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巴比妥钠的健康危险度评价
- 格式:doc
- 大小:63.50 KB
- 文档页数:3
巴比妥类药物在癫痫治疗中的不良反应评估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影响着全球各个年龄段的人们。
为了控制癫痫发作,巴比妥类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然而,巴比妥类药物在癫痫治疗中的使用也伴随着多种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对巴比妥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准确评估,能够帮助医生和患者做出更明智的治疗决策。
首先,巴比妥类药物在癫痫治疗中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药物过敏反应、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和其他系统的不良反应等。
药物过敏反应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不良反应,表现为皮肤瘙痒、荨麻疹、皮疹、药物热或过敏性血管炎等。
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嗜睡、头晕、共济失调、眩晕、共济失调、行走困难等。
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可以导致心悸、低血压、心律失常等。
此外,巴比妥类药物还可能引发其他系统的不良反应,如消化系统症状、呼吸系统症状等。
其次,为了评估巴比妥类药物在癫痫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医生通常会通过询问患者的症状,进行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多种手段进行评估。
在询问阶段,医生需要了解患者在服用巴比妥类药物期间是否出现过敏反应、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心血管系统症状和其他系统症状等。
在体格检查环节,医生会仔细检查患者的皮肤状况、神经系统反应、心血管系统状况和其他系统的异常表现。
实验室检查方面,医生可能会要求患者进行血液、尿液、肝功能、肾功能等相关检查,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药物代谢情况。
此外,还有一些评估尺度被广泛应用于巴比妥类药物在癫痫治疗中不良反应的评估中。
例如,需要评估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时,可以使用国际共同癫痫发作评估量表(ILAE)评估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该量表通过对患者的行为、意识、感知、运动等方面的评估,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此外,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评估量表(ADRAC)也是一种常用的评估尺度,可用于评估患者在使用巴比妥类药物期间的不良反应。
该量表包括身体不适、躯体症状、自述症状和体征等方面的评估。
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的危害长期服用较大量的长效巴比妥类药物,较易发生蓄积中毒,肝、肾功能不良病儿尤易引起。
那么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的危害有哪些?下面小编带你一一了解!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的危害巴比妥类(barbiturates)药物分为长效、中效、短效、超短效四类,儿科常用者有巴比妥、苯巴比妥,戊巴比妥和异戊巴比妥、司可巴比妥、硫喷妥钠等。
过量应用本品药物所致的中枢抑制表现。
大剂量中毒可出现深度昏迷,呼吸中枢麻痹,休克而死亡。
一次进入这类药物5~10倍的催眠剂量,即可引起急性中毒;实际吸收的药量超过其本身治疗量的15倍时,则有致命危险。
