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能与内能
- 格式:ppt
- 大小:2.05 MB
- 文档页数:41
机械能和内能知识点一、机械能(一个物体如果能够对另一个物体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量)动能1、动能: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量。
2、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和。
(要求会探究,注意控制变量法)(质量不同的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滑下,到达水平面时速度大小相等)势能1、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而具有的能量。
2、在一定限度内,形变物体的越大,其能就越大。
3、重力势能:的物体具有的的能量。
4、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和。
(要求会探究,注意控制变量法)机械能(要求会指出物体具有什么形式的机械能)统称为机械能。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会从例子中指出能量的转化)二、内能1、内能:物体内所有做无规则运动的和的总和。
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内能都不可能为零。
2、内能与温度的关系: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能,反之内能。
物体的内能不只与温度有关:对于同一个物体,可以说温度越高,内能越大;但“温度越高的物体,内能就越大”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墨水在冷热水中的扩散”实验表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得越快。
4、内能和机械能的关系:任何情况下,物体都具有内能;而在有的情况下,物体的机械能可能为零。
物体的内能与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有关;而机械能与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
三、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1、热传递(能量的转移)①发生的条件:有温度差。
停止的条件:温度相等。
②热传递传递的是能量,而不是温度。
③当物体由于热传递改变它的内能时:内能若增大,则它的温度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变(晶体的熔化、液体的沸腾);内能若减小,则它的温度可能降低,也可能不变(晶体的凝固)。
④叫热量。
(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一般说“吸收多少热量”、“放出/释放多少热量”,而不能说“有多少热量”、“含有/具有多少热量”、“···的热量是多少”。
)A、单位:焦(J)=∆B、计算公式:Q cm t2、做功(能量的转化)①机械能→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内能→机械能:物体膨胀对外做功,物体本身的内能减少。
物理知识点总结:机械能和内能知识概括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拥有能(能量)。
2.动能:物体因为运动而拥有的能叫动能。
3.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4.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5.重力势能:物体因为被举高而拥有的能。
6.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7.弹性势能:物体因为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8.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9.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
(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焦耳动能和势能之间能够相互转变的。
方式有:动能重力势能;动能弹性势能。
11.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批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1.内能:物体内部全部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内能也称热能)2.物体的内能与温度相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批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4.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达,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5.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第1 页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6.物体汲取热量,当温度高升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7.全部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8.热量(Q):在热传达过程中,传达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9.比热(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高升(或降低)1℃,汲取(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类物质的比热。
10.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地点、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需物质同样,比热就相同。
11.比热的单位是:焦耳 /(千克℃),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12.水的比热是:C=4.2103焦耳/(千克℃),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高升(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 4.2103焦耳。
13.热量的计算:①Q吸=cm(t-t0 )=cm△t升(Q吸是汲取热量,单位是焦耳;c是物体比热,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t0是初始温度;t是以后的温度。
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一、动能和势能1、能量(1)物体能够对外做功,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物体对外做功的本领越大能量越大。
(2)单位:焦耳(J)2、动能(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2)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①物体的质量;②物体运动的速度。
物体的质量越大,运动速度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3)单位:焦耳(J)。
3、重力势能(1)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2)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①物体的质量;②物体被举高的高度。
物体的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3)单位:焦耳(J)4、弹性势能(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2)单位:焦耳(J)。
(3)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①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程度。
物体的弹性形变程度越大,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②物体本身弹性的大小二、机械能及其转化1、机械能(1)定义: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机械能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的能量。
(2)单位:J。
(3)影响机械能大小的因素:①动能的大小;②重力势能的大小;③弹性势能的大小。
2、机械能守恒定律:物体具有的动能和势能可以互相转化。
