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方法学验证范本
- 格式:docx
- 大小:16.64 KB
- 文档页数:9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方法验证结果报告一、验证用样品:********片(批号:********)二、验证用菌种(1)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CMCC(B)63501](2)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CMCC(B) 26003](3)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CMCC(F) 44102](4)白色念珠菌(Candida a lbicans )[CMCC(F )98001](5)黑曲霉菌(Aspergillus niger)[CMCC(F)98003]均为第3代,由山东省药品检验所提供三、方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XⅠ J。
四、培养基制备:(1)营养琼脂培养基批号********称取 32 g,加入 1000 ml蒸馏水(2)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批号********称取 42 g,加入 1000 ml蒸馏水(3)MUG培养基批号********称取 23.37 g,加入 1000 ml蒸馏水(4)玫瑰红钠培养基批号********称取 31.5 g,加入 1000 ml蒸馏水(5)胆盐乳糖培养基批号********称取 38.5 g,加入 1000 ml蒸馏水五、菌数、霉菌数、酵母菌数计数方法学验证1、菌液制备:(1)取经30~35℃培养18~24小时,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营养琼脂培养物,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每ml含菌数为50~100cfu的菌悬液,做活菌计数备用。
(2)取经23~28℃培养24~48小时的白色念珠菌改良马丁琼脂培养物,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每ml含菌数为50~100cfu的菌悬液,做活菌计数备用。
(3)取经23~28℃培养1周的黑曲霉菌斜面培养物,加3~5ml盐水洗下霉菌孢子,吸出孢子悬液,(用管口带有薄的无菌棉花能过滤菌丝的无菌毛细吸管)至无菌试管内,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每ml含菌数为50~100cfu的菌悬液,做活菌计数备用。
微生物限度方法学验证方案1.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确定产品中大肠杆菌的数量,以评估其微生物污染程度,并验证产品是否符合相关规定的微生物限度标准。
2.实验材料和仪器:-试样:待测试的产品样品(如药品、食品等)-培养基:亚洲太平洋社会协调委员会(APHA)液体培养基或平板培养基-培养器具和耗材:试管、平板、无菌纱布、无菌拔火棉、无菌吸管、无菌移液器、无菌塑料培养瓶等-仪器设备:恒温箱、培养箱、显微镜等3.实验步骤:3.1样品制备:将待测试产品样品均匀涂布于无菌培养基平板上,根据需要,将不同稀释度的样品分别涂布于多个平板上。
3.2培养:将涂布好样品的平板放入恒温箱或培养箱中,在适当的温度(通常为37°C)下培养一定时间(通常为24小时)。
在培养的过程中注意保持无菌环境。
3.3平板计数:在培养完成后,检查每个平板上的菌落形成情况。
根据实验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菌落计数。
常见的方法有手工计数和自动计数仪器。
例如,使用显微镜进行手工计数,或使用自动计数仪器进行电子计数。
3.4数据处理:根据菌落计数结果计算大肠杆菌的数量,并将结果与相关的微生物限度标准进行比较。
如果实验结果符合标准,则产品可被视为合格;如果结果不符合标准,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重新调整产品配方、改变生产工艺等。
4.实验注意事项:-所有试验操作都必须在无菌环境中进行,以避免结果被外源性微生物污染。
-使用符合相关质量标准的试剂和培养基。
-实验前应进行适当的预试验,以确定最佳的稀释度和培养条件。
-大肠杆菌计数要根据不同的产品、数量和国家的相关标准来确定。
-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重复试验和验证。
通过以上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进行微生物限度方法学验证,确定产品中大肠杆菌的数量,并评估其微生物污染情况。
这个验证方案可以用于药品、食品和其他产品的质量控制和安全评估。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验证试验报告品名奥氮平盐酸氟西汀胶囊规格12mg/25mg批号20140807,20140808,20140809 来源试验日期2014年8月24日~2014年9月20日依据《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1、样品:奥氮平盐酸氟西汀胶囊(批号20140807,20140808,20140809),规格:12mg/25mg2、试液与稀释液: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批号:)、0.9%无菌氯化钠(批号:)、1%红四氮唑(批号:)、含1%聚山梨酯80的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批号:)。
