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工作方案.doc

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工作方案.doc

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工作方案1

近年来,随着xx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城乡结合部、交通沿线,坝区周边等区域非法买卖、转让集体土地和违反规划占地建房等问题较为突出。为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规范我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xx省土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耕地保护、生态建设和对xx试验区的重要指示精神,践行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堵疏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重在治本的原则,通过源头严管、过程严控、违法严处等措施,坚决遏制农村集体土地非法转让、买卖违法行为蔓延的势头,确保农村集体土地利用规范有序,监管有力有效,各类合法建设用地需求得到有效满足,促进xx试验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二、重点任务

(一)源头严管

1.坚持规划引领。按照好用、好懂、好编的原则,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修编完善乡(镇、街道)建设总体规划,30户以上自然村寨为单位的村庄规划及村级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安排生活、生产、生态区,在乡(镇、街道)、村(居)合理布局建设用地空间,保障合理用地需求,规范农村宅基地和其他项目

建设用地设置,鼓励和引导规划区外的散居农户逐步搬迁到小城镇、中心村和30户以上的农村村民点。

2.严格规划许可。农村村民建房和其他项目建设用地选址须符合集镇规划、村庄规划和村土地利用规划,并按程序办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在规划许可证规定的时间内动工建设,确需延期的,应在规定时间申请,不按规定动工建设且未申请延期的,规划许可证自行失效;

农村村民确需拆除重建的危房,或因分户、结婚等原因需改建、扩建房屋的,需向所在地村(居)、乡(镇、街道)提出申请,经乡(镇、街道)初审后报县级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审核;严禁未经批准擅自在集体土地上进行项目建设和新建、改建、扩建房屋。

3.强化规划管控。农村村民建房和其他集体建设项目应在乡(镇、街道)、村庄规划区内的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依法合理建设。各县(自治县、区)应结合实际依法报批、预留一定数量集体建设用地满足乡(镇、街道)村(居)建设需求;要充分利用村内现有空闲地、老宅基地及废弃地等土地资源,集约高效建设农村新社区;严禁以任何形式非法审批农村宅基地和其他项目建设用地,严禁非法买卖、转让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

4.规范许可审批。严格执行土地、规划法律法规和《xx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实施办法(试行)》《xx省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实施意见》《xx省加强农村住房规划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等规定的许可审批程序。

(二)过程严控

1.加强批后监管。乡(镇、街道)政府(办事处)要组织对批准的集体建设用地或宅基地实施动态监管,督促指导用地者严格按照批准的用地面积、规划位置、动工时间、批准用途使用土地,防止闲置土地、超面积用地、不按批准位置、用途使用土地,非法买卖等行为发生。

2.注重源头防范。各县(自治县、区)国土资源执法机构和乡(镇、街道)国土资源所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预防与查处相结合”的方针,按层级、分区域开展巡查,及时发现、制止、查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把各类国土资源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有效降低违法案件的发案率。

3.压实层级责任。各县(自治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是辖区内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工作的责任主体,要加强领导,细化方案,分解责任,强化调度,严格问责,确保各项规定

落实。乡(镇、街道)是违法行为制止主体,要整合力量,联合执法,延伸巡查网络到村(居)组,坚持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及时发现和制止违法行为。要发挥村民自治组织对本村集体建设用地的管理作用,用村规民约规范和约束建设用地行为。

4.建立联动机制。各县(自治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和乡(镇、街道)政府(办事处)要依法采取措施,对违法用地行为进行严控,公安、城乡规划、住建、文广、供电、供水、农业等部门要结合部门职责,给予大力支持,主动配合,协助审查,对违反规划,未经批准的违法用地项目依法依规进行查处。

(三)违法严处

使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必须符合相关规划,依法申请获得许可。以下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严肃查处:

1.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农村集体土地的;

2.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

3.违法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的;

4.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农村集体土地的;

5.擅自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的;

6.以其他形式非法占有、使用农村集体土地的。

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疏堵结合、既查事又查人的原则,对本方案下发前发生的违法行为,属于基础设施、脱贫攻坚、民生项目且可以完善手续的,依法办理;对买卖、占用集体土地进行经营牟利的,依法严惩;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监管人员和执法人员,严肃问责。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领导。为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市人民政府成立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市督办督查局、市公安局(分管常务工作的负责人)、市国土资源局、市城乡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林业局、市农委、市水务局、xx供电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市农村集

体建设用地的规范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国土资源局,承担相关日常工作,负责调度、协调、综合、督导等相关事宜。各县(自治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要比照市级成立相应机构,细化工作方案,加强组织领导,有序推动工作。

(二)强化宣传。要广泛利用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通过各种宣传途径,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宣传网,形成宣传合力;采取广大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通过制作动漫、微博推送、建立微信群和QQ群、在广播、电视黄金时段和报纸重要版面开设专栏,在村庄周围、交通沿线选择显要位置书写标语、拉挂横幅,邀请专家以案释法等方式,集中宣传集体土地管理使用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使广大群众都知晓合法用地的途径和违法用地的后果,增强法制意识,主动远离违法。

