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1
鸭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案例及分析【案例一】临沂市某肉鸭养殖场饲养的13日龄樱桃谷鸭6000只,5月25日上午发病,发病前几天采食、饮水量均不增长,腹泻,大群精神尚好。
5月26日,病情加重,出现病死鸭,死鸭多呈角弓反张状,至27日上午已死亡60多只。
鸭群精神欠佳,约有1/4鸭精神沉郁,喜卧,卧时头颈不断向后弯,驱赶时走路缓慢且走几步又会趴伏于地;采食、饮水量均低于正常水平,严重腹泻,呈水样;严重的病鸭侧卧在地,两脚乱蹬,呈划水状;头向后弯,呈角弓反张状。
病鸭机体脱水,肝脏肿大色淡,有的表面有出血点;肾脏肿大、苍白,输尿管中有大量尿酸盐沉积;肠腔中含有大量液体,泄殖腔中有少许白色粪便。
依据详细的问诊、视诊,结合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初步确诊为鸭病毒性肝炎,并采取了以下治疗方案。
(1)肌肉注射鸭病毒性肝炎高免卵黄抗体。
1瓶鸭病毒性肝炎抗体(250毫升/瓶)中加入5支庆大霉素(8万国际单位/支),混匀,肌肉注射病鸭,2毫升/只。
在注射过程中勤换针头,防止传染。
(2)使用利巴韦林、磷霉素钠拌料,白天饲喂。
(3)饲料中添加肾肿解毒药,用于夜间饲喂。
(4)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2%葡萄糖。
(5)环境消毒,并将舍温提高1-2℃。
采取以上措施4天后,经回访,除发病严重的病鸭又死亡40多只外,大群鸭精神好转并趋于正常。
【分析】本案例是鸭病毒性肝炎的典型病例。
当前的肉鸭养殖业中,绝大部分养殖户都不进行疫苗免疫,因鸭群鸭病毒性肝炎抗体水平过低而易发该病。
养鸭过程中,雏鸭一旦发生该病,在没有继发细菌性疾病的情况下,尽早注射鸭病毒性肝炎高免卵黄抗体或高免血清,可使病鸭很快康复。
【案例二】双港镇某养鸭户饲养的800只绍兴麻鸭,饲养至10日龄时发病。
病鸭精神萎靡,缩颈,颈羽逆立,行动迟缓,眼半闭,不食。
发病当天即出现全身性抽搐,头颈后仰,两脚伸直,一旦有痉挛症状,很快死亡。
病鸭尚出现拉稀,场地垫料湿烂。
养户开始认为是细菌性肠炎,投服氟哌酸无效,又误认为是鸭瘟,注射了鸭瘟弱毒疫苗,结果病情加重。
一例雏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治作者:丁玉华来源:《福建畜牧兽医》 2019年第5期丁玉华福建省仙游县畜牧兽医局福建仙游351200摘要2018年7月初,仙游县的一农场发生了以雏鸭死亡为主的疫病,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病例剖检,初步诊断为雏鸭病毒性肝炎,通过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雏鸭鸭病毒性肝炎诊治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4331(2019)05-0071-02鸭病毒性肝炎(DVH)是由鸭肝炎病毒(DHV)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
患鸭、感染的康复鸭和成年鸭等为该病的传染源。
我国主要流行的是Ⅰ型鸭肝炎病毒[1]。
Ⅰ型鸭肝炎病毒自然条件下主要感染3周龄以下小鸭,成年鸭不易感[2]。
该病对小鸭的致死率达到90%以上,会对养鸭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2018年7月初,仙游县的一农场发生了以雏鸭死亡为主的疫病,根据发病情况、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初步诊断为雏鸭病毒性肝炎。
1 发病情况根据农场主口述,该农场雏鸭于5日龄左右发病,发病第1 d晚上约有10多羽雏鸭出现精神萎靡、眯眼、呆立症状,农场主以为是天气炎热所致,于是对养殖场进行加大通风处理。
发病第2 d,雏鸭仍然表现出精神沉郁和运动障碍,两脚痉挛,一些雏鸭在行走时直接倒地,用手触碰后才能继续行走。
养殖场主在饮水中添加硫酸庆大霉素,在鸭舍周边放入冰块,雏鸭症状并没有得到缓解,发病数增加到30多羽,死亡10多羽,死亡时呈“角弓反张”。
发病第3 d上午,发病数达到90多羽,死亡数达到50多羽,农场主在饮水中加入头孢,效果仍不明显。
现场调查农场周边的环境卫生发现鸭舍简陋,保温通风差,消毒制度不完善,农场门口未设消毒池,粪便不经处理就用于果园、菜地。
