M1类是指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座位数不超过九座的载客车辆。
N1类是指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3500kg的载货车辆。
二、新能源乘用车技术标准纯电动乘用车和燃料电池乘用车不属于车船税征税范围。
免征车船税的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乘用车应符合以下标准:工况纯电续驶里程低于80km的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乘用车B状态燃料消耗量(不含电能转化的燃料消耗量)与现行的常规燃料消耗量国家标准中对应限值相比小于70%。
工况纯电续驶里程大于等于80km的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乘用车,按整车整备质量(m)不同,其A状态百公里耗电量(Y)应满足以下要求:m≤1000kg时,Y≤0.014×m+0.5;1000kg<m≤1600kg时,Y≤0.012×m+2.5;m>1600kg时,Y≤0.005×m+13.7。
三、新能源客车技术标准免征车船税的新能源客车应同时符合以下标准:1.单位载质量能量消耗量(E kg)不高于0.24Wh/km·kg;2.非快充类纯电动客车电池系统质量能量密度要高于95Wh/kg,快充类纯电动客车快充倍率要高于3C,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客车节油率大于40%。
四、新能源货车和专用车技术标准免征车船税的新能源货车和专用车应同时符合以下标准:1.装载动力电池系统质量能量密度不低于95Wh/kg;2.纯电动货车、运输类专用车单位载质量能量消耗量(E kg)不高于0.49Wh/km·kg,其他类纯电动专用车吨百公里电耗(按试验质量)不超过10kWh。
五、燃料电池商用车技术标准免征车船税的燃料电池汽车应符合以下标准:燃料电池系统的额定功率不低于驱动电机额定功率的30%,且商用车燃料电池系统额定功率不小于30kW。
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标准一。
新能源汽车这几年那可是风头正劲,要说这产品技术标准,那可得好好说道说道。
1.1 电池技术。
电池就好比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
这电池的续航里程可是关键,谁也不想开着车老是担心没电抛锚在路上。
现在的标准那是越来越高,不仅要求里程长,还得充电快。
就像那句话说的,“兵贵神速”,充电时间短才能让车主更省心。
1.2 电机性能。
电机的效率和动力输出也不能含糊。
得有劲儿,爬坡上坎不费劲,加速超车也得麻溜的。
“打铁还需自身硬”,电机性能不过关,那可没法在市场上立足。
二。
2.1 安全标准。
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这可开不得玩笑。
车辆的防撞能力、电池的防火防爆,哪一样都得严格把关。
“小心驶得万年船”,只有把安全做到极致,才能让消费者放心。
2.2 智能化水平。
现在都讲究智能,新能源汽车也不例外。
自动驾驶辅助功能得靠谱,车机系统得好用。
不能让人觉得是“银样镴枪头”,中看不中用。
2.3 车辆可靠性。
车得皮实耐用,不能三天两头出毛病。
这就需要在零部件的质量和整车的装配工艺上下功夫,“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长期的品质把控才能保证车辆的可靠性。
三。
3.1 环保要求。
新能源汽车主打一个环保,从生产到使用,都得把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不能“挂羊头卖狗肉”,打着环保的旗号,却在其他环节造成污染。
3.2 售后服务。
售后也很重要,出了问题得有人管,维修保养得方便。
要让车主觉得买了车就有了保障,而不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新能源汽车的产品技术标准是个综合性的大工程,各个方面都得兼顾,只有这样,才能让新能源汽车真正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出行的好帮手。
现行有效电动车辆标准项目列表序号类别标准编号标准名称状态1. ?纯电动14GB/T18384.1-2001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1部分:车载储能装置现行有效,正在修订2. ?GB/T18384.2-2001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2部分:功能安全和故障防护现行有效,正在修订3. ?GB/T18384.3-2001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3部分:人员触电防护现行有效,正在修订4. ?GB/T 4094.2-2005电动汽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现行有效5. ?GB/T 19596-2004电动汽车术语现行有效6. ?GB/T 18385-2005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现行有效7. ?GB/T 18386-2005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现行有效8. ?GB/T 18387-2008电动车辆的电磁场发射强度的限值和测量方法,宽带,9kHz~30MHz现行有效9. ?GB/T 18388-2005电动汽车? 定型试验规程现行有效10.? ?GB/T 24552-2009电动汽车风窗玻璃除霜除雾系统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现行有效11.??GB/T 19836-2005电动汽车用仪表现行有效12.??GB/T 28382-2012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现行有效13.??QC/T 838-2010超级电容电动城市客车现行有效14.? ?QC/T 925-2013超级电容电动城市客车定型试验规程15.??混合动力8GB/T 19751-2005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现行有效16.? ?GB/T 19750-2005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定型试验规程现行有效17.? ?GB/T 19752-2005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现行有效18.?GB/T 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修订,已报批?19753-2005??消耗量试验方法19.? ?GB/T 19754-2005重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修订,已报批20.? ?GB/T 19755-2005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污染物排放测量方法现行有效21.??QC/T 837-2010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类型现行有效22.? ?QC/T 894-2011?重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污染物排放车载测量方法现行有效23.??