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克的灯光》阅读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5
全国文凭考试“大学语文”精读课文习题--《爱尔克的灯光》全国文凭考试“大学语文”精读课文习题 -- 《爱尔克的灯光》[教学要求]1.掌握本文的主旨:作者对封建家庭和封建制度作了彻底的否定,说明封建家庭及其财富并不能“长宜子孙”;作者对光明世界的向往和追求。
2.掌握本文的文体。
本文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散文,融抒情、叙事、议论为一体,感情浓烈,充满动人力量。
3.掌握“灯光”在本文布局谋篇中的作用。
“灯光”既是文章的标题,也是全文的线索。
4.掌握文中描述的各类“灯光”的象征意义。
[考核要求]1.领会:主旨。
2.简单应用:融抒情、叙事、议论为一体,情感强烈动人的写作特点。
3.领会:“灯光”在结构中的贯串作用。
4.领会:所述三种“灯光”的象征意义。
[练习]一、填空题1.《爱尔克的灯光》选自巴金1941年出版的散文集___________。
2.巴金本名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其处女作是___________。
其激流三部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爱情三部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巴金重要的中长篇小说。
3.《爱尔克的灯光》一文中,作者批判的一个祖训是___________,其象征意义是___________。
4.灯光是本文的标题,又是本文的___________。
5.故居门前的灯光的象征意义是___________,爱尔克的灯光的象征意义是___________,我心灵的灯光的象征意义是___________。
6.本文是一篇___________性很强的散文,其突出的特点是___________。
二、选择题7.巴金的处女作是?( )a.《家》b.《雾》c.《灭亡》d.《幻灭》8.下列哪一部作品是巴金“激流三部曲”之一?( )a.《雷》b.《雾》c.《电》d.《家》9.被鲁迅先生称作是“一个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的是( )a.矛盾b.冯雪峰c.巴金d.曹禺10.“这条街,这个建筑物开始在我眼前隐藏起来,象在躲避一个久别的旧友”中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a.拟人b.比喻c.象征d.夸张11.“然而人的安排终于被‘偶然’毁坏了。
全国自考(大学语文)-试卷51(总分88, 做题时间90分钟)1. 单选题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阐明“宇宙无限而人的认识有限”这个道理时,庄子列举了“四海之在天地”、“中国之在海内”等,这属于 ( )SSS_SINGLE_SELA 演绎法B 例证法C 三段论D 概括法该问题分值: 2答案:B解析:例证法是指列出观点后,举出具体实例证明观点的论证方法,庄子列出“宇宙无限,而人的认识有限”这个观点后,用“四海之在天地”,“中国之在海内”加以论证,属于例证法。
答案为B。
2.“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当轴”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SSS_SINGLE_SELA 借代B 反讽C 比拟D 比喻该问题分值: 2答案:D解析:“当轴”比喻“掌权的人”。
所以“当轴”所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
答案为D。
3.根据《咬文嚼字》文中的论述,作者是否认可咬文嚼字的观点? ( ) SSS_SINGLE_SELA 不认同B 没有表态C 无所谓D 认同该问题分值: 2答案:D解析:文章第二部分,作者为通常被视为贬义的“咬文嚼字”一词翻案,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答案为D。
4.庄子用“礨空之在大海”、“稊米之在大仓”、“毫末之在马体”来阐发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的哲理,这种论证方法是( )SSS_SINGLE_SELA 例证法B 演绎法C 对比法D 类比法该问题分值: 2答案:D解析:在《秋水》中,为了阐发宇宙无限而人的认识有限的道理,庄子连续列举了“四海之在天地”、“中国之在海内”、“人卒九州”等事物,同时又列举了“礨空之在大海”、“稊米之在大仓”、“毫末之在马体”等事物;但对论点来说,前者是事例,后者是比喻,所以前者用的是例证法,后者用的是类比法。
答案为D。
5.《张中丞传后叙》的作者是 ( )SSS_SINGLE_SELA 韩愈B 白居易C 王维D 柳宗元该问题分值: 2答案:A解析:本题为识记题,《张中丞传后叙》的作者是韩愈。
大学语文《爱尔克的灯光》2020年自考大专考点精选(含答案)自考专科《大学语文》的一些考试重点,希望能帮到大家。
《爱尔克的灯光》145.概括作者由“长宜子孙”四个字所引发的思想感情?答:所谓“长宜子孙”的封建家庭对年轻生命、年轻心灵的摧残,表现出巴金对受害者的深深同情,并由18年后所见的观感,显示作者对封建势力的本质及其顽固性的深刻认识,总结出唯一的出路就是和旧家庭决裂,年轻人应该走出狭小的家,走向广大的世界,寻求光明的前途。
146.“长宜子孙”是什么意思?答:原意是封建家庭的家训,意思是封建家长要创办家业,长久地宜于子孙后代舒适的生活。
要保证“长宜子孙”,既要有足够的财富,还要维护封建家庭,继承与恪守封建礼教。
147.文章展示了哪两种人生道路?答:⑴是祖辈依照“长宜子孙”的家训,为子孙创建家业,积攒财富,希望为子孙谋求舒适的生活,实质却葬送年轻可爱的生命,囚禁了许多年轻人的心灵。
⑵是作者自己正走着的路,即与封建大家庭彻底决裂,冲出狭小的家,走向广大的世界。
