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刍动物真胃疾病3
- 格式:ppt
- 大小:473.50 KB
- 文档页数:26
反刍动物常见前胃疾病的防控作者:刘娜来源:《畜牧兽医科学》 2018年第6期1?前胃弛缓1.1?病因前胃迟缓是反刍动物的前胃的神经和肌肉机能紊乱,收缩力减弱,饲料在前胃不能正常消化和向后移动,因而腐败分解,产生有毒的物质,引起的消化机能障碍和全身机能紊乱的一类疾病。
此病的病因比较复杂,一般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2种。
病畜初期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随着病情的发展,食欲逐渐消失,前胃蠕动减弱或者停止,反刍缓慢,次数减少甚至不反刍,瘤胃内容物pH值降低,后期发生酸中毒的症状,病畜精神沉郁、鼻镜干燥。
1.2?治疗增强前胃的运动机能(盐酸毛果芸香碱皮下注射:牛30~50?mg、羊5~10?mg;新斯的明皮下注射:牛10~20?mg、羊2~4?mg;摈榔末内服30~40?g;酒石酸锑钾内服4~8?g);或静脉注射促反刍液(促进反刍液:5%氯化钠溶液300?ml+5%氟化钙溶液+1?g安钠加一次性静脉注射)[1];或口服健胃药(酵母、健曲、大蒜酊等)。
2?瘤胃积食2.1?病因病畜多是因为脾胃虚弱,无力化导;或者久吃干硬草料,难以腐熟后送;或者突然更换了爱吃的草料,采食过量而诱发此病。
2.2?临床症状病畜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反刍减少,腹围明显增大。
从外触诊,瘤胃胀大且坚实,触压后有明显的凹痕,叩击为浊音,呼吸明显急促困难,呼出的气体明显带有酸味,排出的粪便少、干硬、而且带有黏液,或排出褐色恶臭的稀粪。
瘤胃积食的时酸中毒较严重,常又表现为四肢颤抖,步态不稳,严重时病畜倒卧昏迷,如不及时治疗则会窒息或心脏衰竭死亡。
2.3?治疗及时进行酸中毒治疗缓呼吸困难、促进瘤排空、适时而及时的进行瘤胃切开术进行治疗,注意诊别是否是瓣胃阻塞引起的。
对于临床症状较轻的瘤胃积食,一般是利用1000~1500 mL植物油混合石蜡油通过灌服帮助病畜排除瘤胃内的食物,反复多次洗胃,有较好的效果。
增强消化能力,同时提高瘤胃的兴奋性,激发肠胃蠕动,可以用酒石酸锑钾(牛:2~4?g,每日3次;羊:0.2~0.4?g,每日1次)溶于大量水中灌服,同时用10%的氯化钠250~500?mL,静脉注射,可以提高瘤胃的机能[2]。
肉牛真胃左方变位的病因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肉牛真胃左方变位是牛类常见的一种胃肠疾病,严重影响了牛的消化功能,导致牛的生长发育受阻,甚至危及生命。
了解肉牛真胃左方变位的病因、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对农民养殖肉牛具有重要意义。
一、病因1. 饲养管理不当饲养管理不当是导致肉牛真胃左方变位的重要原因之一。
比如给予过多的粗饲料或粗饲料质量不佳,导致消化不良,胃肠道功能紊乱,易引发真胃左方变位。
2. 饲料粗糙饲料粗糙,容易在真胃内形成硬块,如果这些硬块不及时排出,就会压迫真胃的部分器官,导致真胃左方变位。
3. 运输途中挤压致使排便不畅在运输途中,由于受到挤压,导致排便不畅,牛在排便时会用力,加上过度的焦虑和惊恐,使得牛真胃左方变位。
二、鉴别诊断1. 临床症状肉牛真胃左方变位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牛食欲下降、消化不良、进食时常伴有哼声、腹部不适、甚至出现腹胀、排便不顺畅、粪便干硬。