燃料电池10GB/T 24554-2009燃料电池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现行有效24.??GB/T 24549-2009燃料电池汽车安全要求现行有效25.??GB/T 24548-2009燃料电池汽车整车术语现行有效26.? ?GB/T 26990-2011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车载氢系统技术要求现行有效27.?GB/T 26779-2011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加氢口现行有效28.? ?GB/T 26991-2011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最高车速试验方法现行有效29.??QC/T 816-2009加氢车技术条件现行有效30.? ?GB/T 29123-2012示范运行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技术规范2013-07-01实施31.? ?GB/T 29124-2012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示范运行配套设施规范2013-07-01实施32.? ?GB/T 29126-2012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车载氢系统试验方法2013-07-01实施33.??储能装置8GB/Z18333.1-2001电动道路车辆用锂离子蓄电池现行有效34.? ?GB/Z18333.2-2001电动道路车辆用锌空气蓄电池现行有效35.??QC/T 741-2006车用超级电容器现行有效,正在修订36.?QC/T 742-2006电动汽车用铅酸蓄电池现行有效37.??QC/T 743-2006电动汽车用锂离子蓄电池现行有效,正在修订38.? ?QC/T 744-2006电动汽车用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现行有效,正在修订39.? ?QC/T 840-2010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结构形式及尺寸现行有效40.? ?QC/T 897-2011电动汽车用电池管理系统技术条件现行有效41.??电机及控制系统7GB/T18488.1-2006电动汽车用电机及其控制器第1部分:技术条件修订,已报批42.? ?GB/T18488.2-2006电动汽车用电机及其控制器第2部分:试验方法修订,已报批43.??GB/T 24347-2009电动汽车DC/DC变换器现行有效44.??QC/T 896-2011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接口现行有效45.?QC/T 893-2011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故障现行有效?分类及判断46.? ?GB/T 29307-2012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可靠性试验方法现行有效47.? ?QC/T 926-2013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ISG型)用动力单元可靠性试验方法48.??能源供给10GB/T18487.1-2001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一般要求现行有效49.? ?GB/T18487.2-2001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车辆与交流/直流电源的连接要求现行有效50.? ?GB/T18487.3-2001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车辆交流/直流充电机(站)现行有效51.? ?QC/T 839-2010超级电容电动城市客车供电系统现行有效52.??QC/T 841-2010电动汽车传导式充电接口现行有效53.? ?QCT/ 842-2010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和非车载充电机之间的通讯协议现行有效54.? ?GB/T20234.1-2011?电动汽车传导充电充电连接装置第1 部分:通用要求现行有效55.? ?GB/T20234.2-2011?电动汽车传导充电充电连接装置第2 部分:交流充电接口现行有效56.? ?GB/T20234.3-2011?电动汽车传导充电充电连接装置第3 部分:直流充电接口现行有效57.??QC/T 895-2011电动汽车用传导式车载充电机现行有效58.??电动摩托车6GB/T 24158-2009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通用技术条件现行有效59.? ?GB/T 24157-2009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现行有效60.? ?GB/T 24156-2009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现行有效61.? ?QC/T 791-2007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定型试验规程现行有效62.? ?QC/T 792-2007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用电机及控制器技术条件现行有效63.? ?GB 24155-2009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安全要求现行有效?。
中国全球电动汽车标准一、电池系统安全电池系统安全是电动汽车最重要的标准之一。
电池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1. 电池单体、电池模块及电池系统的安全性应符合相关标准及规定。
2. 电池系统的机械强度应满足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冲击和碰撞。
3. 电池系统应配备有效的热管理系统,以防止电池过热和起火。
4. 电池系统应具有高可靠性,并能够在各种恶劣环境下正常运行。
二、充电设施安全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安全性同样重要。
以下是一些关键标准:1. 充电设施应符合相关电气安全规范,确保操作人员和乘客的安全。
2. 充电设施应具备防雷、防静电等保护措施。
3. 充电设施应配备消防设施,并符合消防安全规定。
4. 充电设施应具备过载保护、短路保护等功能。
三、车辆安全性能电动汽车的安全性能应满足以下要求:1. 车辆的结构设计应能够承受碰撞产生的冲击力,确保乘员的安全。
2. 车辆应配备安全气囊、安全带、ABS等基本安全配置。
3. 车辆的电气系统应符合相关电气安全规范,防止漏电、短路等问题。
4. 车辆的驾驶系统应稳定可靠,并能够应对各种复杂路况。
四、电磁兼容性电动汽车的电磁兼容性应满足以下要求:1. 车辆应符合电磁辐射和电磁抗扰度相关标准,确保不会对其他设备产生干扰。
2. 车辆应具备电磁防护功能,以保护乘员和设备的安全。
3. 充电设施应符合电磁兼容性相关标准,以避免对周围环境产生干扰。
五、电池回收利用电动汽车的电池回收利用应遵循以下标准:1. 电池回收利用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环保要求。