148.说明文中出现的三种灯光的象征意蕴?答:⑴故居大门内的灯光,代表笔者的故居,象征那个狭小的旧家庭,旧礼教的没落与衰亡。
⑵哈立希岛上的灯光,即姐姐爱尔克的灯光。
既表现姐弟之情,又象征苦难与希望的破灭。
⑶我心灵的灯光,象征作者坚定的生活信念和对理想的追求。
149.以“灯光”为线索,简要说明文章的内容脉络?答:作者在旧居前看到大门内的灯光,联想起具有悲剧意味爱尔克的灯光,引起对自己姐姐的回忆,更清楚地认识到旧家庭、旧礼教的罪恶,对“长宜子孙”进行了批评,从而作者心中的灯点亮了,指明年轻人应该走的人生之路。
本文还通过灯光突出文章中批判的“长宜子孙”的内容,使作者的思绪与情感推进得更有层次。
150.姐姐的悲剧说明了什么?答:文中对姐姐的回忆与作品的主旨是论据与结论的关系。
姐姐应该有幸福的生活,然而却悲惨地早逝了,死后还受到冷遇。
作者对姐姐的回忆,暴露了旧家庭、旧礼教摧残青春和生命的罪恶,从反面揭示出,应冲出狭小的家庭,走向广大的世界之中。
《爱尔克的灯光》阅读题的答案(4)(七)、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阅读作品《爱尔克的灯光》(重点课文)作家作品巴金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作家。
处女作《幻灭》,《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以及《寒夜》等等。
本文写作于1941年,收入《龙,虎,狗》之中。
本文是抒情散文。
主旨本文通过抒写作者回故乡时的所忆所念,所思所感,控诉了所谓“长宜子孙”的封建家庭对年轻生命,年轻心灵的摧残,表现出巴金对受害者的深深同情,并由18年后“回来看见的还是一样的情景”的观感,显示作者对封建势力的本质及其顽固性的深刻认识。
作者总结出一个真理“财富并不长宜子孙”,唯一的出路就是和旧家庭决裂,年轻人应该走出狭小的家,走向广大的世界,寻求光明的前途。
课文串讲全文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描写作者“我”重访10年前的故居。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12自然段“守门的卫兵用怀疑的眼光看我——爱尔克的灯光不会把我引到这里来。
”描写作者在故居前的所忆所思所念所感。
第一层:(2——8自然段)“守门的卫兵用怀疑的眼光看我——我走了很多的路。
由故居内昏暗的灯光,看到家族走向衰败,由眼前的灯光联想起哈立希岛上爱尔克姐姐的灯光,并引起对自己姐姐的怀念,姐姐被****的封建家庭所扼杀,“我”18年来走过许多路,又返回家乡,就是为吊唁亡故的姐姐。
第二层:(9——12自然段)“19年,似乎一切全变了——爱尔克的灯光不会把我引到这里来。
”作者感到眼前一切与19年前没有变化,闭塞,停滞,落后,愚昧,后代人仍然重复着前人的悲剧,作者对“长宜子孙”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表达了自己要冲破封建家庭狭小天地束缚的决心。
第三部分:(13——15自然段)作者离开了小家,走向广大世界,受心灵的召唤,去探索自己应该走的道路。
学习要点与难点1、“长宜子孙”的意思。
“长宜子孙”的原意是封建家庭的家训,意思是封建家长要创办家业,长久地宜于子孙后代舒适的生活。
《爱尔克的灯光》阅读答案[5篇模版]第一篇:《爱尔克的灯光》阅读答案《爱尔克的灯光》原指一个欧洲的古老的故事,姐姐爱尔克等待出海远航的弟弟,为怕弟弟找不到回家的方向,总是点上一盏灯为弟弟引航,结果最终死去也没有等到弟弟回来(详细见注释)。
下面我们为你带来《爱尔克的灯光》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爱尔克的灯光(有删节)巴金傍晚,我靠着逐渐黯淡的最后的阳光的指引,走过十八年前的故居。
我认识它们,就像认识我自己。
巍峨的门墙代替了太平缸和石狮子,那一对常常做我们坐骑的背脊光滑的雄狮也不知逃进了哪座荒山。
然而大门开着,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字却是原样地嵌在那里,似乎连颜色也不曾被风雨剥蚀。
我望着那同样的照壁,我被一种奇异的感情抓住了,我仿佛要在这里看出过去的十九个年头,不,我仿佛要在这里寻找十八年以前的遥远的旧梦。
黑暗来了,我的眼睛失掉了一切。
于是大门内亮起了灯光。
灯光并不曾照亮什么,反而增加了我心上的黑暗。
我只得失望地走了,向着来时的路回去。
已经走了四五步,我忽然掉转头,再看那个建筑物。
依旧是阴暗中一线微光。
我好像看见一个盛满希望的水碗一下子就落在地上打碎了一般。
在这条被夜幕覆盖着的近代城市的静寂的街中,我仿佛看见了哈里希岛上的灯光。
那应该是姐姐爱尔克点的灯吧。
她用这灯光来给她的航海的兄弟照路,每夜每夜灯光亮在她的窗前,她一直到死都在等待那个出远门的兄弟回来。
最后她带着失望进入坟墓。
十八年前在一个春天的早晨,我离开这个城市、这条街的时候,我也曾有一个姐姐,也曾答应过有一天回来看她,跟她谈一些外面的事情。
我相信自己的诺言。
那时我的姐姐还是一个出阁才只一个多月的新嫁娘,都说她有一个性情温良的丈夫,因此也会有长久的幸福的岁月。
然而人的安排终于被“偶然”毁坏了。
这应该是一个“意外”。
但是这“意外”却毫无怜悯地打击了年轻的心。
我离家不过一年半光景,就接到了姐姐的死讯。
我的哥哥用了颤抖的哭诉的笔叙说—个善良女性的悲惨的结局,还说起她死后受到的冷落的待遇。
爱尔克的灯光阅读练习及答案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爱尔克的灯光阅读练习及答案》的内容,具体内容:爱尔克的灯光,既象征着姐弟亲情,又象征着旧家庭生活的悲剧和希望的破灭。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爱尔克的灯光》阅读材料傍晚,我靠着逐渐黯淡的最后的阳光的指引,...爱尔克的灯光,既象征着姐弟亲情,又象征着旧家庭生活的悲剧和希望的破灭。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爱尔克的灯光》阅读材料傍晚,我靠着逐渐黯淡的最后的阳光的指引,走过十八年前的故居。
我认识它们,就像认识我自己。