3、主要的设备及器具:净化工作台(型号)、培养箱(型号)、电子天平(型号)、恒温摇床(型号)、生物安全柜(型号)、无菌培养皿、菌落计数器、接种环、、酒精棉球、酒精灯、刻度吸管(1ml,10ml)、锥形瓶、试管及试管塞、吸耳球、显微镜等。
4、验证试验用菌种:大肠埃希菌CMCC(B)44 102、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 501、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 003、白色念珠菌CMCC(F)98 001、黑曲菌CMCC(F)98 003,均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鉴定所提供。
5、对照培养基:4-甲基伞形酮葡萄苷酸(MUG)培养基(批号),胆盐乳糖发酵培养基(批号),胆盐乳糖培养基(批号);玫瑰红钠琼脂(批号);营养琼脂(批号),营养肉汤培养基(批号),均由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提供。
6、试验用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批号);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批号);营养肉汤培养基(批号);改良马丁培养基(批号),胆盐乳糖培养基(批号);4-甲基伞形酮葡萄苷酸(MUG)培养基(批号),由******公司提供(配制)。
7、试验方案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ⅪJ微生物限度检查法规定,本品微生物限度标准应为:1g供试品中,细菌数不得过1000cfu,霉菌和酵母菌数不得过100cfu,大肠埃希菌不得检出。
文件编号:SVP YF-0-01-00验证文件******微生物限度 检查法验证方案********有限责任公司目录1 适用范围 2 目的 3 概述 4 验证所需要的仪器设备及文件 5 可接受的限度范围标准 6 测试方法 7 异常情况处理 8 测试结果 9 结论 10 再验证周期 11 附表1 适用范围 本验证方案适用于******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验证。
2 目的 建立该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并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价,确保试验方法的完整性,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3 概述 3.1******处方中含有盐酸氨基葡萄糖以及常用辅料等成分,文献报道盐酸氨基葡 萄糖有抑菌活性。
根据以上特点,按《中国药典》2010 年版附录Ⅺ J《微生物限度 检查法方法》的“供试品的制备”项下需用特殊方法制备供试液中(6)制备供试 液。
“细菌,霉菌,酵母菌计数”项下检查法 2 薄膜过滤法进行细菌,霉菌及酵母 菌的计数方法验证,控制菌检查项下控制菌的检查法验证。
3.2 验证时间:************批平行三次试验。
4 验证所需要的仪器设备及文件 4.1 验证需用仪器设备器具名称规格型号检定日期检定单位有效期电热恒温培养箱 HG101-3多用生化培养箱 SP-80 蒸汽灭菌器 ZDX-35B4.2 验证所需要的文件及存放地方 资料名称《HG101-3 电热恒温培养箱操作维护保养 SOP》 《SP-80 型生化培养箱操作维护保养 SOP》 《ZDX-35B 蒸汽灭菌器操作维护保养 SOP》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SOP》 5 可接受的限度范围标准 5.1******微生物限度检查质量标准存放地点项目标准规定细菌总数≤1000 个/g霉菌、酵母菌≤100 个/g大肠埃希菌不得检出5.2 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验证结果判断在 3 次独立的平行试验中,稀释剂对照组的菌回收率应不低于 70%。
若试验组的菌回收率均不低于 70%,照该供试液制备方法和计数法测定供试品的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若任一次试验中实验组的菌回收率低于 70%,应采用其他方法消除供试品的抑菌活性,并重新进行方法验证。
微生物限度检测方法学验证方案文件编号:P-批准签字页目录1.目的 (4)2.范围 (4)3.责任者及职责 (4)4.验证简介 (4)5.验证过程 (7)6.结果判断 (8)7.结论和建议 (8)8.异常情况报告 (8)9.再验证 (8)10.附件 (8)附件1:培养基的灵敏度复核 (9)附件2:稀释液的无菌性检查 (10)附件3:方法验证 (11)1. 目的按照中国药典2010版(第三部),采用薄膜过滤法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本方案对新修订的方法进行验证。
2. 范围本公司要求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的原辅料和制剂,中间制品以及消毒剂。
3. 责任者及职责4. 验证简介4.1 定义●CFU:菌落数●供试品对照组取规定量供试液,按菌落计数方法测定供试品本底菌数。
●试验组当采取薄膜过滤法时,取规定量供试液,过滤,冲洗,试验菌加在最后一次冲洗液中,过滤后,取出滤膜接入对应培养基中。
●菌液组测定所加的试验菌数。
●稀释剂对照组用相应的稀释液替代供试品,按试验组规定的方法进行菌落计数。