2. 电池回收企业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条件,以保证回收利用过程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3. 电池回收利用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环保措施,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4. 电池回收利用行业应加强信息共享和技术创新,提高回收利用效率和经济性。
六、电动发动机系统性能电动发动机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之一,其性能直接影响到车辆的性能和安全性。
以下是一些关键标准:1. 电动发动机的功率和扭矩应能够满足车辆行驶需求,并具备良好的加速性能。
电动汽车相关技术标准电动汽车技术标准引言: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对传统燃油车尾气排放的担忧,电动汽车作为一种绿色出行方式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然而,电动汽车的技术标准仍然是一个相对较新且不成熟的领域。
本文将探讨一些与电动汽车相关的技术标准,旨在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和普及。
一、电池技术标准:电池是电动汽车的核心组件,其质量和性能直接决定了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和使用寿命。
因此,建立和完善电动汽车电池技术标准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个方面的技术标准建议:1.标准化电池容量单位:在电动汽车中,通常使用的是千瓦时(kWh)作为电池的容量单位。
建立统一的电池容量计量单位,有助于消费者对不同厂家和不同型号电池的比较和选择。
2.电池能源密度标准:电池的能源密度决定了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
建立能源密度评估标准,以促进电池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3.电池充放电效率标准:电池的充放电效率直接影响到电动汽车的能量利用效率。
建立充放电效率评估标准,推动电池制造商提高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减少能量损失。
二、充电设施技术标准:电动汽车的充电设施是保证其正常使用和续航的前提。
建立充电设施的技术标准有助于提高充电效率和保证用户的安全。
以下是几个方面的技术标准建议:1.充电接口标准:制定统一的充电接口标准,方便电动汽车用户在不同的充电站进行充电,并减少充电时间。
2.充电功率标准:建立充电功率评估标准,以确定充电设施的最大功率输出,保证充电效率和用户体验。
3.充电安全标准:建立充电设施的安全指导标准,确保充电设施的安全性能,避免潜在的电气和火灾风险。
三、车辆性能标准:车辆性能标准对于提高电动汽车的行驶安全和驾驶舒适度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个方面的技术标准建议:1.电池系统安全标准:建立电池系统的安全性能评估标准,确保电池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不会出现过热、漏电等潜在风险。
2.动力系统效率标准:制定动力系统效率评估标准,鼓励车辆制造商提高动力系统的能量转化效率,减少能量浪费。
电动汽车标准及技术规范列表电动汽车标准及技术规范G19596《GB/T 19596-2004 电动汽车术语》G18388《GB/T 18388-2005 电动汽车定型试验规程》GBT 28382-2012 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G18384《GB18384.1~3-2001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1)GBT 18384.1-2001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1部分:车载储能装置2)GB T 18384.2-2001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2部分:功能安全和故障防护3)GBT 18384.3-2001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3部分:人员触电防护G18385《GB/T 18385-2005 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G18386《GB/T 18386-2005 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G18387《GB/T 18387-2008 电动车辆的电磁场发射强度的限值和测量方法,宽带,9kHz~30MHz》GBT 18488.1-2006 电动汽车用电机及其控制器第1部分技术条件GBT 18488.2-2006 电动汽车用电机及其控制器第2部分试验条件QC 743-2006-T 《QC 743-2006-T 电动道路车辆用锂离子蓄电池》G18487.2《GB/T18487.2-2001 电动车辆与交流/直流电源的连接要求》GBT 24347-2009 电动汽车DC∕DC变换器G19836《GB/T 19836-2005 电动汽车用仪表》G4094.2《GB/T4094.2-2005 电动汽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G18332.1《GB/T 18332.1-2009 电动道路车辆用铅酸蓄电池》G18332.2《GB/T 18332.2-2001 电动道路车辆用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G18333.2《GB/T 18333.2-2001 电动道路车辆用锌空气蓄电池》G18487.1《GB/T18487.1-2001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一般要求》G18487.3《GB/T18487.3-2001 电动车辆交流/直流充电机(站)》G18488.1《GB/T 18488.1-2006 电动汽车用电机及其控制器第1部分:技术条件》G18488.2《GB/T 18488.2-2006 电动汽车用电机及其控制器第2部分:试验方法》G19750《GB/T 19750-2005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定型试验规程》G19751《GB/T 19751-2005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安全要求》G19752《GB/T 19752-2005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G19753《GB/T 19753-2005 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G19754《GB/T 19754-2005 重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G19755《GB/T 19755-2005 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污染物排放测量方法》G20234《GB/T 20234-2006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插头、插座、车辆耦合器和车辆插孔通用要求》G24548《GB/T 