巍峨的门墙代替了太平缸和石狮子,那一对常常做我们坐骑的背脊光滑的雄狮也不知逃进了哪座荒山。
然而大门开着,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字却是原样地嵌在那里,似乎连颜色也不曾被风雨剥蚀。
我望着那同样的照壁,我被一种奇异的感情抓住了,我仿佛要在这里看出过去的十九个年头,不,我仿佛要在这里寻找十八年以前的遥远的旧梦。
黑暗来了,我的眼睛失掉了一切。
于是大门内亮起了灯光。
灯光并不曾照亮什么,反而增加了我心上的黑暗。
我只得失望地走了,向着来时的路回去。
已经走了四五步,我忽然掉转头,再看那个建筑物。
依旧是阴暗中一线微光。
我好像看见一个盛满希望的水碗一下子就落在地上打碎了一般。
在这条被夜幕覆盖着的近代城市的静寂的街中,我仿佛看见了哈里希岛上的灯光。
那应该是姐姐爱尔克点的灯吧。
她用这灯光来给她的航海的兄弟照路,每夜每夜灯光亮在她的窗前,她一直到死都在等待那个出远门的兄弟回来。
最后她带着失望进入坟墓。
十八年前在一个春天的早晨,我离开这个城市、这条街的时候,我也曾有一个姐姐,也曾答应过有一天回来看她,跟她谈一些外面的事情。
我相信自己的诺言。
那时我的姐姐还是一个出阁才只一个多月的新嫁娘,都说她有一个性情温良的丈夫,因此也会有长久的幸福的岁月。
然而人的安排终于被"偶然"毁坏了。
这应该是一个"意外"。
普通高校专升本大学语文阅读理解专项强化真题试卷13(总分150, 做题时间120分钟)阅读理解谷阳献酒楚共王与晋厉公战于鄢陵,楚师败而共王伤其目。
酣战之时,司马子反渴而求饮,竖谷阳操觞酒而进之。
子反曰:“嘻,退!酒也。
”谷阳曰:“非酒也。
”子反受而饮之。
子反之为人也,嗜酒而甘之,弗能绝于口,醉而卧。
战既罢,共王欲复战,令人召司马子反,司马子反辞以心疾。
共王驾而自往,入其幄中,闻酒臭而还,曰:“今日之战,寡人新伤,所恃者司马也。
而司马又醉如此,是忘楚国之社稷而不恤吾众也!寡人无与复战矣。
”于是罢师而去,斩司马子反以为大戮。
故竖谷阳之进酒,不以仇子反也,其心忠爱之,而适足以杀之。
故曰:“行小忠则大忠之贼也。
”(节选自《韩非子集解》,中华书局2003年版,有删改)SSS_SINGLE_SEL下列句中的“而”表偏正关系的一项是 ( )A司马子反渴而求饮。
B子反受而饮之。
C共王驾而自往。
D楚师败而共王伤其目。
分值: 6.9答案:C“而”作为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A项表示因果关系,可译为“所以”。
B项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然后”。
D项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
C项表示偏正(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SSS_SINGLE_SEL下列句子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文末“……而适足以杀之”的“适”是“恰恰、恰好”的意思。
B“嗜酒而甘之”的“甘”,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C“入其幄中,闻酒臭而还”中的“臭”,是“气味”的意思。
D“罢师而去。
”其中的“去”译作“到……去”。
分值: 6.9答案:DA、B、C项都是正确的,D项“罢师而去。
”其中的“去”译作“离开”。
“去”字的古今词义不同,古义表示“离开”,今义表示“到……去”,古今义的方向正好相反。
SSS_SINGLE_SEL下列句式不属于或者不包含判断句的一项是 ( )A寡人无与复战矣。
B子反曰:“嘻,退!酒也。
”C是忘楚国之社稷而不恤吾众也!D今日之战,寡人新伤,所恃者司马也。
2023年全国单独考试招生文化考试语文试题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共60分)1.下列作者、朝代、作品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舍——现代——《骆驼祥子》B、白居易——唐代——《琵琶行》C、关汉卿——元代——《窦娥冤》D、苏轼——南宋——《念奴娇·赤壁怀古》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著名文学家韩愈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写的《师说》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B、朱自清是我国现代文学家,其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想北平》等。
C、杜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
D、《项链》是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作品,他因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获诺贝尔文学奖。
3.下列汉字形体演变次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A、甲骨文--小篆--楷书--行书--隶书B、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C、甲骨文--隶书--小篆--楷书--行书D、隶书--甲骨文--小篆--行书--楷书4.“异乎三子者之撰”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和他们写的内容不一样。
B、对他们写的东西感到很奇怪。
C、我和他们三人所说的都不一样。
D、三个人杜撰的故事都不一样。