一旦真胃左方变位,牛会表现出肚子上升等症状。
2. 体格检查通过对肉牛的体格检查可以发现真胃左方移位的症状,比如腹部有明显的压痛、触诊到真胃位置移动等。
3. 诊断技术利用超声波检查、X光检查等技术可以更准确地诊断肉牛是否患有真胃左方变位。
三、防治措施1. 合理饲养管理平时需要给肉牛提供优质饲料,不要过度饲喂粗饲料,合理安排饮水、饲料,使牛的瘤胃功能正常运作,降低患肉牛真胃左方变位的风险。
2. 饲料加工对于粗糙的饲料,可以采取加工处理,比如粉碎、浸泡等,使其更容易被肉牛消化吸收,减少患病风险。
3. 减少压力在运输、饲养过程中,尽量减少对肉牛的挤压和惊恐,提供稳定的饲养环境,避免造成排便不畅、消化功能紊乱等问题。
4. 及时就诊一旦发现肉牛有相关症状,应及时请兽医进行诊断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肉牛真胃左方变位是一种常见的胃肠疾病,养殖户应注重饲养管理,降低患病的风险。
在日常饲养过程中,要注意饲料的质量,减少挤压和惊恐,及时发现症状并求助兽医进行诊断治疗,以保障肉牛的健康生长。
反刍兽前胃疾病2-1前胃弛缓:一、概念是前胃神经兴奋性降低和肌肉收缩力减弱引起的消化机能障碍的一种消化不良综合症。
临床上以食欲下降,前胃蠕动减弱或停止,缺乏反刍和爱气。
牛多发此病,尤其是舍饲牛群。
二、病因(复杂)原发性:也称单纯性消化不良。
与饲养管理和自然气候的变化有关。
1、饲料过于单纯:麦秸、豆秸、花生秸等。
2、草料质量过低:棉秸、树枝等纤维粗硬,难于消化。
饲料变质:冻结的块根,变迁质青贮等。
3、矿物质维生素缺乏:特别是缺钙。
4、饲养失宜,管理不当:不按时间喂,精料过多,突然更换饲料,运动不足,劳疫过度等,牛舍阴暗潮湿、拥挤、不通风。
5、应激反应:继发性:是综合症1、寄生虫病:肝片吸虫、血孢子虫等。
2、传染病:牛肺病,流行热,结核,布氏杆菌病。
3、某些营养代谢病:牛骨软病产后瘫痪,酮血病及中毒病。
4、牛的胃脏、口腔疾病:创伤性网胃炎,皱胃疾病,瘤胃积食,瓣胃阻塞,肠阻塞,口炎,舌炎等。
5、药用不当:长期用抗生素、磺胺类,破坏瘤胃菌群共生关系。
三、症状(分急性型、慢性型)急性型:多呈现急性消化不良,精神萎顿。
1、食欲减退或消失,反刍弛缓或停止。
体温、呼吸、脉搏无明显异常。
2、瘤胃收缩力减弱,蠕动次数减少或正常。
瓣胃蠕动音低况,奶牛泌乳量下降,时而嗳气,有酸臭味,便秘,粪便干硬,呈深褐色,并发肠炎,呈棕褐色,水样而有臭味。
3、瘤胃内容物充满,黏硬或呈粥状。
由变质饲料引起的,瘤胃收缩力消失,下痢,瘤胃轻度中度膨胀,由应激反应引起的,瘤胃内容物粘硬,无膨胀。
慢性型:多由继发因素引起或由急性转变而来。
食欲不定:时好时坏,空嚼、磨牙、异嗜、舔砖吃土,嗳气减少有臭味,消瘦、便秘或下痢。
四、诊断要点1、草料、饮水突然减少或废绝,有时出现异嗜(喜食粗料、多汁饲料拒食精料和酸性饲料)、反刍减少或完全停止,病畜拱背磨牙。
2、触及瘤胃粘硬或松软,时有间歇性臌气。
3、瘤胃内容物纤毛虫数量减少,运动不良。
(正常100万/ml)。
反刍动物瘤胃的四种疾病诊疗1.前胃弛缓症状:前胃弛缓按其病情发展过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
急性型:急性消化不良,食欲减退或消失、反刍减少或停止,听诊瘤胃收缩能力减弱,蠕动次数减少,瓣胃蠕动音低沉,瘤胃内容物充满、黏硬,或呈粥状。
便秘或下痢。
如伴发前胃炎或酸中毒时,排棕褐色糊状粪便、恶臭,精神高度沉郁,发生脱水现象。
慢性型:常为继发性因素引起。
食欲不定,常需嚼,磨牙,反刍间断或停止,嗳气减少,病情弛缓,周期性消化不良,瘤胃蠕动音减弱或消失,内容物稀软或黏硬。
瘤胃轻度臌胀,肠蠕动音微弱或低沉。
