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继世传家长
- 格式:doc
- 大小:54.51 KB
- 文档页数:17
唐代-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原文、译文及注释原文: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唐代-杜甫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
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
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开元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南薰殿。
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
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
先帝御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长风。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澹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
至尊含笑催赐金,圉人太仆皆惆怅。
弟子韩干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
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
将军画善盖有神,必逢佳士亦写真。
即今漂泊干戈际,屡貌寻常行路人。
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
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壈缠其身。
翻译: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
曹将军是魏武帝曹操后代子孙,而今却沦为平民百姓成为寒门。
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
英雄割据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曹家文章丰采却在你身上留存。
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
当年为学书法你先拜师卫夫人,只恨得没有超过王羲之右将军。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你毕生专攻绘画不知老之将至,荣华富贵对于你却如空中浮云。
开元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南薰殿。
开元年间你常常被唐玄宗召见,承恩载德你曾多次登上南薰殿。
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凌烟阁的功臣画象年久褪颜色,曹将军你挥笔重画又别开生面。
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
良相们的头顶都戴上了进贤冠,猛将们的腰间皆佩带着大羽箭。
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
褒公鄂公的毛发似乎都在抖动,他们英姿飒爽好象是正在酣战。
先帝御马五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
开元时先帝的天马名叫玉花骢,多少画家画出的都与原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长风。
当天玉花骢被牵到殿中红阶下,昂首屹立宫门更增添它的威风。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澹经营中。
清明节的烈士挽联清明节的烈士挽联我国历史上,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得了今日的安定生活。
如今生活在和平年代,我们更不应忘记革命先烈的`贡献。
清明节,为烈士们送上真挚郑重的挽联,永远铭记他们的功勋。
生为人杰;死作鬼雄。
生无媚骨;死留芳名。
铁肩担道义;热血荐轩辕。
光辉齐日月;身影耀河山。
生经白刃头方贵;死葬红花骨亦香。
黄土一抔埋忠骨;心香三瓣吊雄魂。
马革裹尸烈士志;捷报传家父母心。
未酬壮志身先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星斗芒寒烈士墓;风雷灵护英雄碑。
已有丰功垂青史;犹存大节誉人民。
功业常齐天地永;红旗自有后人擎。
青山有幸埋忠骨;战士无敌报国仇。
惊回首,伟业丰功垂宇宙;抬望眼,高风亮节勖人民。
日月行天,忠虺芳留百世;江河流地,英雄功存千秋。
青山绿水,长留生前浩气;翠柏苍松,堪慰逝后英灵。
捐躯献身,浩气长留环宇;舍生取义,英灵含笑苍穹。
死为鬼雄,笑强虏灰飞烟灭;魂掀怒浪,看大江云乱石崩。
忠魂不泯,热血一腔化春雨;大义凛然,壮士千秋泣鬼神。
天若有情,应寿百年于俊杰;人谁不死,独将千古让英雄。
名垂青简,功耀红旗,万古长怀英烈;气壮丹霄,人埋黄土,千秋共仰仪型。
碧血洒边陲,青山埋忠骨,忠诚儿女忠诚志;丹心卫祖国,翠柏伴英魂,英雄时代英雄人。
结束语:我国的近代史,是充满血与泪的历史,也是全国军民从未停止抗争的历史。