如果不计摩擦等阻力,在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过程中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3、判断机械能变化的方法①从机械能定义角度:分析动能、势能如何变化,从而确定它们的和(即机械能)如何变化。
②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是否存在摩擦等阻力,如果不计摩擦等阻力则机械能不变,否则减少。
4、一个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机械能可能不变,可能变大,可能变小。
三、内能1、内能(1)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分子具有动能的原因是分子在永不停息地作无规则运动;分子具有势能的原因是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①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不是指少数分子或单个分子所具有的能。
②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机械能与内能机械能与内能,是热力学中重要的两个概念。
机械能与内能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随处可见,它们在自然界中的具体表现也有很多种,例如汽车的速度、水波的振幅、溶液的浓度等等。
本文将从机械能与内能的含义、具体表现及联系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机械能的含义机械能是物体在运动中具有的能量,它是由于物体的位置和其速度而具有的能量。
机械能可以分为动能和势能两种,动能是由于物体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势能是由于物体所处的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机械能的定义可以表示为:机械能=动能+势能。
二、内能的含义内能是物质分子所具有的能量,是由于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所带来的能量。
内能的大小与物体处于的状态有关,与其位置或者速度没有关系。
当一个物体处于宏观上静止的状态时,其内能就是热能,是分子的随机运动所带来的能量;而当一个物体在发生相变时,其内能需要进行相应的调节才能满足守恒定律。
三、机械能的具体表现机械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表现是非常显著的。
例如,当我们在路上开着汽车,汽车的速度和质量就是机械能的体现,因为汽车的速度和质量会影响汽车行驶时所需要的能量。
同样,在使用弹簧秤测量物体的重量时,秤弹所具有的能量也是机械能的表现。
四、内能的具体表现内能在物质中的表现非常广泛,几乎存在于任何一个体系中。
例如,一个玻璃杯中的水,水分子的运动和排列都是内能的体现;火焰的温度和热量也是内能的表现;空气的分子在密闭容器中振动和碰撞所带来的压力也是内能的表现。
五、机械能和内能的联系机械能和内能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联系。
机械能的大小与物体所处的位置和速度有关,而内能的大小则与物体的分子数和温度等因素有关。
机械能可以转化为内能,例如当物体受力运动产生摩擦时,机械能会转化为内能,并在物体中产生热量;同样的,内能也可以转化为机械能,例如蒸汽机的工作原理就是将水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综上所述,机械能和内能是热力学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它们在物质的运动、相变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表现和作用。
《机械能和内能》知识总结(一)机械能1.1. 能(量):一个物体如果能对另一个物体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或能量)。
物体具有的能越多,它可以对其他物体做的功就越多。
能量的单位和功的单位一样是:焦耳(J)。
3.3.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4.4. 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物体的势能和动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果没有摩擦等阻力,那么在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中,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内能一、分子热运动: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分子若看成球型,其直径以10-10m来度量。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①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之间有间隙。
B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
③课本中的装置下面放二氧化氮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氮扩散被误认为是重力作用的结果。
实验现象: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结论: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④固、液、气都可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⑤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要区分开:扩散、蒸发等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飞扬的灰尘,液、气体对流是物体运动的结果。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二、内能: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既然物体内部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那么内能是无条件的存在着。
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
3、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4、内能与机械能不同:机械能是宏观的,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与机械运动有关内能是微观的,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能的总和。
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引言在物理学中,机械能和内能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描述了系统中储存的能量以及能量的转化过程。
机械能是指系统的动能和势能之和,而内能则是指系统分子及组成部分的能量。
在一定条件下,机械能和内能可以相互转化,这在工程和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重点讨论机械能和内能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及其相关原理。
机械能的表示和转化机械能是指系统的动能和势能之和。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平方成正比。
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重力加速度和高度成正比。
在任何给定的系统中,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当系统中的动能增加时,势能相应减少;反之,当势能增加时,动能相应减少。
机械能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转化,最常见的是由动能转化为势能或者由势能转化为动能。
例如,当抛出一个物体时,物体的动能随着速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势能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当物体下落回到地面时,动能减少,势能转化为动能,最终化为热能散失。
机械能的转化也可以通过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装置实现。
例如,在一个杠杆上施加力可以使一个物体随着杠杆的旋转而提高位置,从而增加物体的势能。
同样地,利用滑轮和绳子可以改变物体的高度,实现机械能的转化。
内能的表示和转化内能是指系统中分子和组成部分的能量。
它包括分子的热运动、旋转和振动以及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内能的大小取决于系统的温度、压力和组成成分。
内能可以通过吸热或放热的方式进行转化,也可以通过化学反应或核反应进行能量的转化。