便秘,粪便干硬,呈暗褐色,附着粘液;时有下痢,或下痢与便秘交替发生。
诊断:根据临床表现,结合病史与瘤胃内容物性质的变化,作为诊断依据。
瘤胃液PH6.5-7.0,前胃弛缓时,PH下降至5.5以下,个别病例升至8.0或更高,纤毛虫存活率显著降低或消失。
鉴别诊断:注意与酮病、创伤性网胃腹膜炎、皱胃变位、瘤胃积食和迷走神经消化不良等疾病区别。
治疗:前胃弛缓的治疗原则,在于排除病因,增强神经体液调节,健脾胃,促进反刍,防腐止酵,消导,强心补液,防止脱水和自体中毒的综合疗法。
2.瘤胃臌胀症状:常发生于大量采食易发酵的饲料后不久。
病畜腹围急剧增大,腹旁窝突出,严重者可高出脊背。
叩诊瘤胃紧张而呈鼓音。
腹痛不安,回头顾腹,摇尾,后肢踢腹,频繁起卧。
诊断:根据临床症状,结合病史不难诊断,但应注意区别原发性和继发性的原因,继发性的瘤胃臌胀还表现原发病的病症,还应注意确诊是泡沫性还是非泡沫性的瘤胃臌胀。
治疗:本病得治疗原则是着重排气消胀,理气止酵,强心输液,健胃消导。
治疗中,根据情况,采用强心补液,增进疗效,当泡沫性瘤胃臌胀用药无效时,应及时采取瘤胃切除术,取出其内容物,按照外科手术要求处理,可获良好效果。
3.瘤胃积食症状:通常在过量采食后数小时内发病,病情发展迅速。
初期神情不安,回头顾腹;食欲、反刍消失,嗳气、流延,有时候逆呕或呕吐,呼吸促迫。
doi:10.19369/ki.2095—9737.2020.05.064奶牛真胃炎的病因、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李永刚(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农业农村局,黑龙江黑河164300)摘要:真胃炎是反刍动物一种常发的疾病,是指皱胃黏膜发炎而导致明显的消化障碍症,通常是犊牛和老龄牛易发,体质虚弱的成年牛也能发生,常见于春季。
主要是由于饲喂不当,时饥时饱,饲料单一或者发生霉变,运动不足,以及其他疾病继发等,都能够引起发病。
由于皱胃黏膜发生水肿、充血、出血或者糜烂,使病牛食欲不振或者废绝,反刍减少或者停止,伴有胃痛,排出少量混杂黏液膜的黑色干粪。
现概述该病的防治措施,供广大同行参考。
关键词:奶牛;真胃炎;病因分析;临床症状;类症鉴别;治疗;饲养管理中图分类号:S85&23文献标识码:B1病因分析11奶牛产后的恢复期或者泌乳盛期,如果饲喂过多碳水化合物水平高的饲料,先是引起瘤胃酸中毒,导致瘤胃内酸度增大、渗透压升高,促使内容物进入皱胃后,逐渐对皱胃黏膜产生刺激,出现溃疡和糜烂,从而引起发病%奶牛饲喂单一饲料、质地粗硬的干燥玉米秸秆,导致胃黏膜出现机械性损伤,加之无法摄取足够的微量元素、维生素,造成胃黏膜的保护能力和修复能力减弱,往往会感染某些病原菌而引起发炎%奶牛饲料中含有较少的粗饲料,产后过急加料,精饲料水平过高,造成胃酸分泌紊乱,导致皱胃内盐酸含量过高,促使胃黏膜发生腐蚀而引起发病%给奶牛饲喂发生霉变或者残留过多除草剂的玉米秸秆等,导致其发生慢性中毒,胃黏膜出现化学性、生物性损伤,从而引起发病。
12物奶牛长时间服用大量的消炎药,会影响胃黏膜合成前列腺素,使黏膜屏障被破坏。
服用大量刺激性较强的中药制剂或者盐类泻剂等,会导致胃黏膜的血液循环受阻,还会造成消化功能失调,从而促使真胃黏膜发炎%文章编号2095—9737(2020)05—0114—021.3生物因素由于奶牛的鼻、口腔以及咽喉等处存在感染性病灶,导致细菌或者毒素持续被吞入胃内,或者胃内胃酸不足,导致胃内细菌不断繁殖,分泌大量毒素和酶类,长时间就会发生真胃炎。
肉牛真胃左方变位的病因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1. 引言1.1 肉牛真胃左方变位的定义肉牛真胃左方变位是指发生在肉牛胃部的一种疾病,主要是由于真胃左方移位所致。