4.2 菌悬液4.2.1菌种及来源检查人:复核人:检查日期:4.2.2菌液制备接种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新鲜培养物至营养肉汤培养基中或营养琼脂培养基上,30~35℃培养18~24h;接种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至改良马丁培养基中或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上,20~25℃培养24~48h。
上述培养物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每1ml含菌数50~100CFU的菌悬液。
接种黑曲霉的新鲜培养物至改良马丁琼脂斜面培养基上,23~28℃培养5~7天,加入3~5ml含0.05%(ml/ml)聚山梨酯80的0.9%无菌氯化钠溶液,将孢子洗脱。
然后,采用适宜的方法吸出孢子悬液至无菌试管内,用含0.05%(ml/ml)聚山梨酯80的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每1ml含孢子数50~100CFU的孢子溶液。
4.3 培养基及稀释液4.3.1培养基和稀释液的名称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稀释液:pH7.0的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溶液、灭菌纯化水4.3.2培养基灵敏度复核培养基灵敏度复核,参见《培养基的灵敏度检查操作规程》QC2524.3.3稀释液的无菌性检查对稀释液进行无菌检查,14天规定温度培养后应无菌。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方案六、验证内容1.供试液的制备1.1.取供试品10g,加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100ml,充分振摇使混匀,作为1:10的供试液。
1.2.取1:10供试品10ml,加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100ml,充分振摇使混匀,作为1:100的供试液。
1.3.取1:100供试品10ml,加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100ml,充分振摇使混匀,作为1:1000的供试液。
备注:供试液制备若需加温时,应均匀加热,且温度不超过45℃。
供试液从制备至加入检验用培养基,不得超过1小时。
2.菌液制备2.1.接种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新鲜培养物至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中,30〜35℃培养18~24小时;分别取上述培养物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或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依次稀释至、、、制成每1ml含菌数为小于100cfu的菌悬液。
2.2.接种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至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中,20〜25℃培养2~3 天;取此培养物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或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依次稀释至,制成每1ml含菌数为小于100cfu的菌悬液。
2.3.将黑曲霉菌斜面的新鲜培养物接种至沙氏葡萄糖琼脂斜面培养基上,20〜25℃培养5〜7天,使大量的孢子成熟。
加入3-5ml含0.05%(ml/ml)聚山梨酯80的0.9%无菌氯化钠溶液或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将孢子洗脱。
然后,采用适宜方法吸出孢子悬液至无菌试管内,用含0.05%(ml/ml)聚山梨酯80的0.9%无菌氯化钠溶液或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依次稀释至,制成每 1ml 含孢子数小于100cfu 的孢子悬液。
2.4.上述菌悬液制备后若在室温下放置,应在2小时之内使用;若保存在2~8℃,可在24小时内使用。
黑曲霉孢子悬液可保存在2~8℃,在验证过的贮存有效期内使用。
微⽣物⽅法学验证速效⼼痛滴丸2.微⽣物限度检查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部要求,对微⽣物限度检查作验证试验如下:2.1微⽣物限度检查法验证实验2.1.1.验证⽤菌种:⾦黄⾊葡萄球菌CMCC(B)26 003、枯草杆菌CMCC (B)63 501、⼤肠埃希菌CMCC(B)44 102、⽩⾊念珠菌CMCC(F)98 001、⿊曲霉CMCC(F)98 0032.1.2⽅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部XIII C 微⽣物限度检查⽅法验证试验。
2.1.3操作⽅法:(1)菌液制备:a. 取经37℃培养24h⾦黄⾊葡萄球菌、⼤肠埃希菌、枯草杆菌的⾁汤培养物1ml+9ml⽣理盐⽔10倍稀释⾄10-5(细菌数约为50~100cfu/ml)做活菌计数备⽤。
b. 取经25℃培养24h的⽩⾊念珠菌⾁汤培养物1ml+9ml⽣理盐⽔10倍稀释⾄10-5(细菌数约为50~100cfu/ml)做活菌计数备⽤。
c. 取经25℃培养1周的⿊曲霉斜⾯培养物,⽤5ml⽣理盐⽔洗下霉菌孢⼦,吸取菌液,⽤标准⽐浊管⽐浊,然后取1ml+9ml⽣理盐⽔10倍稀释⾄10-4(细菌数约为50~100cfu/ml)做活菌计数备⽤。
(2)供试液制备:称取供试品10g,研细,加pH7.0的⽆菌氯化钠-蛋⽩胨缓冲液⾄100ml,⽤匀浆仪,混匀,作为1:10的供试液,分别⼈⼯污染上述5种代表实验菌株。