经再次询问得知,农场主消毒意识差,上一批肉鸭出栏后只是简单清扫一下,并没有对鸭舍及周边进行消毒和空置处理。
引进鸭苗后,没有用病毒性肝炎疫苗免疫或注射鸭病毒性肝炎卵黄抗体。
2 临床症状患病雏鸭精神沉郁,翅膀下垂,没有食欲,其中一些表现出神经症状,行走不稳,身体向一侧倾斜。
畜牧兽医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3年第8期鸭病毒性肝炎的概况与鉴别治疗研究郭晶莹,高丽娜(山西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山西运城 044000)摘要:鸭肝炎是DHV引起雏鸭的急性烈性传染病,病率高,死亡迅速。
鸭病毒性肝炎分布广泛,在我国多地流行爆发,为养鸭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系统研究鸭病毒性肝炎病原特性与鉴别治疗,查阅相关文献,调查当前鸭病毒性肝炎流行概况,总结鸭病毒性肝炎的鉴别与治疗方法。
关键词:鸭病毒性肝炎;流行概况;治疗方法0 引言鸭病毒性肝炎是我国常见的鸭传染病,病原体可导致疫病广泛传播,且多在广东、福建、浙江等潮湿多水的南方地区发生。
鸭病毒性肝炎(DVH)是高致病性传染病,致死率达50%~95%,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传播[1]。
此病主要危害3周龄内的雏鸭,以肝脏出血性炎症为其主要特征。
鸭病毒性肝炎常用的诊断方法有PCR检测、间接血凝试验等,疫病的检测方法操作简便,可行性高。
对于大部分规模养殖场都能做到自检自测,确保疫情发生时得到有效控制,缩小发病范围,降低发病数量,及时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在进行疫病防控时,要加强对鸭场的综合管理,做到全进全出制度,日常也要做好通风消毒工作,并在疫病高发前提前进行免疫接种,注射鸭病毒肝炎高免血清,以提高鸭机体免疫水平。
1 鸭病毒性肝炎病原特性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us Hepatitis,DHV),简称鸭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2]。
该病毒共有三种血清型,三种血清型之间无交叉保护作用。
鸭病毒性肝炎病毒I型为小RNA病毒科、禽肝病毒属,拥有二十面体核衣壳,病毒颗粒直径为20~40 nm。
I型鸭病毒性肝炎于1945年在美国首次出现,感染I型DHV细胞培养物,不能吸附人类O型,鸡鸭鼠的红细胞,pH在6.8~7.4时,病毒悬液不能凝集实验动物白细胞。
I型DHV通过鸡胚传代后可丧失对雏鸭的致病性。
鸭病毒性肝炎病毒II型为星状病毒科、禽星状病毒属,英国在1965年首次报道发现II型鸭病毒性肝炎。
鸭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症状,以及如何治疗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i型引起的一种急性和高度致死性传染病,是目前威胁养鸭业发展的主要疫病之一。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鸭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症状,以及如何治疗。
1、鸭病毒性肝炎的症状表现本病最主要特征是发病急、传播快、病程短且死亡率高,患鸭死前呈角弓反张状、肝脏肿胀、出现淡红色斑点、表面有出血斑点。
该病主要发生于雏鸭,且10日龄内的患鸭死亡率很高。
该病发病急,最急性病例常无明显症状而突然倒地死亡,或仅见仰头踢腿抽搐很快死亡。
绝大多数雏鸭发病初期采食、饮水正常。
个别雏鸭缩颈,不爱活动,一旁呆立,食欲废绝,眼半闭呈昏睡状态,粪便稀薄呈现黄色或黄绿色,不久患鸭出现神经症状,两脚抽搐、痉挛性地踢动,有时在地上旋转,数小时后死亡。
死前头背部扭曲,呈角弓反张状态。
2、鸭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点该病的流行趋势是发病日龄越来越小,甚至在 2~3日龄就开始发病.10日龄以内的雏鸭感染后死亡率可达90%以上,而10日龄以上雏鸭感染后死亡率则为50%左右。
饲养管理不当、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鸭舍潮湿、饲养密度过大等应激因素都能促使该病的发生。