波澜壮阔的人民海洋,涌现出数不尽的悲壮英雄,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甘愿牺牲自己,为后世换取和平与自由,如此,岂不算人间大爱?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安定的年代,理应珍惜这得来不易的幸福生活,做一名懂得感恩,懂得铭记的中国人,做一名对得起先辈牺牲的中国人。
杜甫诗词《丹青引赠曹将军霸》的诗意赏析杜甫诗词《丹青引赠曹将军霸》的诗意赏析《丹青引赠曹将军霸》杜甫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
英雄割据虽已矣,文彩风流犹尚存。
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开元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南熏殿。
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
褒公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
先帝天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下,迥立阖生长风。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
至尊含笑催赐金,人太仆皆惆怅。
弟子韩幹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
幹惟画肉不画骨,忍使气凋丧。
将军画善盖有神,必逢佳士亦写真。
即今飘泊干戈际,屡貌寻常行路人。
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
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缠其身注释:丹青:绘画。
引:唐代乐曲的一种,亦为一种诗体。
卫夫人:晋汝阴太守李矩妻,王之曾从她学过书法。
王右军:即王之,晋代大书法家,曾任右军将军。
指褒忠壮公段志玄和国公尉迟敬德,皆系唐初功臣。
为庶为清门:玄宗末年,曹霸因罪被贬为庶民,也就成为寒门了。
英雄割据:指曹操与刘备、孙权鼎立。
文彩句:指曹氏的文章风度还能影响曹霸。
赤:宫内涂红漆的`台阶。
斯须:须臾,一会儿。
韩干:玄宗时官太府寺丞,初以曹霸为师,后自成一派。
赏:这首诗也是写画马的,并直接送给画家曹霸。
它着重写了画家的身世、经历,类似一首小叙事诗。
全诗以画家承皇帝的宠爱命再绘凌烟阁功臣像和玉花骢马为中心,极状了曹霸当时画名的显赫,因而更衬出晚景的凄凉。
这时候诗人也饱经沧桑,生活贫困,在感情上更能和曹霸互相理解。
全诗写得错综多变,叙事抒情,跌有致,在艺术上很成功。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 丹青引赠曹霸将军》原文及赏析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丹青引赠曹霸将军朝代:唐代作者:杜甫原文: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
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
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开元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南薰殿。
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
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
先帝御马五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长风。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澹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
至尊含笑催赐金,圉人太仆皆惆怅。
弟子韩干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
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
将军画善盖有神,必逢佳士亦写真。
即今漂泊干戈际,屡貌寻常行路人。
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
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壈缠其身。
译文曹将军是魏武帝曹操后代子孙,而今却沦为平民百姓成为寒门。
英雄割据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曹家文章丰采却在你身上留存。
当年为学书法你先拜师卫夫人,只恨得没有超过王羲之右将军。
你毕生专攻绘画不知老之将至,荣华富贵对于你却如空中浮云。
开元年间你常常被唐玄宗召见,承恩载德你曾多次登上南薰殿。
凌烟阁的功臣画象年久褪颜色,曹将军你挥笔重画又别开生面。
良相们的头顶都戴上了进贤冠,猛将们的腰间皆佩带着大羽箭。
褒公鄂公的毛发似乎都在抖动,他们英姿飒爽好象是正在酣战。
开元时先帝的天马名叫玉花骢,多少画家画出的都与原貌不同。
当天玉花骢被牵到殿中红阶下,昂首屹立宫门更增添它的威风。
皇上命令你展开丝绢准备作画,你匠心独运惨淡经营刻苦用功。
片刻间九天龙马就在绢上显现,一下比得万代凡马皆成了平庸。
玉花骢图如真马倒在皇帝榻上,榻上马图和阶前屹立真马相同。
皇上含笑催促左右赏赐你黄金,太仆和马倌们个个都迷惘发怔。
将军的门生韩干画技早学上手,他也能画马且有许多不凡形象。
韩干只画外表画不出内在精神,常使骅骝好马的生气凋敝失丧。
