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怀古诗鉴赏
- 格式:pdf
- 大小:17.23 KB
- 文档页数:2
十大著名咏史怀古诗鉴赏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许多优秀的文言文咏史怀古诗,这些诗歌不仅表达了作者对于古代历史事件和传说中人物的崇敬,还有着丰富的文学意蕴。
在众多文言文咏史怀古诗中,以下是十大著名咏史怀古诗的简介和鉴赏:一、《苏武牧羊》《苏武牧羊》是司马迁所作,描写了苏武出虞后在紫荆谷牧养羊群的场景。
诗歌中苏武的形象,既有神武、国家大臣的强大的气魄,又有游牧民族的诗人和隐士的柔情。
整首诗把人物心境状态与自然风景融为一体,表现出诗人心中对苏武君之崇敬和赞美。
二、《东皇太一指璧》《东皇太一指璧》是屈原所作,记述了太一帝王在游历河洛时,发现一块璧时的故事,后被台汉五帝立为一位伟大的帝王。
这首诗把太一帝王的风采和他对天地万物的慈悲和统治能力融合在一起,表现出臣下敬仰君王这种贵族礼仪。
三、《搜神记》《搜神记》是苏轼所作,记述了吴传英搜神的故事。
这首诗的语言豪放,表达出吴传英精神的顽强和思想的灵活,以及他对神话中人物的敬畏。
四、《凤求凰》《凤求凰》是李白所作,讲述了凤凰降临的故事。
诗中的风格朴实、意象深远,表达了李白对凤凰灵动和传奇色彩的崇敬和惊叹。
五、《听蜀僧琴》《听蜀僧琴》是柳宗元所作,写了一个蜀僧老人在南山边吹奏琴和唱歌的场景。
诗中蜀僧把时代变迁和苦难变为乐趣,表达了对自由、对变迁的崇拜。
六、《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是李白所作,记述了去东京游览的故事。
这首诗除了表达诗人对古建筑美景的崇敬外,还把李白自身的多情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七、《南乡子》《南乡子》是杜牧所作,描写了南乡子对家乡离别的伤感。
诗中融入了杜牧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怀仁,表达了古人追求梦想的热情和追求理想的意志。
八、《登郊》《登郊》是白居易所作,描述了登上郊外高山的故事。
这首诗以白居易的个人感受为主,把自然和社会的层次,以及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得形象而真实。
九、《落花》《落花》是杜甫所作,描述了郊外落花的场景。
这首诗表达了杜甫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政治局势和社会现实的观察。
十首经典咏史怀古诗赏析以下是10首咏史怀古诗以及它们的鉴赏:1.《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首诗凭吊昔日南京秦淮河上的朱雀桥和南岸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
2.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首词通过描写月夜江景的美丽,勾勒出当年赤壁之战曹军失败的背景,表达出作者对古代英雄的敬仰之情以及对逝去的岁月的感慨。
3. 《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首诗写作者登上幽州台远望山河的广阔,表达出对历史的感慨和思考。
4. 《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首诗通过对潼关路途的描绘,表达出对历史的感慨和思考。
5. 《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首诗通过描绘折戟沉沙的景象,表达出对历史的感慨和思考。
6.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通过对登高远望的描绘,表达出对逝去的岁月的感慨和人生的悲凉之感。
7.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激愤的心情,同时又表现出了作者对人生的执着追求和乐观态度。
咏史怀古诗鉴赏一咏史怀古诗特点: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写法上,咏史诗常常运用典故,或写景,或对比,或衬托,或抑扬,或讽刺,或含蓄等等。
3•诗歌的内容一般为: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荒凉、萧条,或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抒发感慨;4.咏史怀古诗词的艺术特征:1) “诗”与“史”的结合:文学性与历史性的统一;2) “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3) “古”与“今”的结合:多维的时空组合。
二.咏史怀古诗的主题归纳怀古诗常触及诗人心灵的最深处,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
近年来高考也常涉及此类诗歌。
而怀古诗的结构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临古地一一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B. 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C. 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D. 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㈠怀人伤己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
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对比失落型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
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
在鉴赏这类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在“小乔初嫁”时就立下了令“强虏灰飞烟灭”之大功,可谓少年得志,风流倜傥,而自己人到中年双鬓染霜,却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与周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强烈的对比生发出浓重的“人生如梦”的感慨,今世之无奈却只能在清风明月间买醉。
故地重游,联想古人,关照自己,正是有了这一层自我关照,才使这首词具有了更为普遍的意义,引起了多少人的共同的心理感受,正是这样,这首杰出的赤壁怀古词才有了长久的生命。
