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学概述读书笔记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4
第一章外交学概述外交的界定:外交是指主权国家通过其官方代表,在遵守国际惯例的基础上,为维护自身的利益,采用约定俗成的和平方式,与其他主权国家或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所进行的正式的,官方的沟通,以便有效的处理国家关系,参与国际事务。
没看过(概念当中包括了:外交主体,外交客体,外交基础,外交目的,外交方式,外交范围)古代外交:古代外交只能称之为外交的萌芽,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当奴隶制国家纷纷建立之后,外交就随之开始萌芽。
理论上讲,外交的出现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国家形成,国家的主权独立,众多国家组成的国际社会。
古代外交的基本特征:1,外交活动混沌无序2,外交理论尚未形成3,外交范围非常狭小4,外交手段较为单一。
为近代外交的主要贡献在于:1,使节制度2,结盟制度3,外交途径。
近代外交:学术界公认的看法是外交大体于17世纪形成,其实整个世界刚刚开始步入资本主义社会。
1648年10月24踢所正式签订的《维斯特伐利亚条约》(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the Peace Treaty o f Westphalia)是象征三十年战争结束而签订的一系列和约,签约双方分别是统治西班牙、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室和法国、瑞典以及神圣罗马帝国内勃兰登堡、萨克森、巴伐利亚等诸侯邦国。
主要内容:(1)欧洲领土的局部分割:法国取得阿尔萨斯和洛林,并肯定了先前取得的3个主教区;瑞典则获得了波罗的海和北海沿岸最重要的港口,并且取得了军费赔偿。
(2)限制了皇帝的权利,承认了各诸侯具有独立的内政、外交权;还规定卡尔文与路德教享有同样的权利,制止了天主教对新教的迫害。
它对近代国际法的产生与发展起了重大作用(意义):第一,开创了以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第二,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的国界,承认了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并鸣国家主权、国家领土、国家独立等原则已经确立为国际关系中应遵守的准则;第三,首次创立并确认了条约必须遵守和对违约的一方可施加集体制裁的原则;第四,承认新教和旧教享有同等的权力,打破了罗马教皇神权统治下的世界主权论。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大外交各章读书笔记篇一:大外交读书笔记集锦基辛格笔下的越战以来美国外交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基于《大外交》的分析作者:黄涛摘要:本文基于基辛格博士《大外交》一书第25至31章,对越战以来美国外交历史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试图在此基础上理解美国外交本质,文章最后分析了越战以来美国外交历史对于中国开展对美外交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基辛格;外交;美国;中国《大外交》(Diplomacy)一书是美国著名外交家、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博士的重要代表作。
该书最初出版于1994年,中文版出版于1998年。
仔细阅读下来发现,该书无论是英文版还是中文版,都具备幽默、风趣与智慧的特征。
正如一则评价所言,“作者凭其致力于外交事务的亲身体验,以其丰富的历史知识、智慧和幽默的文笔,展示了自黎塞留以来特别是二战后几十年世界外交政治的诸多重大事件,以其独到见解分析了世界各国外交风格的差异,重点提示了美国外交风格的差异,重点提示了美国外交政策的思想实质”。
