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刍动物真胃疾病2
- 格式:ppt
- 大小:476.50 KB
- 文档页数:25
牛常见真胃疾病的分析和诊治梁磊(行唐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北行唐050600)牛的胃包括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真胃),其中真胃可分泌消化酶,具有消化功能,真胃常见的 疾病包括真胃阻塞、真胃炎、真胃变位及真胃溃疡等,本文就真胃疾病的病因、症状、治疗进行介绍。
1病因引起真胃疾病的原因包括很多种,其中主要原因是饲料、饲养或管理不当,如饲料中缺乏青绿饲 料,饲喂过多不易消化的秸秆类饲料等;长期大量饲喂麸糠,粉渣类饲料,棉籽壳;饲料夹杂过多的泥沙,日粮中高蛋白含量过多;幽门被误食的破布、塑 料袋、绳索等堵塞遥如得不到良好的治疗,使病情进一步发展的话可引起真胃炎。
饲喂霉败、含某些化学物质或有毒植物的饲料也可引起真胃炎,如持续发展,可引发 真胃溃疡遥各种应激和变态反应性因素如拥挤、长 途运输、高温、中毒、感染和创伤等也可能会引起真 胃溃疡。
真胃变位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使真胃弛缓,另一种使真胃机械性转移遥真胃弛缓主要由饲 养管理不当引起,另外还与其他因素有关,如神经末梢损伤、生产瘫痪、酮病等,可造成真胃扩张和充气,容易受压而被迫游走遥机械性因素多与腹内压 急剧变化有关,如分娩、起卧、翻滚等遥2症状2.1真胃阻塞病牛初期表现出前胃弛缓的症状,食欲、反刍减退或消失,瘤胃内容物充盈,前胃蠕动音消失遥常有排粪姿势,排出少量棕褐色糊状粪便,混有少量粘液,恶臭。
鼻镜干燥,喜饮水遥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右侧腹下方略微向外侧突出,左侧半仰卧保定,可见右侧腹下沉重而庞大 的皱胃,于剑状软骨后方推动可感皱胃晃动,伴有疼痛反应遥胃液pH<4遥冲击式触诊瘤胃有拍水音遥病牛难起、难卧、难行走,运步谨慎遥后期多因体质66 |《奶牛》2021年05期衰弱,或皱胃破裂穿孔而发生死亡遥病程多在1-3周以上,若不及时手术治疗,预后往往不良。
2.2真胃炎消化不良,病畜腹痛,口干、粘、臭,有的体温略升高,食欲减退或消失,反刍减弱或停止,触诊有疼痛反应遥肠道弛缓,便秘,粪呈球状、表面被覆粘夜。
奶牛真胃变位的原因与防治措施【摘要】奶牛真胃变位是奶牛常见的疾病,主要原因包括饲养管理不当和饮食不合理。
为预防和治疗该疾病,应注意牛群的饲养管理,保持环境清洁和卫生,避免粗饲料过多。
在药物治疗方面,可以使用药物干预或进行手术治疗。
为预防奶牛真胃变位,有必要加强饮食管理,定期检查牛的健康状况,避免饲料过多或过少,确保饲料的质量。
奶牛真胃变位是一种值得重视的疾病,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以保证牛群的健康和生产。
【关键词】奶牛真胃变位、原因、防治措施、饲养管理、药物治疗、手术干预、预防措施、饮食管理、常见疾病、预防、治疗。
1. 引言1.1 奶牛真胃变位的原因与防治措施奶牛真胃变位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发病原因复杂多样。
主要原因包括饲养管理不当、饲料刺激性过强、牛只饲养过度肥胖、运输途中发生紧急情况等。