真胃左方移位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主要表现为真胃向左侧移位,造成胃部功能异常。
肉牛真胃左方变位的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了牛的消化功能和生长发育。
这种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会对肉牛的生产性能产生严重影响。
肉牛真胃左方变位通常是由于饲料管理不当、饲养环境不卫生、运输不慎等原因引起的。
在农场养殖肉牛时,要特别注意牛只的饲料摄入量和饮水情况,避免出现饲料过多或者过少的情况。
要保持牛只的饲养环境清洁卫生,定期清理粪便并保持圈舍通风良好,避免因环境不良引起疾病的发生。
了解肉牛真胃左方变位的定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种疾病,保障肉牛的生长和生产性能。
在日常养殖管理中要加强对肉牛胃部健康的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和治疗,以减少疾病对肉牛的危害。
1.2 肉牛真胃左方变位的病因1. 饲养管理不当:肉牛长期饲养在不卫生、不舒适的环境中,饲料质量不佳,饲养条件差,造成压力过大,容易引发胃肠道问题,从而导致真胃左方变位的发生。
2. 饲料过度粗糙:肉牛长期摄入过于粗糙的饲料,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导致真胃左方变位的风险增加。
3. 饲料进食过快:肉牛进食过快,饲料未经充分咀嚼就被吞咽,造成食物在胃内积聚不均,增加发生真胃左方变位的可能性。
4. 运输途中受到惊吓:肉牛在运输途中可能会受到惊吓或剧烈运动,造成胃肠道蠕动紊乱,导致真胃左方变位。
5. 其他疾病影响:肉牛在患有其他胃肠道疾病或消化系统疾病的情况下,容易发生真胃左方变位。
为了预防和控制肉牛真胃左方变位,必须加强饲养管理,合理配饲料,控制饲料进食速度,减少运输途中的惊吓,及时治疗其他相关疾病,以降低真胃左方变位的发生率。
2. 正文2.1 临床表现肉牛真胃左方变位是一种常见的胃肠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消化不良:患牛出现食欲不振、口粘、口渴、食量减少等症状,常伴随着牛粪变黑、稠厚、恶臭。
真胃炎在反刍动物中是较为常见的疾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就是饲喂不正常或者是饲料发霉变质,饲料种类过于单一,缺乏运动等。
在老龄畜与犊牛,或者是体质相对虚弱的成年牛群中最常见。
其中,春季是真胃炎高发期,临床表现为大肚子与前胃弛缓等,如果诊断失误或者是错误诊断导致病期延长,会直接提高死亡几率。
1病例分析于2017年山东省海阳市畜牧兽医站收治了一头四岁母牛,根据主诉内容了解到,此病牛发病时间长达五天,当地的兽医按照前胃弛缓的症状治疗三天,但并未体现出治疗效果,所以前来就诊。
病牛的食欲已经停止,而且反刍是偶尔的现象,还伴有嗳气的症状,瘤胃间歇性臌气,牛体的温度是39.8摄氏度,每分钟的心跳次数是97次,每分钟的呼吸次数是20次。
另外,病牛的排粪相对迟滞,粪便以球状呈现出来,表面还覆有黏膜,口腔出现了黏膜糜烂的症状,存在后肢踢腹的情况,喜欢卧地且磨牙。
根据主诉,将此病牛确诊为真胃炎。
2牛真胃炎病因病理研究在牛饲养的过程中,因为饲养管理不合理,或者是长期处于饥饱不均匀的状态,饲喂霉烂与变质的饲料,不经常运动,冬季期间缺少高质量干草,都会对牛的胃气造成损伤,导致其真胃运动以及代谢功能出现紊乱。