(百度百科,“大外交”词条)可以说,该书不失为一本外交学力作。
除此之外,这本书也是国际政治学乃至历史学的重要作品。
对于我们中国人而言,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和理解美国外交运作和外交思想的重要平台,通过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在世界上有着重要影响、同时也和中国国家利益息息相关的美国外交决策、外交思想真实情况。
鉴于全书乃70余万字的鸿篇巨制,而本书评又有篇幅的限制,因此笔者与其选择对全书进行无关痛痒的、泛泛而谈式的评论,不如在通读全书的基础上对该书的重要章节进行深入思考。
基于此,本文选择该书第25章至第31章内容进行重点思考,在这7章中(约占全书四分之一内容),作者系统论述、分析了自越战以来美国外交历史,在内容上有其完整性。
本文主要意图是,试图理解这段历史时期内美国外交的变化以及美国外交的本质,并在此基础上思考中国应该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对美外交。
一、从艾森奥威尔到里根:基辛格笔下的越战以来美国外交回顾美国介入越战,根据基辛格博士的理解,主要是基于普遍适用的价值观,目的在于遏制共产主义在亚洲,尤其是中南半岛的扩张。
外交学概论《外交学概论》一、名词解释(60字左右,5-6题)1 外交庇护指一国公民因政治原因要求驻本国的他国使馆给予其庇护,根据国际法规定,使馆馆舍享有不可侵犯权,外交庇护就是利用使馆的这种特权,把使馆作为遭到驻在国追捕的公民的避难所。
2 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1963年3月4日,联合国在维也纳主持召开关于领事关系的国际会议,并与4月22日通过《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该公约于1967年3月19日生效。
该公约对以职业领事官员为馆长的领馆的设立,领事职务等级以及委派领事官员和其他领馆人员的便利,特权和豁免等,作了系统的规定。
3 外交豁免指一国派驻他国的使馆及其人员享有的免受接受国法律规范约束的待遇。
外交豁免权的全称是外交代表的管辖豁免权,包括司法管辖豁免,诉讼豁免,执行豁免。
4 多边外交相对于双边外交而言,指两国以上的国家通过磋商、协商及国际会议进行讨论以解决彼此关心的问题,目前已演化成为一种经常性、普遍性、日益制度化的外交方式。
相对于双边外交而言,指由两个以上的国家进行磋商,协调及举行国际会议进行讨论以解决彼此关心的问题,目前已演化成为一种经常性、普遍性、日益制度化的外交方式。
5 外交报复专指原伤害行为是外交性质的,受害国所采取的报复手段也是外交性质的。
如甲国驱逐乙国的外交官,乙国也以驱逐甲国的外交官作为报复,这就是外交报复。
6 外交调研指以一切合法手段调查接受国之状况及发展情形,并向派遣国政府具报。
外交调研的最高目的是为一国对外决策机构尽可能及时准确地提供情况、信息、观点和建议。
7 临时代办在外交代表大使或公使缺位或因故不能履行职能时,被委派代理其职位的外交人员称临时代办。
临时代办由外交人员中等级最高者担任,他以临时代办的名义履行使馆首长的职能。
8 外交交涉指主权国家之间,各自通过它们的外交代表机关,在双边或多边国际关系中,就利害相关的或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磋商和谈判,以求得适当的或为大家满意的解决办法。
2010年9月16日第二周第一讲外交学概论沈国放先生——联合国外交李维一先生——外交应对外交是什么?三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1、能让我记住你吗?2、能让我对你有好印象吗?3、能让我给你机会吗?问好,没人记得你的,不问,别人惦记你的…其实外交就是讲规矩求大同,存小异君子不言他人之非大事讲原则,小事会变通喝红酒什么都不能加,红酒配红肉,白酒配白肉不成熟的表现:话多什么是外交?1、外交是国家之间的交往2、外交是合法政府(世界上多数国家承认的政府)之间的事3、外交是中央政府之间的交往(舞照跳,马照跑,股照炒)——外交是国家主权的核心,次政府外交4、外交是两个国家的中央政府之间的交往,自古到今我们谈的外交都是双边的(严格意义上多边外交不算是外交,多边外交只能算是一种多边访谈)“外交学之父”——外交是秘密的。
