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查方法验证培训)
- 格式:ppt
- 大小:9.27 MB
- 文档页数:33
微生物限度检测方法验证操作指导书1.0目的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测。
2.0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需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测的产品。
3.0职责化验室负责人: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检验人员:严格按照本规程执行检验操作。
4.0参考文件4.1 验证小组负责检验方法验证/确认方案的起草、验证/确认方案的实施。
4.2 验证委员会负责验证/确认方案的审批,验证/确认结论的审核。
5.0程序5.1 由验证小组提出验证申请,验证方案编制完成后,填写《确认和验证方案审批表》,经验证小组会签,报验证委员会审核,由生产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批准后,验证方案编制人对验证小组其余人员进行培训后,方可按验证方案试验。
5.2 试验完成后及时编制验证报告,并填写《验证报告审批表》,经验证小组会签,报验证委员会审核,由生产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批准后,验证报告结论才可实施。
6.0内容6.1 概述通过验证以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产品的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的测定及控制菌的检查。
根据样品特性制订检验方法和检验条件,按制定的方案进行试验,根据验证结果判断是否符合验证标准。
若符合,按验证的方法和条件进行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若不符合,重新建立制订检验方法和检验条件,再进行验证,直至验证结果符合设立的验证标准。
6.2 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计数方法的验证6.2.1 验证用菌株铜绿假单胞菌[CMCC(B)10 104]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 003]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 501]黑曲霉[CMCC(F)98 003]白色念珠菌[CMCC(F)98 001]6.2.2 验证用菌液制备6.2.2.1接种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与枯草芽孢杆菌至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中,于30~35℃培养18~24小时。
取上述培养物各1ml,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或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制成适宜浓度的菌悬液,备用。
微生物检验知识培训试题一、填空题1、微生物(microorganism, microbe) 是一些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微生物按其结构、化学组成及生活习性等差异可分成三大类:(真核细胞型)、(原核细胞型)、(非细胞型)。
3、细菌的基本结构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四部分组成。
4、细菌的主要生长繁殖方式为:(无性二分裂法)。
5、对(微生物)和(尘粒)进行更加严格的控制对于生产洁净室非常重要。
6、在细菌鉴定方面,被国际公认的参考书是:(《伯杰氏手册》)。
7、细菌内毒素的主要化学成分是:(0-特异链)、(核心多糖)、(类脂A)。
.8、影响制剂生产的四大污染源:(空气污染)、(用水污染)、(人员污染)、(器具污染)。
9、灭菌从机理上看,可分为:(物理灭菌法)、(化学灭菌法)、(无菌操作法)。
10、影响微生物细胞化学组成的因素有(微生物种类),(菌龄),(培养基)的组成。
11、酵母菌生物氧化在(线粒体)内进行,而细菌生物氧化部位在(细胞质)。
12、根据微生物生长与氧的关系,可分为(需氧微生物),(厌氧微生物),(兼性厌氧微生物)三大类。
枯草芽孢杆菌属于(需氧)微生物,肉毒芽孢杆菌属于(厌氧)微生物,大肠杆菌属于(兼性厌氧)微生物。
二单项选择题1、真菌属于(A)型微生物。
A.真核细胞型B.原核细胞型C.非细胞型.D.多核细胞型2、下列不属于原核细胞型的是(D)A.细菌B.衣原体.C.放线菌D.病毒3、杀灭芽胞最可靠的方法是(C)A.干热灭菌法B.流通蒸汽灭菌法C.高压蒸汽灭菌D.巴氏灭菌法.4、下列那个是构成细胞的重要物质(B)A.水B.碳源C.细胞核D.无机盐5、滤过除菌法要求最终过滤的滤膜孔径为(A)A. 0.22μmμmμmμm6、低温间隙灭菌:将物品先用(C)加热1h,然后置20-25℃保存24h (或常温过夜),使其中残存的芽孢萌发成繁殖体,再用以上条件灭菌,如此反复三次。
微生物限度方法学验证
微生物限度方法学验证是一种用于确定化妆品和药品中微生物污染水平的方法。
这种验证方法用于确定产品是否符合微生物限度规定,并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微生物限度方法学验证的步骤包括:
1. 根据相关规定选择适当的微生物限度测试项目。
常见的微生物测试项目包括总生菌数、霉菌和酵母菌、大肠菌群等。
2. 准备适当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以促使微生物在培养基上生长。
3. 从样品中获取适当的微生物培养物。
样品可以是产品中的一部分或整个产品。
4. 在适当的培养基上接种微生物培养物。
5. 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孵育培养基,以促进微生物生长。
6. 定期检查培养基的生长情况,包括观察菌落形态和计数菌落数量。
7. 将菌落转移到适当的检测方法中,如涂抹法、膜过滤法等。
8. 使用适当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在适当的温度和pH条件下,观察和计算培养基上的微生物生长数量。
9. 比较结果与规定的微生物限度标准,确定产品是否符合要求。
微生物限度方法学验证可以帮助制药和化妆品行业确保产品的微生物质量,并确保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消费者的健康有害。
这种验证方法需要严格的实验室操作和合理的测试标准,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精心整理微生物限度检查知识培训1、微生物方法验证,要求菌株回收率≧70%,是否有上限要求?(如不得高于100%或者110%)。
答:没有上限。
但一般不会高于100%,因为加进去的菌量是一样的,如果超过100%可看成是操作上的误差。
按微生物的特性,如果不超过太多,是可以接受的,但没有具体上限。
(本所控制在110%以内)。
2、在微生物方法验证时,霉菌、酵母菌计数验证只用黑曲霉及白色念珠菌做方法学验证,在操作似?答:3答:计数,超过204阴性对照是检查整个检验系统是否被微生物污染,实际上也包括了培养基的无菌性检查。
5、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所用的培养基如:营养琼脂、EMB 、Macl 等培养基其分装容器需要预先灭菌吗?答:不用。
只要是洁净的就行,因为分装后还要灭菌。
6、具有抑菌性的供试品,细菌、霉菌、都是用薄膜过滤法来检查的,那么沙门菌可以用常规法来检查吗?就是可以不经过过滤直接接种到营养肉汤中吗?答:这要看你验证的结果。
如果通过验证,你的品种是对沙门菌有抑制作用,且用培养基稀释法不能消除其抑菌性,则就必需考虑用薄膜过滤法。
7、微生物限度检查中,稀释剂对照组,是在稀释液中加入50~100cfu的菌,还是把稀释液制成含量50~100cfu的浓度呢?答:是把稀释液制成含50~100cfu/ml菌的浓度。
(在这里,我对上次讲课时关于稀释剂对照组操作的PPT进行纠正,对于离心薄膜过滤法的稀释剂对照组的操作应该是:含50~100cfu/ml菌的稀释89、10答:11、答:报告书不需要显示第一、第二天的结果,只需报告最终结果。
理由请见第9题答复。
或者是在营养琼脂中加入TTC试剂(每100ml加入0.1%)12、由于微生物检验的特殊性,对于样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计数数据是否可登记在表格内(此表格仅含样品名称、批号及检查结果)。
之后再将检测结果移至详细记录中?答:原始记录应该只有1份。
如果你说的详细记录是属于一般记录,是没有必要的,如果是指报告书,就应该没问题。
微生物限度检查知识指导微生物限度检查知识培训1、微生物方法验证,要求菌株回收率≧70%,是否有上限要求?(如不得高于100%或者110%)。
答:没有上限。
但一般不会高于100%,因为加进去的菌量是一样的,如果超过100%可看成是操作上的误差。
按微生物的特性,如果不超过太多,是可以接受的,但没有具体上限。
(本所控制在110%以内)。
2、在微生物方法验证时,霉菌、酵母菌计数验证只用黑曲霉及白色念珠菌做方法学验证,在操作培养过程中发现:在玫瑰红钠琼脂培养生长的白色念珠菌的形态太小与营养琼脂上培养的细菌的某些形态大小相同,这样如何判断营养琼脂上生长的菌落是否是白色念珠菌?为何这两种菌落形态相似?答:菌落形态相似不等于就是同一种菌。
在验证时,营养琼脂的验证菌株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如果本底菌为0,则营养琼脂上长的菌应该不是白色念珠菌。
要判断是否为白色念珠菌,应进行白色念珠菌的相应鉴定方法后才能确定。
任何微生物都不可能只是从菌落就可以进行判断,只能判断为疑似,然后再做一系列相应的鉴定实验后才能进行判断。
3、生孢梭菌的适宜计数用培养基?(很多验证需对生孢梭菌进行计数)答:最简便的方法是用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
该培养基上层为含氧层,适宜需氧菌生长,下层为厌氧层(下层高度最好7cm以上),适宜厌氧菌生长。
在培养16~18小时这个时间进行观察,计数,超过20小时,由于繁殖量大,培养基将混浊,点计不清。
或者是用哥伦比亚琼脂培养基,浇注后,置厌氧罐(袋)里,再置培养箱培养,计数。
4、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所用的培养基要进行适用性检查试验,请问这些培养基还需要做无菌检查试验吗?答:微生物限度检查,药典上没有特别说明对培养基作无菌性检查,但每次都要做阴性对照实验,阴性对照是检查整个检验系统是否被微生物污染,实际上也包括了培养基的无菌性检查。
5、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所用的培养基如:营养琼脂、EMB、Macl等培养基其分装容器需要预先灭菌吗?6、具有抑菌性的供试品,细菌、霉菌、都是用薄膜过滤法来检查的,那么沙门菌可以用常规法来检查吗?就是可以不经过过滤直接接种到营养肉汤中吗?答:这要看你验证的结果。