口服长效巴比妥>6mg/kg,短效巴比妥>3mg/kg,即可出现毒性反应。
长期服用较大量的长效巴比妥类药物,较易发生蓄积中毒,肝、肾功能不良病儿尤易引起。
静脉注射速度过快,可发生严重的中毒反应。
巴比妥类中毒的治疗措施口服药物中毒者应尽快催吐和洗胃(超过5~6小时仍应洗胃,因此药可致幽门痉挛,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
昏迷病人禁忌催吐,洗胃亦须小心进行,避免吸入气管。
洗胃液可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生理盐水或淡盐水。
洗胃后灌入活性炭悬液或通用解毒剂,并给硫酸钠导泻(忌用硫酸镁,以防加重中枢抑制)。
若系灌肠引起中毒,应作洗肠。
巴比妥类药物的注意事项对一种巴比妥过敏者,可能对本品过敏。
作抗癫癎药应用时,可能需10~30天才能达到最大效果,需按体重计算药量,如有可能应定期测定血药浓度,以达最大疗效。
肝功能不全者,用量应从小量开始。
长期用药可产生精神或躯体的药物依赖性,停药需逐渐减量,以免引起撤药症状。
与其他中枢抑制药合用,对中枢产生协同抑制作用,应注意。
下列情况慎用:轻微脑功能障碍(MBD)症、低血压、高血压、贫血、甲状腺功能低下、肾上腺功能减退、心肝肾功能损害、高空作业、驾驶员、精细和危险工种作业者。
苯巴比妥的药理作用苯巴比妥为镇静催眠药、抗惊厥药,是长效巴比妥类的典型代表。
治疗癫痫用苯巴比妥有效吗癫痫是一种神经上的慢性疾病,需要长时间的物治疗,有一定的副作用,对身体有害。
治疗癫痫用苯巴比妥有效吗?苯巴比妥又称鲁米那,是一种广谱、有效、低毒、价廉的抗癫痫药物。
除口服外,其钠盐尚可注射,酸性,亲脂,微溶于水。
治疗癫痫用苯巴比妥有效吗?临床上用来治疗癫痫大发作,口服在消化道内缓慢吸收,经2~6小时血浆浓度达到高峰。
1次肌注后~2小时血中可达高峰浓度。
有效血浓度为10~30mg/m L,血药浓度和剂量有密切关系,长期用药后血清和脑中药物浓度相似,并保持稳定,对于癫痫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
治疗癫痫用苯巴比妥有效吗?苯巴比妥的毒性较小,中毒浓度为40~60mg/mL,长期服用下可发生严重的或不可逆的不良反应。
常见的毒副作用有如下几方面:(1)神经系统:①催眠作用最常见的反应为嗜睡,多在治疗开始时出现。
数周后因适应而很快消失。
②可能见到兴奋和多动。
③老年人偶见有精神错乱和谵妄。
④小脑征。
⑤记忆力下降。
⑥停反应较大剂量忽然停后,可出现在停后数天内焦虑、情绪不稳、嗜睡、震颤出汗、精神错乱、癫痫(羊角风)发作等。
(2)血液系统。
(3)过敏反应。
(4)骨骼系统。
关于癫痫的治疗,中药在治疗癫痫病的过程存在以下优势:1、中药治疗癫痫病的配方是经过全面的考虑才能生成的,中药治疗癫痫考虑到了祛邪与扶正的有机结合,同时追求标本兼治,阴阳平衡。
有效减轻癫痫发作症状、控制癫痫发作的同时,还能培元固本,提高癫痫病患者的抗病能力。
从这一方面来讲,中药治疗癫痫病就比西药单方面控制发作的做法要更为合理。
2、在癫痫治疗过程中,西药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它的副作用比较大,西药虽有它的优势但是它的过强的抑制作用会导致大脑神经功能受到较大影响。
很多时候癫痫病尚未控制住,就导致一系列的副作用,得不偿失。
中药是趋向于调理的方向,将癫痫病患者的身体慢慢调理到正常的状态,所以是不存在西药的哪些弊端的。
苯巴比妥【别名】迦地那,鲁米那,苯巴比妥,苯巴比妥钠,鲁米那钠,佛罗那【外文名】Phenobarbital ,Barbenyl,Cardenal,Luminal,Phenemal ;barbital;b arbitone【性质】分子式C8H12N2O3,分子量184.19。
白色结晶粉末。
无臭微苦。
熔点189~191℃。
在空气中稳定。
微溶于水,溶于热水和乙醇,易溶于碱性溶液。
用作镇静和催眠药物,适用于治疗神经过度兴奋引起的失眠症,能引起安稳的睡眠。
但不宜长期服用,因其会引起全身无力、呕吐、头痛等副作用。
可由二乙基丙二酸酯与尿素在乙醇钠存在下经缩合反应制得。
【适应症】 1.镇静:如焦虑不安、烦躁、甲状腺功能亢进、高血压、功能性恶心、小儿幽门痉挛等症。
2.催眠:偶用于顽固性失眠症,但醒后往往有疲倦、思睡等后遗效应。
3.抗惊厥:常用其对抗中枢兴奋药中毒或高热、破伤风、脑炎、脑出血等疾病引起的惊厥。
4.抗癫痫:用于癫痫大发作的防治,作用出现快,也可用于癫痫持续状态。