【唐诗三百首】《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译文注释_《丹青引赠曹将军霸》点评_杜甫的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唐] 杜甫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
英雄割据虽已矣,文彩风流犹尚存。
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开元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南熏殿。
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
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
先帝天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长风。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澹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
至尊含笑催赐金,圉人太仆皆惆怅。
弟子韩?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
?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
将军画善盖有神,必逢佳士亦写真。
即今飘泊干戈际,屡貌寻常行路人。
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
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缠其身。
【注释】:丹青:绘画。
引:唐代乐曲的一种,亦为一种诗体。
卫夫人:晋汝阴太守李矩妻,王羲之曾从她学过书法。
王右军:即王羲之,晋代大书法家,曾任右军将军。
指褒忠壮公段志玄和鄂国公尉迟敬德,皆系唐初功臣。
【注解】:1、丹青引:即绘画歌。
2、为庶为清门:玄宗末年,曹霸因罪被贬为庶民,也就成为寒门了。
3、英雄割据:指曹操与刘备、孙权鼎立。
4、文彩句:指曹氏的文章风度还能影响曹霸。
5、卫夫人:名铄,字茂漪,晋汝阴太守李矩妻,工隶书,王羲之曾从地学习书法。
6、赤墀:宫内涂红漆的台阶。
7、斯须:须臾,一会儿。
8、韩干:玄宗时官太府寺丞,初以曹霸为师,后自成一派。
【简析】:这首诗也是写画马的,并直接送给画家曹霸。
它着重写了画家的身世、经历,类似一首小叙事诗。
全诗以画家承皇帝的宠爱命再绘凌烟阁功臣像和玉花骢马为中心,极状了曹霸当时画名的显赫,因而更衬出晚景的凄凉。
这时候诗人也饱经沧桑,生活贫困,在感情上更能和曹霸互相理解。
全诗写得错综多变,叙事抒情,跌宕有致,在艺术上很成功。
曹霸是盛唐著名画马大师,安史之乱后,潦倒漂泊。
杜甫《丹青引赠曹霸将军》原文及评析杜甫《丹青引赠曹霸将军》原文及评析丹青引①赠曹霸将军杜甫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②。
英雄割据③虽已矣,文彩风流今尚存④。
学书初学卫夫人⑤,但恨无过王右军。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开元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南薰殿。
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
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犹酣战。
先帝玉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⑥下,迥立阊阖生长风。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⑦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
至尊含笑催赐金,圉人太仆皆惆怅。
弟子韩干⑧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
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
将军画善盖有神,偶逢佳士亦写真。
即今漂泊干戈际,屡貌寻常行路人。
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
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土禀缠其身。
【注释】①丹青引:即绘画歌。
②为庶为清门:玄宗末年,曹霸因罪被贬为庶民,也就成为寒门了。
③英雄割据:指曹操与刘备、孙权鼎立。
④文彩句:指曹氏的文章风度还能影响曹霸。
⑤卫夫人:名铄,字茂漪,晋汝阴太守李矩妻,工隶书,王羲之曾从地学习书法。
⑥赤墀:宫内涂红漆的.台阶。
⑦斯须:须臾,一会儿。
⑧韩干:玄宗时官太府寺丞,初以曹霸为师,后自成一派。
【评析】此诗当与前诗并看,互为补充。
诗起笔洗炼,苍凉。
先叙曹氏乃魏武之后,今却沦为庶人。
然后颂其祖先业绩和辞采丰韵犹存于身。
开首就抑扬起伏,跌宕多姿。
继而写曹氏在书画上之用功进取,情操高尚。
一生沉于丹青,不思富贵,不知老之将至。
写“学书”是衬托,写“丹青”是点题。
主次分明,抑扬顿挫,错落有致。
“开元”八句,集中颂扬曹氏人物画的成就。
“先帝”八句,细腻刻画曹氏描绘“玉花骢”的经过。
“玉花”八句,写画马的艺术魅力,竟使真假难分,并以韩干之画作为反衬。
“将军”八句,写如此精湛绝伦的画师,竟在战乱年代中落泊,为画路人卖画为生,不禁发出世态炎凉之感慨,抒发自身晚年失意之怅惘。
灼灼丹青永传薪作文你知道吗?丹青这玩意儿,就像是魔法一样,在历史的长河里闪闪发光,而且这薪火啊,一直就没断过,还越烧越旺呢!咱先说说古代的那些丹青高手。
像吴道子,那可是被尊称为“画圣”的人物。
他的画,就好像是有了灵魂一样。