为了有效防止奶牛真胃变位的发生,饲养管理方面需要做好以下几点措施:1. 饲养管理方面的防治措施:- 合理设计饲养环境,保持牛舍通风良好、干净整洁- 合理安排饲料和喂食时间,避免过度喂食或喂食不均匀- 定期检查和清理饲料槽,确保饲料质量和新鲜度- 规律定时进行运动和放牧,减轻牛的胃肠道负担2. 药物治疗及手术干预:- 如果奶牛发生真胃变位,应及时请兽医进行诊断和药物治疗- 在严重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干预,将胃重新定位并固定3. 预防措施:-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潜在疾病- 避免突然改变饲料配方或喂食量- 控制牛只体重,避免肥胖4. 饮食管理建议:- 提供高质量、易消化的饲料- 分段喂食,避免一次性过量喂食- 注重饲料的平衡营养,避免单一饲料造成胃部负担为了预防和治疗奶牛真胃变位,饲养管理需要注意合理设计和细致管理,同时在发生疾病时及时采取药物治疗和手术干预,以避免疾病的严重后果。
2. 正文2.1 真胃变位的原因奶牛真胃变位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发生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 饲料质量不良:奶牛长期饲用质量不佳的饲料,容易引起胃肠道问题,从而增加真胃变位的发生风险。
奶牛真胃溃疡中西医结合治疗法(一)发病原因高产奶牛由于高精料、低粗料饲喂,加之牛舍狭窄,缺乏运动,冬季缺乏优质干草,饲料单一等诸多因素诱导,致使真胃的运动和代谢功能紊乱,血浆中的皮质类固醇水平升高,因而促进胃液大量分泌,胃酸增多,保护性粘液相对减少,胃蛋白酶在酸性胃液中呈现自体消化作用,导致胃粘膜组织形成溃疡。
(二)临床表现病初食欲减退或废绝,反刍减退或停止,病牛神情抑郁、紧张、腹壁收缩,按压皱胃区安静如常,除去按压反而表现疼痛。
磨牙、空嚼,伴随呼气发吭,呻吟,鼻镜干燥,听诊瘤胃蠕动音低沉,蠕动波短而不规则。
排粪量少,粪便表面棕褐色,里面多见到暗褐色肉质索状物或絮状物(为脱落的胃黏膜)。
体温38.8~39.6℃,呼吸30~50次/分钟,心跳次数为60~90次/分钟,舌底紫暗,脉弦紧。
(三)治疗措施1、镇静安神。
用5%葡萄糖500毫升、安溴注射液100毫升,一次静脉注射。
2、中和胃酸,防止胃黏膜受侵蚀。
用碳酸氢钠50~100克、滑石粉200~300克,加温水1~2升灌服。
瘤胃轻度膨气的可灌服石蜡油1~2升。
3、防止出血,促进溃疡愈合。
用25%葡萄糖500~1000毫升、10%维生素C20~30毫升、10%葡萄糖酸钙40~60克、10%安钠咖10~20毫升,一次静脉注射,每天1次,连用1~2天。
4、抗菌消炎。
用5%葡萄糖500毫升、10%磺胺嘧啶钠按0.07~0.1克/公斤体重取量,一次静脉注射,每天1次,连用3~5天。
5、活血化瘀,胃止痛,健脾燥湿。
失笑散加减:炒蒲黄60克、五灵脂60克、党参90克、太子参60克、白术90克、白芍60克、苍术50克、薏米60克、乌贼骨90克、煅牡蛎60克、当归60克、元胡60克、炒川楝子45克、佛手20克、白芨120克、陈皮20克、甘草20克、桂枝50克、公英120克、石斛60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用2~3剂。
方中当归、五灵脂、元胡、桂枝温中理气,活血化瘀止痛;白芍、石斛养血敛阴,柔肝止痛;乌贼骨、煅牡蛎止酸,收敛止血;炒蒲黄、白芨收敛止血;公英清热解毒;党参、太子参、白术、苍术、薏米、陈皮健脾燥湿,益气生津;川楝子、佛手舒肝解郁,理气和中;甘草调和诸药。
牛胃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牛在养殖过程中,因其胃部的特殊结构,会出现多种胃部疾病。
牛胃部疾病是牛养殖过程中最为常见的疾病,其病情复杂,种类较多。
当牛患上胃部疾病之后一个显著的临床特点就是食欲不振、采食量降低,甚至是出现废绝,反刍量减少或者停止反刍。
临床统计结果显示,牛胃部疾病约占内科疾病的一半以上。