5.“亦各言其志也”的“其”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他B、你C、自己D、其中6.“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这是《红楼梦》中对谁的外貌描写?()A、妙玉B、林黛玉C、贾惜春D、贾探春7.用韩愈“惟陈言之务去”的名言,来阐发文字的运用要有创造精神的道理,这种论证方法是( )A.演绎法B.归纳法C.类比法D.对比法8.下列文章中,塑造了悲剧英雄形象的是( )A.《冯谖客盂尝君》B.《垓下之围》C.《赵武灵王胡服骑射》D.《马伶传》9、大量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合成色素都不能向人体提供营养物质,某些合成色素甚至会危害人体健康,导致生育力下降、畸胎等,有些甚至在人体内可能转换成致癌物质. 因此,应该使用天然的色素代替合成色素.以下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结论的是()A.合成色素的毒素很难被人体解读功能和排泄功能消耗掉.B.天然色素在加工中因结构改变而生成有害物质.C.提取天然色素的成本较大10、历史上把唐太宗统治时期称为()A.贞观之治B.开元盛世C.开皇之治 D、仁宣之治11.下列语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一大批数字和公式组织起的一场暴动①悄(qiāo)然来临.伏击泰国,挥②戈(gē)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③觊(kuì)④觎(yú)新加坡、缅甸、香港,一场⑤猝(cù)不及防的金融风暴迅猛地摧毁了东南亚地区的经济秩序和生活信心.全球为之震撼惊⑥悚(sǒng). A.①②③⑤ B.①③⑤⑥ C.②④⑤⑥ D. ①②④⑤1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他宁愿在酒吧和人厮混,籍以增强他的机智.B. 只有重复而无变化,作品必然单调枯躁.C. 任何舞蹈和它比起来都是显得娇揉造作甚至故弄玄虚.D. 经验告诉我们,哪里森林成荫,哪里就百鸟齐鸣.13. 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就此事件,新华社_____发表声明.②大禹治水的故事,一直_____到今天.③人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他人与社会,个人的成功_____靠自我努力,_____靠社会支持. A.受权留传不仅是而且是B.受权流传与其说不如说C.授权留传与其说不如说D.授权流传不仅是而且是1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B.“学习就怕‘认真’二字.”张老师说:“‘态度决定一切’,确实很有道理.”C.北大在长期发展和斗争历程中形成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光荣传统,生动地体现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D.上海的越剧,沪剧,河南的豫剧,安徽的黄梅戏,在这次汇演中极为引人注目. 1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春寒料峭的夜晚,他去给父亲送饭.一阵凉风袭来,虽身着冬装却仍觉不寒而栗.B.虽然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已经每况愈下,但我们仍不能有丝毫大意.C.叶圣陶先生说,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这次去苏州游览了几个园林,果然觉得名正言顺.D.任何冠冕堂皇的假话,都不会打动人民的心.16、中国古代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 , "梨园子弟"的称号出自哪个朝代:( )A、宋朝B、元朝C、唐朝D、清朝17、《韩厥守宫》是哪一出戏的片段:( )A、《搜书院》B、《汉宫秋》C、《赵氏孤儿》18、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时间是: ( )A、1789年7月14日B、1792年9月15日C、1793年7月14日D、1789年7月15日19、夏威夷群岛位于哪个洲?( )A、北美洲B、大洋州C、亚洲D、欧洲20、请问苏联是什么时候解体的?( )A、1990年10月B、1990年11月C、1991年12月D、1992年10月二、填空题(共15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尔克的灯光阅读理解哎呀,读了爱尔克的灯光这篇文章后,真的是感触颇多呢。
这篇文章里那爱尔克的灯光有着很深刻的含义呀。
这灯光可不单单是一盏普通的灯发出的光亮哦。
它像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对过去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茫交织在一起的象征。
从文章的描写中能感觉到作者对故居的那种复杂的情感。
那故居里有着曾经的回忆,有亲人们的身影,可是当作者再次回到那里的时候,一切都已经物是人非了。
就像那爱尔克的灯光,虽然还在那里亮着,但是它所代表的东西已经渐渐消逝了。
那灯光仿佛是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那些已经无法再回来的美好时光。
哎,真的是让人心里有点酸酸的呢。
文中的作者站在故居面前,思绪肯定是像潮水一般涌来的。
他可能在想曾经在这里发生的点点滴滴,那些欢笑、争吵,还有亲人间的关怀。
但是呢,时光无情地把这一切都改变了。
那灯光就像是在黑暗中孤独地闪烁着,它没有足够的力量去照亮所有的黑暗,就如同记忆不能完全填补现在内心的空缺一样。
而且呀,这灯光也让我们看到了梦想与现实的差距。
作者可能曾经对着这灯光有过很多美好的憧憬,想象着未来的生活。
可是现实却把这些憧憬打得粉碎。
就像我们自己有时候一样,总是怀着美好的梦想,但是当面对现实的重重困难的时候,才发现梦想是那么的遥远。
哎呀,这种感觉真的很无奈呢。
在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们还能感受到那种深深的孤独感。