在这种情况下,牛的血浆当中,皮质类固醇水平会随之提高,使其胃液分泌量增加,胃酸也逐渐增多,而饱和性的黏液则不断下降。
期中,酸性胃液当中的胃蛋白酶处于自体消化的状态,致死牛的胃黏膜组织出现炎症。
3牛真胃炎临床症状牛在患有真胃炎的初期表现就是前胃弛缓且食欲明显下降,反刍时有时无,并伴有空嚼和嗳气等症状。
与此同时,病牛的瘤胃蠕动会减弱且磨牙严重,甚至还会在卧地以后,将嘴放在地面或者是头颈回顾到腹部位置,口腔津液黏稠度较高,眼结膜红且黄染。
若对牛的真胃区进行触压,病牛会感受到疼痛。
在听诊的过程中可以发现,牛真胃蠕动音明显增强,甚至还存在后肢踢腹与躲闪的情况。
在牛真胃炎疾病后期,病牛的体质相对虚弱,并且逐渐呈现出贫血的症状,偶尔还会腹泻。
肉牛真胃左方变位的病因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1. 引言1.1 胃的解剖结构胃是一种位于腹腔内的消化器官,是消化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
它位于膈肌的下方,主要分为左侧真胃和右侧真胃。
胃壁主要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组成。
而胃的解剖结构包括胃底、胃体和胃窦。
胃底位于胃的上部,靠近贲门。
胃底下方是胃体,胃体是胃的中间部分,负责储存和混合食物。
胃窦则是胃的下部,靠近幽门。
胃窦主要起到筛选和排空的作用。
胃的解剖结构对于肉牛真胃左方变位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胃的位置和结构会直接影响到牛只的消化功能。
当胃左侧真胃发生变位时,会影响到牛只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导致牛只出现消化不良等症状。
对于肉牛真胃左方变位的防治措施和治疗方案,需要充分了解胃的解剖结构,以便更好地进行诊断和治疗。
1.2 肉牛真胃左方变位的定义肉牛真胃左方变位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也称为胃的位置异常。
正常情况下,真胃左方应该位于反刍动物的左上腹部,但当发生左方变位时,真胃左方会移动到左腹部或下腹部。
这种疾病通常是由于胃部解剖结构异常或肌肉功能紊乱造成的。
肉牛在进食或运动过程中,胃部肌肉因过度拉伸或肌肉松弛导致胃部位置发生变化。
胃部疾病或其他胃部问题也可能引发真胃左方变位的发生。
肉牛真胃左方变位的定义可以简单理解为胃部位置异常,即真胃左方位置移动至非正常位置。
这种疾病会导致肉牛消化功能受损、食欲下降、胃部不适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导致消化不良、气胀、脱水等严重并发症。
对肉牛真胃左方变位的定义要有清晰的认识,以便及时进行鉴别诊断和治疗。
在将探讨更多关于这种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以帮助养殖户更好地管理肉牛的健康。
2. 正文2.1 病因分析肉牛真胃左方变位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主要是由于肉牛真胃的解剖位置异常或功能异常导致的。
其病因可以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大类。
内在因素包括牛只本身的解剖结构问题,比如真胃的扩大、肌肉松弛、韧带松弛等;还有真胃内的肠内容物积聚、气体积聚等因素也可能导致左方变位。
反刍生理是指一些特定的动物在摄取食物并将其储存在胃部进行发酵的过程。
这种生理过程常见于哺乳动物中的一些特定物种,如牛、绵羊、鹿等。
