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传热
- 格式:ppt
- 大小:2.43 MB
- 文档页数:57
一、实验课程名称:化工原理二、实验项目名称:空气-蒸汽对流给热系数测定 三、实验目的和要求:1、 了解间壁式传热元件,掌握给热系数测定的实验方法。
2、 掌握热电阻测温的方法,观察水蒸气在水平管外壁上的冷凝现象。
3、 学会给热系数测定的实验数据处理方法,了解影响给热系数的因素和强化传热的途径。
四、实验内容和原理实验内容:测定不同空气流量下进出口端的相关温度,计算α,关联出相关系数。
实验原理: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大量情况下,冷、热流体系通过固体壁面(传热元件)进行热量交换,称为间壁式换热。
如图(4-1)所示,间壁式传热过程由热流体对固体壁面的对流传热,固体壁面的热传导和固体壁面对冷流体的对流传热所组成。
达到传热稳定时,有()()()()m m W M W p p t KA t t A T T A t t c m T T c m Q ∆=-=-=-=-=221112222111αα (4-1)热流体与固体壁面的对数平均温差可由式(4—2)计算,()()()22112211ln W W W W m W T T T T T T T T T T -----=- (4-2)式中:T W 1 -热流体进口处热流体侧的壁面温度,℃;T W 2 -热流体出口处热流体侧的壁面温度,℃。
固体壁面与冷流体的对数平均温差可由式(4—3)计算,()()()22112211ln t t t t t t t t t t W W W W m W -----=- (4-3)式中:t W 1 - 冷流体进口处冷流体侧的壁面温度,℃;t W 2 - 冷流体出口处冷流体侧的壁面温度,℃。
热、冷流体间的对数平均温差可由式(4—4)计算,()()12211221m t T t T ln t T t T t -----=∆ (4-4)δ TT W t Wt图4-1间壁式传热过程示意图当在套管式间壁换热器中,环隙通以水蒸气,内管管内通以冷空气或水进行对流传热系数测定实验时,则由式(4-1)得内管内壁面与冷空气或水的对流传热系数,()()MW p t t A t t c m --=212222α (4-5)实验中测定紫铜管的壁温t w1、t w2;冷空气或水的进出口温度t 1、t 2;实验用紫铜管的长度l 、内径d 2,l d A 22π=;和冷流体的质量流量,即可计算α2。
化工原理传热
传热是化工过程中重要的物理现象之一,它涉及能量的转移和分布。
传热可以通过三种方式进行:传导、对流和辐射。
传导是指热能在固体或液体中以分子间相互碰撞的方式传递。
在传导过程中,热量会从高温区域传递到低温区域,直到温度达到平衡。
对流是指热能通过流体的运动传递。
当物体表面受热时,周围的流体会被加热并膨胀,然后从热源处上升。
这导致了对流循环,使热量从热源传递到周围环境。
辐射是指热能以电磁波的形式传递,不需要介质来传递热量。
辐射可以通过空气、液体和固体传播,甚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辐射热传递取决于物体的温度和表面特性。
在化工过程中,传热是必不可少的。
传热的目的可以是控制温度以实现反应的理想条件,或者从一个系统中移除或向其输入热量。
为了实现有效的传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提高传热系数:通过增加传热表面积或提高传热介质的流速,可以增加传热系数,从而加快传热速度。
2. 减小传热阻力:通过改变传热介质的性质或减小传热介质的流通路径长度,可以减小传热阻力,提高传热效率。
3. 使用传热表面增强技术:如使用鳍片、流体分散剂或填料等
技术,可以增大传热表面积,从而提高传热效率。
4. 优化换热设备设计:通过合理设计换热设备的结构和组件,可以实现更高效的传热过程,并减少传热介质的能量损失。
化工过程中的传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通过合理选择传热方式和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实现高效的能量传递和分布,从而提高化工过程的效率和质量。
化工原理(传热)传热是指由于温度差引起的能量转移,又称热传递。
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凡是有温度差存在时,热就必定从高温处传递到低温处,因此传热是自然界和工程技术领域中极普遍的一种传递现象。
不管在能源、宇航、化工、动力、冶金、机械、建筑等工业部门,依旧在农业、环境爱护等其他部门中都涉及到许多有关传热的咨询题。
应予指出,热力学和传热学两门学科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热力学不研究引起传热的机理和传热的快慢,它仅研究物质的平稳状态,确定系统由一种平稳状态变到另一种平稳状态所需的总能量;而传热学研究能量的传递速率,因此能够认为传热学是热力学的扩展。
热力学(能量守恒定律)和传热学(传热速宰方程)两者的结合,才可能解决传热咨询题:化学工业与传热的关系尤为紧密;这是因为化工生产中的专门多过程和单元操作,都需要进行加热和冷却。