该怎么外交?外交即沟通接待;客人来时吃什么,客人走时送什么,客人在时聊什么目的往往不重要,运动最重要外交最好的结果是双方妥协沟通最重要的是要知道对方要什么中国国家地位提升:1、中国进入联合国,是中国政治上进入国际社会2、中国加入WTO,是中国经济上进入国际社会3、中国举办奥运会,是中国社会进入国际社会老师问问题不想要正确答案智者不言,言者不智(不乱说)陪蒙代尔教授逛雍和宫,不该聊什么?1、不讲历史典故,不要给有地位、有身份的人做科普扫盲2、不要问他来过北京吗(即使是偏远的地方也不要问)3、有敷衍之嫌的话(问天气,问对方的休息状况)该聊什么?1、对方感兴趣的问题(金老师喜欢萝卜炖牛腩)2、对方擅长的问题有效沟通,使你成功课后问题:补充一个聊天最好的问题《交谈的最好的三个问题》聊天的最好问题是“请教”2010年9月19日第三周(王星宇老师)主要内容1、外交学学科的研究现状2、外交的内涵与基本内容3、传统外交理念的外延与实践外交学学科的研究现状一、外交学学科研究历史回顾外交学研究的历史背景外交学研究的特征:多样性二、外交学研究的新动向与新发展外交学研究的历史新条件外交的功能与任务发生变化外交方式的转变外交是一个历史和动态的范畴调整1:一战后期,国际上提出反对秘密外交,开创了“新”外交的先河宫廷外交调整2:二战以后,超级大国成了国际关系中的主角,意识形态在外交中占有突出地位调整3:20世纪80年代以来,冷战结束后,多极化发展,意识形态作用和影响力下降,全球化发展外交学研究的特征:多样性多样性之一:外交学研究的多国化表现1:西欧的研究偏重于外交的职业技术等内容,如:德·卡利埃的《外交艺术》、尼科尔松的《外交学》、萨道义的《萨道义外交实践指南》、白瑞智的《外交理论与实践》、巴斯顿的《现代外交》、德马格艾斯的《外交的纯概念》等表现2:美国的研究侧重在外交政策分析和历史研究方面,如:理查德·莫瑞斯的《对外政策分析》、巴布洛·伊农的《外交哲学》、基辛格的《大外交》、路易丝·戴蒙和约翰·麦克唐纳的《多轨外交》等外交中有一些先验论和经验论外交的体系分析和外交决策分析国际关系学界两大研究:基础研究(历史、发展、脉络)和对策研究(对具体案例的应对)表现3:俄罗斯的研究出史学研究之外,强调外交的对外政策工具性质是俄罗斯(包括前苏联)外交学研究的主要特点,其主要著作有:波将金等的《外交史》、维辛斯基的《外交辞典》…表现4:中国的研究,主要专著有早年刘达仁的《外交科学概论》、李其泰的《外交学》,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版的译著和著述包括:杨公素的《外交理论与实践》、周启朋等译的《首脑外交》、《国外外交学》(概念比较齐全)、鲁毅等编的《外交学概论》、黄金祺的《概说外交》、金正昆的《现代外交学概论》等表现5:其他地区的外交学研究也取得了积极进展:马耳他的地中海外交研究院出版的《现代外交学》、《双边外交》,韩国(注重政策分析,与美国的研究比较类似)全雄的《外交政策论》、印度(与前苏联的研究比较类似)罗伊德《外交学》、基尚·拉纳的《双边外交》多样性之二:外交学的研究方法的多样化表现1:综合性的、理论性的外交研究异彩纷呈表现2:分类外交研究日趋增多:《多轨外交》(政府、商业、宗教)、《经济外交》、《公众外交》、《双边外交》、《会议外交》、《军事外交》、《首脑外交》表现3:国别外交成果显著。
大外交各章读书笔记篇一:大外交读书笔记集锦基辛格笔下的越战以来美国外交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基于《大外交》的分析作者:黄涛摘要:本文基于基辛格博士《大外交》一书第25至31章,对越战以来美国外交历史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试图在此基础上理解美国外交本质,文章最后分析了越战以来美国外交历史对于中国开展对美外交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基辛格;外交;美国;中国《大外交》(Diplomacy)一书是美国著名外交家、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博士的重要代表作。
该书最初出版于1994年,中文版出版于1998年。
仔细阅读下来发现,该书无论是英文版还是中文版,都具备幽默、风趣与智慧的特征。