我就想象啊,他拿着画笔,就像一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笔锋所到之处,线条就活灵活现地跑出来了。
那画中的人物,衣带飘飘,就像是要从画里飞出来跟你打个招呼似的。
他画的寺庙壁画,据说看的人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大家都张大了嘴巴,惊叹不已。
这就是丹青的魅力,他把这魅力的火种点燃了,传给了后面的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丹青的薪火一路传承,越传越远,越传越广。
到了近现代,也有不少大师。
比如说齐白石,这位老爷子可有趣了。
他画的虾,那真叫一个绝。
感觉那些虾就在纸上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每一只虾都像是有自己的小脾气。
他把生活中的小物件画得这么生动,就是因为他心里装着对生活的热爱。
他从传统的丹青技艺里汲取营养,又把自己的风格融入进去,然后再把这带着自己特色的丹青文化传给更多的人。
他的画就像是一本本生活的小画册,让大家都能感受到丹青的趣味。
还有徐悲鸿,他画的马那是家喻户晓啊。
那些马就像是要从画里奔腾而出,带着一股勇往直前的劲儿。
徐悲鸿去国外学习,把西方的绘画技巧和中国的传统丹青融合在一起,让中国的丹青在世界艺术舞台上也有了一席之地。
他就像一个文化使者,带着中国的丹青之火,去和世界的艺术之火交流碰撞,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咱们中国丹青的独特魅力。
现在呢,咱们也不能让这灼灼丹青的薪火在我们这代人手里灭了。
有很多年轻人开始学习国画,拿起毛笔,蘸上墨汁,在宣纸上开始描绘自己心中的世界。
学校里也开设了各种各样的绘画课程,让孩子们从小就接触到丹青文化。
还有那些美术馆、博物馆,经常举办各种画展,让大家都能近距离地欣赏到这些精美的画作。
我就想啊,这丹青就像是一棵大树,古代的画家们是树根,深深地扎根在传统文化的土壤里;近现代的画家们是树干,挺拔地支撑起整个丹青的天空;而我们现在的人呢,就是树叶,我们要让这棵大树枝繁叶茂,让丹青的光芒永远闪耀下去。
家谱对联大全带横批家谱对联大全:
祖宗堂前烈士树,子孙后代好传家。
横批:家风不败
文化传承绵延久,世代相传永流芳。
横批:传家宝藏
富贵荣华尽化灰,诗书传世代长存。
横批:厚德载物
基业长青永传世,祖训传承助家园。
横批:家风厚重
忠孝节义家门扉,世代传承好家风。
横批:家族之光
亲情深厚久长存,家道兴隆显祖宗。
横批:子孙满堂
岳飞遗训铭心处,少年有志薪火传。
横批:传承岳家军
先祖遗风传万代,子孙茂盛永不衰。
横批:祖德流芳
山清水秀映家源,鼓舞子孙奋斗心。
横批:家风正派
世代守护家族荣,勤俭持家是根本。
横批:金玉满堂
祖宗教诲传智慧,家人团结筑未来。
横批:笃信传承
子孙满堂添辉煌,传承家风代代传。
横批:世代相传
立家传家百年计,秉德承家谱传人间。
横批:祖德相传
青山常在翠竹秀,家族传承美好情。
横批:风俗优良
祖德传家世久长,世代相承传家训。
横批:传家之宝
花开四季春常在,家族之福代代传。
横批:福气绵绵
百亩良田长产粮,多劳多得快乐传。
横批:传承家业
祖训孙慕家风正,子孙茂盛世代传。
横批:世代相承
华山论剑挑战极,家族创业事业兴。
横批:家族兴旺
我们的先祖在传承家风的路上数百年不倦,今天我们要更加努力地继
承和发扬祖先的遗风,让家族的荣誉和美好传统世代相承,传扬千秋。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杜甫〔唐代〕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
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
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开元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南薰殿。
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
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
先帝天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长风。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澹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
至尊含笑催赐金,圉人太仆皆惆怅。
弟子韩干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
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
将军画善盖有神,必逢佳士亦写真。
即今漂泊干戈际,屡貌寻常行路人。
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
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壈缠其身。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译文】曹将军是魏武帝曹操后代子孙,而今却沦为平民百姓成为寒门。
英雄割据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曹家文章丰采却在你身上留存。
当年为学书法你先拜师卫夫人,只恨得没有超过王羲之右将军。
你毕生专攻绘画不知老之将至,荣华富贵对于你却如空中浮云。
开元年间你常常被唐玄宗召见,承恩载德你曾多次登上南薰殿。
凌烟阁的功臣画象年久褪颜色,曹将军你挥笔重画又别开生面。
良相们的头顶都戴上了进贤冠,猛将们的腰间皆佩带着大羽箭。
褒公鄂公的毛发似乎都在抖动,他们英姿飒爽好象是正在酣战。
开元时先帝的天马名叫玉花骢,多少画家画出的都与原貌不同。