在牛养殖过程中,牛胃部疾病不仅会严重影响到牛的健康和生命,同时,还会对整个养牛产业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做好牛胃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就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牛养殖过程中常见的几种胃部疾病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措施进行了必要的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的促进养牛产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1 瘤胃臌气1.1 临床症状牛出现瘤胃臌气之后,一个显著临床症状就是患病牛采食饲料不久之后突然出现临床症状,位于左侧的腹部急速的膨胀和胀大,肷部突出。
对患病牛的瘤胃进行叩诊可以听到明显的鼓声。
对瘤胃听诊可以听到瘤胃的蠕动音消失。
患病之后,病牛精神倦怠,食欲不振,反刍行为停止,患病初期会出现嗳气,嗳气停止之后,病牛的腹部开始疼痛,一会站立一会卧底,回头顾腹的次数增多,还会出现弓背摇尾。
在病牛患病初期还会排出少量的粪便,后期停止排便。
在患病后期,如果治疗不及时,病牛会出现呼吸困难,张口伸舌,心跳加快,最终会导致病牛窒息死亡。
1.2 治疗对策患病的初期可以选择胃部导管插入到瘤胃的入口让瘤胃中的气体排出,在治疗过程中如果瘤胃臌气十分的严重的话,病牛随时有窒息死亡的危险情况,可以采用对瘤胃进行穿刺的方法进行紧急的救治。
同时还可以选择使用药剂进行治疗。
可以使用鱼石脂70g、75%的酒精100ml、硫酸镁500g,加水溶解之后,一次性的内服。
或者选择使用5%的葡萄糖和生理盐水2000ml,10%的安钠咖20ml,5%的碳酸氢钠溶液500ml,一次性进行肌肉注射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也可以选择使用中药治疗。
可以选择使用党参45g、茯苓30g、白术45g、陈皮30g、砂仁30g、莱菔子45g、青皮30g、香附45g、木香30g、干草24g,加入适量煎服,每天服用一剂。
奶牛真胃变位的原因与防治措施奶牛是农民们的财富,因此对于它的健康状况非常重视。
真胃变位是一种奶牛较常见的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将会对奶牛的生命造成威胁。
本文将讨论奶牛真胃变位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1.原因奶牛的胃是由四个部分组成的,其中真胃包括瘤胃和网胃。
当奶牛过度进食或者造成肠胃堵塞时,胃内的气体逐渐增多,从而导致真胃位移。
真胃变位也可能是由于其他消化问题引起的,例如消化不良或食物中带有过多硬物。
2.症状奶牛真胃变位通常表现为以下症状:- 消化问题:奶牛可能食欲减退,出现腹泻或便秘等消化问题。
- 腹部肿胀:由于真胃致密地堆积在胃内,导致腹部疼痛或不适的奶牛出现肿胀。
- 呼吸问题:由于真胃挤压膈肌,导致呼吸困难的奶牛。
- 萎靡不振:由于疼痛和消化问题,奶牛可能显得疲倦或缺乏精神。
3.防治措施当发现奶牛出现真胃变位的症状时,应该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及时就医:奶农应立即联系兽医,让他们对奶牛进行全面诊断。
- 保持奶牛安静:移动奶牛会加重其胃部疼痛,因此应保持其安静,并防止其过度运动或惊吓。
- 暂停饲喂和饮水:一旦奶牛被诊断为真胃变位,在进行治疗之前应停止饲喂和饮水。
- 进行药物治疗:兽医会给奶牛注射药物来缓解奶牛胃部的疼痛,以及帮助将胃部挤回到正常的位置。
- 进行手术治疗:在一些情况下,靠药物无法解决真胃变位问题,兽医可能会建议进行手术治疗,以确保真胃能够重新回到正常位置。
总的来说,奶牛真胃变位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如果不能及时治疗,将会对奶牛的生命产生威胁。