反刍生理对这些动物的生存和获取养分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反刍生理的原理、步骤和其对动物的重要性,并通过举例说明其在不同物种中的差异。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反刍生理的基本原理。
反刍生理的过程主要发生在动物的胃部,包括瘤胃、网胃和真胃。
在食物进入胃部后,只经过初次的粗细破碎之后,便进入到第一胃-瘤胃。
瘤胃内含有大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会对食物进行发酵分解,并产生一些有益的物质,如挥发性脂肪酸和维生素。
随后,食物进入第二胃-网胃,其中有一些纤维素可以被微生物分解并提供能量。
最后,食物进入真胃,在这里主要进行酸化和消化蛋白质的过程。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讨论反刍的步骤。
在摄取食物后,典型的反刍动物会将食物迅速储存在胃中,而不进行过多的咀嚼。
然后,这些动物会进行反刍过程,其中包括反刍(regurgitation)、再咀嚼(remastication)、重新咽下(re-swallowing)和重新消化(re-digestion)。
具体来说,反刍是指动物将食物从胃部中迅速反流到口腔中。
这个过程通常由胃部的运动控制,如波状收缩和固定收缩。
一旦食物被反刍,动物会咀嚼再次,将其细碎后形成较小的颗粒。
接下来,这些颗粒再次被咽下,进入胃部,并在瘤胃中进行发酵过程。
最后,在第二胃和真胃中,食物将再次进行消化和吸收。
反刍生理在不同的动物物种中表现出了一些有趣的差异。
例如,绵羊和牛是被广泛用于农业的反刍动物,它们的瘤胃结构和功能有所不同。
绵羊的瘤胃分为四个不同的部分,每个部分负责特定的功能,如发酵和吸收。
相比之下,牛只有一个大型的瘤胃,其中包含三部分,但功能相对较为均衡。
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物种在反刍生理方面适应环境和生存的需求。
除了牛和绵羊外,其他动物也展示了不同类型的反刍生理。
例如,鹿是一种野生动物,它们每年在夏季消耗大量的食物,并将其储存在胃部进行发酵,以便在冬季缺少食物的时候提供能量。
反刍动物常见前胃疾病的防控作者:刘娜来源:《畜牧兽医科学》 2018年第6期1?前胃弛缓1.1?病因前胃迟缓是反刍动物的前胃的神经和肌肉机能紊乱,收缩力减弱,饲料在前胃不能正常消化和向后移动,因而腐败分解,产生有毒的物质,引起的消化机能障碍和全身机能紊乱的一类疾病。
此病的病因比较复杂,一般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2种。
病畜初期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随着病情的发展,食欲逐渐消失,前胃蠕动减弱或者停止,反刍缓慢,次数减少甚至不反刍,瘤胃内容物pH值降低,后期发生酸中毒的症状,病畜精神沉郁、鼻镜干燥。
1.2?治疗增强前胃的运动机能(盐酸毛果芸香碱皮下注射:牛30~50?mg、羊5~10?mg;新斯的明皮下注射:牛10~20?mg、羊2~4?mg;摈榔末内服30~40?g;酒石酸锑钾内服4~8?g);或静脉注射促反刍液(促进反刍液:5%氯化钠溶液300?ml+5%氟化钙溶液+1?g安钠加一次性静脉注射)[1];或口服健胃药(酵母、健曲、大蒜酊等)。
2?瘤胃积食2.1?病因病畜多是因为脾胃虚弱,无力化导;或者久吃干硬草料,难以腐熟后送;或者突然更换了爱吃的草料,采食过量而诱发此病。
2.2?临床症状病畜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反刍减少,腹围明显增大。