正如一则评价所言,“作者凭其致力于外交事务的亲身体验,以其丰富的历史知识、智慧和幽默的文笔,展示了自黎塞留以来特别是二战后几十年世界外交政治的诸多重大事件,以其独到见解分析了世界各国外交风格的差异,重点提示了美国外交风格的差异,重点提示了美国外交政策的思想实质”。
(百度百科,“大外交”词条)可以说,该书不失为一本外交学力作。
除此之外,这本书也是国际政治学乃至历史学的重要作品。
对于我们中国人而言,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和理解美国外交运作和外交思想的重要平台,通过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在世界上有着重要影响、同时也和中国国家利益息息相关的美国外交决策、外交思想真实情况。
鉴于全书乃70余万字的鸿篇巨制,而本书评又有篇幅的限制,因此笔者与其选择对全书进行无关痛痒的、泛泛而谈式的评论,不如在通读全书的基础上对该书的重要章节进行深入思考。
基于此,本文选择该书第25章至第31章内容进行重点思考,在这7章中(约占全书四分之一内容),作者系统论述、分析了自越战以来美国外交历史,在内容上有其完整性。
本文主要意图是,试图理解这段历史时期内美国外交的变化以及美国外交的本质,并在此基础上思考中国应该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对美外交。
一、从艾森奥威尔到里根:基辛格笔下的越战以来美国外交回顾美国介入越战,根据基辛格博士的理解,主要是基于普遍适用的价值观,目的在于遏制共产主义在亚洲,尤其是中南半岛的扩张。
外交学概述学习和研究外交学,首先有必要对外交的界定、外交的发展及外交的研究对象的基本问题有所了解,并尽可能地明确自己的态度。
倘若对这些关键点避而不谈,或者含糊不清,在理论上、实践上都将有害而无益。
在系统而深入地学习和研究上述基本问题时,科学的态度应该,是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与时具进,既要善于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又要善于积极地进行独立思考。
第一节外交的界定学习和研究外交,一定要首先明确何谓外交。
假如对外交这一外交学最为基本的概念缺乏正确理解,则必将使外交学的学习和研究出现方向性的偏差。
无论是学习研究外交学,还是具体地参与外交学活动,实际上都有必要首先对外交做出明确的界定。
也就是说,一定要科学地准确地为外交学这一外交学的基本概念划定清晰的界限,并且严谨地具体地确定外交的内涵和外延。
一、外交的本质外交的本质,在外交学研究中一向属于敏感之点。
从理论上进行概括,前人所使用的有关外交的概念,大致上可以被归纳为两大基本类型:一是广义的外交,二是狭义的外交。
1、广义的外交现代意义上的“外交”概念,最早是从古希腊语“外交官”一词转变而来的。
使用罗马字母所拼写的这一古希腊的单词应为“DIPLOMA”,它的本意为“证书”,指的是发给驻外使臣的经过折叠的一种专门证明其使节身份的文书。
到了1796年,英国学者埃德蒙·伯克正式采用“DIPLOMACY”来表示外交,“外交”一词方才正式出现。
著名学者欧内斯特·萨道义指出:“外交是运用智力和机智处理各独立国家的政府之间的官方关系,有时也推广到独立国家和附属国家的关系。
”1英国人费尔萨母认为:“外交的基础是国家之间(目前日益扩展到国际组织之间)交换彼此的思想和观点。
”2周恩来总理曾明确表示:“外交是国家和国家间的关系,还是人民和人民间的关系?外交工作是以国家为对象,还是以人民为对象?……但就外交工作来说,则是以国家和国家的关系为对象的。
外交是通过国家和国家的关系为对象的。
第一章外交学概述一、外交本质广义:1.外交是一种以国家为主题的活动2.外交是一个国家所进行的对外活动3.外交是国家与国家之间所进行的一种交往活动4.外交是国家对外行使主权的一种官方活动狭义:1.外交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2.外交的基本手段是谈判3.作为外交基本手段的谈判是在国家与国家之间进行的4.外交应当以和平的方式进行和平方式,与其他主权国家或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所进行的正式的、官方的沟通,以便有效地处理国家关系、参与国际事务。
外交六要素1.外交主体:一切外交行为中的行为者。