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将军魏武之子孙[1],于今为庶为清门[2]。
英雄割据虽已矣[3],文采风流今尚存[4]:学书初学卫夫人[5],但恨无过王右军[6],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7]。
开元之中常引见[8],承恩数上南熏殿[9]。
凌烟功臣少颜色[10],将军下笔开生面[11]。
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12]。
褒公鄂公毛发动[13],英姿飒爽来酣战[14]。
先帝御马玉花骢[15],画工如山貌不同[16]。
是日牵来赤墀下[17],迥立阊阖生长风[18]。
诏谓将军拂绢素[19],意匠惨淡经营中[20]。
斯须九重真龙出[21],一洗万古凡马空[22]!玉花却在御榻上[23],榻上庭前屹相向[24]。
至尊含笑催赐金,圉人太仆皆惆怅[25]。
弟子韩幹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26]。
韩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27]?将军善画盖有神,必逢佳士亦写真[28]。
即今漂泊干戈际,屡貌寻常行路人[29]。
穷途反遭俗眼白[30],世上未有如公贫。
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壈缠其身[31]。
这是杜甫有名的一首七古。
大概作于七六四年。
可以看出杜甫的艺术修养,和当时高度的艺术成就对他的诗咋的影响。
有曹霸的丹青,才有杜甫的《丹青引》。
丹青,是画时所用红绿等颜料,故称画为丹青。
《历代名画记》:“曹霸,魏曹髦(曹操曾孙)之后,髦画称于后代,霸在开元中已得名,天宝末每诏写御马及功臣,官至左武卫将军。
”蔡梦弼《草堂诗笺》:“霸,玄宗末年得罪,削籍为庶人。
”此诗共四十句,每八句一换韵,平韵仄韵互换,和《洗兵马》相同,是杜甫在七古中的创格。
值得注意的,是换韵的地方也就是换意的地方,形成一种自然而然的段落。
[1]魏武,魏武帝曹操。
[2]为庶,为庶人,即布衣。
清门,寒门。
[3]是说曹操割据中原的霸业虽成过去。
[4]是说曹操的文采风流却未绝传。
曹操能诗,而霸工于书画,书画也是文艺的一部分,所以可以说“文采尚存”。
[5]卫夫人,晋时人,名铄,字茂猗,李矩之妻,王羲之尝师之。
描写家谱诗词的句子唯美(精选100句)家谱诗词是一种独特而古老的艺术形式,通过用唯美的词句描绘家族世系和历史,传承着家族的价值观和精神,成为了一段段珍贵的文化遗产。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您带来超过70句唯美的描写家谱诗词的句子,希望能够穿越时空,感受到家族的辉煌与传承。
1. 家谱纵览千年史,一句句诵读起。
2. 世代传承情意绵,诗词嬴放与飞翔。
3. 青史留名子孙贵,思念流淌寄于词章。
4. 家族记忆裹绵长,唯有诗词再续章。
5. 千秋万载家谱在,诗词流传寻根源。
6. 祖祖辈辈如诗行,家谱描绘情与境。
7. 家谱篆刻鲜丽动,诗词诠释美丽梦。
8. 丹青家谱映芳华,诗词传世颂祖辈。
9. 唐宋诗人寄心扉,家谱记述传家规。
10. 平生千卷诗书字,家谱史册壮如翰。
11. 世代相传桑梓情,家谱诗词寄家兴。
12. 诗词抒发家族志,家谱留存纪家荣。
13. 家谱之书记脉络,诗词之章秀丽绚。
14. 家族之声荡乾坤,诗词传世永不散。
15. 家谱先人流离窜,诗词凝结族人魂。
16. 家族盛景诗歌抒,家谱之书见得真。
17. 家谱之书悠扬笔,诗词长鸣传千秋。
18. 古老经典诗词钟,描绘家谱世代荣。
19. 诗词家谱记家训,传承纪家渊源长。
20. 家谱彰显诗词风,字句凝聚血脉情。
21. 家族世系寄情怀,诗词铭刻留流年。
22. 家谱纪录史楷模,诗词绘画丰碑碑。
23. 清华北大家族语,诗词流淌古今潮。
24. 世家宗族沐诗光,家谱赋诗照人心。
25. 家谱字画寄家郎,诗词化腔谱家风。
26. 书写家谱是诗行,纪录世世代代荣。
27. 家族亲情诗词记,传世之书最动人。
28. 家谱写就篇章美,诗词点缀是艺术。
29. 世代记忆藏家谱,诗词铺陈心向往。
30. 风雨家谱幸平安,诗词声声寄真情。
31. 家谱颂扬千年道,诗词抒发万世情。
32. 家族传承在诗行,家谱见证岁月声。
33. 家谱描绘岁月晖,诗词铸就美好诗。
34. 传家之宝家谱诗,字里行间流芳志。
35. 家谱之书诗词展,传世之宝尽真情。
杜甫《丹青引赠曹霸将军》翻译赏析《丹青引赠曹霸将军》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
英雄割据虽已矣,文彩风流今尚存。
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开元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南薰殿。
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
褒公公毛发动,英姿飒爽犹酣战。
先帝玉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下,迥立阖生长风。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
至尊含笑催赐金,人太仆皆惆怅。
弟子韩干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
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气凋丧。
将军画善盖有神,偶逢佳士亦写真。
即今漂泊干戈际,屡貌寻常行路人。
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
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坷缠其身。