奶农应该密切关注奶牛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问题,应立即采取行动,保证奶牛的安全和健康。
反刍兽前胃疾病2-1前胃弛缓:一、概念是前胃神经兴奋性降低和肌肉收缩力减弱引起的消化机能障碍的一种消化不良综合症。
临床上以食欲下降,前胃蠕动减弱或停止,缺乏反刍和爱气。
牛多发此病,尤其是舍饲牛群。
二、病因(复杂)原发性:也称单纯性消化不良。
与饲养管理和自然气候的变化有关。
1、饲料过于单纯:麦秸、豆秸、花生秸等。
2、草料质量过低:棉秸、树枝等纤维粗硬,难于消化。
饲料变质:冻结的块根,变迁质青贮等。
3、矿物质维生素缺乏:特别是缺钙。
4、饲养失宜,管理不当:不按时间喂,精料过多,突然更换饲料,运动不足,劳疫过度等,牛舍阴暗潮湿、拥挤、不通风。
5、应激反应:继发性:是综合症1、寄生虫病:肝片吸虫、血孢子虫等。
2、传染病:牛肺病,流行热,结核,布氏杆菌病。
3、某些营养代谢病:牛骨软病产后瘫痪,酮血病及中毒病。
4、牛的胃脏、口腔疾病:创伤性网胃炎,皱胃疾病,瘤胃积食,瓣胃阻塞,肠阻塞,口炎,舌炎等。
5、药用不当:长期用抗生素、磺胺类,破坏瘤胃菌群共生关系。
三、症状(分急性型、慢性型)急性型:多呈现急性消化不良,精神萎顿。
1、食欲减退或消失,反刍弛缓或停止。
体温、呼吸、脉搏无明显异常。
2、瘤胃收缩力减弱,蠕动次数减少或正常。
瓣胃蠕动音低况,奶牛泌乳量下降,时而嗳气,有酸臭味,便秘,粪便干硬,呈深褐色,并发肠炎,呈棕褐色,水样而有臭味。
3、瘤胃内容物充满,黏硬或呈粥状。
由变质饲料引起的,瘤胃收缩力消失,下痢,瘤胃轻度中度膨胀,由应激反应引起的,瘤胃内容物粘硬,无膨胀。
慢性型:多由继发因素引起或由急性转变而来。
食欲不定:时好时坏,空嚼、磨牙、异嗜、舔砖吃土,嗳气减少有臭味,消瘦、便秘或下痢。
四、诊断要点1、草料、饮水突然减少或废绝,有时出现异嗜(喜食粗料、多汁饲料拒食精料和酸性饲料)、反刍减少或完全停止,病畜拱背磨牙。
2、触及瘤胃粘硬或松软,时有间歇性臌气。
3、瘤胃内容物纤毛虫数量减少,运动不良。
(正常100万/ml)。
奶牛真胃变位的临床调查及防治体会引言:奶牛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家畜,其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经济收益。
然而,奶牛真胃变位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给养殖业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本文将从临床调查和防治体会两个方面,探讨奶牛真胃变位的相关问题。
一、奶牛真胃变位的临床调查1. 病因分析奶牛真胃变位是由于奶牛的胃部发生了异常的扭转,导致胃内容物无法正常排出,从而引起胃肠道的阻塞。
其主要病因包括饲养管理不当、饲料过量、饲料质量差、运输途中受到惊吓等。
2. 临床表现奶牛真胃变位的临床表现比较明显,主要包括食欲不振、腹部胀痛、腹泻、体温升高等。
严重的情况下,奶牛还会出现呕吐、腹部肿胀、呼吸急促等症状。
3. 诊断方法奶牛真胃变位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体征,同时还需要进行X线检查和超声波检查等辅助检查,以确定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方案。
二、奶牛真胃变位的防治体会1. 饲养管理为了预防奶牛真胃变位的发生,农民需要加强饲养管理,合理安排饲料和饮水,避免过度饮食和饥饿,同时还需要注意饲料的质量和卫生情况。
2. 运输管理在运输途中,需要注意奶牛的安全和舒适度,避免受到惊吓和挤压,同时还需要注意运输车辆的卫生和通风情况。