咏史怀古诗鉴赏和解析contents •咏史怀古诗概述•咏史怀古诗的主题思想•咏史怀古诗的艺术手法•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咏史怀古诗的解析技巧•咏史怀古诗的影响与价值目录01咏史怀古诗概述咏史怀古诗是指诗人通过对历史事件、人物或古代文化的缅怀和追忆,表达自身对历史、现实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定义涵盖历史、文化、政治、军事等各个领域。
题材广泛表达诗人对历史沧桑、人生无常的感慨和思考。
情感深沉运用典故、象征、对比等手法,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手法多样定义与特点先秦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唐宋时期元明清时期发展历程咏史怀古诗的萌芽阶段,如《诗经》中的《大雅》、《小雅》等篇章。
咏史怀古诗的成熟和高峰阶段,出现了杜甫、李白、苏轼等大家的杰出作品。
咏史怀古诗的初步形成阶段,左思《咏史》、陶渊明《读山海经》等作品。
咏史怀古诗的继承和发展阶段,作品数量和质量都有所提升,如元好问、高启等人的作品。
代表作品左思《咏史》以历史事件和人物为题材,表达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杜甫《蜀相》通过对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缅怀,表达诗人对忠臣良将的崇敬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李白《古风》以古代文化为题材,通过描绘古代神话传说和英雄人物,表达诗人对自由、豪放的精神追求。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以三国时期赤壁之战为背景,通过对周瑜、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追忆,表达诗人对历史沧桑和人生无常的感慨和思考。
02咏史怀古诗的主题思想咏史怀古诗往往通过描绘历史场景、叙述历史事件来回顾历史的变迁,表达诗人对历史的深刻关切。
回顾历史变迁感叹历史无情反思历史教训诗人在缅怀历史时,常常会感叹历史的无情和残酷,以及人类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和无奈。
通过对历史的反思,诗人试图揭示历史的教训,警示人们要珍惜当下,避免重蹈覆辙。
030201缅怀历史抒发怀古之情咏史怀古诗中,诗人常常借助历史题材来抒发自己的怀古之情,表达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和思念。
寄托哀思诗人在诗中寄托对逝去亲人、友人的哀思,以及对故国、故乡的眷恋之情。
咏史怀古诗鉴赏一、咏史诗的概念咏史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班固的《咏史》是我国是诗歌史上第一首以咏史为题的诗,真正奠定咏史怀古诗传统的是西晋左思的《咏史》八首。
这组诗借咏史来反映寒门知识分子和世族门阀之间的矛盾。
这种叙述历史与抒发情怀的结合,成为咏史怀古诗词的传统,被后世诗人传承沿袭。
二、怀古诗的特点方若虚云:“怀古者,见古迹,思古人。
其事无他,兴亡贤愚而已。
”(1)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2)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
(3)手法:用典对比借古讽今吊古伤今(4)语言:含蓄蕴藉(5)意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吴钩乌衣巷淮水柳营后庭花(6)表现手法:运用典故,今昔对比,借古讽今,即事议论(7)思想感情:吊古伤今,昔盛今衰,怀才不遇(8)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三、怀古诗常用的典故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
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
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
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
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
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4、折腰:《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
“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
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5、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高三)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高三)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
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高三),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怀古咏史诗的概念怀古咏史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表达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
二、结合诗歌归纳怀古咏史诗的思想内容和手法。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思想感情:表现手法: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思想感情:表现手法:3、刘禹锡《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思想感情:表现手法:4、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思想感情:表现手法:5、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思想感情:表现手法:三、归纳咏史怀古诗的特点方若虚云:“怀古者,见古迹,思古人。
其事无他,兴亡贤愚而己。
