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作文解析.ppt
- 格式:ppt
- 大小:3.48 MB
- 文档页数:40
【关键字】历史、政治、作文、语文、思路、环节、空间、认识、问题、亮点、有效、充分、整体、现代、合理、良好、发展、发现、特点、热点、主旋律、意识、思想、力量、根本、精神、基础、需要、利益、能力、规模、水平、任务、反映、关系、增强、分析、搞好、把握、形成、树立、丰富、规划、引导、指导、帮助、教育、解决、振兴、完善、加强、创新、实现、统筹、推动、多层次、中心2018年高考全国卷(一)作文分析2018年高考语文试卷作文题共9道,其中3道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6道由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命制。
试题以材料作文为主,总体上以厚重感与鲜活性兼具的材料、新颖而灵动的形式,直接而策略地反映时代主题,正面而巧妙地传递价值观念。
2018年高考全国卷(一)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00年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2008年汶川大地震。
北京奥运会,2013年“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投课。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 “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
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圈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条作,不得抄表,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800字。
全国卷I作文“我和2035有个约定”则被网友认为“过于政治性”,看到江苏卷作文“解读语言传递”的网友的看法是,“看不懂”、“让人摸不到头脑”。
一、此作文题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紧贴时代:在试题中暗含热点时事。
试题材料“世纪宝宝中国梦”精选7个年份,既集中展示中国新世纪的标志事件和新时代的重大规划,又精准对接这一代考生成长史的重要时刻,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与历史感。
2020高考全国一卷作文解析及范文从学生角度解析作文题目(一)题有多难2020高考一卷作文题目,如同一块石头,激起了数层心浪!一线语文老师一见题就可两眼微弯,洋洋洒洒一千言。
而学生——昔日的高考生,连连感叹与20年大事没有关联;今日的高考生,惊呼高考作文与平时考试题目距离两万八千里;而明日的高考生,觉得太难。
那些七号八号没时间激动的学生,正在边看答案边冷冷暖暖,虽一直压抑着不适应,但个中滋味只有他心知肚明!不同人不同心理,高考生的心理需要老师了解。
问:高考一卷作文难吗?答:难/不难!(异口且异声)问:什么难/不难?答:材料/情境!(这回又是异口而异声)(二)材料段阅读材料!材料并非文言段,故事并非不熟悉一“多”字还做了解释,说“难”的学生无非不善阅读不善概括罢了。
不妨一起转换思维,请把材料当短文去读和理解。
如果是议论语段,筛选出观点句就接近了最佳立意;如果是记叙语段,阅读时就要找出记叙文的六要素,人,时间,地点,原因,事件,结果,也基本靠近了答案。
由于三个人活动的时间地点相同,本材料暂且可忽略不计;既是记叙文,那么还要就同小说一样归纳出人物形象的特点。
发言,首先要了解对象了解听众,了解他们的性格、年龄、受教育程度、出生地,分析他们的观点、态度、希望和要求。
本材料的听众是本班讨论的同学,可不介绍自己,可采用自由、亲切的方式交流发言,情理兼备地说服同学,从而体现良好的发言效果。
让高三快速提升写作的方法1.做题与写作结合,阅读与写作结合高三的时间金贵,老师和学生都应有意识把各种语文学习和写作相结合。
假如复习文言教材时,养成边积累知识边思考人物的习惯;假如训练诗词鉴赏时,养成边总结做题方法边提升语言技巧的习惯;假如阅读各种现代文文言文时,养成一边做题一边积累素材积累审美的习惯……假如高三的一年学习中,稍加反刍,稍加整理,稍加与写作结合,稍加融会贯通,我们有理由相信学生的进步是加倍的。
2.全面训练,兼修自我。
2020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全解析北京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少于700字。
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1)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的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部署。
整个系统由55颗卫星构成,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它们共同织成一张“天网”,可服务全球。
材料中“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当今时代,我们每天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信息。
其中有一条信息,或引发了你的感悟,或影响了你的生活,或令你振奋,或使你愧疚,或让你学会辨别真伪……请以“一条信息”为题,联系现实生活,展开联想或想象,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一、试题特点北京卷两道大作文试题形式平稳。
材料更贴近现实,关注社会,注重立德树人、强化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学科能力、思辨意识等方面的呈现。
试题一:(一)题目解析聚焦北斗三号的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彰显国家科技发展、时代风貌,引导学生思考、关注个人在集体、社会、国家、世界发展中的责任与使命。
试题要求中提到“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联系题目语境“整个系统由55颗卫星构成,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它们共同织成一张‘天网’,可服务全球。
”可思考此题重点虽为“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但其价值却是“它们共同织成一张“天网”,可服务全球”的目标与方向。
为此,除立足个体,关照大格局大视野也是此题应该注意的要点。
(二)写作角度基于语料,学生可重写“个体功用”,也要兼顾“共同”的作用。
考生可思考个人与集体、个体与群体、个性优势与协同发展、和谐共生、服务社会乃至国家、世界的大同观。
写作材料可联系自身对现实的思考与积累、如个人价值与人民大众、普通劳动者与走向改革开放的中国速度、新中国成就与人民福祉、走向世界的中国与“一带一路”建设,从家国情到国际观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