3. 治疗方法对于已经发生奶牛真胃变位的情况,需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包括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等。
同时还需要注意术后的护理和饲养管理,避免病情复发。
结语:奶牛真胃变位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对养殖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为了预防和治疗这种疾病,农民需要加强饲养管理和运输管理,同时还需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以保证奶牛的健康和生产效益。
doi:10.19369/ki.2095—9737.2020.05.064奶牛真胃炎的病因、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李永刚(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农业农村局,黑龙江黑河164300)摘要:真胃炎是反刍动物一种常发的疾病,是指皱胃黏膜发炎而导致明显的消化障碍症,通常是犊牛和老龄牛易发,体质虚弱的成年牛也能发生,常见于春季。
主要是由于饲喂不当,时饥时饱,饲料单一或者发生霉变,运动不足,以及其他疾病继发等,都能够引起发病。
由于皱胃黏膜发生水肿、充血、出血或者糜烂,使病牛食欲不振或者废绝,反刍减少或者停止,伴有胃痛,排出少量混杂黏液膜的黑色干粪。
现概述该病的防治措施,供广大同行参考。
关键词:奶牛;真胃炎;病因分析;临床症状;类症鉴别;治疗;饲养管理中图分类号:S85&23文献标识码:B1病因分析11奶牛产后的恢复期或者泌乳盛期,如果饲喂过多碳水化合物水平高的饲料,先是引起瘤胃酸中毒,导致瘤胃内酸度增大、渗透压升高,促使内容物进入皱胃后,逐渐对皱胃黏膜产生刺激,出现溃疡和糜烂,从而引起发病%奶牛饲喂单一饲料、质地粗硬的干燥玉米秸秆,导致胃黏膜出现机械性损伤,加之无法摄取足够的微量元素、维生素,造成胃黏膜的保护能力和修复能力减弱,往往会感染某些病原菌而引起发炎%奶牛饲料中含有较少的粗饲料,产后过急加料,精饲料水平过高,造成胃酸分泌紊乱,导致皱胃内盐酸含量过高,促使胃黏膜发生腐蚀而引起发病%给奶牛饲喂发生霉变或者残留过多除草剂的玉米秸秆等,导致其发生慢性中毒,胃黏膜出现化学性、生物性损伤,从而引起发病。
12物奶牛长时间服用大量的消炎药,会影响胃黏膜合成前列腺素,使黏膜屏障被破坏。
服用大量刺激性较强的中药制剂或者盐类泻剂等,会导致胃黏膜的血液循环受阻,还会造成消化功能失调,从而促使真胃黏膜发炎%文章编号2095—9737(2020)05—0114—021.3生物因素由于奶牛的鼻、口腔以及咽喉等处存在感染性病灶,导致细菌或者毒素持续被吞入胃内,或者胃内胃酸不足,导致胃内细菌不断繁殖,分泌大量毒素和酶类,长时间就会发生真胃炎。
疾病防控D is e a se C o n tro l a n d P re v e n tio n你+真冒素见病病的防治措施霍立强',付小龙2(1.行唐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上方分所,河北行唐050600; 2.行唐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余底分所,河北行唐050600)中图分类号:S858.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1-0084(2021)04-0081-02在养牛过程中,往往会发生多种疾病,其中 牛的真胃疾病常常发生,常发的牛真胃疾病包括真胃阻塞、真胃炎、真胃变位及真胃溃疡等,本 文就牛真胃常见的疾病的发生原因、症状、治疗 情况进行介绍,以期对养牛户有所帮助。