24548-2009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术语》G24549《GB/T 24549-2009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安全要求》QC742《QC/T 742-2006 电动汽车用铅酸蓄电池》QC744《QC/T 744-2006 电动汽车用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Q/GDW_486-2010 电动汽车电池换电站换电技术导则Q_CSG 11516.3-2010 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技术规范Q_CSG 11516.5-2010 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充电接口规范QC 840-2010-T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产品规格尺寸……。
中国电动汽车标准列表中国电动汽车标准是指在中国境内生产和销售的电动汽车需要符合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这些标准的制定对于推动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提高电动汽车的安全性、性能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中国电动汽车标准的相关内容,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些标准。
1. 电动汽车整车标准。
中国电动汽车整车标准主要包括电动汽车的车身结构、动力系统、驾驶操纵、安全性能等方面的要求。
这些标准涵盖了电动汽车的整体设计和制造,确保了电动汽车在各种道路条件下的安全和稳定性。
2.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标准。
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是其重要的能源来源,因此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能量密度、充电性能等方面的标准至关重要。
中国制定了一系列关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标准,以确保电动汽车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和可靠性。
3.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准。
电动汽车的充电设施标准涉及到充电桩的设计、安装、使用和管理等方面。
这些标准的制定对于建设完善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提高充电效率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4. 电动汽车通信标准。
电动汽车的通信标准包括了车辆与充电设施、电网等之间的通信协议和接口标准。
这些标准的制定对于实现电动汽车与智能充电设施、智能电网的互联互通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提高电动汽车的智能化水平。
5. 电动汽车安全标准。
电动汽车的安全标准是保障电动汽车在使用过程中安全可靠的重要依据。
这些标准包括了电动汽车的防护、碰撞、火灾、电气安全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电动汽车在各种情况下的安全性能。
6. 电动汽车环保标准。
电动汽车的环保标准主要涉及到电动汽车的排放标准、材料使用、回收利用等方面的要求。
这些标准的制定有利于推动电动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总结。
中国电动汽车标准的制定是电动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保障消费者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手段。
这些标准的不断完善和执行,将有助于推动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提高电动汽车的品质和竞争力。
希望各相关企业和机构能够严格遵守这些标准,共同推动中国电动汽车产业迈向更加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我国电动汽车标准目录标准目录标准名称国家标准GB/T 11918-2001工业用途的插头插座、电缆耦合器第一部分:通用要求GB/T 17619机动车电子电器组件的电磁辐射抗扰性限值和测量方法GB/T 18332-1-2201电动道路车辆用铅酸蓄电池GB/T 18332-2-2001电动道路车辆用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GB/T 18333-1-2001电动道路车辆用锂离子蓄电池GB/T 18333-2-2001电动道路车辆用锌空气蓄电池GB/T 18384-1-2001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1部分:车载储能装置GB/T 18384-2-2001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2部分:功能安全与故障防护GB/T 18384-3-2001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2部分:人员触电防护GB/T 18385-2001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GB/T 18386-2001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GB/T 18387-2001电动车辆的电磁辐射强度的限值和测量方法带宽9kHz~30MHz GB/T 18388-2001电动汽车定型试验规程GB/T 18487-1-2001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一般要求GB/T 18487-2-2001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车辆交流/直流电源的连接要求GB/T 18487-3-2001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车辆交流与直流充电站GB/T 18488-1-2001电动汽车用电机及其控制器技术条件GB/T 18488-2-2001电动汽车用电机及其控制器试验方法GB/T 19596-2004电动汽车术语GB/T 19750-2005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定型试验规程GB/T 19751-2005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安全要求GB/T 19752-2005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性能试验方法GB/T 19753-2005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GB/T 19754-2005重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GB/T 19755-2005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污染物排放测量方法GB 4094-1999汽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电子行业国家标准20031255-T-604燃料电池术语20031265-T-604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20031265-T-604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组20031303-T-604步进电动机通用技术条件20031254-T-604便携式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20031306-T-604小型阀控密封式铅酸蓄电池产品分类20031307-T-604小型阀控密封式铅酸蓄电池技术条件。