3、鸭病毒性肝炎用什么药治疗治疗该病的药物有:呼必康、刀豆素、金感康、中农感康、呼恙舒、基因工程干扰素、禽白细胞干扰素、毒特、双黄连口服液、新感灵、鸭瘟一号、菌毒灭、金感康、克毒先锋、抗毒霸等等。
具体使用方法,要根据病鸭情况进行选择,在药物搭配和使用方法上要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4、鸭病毒性肝炎的中药治疗方法板蓝根50克,大青叶50克,紫草50克,升麻40克,葛根30克,柴胡30克,栀子30克,大黄25克,枯矾20克,甘草40克(以上为200只雏鸭用量)。
用法研细末或煎汤拌饲料喂,每日1剂,每2~3小时1次,连服3~5剂。
鸭病毒性肝炎怎么治疗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
临床主要以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为特点,剖检肝脏肿大,有明显出血点、出血斑和刷状出血为特征。
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但以春季发病较多。
加强饲养管理,严格防疫消毒制度,使鸭群处在一个舍饲卫生的环境中,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鸭病毒性肝炎怎么治疗
1 加强环境消毒,控制野毒的早期感染
做好消毒工作,防止野毒的早期感染,是控制病毒感染的重要措施。
进雏前,选择优良消毒剂,必须对鸭舍、设备、用具等进行彻底清扫、冲洗、粉刷,尤其注意墙角、死角的消毒,使用3%火碱、过氧乙酸等消毒药物喷洒处理,进雏后,要定期带鸭消毒,每周2-3次,最好选择2种以上含有不同有效成分的消毒剂交替使用。
2 药物防治
瘟清(治疗量0.5ml/kg)肌肉注射,大群打一次即可,个别严重病例可单独挑出来连用两天即可治愈。
2024年第02期鸭病毒性肝炎是肉鸭常见的一种严重疾病。
该病通常发生于4~20日龄雏鸭,而成年鸭对该病有免疫力,不会自然感染或发病。
该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传播源包括病鸭和带毒鸭。
通常,该病多发于管理松散、饲养条件差的养鸭场。
例如,饲养管理不善、鸭舍过于拥挤潮湿以及饲料中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因素都可能引发该病。
尤其在雏鸭孵化期间,该病容易大规模暴发,而且迅速传播,导致发病率高达100%,给养鸭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养殖户应加强饲养管理,确保饲养环境干燥清洁,提供均衡营养的饲料,以减少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生。
1流行病学鸭肝炎病毒(D uck H epat i t i s V i r us,D H V)是一种引起鸭肝炎的病原体,属于Pi cor-navi r i dae科,H epat ovi r us属。
该病毒是一种非包膜的正链R N A病毒,具有典型的20面体立体结构。
其基因组由单股正链R N A组成,长度约为7.6kb。
鸭肝炎病毒主要感染家禽,尤其是鸭和鹅等水禽。
但也存在其他禽类和哺乳动物对该病毒感染的报道。
鸭肝炎病毒的致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但有一些已知的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可以提供一定的了解。
(1)肝脏病变。
鸭肝炎病毒主要感染鸭的肝脏,导致肝脏病变。
感染后,病毒在肝细胞中复制并破坏细胞结构,引起肝脏肿大、出血和坏死等病理变化。
进而导致肝功能异常和炎症反应。
(2)免疫系统调节。
鸭肝炎病毒感染可能会影响鸭的免疫系统。
病毒感染后,机体会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然而,病毒也可能通过不同机制干扰或抑制宿主免疫反应,从而降低机体的免疫防御能力。
(3)炎症反应。
鸭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病变会导致炎症反应的产生。
炎症反应是机体对病毒感染的一种防御机制,但过度或持续的炎症反应可能会对组织造成损伤。
(4)病毒复制和传播。
鸭肝炎病毒感染后,病毒会在肝细胞内进行复制,并通过排泄物(如粪便)和食物传播给其他鸭群。
4532023粪,严重者会导致死亡[7],剖检病变主要表现为心包积液,肝脏肿大且质地变脆,表面有大量出血点和坏死点,脾脏和腺胃肿大出血等[8]。