微生物控制菌检查方法验证方案一、背景介绍在制药、食品、医疗器械等行业中,微生物控制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
为了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合规性,对微生物的检查方法进行验证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提出一种可行的微生物控制菌检查方法验证方案。
二、方法验证目的本方案的目的是验证微生物控制菌检查方法的准确性、重复性、中间值和检测限度等关键指标,以确保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
三、验证方案1. 选择验证样品- 针对待验证的微生物控制菌检查方法,选择适当的微生物控制菌株作为验证样品。
验证样品应包含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等常见微生物类型。
- 确保验证样品的纯度和活性,并按照国际、行业规定的标准方法进行检测。
2. 实验设计- 确定验证实验的设计方案,包括样品分组、样品数量、重复次数等。
- 考虑到实验条件对验证结果的影响,应合理设置对照组和正试验组。
3. 数据采集与处理- 在验证实验中,记录样品的检测结果、测试方法和环境因素等重要信息。
- 利用统计学方法对验证结果进行分析,计算实验数据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等,并进行显著性分析。
4. 验证指标- 准确性:评估该微生物控制菌检查方法的准确性,即其与已知标准方法结果的一致性。
- 重复性:通过对同一样品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多次测试来评估方法的重复性,计算重复测定之间的变异程度。
- 中间值:通过对同一样品在不同批次进行测试来评估方法的中间值,计算不同批次之间的变异程度。
- 检测限度:确定该方法能够可靠地检测到微生物的最低浓度水平。
五、验证结果分析根据数据采集和处理的结果,对所验证的微生物控制菌检查方法进行评估,如准确性、重复性等指标是否符合要求。
若验证结果不符合要求,则需对该方法进行优化或调整,重新进行验证。
六、验证报告根据验证结果编写验证报告,并包括实验设计、数据采集与处理、验证结果分析等内容。
报告应具备准确性、完整性和清晰度,以便他人能够理解和复现验证过程。
七、验证结果的应用验证结果应用于实际微生物控制菌检查方法的应用中,作为判定产品合格与否的依据。
QC微生物培训导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食品、药品和化妆品等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微生物检测是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的关键环节之一。
为了提高微生物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需要进行专业的培训,从而掌握相关技术和操作方法。
本文档将为您介绍QC微生物培训的重要性以及培训的内容和方式。
重要性QC微生物培训对于保障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检测涉及到食品、药品和化妆品等各个领域,而这些产品的微生物污染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通过进行QC微生物培训,可以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确保微生物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只有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的从业人员,才能更好地进行微生物检测,保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培训内容基本知识QC微生物培训的第一步是掌握基本知识。
从业人员需要了解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分类、生长规律和传播途径等内容。
此外,还需要了解常见的微生物污染和致病菌,以及其带来的健康风险。
通过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可以为后续的实验操作提供理论支持。
检测方法QC微生物培训的核心内容是掌握微生物检测方法。
从业人员需要学习不同产品种类的微生物检测方法,包括样品采集、样品制备、培养基选择和培养条件等。
另外,还需要了解不同菌种的识别和鉴定方法。
通过系统的培训和实践操作,可以提高从业人员对微生物检测方法的熟练程度,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操作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QC微生物培训还包括实验操作的培训。
从业人员需要学习实验室操作的基本规范和安全措施,熟悉实验操作的流程和步骤。
此外,还需要学习如何正确使用实验设备和仪器,以及如何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解读。
