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导语更精彩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2
先声夺人,让导语成为语文课堂精彩的开场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
老师要把握课堂,是课堂的组织者,所有安排要精心畴划。
如果说语文课堂的教学是一门艺术,那么这场艺术的大幕是由课堂导语拉开的。
这短短的开头几分钟往往是学生们注意力最集中的“黄金时间”。
它既能提起学生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发挥导语的重要作用一.导语的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教学的第一个环节“课堂导入”是重中之重。
通过有效课堂导入的课题具体实施,我发现不同的文章采用适当的导语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让学生上积极投入到语文课堂中去.课堂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活动,不允许随意性,虽然导语设计千姿百态,千变万化,而我认为导语首先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导语要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什么,为什么要学,怎么学,并采取适当方法。
我们在教学中常常能遇到同一个作家的不同文章或是不同的作家相关的文体内容等,我们要站在高处,找到相关的知识点,既可以联系旧知识又可以加深对文本的认识学习,这样的导语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
比如在学习苏洵的散文《六国论》时,以前我设计的导语是:战国末年,群雄并立,烽烟四起,七国争霸,最后秦定天下。
大家知道这七国是哪几个吗?(齐、楚、燕、韩、赵、魏、秦)为什么在最后的争夺战中,六国纷纷败阵,秦却独霸天下?我们可结合已学过的《过秦论》和《阿房宫赋》进行导入:同学们,我们刚刚学过贾谊的千古鸿文《过秦论》,这篇文章气势磅礴,汩汩滔滔,论述了秦王朝的什么过失呢?(学生回答:“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阿房宫赋》里告诉我们秦王不爱其民而大肆奢侈以致亡国的事实在后代的著作中多有论及。
我们今天再学一篇有关秦国的文章《六国论》,大家可思考三篇文章在主旨、写作目的和创作角度上的异同点。
简单的几句话不仅点明了前两篇课文的风格,也提示了学生对新课的注意,引起学生对前两课内容的回忆,从而更好地投入到新课学习中去。
让“开台锣鼓”更精彩——谈高中语文课的导语设计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朱益鸿关键词:导语设计、知识激趣、回顾联系、引征启志、对比联系、创设情境……内容提要:好的导语设计能使学生对一堂课一见钟情,有先声夺人之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达成高效率的教学。
本文具体介绍几种导语设计的方法。
正文: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精彩导语设计更是艺术中的艺术。
乏味、雷同的课堂导入,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而好的开场白则会使一节课起始石破天惊、先声夺人,整节课也因此会如高崖泻水,汹涌澎湃。
像唱戏的开台锣鼓,未开场先叫座儿,叫人一见钟情。
让学生倾心于此,积极主动地受教,使他们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或心理杂念的干扰,把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达成高效率的教学。
导语设计方法很多,而一个优秀的导语设计,或将中心思想和盘托出;或将文章的论点点明,让人明了所持观点;或开篇言志,自然表明情感倾向;或明确说明对象,紧扣说明对象特点……如此,教师讲课能意在课先,顺势而发;学生听课则明察意图,一目了然,正所谓“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陆机《文赋》)。
无疑精彩的导语无疑会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然“教要有法,但无定法。
”导语设计也是如此,教学内容不同,教师的素质和个性不同,导语的设计方法也就各异。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具体介绍几种导入新课的方法。
一、知识激趣法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道出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产生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推动着人们去探索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
而学生对于未知东西具有特殊的兴趣,一些课文理论思辨色彩很强,缺乏文学作品的形象直观性,但是同样蕴含着丰富的可激发学生兴趣的因素。
所谓知识激趣法,就是教师充分利用自己较丰富的生活阅历,较广博的知识,用生动优美的教学语言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求知成为一种内动力的一种方法。
让语文课堂精彩起来
语文课,是学生们每天都要上的课程之一。
一节精彩的语文课,可以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充满趣味和活力的语文课堂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那么,如何才能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精彩呢?