作者站在那里,看着灯光,仿佛与周围的世界隔离开来。
他沉浸在自己的回忆和思考中,周围的一切都变得不再重要。
这种孤独不是那种表面上的孤单,而是内心深处的一种落寞。
那爱尔克的灯光在这种孤独中就显得更加的凄凉了。
这篇文章也让我们思考关于家的意义。
家不仅仅是一个居住的地方,它还是情感的港湾,是记忆的仓库。
当这个家发生了变化,当那些熟悉的东西渐渐消失的时候,我们的内心会有一种说不出的失落。
那爱尔克的灯光就像是家的一个缩影,它的存在与变化反映出了家在我们心中的地位的改变。
不过呢,虽然文章整体的氛围是比较低沉和忧伤的,但是它也给我们一种力量。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1灯光阅读练习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课外阅读爱尔克的灯光黑暗来了。
我的眼睛失掉了一切。
于是大门内亮起了灯光。
灯光并不曾照亮什么,反而增加了我心上的黑暗。
我只得失望地走了。
我向着来时的路回去。
已经走了四五步,我忽然掉转头,再看那个建筑物。
依旧是阴暗中的一线微光。
我好像看见一个盛满希望的水碗一下子就落在地上打碎了一般,我痛苦地在心里叫起来。
在这条被夜幕覆盖着的近代城市的静寂的街中,我仿佛看见了哈立希岛上的灯光。
那应该是姐姐爱尔克点的灯吧。
她用这灯光来给她航海的兄弟照路,每夜每夜灯光亮在她的窗前,她一直到死都在等待——那个出远门的兄弟回来。
最后她带着失望进入坟墓。
街道仍然是清静的。
忽然一个熟悉的声音在我耳边轻轻地唱起了这个欧洲的古传说。
在这里不会有人歌咏这样的故事。
应该是书本在我心上留下的影响。
但是这个时候我想起了自己的事情。
十八年前在一个春天的早晨,我离开这个城市、这条街的时候,我也曾有一个姐姐,也曾答应过有一天回来看她,跟她谈一些外面的事情。
我相信自己的诺言。
那时我的姐姐还是一个出阁才只一个多月的新嫁娘,都说她有一个性情温良的丈夫,因此也会有长久的幸福的岁月。
然而人的安排终于被“偶然”破坏了。
这应该是一个“意外”。
但是这“意外”却毫无怜悯地打击了年轻的心。
我离家不过一年半光景,就接到了姐姐的死讯。
我的哥哥用了颤抖的哭诉的笔叙说一个善良女性的悲惨的结局,还说起她死后受到的冷落的待遇。
从此那个做过她丈夫的所谓温良的人改变了,他往一条丧失人性的路走去。
他想往上爬,结果却不停地向下面落,终于到了用鸦片烟延续生命的地步。
对于姐姐,她生前我没有好好地爱过她,死后也不曾做过一样纪念她的事。
她寂寞地活着,寂寞地死去。
死带走了她的一切,这就是在我们那个地方的旧式女子的命运。
爱尔克的灯光阅读答案爱尔克的灯光阅读是一种将文字转换成灯光信号的技术,最早由德国医生弗里德里希·亨利·爱尔克在1879年发明。
这种技术使得其他有视觉障碍的人也能够通过触摸来阅读。
它将每个字母和空格翻译成灯光信号,供触摸者感知。
这是一种基于模式识别原理的技术,使不同的字母和空格能够通过特定的频率、波形和强度来表示。
爱尔克的灯光阅读系统是由特殊的手套和拇指传感器组成的,手指传感器可以检测到灯光信号中的模式变化,将其转换为不同的字母和空格。
当读者将手指放在传感器上时,他/她可以触摸到灯光变化的节拍,从而找出每个字母和空格的位置。
爱尔克的灯光阅读系统被用于许多不同的目的,主要用于视觉障碍者,特别是盲人。
这种技术也可以用于生物学实验,引导小鼠移动,或者作为手挓灯笼,用来向舞蹈表演者传输信息。
另外,爱尔克的灯光阅读也可以用来制造家具、门、窗户和楼层,用于特殊功能场所。
爱尔克的灯光阅读技术为触摸者提供了触摸文字的希望。
爱尔克的灯光阅读将非常有限的力量转化为赋予触摸者感知文字的力量,它使触摸者得以了解文字内容,也使其他有视觉障碍的人士能够轻松阅读。
爱尔克的灯光阅读系统可以用于制作各种不同的书籍,包括课本、小说和杂志等。
不同的书籍可以用低速信号,高速信号或混合信号来传递,以实现视觉障碍者的阅读。
此外,灯光阅读还可以用来传输国际知识产权组织提供的国际字母标准,并且它可以被应用于许多不同的环境,如火车站、机场和学校等。
爱尔克的灯光阅读也可以用来传输视觉物件,比如图像、标志和图表等,这使残障人士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图形。
此外,爱尔克的灯光阅读也可以用于视觉表达,它可以被用来提供视觉艺术作品,这将是一种全新的媒介,可以将艺术作品以灯光的方式呈现。
爱尔克的灯光阅读技术也被用于残障儿童的教育中,它提供了儿童一种全新的阅读方式,帮助他们提高朗读速度,增强认识字母的能力。
这种技术还可以用于单词和句子的学习,帮助儿童以新的方式记忆和理解语言结构。
《天窗》《爱尔克的灯光》《雅舍》练习题一、填空题1、茅盾,原名沈德鸿,字,现代著名作家、。
茅盾1920年参加《》革新工作,后任主编。
1921年与郑振铎等发起成立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亦最有影响的文学社团之——。
茅盾小说主要有《蚀》、《虹》、《》、《腐蚀》、《清明前后》等。
《天窗》是一篇洋溢着和的美文。
2、巴金,原名,字芾甘,现当代著名小说家、。
他的重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散文集《》、《龙·虎·狗》、《随想录》。
《爱尔克的灯光》收在散文集《》中。
3、梁实秋,现代散文家,、文学评论家。
有译作《》40卷,著有《》、《秋室杂文》等近20种散文集。
《雅舍》收在散文集《》中。
二、分析题阅读作品片断,并回答问题。
我匆匆地来,也将匆匆地去。
用留恋的眼光看我出生的房屋,这应该是最后一次了。
我的心似乎想在那里寻觅什么。
但是我所要的东西绝不会在那里找到。
我不会像我的一个姑母或者嫂嫂,……对着园中的花树垂泪,……我没有跟着那些人走一条路,我当然在这里找不到自己的脚迹…………我高兴地来,痛苦地去。
……但是清晨的微风,路上的尘土,马达的叫吼……驱散了我的离愁,……我很高兴,自己又一次离开了狭小的家,走向广大的世界中去!1、在这一片断中,作者所展示的两条不同的生活道路各指的是什么?一是祖辈们所安排的囿于封建家庭礼教和孝道的“平坦而舒适”的道路,这是一条扼杀青春和生命的死路;另一条是作者自己所勇敢走出来的路,即与封建旧家庭作彻底决裂,走出狭小的家,投身到“广大的世界中”的光明和希望之路。
