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英语推销产品ppt
- 格式:pptx
- 大小:248.85 KB
- 文档页数:9
一、英汉品牌名称的差异分析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及其所处文化的差异,英汉品牌名称主要有两个方面差异:一是取材来源的不同;二是音节数目的不同。
1.英汉品牌名称的取材来源不同品牌名称的取材来源一般分为普通名词、专用名词、缩略词和杜撰的词汇。
英汉商品的品牌名称都使用普通名词,但在专用名词的使用上表现为不同的倾向,即:英语品牌名称倾向于使用人名,较少使用地名,而汉语品牌倾向于使用地名,尤以名胜风景地名居多。
目前中国较著名的品牌名称中,取材于人名的虽然有一些,如:“张小泉”(剪刀)、“李宁”(运动服),但所占比例很小。
而取材于地名的汉语品牌名称比比皆是。
如:“北京”(吉普)、“青岛”(啤酒)、“九华山”(啤酒)等等。
相比较而言,英语品牌名称中,取材于人名的,尤其是公司创始人或产品的发明者名字的品牌名称非常多,取材于地名的商标品牌名称较少。
如“Goodyear”是为纪念硫化橡胶发明人Charles Goodyear给一种轮胎起的品牌名称。
“Boeing”(飞机)取自于该飞机创始人William Edward Boeing的名字。
究其根源,由于儒教的影响,中国文化重视个体与周围群体的协调关系,强调群体观念,不提倡个人主义。
所以中国人给产品确定品牌名称时,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选用地名,尤其是自然景观名称,而使用人名的却寥寥无几,使用人名作为品牌名称有标榜自我之嫌。
与中国文化观念相反,西方文化侧重于个人主义,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
对于英美人来说,使用人名作为品牌名称,突出了个人价值,也更有效地保证商标品牌的独占性,使其不易假冒、模仿。
其次,英语品牌常使用杜撰的词汇,突出语音,如“Kodak”(胶卷)、“Pepsi”(饮料);汉语品牌从不使用杜撰的词汇,总是利用现有词汇,并注重语义的表达,主要原因在于英语文字是完全依据语音的任意性符号,音素组合的任意程度很大,对语义表达的依赖性很小。
而汉语文字的理据性很强,对语义表达的依赖性很强,在词的组合构造中产生对词的语义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