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与仿生学完整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5.01 KB
- 文档页数:3
眼睛与仿生学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眼睛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激发学生对仿生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1. 眼睛的结构: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等。
2. 眼睛的功能:成像原理、视觉感知等。
3. 仿生学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眼睛,了解眼睛的结构。
2.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眼睛的成像原理和视觉感知。
3. 讲解仿生学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仿生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作业:1. 绘制眼睛结构示意图。
2. 举例说明生活中应用仿生学的实例。
第二章:眼睛的进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眼睛的进化过程。
2. 培养学生对生命起源和进化的思考。
教学内容:1. 眼睛的进化历程: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
2. 各类动物眼睛的特点和适应环境。
教学活动:1.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眼睛的进化历程。
2. 分析各类动物眼睛的特点,探讨其适应环境的原因。
作业:1. 绘制眼睛进化历程示意图。
第三章:仿生学的应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仿生学在眼睛方面的应用。
2.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1. 仿生学在眼睛方面的应用实例:如隐形眼镜、人工晶体等。
2. 仿生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实例:如雷达、无人机等。
教学活动:1. 讲解仿生学在眼睛方面的应用实例。
2. 展示仿生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实例。
3.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思考仿生学的未来发展。
作业:1. 列举生活中应用仿生学的实例。
2. 设计一款基于仿生学的创新产品。
第四章:眼睛的保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眼睛的健康重要性。
教学内容:1. 眼睛健康的影响因素:如用眼过度、眼部疾病等。
2. 保护眼睛的方法:如正确用眼、定期检查等。
教学活动:1. 讲解眼睛健康的重要性。
2. 分析眼睛疾病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3. 分享保护眼睛的方法和技巧。
作业:1. 制定一个眼保健操计划。
第五章:眼睛与艺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眼睛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眼睛与仿生学(精选5篇)第一篇:眼睛与仿生学眼睛与仿生学一、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说明事物的顺序和交错运用举例和比较两种说明事物的方法。
2.了解一些仿生学的知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 课文说明的顺序及分析说明、综合说明等说明方法。
2.难点: 本文主体部分的“横式结构”及分类说明的结构和方法。
三、教学时数:两课时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词语注释:*明察秋毫:比喻目光敏锐,连极小的事物都能看清。
察:看到。
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
*别具一格: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
轻而易举: 形容事情容易做。
视野: 眼睛看到的范围。
仿生学简介:仿生学是近一二十年发展起来的一门属于生物科学与技术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
它把各种生物系统所具有的功能原理和作用机理作为生物模型进行研究,希望在技术发展中能运用这些原理和机理,最后目的是要实现新的技术设计并制造出更好的新型仪器、机器等。
生物界各种丰富多彩的功能,具有极其复杂的精巧的结构,其奇妙程度远远超过迄今为止的许多人、物、机器,因此在工程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中,人们需要向生物寻找启发和进行模拟是很自然的,这种努力有广阔的前景。
探索人和眼睛奥秘的仿生学研究工作,称为视觉仿生,属于感觉仿生学范围。
感觉仿生学是目前仿生学发展的重点。
课文是根据有关材料改写的一篇科学说明文,介绍人和动物的眼睛的不同结构和功能及从中得到的重要启示,使读者对仿生学有了较形象的了解。
课文结构:第一部分(1-3自然段)概括说明研究各种不同构造的眼睛的意义。
1.以人眼为例,说明眼睛对感知外物的重要作用。
