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板裂缝原因分析及对策

  • 格式:docx
  • 大小:36.25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楼板裂缝原因分析及对策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楼板裂缝原因分析及对策

1、有规则裂缝

1)、楼板渗漏呈比较规则的网状结构,与结构楼板中钢筋网位置基本吻合;

施工原因:楼面浇捣完成后,钢筋、钢管等荷载上的太早,造成楼板震动,导致混凝土与钢筋之间握裹不严密;

主体阶段应严格控制施工进度,楼板浇捣完成后至少24小时后上荷载;且荷载堆放位置采用方木或者槽钢保护;(主楼抢进度,最快一次5天一层,应适当放慢进度;)

2)、沿安装管线走向渗漏

原因:

设计方面:板钢筋采用分离式配筋,板中部位无上皮钢筋,不利于裂缝控制

施工方面:PVC管与混凝土粘结力不强,施工中应采用扎丝与钢筋绑扎牢固,且在单层配筋的部位建议采用钢板网加强;最好采用KBG管,与混凝土结合紧密。

3)、支模方法不当,且拆模方式不对等原因造成渗漏

施工原因:几处渗漏位置是梁侧模,支模时候采用铁丝拉结,且拆模时直接用撬棍撬铁丝,造成铁丝处混凝土松动;

尽量不要采用铁丝直接穿楼板的方式来固定模板,实在难以避免的,应在拆模时用钳子剪,不能撬;

4)、楼板放线孔等预留孔洞位置裂缝

施工原因:原主体施工时楼板预留放线方孔,封堵时施工不细致导致新老混凝土之间裂缝,渗漏;

放线孔封闭时周边应凿毛,清理干净后套浆,掺微膨胀剂封堵,并浇水养护;

2、无规则裂缝

设计因素:楼板钢筋采用I级钢,施工中踩踏变形较多,且很难调整,造成局部楼板上部保护层偏厚,容易出现裂缝,建议采用II级钢;适当加密钢筋间距,小于150mm。板的四个阳角及结构不规则的位置增加放射筋。

材料因素:商品混凝土的配合比等也会影响裂缝的产生;供货前严格审查混凝土配合比;控制石子(粒径5-40mm)、砂(不得细砂)含泥量,适当采用粉煤灰、减水剂等外加剂,降低水泥用量,减少水化热,避免温度收缩裂缝。

施工原因:施工中的混凝土振捣、养护、抹面时间、上荷载的时间等等会影响裂缝产生。

混凝土浇捣完成,12小时内采用薄膜覆盖,确保水分不流失,不需在终凝前的二次抹面;

板上皮钢筋施工后,应做好荷载控制,避免梁、板钢筋重压下变形,导致保护层过厚。楼板内电线管应绑扎牢固,不得过于集中,管边至少确保混凝土握裹。

以下是对楼板裂缝、渗漏的问题进行了重新整理:

1、设计阶段解决部分楼板裂缝隐患

、在我们做过的多个住宅项目中,楼板采用分离式配筋,预埋电线管采用PVC塑料管,结果多处出现沿管线方向的裂缝,

分析原因:由于塑料与混凝土粘结性差,且两者收缩系数相差较大,在温度应力作用下,管线位置应力集中。而板筋为分离式配筋,跨中部位的单层钢筋对混凝土的收缩变形约束不够,当收缩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混凝土被拉裂。

预防措施:

(1)建议楼板内预埋管线采用KBG等金属材料,或者管线上部增加Φ6@150,宽度不小于450mm 的钢筋网带以加强对混凝土的约束;

(2)楼板宜采用双层双向配筋,尽量避免分离式配筋:梁边负筋难以有效固定,施工中容易滑移,踩踏变形,造成钢筋间距过大、保护层过厚而开裂;

(3)配筋应遵循细而密的原则,楼板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50mm,屋面板筋间距不宜大于100mm,以便对混凝土的收缩起到更好的约束作用;同时板筋尽量少用I级钢,成品保护困难,在施工中容易变形。

、楼板内预埋管线的问题:楼板内管线过于集中,交叉太多,浇混凝土时石子下不去,管线周边容易出现蜂窝,孔洞,楼板开裂等问题,这种情况较多出现在公共部位强电井及户内配电箱的位置。

措施:合理分布管线走向,尽量分散,确保管线间距不小于25mm,减少管线交叉。若无法避免,则交叉位置增加过路盒。若设计管线实在太多,则考虑减少预埋,采用明装方式。公共部位有吊顶遮挡,户内配电箱可以设置在厨房等位置,部分管线明装,后期有吊顶遮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