通过反复练习和实践操作,可以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确保微生物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培训方式QC微生物培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包括课堂培训、实验室实践和网络培训等。
课堂培训课堂培训是一种常见的培训方式,通过专业老师的讲解和互动交流,使学员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课堂培训通常会结合案例讲解和实验操作演示,帮助学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培训内容。
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一般步骤1.样品及确定验证项目样品要求:不含菌或少量菌验证项目:根据药品用药途径、处方、制法确定。
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验证(一般必作);控制菌检查如为中药制剂必须查标准,根据用药途径、处方、制法确定控制菌检查项目。
特殊的如滴眼剂、用于烧伤、严重创伤等应根据制剂通则项下要求及微生物限度标准来确定。
2. 确定供试液制备方法3. 方法选择预试验(1)目的:确定样品对试验菌有无抑菌活性及计数验证各试验菌的回收试验方法。
(2)查资料,根据样品的功能、主治及所含成分等确定方法选择预试验方案。
(3)根据预试验结果确定各试验菌计数验证方法控制菌验证方法4. 验证试验:选择3个批号样品进行3次独立实验,证明方法的有效性;5. 据验证结果优化试验条件,建立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SOP。
6. 写出验证资料。
示教内容11.5.上午:菌液制备方法:一. 新鲜浓菌液制备(要求学员练习操作的内容)新鲜浓菌液接种:细菌大肠埃希菌[CMCC(B)44102]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501]生孢梭菌[CMCC(B)64941](厌氧梭菌)铜绿假单胞菌[CMCC(B)10104]培养基:营养肉汤3-5ml、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3-5ml接种及培养:1.分别取各试验菌半个--1个菌落分别接种营养肉汤(充分研匀、摇匀),36±1℃培养16-18小时。
2.生孢梭菌新鲜培养物取0.1ml接种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临用前排氧)36±1℃培养18-24小时。
霉菌及酵母菌白色念珠菌[CMCC(F)98001]、黑曲霉[CMCC(F)98003]培养基:改良马丁培养基3-5ml;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斜面1.取白色念珠菌的菌落接种改良马丁培养基23-28℃培养24小时(可用36±1℃培养18-24)。
2.黑曲霉孢子悬液的制备:沾取黑曲霉孢子接种改良马丁琼脂培养(红字为示教内容基,培养5-7天待培养物黑色孢子生长(全部变黑,已制备好斜面培养物示教)加入5-10ml0.9%氯化钠溶液,小心振挡洗脱表面的黑色孢子1-2次,吸出洗脱液(注意不要触到菌丝体)即为孢子悬液。
1. 目的(PURPOSE)规范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确保微生物限度检验方法的结果准确可靠2. 适用范围(SCOPE)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的起草实施及报告3. 职责(RESPONSIBILITY)微生物实验室对本程序的执行负责4. 关键词(KEY WORDS)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5. 定义(DEFINITION)不同的检品、不同的检测仪器、试液和培养基及实验环境条件等均可能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
在检验实践中,主要是以下几种因素对微生物检查产生影响:(1) 药品本身的抑菌性(2) 药品中防腐剂的抑菌性(3) 培养基的促菌生长能力(4) 培养条件(5) 过滤系统的材质为了使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结果准确可靠,需要对每个品种的具体限度检查方法进行验证。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准确与否的核心是对药品抑菌性的有效消除。
常见方法有化学中和法、稀释法和薄膜过滤淋洗法。
6. 程序(PROCEDURE)本公司对无抑菌性的药品采用直接接种法进行方法学验证;具有抑菌性的药品采用薄膜过滤法、培养基稀释法等方法去除抑菌性进行方法验证,若通过验证试验,最终将确认检查条件,批准成为正式检查方法;若不能有效消除抑菌性,将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其他抑菌性有效消除的验证试验。
6.1人员要求进行方法验证的人员需有相关无菌知识背景,经过专门的无菌操作及微生物实验室相关的管理规范和操作规程,具有微生物限度检查资格。
6.2 试验环境微生物限度检查应在微生物限度检查室进行,其环境要求为万级区域内局部100级的单向流空气区进行,其中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试验组加菌液和阳性组操作在负压的菌种鉴定室(阳性实验室)内进行。