1病因引起牛真胃疾病的原因主要是饲料、饲养或 管理不当等,比如青绿饲料不足,秸秆伺料过多,稻草、麦秸过短等;长期过多地伺喂麸糠、粉渣类饲料;饲料中的泥沙过多;过食高蛋白日粮;吞食塑料袋、绳索等异物造成堵塞。
这些因 素可使牛发生真胃阻塞,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引发 真胃炎。
饲喂霉败有毒、含某些化学物质的饲料 也可引起真胃炎。
再严重的话可导致牛发生真胃 溃疡。
引起牛真胃变位的原因主要是真胃弛缓、真胃机械性转移。
真胃弛缓的原因包括饲养管理 不当、生产瘫痪、酮病等。
机械性因素主要与分 娩、起卧、翻滚、跳跃等有关,其中分娩最常见。
2症状2.1真胃阻塞病牛开始表现前胃弛缓症状,食欲、反刍减 退或消失。
随后会食欲废绝,反刍停止,瘤胃内 容物胀满,前胃蠕动音消失。
有排粪动作但量很 少,有时夹杂血块,味恶臭。
鼻镜干燥,多饮。
如果病情再发展,右侧腹下稍微向外侧突出,左 侧半仰卧保定时可见右侧腹下的皱胃,触碰有疼 痛感。
瘤胃内积液,冲击式触诊有拍水音。
病牛 难起、难卧、难行走。
后期多因体质衰弱,皱胃 破裂、穿孔而发生死亡。
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预后不良。
2.2真胃炎病牛表现为消化不良,腹痛,口腔干、黏、臭,体温偶尔略升高,食欲减退或消失,反刍减 弱或停止,触诊真胃有疼痛感。
198反刍动物胃肠炎诊治与预防古丽加依娜·喀买勒哈孜(新疆阿勒泰市阿拉哈克镇畜牧兽医工作站,新疆阿勒泰 836509)摘 要:反刍动物胃肠炎在临床内科病中所占比例较多的疾病。
临床上很多胃肠炎往往相伴发生故合称为胃肠炎。
临床特征: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严重者可致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等。
是反刍动物的常见多发病。
本文献综述中介绍反刍动物胃肠炎诊断和治疗以及预防等3个方面,同时,对如何判断反刍动物胃肠炎,并如何诊断、治疗及预防做详细解释,为后期诊治与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反刍动物;胃肠炎;预防;治疗1 反刍动物胃肠炎诊断(1)以全身症状重剧,病畜口腔症状与腹泻较为显著,初期出现脱水与中毒症状。
根据不同部位症状来判断不同部位病变,其中口腔症状较为明显,胃部出现症状是肠音较沉沉,粪球不同大小状,小肠症状出现腹痛和黄染明显,大肠出现症状有腹泻,脱水明显,并有里急后重表现的,根据临床表现与病变可进行初步诊断,但确诊需由专门实验室做出。
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可以做出初步诊断。
确诊需进行实验室细菌学检查。
(2)对继发性胃肠炎的病因和原发性的确定比为复杂,也有难度。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其它致病料进行检测,此外,病畜胃内容物和所吃饲草料进行毒物分析,并以其他传染性、普通胃病辨别出来及做诊断。
必要时刻有关病原学的特殊检查。
在鉴别诊断时,应与胃肠卡他从全身症状,肠音及粪便变化上进行鉴别。
2 反刍动物胃肠炎治疗(1)以清除病因,加倍日常科学化饲养管理,注重饲舍卫生为主。
病畜禁食5-6天左右,同时可不同量的饲喂燕麦皮、麸皮汤等汤料,也可以饲喂能容易消化的饲料,同时保证足够饮水,根据病畜康复程度,逐渐转为正常饲料。
(2)病畜全身消除炎症是治疗急性胃肠炎的根本措施。
以病畜的病情和药物敏感试验,选出有效的针对性消炎药物。
每日内服诺氟沙星(10㎎/㎏),或者肌肉注射环丙沙星(2.0~5㎎/㎏),乙基环丙沙星(2.5~3.5㎎/㎏),黄连素(0.005~0.01g/㎏),分2~3次内服,新霉素4000~8000U/㎏等抗菌药物及中草药黄连,黄柏,穿心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