2.说明眼睛感知外物的基本原理。
3.说明各种动物眼睛构造不同及研究它的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4-14自然段)具体说明对各种构造不同的眼睛的研究情况及已经或即将取得的成果。
第一层(4-9自然段)人眼及动物一般眼睛的研究及意义。
4.人眼的功能及重要参考价值。
5.对人眼的研究已取得和即将取得的成就。
眼睛与仿生学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眼睛的构造与功能,探索仿生学在眼睛设计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兴趣。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目标了解眼睛的基本构造和功能,掌握眼球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1.2.2 技能目标通过观察和分析,学会用仿生学的思维方式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1.2.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热爱,增强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二章:眼睛的构造与功能2.1 眼球的结构2.1.1 外膜:角膜和巩膜2.1.2 中膜: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2.1.3 内膜:视网膜2.2 视觉的形成2.2.1 光线经过眼球的传播过程2.2.2 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2.2.3 神经冲动的传递2.3 眼睛的保健2.3.1 预防近视2.3.2 眼部卫生与保健第三章:仿生学概述3.1 仿生学的定义3.2 仿生学的发展历程3.3 仿生学的应用领域第四章:眼睛与仿生学4.1 仿生学在眼睛设计中的应用4.1.1 人工晶状体4.1.2 隐形眼镜4.1.3 视网膜植入物4.2 仿生学在眼科仪器设备中的应用4.2.1 光学显微镜4.2.2 超声波仪4.2.3 角膜地形图仪第五章:案例分析与实践5.1 案例一:人工晶状体的发展与应用5.2 案例二:隐形眼镜的原理与制作5.3 案例三:视网膜植入物的研发与挑战5.4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个感兴趣的仿生学应用项目,进行调研和分析,汇报成果。
第六章:仿生材料在眼科领域的应用6.1 生物材料在眼科的应用概述6.2 仿生材料的特点与选择6.3 常见的眼科仿生材料6.3.1 人工晶状体材料6.3.2 隐形眼镜材料6.3.3 视网膜植入物材料6.4 仿生材料的发展趋势与挑战第七章:眼科疾病的仿生治疗7.1 仿生治疗的概念与原理7.2 常见眼科疾病的仿生治疗方法7.2.1 近视的治疗7.2.2 白内障的治疗7.2.3 视网膜病变的治疗7.3 仿生治疗的优势与局限性7.4 仿生治疗的研究与发展方向第八章:仿生学在眼科手术中的应用8.1 眼科手术中的仿生学原理8.2 仿生学在眼科手术器械中的应用8.3 仿生学在眼科手术技术中的应用8.4 仿生学在眼科手术恢复与修复中的应用第九章:眼睛与仿生学的未来发展9.1 眼睛仿生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9.2 仿生学在眼科领域的挑战与机遇9.3 跨学科合作在眼睛仿生学中的重要性9.4 学生创新实践项目的开展与推广10.1 本课程的主要收获与反思10.3 眼睛与仿生学的广阔前景10.4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与创新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眼睛的构造与功能补充和说明: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需要深入了解眼球的结构和功能,包括外膜、中膜、内膜的组成,以及视觉的形成过程。
眼睛与仿生学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眼睛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激发学生对仿生学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眼睛的结构: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等。
眼睛的功能:视觉的形成和作用。
仿生学的概念和应用。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眼睛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采用示例法,介绍仿生学的应用。
1.4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眼睛的重要性。
2. 讲解眼睛的结构和功能:用图表或模型展示眼睛的各个部分,并解释其作用。
3. 介绍仿生学:简要解释仿生学的概念,并给出一些例子。
4. 作业布置:让学生思考仿生学在眼睛方面的应用。
第二章:眼睛的结构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眼睛的各个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2.2 教学内容:角膜:透明的前部,保护眼球。
瞳孔:控制光线进入眼球的量。
晶状体:调节眼球对近距离和远距离的焦距。
视网膜:感光细胞,形成视觉信号。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眼睛各个部分的功能。
采用实物模型或图片,展示眼睛各个部分。
2.4 教学步骤:1. 复习眼睛的基本结构。