外交主体不仅享有一定的权利,还要承担一定的义务。
外交主体在任何条件下都是外交活动中的核心部分。
独立的主权国家才能成为外交主体。
2.外交客体:外交行为的对象。
3.外交基础:实际上指的是外交活动得以正常进行的基本保障和重要前提。
作为外交基础的国际惯例,亦称外交惯例,是外交人员处理外交事务时所必须遵守的基本守则,是规范外交行为的基本框架。
4.外交目的:指宏观的外交根本目标,外交总体的基本的意图。
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主权是外交的根本目的。
5.外交方式:在外交活动中进行联系与沟通的具体方法。
6.外交范围:指定义外交时的具体涉及面。
第二章一、政治、意识形态、军事对外交的制约国内政治影响:1.统治阶级掌控本国外交2.政党政治左右本国外交3.政局稳定牵制本国外交4.政治制度决定本国外交国际政治影响:1.全球政治直接影响到各个国家的外交2.地缘政治密切影响着各个国家的外交意识形态影响:1.意识形态导致外交对立2.意识形态支配外交目标3.意识形态涉及外交决策(影响决策者、决策模式、社会舆论)军事制约因素:1.军事实力奠定外交后盾2.军事战略协调外交战略3.军事行动波及外交行动4.军事交往有助于外交交往二、经济、科技、文化对外交的制约经济制约因素:1.经济是外交的主题(各国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为本国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目的是为了在国际上争取并维护本国经济利益、外交活动往往配合本国的对外经济贸易活动)2.经济是外交的先导(为建立外交关系准备、为密切外交合作积极努力、意在政府欺压奴役利用对方)科技制约因素:1.科技决定外交能力2.科技拓展外交空间3.科技更新外交工具4.科技密切外交联系文化制约因素:1.文化交流推进外交2.文化传统限制外交(传统文化形成了不同的外交风格、各国奉行不同外交战略与策略、决策者采用不同操作方式、外交从业人员的文化素养与文化准备不同)3.文化差异阻碍外交三、国际法与国际组织对外交的制约国际法:1.国际法是外交的规范(为外交构建了框架、作出了限定、提供了守则、建立了秩序)2.国际法是外交的保障(保障外交人员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馆舍安全、咨询安全、行动安全)3.国际法是外交的依据国际组织:1.国际组织扩大了外交的外延(国际组织直接开展外交活动、各国与国际组织进行外交来往、国际组织拥有一定的外交地位)2.国际组织规范外交的行为3.国际组织提供了外交的舞台(为各国同其他国家进行广泛的外交接触创造了机会、为阐述本国外交政策创造了场所、对各国外交产生了深渊的影响)4.国际组织协调外交的行动(讨论各国外交事宜、决议有关外交事务、规划统一的外交目标、采取一致的外交行动)第三章外交制度一、外交准则外交准则,指从事外交活动时必须遵守的、各国所公认的、用以构成外交基础的、作为资深行动依据的基本原则。
外交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外交本质:用和平手段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外交的传统含义外交是以主权国家为主体,通过正式代表国家的机构与人员的官方行为,使用交涉、谈判和其他和平方式对外行使主权,以处理国家关系和参与国际事务,是一国维护本国利益及实施其对外政策的重要手段;不同的对外政策形成不同形态和类别的外交。
简而言之,外交指任何以主权国家为主体,通过和平方式,对国家间关系和国际事务的处理。
外交的扩展定义原因:全球化时代,外交主体和外交议程的多元化外交是主权国家(以及国家联合体),为了实现其对外政策目标,以国际法和有关惯例为基础,通过正式代表本国的机构和人员,以及在他们的领导下通过其他半官方和非官方的机构、社会团体以至个人,以通讯、访问、会谈、谈判、签订协议等和平方式,处理国际关系和国际事务的行动和过程。
四项原则第一,主权平等原则。
第二,不干涉内政原则。
第三,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
第四,承担国际义务原则。
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外交特权与豁免外交特权,是指一国派驻外国的使馆及其人员享有的超越接受国国内法赋予其法人与自然人的权益。