例如:①化学反应通常要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为了达到并保持一定的温度,就需要向反应器输入或从它输出热;②在蒸发、蒸馏、干燥等单元操作中,都要向这些设备输入或输出热:③化工设备的保温,生产过程中热能的合理利用以及废热的回收等都涉及传热的咨询题。
由此可见,传热过程普遍地存在于化工生产中,且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化工生产中对传热过程的要求经常有以下两种情形:一种是强化传热过程,如各种换热设备中的传热;②另一种是削弱传热过程,如设备和管道的保温,以减少热缺失。
为此必须把握传热的共同规律。
本章讨论的重点是传热的差不多原理及其在化工中的应用4.1.1 传热的差不多方式按照传热机理的不同,热传递有三种差不多方式: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传热能够靠其中的一种方式或几种方式同时进行。
1.热传导(又称导热)若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仅借分子、原子和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引起的热量传递称为热传导(又称导热)。
热传导的条件是系统两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现在热量将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或从高温物体传向与它接触的低温物体,直至整个物体的各部分温度相等为止。
化工原理传热
传热是化工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它在诸多化工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热的目的是将热量从一个物体或介质传递到另一个物体或介质中,以实现热量的平衡。
常见的传热方式有传导、对流和辐射。
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物质内部的分子碰撞传递。
当两个物体的接触表面存在温度差异时,热量会从高温区域向低温区域传导。
传导的速率取决于物质的导热性能、温度差和物质的厚度及表面积。
对流是指热量通过介质的流动传递。
当液体或气体流经固体表面时,会带走固体表面的热量,然后将其释放到其他地方。
对流的速率取决于介质的流速、流动性质、热交换表面积和温度差。
辐射是指发射和吸收电磁辐射传递热量。
所有物体都会辐射热能,其强度与物体的温度和表面特性有关。
辐射的速率取决于温度差、辐射表面的特性和表面积。
在化工过程中,传热通常与反应、分离和加热等操作密切相关。
通过合理设计和优化传热设备,可以提高化工过程的效率和产量。
例如,在化工反应过程中,提供适当的传热方式和设备,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和提高产品质量。
在化工分离过程中,通过传热可以实现不同组分的分离和纯化。
在加热过程中,传热设备可以提供所需的加热功率和温度控制。
综上所述,传热在化工工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选择和设计传热设备,可以提高化工过程的效率和产量,同时实现能量的合理利用。
第五章 传热1.一立式加热炉炉墙由厚150mm 的耐火材料构成,其导热系数为λ1=1.3W/(m ·K),其内外表面温度为ll00℃及240℃,试求通过炉墙损失的热量(W/m 2);若外加一层25mm ,λ2=0.3W/(m·K)的绝热材料,并假定炉内壁温度仍为1100℃,而热损失降至原来的57%,求绝热层外壁温度及两层交界面处的温度。
解:211213.74533.115.02401100m W b t t AQ q =-=-==λ24.424857.0'm W q q ==4.42483.0025.03.115.01100'3221131=+-=+-==t b b t t A Qq λλ解得:3t =255.8℃4.42483.115.01100''21121=-=-==t b t t A Q q λ解得:'2t =609.8℃2某加热炉炉墙由耐火砖、绝热层与普通砖组成,耐火砖里侧温度为900℃,普通砖外侧温度为50℃,各层厚度分别为:耐火砖140mm ,绝热层(石棉灰)20mm ,普通砖280mm ;各层导热系数:λ1=0.93W /(m·K),λ2=0.064W /(m·K),λ3=0.7W/(m·K)。
(1)试求每m 2炉墙的热损失;(2)若普通砖的最高耐热温度为600℃,本题条件下,是否适宜? 解: (1)2332211419.9847.028.0064.002.093.014.050900m W b b b t t q =++-=++-=λλλ (2)2333439.9847.028.050m W t b t t q =-=-=λ 解得:3t =444℃ 适宜3.用平板法测定某固体的导热系数,试件做成圆形薄板,直径d =120mm ,厚度为δmm ,与加热器的热表面及冷却器的冷表面直接接触。
所传递的热量(一维导热),用加热器的电能消耗计算之。
第四章传热本章介绍了三种基本传热方式,即导热、对流传热、辐射传热的基本概念和定律;详细分析了对流传热过程机理,建立了对流传热速率方程以及表面传热系数的经验关联式;由总传热速率方程出发,对传热过程进行设计计算和操作分析、诊断;介绍了换热设备的类型和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和选用。