(3)回收率测定a. 实验组:取1:10供试液1ml和1ml实验菌液同时加⼊平⽫中,⽴即倾注琼脂培养基,待凝固后,置规定温度培养24~72⼩时,观察计数。
b. 活菌组:照上述⽅法测定每1菌株的实验菌数。
c. 供试液对照:测定供试品本底菌数。
d. 稀释剂对照组,取稀释液同法操作,测定,应⽆菌⽣长。
4.结果:菌落计数结果,回收率实验结果,见表2、表3:表2 菌落计数(cfu/ml)从表3可知,⽟屏风泡腾颗粒样品处理后,按常规法进⾏微⽣物限度检查,供试品对5种菌株的回收率试验均⾼于70%可采⽤此法检验。
微生物限度方法验证报告范文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微生物限度方法验证报告一、背景介绍微生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可以存在于空气中、食物中、以及我们的身体表面和内部。
编码:VP-C01-MM-01 XXXX软膏微生物限度检查
方法学验证方案
起草人:年月日
审核人: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批准人:年月日
目录
1.验证立项表
2.验证内容
2.1验证目的
2.2验证范围
2.3 验证要求
2.4 验证方法
2.4.1.试验原料、稀释剂和标准微生物
2.4.2细菌、霉菌及酵母菌验证内容
2.4.3 金黄色葡萄球菌验证内容
2.4.4铜绿假单胞菌验证内容
3. 验证报告
验证立项表(REC)
XXXX软膏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学验证方案
1.验证目的XXXX软膏配方中含水杨酸、硼酸,该两种物质具有一定的抑菌性。
根据《中国药典》(2005年版)微生物限度检查标准规定,对XXXX软膏进行细菌、霉菌及酵母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查方法的验证试验,以确认供试品的抑菌活性及测定方法的可靠性。
2.验证范围本公司XXXX软膏的微生物限度检测。
3.判定标准
3.1验证小组成员
3.2细菌、霉菌及酵母菌在3次平行试验中,稀释剂对照组的菌回收率(稀释剂对照组的平均菌落数占菌液组的平均菌落数的百分率)应均不低于70%,试验组的菌回收率(试验组的平均菌落数减去供试品对照组的平均菌落数的值占菌液组的平均菌落数的百分率)均不低于70%;产品的试验组与阳性菌组的菌落数差异不超过30%,假定产品试验组的平均值与阳性菌组的平均值之比为Q,则0.7≤Q≤1.3。
3.3金黄色葡萄球菌在3次平行试验中,供试品组:结果应为阴性,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试验组:结果应为阳性,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性对照组:结果应为阴性,未检出阴性对照菌;阳性对照组:结果应为阳性,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3.4铜绿假单胞菌在3次平行试验中,供试品组:结果应为阴性,未检出铜绿假单胞菌;试验组:结果应为阳性,检出铜绿假单胞菌;阴性对照组:结果应为阴性,未检出阴性对照菌;阳性对照组:结果应为阳性,检出铜绿假单胞菌。
4.验证方法
4.1.试验原料、稀释剂和标准微生物
4.1.1试验样品:XXXX软膏三批,批号为、、。
4.1.2稀释剂: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
配法:照(05版药典附录XIII C)配制;
0.9%无菌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取氯化钠9.0g,加1000ml使完全溶解,分装,灭菌。
4.1.3实验仪器:无菌培养皿(直径9.0cm)、净化室、灭菌锅、无菌刻度吸管(10ml、1ml),水浴锅,试管(18×180),具塞三角瓶。
4.1.4验证用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甘露醇氯化钠琼脂培养基、胆盐乳糖培养基、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培养基、玫瑰红钠培养基。
4.1.5验证用微生物名称及编号
4.1.6菌液制备接种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新鲜培养物至营养肉汤培养基中培养18~24小时;接种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至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中,培养24~48小时;上述培养物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每1ml含菌数为50~100cfu的菌悬液。
4.1.7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称取XXXX软膏10g,置灭菌三角瓶中,加入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100ml,45℃下使之全部溶化,摇匀,作为1:10的供试品溶液。
4.2细菌、霉菌及酵母菌验证内容
4.2.1试验组:分别取1:10供试品溶液0.2ml注入两个平皿,接种50-100个挑战微生物,每株试验菌平两行制备两个平皿(分别注入以上四种菌悬液),向平皿内倒冷却至45℃的营养琼脂培养基(细菌)或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或酵母浸出粉胨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白色念珠菌霉)15~20ml:并混合均匀凝固后,置于所需温度下培养。