外交豁免,是指一国派驻外国的使馆及其人员享有的免除接受国法律条款的待遇,本质上也可包括在外交特权之内。
外交使团和外交人员应享的不可侵犯性第一,使馆馆舍不可侵犯。
第二,使馆档案和文件不受侵犯。
第三,外交代表人身不受侵犯。
第四,外交通讯不可侵犯。
外交使团和外交人员应享的管辖豁免第一,刑事豁免。
第二,民事豁免。
第三,行政豁免。
第四,无作证之义务。
外交使团和外交人员应享的外交特权第一,免纳直接捐税。
第二,免纳关税。
第三,行李免检待遇。
第四,其他特权。
内容:外交使节和外交代表机关,有权在使馆馆舍、外交机关的办公处、外交人员的寓所及其交通工具上使用派遣国的国旗或国徽;在接受国的礼仪庆典活动场合,外交使节拥有占有荣誉地位的权利;除为国家安全而由法律禁止或限制进入的区域之外,接受国应确保外交人员拥有在其境内行动及旅行的自由;外交代表享有免除适用接受国施行的社会保险办法的特权;外交代表享有免除一切个人劳务和所有各种公共服务的特权;外交代表享有免除关于征用、军事募捐、军人住宿等军事义务的特权。
外交学概论复习整理1、什么是外交:外交是以主权国家为主体,通过正式代表国家的机构与人员的官方行为,使用交涉、谈判和其他和平方式对外行使主权,以处理国际关系和参与国际事务、是一国维护本国利益及实施其对外政策的手段。
广而言之,外交指任何以主权国家为主体,通过和平方式,对国家间关系和国际事务的处理。
2、外交有何功能:1、外交促进世界政治各种行为体之间的交流。
2、外交促进谈判以达成协议。
3、外交收集外国的信息和情报。
4、外交减少国际关系中的摩擦。
5外交具有在国际社会代表本国和本国人民的象征性作用。
3、我国春秋时期的外交活动主要有哪些形式(简答):1盟会:“会”为国际会议,“盟”为缔结条约。
盟会即双方或多方的君主为了商讨友好,订主结盟,签订和约等进行聚会。
2聘问:有关修好、庆贺、吊唁、通报情况、解答质疑、探听别国虚实等。
一国的君主常派大臣或使节前往别国进行聘问。
3质:两国友好表示信义,往往以国君的公子为人质。
在两国不友好的时候也有以人为质的。
4奔:类似如今的政治避难(如公子重耳)。
5平:战后讲和。
6朝:国君互访。
4、什么是聘问(春秋时期):见上条5、西方语言中的“外交”一词源于何处?古希腊语(古希腊的使节和外交代表团出使各个城邦时,要持有君主或元老院发给的确认其全权的委任书,即diploma,后来由此演化出大多欧美语言中的外交一词)6、简述古希腊外交对后世的影响:到公元前5世纪,希腊的外交方式和外交原则发展成为地中海沿岸国家公认的制度。
到公元前3世纪,这个外交制度形成了希腊化的地中海体系。
生活在这一体系中的各个国家相互往来,要受公认的某些外交规则和外交习惯所支配,从而形成一个统一的区域性的国际社会。
古希腊人提出的“国家平等”和“国际社会”等概念,以及确立的一些外交原则对后世外交有巨大影响。
7、古罗马外交都有哪些显著特点:注重法律的外交。
1对何种情况下可以使用战争、如何开战、战后如何处理敌人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外交学的主要理论框架与思想家外交学是一门研究国家间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联系与冲突的学科,旨在揭示国际关系的发展规律和外交行为的原则。
在外交学的研究中,涉及到许多重要的理论框架和思想家,本文将对外交学的主要理论框架和一些重要的思想家进行介绍。
一、主要理论框架1.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是外交学中最重要的理论框架之一。
现实主义强调国家利益和国家权力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认为国家是国际关系的核心角色,国际关系是带有一定冲突和争夺性质的。
现实主义的代表理论家有摩尔斯、基辛格等。
2.自由主义自由主义是外交学中的另一个重要理论框架。
自由主义认为个人和社会发展是国际关系的基础,提倡国际合作、民主原则和国际法的重要性。
自由主义的代表理论家包括凯恩斯、亨廷顿等。
3.构造主义构造主义强调结构对行动的制约和影响,认为国际关系不仅与国家因素有关,还与制度、规范、信仰等因素密切相关。
构造主义的代表理论家有布尔迪厄、温伯格等。