本章重点要求掌握:①对流传热过程的基本概念、定律、传热速率方程;②管内强制湍流流动时表面传热系数的经验关联及影响因素;③总传热速率方程以及传热过程的计算。
4.1 概述4.1.1 传热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传热,即热量的传递,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物理现象。
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凡是有温度差存在的物系之间,就会导致热量从高温处向低温处的传递,故在科学技术、工业生产以及日常生活中都涉及许多的传热过程。
化工生产过程与传热关系十分密切。
这是因为化工生产中的很多过程都需要进行加热和冷却。
例如,为保证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就需要向反应器输入或移出热量;化工生产设备的保温或保冷;生产过程中的热量的合理使用以及废热的回收利用,换热器网络的综合利用;蒸发、精馏、吸收、萃取、干燥等单元操作都与传热过程有关。
化工生产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传热问题大致分为两类:(1)传热过程的计算,包括设计型计算和操作型计算;(2)传热过程的改进与强化。
这两类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从总的传热速率方程出发,即:(4.1.1)式中:Q—冷流体吸收或热流体放出的热流量,W;K—传热系数,W/(m2·℃);A—传热面积,m2;Δtm—平均传热温差,℃。
4.1.2 传热的基本方式根据热量传递机理的不同,传热基本方式有三种,即热传导、对流和辐射。
热传导:热传导又称导热。
是指热量从物体的高温部分向同一物体的低温部分、或者从一个高温物体向一个与它直接接触的低温物体传热的过程。
对流传热:对流传热是依靠流体的宏观位移,将热量由一处带到另一处的传递现象。
在化工生产中的对流传热,往往是指流体与固体壁面直接接触时的热量传递。
化工原理传热传热是化工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涉及到许多工艺过程中的能量转移和热平衡问题。
在化工生产中,传热过程不仅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和产量,还直接关系到能源的利用效率和生产成本。
因此,对于化工原理传热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传热的基本原理。
传热是指热量从高温区传递到低温区的过程。
在化工生产中,常见的传热方式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
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物质内部的分子振动传递,对流是指热量通过流体的流动传递,而辐射则是指热量通过电磁波辐射传递。
这三种传热方式在化工过程中经常同时存在,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热量的传递效果。
在化工原理传热中,热传导是最基本的传热方式。
热传导的速率取决于传热介质的导热系数和温度梯度。
导热系数越大,温度梯度越大,传热速率就越快。
在化工设备中,常见的传热设备包括换热器、冷凝器、蒸发器等,它们利用传热原理实现了物料之间的热量交换。
通过合理设计传热设备的结构和选用合适的传热介质,可以有效提高传热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生产成本。
除了传热设备的设计,传热过程中的传热表面也是影响传热效果的重要因素。
传热表面的形态和材质对传热速率有着直接的影响。
通过增大传热表面积和改善传热表面的热传导性能,可以提高传热效率,实现更高效的能量转移。
在化工生产中,传热过程还经常涉及相变热的问题。
相变热是指物质在相变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在化工原理传热中,常见的相变热包括蒸发、冷凝、凝固和熔化等。
通过合理控制相变热的过程,可以实现对物料温度的精确控制,保证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产品质量。
总的来说,化工原理传热是化工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直接关系到生产过程的能量转移和热平衡问题。
通过深入研究传热原理,合理设计传热设备和优化传热过程,可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生产成本的降低,推动化工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对化工原理传热有更深入的了解,为实际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