注释:丹青:指绘画。
曹将军霸:指曹霸,唐代名画家,以画人物及马著称,颇得唐高宗的宠幸,官至左武卫将军,故称他曹将军。
魏武:指魏武帝曹操。
庶:即庶人、平民。
清门:即寒门,清贫之家。
唐玄宗末年,曹霸因得罪朝廷,被削职免官。
卫夫人:即卫,字茂。
晋代有名的女书法家,擅长隶书及正书。
王右军:即晋代书法家王之,官至右军将军。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这两句是说曹霸—生精诚研求画艺甚至到了忘老的程度,同时他还看轻利禄富贵,具有高尚的情操。
开元:唐玄宗的年号,指713年——741年。
引见:皇帝召见臣属。
承恩:获得皇帝的恩宠。
南薰殿:唐代宫殿名。
凌烟:即浚烟阁,唐太宗为了褒奖文武开国功臣,于643年(贞观十七年)命阎立本等在凌烟阁画二十四功臣图。
少颜色:指功臣图像因年久而褪色。
开生面:展现出如生的面貌。
进贤冠:古代成名、文儒者的服饰。
大羽箭:大杆长箭。
褒公:即段志玄,封褒国公。
公:即尉迟恭,封国公。
二人均系唐代开国名将,同为功臣图中的人物。
先帝:指唐玄宗,死于762年。
五花骢(cōng):唐玄宗所骑的骏马名。
骢,青白色的马。
山:众多的意思。
德风小学第一任校长写的对联德风小学第一任校长写的对联有:
上联:传道授业解惑教书为快育人为乐;
下联:崇德爱岗敬业工作是幸奉献是福。
上联:早起晚眠披星戴月固守一方热土;
下联:春种秋收呕心沥血培育四野新苗。
上联:鸡司晨阳光灿烂前程似锦;
下联:犬守夜岁月峥嵘美景如春。
上联:以德治校五育并举素质教育结硕果;
下联:依法执政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求卓越。
上联:两袖清风无愧教师称号;
下联:一身正气堪称人民英雄。
上联:江河不息归东海;
下联:意气莫平争上游。
上联:三尺讲台笔霜染白青春鬓;
下联:一片丹心热血铸就栋梁材。
上联:冬去春来桃李争妍祖国处处景色美;
下联:日转星移师生共勉校园年年喜事多。
《功昭后人,德炳丹青》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功昭后人,德炳丹青”这句话。
你们知道吗?“功昭后人”就是说一个人做的好事、取得的成就,能够让后来的人都知道,给大家带来帮助和启发。
“德炳丹青”呢,是说一个人的品德高尚得就像画在漂亮的画布上一样,永远被人们记住和称赞。
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吧。
有个叫雷锋的叔叔,他总是帮助别人。
他会在下雨天送迷路的小朋友回家,会在火车上帮乘客搬行李,还会把自己节省下来的钱捐给有困难的人。
虽然雷锋叔叔已经不在了,但是他做的这些好事一直被我们记着,他的精神也一直鼓励着我们要多做好事,要乐于助人。
这就是功昭后人呀!还有一位叫钟南山爷爷的。
在新冠疫情的时候,他可勇敢啦!虽然年纪很大了,但还是冲到最前面,去研究怎么打败病毒,保护我们大家的健康。
他的这种勇敢和担当,让我们都很敬佩,这也是功昭后人呢。
再说说我们身边的人。
比如我们学校的老师,他们每天辛苦地教我们知识,让我们变得更聪明、更有本领。
他们的付出就是一种功劳,会让我们以后都记得他们的好。
小朋友们,我们也要努力做好事,培养好品德,说不定以后我们也能功昭后人,德炳丹青哟!《功昭后人,德炳丹青》小朋友们,咱们来聊聊“功昭后人,德炳丹青”。
这八个字听起来有点难,但是其实很好懂哟。
先来说说“功昭后人”。
比如说,古代有个叫李时珍的爷爷,他为了给大家治病,走遍了很多地方,尝了好多好多草药,最后写出了一本叫《本草纲目》的书。
这本书帮助了好多好多的医生治病救人,一直到现在我们还在用呢。
这就是他的功劳,让后来的人都受益啦。
还有,咱们国家的科学家钱学森爷爷,他很聪明很厉害,为了让我们国家变得更强大,不怕困难,从很远的地方回来,研究出了好多厉害的东西。
他的功劳让我们国家更厉害啦,我们都很佩服他。
“德炳丹青”呢,就是品德特别好,好到能像画一样美。
像孔子爷爷,他教大家要善良、有礼貌、要爱学习,他的这些教导一直流传到现在,让很多很多人都变成了有好品德的人。
在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人哦。
继字开头的祖祠联
继往开来,传承祖先智慧;字字珠玑,凝聚家族荣光。
祖祠是家族凝聚力的象征,也是激励后代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
以下是继字开头的祖祠联,寄托着家族的美好愿景和传承精神。
继往开来凝祖训,字字铭心传家风。
继志继承祖训,字字铭心传家风。
继志传家祖训,字字珠玑凝家风。
继往传承祖训,字字珠玑凝家风。
继往开来传家训,字字铭心凝家风。
继志开创家业,字字铭心传家谱。
继往传承家风,字字铭心凝家训。
继志发扬家风,字字珠玑传祖训。
继往开来传家道,字字珠玑凝家训。
继志传家国粹,字字铭心凝家风。
以上联语言优美,意蕴深刻,表达了家族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决心和愿景。
纵览中国的祖祠文化,不难发现,这种家族凝聚和传承的方式,已经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 1 -。
赞家谱的七绝诗赞家谱的七绝诗家谱是一种珍贵的文化遗产,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家族历史和文化传承。
在家谱中,不仅有我辈的信息,还有我祖辈的宝贵记载。
下面我将用七绝诗的形式,赞美家谱的价值和意义。
一家谱保存历史真情,记录古时风云事浩繁。
祖先智慧留遗珍,子孙传承感恩晚。
家谱是一份保存历史真情的文件,它记录了祖先们创造的辉煌历史、所经历的风云变幻。
在翻阅家谱时,我们会感受到祖辈对家族的智慧和付出,这种遗留下来的珍贵信息将一代代地被传承下去,并让子孙们倍感珍贵和感恩。
二家谱世代相承传,祖德惟馨传不断。
烈士先贤荣家族,简繁中间都有韵。
家谱世代相承传,是祖德惟馨的传承不断。
祖先的辛勤劳动和奋斗精神,赢得了人民和历史的认可。
在家谱中,有那些为民族和国家奋斗牺牲的先烈,他们是家族的荣耀。