电动汽车法规和标准
电动汽车的法规和标准主要是针对电动汽车的安全性、环保性和能效等方面进行规范和要求。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电动汽车法规和标准:1.电动汽车安全要求:该标准针对电动汽车载客人数多、电池容量
大、驱动功率高等特点,对电动客车电池仓部位碰撞、充电系统、整车防水试验条件及要求等提出了更为严格的安全要求,增加了高压部件阻燃要求和电池系统最小管理单元热失控考核要求,进一步提升电动客车火灾事故风险防范能力。
2.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该标准在优化电池单体、模组
安全要求的同时,重点强化了电池系统热安全、机械安全、电气安全以及功能安全要求,试验项目涵盖系统热扩散、外部火烧、机械冲击、模拟碰撞、湿热循环、振动泡水、外部短路、过温过充等。
特别是标准增加了电池系统热扩散试验,要求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为乘员预留安全逃生时间。
这些标准和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是为了保障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和环保性,促进电动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同时,也要求电动汽车制造商和相关产业链上的企业,要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生产销售的电动汽车符合要求,保障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
电动汽车整车标准1. GBT 18384.1-2001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1部分:车载储能装置2. GBT 18384.2-2001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2部分:功能安全和故障防护3. GBT 18384.3-2001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3部分:人员触电防护4. GBT 18385-2005 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5. GBT 18386-2005 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6. GBT 18387-2008 电动车辆的电磁场发射强度的限值和测量方法,宽带,9kHz~30MHz7. GBT 18388-2005 电动汽车定型试验规程8. GBT 19596-2004 电动汽车术语9. GBT 19750-2005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定型试验规程10. GBT 19751-2005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安全要求11. GBT 19752-2005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12. GBT 19753-2005 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最消耗量试验方法13. GBT 19754-2005 重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14. GBT 19755-2005 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污染物排放测量方法15. GBT 24548-2009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术语16. GBT 24549-2009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安全要求17. GBT 24554-2009 燃料电池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18. GBT 26779-2011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加氢口19. GB/T 26990-2011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车载氢系统技术条件20. GBT 26991-2011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最高车速试验方法21. GBT 27930-2011 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22. GBT 28382-2012 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23. GBT 4094.2-2005 电动汽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24.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车载氢系统试验方法25. 重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污染物排放车载测量方法26.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节油率与最大电功率比检验大纲27. QCT 816-2009 加氢车技术条件28. QCT 837-2010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类型29. QCT 838-2010 超级电容电动城市客车30. QCT 842-2010 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与非车载充电机之间的通信协议31. QC/T 894-2011 重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污染物排放车载测量方法32. CJT 5004-1993 无轨电车系列33. CJT 5007-1993 无轨电车技术条件34. CJT 5008-1993 无轨电车试验方法二、35. GBT 17938-1999 工业车辆_电动车辆牵引用铅酸蓄电池_优先选用的电压36. GBT 18332.1-2009 电动道路车辆用铅酸蓄电池37. GBT 18332.2-2001 电动道路车辆用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38. GBT 23645-2009 乘用车用燃料电池发电系统测试方法39. GBT 7169-1987 碱性蓄电池型号命名方法40. GBZ 18333.1-2001电动道路车辆用锂离子蓄电池41. GBZ 18333.2-2001电动道路车辆用锌空气蓄电池42.