6.3 仪器设备及实验器具生化培养箱、霉菌培养箱、脉动真空蒸汽灭菌器、超净工作台、单头过滤系统、0.45μm无菌滤膜、无菌培养皿6.4 培养基及试液6.4.1培养基:均应是通过促生长试验的培养基:(1) 营养肉汤培养基(2) 胰蛋白胨大豆琼脂培养基(3) 营养琼脂培养基(4) 玫瑰红纳培养基6.4.2稀释剂及冲洗液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pH6.8磷酸盐缓冲液、0.1%蛋白胨水溶液、0.9%无菌氯化钠溶液6.5 菌种验证试验所用的菌株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从菌种保存中心获得的冷冻干燥菌种为第0代),并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以保证试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及方法验证从事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工作两年时间,从学做到承担工作到变得有点经验,经历了一个摸索、学习和积累的过程,回过头来做一个总结,把一些零散的经验和体会做一个梳理和归整,以供在此岗位工作的同仁参考。
第一部分:外围工作外围工作主要有器皿清洗、灭菌,培养基、试剂配制及灭菌,无菌室清洁消毒等。
器皿的清洗是每个实验室和每一个实验员必须要做的最起码的工作,工作要求简单,操作方便,把握一个原则:干净。
培养基、试剂配制后一般都要求调PH到7.20,因为高温灭菌之后PH值会下降0.2左右。
固体培养基在灭菌前要先加热煮沸,使琼脂均匀分散。
煮沸时要注意不要溢出容器,以免发生烫伤。
万一不小心溢出,可用一湿抹布盖住容器口,迅速将其从加热源上移开,不要在情急之下徒手去拿或者在容器侧面拿,那样容易被从容器口源源不断溢出的培养基烫伤。
液体物品灭菌后,不能立即打开放气阀放气,因为此时被灭菌物品的温度大于100℃,在压力等于常压时,液体会暴沸,造成液体喷出或容器炸裂,发生事故。
万级洁净度的无菌室应当每周进行一次消毒,消毒剂每月更换一次,防止长期使用同一种消毒剂而使微生物形成耐药性。
消毒范围包括墙壁,地面,天花板以及空气。
表面消毒可以用消毒剂擦拭,尤其注意门框边缘以及出风回风口,不能留有死角;空气消毒宜采用臭氧或者紫外灯。
可以使用专门的臭氧发生器产生臭氧进行消毒,也可以在每一个操作间包括净化台安装适宜功率的紫外灯,一方面紫外线可以对近距离的物体表面进行消毒,另一方面紫外线的作用也可以使空气中的氧气转换成臭氧,从而能够杀死空气中的微生物。
另外在每次做完实验之后,都应当对实验台面以及地面进行消毒处理。
第二部分:检验过程整个无菌室的检验操作过程应当有一个标准的操作规范,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规定进行操作,包括进入无菌室的程序以及人员清洁消毒,都应当遵守标准来进行。
首先,进入无菌室应当严格按照洁净区(室)有关规定进行。
进入之前先进行洗手消毒,在一更换鞋,脱去外衣,进入二更,穿洁净工作服,注意穿戴洁净工作衣帽时必须做到衣服的任何部位不得拖地。
微生物控制菌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验证方案微生物控制菌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 验证方案编码:表一、验证方案的起草与批准1.验证方案起草起草人:起草时期:年月日2.验证小组成员:3.验证方案审核4.验证方案批准批准人:批准日期:二、验证方案1.验证目的和原理1.1验证目的本实验是关于的微生物控制菌检查试验的验证。
验证结果应显示的微生物控制菌试验方法,对检品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没有抑制作用,符合验证要求。
1.2原理按照已建立的药品微生物控制菌检查方法,通过已知菌数试液的对照菌的培训对照,验证其操作方法适合该药品的微生物控制菌的检测的正确性。
2.验证方法步骤2.1验证前的准备:将所有的平皿和稀释剂都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灭菌程序消毒,以确保其对试验的结果没有影响。
试验菌应选择相应的阴性对照菌。
2.2验证试验的操作计划:用3个不同批号产品按照微生物控制菌检测方法进行平行试验,通过观测是否长菌来判断。
2.3试验结果可接受标准:用标准菌株评价方法“”的微生物控制菌检查试验对检品中微生物的抑菌性。
试验结果应显示;阴性菌对照组不得检出阴性对照菌,试验组应检出试验菌。
3.试验实施3.1试验前的准备3.1.1主要仪器设备:恒温培养箱、生化培养箱、电子天平、高压蒸汽灭菌器、净化工作台。
3.1.2操作环境:操作间应该安装空气除菌过滤层装置。
环境洁净度不应低于10000级,局部洁净度为100级(或放置同等级净化工作台)。
操作间或净化工作台的洁净空气应该保持对环境形成正压,不低于5pa。
3.1.3试验样品:批号:批号:批号:3.1.4培养基:3.1.5稀释液: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以上经115℃高压蒸汽灭菌30min。
3.1.6验证用微生物名称及其编号实验菌株的来源:编号由菌名首字母—传代代数—制备日期组成。
3.1.7器具:无菌薄膜过滤器:(孔径0.45um直径50mm)、无菌培养皿(直径90mm)、无菌移液管(5ml)4.验证方法4.1试验菌种的制备和稀释接种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新鲜培养物至相应的营养肉汤或BL增菌液10ml中,30~35℃培养18~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