此外,无论是健康家禽还是患病家禽其体内均有可能分离到腺病毒,表明该病毒可以在家禽体内广泛且长期存在,因此,对该病的预防和治疗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
2)疫苗免疫是预防该病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随着对FAdV-4病毒特性研究的不断深入,用于预防FAdV-4的疫苗也不断被研制出来,包括灭活苗、弱毒苗等传统疫苗以及基因工程疫苗和亚单位疫苗等新型疫苗[4,9],对阻断FAdV-4的传播具有一定效果,为该病的防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治疗上,有条件的可在发病初期对患鸡注射FAdV-4特异性卵黄抗体,可有效降低病死率,控制病情蔓延。
参考文献:[1]魏凤,张文通,苗立中,等.一株鸡源禽腺病毒4型的分离鉴定及免疫原性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21,62(8):88-91,153.[2]程龙飞,孙卫东,刘友生.音视频解说常见鸡病诊断与防治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21.[3]SAIF Y M.禽病学[M].12版.苏敬良,高福,索勋,译.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4]薛晓岩,张振兴,季佳,等.禽腺病毒4型的研究现状[J].动物医学进展,2022,43(4):102-106.[5]吕忠蕾.东北地区禽腺病毒4型的诊断与防控[J].吉林畜牧兽医,2021,42(10):113-114.[6]Grgic H,Philippe C,Ojkic D,et al.Study of vertical trans鄄mission of fowl adenoviruses.Can J Vet Res.2006,70(3): 230-233.[7]魏燕鸣,龚文孝,杨影,等.鸡源禽腺病毒的LMH细胞传代及细胞传代毒株对SPF鸡的致病性[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20,39(2):95-101.[8]栾勇娇,谢芝勋,王盛,等.血清4型禽腺病毒广西分离株GX2019-010全基因组测序与分析[J].中国畜牧兽医, 2020,47(12):3793-3804.[9]刘延珂.引起鸡肝炎-心包积液综合征禽腺病毒4型中国流行株的分离鉴定及灭活疫苗的研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8.一例雏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治谢颖仙游县畜牧兽医局福建仙游351200摘要该文介绍一例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治过程。
学术论坛2006N O.08Sc i en ce an d Tec hn ol og y Cons ul t i ng H e r a l d科技咨询导报1流行病学鸭病毒性肝炎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和流行,主要在春季育雏高峰期爆发,部分雏鸭突然发病,病程较短,常无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或死前头颈后仰,抽搐,两脚划动,很快死亡病理解剖肝脏肿大,肝脏被膜下有点状条状片状出血点或出血斑,肾脏肿胀,脾脏有不同程度的肿大,根据这些症状结合抗菌素治疗可初步诊断2病原检测主要是血清学方法,如电镜检测,中和试验,琼脂扩散实验血凝试验荧光抗体胶体金技术酶连免疫吸附和对流免疫电泳试验这几种方法都有自身的优点,但最常用最可靠的方法仍是中和试验2.1电镜检测王平等较早就报到了在肝细胞中看到了病毒样的颗粒,成类晶格状排列,颗粒近似圆形,直径在35~40nm程安春[1]应用免疫电镜技术观察到鸭肝炎病的呈球形,大小20~40nm,用本方法可直观的观察到鸭肝炎病毒的形状,但对设备的要求比较高,现主用于科研,临床诊断受限制2.2中和试验l evi ne等[2]首先将中和试验用于D H V的诊断鉴定,中和试验主要有鸡胚鸭胚雏鸭或病毒是应细胞中和试验K a ebe r l e E F[4]用北京鸭肾细胞培养的D H V进行了微量中和试验,既快速又易于判定陈琨等在鸭胚肝细胞上培养出了D H