4.2. 2菌液组:不加供试液,直接将试验菌株接种于2个平皿中,其余操作步骤同样品试验组操作。
4.2.3供试品对照组:取1:10供试品溶液0.2ml分别注入两个平皿,向平皿内倒冷却到45℃的营养琼脂培养基(细菌)或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或酵母浸出粉胨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白色念珠菌霉)15~20ml,并混合均匀凝固后,置于所需温度下培养。
4.2.4上述操作,应做三次平行试验,分别计算各次试验的菌的回收率。
试验组的菌回收率=[(试验组平均菌落数-供试品对照组平均菌落数)/菌液组平均菌落数]×100%。
4.2.5培养:营养琼脂培养基平皿倒置于30-35℃下培养48h,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或酵母浸出粉胨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倒置于23-27℃下培养72h。
4.2.6观察和计数:对每个平皿逐日检查计数,结果以培养终至的计数为准,并将每组试验中接有相同试验菌株的两个平皿计数进行平均,取平均值。
观察微生物的菌落形态并做革兰氏染色,以确认生长菌与接入的微生物相同。
4.2.7验证用微生物的稀释度和接种量
4.2.8试验结果
4.2.8.1品名:批号:
(供试品注入量:每皿注入0.2ml)
验证结果:
复核人:检验人:4.2.8.2品名:批号:
(供试品注入量:每皿注入0.2ml)
验证结果:
复核人:检验人:
4.2.8.3品名:批号:
(供试品注入量:每皿注入0.2ml)
验证结果:
复核人:检验人:
4.3铜绿假单胞菌验证内容
4.3.1供试品组取1:10的供试品液10ml加入100ml无菌胆盐乳糖培养基中,35-37℃培养24小时后取培养物划线接种于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琼脂培养基平板上,培养24小时,按中国药典2005版二部附录XJ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控制菌检查项下(铜绿假单胞菌)进行检查,结果应为阴性,未检出铜绿假单胞菌。
4.3.2试验组取1:10的供试品液10ml加入100ml无菌胆盐乳糖培养基中,加入铜绿假单胞菌对照菌液1ml,35-37℃培养24小时后取培养物划线接种于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琼脂培养基平板上,培养24小时,其余同供试品组。
结果应为阳性,检出铜绿假单胞菌。
4.3.3阴性对照菌组取1:10的供试品液10ml加入100ml无菌胆盐乳糖培养基中,加入大肠埃希菌菌液1ml, 35-37℃培养24小时后取培养物划线接种于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琼脂培养基平板上,培养24小时,其余同供试品组。
结果应为阴性,未检出大肠埃希菌。
4.3.4阳性对照菌组取铜绿假单胞菌对照菌液1ml加入100ml无菌胆盐乳糖培养基中,35-37℃培养24小时后取培养物划线接种于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琼脂培养基平板上,培养24小时,其余同供试品组。
结果应为阳性,检出铜绿假单胞菌。
4.3.5验证结果
4.3.
5.1品名:批号:
验证结果:
复核人:检验人:
4.3.
5.2品名:批号:
验证结果:
复核人:检验人:
4.3.
5.3品名:批号:
验证结果:
复核人:检验人:
4.4金黄色葡萄球菌验证内容
4.4.1供试品组供试品组取1:10的供试品液10ml加入100ml无菌营养肉汤培养基中,35-37℃培养24小时后取培养物划线接种于甘露醇氯化钠琼脂培养基平板上,培养24~72小时,按中国药典2005版二部附录XJ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控制菌检查项下(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检查,结果应为阴性,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4.4.2试验组取1:10的供试品液10ml加入100ml无菌营养肉汤培养基中,加入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照菌液1ml,35-37℃培养24小时后取培养物划线接种于甘露醇氯化钠琼脂培养基平板上,培养24~72小时,其余同供试品组。
结果应为阳性,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4.4.3阴性对照组取1:10的供试品液10ml加入100ml无菌营养肉汤培养基中,加入大肠埃希菌对照菌液1ml,35-37℃培养24小时后取培养物划线接种于甘露醇氯化钠琼脂培养基平板上,培养24~72小时,其余同供试品组。
结果应为阴性,未检出大肠埃希菌。
4.4.4阳性对照菌组取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照菌液1ml加入100ml无菌营养肉汤培养基中,35-37℃培养24小时后取培养物划线接种于甘露醇氯化钠琼脂培养基平板上,培养24~72小时,其余同供试品组。
结果应为阳性,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4.4.5检验结果
4.4.
5.1品名:批号:
验证结果:
复核人:检验人:
4.4.
5.2品名:批号:
验证结果:
复核人:检验人:4.4.5.3品名:批号:
验证结果:
复核人:检验人:
验证报告(R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