(三)强化督导。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发挥牵头、协调作用,对各级各部门落实本方案,规范集体建设用地情况加强调度和指导,每月向领导小组报送工作信息,特殊情况随时报告。根据工作推进情况,必要时由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各相关职能部门配合共同组成督导组,对各县(自治县、区)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和检查,准确发现和督促解决存在问题,适时召开工作调度会议,确保工作有效推进。市督办督查局要配合开展好重点工作、重点区域的专项督查,及时发出督察意见书。

(四)强化问责。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范管理工作中,纪律观念丧失、责任意识淡薄,对辖区内违法建设行为听之任之,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履职不力、有法不依、执法不严、

违法不究,徇私舞弊、包庇纵容,甚至甘当违法行为“保护

伞”的责任单位和公职人员,将移送监察机关进行问责,情节严重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兰亭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

规范与加强财政管理的实施方案1

方案预案:________ 规范与加强财政管理的实施方案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6 页

规范与加强财政管理的实施方案

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配套措施。并成立相应的运行机构,县(区)财政部门要结合外地实际。将乡镇财政所人员和编制上划县(区)级,实行县(区)财政局和乡镇对财政所双重领导,以县(区)财政局为主的管理方式。

一、指导思想

以农村税费改革第二步工作为依据,以公共财政支出管理改革为指导。以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为基础,以乡镇预算管理权、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财务审批权“三权”不变为前提,以“规范乡镇财政收支行为,促进乡镇依法组织收入,保证乡镇基本支出需要”为目标,改革乡镇财政管理方式,实行“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方式,逐步缓解乡镇财政困难,防范和化解乡镇政府债务风险,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县域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保证改革试点相对稳定,依照建立公共财政管理体系的要求。坚持“六个不变”

1财政管理体制不变原则。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方式的改革。

2预算管理权不变原则。依照《预算法》规定。编制乡镇本级预算、决算草案,组织乡镇本级预算的执行。

3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原则。乡镇财政预算内、外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仍归各乡镇。乡镇财政预算内、外收支自求平衡。

4财务审批权不变原则。属于乡镇财权和事权范围内的支出。仍由乡镇按规定的顺序审批。

第2 页共6 页

5债权债务关系不变原则。乡镇的各项债权仍由乡镇享有、债务仍由乡镇自行承当。

6财务核算主体不变原则。乡镇财务仍然坚持独立核算。

三、主要内容

实行“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方式由县(区)财政部门直接管理并监督乡镇财政收支,以乡镇为独立核算主体。做到六个统一”

㈠统一编制预算。县(区)财政部门按有关政策。结合乡镇财力实际,兼顾需要与可能,明确预算安排顺序和重点,提出乡镇财政预算布置的指导意见,报县(区)政府批准;乡镇政府根据县(区)政府批准的指导意见,根据各乡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发

展需要,结合乡镇财力情况,编制乡镇本级预算草案,送县(区)财政部门审核后,按法定顺序批准。年度预算执行中需调整的由乡镇提出预算调整方案报县(区)财政部门审核,按法定顺序报批。

㈡统一设置会计。取消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乡镇各项会计业务。

㈢统一设置账户。取消乡镇财政(含政府)各银行和金融机构的所有账户。并设立“结算专户”工资专户”支出专户”项目资金专户”村级资金专户”五个分账户。其中“结算专户”核算乡镇预算内、外所有收入和各项补助、上解款项;工资专户”用于核算县(区)财政直接拨入的乡镇人员统发工资和其他人员经费;支出专户”由乡镇管理,用于核算乡镇除人员经费外的其他各项支出;项目资金专户”由乡镇管理,用于核算上级下拨的各种项目资金支出;村级资金专户”用于核算县(区)财政补助给村级的各项资金支出。

㈣统一收付方式。

第3 页共6 页

1收入方面:

⑴农业税收:烟叶特产税由县(区)农税局与烟草部门结算直接缴入县(区)国库;契税、耕地占用税由乡镇财政所农税征解账户缴入县(区)国库或县(区)农税局征解专户;

⑵其他收入:直接缴入县(区)国库;

⑶预算外收入:全部缴入县(区)财政部门设立“结算专户”

2支出方面:

⑴人员经费:县(区)财政部门直接拨入县(区)财政部门在各乡镇农村信用社开设的工资专户”人员经费直达个人。

⑵公用经费:乡镇政府年初提出公用经费使用计划。报县(区)政府审批,严格按计划执行。每月实际开支情况报县(区)财政部门审核后,委派会计方可入账。平时实行备用金制度。

⑶项目资金:国债、老建扶贫、以工贷赈、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资金拨入县(区)财政部门在各乡镇农村信用社开设的项目资金专户”严格按项目资金管理方法执行。

⑷村级资金:村级资金属集体性质的资金。确保专款专用,使用情况定期向村民公布。

㈤统一料理推销。乡镇各项推销支出。经县(区)财政部门审核后,交县(区)推销办集中统一操持,推销资金由县(区)财政部门直接拨付供应商。

㈥统一管理票据。乡镇使用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农税票据等。实行票款同行、以票管收,严禁坐收坐支。

四、具体要求

1此项改革工作由县(区)人民政府领导。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

第4 页共6 页

各地要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布置,本着积极稳妥的原则,完善各项改革措施,确保改革工作顺利进行。

2具体实施方案由县(区)自行制定。报市财政局备案。此项改革7月1日正式实施。

第5 页共6 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