V,在此基础上设计了D H V 微量中和试验,比一般的鸭胚中和试验灵敏准确秦智锋等也在中和试验应用于D H V的诊断方面进行了研究中和试验虽是普遍认为的权威诊断方法,但其操作繁琐,费时,不能用于快速诊断,不适用于基层的推广.3琼脂扩散试验M ur t y等首次报道采用扩散试验检测D H V,准确性欠缺,张济培等应用琼脂扩散试验对D H V抗原和抗体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用抗原检测抗体或用抗体(血清)检测病毒抗原,均可达到80%的检出率赵新柳等[3]比较了ELI SA与琼脂扩散的结果,两者检测D H V检出率有很大的差异,前者100%后者为60%琼脂扩散试验简便易行,但琼脂扩散试验灵敏度不高,需进一步提高.4血凝试验罗函禄等报道了在获得纯化D H V的基础上,进一步应用纯化的病毒抗原进行间接血凝抑制试验检测D H V抗原研制成功,该法具有特异灵敏简便快速等优点,但是对D H V的纯度要求较高,加上非特异性凝血因子的影响,以及不同批次制备的红细胞在敏感性和稳定性方面有波动,限制了该方法的推广应用,汪铭书等[1]应用葡萄球菌A蛋白协同凝集试验st aphyl ococc al pr ot e i n A co-aggul ut i na t i on,SPA-CoA检测D H V,对D H V攻击死亡的雏鸭肝脏的检出率为100SPA-Co A用于检测D H V的含毒材料,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当D H V强毒的毒价为2000LD50/m L时,SPA-CoA检测出现阳性,当D H V弱毒的毒价为10000L D50/m L时,SPA-Co A检测出现阳性检测提纯抗原含量时,其浓度需达到0.4m g/m L才出现阳性反应这为实验室测定D H V强毒和弱毒的毒株提供了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2.5荧光抗体M ai bor da A D报道,快速和准确的诊断方法是接种雏鸭采用直接荧光抗体试验1984年,郭玉璞等应用间接荧光抗体证实了北京地区的流行的D V H由I型D H V引起的免疫荧光抗体法虽然具有快速灵敏准确等特点,但其费用较高,对设备的要求很高,使得目前基层很少应用荧光抗体法进行D H V的检测2.6胶体金技术张小飞等首次建立了检测D H V的斑点免疫金渗滤法dot i m m uno-gol d f i l t r a t i onass ay,D I G FA,该法既可定性,亦可定量,对纯化D H V的最小检测量为4.12ng/点,其敏感性为抗原斑点试验的2倍特异性阻断试验和交叉反应试验证明D I G FA检测D H V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对D H V鸡胚尿囊液D I G FA法检出率为100%,对36份临床样本检测阳性率为83.3%但是在应用DI G FA法检测肝脏等病料时,因有血色素在滤膜上沉淀,严重干扰结果的判定,而且胶体金法成本很高,限制了该方法的推广应用2.7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陈溥言[4]首次报道了D H V单克隆抗体研制成功,并用单抗建立了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 nz ym e l i nke d i m m unos or bent as sa y,ELI SA)诊断方法Zha o等比较了琼脂扩散中和试验和E LI SA三种检测方法,得出E L I SA是一种快速简便灵敏度高的方法范伟兴等[4]首次建立了检测D H V的单克隆抗体D ot-E LI SA法,并用该法检测了175份病料,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检测雏D H V的一种微量简便特异性强的方法孙泉云等以D H V抗体的单抗捕捉法E LI SA,与间接E LI SA平行试验表明,二者结果符合率为100,应用此法的优点在于可免去D H V的复杂提纯工作,更易于被基层工作者接受周学利等首次报道鸭血清中的I G G份子FC片断能与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结合杨萍萍等以氯仿去脂滤膜过滤-浓缩层析方法纯化病毒作包被抗原,成功地建立了检测鸡抗DH V血清抗体的间接EL I SA方法,经交叉试验和阻断试验表明,该方法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严亚贤等应用D