2. 讲解角膜、瞳孔、晶状体和视网膜的名称和功能。
3. 展示实物模型或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眼睛各个部分。
4. 作业布置:让学生绘制眼睛结构图,并简要描述各个部分的功能。
第三章:视觉的形成和作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视觉的形成和作用过程。
3.2 教学内容:光线经过角膜和瞳孔进入眼球。
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置的图像。
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将图像信息转化为神经信号。
神经信号通过视神经传送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视觉的形成和作用过程。
采用图解或动画,展示视觉的形成和作用过程。
3.4 教学步骤:1. 复习眼睛的结构和功能。
2. 讲解视觉的形成和作用过程。
3. 展示图解或动画,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视觉的形成和作用过程。
4. 作业布置:让学生简要描述视觉的形成和作用过程。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眼睛的构造和功能。
(2)让学生掌握仿生学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眼睛的构造和功能。
(2)通过小组讨论、展示等方式,让学生探究仿生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眼睛健康的重视。
(2)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和好奇心。
(3)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技术改善生活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眼睛的构造和功能。
(2)仿生学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眼睛的微观结构及其功能。
(2)仿生学的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创新思维。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谈论日常生活中与眼睛相关的事物。
(2)提问:“你们知道眼睛是如何工作的吗?”(3)讲解眼睛的构造和功能,引入课题。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眼睛的构造和功能。
(2)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仿生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小组展示: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介绍仿生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4. 案例分析:(1)分析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与眼睛相关的问题。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结合课文内容,画出眼睛的微观结构图。
2. 收集一个关于仿生学的应用案例,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1. 课堂导入是否有趣,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3. 课堂讨论是否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4. 课后作业是否具有针对性,能否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5.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否做到了因材施教?6. 教学过程中是否注重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7.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有哪些改进措施?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眼睛的构造和功能的掌握程度。
眼睛与仿生学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眼睛是生物体中最重要的感官器官之一,它使我们能够看到周围的世界。
在本次课程中,我们将探讨眼睛的结构和功能,并引入仿生学这一领域,了解如何从生物的眼睛中汲取灵感,设计出更先进的人工眼睛。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目标了解眼睛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掌握仿生学的概念及其在眼睛领域的应用1.2.2 技能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人工眼睛的设计原理能够结合实例说明仿生学在眼睛领域的优势和挑战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深入理解眼睛与仿生学的关系。