在系统的热力学平衡状态下,内能是一个守恒量,即内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当系统吸收热量时,内能增加;反之,当系统放出热量时,内能减少。
内能的转化可以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等方式进行。
例如,当我们加热水时,热能通过传导从加热源传递给水,使水分子的热运动增强,从而增加了水的内能。
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机械能和内能可以相互转化。
最常见的情况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或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物体的内能与机械能的联系与区别
初中物理第二册第一章中讲到了机械能的相关知识,第二章中讲到了内能的相关知识。
学生们对这两个概念往往不能理解,现将这两个概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
一、概念
(1)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这里动能是指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势能是指物体由于被举高(重力势能)或发生弹性形变(弹性势能)而具有的能。
(2)内能:物体内部所有的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二、实质
机械能=物体动能+物体势能,其中在具体情况下,这二者可以同时为零,也可同时不为零,还可其中之一为零。
而且物体是否具有机械能可直接观察到,即物体是否具有速度或是否具有高速或是否发生弹性形变。
内能=(大量的)分子动能+(大量的)分子势能,其中在任何情况下,分子动能都不为零,而分子势能一般情况下也不为零。
三、能量变化的特征量
机械能:对于同一物体,速度、相对于地面的高度、弹性形变的大小这三个宏观量都能改变物体的机械能。
内能:对于同一物体,温度、物体体积两个物理量都能反映物
体的内能是否发生了变化。
从以上比较可以看出,物体的内能与机械能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能量。
机械能、内能概念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就说这个物体具有。
2、动能: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运动物体的越大,越大,动能就越大。
3、势能分为和(1)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
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重力势能就越大。
(2)弹性势能:物体由于而具的能。
物体的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4、机械能:和的统称。
(机械能= + )单位是:5、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的。
方式有:动能重力势能;动能弹性势能。
6.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和7.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组成;(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和。
8.物质在相互时,彼此的现象叫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
9.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这时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大于。
固体很难被拉伸,是因为这时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大于。
10.内能:物体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和的总和叫内能。
11.物体的内能与有关:对同一个物体而言,越高,分子越快,它的内能就越。
两个物体相比较,温度高的物体分子运动,但是不能说明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大,这是因为。
12.人们常常把物体的叫热运动,内能也称为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是: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有关;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和分子情况有关。
它们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
13.产生热传递的必要条件是存在。
热传递的实质是。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叫(Q)。
14.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和,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的。
(1)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
(2)物体吸收,物体内能;物体放出,物体内能。
15.功的单位是,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
16.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C)。
17、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它是反映相同的不同物质, 在升高相同时, 吸收热量本领大小的物理量。
同种物质比热。
18、水的比热是:C= ,读作:。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9、热量的计算: Q =其中c 是,单位是;m是,单位是;△t 是,单位是;Q是,单位是。
20、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也不会,它只会从一种形式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
机械能和内能14.1内能1.内能:在物理学中,把物体内所有的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内能的单位是焦(J)2.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之一是: , 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越大,物体的内能也越多。
这说明, 的内能是随 的变化而变化的。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是:① ;② 这两种方式对于改变物体的内能是 的。
4.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 ,温度 ;物体对外做功,自身内能 ,温度5.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两个物体有 ;热传递的方式有:传导、对流和辐射;发生热传递时,热量(内能)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直到温度相同时,热传递才停止。
6.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决定其大小的因素:物体 越大、 越大,动能就越大7.重力势能是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物体质量越大、举得越高,势能就越大14.2热量与热值1.热量:在物理学中,把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叫做热量。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2.热量用字母Q表示,单位是焦(J)。
一根火柴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约为1000J。
3.实验表明:对同种物质的物体,它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温度的变化多少成正比。
4.热值:把1kg某种燃料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5.热值是燃料的一种属性,与质量、是否完全燃烧等没有关系,只与有关,不同燃料的热值一般不同。