从外触诊,瘤胃胀大且坚实,触压后有明显的凹痕,叩击为浊音,呼吸明显急促困难,呼出的气体明显带有酸味,排出的粪便少、干硬、而且带有黏液,或排出褐色恶臭的稀粪。
瘤胃积食的时酸中毒较严重,常又表现为四肢颤抖,步态不稳,严重时病畜倒卧昏迷,如不及时治疗则会窒息或心脏衰竭死亡。
2.3?治疗及时进行酸中毒治疗缓呼吸困难、促进瘤排空、适时而及时的进行瘤胃切开术进行治疗,注意诊别是否是瓣胃阻塞引起的。
对于临床症状较轻的瘤胃积食,一般是利用1000~1500 mL植物油混合石蜡油通过灌服帮助病畜排除瘤胃内的食物,反复多次洗胃,有较好的效果。
增强消化能力,同时提高瘤胃的兴奋性,激发肠胃蠕动,可以用酒石酸锑钾(牛:2~4?g,每日3次;羊:0.2~0.4?g,每日1次)溶于大量水中灌服,同时用10%的氯化钠250~500?mL,静脉注射,可以提高瘤胃的机能[2]。
肉牛真胃左方变位的病因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肉牛真胃左方变位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原因较多,常常影响牛的健康和生产。
为了更好地控制和预防这种疾病,需要对其病因进行鉴别诊断,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1.病因鉴别诊断(1)卡氏溶血弧菌感染卡氏溶血弧菌可以感染肠道黏膜并引起炎症。
病牛出现腹泻、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等症状。
在症状的早期,可能只出现轻微的腹胀和胃部不适。
病情严重时,会引起真胃的左方变位和消化不良。
(2)饲料不良饲料不良可能导致牛的粮食消化不良,甚至引起真胃左方变位等并发症。
较富含糖分的饲料,如青贮饲料,不宜一次供给太多,应该逐渐适应,以免引起胃肠不适。
(3)胃肠寄生虫感染肠道寄生虫感染可以导致牛的胃部肿胀和真胃左方变位等症状。
病牛出现腹胀、食欲减退、产奶量下降等症状,可以通过粪便检测来确诊。
(4)运输应激在繁忙的运输期间,牛经常会受到强烈应激的影响,例如长时间的运输和不良的交通条件等。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牛的胃部肿胀,从而引起真胃左方变位的发生。
2.防治措施(1)改善饲料质量改善饲料质量是预防真胃左方变位的重要措施。
饲料应该充分清洗、干燥并在贮存期间密封。
还可以添加益生菌、酶制剂和酸化剂等营养剂,以增强牛的消化能力和保护肠道健康。
(2)精心管理牛舍应该保持干燥、清洁,环境温度和湿度应该适中。
牛应该逐渐适应新饲料和换季,防止应激和精神紧张。
应该定期检查牛群的健康状况,及早发现可能的疾病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3)预防病虫害在牧区,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预防病虫害感染,例如清理马粪,防止马蝇和其他昆虫的繁殖,定期检查粪便样品以确保没有肠道寄生虫感染。
(4)手术治疗真胃左方变位病情十分严重,如果无法通过药物和其他非手术方法治疗好,应该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可以通过切口直接将真胃复位,然后缝合伤口,给予牛充分的康复时间。
综上所述,真胃左方变位的病因很多,需要通过鉴别诊断确定确切的治疗方法。
在日常管理中应该注重营养和环境的控制,以预防该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