第二章:眼睛的结构与功能2.1 眼睛的基本结构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2.2 眼睛的功能视觉的形成过程视力、近视、远视、散光等概念2.3 案例分析:人眼的优势与局限性通过分析人眼在自然界中的优势和局限性,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借鉴生物的眼睛设计出更先进的人工眼睛。
第三章:仿生学简介3.1 仿生学的定义仿生学的概念仿生学的发展历程3.2 仿生学的应用领域生物力学生物电子学生物材料学3.3 案例分析:仿生学在眼睛领域的应用分析人工眼睛的设计原理,探讨仿生学在眼睛领域的优势和挑战。
第四章:人工眼睛的设计与研发4.1 人工眼睛的类型及工作原理植入式人工眼睛人工角膜隐形眼镜4.2 人工眼睛的研发技术与挑战材料选择光学系统设计生物相容性4.3 案例分析:人工眼睛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分析近年来人工眼睛的研究进展,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前景。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5.1 本课程的主要收获回顾本课程所学内容,总结眼睛的结构与功能、仿生学在眼睛领域的应用以及人工眼睛的设计与研发等方面的知识点。
5.2 仿生学在眼睛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展望仿生学在眼睛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激发学生对相关领域的关注和兴趣。
第六章:仿生眼睛的案例研究6.1 仿生眼睛的原理与应用理解仿生眼睛是如何模仿自然界中的生物眼睛探讨仿生眼睛在不同环境和应用中的使用案例6.2 高级仿生眼睛技术研究高级仿生眼睛技术如机器学习和在仿生眼睛中的应用分析这些技术如何提升仿生眼睛的性能和功能第七章:仿生眼睛的材料科学7.1 生物相容性材料介绍用于制造仿生眼睛的生物相容性材料探讨这些材料如何适应生物体内的环境7.2 新材料的发展与挑战分析新材料研发对仿生眼睛发展的影响讨论在材料科学中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第八章:仿生眼睛的生物力学8.1 仿生眼睛的力学特性研究仿生眼睛在生物体内的力学行为探讨如何优化设计以适应生物体的力学环境8.2 生物力学模拟与测试介绍用于测试仿生眼睛生物力学性能的方法和技术分析测试结果对仿生眼睛设计和改进的意义第九章:仿生眼睛的临床应用与伦理考量9.1 仿生眼睛的临床测试与评估探讨仿生眼睛在临床测试中的过程和方法分析临床数据对仿生眼睛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影响9.2 伦理考量与法规遵循讨论仿生眼睛研究和发展中的伦理问题介绍相关法规和标准,以及如何在这些框架下进行研究和应用第十章:未来视角:仿生眼睛的愿景10.1 长期发展趋势预测仿生眼睛在未来几十年内的技术发展趋势探讨这些发展如何改变我们对视觉健康的理解和治疗方式10.2 创新与突破分析可能的创新点和突破性技术激发学生对仿生眼睛领域未来创新的思考和探索重点和难点解析六、仿生眼睛的案例研究理解仿生眼睛是如何模仿自然界中的生物眼睛探讨仿生眼睛在不同环境和应用中的使用案例七、仿生眼睛的材料科学介绍用于制造仿生眼睛的生物相容性材料分析新材料研发对仿生眼睛发展的影响八、仿生眼睛的生物力学研究仿生眼睛在生物体内的力学行为探讨如何优化设计以适应生物体的力学环境九、仿生眼睛的临床应用与伦理考量探讨仿生眼睛在临床测试中的过程和方法讨论仿生眼睛研究和发展中的伦理问题十、未来视角:仿生眼睛的愿景预测仿生眼睛在未来几十年内的技术发展趋势分析可能的创新点和突破性技术在六至十章中,重点关注仿生眼睛的原理、材料科学、生物力学、临床应用与伦理考量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眼睛与仿生学完整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眼睛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激发学生对仿生学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眼睛的概述:介绍眼睛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仿生学的概念:解释仿生学的定义和发展。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了解眼睛和仿生学的基本概念。
1.4 教学资源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眼睛和仿生学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1.5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提问回答情况。
学生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评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二章:眼睛的结构与功能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眼睛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2.2 教学内容眼睛的主要组成部分:介绍角膜、瞳孔、晶状体等结构。
眼睛的功能:解释视觉的形成和眼睛的主要功能。
2.3 教学方法采用图解法和实验演示法,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眼睛的结构和功能。
2.4 教学资源图解资料:提供眼睛结构示意图和功能描述。
实验材料:准备眼球模型或眼睛解剖图,进行实验演示。
2.5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提问回答情况。