家谱中的简繁字是韵,让美好的情感世代相承,传递着祖先的智慧与思想精髓。
三家谱薪火相传忆,祖德长存永不灭。
展现谱系显尊贵,繁衍后代百年有。
家谱是薪火相传的结晶,祖德与其相依相存,永不消失。
家谱的存在让人们能够展现自己的亲属关系,体现家族的尊贵和荣誉。
传承家谱也是繁衍后代的重要方式,它能够帮助人们了解他们的家族历史和自己的家族渊源。
四家谱代表家族史,记录宗亲立威名。
惟愿家谱长传承,传承一代赠我春。
家谱可以代表整个家族的历史,它存留了宗族世系的繁衍和发展,记录了宗亲的荣誉和威名。
每一份家谱都承载着宝贵的文化传承和家族记忆,所以必须要珍惜并长传下去。
为了使家谱能够代代相传,我们应该在生活中注重家庭教育并将家族文化传承下去。
五家谱传承有益处,可以检讨发展缺失。
共享家族文化乐,一起维护荣誉名。
家谱传承不仅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家族历史和发展,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家族的发展缺失和开展追溯研究。
同时,家族文化也是一种珍贵的资源,可以让每一个人体验到真正的归属感。
为了维护家族的荣誉和名誉,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家族事务,共同完成家族重要的任务。
六家谱孕育美好未来,祖德延续后代荣。
丹青继世传家长――潍坊郭氏家族作者:潍坊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尹建民老潍县城里有四大家族——丁、郭、陈、张。
其中郭氏家族人丁兴旺,书香传家,丹青继世,文风绵长,是潍县乃至山东著名的文化世家。
据郭氏族谱,郭氏远宗唐代威名盖世的大将军山西汾阳王郭子仪,明朝中期成化十九年(1483)从高唐移民潍县,宗首迁潍县的郭礼为首祖,排第三世。
郭礼(1426-1515),字公制,廪生,本人为书塾先生,曾执教于潍县名绅杜凤家塾。
郭礼徙潍后,郭氏家族由此枝分派别,瓜绵椒衍,生齿日繁,家声益振,子孙为仕为宦,逐渐成为世家大族。
郭礼之子郭翠,曾任明朝户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第六世郭尚友官至户部尚书,生有二子,又分为东、西两支。
其中西支八世又衍为五支,有郭一璐、郭一玘等,称“西五支”。
郭一玘生有九子,分列九支,其中第八支又衍生五支为第十世,十世第五支为郭鸿燮,生郭守中、郭守经、郭守诚三子,郭守经递传为郭荣汾,郭荣汾收郭梦龄为继子,使宗脉相承,血胤不断,嗣后郭梦龄有七子,二十六孙,宗支渐渐壮大,人口不断繁衍,后世子孙德业文章隆盛,或科考为官执政为民造福百姓,或创业聚财富甲一方为当地绅士名流,或以丹青笔墨金石考据为雅好成社会精英,或教书育人悬壶济世泽被后世,获得了很高的威望。
郭氏家族郭鸿燮一支兴旺发达,称为“西五八五支”,家谱及郭家后人称为“八五宅”,在郭宅街、棋盘街聚族而居。
郭家族人,宅院相连,屋宇毗邻,家庙兼备,门第轩昂,颇具规模。
潍县竹枝词云:“连云甲第尚书府”,可见郭宅街房屋之多,气势之盛。
至建国初期,郭氏家族,子承孙继,香火递演,家学承传,产生了一大批有影响的文人仕宦,成为名门望族。
据统计,明清两代先后产生过太学生等各类生员457人,其中有郭尚友、郭梦龄、郭梦惠、郭雄飞、郭仟、郭章、郭恩庚、郭育才等进士8人,举人27人,武举2人,贡生以上83人;一至七品官员224人,八至九品官员117人,其中尚书2人,郭守经、郭伟绩、郭梦惠、郭肇堂、郭衍芬、郭绥之、郭康之、郭恩庚、郭恩煌、郭树棼等10人先后供职翰林院。
有清一代,还产生过54位诗文书画家,比较著名的有郭伟绩、郭同人、郭汝龙、郭钧、郭铣、郭遇后、郭起隆、郭榆寿、郭值星、郭恩赓、郭育才等;刻石专家,如郭启翼、郭伟绩、郭起隆;金石研究者,如郭麋、郭裕之、郭恩坚等。
民国期间,著名的书画家有郭笠农、郭谷石、郭味蕖、郭馨吾等。
《潍城区志》所刊清代潍县的诗词文集目录168种,其中郭氏族人有64种。
为善为德尚书府,松筠桐荫郭家园明清时期,科举选仕达到了极盛,通过科考及第或举贤推荐,获取官职和功名,是儒士晋身社会上层的主要渠道。
郭氏家族为科第簪缨之家,自郭翠起,后代做官者三百余人,多数为在承继研修学业家风的基础上,通过刻苦学习参加科考后获取授职。
明代后期郭尚友(1568-1647),字善儒,号瞻月,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辛丑科进士。
历任咸宁令、漕运总督、兵部右侍郎、太子太保,官至户部尚书,为朝廷一品官员。
他性情刚直,为官克己奉公,清白廉洁,刚正无私。
晚年回到梓里,恰逢山东灾荒,饿殍遍野,潍县尤为严重。
他设厂煮粥,周济灾民,使无数饥民得以存活。
潍县县城在汉代建立,原为土城,崇祯十二年(1639),他与县令邢国玺集资修城,易土为石,石城高四丈有余,厚十丈五尺,修建了雉堞、楼橹、壁垒、濠堑,设角楼与炮台,并铸铁炮置角楼。
城高池深,易守难攻。
崇祯十五年(1642)冬,清军万余围攻潍县,当时潍县锁钥青齐,富甲一省,清兵志在必得,但时任潍县县令的周亮工,指挥有方,潍县人民众志成城,城内男女老幼,都搬运砖石粮草助战。
周亮工令人在其胸前写上“潍县令周亮工之尸”的大字,冒死亲临城头指挥军民坚守城池。
其妾王荪年仅十九,激战中冒着枪林箭雨登在城楼擂鼓助战,被邑人称为梁红玉。
郭尚友当时也已年逾古稀,但仍与明廷旧臣张尔忠、胡振奇等坚守御敌,血战七昼夜击退清兵,清兵久攻不下,后来转攻附近寿光、昌图15-4 潍县老城门旧址邑二县,并用二县俘虏作前锋围攻,郭尚友等坚持三个月之久,使县城幸避蹂躏之灾,百姓免遭涂炭之罪。
清顺治二年(1645),抚臣王鳌永两次上疏推荐耆老旧臣,把郭尚友列为首位。
郭尚友见诏后,写《辞荐书》告称年迈且病,坚辞不就。
清顺治四年至79岁在家乡病故。
《四库全书》收郭尚友撰《缮部纪略》一卷,列史部第878册。
另有《漕抚奏疏稿》,刻印过自撰《爱劳轩答问草叙》1卷。
郭尚友之孙郭一璐(1643-1713),康熙十六年贡生,曾经做过户部广西主事、户部贵州司员外郎、云南武定军民府知府、江西饶州府知府等,任内勤政爱民,断案公允,平反冤狱。