”1、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2、意象:历史人物、乌衣巷、吴钩、淮水、《后庭花》、六朝、华清宫……3、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奢侈、古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4、表现手法:对比、触情入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拟人、借古讽今、吊古伤今、用典5、思想感情:感慨盛衰无常;感慨壮志难酬;感慨国运衰微;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6、语言:含蓄7、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四、鉴赏步骤和方法1、要弄清史实。
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积累得越多越好。
我们在中学历史课、语文课和课外阅读中所学到的有关知识,应该成为我们头脑中历史知识库的宝藏。
请仿照下面《咏史怀古类诗歌鉴赏》,编写《赠友送别诗》,时间至10月20日。
排版要求:
1、A4页面,竖排,左右边距为默认,对齐方式为两端对齐,首行缩进2字符,段前段后间距为0行,行距为单倍行距。
2、总题目为黑体4号加粗,一二三四题目为黑体5号加粗,诗歌题目为黑体5号,作者及诗歌内容为楷体GB2312五号,诗歌小注为宋体小5号,诗后问题为宋体5号,答案为宋体5号红色。
(一)咏史怀古类诗歌鉴赏
一、温故而知新(高考推荐背诵篇目)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通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
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
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⒀,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
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二、知识梳理(该类型诗歌类型的基本知识)
(一)、咏史诗、怀古诗和代表诗人
咏史怀古诗,主要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的功过或历史事件
的成败、以往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
严格地讲,应该有“咏史”和“怀古”两个小类。
4、代表作家:魏晋时期的左思,唐代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等,两宋的王安石、苏轼、
李清照、陈与义、张元幹、张孝祥、陆游和辛弃疾等人都写了一些震撼人心的诗作,是卓有
成就的咏史大家。
1、“咏史”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陈述自己独到的
见地而创作的诗歌。
——长于议论精辟。
2、“怀古”是指因登临古地游览、凭吊古迹,追念往事,触景生情,抒发感慨而创作的诗。
——长于情景交融。
(二)、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如:《乌江亭》《乌衣巷》《石头城》《隋宫》《金陵怀古》《赤壁怀古》《咏怀古迹》
(三)、咏史怀古诗的诗人心理和感情
【心理一】怀人伤己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
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对比失落型: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
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
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
或追慕古贤(缅怀先贤)的成就,表达敬仰之情;或
表达自己渴望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心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
在鉴赏这类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在“小乔初嫁”时就立下了令“樯橹灰飞烟灭”
之大功,可谓少年得志,风流倜傥,而自己人到中年双鬓染霜,却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与周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强烈的对比生发出浓重的“人生如梦”的感慨,今世之无
奈却只能在清风明月间买醉。
2、同病相怜型: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
关照自我,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
如: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
鬼神。
(怀古伤己)写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倾谈神鬼不谈治国之策,实则借贾谊来写自己
的同样的遭遇,抒发并强化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心理二】怀古伤今
古代诗人的主流是寒士,济天下拯黎民的念头使他们更多关注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上。
诗人们常借写古迹、古事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切、热情、不满、警戒。
怀古尽管触点在古,但
实际上表现了对现实的强烈关注。
现实不合理想模式的时候就是怀古最有理由的时候。
根据古迹或古事的现状可分以下几类:
1、昔盛今衰型:既然是怀古咏史,现实的不尽如人意就难免使诗人触景生情,抒发盛
衰之感伤,独抒思古之幽情。
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
这类诗作或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或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
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尤其是作为六朝古都、曾经繁华
一时的金陵更是成为古代诗人们感情的集射地,不知触发了多少人的怀古之情,金陵怀古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