学生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评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三章:仿生学的概念与发展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仿生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3.2 教学内容仿生学的定义:解释仿生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仿生学的发展:介绍仿生学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了解仿生学的概念和发展。
3.4 教学资源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仿生学的相关应用实例。
3.5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提问回答情况。
学生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评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四章:眼睛的仿生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眼睛在仿生学中的应用和实例。
4.2 教学内容眼睛的仿生应用:介绍眼睛在仿生学中的应用实例,如仿生眼睛、眼睛等。
4.3 教学方法采用图解法和实验演示法,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眼睛在仿生学中的应用。
《眼睛与仿生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眼睛的结构和功能,理解视觉的形成过程。
2. 使学生掌握仿生学的概念,了解仿生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眼睛的结构和功能2. 视觉的形成过程3. 仿生学的概念4. 仿生学在生活中的应用5. 实践活动:设计一个仿生产品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眼睛的结构和功能,视觉的形成过程,仿生学的应用。
2. 难点:视觉的形成过程,仿生学的原理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眼睛的奥秘。
2. 利用多媒体演示,直观展示眼睛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过程。
3. 案例分析法,介绍仿生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5. 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张眼睛的照片,引导学生关注眼睛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眼睛的结构和功能:介绍眼球的各个部分及其功能,如角膜、瞳孔、晶状体等。
3. 讲解视觉的形成过程:阐述光线经过眼球各部分的作用,最终形成视觉的过程。
4. 引入仿生学概念:简要介绍仿生学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仿生学的基本原理。
5. 案例分析:展示几个仿生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雷达、潜水艇等,让学生了解仿生学的实际意义。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思考还有哪些领域可以应用仿生学,并分享讨论成果。
7. 实践活动:指导学生设计一个仿生产品,如仿生、仿生交通工具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8.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眼睛的重要性,以及对仿生学的认识。
9.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完成一篇关于眼睛或仿生学的作文。
10. 板书设计:眼睛的结构和功能角膜:保护眼球,折射光线瞳孔:调节光线进入量晶状体:折射光线,使图像清晰视网膜:感光,形成神经冲动视觉的形成过程光线: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折射作用图像:在视网膜上形成神经冲动:通过视神经传送到大脑仿生学应用实例雷达:模仿蝙蝠的回声定位潜水艇:模仿鱼类的呼吸系统仿生:模仿人类或其他生物的形态和功能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眼睛结构和功能、视觉形成过程的理解。
课时计划
眼睛与仿生学
现代起重机的挂钩起源于许多动物的爪子。
屋顶瓦楞模仿动物的鳞甲。
船桨模仿的是鱼的鳍。
锯子学的是螳螂臂,或锯齿草。
苍耳属植物获取灵感发明了尼龙搭扣。
壁虎脚趾对制造能反复使用的粘性录音带提供了令人鼓舞的前景
千奇百怪的仿生战术
在长期的战争实践中,人们不仅从动物的身上产生灵感,发明了各种武器装备,而且还根据各种动物的行动特点创造了许多形象逼真的战术。
如:
狼群战术狼是一种十分狡猾的犬科动物,狼通常集群活动,它的战术特点:一是突然袭击;二是选择孤立或弱小的目标,四面攻击,使其顾此失彼,因此狼能够捕杀比它大得多的动物;三是多路追击、平行追击。
二战中,德军实施潜艇协同作战的“狼群”战术,在战争初期取得了巨大战果。
仅1946年下半年,德军共击沉盟军商船343艘,总吨位170万吨,战果是未使用该战术3倍。
麻雀战术麻雀是一种微不足道的小鸟,它的特点是从早到晚成群结队地围绕人的房前屋后转、叫个不停,往往闹得人们不得安宁。