二、主要思想家1.亨利·基辛格亨利·基辛格是现实主义思想的重要代表,他对国际关系的研究和影响深远。
他提出了“平衡理论”,认为国家间的力量必须保持平衡以确保和平。
他还倡导了大国之间的合作和竞争,并强调外交手段在国际政治中的重要性。
2.约翰·拉金约翰·拉金是自由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他强调国际合作和相互依赖,主张通过国际组织和外交手段来解决国际问题。
他对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和全球治理做出了重要贡献。
3.亨廷顿亨廷顿是自由主义思想家中的重要代表,他提出了“文明冲突论”,认为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动力。
他的观点引起了广泛的争议,但对于理解国际关系的复杂性和多元化具有重要意义。
4.阿兹莱·布拉泽阿兹莱·布拉泽是构造主义思想的重要代表,他强调社会构建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并将结构和制度视为国际关系的核心因素。
他的观点对于理解国际体系的演化和变化有着重要的启示。
小马哥背死你(八)一.外交与外事的关系(简答)1.广义外交与广义外事广义外交:外交是主权国家以及国家联合体为了实现其对外政策目标,以国际法和国际惯例为基础,通过代表本国的最高领导人和以专职外交部门为核心的中央政府部门,以及它们的领导下的半官方非官方组织、民间团体、个人,通过会谈、谈判、访问,签订协议等和平方式处理国际关系国际事务的行动和过程。
广义外事:外事是中央政府、政党、议会、军队、民间团体以及个人的对外交往活动。
关系:广义外交是广义外事的一部分。
广义外事中不直接服务于国家利益的对外交往活动不能称为外交。
2.狭义外交与狭义外事狭义外交:外交是谈判的艺术。
狭义外事:除了中央政府之外的各种机构、团体、个人进行的对外事务、对外活动、对外工作。
二.外交与武力的关系(简答)1.武力是外交的后盾:武力的存在其本身对另一国的谈判立场产生心理上的影响。
2.外交涉及武力的非暴力使用:包括武力威慑和武力威胁。
这两者都不涉及武力的直接使用,而是通过表达使用武力的决心来增强本国在谈判中的讨价还价地位。
3.使用武力的全过程都需要外交:之前寻找盟友孤立对手,之中寻求外交解决的可能性,之后落实战后安排。
三.外交团(名解)1.由同驻一国的所有外国外交官所组成要求:由外交代表人员组成,不是由外交代表机关组成。
不包括使馆一般工作人员不包括驻在国本国的外交官不包括驻在国其他城市的领事官(有些国家包括外交官的配偶和子女,有些国家只包括馆长)四.政治庇护(名解)请求整治庇护:一国公民因政治原因逃往他国请求准许居留。
给予政治庇护:他国接受上述逃亡者,不予引渡准予居留。
五.外交庇护(名解)一国公民因政治原因要求驻本国的他国使馆给予庇护无论题目是外交庇护还是政治庇护,两个都要回答六.人权的国际保护(简答)1.人权的内涵:包括西方国家强调的“人生而自由和平等”的权利以及发展中国家的生存权、发展权等集体人权。
2.为什么要保护人权:有些国家不能保护人权:战争、国力不足有些国家不愿保护人权:种族歧视、屠杀3.谁来保护人权:大国、邻国、国际组织(联合国、红十字会)七.全球化时代的外交1.主客体多元化:主体多元化:主权国家数量增加;客体多元化:主权国家、政府间非政府间国际组织、跨国公司、有影响力的个人数量增加。
外交学概述
学习和研究外交学,首先有必要对外交的界定、外交的发展及外交的研究对象的基本问题有所了解,并尽可能地明确自己的态度。
倘若对这些关键点避而不谈,或者含糊不清,在理论上、实践上都将有害而无益。
在系统而深入地学习和研究上述基本问题时,科学的态度应该,是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与时具进,既要善于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又要善于积极地进行独立思考。
第一节外交的界定
学习和研究外交,一定要首先明确何谓外交。
假如对外交这一外交学最为基本的概念缺乏正确理解,则必将使外交学的学习和研究出现方向性的偏差。
无论是学习研究外交学,还是具体地参与外交学活动,实际上都有必要首先对外交做出明确的界定。
也就是说,一定要科学地准确地为外交学这一外交学的基本概念划定清晰的界限,并且严谨地具体地确定外交的内涵和外延。
一、外交的本质