有《旅贞诗草》一卷。
郭一璐病逝于任上,灵柩归潍时,饶州绅民,扶柩远送三百里后,“哭奠而去”。
郭尚友的第六世嫡孙郭栋,字伦升,慷慨大方,每逢县治内大的工事及赈济灾民时,总是仗义疏财,援手相助,倾家荡产,在所不惜。
郭栋之子郭耀章,曾任辰州知事,时朝廷远征缅甸,辰州为行军要道,郭耀章勤于政事,累死任内,以身殉职。
有《芜园诗草》存世。
明朝嘉靖、隆庆、万历年间潍县出了一个文武兼备的名士刘应节,累官至刑部尚书,辞官回乡后曾在浮烟山创办麓台书院,培育英才。
刘应节的宅居,原在潍县城内西门大街道北九曲巷以西,嘉靖年间,刘应节在县署东南天仙宫以东修建私家花园,称为南园,是当时县衙之外最大的宅院之一。
潍县自古园林多,号称十六园,城内七处、城外九处,比较有名的有南园、半亩园、叠石山馆、绿野宅、易园、颐园、十笏园等,还有清末著名金石学家陈介祺故居内的万印楼。
南园是当时规模较大的一座园林(在今南园小区)。
明代天启年间,南园易主为郭尚友,故又称为“郭家园”,后来在园中修筑了旧华轩、知鱼亭、松篁阁、来凤轩等景观,经多年精心营建,格局始臻定型,园中塘台轩楼,山石水池,曲桥回廊、亭榭书房,步移景换,无不巧妙,郑板桥赞美“是处池塘秋水阔,红荷花间白荷花”,有明媚清心之美,如同苏州园林,宁静淡泊,清风漫过,竹影婆娑,兰香幽幽,堪与石笏园(原为明嘉靖年间刑部郎中胡邦佐的故宅)媲美。
郭一璐和他的侄子郭伟业(字质亭)、郭伟勣(字芸亭),当年曾经营郭家园。
乾隆十一年(1746),郑板桥调任潍县县令。
当时因白浪河水泛滥,城墙倾圮,板桥号召修筑城墙,并以邑宰身份捐修八十尺,郭伟勣与郭耀章,作为当地士绅,代修城墙,使垛齿城楼,表里完整,固若金汤。
郭氏兄弟还急公好义,乐善好施,捐修了潍阳书院,养士为学。
他们因读书做官,与县令郑板桥成为知交,过从密切。
从县衙到郭家园距离不远,板桥公务之余,经常在其郭家园饮酒赋诗,与郭氏兄弟谈论画竹心得,传为佳话。
据说潍县自古无竹,元代蔡郑板桥《竹图》跬到潍任职,无竹可赏,以种芦苇代竹。
板桥知潍县时,南园才有竹千竿。
在这里,板桥品茗赏竹,留下了书画诗文若干。
今存“郭家园”木刻,即为板桥所写;现存“兰草”石刻,原作也是此时所画。
板桥在南园的诗画,总是离不开一个“竹”字。
《南园画竹赠郭质亭》诗:“我辈为官困煞人,到君园馆长精神。
请看一片萧萧竹,画里阶前总绝尘”。
咏竹之余,赞美郭氏兄弟清雅绝尘之风。
另画《巨幅竹图》,题诗:“七载春风坐潍县,爱看修竹郭家园。
今日写来还赠郭,令人常忆旧华轩”,此画为郑板桥代表作之一,在郭族后人手中收藏近二百年,后为上世纪40年代驻防潍县的国民党军整编第八军军长李弥所据,后李弥去台湾,任“云南省政府主席”,此画下落不详。
板桥弃官后,借寓郭家园,举家搬入客住,达半年之久,其间值质亭先生母刘太宜夫人生辰,送土产绿橘香橼橄榄祝寿。
南归扬州时,又作一幅瘦竹图赠郭伟业,题诗《题南园丛竹图留别郭质亭》:“名园修竹古烟霞,云是饶州太守家。
饮得西江一杯水,如今清趣满林遮”。
晚年,仍怀念郭家园,画兰竹寄郭芸亭,题诗:“缀玉含珠几剪兰,新篁叶叶翠琅玕。
老夫本是琼林客,只画春风不画寒。
”可见板桥知潍县七年期间,与郭家的密切之情。
郭伟勣(1710-1791),一作伟绩,字熙虞,号芸亭、柏园、松筠道人。
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钦赐举人,五十五年钦赐翰林,斋堂为松筠桐荫馆。
书法擅长篆隶,精于制印,与侄儿郭风举都以治印名噪一时。
师法安丘篆刻名家张卯君,所作温润秀雅,超凡脱俗。
曾以书画为媒,广交名士,为郑板桥推重。
以自刻印及家藏旧作石印汇辑而成《松筠桐荫馆印谱》,三卷三册,为潍城印人对古玺印研究的标志性成果之一,郑板桥题写首页,有臧梦元、李观澜、尹可传、陈之枫序及郭伟绩自序。
后附《百岁纪年》及《邃古斋印谱》各一册。
另有《印章初学须知》。
郭伟绩之子郭见龙,生卒年不详,字德普、德溥、得圃,号楠溪,贡生。
喜爱治印,与其父郭伟绩、堂兄郭启翼辑《松筠桐荫馆古铜印章》一卷,辑录官私印章共四百余枚。
有《郭见龙印谱》一册传世。
曾重修郭氏族谱八卷,清嘉庆十五年(1810)刻本,记事至清嘉庆十九年。
郭伟绩侄子郭启翼(1736-1795),字凤举,号莲溪、恬庵、寅栖、寅栖,斋堂为松雪堂。
乾隆时举人,曾在江西新城、安福等地做官,后罢职归里。
善诗文,喜吟咏,工篆刻,师法安丘篆刻名家张卯君,颇能神似。
自少年起嗜古成癖,富收藏,于金石考据用功尤勤,嗜好治印,曾披览古书画名印及秦汉以来所传印谱,苦心追摹,只恨不够精工,深知篆镌之微妙,务在辨迹求心,心领神会。
存世有《松雪堂印萃》、《摹印萃》等著作。
与郭氏兄弟同时代的郭汝龙、郭起隆,在绘画方面颇有成就。
郭汝龙(1698一1770),字乾五,号符岚。
乾隆辛酉拔贡。
一生潜心画法,为胶州高凤翰,安丘张在辛所称许。
乾隆潍邑志十景即汝龙所绘。
《乾隆潍县志》、《潍县志稿》有载。
郭起隆,生卒年不详,字南庐,监生。
工花卉,曾以指濡墨作大幅设色牡丹,追踪扬州八怪之一的高凤翰,偶作山水亦简逸有致,又善书法,精篆刻,工诗词,喜收藏,著有《三余书屋诗草》。
《山东通志》有传。
清道光三年(1823),郭氏第十三世又出了一门进士,列2甲48名,是郭鸿燮的曾孙,名梦龄,字文与,又字小房,号砚农。
郭梦龄为官经历很丰富。
道光五年(1825),郭梦龄任直隶龙门知县,当时龙门县内有土豪五人,横行乡盟,无恶不作,人称“五虎”。
郭梦龄到任后,整肃治安,将其就地伏法,平息民愤。
道光二十一年 (l841),湖北农民起义军攻克崇阳、通城,围攻通山、蒲圻。
时梦龄任湖北武黄同知,随从总督裕泰去蒲圻增援,收复崇阳、通城,俘获首领钟人杰,押解回京,因“功”受道光帝两次召见,并被赏戴花翎。
道光二十二年,升任四川顺庆知府,此后调任甘肃兰州道按察使,与陕甘总督林则徐有过交往。
当地少数民族起事,拘捕多人,郭梦龄受命复审案件,认为他们罪有可原,多数释放。
林则徐疑其审判失误,查阅供词后,方知审理得当,对他极为称许。
咸丰元年 (1851),郭梦龄擢升山西布政使,次年任山西巡抚,第三年又回任布政使。
此后太平军起事,攻占垣曲、绛县、曲沃,大兵压境,平阳告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