麻雀战术的长处在于从四面八方灵活机动地消耗、迷惑、疲惫、杀伤敌人,使其惶惶不可终日,是一种有效的游击战的战法。
小鱼吃大鱼战术
海洋中有一种很小的硬颚鱼,它的外皮很松懈,浑身长满了尖锐的棘刺,它对付比自己大许多倍的鱼很有一套方法。
当大鲨鱼把它吞进肚子里后,它就变成一个刺球,用身上的刺到处乱刺乱撞,边啃边吃鲨鱼的鱼肉,鲨鱼虽然疼痛,可却毫无办法,只能听之任之,直到“海上霸王”一命呜呼。
在未来的反侵略战争中,这种“钻肚子”或“掏心”战术可以指导我们适时组织若干精干的小分队或小部队,如实施特种部队作战,在敌人内部的指挥机关、通信交通枢纽及后方补给线等重要部位制造混乱,打击敌指挥系统。
鲨鱼鲨鱼在海洋里已经生活了3.5亿年,能达到超过70公里的高时速。
科学家在显微镜下检查深海鲨鱼的皮肤时意外地发现鲨鱼的鳞屑是扇形的,而且有小槽。
然而,在传统的观念中,表面越光滑产生的阻力就越小。
于是,科学家们把数百个模型鳞片按不同的角度装配,形成了一个人造的测试表面。
测试的结果表明:摩擦损失比光滑表面还要小10%,这项新发现马上找到了技术应用。
这种仿生皮肤被用来包裹空中客车飞机的外表面,使每架飞机的年燃料消耗减少了350吨。
如果每年来往于世界各地的飞机都装上这种皮肤,节省的燃料价值可达数十亿美元之巨,造成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和氮氧化合物也将会大大减少。
苍蝇与宇宙飞船
苍蝇是声名狼藉的“逐臭之夫”,凡是腥臭污秽的地方,都有它们的踪迹。
苍蝇的嗅觉特别灵敏,远在几千米外的气味也能嗅到。
但是苍蝇并没有“鼻子”,它靠什么来充当嗅觉的呢? 原来,苍蝇的“鼻子”——嗅觉感受器分布在头部的一对触角上。
每个“鼻子”只有一个“鼻孔”与外界相通,内含上百个嗅觉神经细胞。
若有气味进入“鼻孔”,这些神经立即把气味刺激转变成神经电脉冲,送往大脑。
大脑根据不同气味物质所产生的神经电脉冲的不同,就可区别出不同气味的物质。
因此,苍蝇的触角像是一台灵敏的气体分析仪。
仿生学家由此得到启发,根据苍蝇嗅觉器的结构和功能,仿制成功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
这种仪器的“探头”不是金属,而是活的苍蝇。
就是把非常纤细的微电极插到苍蝇的嗅觉神经上,将引导出来的神经电信号经电子线路放大后,送给分析器;分析器一经发现气味物质的信号,便能发出警报。
这种仪器已经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
这种小型气体分析仪,也可测量潜水艇和矿井里的有害气体。
利用这种原理,还可用来改进计算机的输入装置和有关气体色层分析仪的结构原理中。
从萤火虫到人工冷光
自从人类发明了电灯,生活变得方便、丰富多了。
但电灯只能将电能的很少一部分转变成可见光,其余大部分都以热能的形式浪费掉了,而且电灯的热射线有害于人眼。
那么,有没有只发光不发热的光源呢? 人类又把目光投向了大自然。
在自然界中,许多生物都发光,如细菌、真菌、蠕虫、软体动物、甲壳动物、昆虫和鱼类等,而且这些动物发出光都不产生热,所以被称为“冷光”。
在众多的发光动物中,萤火虫是其中的一类。
萤火虫约有1 500种,它们发出的冷光的颜色有黄绿色、橙色,光的亮度也各不相同。
萤火虫发出冷光不仅具有很高的发光效率,而且发出的冷光一般都很柔和,很适合人类的眼睛,光的强度也比较高。
因此,生物光是一种人类理想的光。
科学家研究发现,萤火虫的发光器位于腹部。
这个发光器由发光层、透明层和反射层三部分组成。
发光层拥有几千个发光细胞,它们都含有荧光素和荧光酶两种物质。
在荧光酶的作用下,荧光素在细胞内水分的参与下,与氧化合便发出荧光。
萤火虫的发光,实质上是把化学能转变成光能的过程。
早在40年代,人们根据对萤火虫的研究,创造了日光灯,使人类的照明光源发生了很大变化。
近年来,科学家先是从萤火虫的发光器中分离出了纯荧光素,后来又分离出了荧光酶,接着,又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了荧光素。
由荧光素、荧光酶、A TP()和水混合而成的生物光源,可在充满爆炸性瓦斯的矿井中当闪光灯。
由于这种光没有电源,不会产生磁场,因而可以在生物光源的照明下,做清除磁性水雷等工作。
现在,人们已能用掺和某些化学物质的方法得到类似生物光的冷光,作为安全照明用。
蜘蛛和装甲生物学家发现蜘蛛丝的强度相当于同等体积的钢丝的5倍。
受此启发,英国剑桥一所技术公司试制成犹如蜘蛛丝一样的高强度纤维。
用这种纤维做成的复合材料可以用来做防弹衣、防弹车、坦克装甲车等结构材料。
蝴蝶和卫星控温系统遨游太空的人造卫星,当受到阳光强烈辐射时,卫星温度会高达200摄氏度;而在阴影区域,卫星温度会下降至零下200摄氏度左右,这很容易烤坏或冻坏卫星上的精密仪器仪表,它一度曾使航天科学家伤透了脑筋。
后来,人们从蝴蝶身上受到启迪。
原来,蝴蝶身体表面生长着一层细小的鳞片,这些鳞片有调节体温的作用。
每当气温上升、阳光直射时,鳞片自动张开,以减少阳光的辐射角度,从而减少对阳光热能的吸收;当外界气温下降时,鳞片自动闭合,紧贴体表,让阳光直射鳞片,从而把体温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
科学家经过研究,为人造地球卫星设计了一种犹如蝴蝶鳞片般的控温系统。
鱼眼在视角上得天独厚。
在所有的动物中,它们眼睛的视角最大,有的大到160 度~170 度,甚至还有更大的。
一种视角为180 度的超广角镜就是人们模仿鱼眼制成。
海豹在水中洞察目标的本领是很大的。
即便在比较混浊的水中或幽暗的水下,海豹也能看到极小的鱼类。
到了陆地上,这种动物同样也能准确无误地发现敌害。
海豹的眼睛晶状体很大,近似球形,便于接收大量的光线。
海豹眼睛的外层有透明的瞬膜,既能保护眼睛,又可提高视力。
它的视网膜还有招皱,使眼球的容积能随水压变化而改变,有利于在深水中看清其他动物的行踪。
此外,海豹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很多,使它在陆地上也有较好的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