ot-EL I SA法,对采集的52份鸭肝脏进行检测,能更准确地诊断出疾病的病原,使临床诊断率有所提高马秀丽等采用过碘酸钠法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纯化的型D H V单克隆抗体,建立了检测DH V的D o t-EL1S A方法该方法简便易行,特异性好,对病毒尿囊液的最低检出范围为116,而对肝脏病料的最低检出范围为1160D ot-EL I SA法检测D H V易受组织中色素的干扰,而且单抗的供应尚未商业化,使其推广受到了限制2.8对流免疫电泳藩文石用对流免疫电泳检测DH V,其检测等一行与琼脂扩散试验一样存在争议,在DHV的检测很少用此方法3治疗3.1高免血清与高免卵黄抗体治疗在鸭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中,高免血清是最先被采用的,其疗效令人满意但其制作复杂,易污染,制作的成本高,限制了其使用据D H V抗体能经卵传递的特点,国内许多单位采用DH V抗原免疫母鸭一定次数与一定时间,取卵制成高免卵黄抗体,治疗鸭病毒性肝炎,认为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1980年王平就用耐过鸭血清免疫高免卵黄液免疫小鸭,控制了北京地区的鸭病毒性肝炎四川农业大学禽病研究所中心已经研究制出抗鸭病毒性肝炎二价高免卵黄,1日龄出芽皮下注射1m l即可有效预防I型I I I型雏鸭病毒性肝炎,治疗量2~3m l,且有很好的疗效母源抗体对免疫的影响不可忽视,在母源抗体存在或不明的情况,雏鸭可以注射超高免血清或超免卵黄抗体进行预防和治疗3.2中草药治疗(1)治疗原则和应用机理治疗原则是清热利湿解毒益气健脾活血化淤的有机结合中草药的应用机理和优势调节机体的气血疏肝理脾调节机体的代谢和免疫功能,又具有抗病毒作用,副作用少,很难形成抗药性,故机体恢复快,愈后不易复发,动物体内的残留也很少相对来说,抗体有抑制和或杀灭病毒的作用,但没有调节机体代谢和防御免疫功能,又因机体内抗原被全部清除,机体抵抗力下降,故病愈后多有重复感染之状况如果抗体毒型与流病毒型不同,则抗体没有或极少有杀灭病毒的作用;又因幼鸭个体小,对抗体的吸收缓慢,故作用不甚理想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王青伟杨保山(山东省临邑县畜牧局山东临邑276000)摘要: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高致死高度传播的病毒性疾病并常和其他病毒细菌混合感染雏鸭一旦感染可在鸭群中迅速传播且病死率高使养殖户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文章简要概述了鸭病毒性肝炎综合诊断方法包括流行病学病原检测和治疗的研究情况关键词鸭病毒性肝炎诊断治疗中图分类号S85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534(2006)08(a)-0121-02121科技咨询导报Sci en ce a nd Te ch no l og y Con su l t i ng H e r a l d122科技咨询导报Sc i en ce a nd Te ch n ol og y Co ns ul t i ng Her al d 2006N O .08Sci enc e a nd Te ch no l o gy C on su l t i n g Her al d 学术论坛科技咨询导报(2)常用中草药躁动型药用板兰根120g 大青叶120g 紫草90g 枯矾45g 葛根90g 木贼草60g 朱砂5g 甘草120g,一日一剂,连服3天.衰静型药用板兰根60g 大青叶70g 枯矾30g 夏枯草60g 绿豆15g 甘草90g,一天一剂,连服3天参考文献[1]程安春,汪铭书,廖德惠,等.鸭病毒性肝炎D H V 的研究病原分离鉴定及弱毒株的培育[J].中国兽医杂志,1994,20(6):3-4.[2]L evi ne PP.D uck di sease i nver st i gat i on[J].[3]赵新柳,李观娣,钟安清.E LI SA 检测鸭病毒性肝炎抗体的研究[J].中国兽医科技,1990,11:5-6.[4]范伟兴,陈薄言,蔡宝祥.检测鸭肝炎病毒的单克隆抗体-抗原斑点试验的建立[J].中国兽医科技,1990,11:5-6.[5]刘兆宇,程安春.雏鸭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进展[J ].