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测试规程第2部分高能量应用43.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系统测试规程第1部分:高功率应用44. QCT 741-2006 车用超级电容器45. QCT 742-2006 电动汽车用铅酸蓄电池46. QCT 743-2006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蓄电池47. QCT 744-2006 电动汽车用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48. QCT 840-2010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产品规格尺寸49. QC/T 897-2011 电动汽车用电池管理系统技术条件50. 【201411】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三、51. GBT 16318-1996 旋转牵引电机基本试验方法52. GBT 18488.1-2006 电动汽车用电机及控制器技术条件53. GBT 18488.2-2006 电动汽车用电机及控制器试验方法54. GBT 29307-2012 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可靠性试验方法55. GBT18488.1-201X 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系统(第一部分)56. QC/T 896-2011 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接口57. QC/T 893-2011 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故障分类及判断四、58. GBT 19836-2005 电动汽车用仪表59. GBT 24347-2009 电动汽车DC∕DC变换器60. GBT 24552-2009 电动汽车风窗玻璃除霜除雾系统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五、电动汽车充电标准61. GBT 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电能计量62. GBT 841- 汽车传导式充电接口标准63. GBT 18487.1-2001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一般要求64. GBT 18487.2-2001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车辆与交流直流电源的连接要求65. GBT 18487.3-2001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车辆交流直流充电机(站)66. GBT 20234.1-2010 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通信协议67. GBT 20234.1-2011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1部分:通用要求68. GBT 20234.2-2011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2部分:交流充电接口69. GBT 20234.3-2011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3部分:直流充电接口70. QCT 839-2010 超级电容电动城市客车供电系统71. QCT 841-2010 电动汽车传导式充电接口72. QCT895-2011 电动汽车用传导式车载充电机73. GB/T 29781-2013 电动汽车充电站通用要求六、74. ISO 11898-1-2003 道路车辆.控制器局域网络.第1部分数据链层和物理信75. ISO 11898-2-2003 道路车辆.控制器局域网络.第2部分高速媒体存取单元76. ISO 11898-3-2006 道路车辆.控制器局域网络.第3部分容错收发器标准77. ISO 11898-4-2004 道路车辆.控制器局域网络.第4部分时间触发通信78. ISO 11898-5-2007 道路车辆.控制器区域网络.第5部分低功率模式的高速媒体访问单元七、01北京市79. DB11-Z 933.1.2013 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一部分)80. DB11-Z 933.3.2013 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三部分:车载终端通信协议及数据格式)81. DB11Z 728-2010 电动汽车电能供给与保障技术规范充电站82. DB11Z XXXX-2010电动汽车电能供给与保障技术规范非车载充电机能用要求83. DB11Z797-2011电动汽车电能供给与保障技术规范供电系统84. DB11Z798-2011电动汽车电能供给与保障技术规范_监控系统85. DB11Z799-2011电动汽车电能供给与保障技术规范__交流充电桩86. DB11Z800-2011电动汽车电能供给与保障技术规范_商用车动力蓄电池包87. DB11Z801-2011电动汽车电能供给与保障技术规范_动力蓄电池包编码88. DB11Z802-2011电动汽车电能供给与保障技术规范_计量系统89. DB11Z823-2011电动汽车电能供给与保障技术规范充电设施标志与设置90. DB11Z878-2012电动汽车电能供给与保障体系:电池维护、梯次利用与回收91. DB11Z879-2012电动汽车电能供给与保障技术规范_安全技术防范系统92. DB11/Z 993.2-2013 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2部分:车载终端02上海市93. (上海)电动乘用车示范运行安全和维护保障技术规范03深圳市94. SZDBZ 29.6-2010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规范第6部分:充电站监控管理系统95. SZDBZ 29.9-2010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规范第9部分:城市电动公共汽车充电站96. 深圳《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规范_第2部分:充电站及充电桩设计规范》97. 深圳《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规范_第3部分:非车载充电机》98. 深圳《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规范_第4部分:车载充电机》99. 深圳《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规范_第5部分:交流充电桩》100. 