2、作者重回故里和离开故地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作者重回故里,原本是兴奋、高兴的。
他本想寻觅遥远的旧梦。
但亲眼目睹的一切令他感到痛苦:封建旧家庭的衰亡,故宅早已物是人非,周围的一切似乎都变了,又似乎什么也没有变。
在故居里找寻不到旧日的梦,更看不到任何希望和光明,因此作者带着失望和伤感,离开了故里。
爱尔克的灯光爱尔克的灯光作家作品1、巴金,本名李饶棠,字……。
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著名作家。
2、巴金的小说有《灭亡》、《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以及《寒夜》、《憩园》等。
3、散文集有《生之忏悔》、《旅途随笔》、《静夜的悲剧》等。
文体知识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
本文要点1、主旨本文通过作者在离开旧家十八年后又回到故居门外时的所忆所念、所思所感,抒写了对被旧制度吞噬的姐姐的深切怀念;揭露和抨击了旧社会、就家庭摧残人才、浪费生命的罪恶;对封建统治阶级所宣扬的“长宜子孙”的思想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否定;从而再次坚定了他对封建家庭的背叛;坚定了投身到广大世界中去的不可动摇的信心。
总体来说,本文一方面表现了作者对封建家庭制度的彻底否定,说明封建家庭及其财富并不能“长宜子孙”,一方面又表现了作者对光明世界的向往与追求。
2、疑难词语(1)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字却是原样地嵌在那里。
照壁:就是古人所说的萧墙。
古时臣子朝见国君,至壁而肃然起敬,所以称作“萧壁”。
后来指大门内作屏障用的墙壁。
(2)我仿佛看见了哈立希岛上的灯光哈立希岛上的灯光:这是一个欧洲的古传说。
哈立希岛上的灯光是姐姐爱尔克所点的灯光,来给他航海的兄弟照路。
(3)那些可怕的梦魇。
梦魇:噩梦,梦中惊骇。
许多人在这个小圈子里憔悴地捱着日子。
捱:苦度时光。
3、文中所展示的两条生活道路一条道路是祖辈们苦心安排的“长宜子孙”的老路:即文章里所说的,祖父辛劳一生,造就了一份家业,留下“长宜子孙”四个字,其意图是为了给后代安排一种舒适的生活,平坦的道路,以财富来福荫后代。
祖父认为哪些东西可以“长宜子孙”呢?自然是阔绰的屋宇,丰盈的钱财,昂贵的陈设(包括字面)等。
但,这果真是福荫后代的好办法吗?否!巴金讲得好:“财富并不‘长宜子孙’”。
很清楚,一个富裕的封建家庭,即使有万贯家财,也不能拯救其中一代又一代青年没落的命运。
湖北省孝感市成考专升本2022年大学语文第二次模拟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15题)1.在《爱尔克的灯光》中,“爱尔克的灯光”的象征意义是( )A.封建家庭和礼教的没落与崩溃B.对新生活的信念和对理想的追求C.对旧家庭的憎恶和对财富的鄙弃D.美好希望的破灭和生活的悲剧2. 在《张中丞传后叙》中,写南霁云抽刀断指时,“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对刻画南霁云形象来说,这种表现手法是()A.类比显现。
B.对比反衬C.象征暗示D.侧面烘托3.第6题“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一句诗出自()。
4.契诃夫是( )A.俄国诗人B.俄国散文随笔作家C.俄国短篇小说之王D.俄国政论家5.下列孟子《寡人之于国也》的文句中,最能体现其文主旨的是A.寡人之民不加多B.五十步笑百步C.申之以孝悌之义D.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6.南宋时,其词风以豪放悲壮为主的词人是A.A.柳永B.陆游C.苏轼D.辛弃疾7.屈原生活的时代是( )A.春秋前期B.春秋后期C.战国前期D.战国中后期8.朱自清《背影》一文的结构线索是( )A.横式结构B.纵式结构C.纵横结构D.自由结构9.《长亭送别》中,表现莺莺对现实不满的最为强烈的曲词是()A.有梦也难寻觅。
B.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C.前暮私情,昨夜成亲,今曰别离。
D.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
10.《苦恼》中有深化主题和增强作品艺术感染力作用的一组对比是:()A.A. 车夫与军官的对比B. 车夫与三个青年的对比C. 老车夫与青年车夫的对比D. 人与马的对比11.《苦恼》中有深化主题和增强作品艺术感染力作用的一组对比是:()A.车夫与军官的对比B.车夫与三个青年的对比C.老车夫与青年车夫的对比D.人与马的对比12. 欧阳修的文学主张是()A.“辞必己出”,“惟陈言之务去”B.“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C.“明道”“致用”“事信”“言文”D.“胸有成竹”,“心手相应”13.第13题《饮酒》是一首()。
普通高校专升本大学语文阅读理解专项强化真题试卷1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谷阳献酒楚共王与晋厉公战于鄢陵,楚师败而共王伤其目。
酣战之时,司马子反渴而求饮,竖谷阳操觞酒而进之。
子反曰:“嘻,退!酒也。
”谷阳曰:“非酒也。
”子反受而饮之。
子反之为人也,嗜酒而甘之,弗能绝于口,醉而卧。
战既罢,共王欲复战,令人召司马子反,司马子反辞以心疾。
共王驾而自往,入其幄中,闻酒臭而还,曰:“今日之战,寡人新伤,所恃者司马也。
而司马又醉如此,是忘楚国之社稷而不恤吾众也!寡人无与复战矣。
”于是罢师而去,斩司马子反以为大戮。
故竖谷阳之进酒,不以仇子反也,其心忠爱之,而适足以杀之。
故曰:“行小忠则大忠之贼也。
”(节选自《韩非子集解》,中华书局2003年版,有删改)1.下列句中的“而”表偏正关系的一项是( )A.司马子反渴而求饮。
B.子反受而饮之。
C.共王驾而自往。
D.楚师败而共王伤其目。