5.麻醉前给药。
6.与解热镇痛药配伍应用,以增强其作用。
7.治疗新生儿核黄疸。
【用量用法】 1.镇静、抗癫痫:每次0.015~0.03g,1日3次。
2.催眠:每次0.03~0.09g,睡前服1次。
3.抗惊厥:钠盐肌注,每次0.1~0.2g。
必要时,4~6小时后重复1次。
4.*前给药:术前1/2~1小时肌注0.1~0.2g。
5.癫痫持续状态:肌注1次0.1~0.2g。
皮下、肌肉或缓慢静脉注射1次0.25g,1日0.5g。
【注意事项】 1.用药后可出现头晕、困倦等后遗效应,久用可产生耐受性及成瘾性。
多次连用应警惕蓄积中毒。
2.少数病人可出现皮疹、药热、剥脱性皮炎等过敏反应。
3.长期用于治疗癫痫时不可突然停药,以免引起癫痫发作,甚至出现癫痫持续状态。
4.一般应用5~10倍催眠量时,可引起中度中毒,10~15倍则引起重度中毒,血药浓度高于8~10mg/100ml时,就有生命危险。
观察苯巴比妥对农村地区惊厥性癫痫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目的观察苯巴比妥对农村地区惊厥性癫痫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对我乡符合纳入标准的102例惊厥性癫痫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鼓励患者进行参与此次调查。
对接受调查的患者以单药苯巴比妥进行治疗。
后期医师通过随访的方式了解患者癫痫发作情况,并结合患者病情为其调整药物剂量,治疗维持1年,疗程结束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102例患者能按照预期计划完成治疗,此次治疗总有效率为74.5%(76/102)。
治疗前期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后期不良反应发生率逐渐降低。
结论以苯巴比妥治疗农村地区惊厥性癫痫患者具有可行性及有效性,只要患者能坚持治疗,后期必定可以控制病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该种治疗方案可广泛推广,以帮助更多患者受益。
标签:苯巴比妥;农村地区;惊厥性癫痫;疗效;不良反应农村地区因经济原因及文化程度原因,使得大多数癫痫病患者未的到有效的临床治疗[1]。
农村地区为癫痫患者的主要发生区,据调查,大多数农村地区癫痫患者均具有严重癫痫发生的经历。
为了改善这一情况,为癫痫患者减轻痛苦,在此次调查中,我院将探讨农村地区惊厥性癫痫患者的治疗方案,并分析药物苯巴比妥在惊厥性癫痫疾病治疗过程中的作用。
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我乡符合纳入标准的102例惊厥性癫痫患者进行筛查,其中纳入标准为:①符合临床上对于惊厥性癫痫的诊断标准及病症;②在调查前12个月内患者有2次以上严重癫痫病的发作经历。
患者排除下述纳入标准:①妊娠期女性;②合并严重肝肾功能损伤;③对苯巴比妥过敏;④伴有活动性精神病等。
其中男55例、女47例。
1.2方法所有患者均以苯巴比妥进行治疗,根据患者年龄确定患者的药物剂量。
成人患者1次/d,睡前服用,60mg/次。
先连续服用2w,若2w内未发病,则可仍以60mg/d剂量进行服用。
若发病,则增加药物剂量30mg。
后对患者进行随访1次/月,同样患者未发病则保持原有药物剂量,发病则增加药物30mg,但最大剂量不得超过210mg。
苯巴比妥钠的健康危险度评价
一、急性毒性试验设计
5-乙基-5 -苯基-2,4,6(1H,3H,5H)- 嘧啶三酮一钠盐按干燥品计算,C12H11N2NaO3不得少于98.5%。
为白色结晶性颗粒或粉末;无臭,味苦;有引湿性。
在水中极易溶解,在乙醇中溶解,在氯仿或乙醚中几乎不溶。
1、实验动物
正式试验动物随机区组分组:各25只,雌雄各5组,每组各5只小鼠,组内体重差小于10%,组间均数小于5%;采用分层抽样:小鼠按0.5—1g为组段分组观察时,雌雄分开喂养。
2、染毒途径
试验动物小鼠接触受试物方式为经口灌胃。
每只小鼠按0.25ml/10g的剂量进行灌胃
3、染毒期限
实验前全体动物隔夜禁食16h,不限制饮水。
密切注意观察2h,看是否有急性毒性发作,记录动物中毒症状及死亡情况,解剖观察死亡小鼠的内脏情况。
2h后常规饮食,连续观察7 天,每日定时观察记录。
4、剂量分组
探讨外来化学物急性毒性应首先测定半数致死量,先做预试验。
通过查阅文