深圳《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规范_第7部分:非车载充电机电气接口》03山东省101. Q 3700 DSL 001-2011山东省低速电动汽车通用技术条件八、重要企业标准01国家电网102. QGDW 237-2009_电动汽车充电站布置设计导则及编制说明103. QGDW233-2009国家电网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通用要求、接口标准及充电站典型设计104. QGDW485-2010 国家电网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技术条件105. QGDW_233-2009_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通用要求及编制说明106. QGDW_234-2009_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电气接口规范及编制说明107. QGDW_238-2009_电动汽车充电站供电系统规范及编制说明108. QGDW_478-2010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技术导则。
新能源汽车国家标准117项
2022年5月10日
截至2022年5月10日,已批准发布的新能源汽车领域相关国家标准(GB、GB/T)共117项,将各标准的编号、名称、实施日期进行汇总,共大家参考。
其中纯电动汽车9项、混合动力电动汽车7项、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系统/加氢21项、甲醇燃料电池汽车2项、基础通用17项、电驱动系统4项、车载储能系统19项、充换电系统27项、其他系统及部件11项。
现行的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国家标准汇总如下:
一、纯电动汽车
二、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有需要某项标准内容的可以发信息到*************留言进行技术交流。
电动汽车标准及技术规范
G19596《GB/T 19596-2004 电动汽车术语》
G18388《GB/T 18388-2005 电动汽车定型试验规程》
GBT 28382-2012 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
G18384《GB18384.1~3-2001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
1)GBT 18384.1-2001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1部分:车载储能装置
2)GB T 18384.2-2001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2部分:功能安全和故障防护
3)GBT 18384.3-2001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3部分:人员触电防护
G18385《GB/T 18385-2005 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
G18386《GB/T 18386-2005 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
G18387《GB/T 18387-2008 电动车辆的电磁场发射强度的限值和测量方法,宽带,9kHz~30MHz》
GBT 18488.1-2006 电动汽车用电机及其控制器第1部分技术条件
GBT 18488.2-2006 电动汽车用电机及其控制器第2部分试验条件
QC 743-2006-T 《QC 743-2006-T 电动道路车辆用锂离子蓄电池》
G18487.2《GB/T18487.2-2001 电动车辆与交流/直流电源的连接要求》
GBT 24347-2009 电动汽车DC∕DC变换器
G19836《GB/T 19836-2005 电动汽车用仪表》
G4094.2《GB/T4094.2-2005 电动汽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
G18332.1《GB/T 18332.1-2009 电动道路车辆用铅酸蓄电池》
G18332.2《GB/T 18332.2-2001 电动道路车辆用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
G18333.2《GB/T 18333.2-2001 电动道路车辆用锌空气蓄电池》
G18487.1《GB/T18487.1-2001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一般要求》
G18487.3《GB/T18487.3-2001 电动车辆交流/直流充电机(站)》
G18488.1《GB/T 18488.1-2006 电动汽车用电机及其控制器第1部分:技术条件》
G18488.2《GB/T 18488.2-2006 电动汽车用电机及其控制器第2部分:试验方法》
G19750《GB/T 19750-2005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定型试验规程》
G19751《GB/T 19751-2005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安全要求》
G19752《GB/T 19752-2005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
G19753《GB/T 19753-2005 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
G19754《GB/T 19754-2005 重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
G19755《GB/T 19755-2005 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污染物排放测量方法》
G20234《GB/T 20234-2006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插头、插座、车辆耦合器和车辆插孔通用要求》
G24548《GB/T 24548-2009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术语》
G24549《GB/T 24549-2009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安全要求》
QC742《QC/T 742-2006 电动汽车用铅酸蓄电池》
QC744《QC/T 744-2006 电动汽车用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
Q/GDW_486-2010 电动汽车电池换电站换电技术导则
Q_CSG 11516.3-2010 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技术规范
Q_CSG 11516.5-2010 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充电接口规范
QC 840-2010-T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产品规格尺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