中国家禽,2002,2410:6-9.近年来随着我国招标投标法和政府采购法的相继颁布实施我国的政府采购工作也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它对于规范政府采购行为保证采购人和供应商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采购效益等发挥了重大作用但在几年来的工作实践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1我国政府采购中存在的问题1.1对政府采购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目前我国政府采购工作虽已步入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轨道但由于政府采购制度的宣传不到位以至使得许多人对政府采购工作的重要意义作用及业务流程等知之甚少甚至还有一些单位和个人受利益的驱动不严格遵照政府采购法等相关法规制度办事从而严重影响了政府采购工作的正常推进1.2采购小组的成立不规范招标投标法和政府采购法都规定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等采购小组的成立必须由采购人代表和有关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组成成员人数为五人以上单数其中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有些采购小组完全由采购人组成有些采购小组中邀请的专家人数未达到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或邀请的专家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水平过低由此成立的采购小组做出的评判结果就不尽合理难以达到政府采购所要求的质优价廉目的1.3有意采用非主要采购方式政府采购法规定公开招标应作为政府采购的主要采购方式因特殊情况需要采用非公开招标方式的应当在采购活动开始前获得有关采购监督管理部门的批准但在实际采购过程中采购人往往提出各种各样的理由而主要采取了竞争性谈判询价等采购方式甚至有些部门用竞争性谈判取代了公开招标方式这一主要采购方式 1.4邀请的供应商数量不符合规定要求招标投标法和政府采购法都规定参与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等采购行为的供应商不得少于三家但少数采购人总以无法找到符合条件的供应商为借口或为照顾老客户关系户而人为设置障碍以排斥其他潜在的供应商参与竞争以致造成实际邀请的供应商数量少于三个这不仅使一些资质良好的潜在供应商失去了参加谈判的机会同时也难以保证供应商之间的有效竞争和公平竞争1.5从事政府采购工作的专业人才匮乏政府采购因其学科交叉多涉及面广而对采购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极高但目前我国从事政府采购工作的专业人员较少缺乏基本的专业知识或专业培训对政府采购法及其采购程序不甚明了往往仅凭经验办事这不仅影响着政府采购的有序进行还影响着政府采购效率的提高2解决政府采购问题的对策2.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政府采购制度能够有效贯彻执行的前提是大家都充分认识到政府采购法等相关法规的重要意义深刻领会其内涵为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千方百计采用各种方式让大家了解政府采购制度提高大家知法懂法的意识改善政府采购制度实施环境2.2规范采购小组的成立采购小组作为采购活动的主体其主要职责就是负责制定采购文件实施招标过程确定最终供应商等可以说采购小组的成立是否规范直接影响着采购任务完成的好坏为此相关部门要逐步完善评标专家信息库制度建设使采购人根据采购项目要求在有关部门的监督下从评标专家信息库中抽取若干名专家与采购人共同组成采购小组同时确保专家人数占采购小组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以保证政府采购的合理性公正性和权威性2.3根据采购项目特点合理确定采购方式公开招标相对于其他采购方式来讲因其更具透明性竞争性和公平性的优点而成为政府采购制度中最主要的方式尤其是像那些投资金额较大采购数量较多的项目都必须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