献,找出苯巴比妥钠的近似毒性资料,以此预期毒性中值作为苯巴比妥钠的中间剂量组,在上下各1~2个剂量组做预实验。
初起组距用计量间的4倍差,即以㏒4来划分各组剂量。
以毒性化学物急性经口LD50体重的中间剂量,组距取对数值(㏒2=0.3),上下各推两个剂量组
5、观察指标
试验期间和试验结束,全面观察动物死亡情况,动物体重,中毒反应症状,病理性检查
6、结果分析
化学毒物经口染毒的方法是卫生毒理学中重要的基本技术之一,经口急性毒性试验是研究化学毒物的基本实验,在短期内可以获得许多有用的信息。
二、致突变作用及评价
1、实验动物
设阴性和阳性对照组,7-12周的小鼠,体重在18-20g之间,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
2、染毒途径
试验动物小鼠接触受试物方式为经口灌胃。
3、染毒期限
每天染毒一次,第五天处死,
4、剂量分组
首先测定半数致死量,先做预试验,后取苯巴比妥钠的1/5,1/10,1/20 LD50剂量,
即50mg/kg,25 mg/kg,5 mg/kg
5、观察指标
取骨髓,涂片,固定,染色。
每鼠计数1000个PCE的微核出现率。
6、结果分析
当经适当的统计学分析,处理组微核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并呈现剂量-反应关系时,可认为受试物对该试验动物的骨髓细胞有致染色体损伤的作用。
三、致畸作用及评价
1、实验动物
选择一批发育良好的初成年雄鼠和雌鼠,按比例同笼交配。
当雌鼠阴道口有阴栓或在阴道粘液中检出精子时,便可确定雌鼠受孕的确切日期。
然后将受孕雌鼠,以每组10只分成各试验组,同时另设对照组
2、染毒途径
试验动物小鼠接触受试物方式为经口灌胃。
3、染毒期限
于胚胎发育的器官形成期(大鼠为受孕第6-15日,小鼠为受孕第5-14日)给以受试物。
于自然分娩前1-2日,剖腹取出子宫内胎仔
4、剂量分组
以亚急性试验中的最大无作用剂量为高剂量,以高剂量的1/30为低剂量。
5、观察指标
主要检查外观畸形、内脏畸形和骨骼畸形三个方面:①外观畸形。
将胎仔从子宫取出,逐个称重、测定身长和尾长,评价其发育情况。
然后仔细检查是否出现畸形,包括头面部和脑、眼、鼻、耳、颌、唇的畸形,四肢和趾的畸形,躯干和尾部的畸形等(见图)。
②内脏畸形。
将检查过外观的同一窝胎鼠的2/3置于鲍音(Bouin)液中,使组织固定,以检查内脏畸形;其余1/3经茜素红染色后检查骨骼畸形。
将在鲍音液中固定的胎仔标本,用刀片进行各种切面检查,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别检查腭和舌部畸形,眼、鼻和脑部畸形,胸腹部内脏器官的位置、大小和形状异常等。
③骨骼畸形。
把经过乙醇固定的胎仔,除去内脏(或同时剥去皮肤),转浸入1%的氢氧化钾溶液中,使肌肉和软组织完全透明,骨骼清晰可见。
再用茜素红溶液将骨骼染成红玫瑰色。
然后用放大镜或解剖显微镜依次观察头颅骨、椎骨、肋骨、尾骨和肢骨,记录有无缺损、增减、溶合、骨化迟缓等异常。
6、结果分析
致畸作用具有较显著的种属差异,对动物有致畸作用的物质,不一定对人类有致畸作用。
但致畸作用毕竟是化学物质毒性的一种表现,因此,凡对动物有致畸作用的物质,一般应尽量使其不与人特别是孕妇接触。
四、致癌作用及评价
1、实验动物
选用刚离乳的大鼠,每组50只的大鼠雌雄各半
2、染毒途径
试验动物小鼠接触受试物方式为经口灌胃,掺入饲料中的受试物最高浓度不超过5% 3、染毒期限
大鼠持续观察两年
4、剂量分组
找出苯巴比妥钠的近似致癌资料,以此预期致癌中值作为铅的中间剂量组,在上下各1~2
个剂量组做预实验。
初起组距用计量间的1/2倍差,即以(1/2)的n次方倍来划分各组剂量。
铅的近似已知致癌化学物经口:200ug/g体重,以此苯巴比妥钠的中间剂量,组距取(1/2)的n次方倍上下各推两个剂量组,再次求出正式试验的剂量组距(ί)值;
5、观察指标
(1)一般观察:每天观察试验动物的一般状况和毒性反应,每周称一次体重并记录。
(2)肿瘤发生情况:记录每一个肉眼可见及课触及的肿瘤出现的时间,部位,大小,外形,发展状况和死亡时间。
(3)病理检查:试验过程及结束死亡的动物均应进行系统尸检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对于各出现肿瘤的器官应注意观察癌前病变。
6、结果分析
分析指标有肿瘤发生率、肿瘤潜伏期和肿瘤多发性
肿瘤发生率(﹪)=(试验结束后,患瘤动物总数在有效动物总数中所占的百分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