正确答案:C解析:“而”作为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A项表示因果关系,可译为“所以”。
B项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然后”。
D项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
C项表示偏正(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2.下列句子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文末“……而适足以杀之”的“适”是“恰恰、恰好”的意思。
B.“嗜酒而甘之”的“甘”,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C.“入其幄中,闻酒臭而还”中的“臭”,是“气味”的意思。
D.“罢师而去。
”其中的“去”译作“到……去”。
正确答案:D解析:A、B、C项都是正确的,D项“罢师而去。
”其中的“去”译作“离开”。
“去”字的古今词义不同,古义表示“离开”,今义表示“到……去”,古今义的方向正好相反。
3.下列句式不属于或者不包含判断句的一项是( )A.寡人无与复战矣。
B.子反曰:“嘻,退!酒也。
”C.是忘楚国之社稷而不恤吾众也!D.今日之战,寡人新伤,所恃者司马也。
正确答案:A解析:“也”语气助词,用在句末,表示判断语气,B、C、D项都是判断句。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每题1分)1、在《爱尔克的灯光》中,给航海的兄弟照路的灯光是()[单选题]*分值:1您的回答为:C.爱尔克灯光(得分:1)答案解析:1.[解析]“在这条被夜幕覆盖着的近代城市的静寂的街中,我仿佛看见了哈立希岛上的灯光。
那应该是姐姐爱尔克点的灯罢。
她用这灯光来给她的航海的兄弟照路”。
答案为C(P111)。
2、下列文章中,多次使用插叙以表现作者联翩思绪的是()[单选题]*分值:1您的回答为:A.《爱尔克的灯光》(得分:1)答案解析:2.[解析]《爱尔克的灯光》这篇散文抒写了巴金见到故居时的复杂心情和联翩思绪。
答案为A(P113)。
3、《爱尔克的灯光》中,作者关于人生道路的思索的主要触发物是()[单选题]*分值:1您的回答为:B.“长宜子孙”四个字(得分:1)答案解析:3.[解析]《爱尔克的灯光》这篇散文抒写了巴金见到故居时的复杂心情和联翩思绪。
故居照壁上的“长宜子孙”四个字,引发了他对人生道路的思索。
答案为B(113)。
4、散文《爱尔克的灯光》中,作者所选择的道路是()[单选题]*分值:1您的回答为:B.冲破旧家庭、旧礼教到“广大的世界中去”的道路(得分:1)答案解析:4.[解析]故居照壁上的“长宜子孙”四个字,引发了作者对人生道路的思索:祖辈们所安排的圈子家庭和礼教的“平坦而舒适”的道路,实际上是一条窒息青春和生命的死路,只有冲破旧家庭、旧礼教,到“广大的世界中去”,才是一条光明之路,也是作者所选择的道路。
答案为B(P113)。
5.在《爱尔克的灯光》这篇文章中,作者认为倘使不同时让年轻心灵睁起眼睛去看广大世界的话,“家”这个小圈子会()[单选题]*分值:1您的回答为:C.限制年轻心灵的发育成长正确答案为:D.摧毁年轻心灵的发育成长答案解析:5.[解析]“我很奇怪,为什么这样聪明的老人还不明白一个浅显的道理:‘家’这个小圈子只能摧毁年轻心灵的发育成长,倘使不同时让他们睁起眼睛去看广大世界”。
《大学语文》题库及答案一、填空1.草木之零落兮,。
2.不厌高,水不厌深。
3. ,美人帐下犹歌舞。
4.能有几多愁?。
5. ,千金散尽还复来。
6.年年苦恨压金线,。
7.地久有时尽,。
8. ,蜡炬成灰泪始干。
9. ,又岂在朝朝暮暮。
10.避席畏闻文字狱,。
11. 忽如一夜春风来,。
12. ,清泉石上流。
13.抽刀断水水更流,。
14. ,千里共婵娟。
15.,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6.江流天地地外,。
17.落木千山天远大,。
18. ,塞上风云接地阴19.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20.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21.感时花溅泪,。
22. ,越鸟巢南枝。
23. 庄生晓梦迷蝴蝶,。
24.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二、判断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周初至春秋中叶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2.高适诗歌以五言古诗见长,笔墨老成,风格雄放。
3.《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一百三十篇。
4.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5.龚自珍诗善抒感慨,议论纵横,想象丰富,豪放瑰丽。
6.王粲在“竹林七贤”中成就最高7.屈原的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篇)、《天问》、《九章》(九篇)等。
8.辛弃疾是南宋豪放词派的主要代表。
9.宗璞的小说有《红豆》、《三生石》等。
10.托尔斯泰是俄国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
11.杜甫的《春望》是一首著名的咏史怀古诗。
12.李煜的《虞美人》词抒发了他强烈的爱国爱民之情。
13.莫泊桑被称为“短篇小说之王”。
14.范仲淹的诗、文脍炙人口,而词却无名篇传世。
15.姜夔词作富艳精工,密丽典雅,对南宋风雅词派颇有影响。
16.汉乐府被刘勰评为“五言之冠冕”。
17.李商隐的诗各体皆工,成就斐然,尤以七律最为突出。
18.李清照词善于塑造鲜明的形象,语言清丽动人,富有创造性19.曹操的诗歌继承了《古诗十九首》“缘事而发”的现实精神。
20.魏征是唐玄宗时期著名的政治家。