而对一些确有特殊原因不能公开招标或投资金额较小采购数量较少的项目可以经有关监督部门批准以后采取其他的采购方式2.4加强审查,确保供应商资质符合要求加强审查就是采购人要把好资格审查关确保被邀请的供应商资质和信誉良好具体地一是在平时的采购过程中及时整理参与招标的供应商的投标文件并按采购项目产品种类等逐步建立起供应商资料库;二是采购人应定期对产品市场进行考察以掌握产品种类市场价格主要生产企业和相关代理商等信息三是采购人可以借助政府采购信息网在信息网上定期发布采购信息广泛寻找潜在的供应商并从中选取符合资信条件的供应商2.5加强学习和管理提高政府采购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学习和管理一是要加强采购人员业务技能的学习和培训使其熟知政府各种法纪法规并掌握与政府采购工作有关的专业知识二是实行采购人员准入制度主要采取由人事部门和政府采购主管部门联合组织相应的任职资格考试确保采购人员的基本素质三是对政府采购人员实行定期考核制度主要考核其专业水平工作业绩和行业道德考核不合格者须调离政府采购岗位以保证政府采购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当前我国政府采购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鲁建辉1殷荣2(1.中国农业银行陕西省分行陕西西安710068 2.西安政治学院教育技术中心陕西西安710068)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招标投标法和政府采购法的相继颁布实施政府采购制度也进入了法制化阶段这对于规范政府采购行为保证各方合法权益及提高政府采购效益等都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政府采购在工作实践中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政府采购的行为特提出一些解决对策关键词政府采购招标投标法政府采购法公开招标中图分类号F25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534(2006)08(a)-0122-01。
鸭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方法
鸭病毒性肝炎简称鸭肝炎,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以肝脏呈现出血性炎症为特征的急性烈性传染病。
主要特征为肝脏肿大,有出血斑点和神经症状。
本病主要发生于4~20日龄雏鸭,成年鸭有抵抗力,鸡和鹅不能自然发病。
病鸭和带毒鸭是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
饲养管理不良,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鸭舍潮湿、拥挤,均可促使本病发生。
本病发生于孵化雏鸭的季节,一旦发生,在雏鸭群中传播很快,发病率可达100%。
本病潜伏期1~4天,突然发病,病程短促。
病初精神萎靡,不食,行动呆滞,缩颈,翅下垂,眼半闭呈昏迷状态,有的出现腹泻。
不久,病鸭出现神经症状,不安,运动失调,身体倒向一侧,两脚发生痉挛,数小时后死亡。
死前头向后弯,呈角弓反张姿势。
本病的死亡率因年龄而有差异,1周龄以内的雏鸭可高达95%,1~3周龄的雏鸭不到50%;4~5周龄的幼鸭基本上不死亡。
剖析可见特征性病变在肝脏。
肝肿大,呈黄红色或花斑状,表面有出血点和出血斑,胆囊肿大,充满胆汁。
脾脏有时肿大,外观也类似肝脏的花斑。
多数肾脏充血、肿胀。
心肌如煮熟状。
有些病例有心包炎、气囊中有微黄色渗出液和纤维素絮片。
肝脏水肿,并有许多针尖大至黄豆粒大出血点。
胆囊肿大,充满胆汁。
显微镜下观察,肝细胞在感染初期呈空泡化,后期则出现病灶性坏死,中枢神经系统可能有血管套现象。
脾肿大,呈斑驳状。
肾肿胀,血管明显,呈暗紫色树枝状。
治疗方法:对雏鸭采取严格的隔离饲养,尤其是5周龄以内的雏鸭,应供给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严禁饮用野生水禽栖息的露天水池的水。
孵化、育雏、育成、肥育均应严格划分,饲管用具要定期清洗、消毒。
流行初期或孵坊被污染后出壳的雏鸭,立即注射香港龙达生物的高免血清—鸭肝双抗,每只0.3~0.5毫升,可以预防感染或减少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