6.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Q= 或Q= 7.Q表示热量,单位是焦(J),q表示热值,单位是焦/千克(J/kg)或焦/米3(J/m3);m表示质量,单位是千克(kg);V表示体积,单位是米38.氢气的热值很大,为q氢=1.4×108J/m3,表示的物理意义是:9.提高炉子效率的方法:①改善燃烧条件,使燃料尽可能充分燃烧;②尽可能减少各种热量损失14.3研究物质的比热容1.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第十章 机械能和内能一、机械能1.能量:定义: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单位:焦耳J..能量是表示物体对外做功本领大小的物理量;所以能量 与功的单位相同.. 理解: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并不一定“要做功”;也不是“正在做功”或者“已经做功”..2.动能: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影响因素:物体的速度与质量221mv E k =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结论: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3.势能:分类: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1重力势能: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所具有的能量..影响因素:物体的相对高度和质量mgh E p =..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结论:物体的质量越大位置越高;重力势能越大..注意:一个物体重力势能的多少取决于零势能面的选取;物体的位置高度是指物体相对于零势能面的高度..2弹性势能: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影响因素:物体的弹性形变程度与材料材料的弹性..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结论:物体的弹性越好、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4.机械能:定义:动能与势能的总和称为机械能..机械能守恒定律:内容:一个物体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时;只会发生动能与势能之间的转化;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我们就说机械能守恒..例: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从高处加速下落时;只受重力作用;不受空气阻力;则动能越来越大;重力势能减小;整个过程中;重力势能逐渐转化为动能;机械能守恒;若下落过程中有空气阻力;则除了重力做功外还有其它力做功;部分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但还有部分重力势能转化为物体的内能摩擦生热;机械能不守恒..二、内能1.分子动理论:1物质组成:一切物体都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2分子热运动: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3相互作用力: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2.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3.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运动和分子间存在间隙..4.温度反映了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即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热运动..5.分子动能:定义:分子由于无规则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影响因素:物体温度和分子质量..结论:物体温度越高、构成物体的分子质量越大;分子动能越大..6.分子势能:定义:由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而具有的能量..影响因素:分子质量与分子间距物体的状态..7.内能:物体内部所有的分子具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称之为内能..影响因素:物体的质量分子个数、温度和状态..结论:同种物质质量越大;温度越高;内能越大..8.改变内能的方式:1做功摩擦、撞击、压缩、膨胀等;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大;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减少;做功的本质是不同种类的能量的转化..2热传递热辐射、热传导、对流等;本质是同种能量的转移;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当温度相同时热平衡;热传递结束..9.温度、内能、热量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2联系:温度的变化;可以改变一个物体的内能..传递热量的多少可以量度内能转移的多少..物体只吸收或放出热量;他的内能发生改变;但温度不一定改变..如晶体在融化或凝固时要不断地吸收或放出热量;内能要增加或减少;但温度不变..三、物质的比热容1.比热容:定义: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其质量和温度变化量乘积的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tm Q c Δ=.. 单位: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kg J物理意义:表示物质吸热或放热能力的物理量..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控制质量和温度变化量一样和转换法以加热时间的多少表示吸收热量的多少..当不计热量损失时;放吸Q Q =注意: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的大小与物质的种类与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形状等无关..)/(J 102.43C kg c °•×=水;因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水可以用来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等..2.导出公式:Q =cm?t3.热平衡方程:Q 吸=Q 放不计热量损失、Q 放=Q 吸+Q 损计热量损失;在一般题型中;若不计热量损失;则在热传递过程中;吸收的热量等于放出的热量..若有热量损失;则放出的热量等于吸收的热量与损失的热量之和..四、机械能与内能的转化1.热值:定义: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与其质量之比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q =Q 放m 或q =Q 放V单位:焦耳每千克J/kg 或焦耳每立方米J/m 3 2.热机:定义: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械叫热机..3.内燃机:分类:汽油机和柴油机..工作过程:1吸气冲程: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活塞由汽缸最上端向下运动;2压缩冲程:进气门和排气门关闭;活塞由汽缸最下端向上运动;汽缸内温度升高;气压增大;机械能转化为内能;3做功冲程:进气门和排气门关闭;活塞由汽缸最上端向下运动;汽缸内温度降低;气压减少;内能转化为机械能;4排气冲程:进气门关闭;排气门打开;活塞由汽缸最下端向上运动..汽油机与柴油机的区别:1构造:在汽缸顶部汽油机是火花塞;柴油机是喷油嘴;2吸气冲程:汽油机吸入的是汽油与空气的混合物;柴油机吸入的是空气;3点火方式:汽油机是点燃式;柴油机是压燃式柴油机将空气吸入汽缸后;在压缩冲程将空气压缩成高温温度超过柴油的可燃点高压的气体;再将柴油通过喷油嘴喷入汽缸;柴油遇到高温气体发生自燃..4柴油机比汽油机笨重、效率高、功率大;柴油机一般应用于需要较大动力的机器中;如拖拉机、坦克、轮船、载重汽车等;汽油机一般应用于小型轿车、摩托车等..数量关系:冲程数=2倍曲轴转数=2倍飞轮转数=4倍工作循环=4倍做功次数4.火箭:结构:火箭主要由燃料箱、氧化剂箱、输送装置、燃烧室和尾部喷口..原理:火箭使用的是喷气式发动机;喷气式发动机的燃料在燃烧室内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气体;这种气体从发动机尾部以极高的速度喷出;同时产生很大的反冲推力;推动机身向前运动..喷气式发动机种类:1空气喷气发动机:只携带燃料;利用外界空气助燃;2火箭喷气发动机:本身携带燃料和氧化剂;不需外界空气助燃..5.效率: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Q有用与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Q放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η=Q有用×100%Q放6.燃料缺点: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燃烧后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废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会加剧温室效应;使地球变暖;二氧化硫是产生酸雨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