外交的本质,在外交学研究中一向属于敏感之点。
从理论上进行概括,前人所使用的有关外交的概念,大致上可以被归纳为两大基本类型:一是广义的外交,二是狭义的外交。
1、广义的外交
现代意义上的“外交”概念,最早是从古希腊语“外交官”一词转变而来的。
使用罗马字母所拼写的这一古希腊的单词应为
“DIPLOMA”,它的本意为“证书”,指的是发给驻外使臣的经过折叠的一种专门证明其使节身份的文书。
到了1796年,英国学者埃德蒙·伯克正式采用“DIPLOMACY”来表示外交,“外交”一词方才正式出现。
著名学者欧内斯特·萨道义指出:“外交是运用智力和机智处理各独立国家的政府之间的官方关系,有时也推广到独立国家和附属国家的关系。
”①
英国人费尔萨母认为:“外交的基础是国家之间(目前日益扩展到国际组织之间)交换彼此的思想和观点。
”②
周恩来总理曾明确表示:“外交是国家和国家间的关系,还是人民和人民间的关系?外交工作是以国家为对象,还是以人民为对象?……但就外交工作来说,则是以国家和国家的关系为对象的。
外交是通过国家和国家的关系为对象的。
外交是通过国家和国家的关系这个形式来进行。
”
在《中国大百科全书》里,外交的释义是:“国家以和平的手段对外行使主权的活动。
通常指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外交部长和外交机关代表国家进行的对外交往活动。
③
在《世界外交知识词典》里,外交“就是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交涉。
它是国家实现其对外政策的重要手段”。
④
综观以上定义,可见其有四点共同之处:
①转引自[英]戈尔—布思主编:《萨道义外交实践指南》,3页,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
②[英]费尔萨姆:《外交手册》,1页,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
③《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卷,336页,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
④计翔翔等主编:《世界外交知识词典》,1页,杭州,杭州出版社,2001。
其一,外交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活动。
其二,外交是一个国家所进行的对外活动。
其三,外交是国家与国家之间所进行的一种交往活动。
其四,外交是国家对外行使主权的一种官方活动。
二外交的定义
学习和研究外交学,不仅需要明确外交的本质,而且必须给出外交的准确定义。
做到这一点,既有助于深入地进行外交学的理论研究,也有助于科学地、正确地指导外交实践。
在总结前人的理论研究成果、归纳现代外交实践的基础上,确有必要重新对外交进行更为科学、更为全面、更为准确的定义。
本文在研究探讨外交这一外交学这一外交学基本问题时,试图对外交加以重新界定。
为此目的,本着取长补短、抛砖引玉的想法,在吸取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力图给出一个更为全面、更为简洁的新的外交定义。
即:
外交,通常是指主权国家通过其官方代表,在遵守国际惯例的基础上,为维护自身的利益,采用约定俗成的和平方式,与其他主权国家或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所进行的正式的、官方的交往与沟通,以便有效地处理国家关系、参与国际事务。
为周全起见,下面将对这一新的外交定义所具体涉及的外交主体、外交客体、外交基础、外交目的、外交方式、外交范围等等进行一番力求详尽严谨而系统的诠释,以便这一新的外交定义在理论上、逻辑上显得更为缜密、更为科学。
外交主体:独立的主权国家。
外交客体:独立的主权国家。
二者统称为外交实体,亦称外交行为体。
它所指的是外交行为者和外交行为指向者。
外交基础:国际惯例,亦称外交惯例。
外交目的:力图要在外交活动中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或曰维护本国的主权。
外交方式:英国学者艾伦·詹姆斯认为:“联系是外交的核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