21.朱光潜的主要著作有《悲剧心理学》、《诗学》、《文艺对话集》等。
《爱尔克的灯光》阅读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傍晚,我靠着逐渐黯淡的最后的阳光的指引,走过十八年前的故居。
我认识它们,就像认识我自己。
巍峨的门墙代替了太平缸和石狮子,那一对常常做我们坐骑的背脊光滑的雄狮也不知逃进了哪座荒山。
然而大门开着,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字却是原样地嵌在那里,似乎连颜色也不曾被风雨剥蚀。
我望着那同样的照壁,我被一种奇异的感情抓住了,我仿佛要在这里看出过去的十九个年头,不,我仿佛要在这里寻找十八年以前的遥远的旧梦。
黑暗来了,我的眼睛失掉了一切。
于是大门内亮起了灯光。
灯光并不曾照亮什么,反而增加了我心上的黑暗。
我只得失望地走了,向着来时的路回去。
已经走了四五步,我忽然掉转头,再看那个建筑物。
依旧是阴暗中一线微光。
我好像看见一个盛满希望的水碗一下子就落在地上打碎了一般。
在这条被夜幕覆盖着的近代城市的静寂的街中,我仿佛看见了哈里希岛上的灯光。
那应该是姐姐爱尔克点的灯吧。
她用这灯光来给她的航海的兄弟照路,每夜每夜灯光亮在她的窗前,她一直到死都在等待那个出远门的兄弟回来。
最后她带着失望进入坟墓。
十八年前在一个春天的早晨,我离开这个城市、这条街的时候,我也曾有一个姐姐,也曾答应过有一天回来看她,跟她谈一些外面的事情。
我相信自己的诺言。
那时我的姐姐还是一个出阁才只一个多月的新嫁娘,都说她有一个性情温良的丈夫,因此也会有长久的幸福的岁月。
然而人的安排终于被“偶然”毁坏了。
这应该是一个“意外”。
但是这“意外”却毫无怜悯地打击了年轻的心。
我离家不过一年半光景,就接到了姐姐的死讯。
我的哥哥用了颤抖的哭诉的笔叙说—个善良女性的悲惨的结局,还说起她死后受到的冷落的待遇。
从此那个作过她丈夫的所谓温良的人改变了,他往一条丧失人性的路走去。
他想往上爬,结果却不停地向下面落,终于到了用鸦片烟延续生命的地步。
对于姐姐,她生前我没有好好地爱过她,死后也不曾做过一样纪念她的事。
她寂寞地活着,寂寞地死去。
死带走了她的一切,这就是在我们那个地方的旧式女子的命运。
十九年,似乎一切全变了,又似乎都没有改变。
在这个我永不能忘记的城市里,我度过了五十个傍晚。
我花费了自己不少的眼泪和欢笑,也消耗了别人不少的眼泪和欢笑。
我匆匆地来,也将匆匆地去。
我不会像我的一个姑母或者嫂嫂,设法进到那所已经易了几个主人的公馆,对着园中的花树垂泪,慨叹着一个家族的盛衰。
几次走过这个地方,我所看见的还只是那四个字:“长宜子孙”。
“长宜子孙”这四个字的年龄比我的不知大了多少。
这也该是我祖父留下的东西吧。
最近在家里我还读到他的遗嘱。
他用空空两手造就了一份家业。
到临死还周到地为儿孙安排了舒适的生活。
他叮嘱后人保留着他修建的房屋和他辛苦地搜集起来的书画。
但是儿孙们回答他的还是同样的字:分和卖。
我很奇怪,为什么这样聪明的老人还不明白一个浅
显的道理,财富并不“长宜子孙”,倘使不给他们一个生活技能,不向他们指示一条生活道路!“家”这个小圈子只能摧毁年轻心灵的发育成长,倘使不同时让他们睁起眼睛去看广大世界;财富只能毁灭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气质,要是它只消耗在个人的利益上面。
“长宜子孙”,我恨不能削去这四个字!许多可爱的年轻生命被摧残了,许多有为的年轻心灵被囚禁了。
许多人在这个小圈子里面憔悴地捱着日子。
这就是“家”!“甜蜜的家”!这不是我应该来的地方。
我高兴地来,痛苦地去。
汽车离站时我心里的确充满了留恋。
但是清晨的微风,路上的尘土,马达的叫吼,车轮的滚动,和广大田野里一片盛开的菜子花,这一切驱散了我的离愁。
我不顾同行者的劝告,把头伸到车窗外面,去呼吸广大天幕下的新鲜空气。
我很高兴,自己又一次离开了狭小的家,走向广大的世界中去!
忽然在前面田野里一片绿的蚕豆和黄的菜花中间,我仿佛又看见了一线光,一个亮,这还是我常常看见的灯光。
这不会是爱尔克的灯里照出来的,我那个可怜的姐姐已经死去了。
这一定是我的心灵的灯,它永远给我指示我应该走的路。
注:巴金(1904—2005年),中国现代著名作家。
15.谈谈你对文中“我望着那同样的照壁,我被一种奇异的感情抓住了”一句中“奇异的感情”的理解。
(3分)
15答:“奇异的感情”是面对“长宜子孙”这种封建思想十八年之久都不曾改变的惊讶,是一种希望与失望交织的复杂情感。
16.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两个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6分)
(1)清晨的微风,路上的尘土,马达的叫吼,车轮的滚动,和广大田野里一片盛开的菜子花,这一切驱散了我的离愁。
答:
(2)但是这“意外”却毫无怜悯地打击了年轻的心。
答:
16.(1)运用排比的手法,生动地描写出作者再次走出小家,来到“广大的世界”的快乐心情,表现了作者对新生活满怀的信心和期待。
(2)“意外”二字加上引号,反映出旧式家庭中女性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表现出姐姐之死对自己的打击十分沉重。
(每句3分,手法1分,效果分析2分)
17.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到“长宜子孙”四个字,有何用意?(6分)答:
17.作者在首段用“长宜子孙”四字引起对旧式家庭生活的回忆和对人生道路的思索(2分)。
所谓的“长宜子孙”恰恰是摧残子孙、囚禁子孙思想的枷锁。
文中多次提及,强调指出其所代表的封建思想是顽固的,这四字是对封建势力的辛辣的讽刺(2分)。
由此表现出作者对封建势力的本质及顽固性的清醒认识,以及与旧家庭决裂,寻求光明的决心(2分)。
18.这篇散文中,作者写到了三种不同的灯光,分别有着怎样的象征意义?(6分)
答:
18.旧宅大门内亮起的灯光,象征着走向没落、崩溃的旧家庭、旧势力。
爱尔克的灯光,既象征着姐弟亲情,又象征着旧家庭生活的悲剧和希望的破灭。
心灵的灯光,象征着作者对新生活的信念和对理想的追求。
(6分,每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