老师需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们对于语文课的兴趣往往是由老师的教学方式和课堂氛围所决定的。
老师可以通过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比如运用多媒体、引入故事情节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老师也可以适当设置一些游戏环节,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只有让学生对于语文课有所期待,他们才会在课堂上投入更多的热情。
课堂内容也需要具有足够的吸引力。
语文课的内容除了基础的语文知识外,还可以增加一些有趣的内容。
老师可以讲述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或者介绍一些有趣的语文知识,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老师也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语文的乐趣。
老师也需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课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中就包括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阅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和联想,让他们从中感受到文学的魅力。
老师也可以设置一些富有想象力的情景,让学生通过想象来感受语文的奇妙之处。
语文课堂也可以设置一些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可以进行一些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们在活动中学习、交流,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老师也可以适当设置一些竞赛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只有充满活力的课堂,学生才会更加投入。
浅谈语文课上的语言艺术摘要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教学语言如一座桥梁,搭建在文本、学生、教师之间,让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得以实现。
作为语文教师,想让课堂更有吸引力和生命力,就一定要千锤百炼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让教学语言更精彩,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关键语语文课;语言艺术;课堂导语一、随文导入的语言激发兴趣课堂开始,犹如晚会开场白煽动观众的情绪一样,教师充满激情的语言能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提高。
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执教《月光曲》时,在播放《月光曲》的音乐声中深沉地说:“一百多年前,德国有个伟大的音乐家叫贝多芬。
他说过:‘我的音乐应当为穷苦人造福。
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
’他一生谱写了许多著名的曲子。
我们现在听到的优美动听的曲子便是其中的一首,叫《月光曲》。
”这样抒情的语言怎能不让孩子产生探究《月光曲》的兴趣呢?兴趣可以使人才思敏捷,聪慧灵悟。
德国大诗人歌德说得好:“哪里没有兴趣,哪里便没有记忆。
”学习心理实践也告诉我们:兴趣可以促成良好的学习情绪,进而激发理解与记忆的关键性动力——脑力的释放。
这时,人的思维极其活跃,大脑中知识印迹格外清晰,再现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都处于最佳状态。
因而,不论是分析、理解,还是联想、发挥,不学习则已,学必有得且能够事半功倍。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用语言这种最方便、最直接的方式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的学习,使孩子们觉得“学习有味”。
二、帮助理解的语言拨云见日语文课堂,让学生理解词语是重要的目标,虽然理解的方式多种多样,如借助插图、反复吟诵、直观演示、想象表演……但我们常常会借助语言的力量,让孩子们走出理解的盲区,犹如拨云见日。
如在晨诵教学诗歌《开满鲜花的头》中,有一句是“头上长着沉默的紫罗兰的人,有点儿黑色幽默。
”这是教学中最棘手的地方,“黑色幽默”可是孩子们无法理解的,笔者也在课前查了资料,知道了黑色幽默是一种带着眼泪的悲剧幽默,让人觉得沉重、忧郁。
于是上课时我从孩子能感知的“沉默”开始,问“你什么时候觉得沉默,不想说话?”孩子们回答:“回答不出问题的时候、作业做错的时候、一个人在家的时候。
小学语文课堂导语设计技巧导语,是一个语文课堂的开端,通过导语可以引导学生进入课堂状态,调整学习心态,激发学习兴趣。
因此,设计一个合理有效的导语,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下面,本文将从设计导语的目的、原则、策略等方面,进行浅谈。
一、设计导语的目的导语的存在,不仅仅是一个语文课堂的形式,更是一个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
设计导语的目的,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引起学生的兴趣导语可以从各个方面引导学生们对课程的关注和兴趣,提高课堂的吸引力,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学习。
2、为语境营造氛围导语可以为课堂语境的营造起到重要的作用,营造出一个积极、健康、谦虚、勤奋的学习环境。
同时,营造氛围也是让学生产生情感投入的必经之路。
3、激发学生的思考导语可以引导学生们深入思考,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让学生真正领悟知识的内涵。
二、设计导语的原则为了让导语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设计导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导语要与主题密切相关导语要围绕课程的主题呈现,让学生可以通过导语更好地认识主题,进一步思考和探索语文内容。
2、导语要突出重点、概括性导语要准确地表达其主旨和重点,以便引导学生的注意力聚焦于课堂重点,同时给予大致的课程概括。
3、导语要具有启发性导语要发挥出它的教学功能,给予学生思考和激发学习兴趣的启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设计导语的策略为了让导语实际、有效地发挥其作用,我们还需要在设计导语时使用一些策略,以下是我根据实践和理论总结出的教学策略:1、情感导入策略情感导入策略是通过对学生的情感进行调动和引导,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
比如,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故事或图片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更主动地了解课程内容。
2、疑问引入策略疑问引入策略是通过提出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和学生进行讨论或思考,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老师可以通过一些问题对这节课的主题进行延伸和拓展。
3、观察引入策略观察引入策略是通过引导学生提出对课堂内容的观察和疑问,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让“开台锣鼓”更精彩——浅谈小学语文导语的设计好文章开头讲究‚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新课导入时也应做到‚开台锣鼓敲得响,好戏在后头‛。
一节语文课要想上得好,开场白显得尤为重要,一个恰到好处、形式活泼的导语,常常能迅速安定学生情绪,引诱学生渐入佳境,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收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效果。
那么,怎样才能精彩导入呢?我根据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一、巧设疑、引思考。
学贵在疑,‚疑‛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巧妙的利用导语中蕴含的问题,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处于想要回答却不能清楚描述的状态,学生会急于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弄清楚它。
当然,这里问题的提出要遵循‚跳一跳,摘个桃‛的原则,问题无论是过易或过难,都不能起到激发学生探究的目的,会让学生失去探究的欲望。
如教《狐假虎威》一课时,我这样导入,‚假如一只狐狸和一只老虎在一起,谁怕谁?谁会吃掉谁?‛学生答,‚这还用问?当然狐狸怕老虎,老虎吃掉狐狸。
‛我说:‚但是今天我们要讲一个故事却是老虎听从狐狸的话,狐狸轻而易举地指挥老虎,老虎非但不敢吃掉狐狸,反而觉得狐狸威风凛凛。
你们说奇怪吗?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请打开课本翻到《狐假虎威》这一课。
‛这一段导语激起了学生探索的思维,抓住了学生急于要弄清问题真相的心情,驱使他们认真学习课文。
接下来,我和孩子们一起细细研讨课文,有了刚才的基础,这节课我们的学习进行得很顺利。
二、借教具、助领悟。
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提高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使所讲内容更直观、更形象。
例:在讲《翠鸟》时出示幻灯片,各种美丽的翠鸟图片展现在学生眼前,学生就会在图片中受到感染,从喜欢翠鸟上升为喜欢学习《翠鸟》一文。
例如《桂林山水》这篇文章在讲课前可以先展示有桂林山水各类图片,配以清新优雅的音乐,让学生在愉悦中欣赏美文。
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教具‛那就是学生本身。
让学生表演,既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让语文课导语更精彩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用在课堂是最恰当不过的。
尤其是语文课的导语,如果导得好,既激发学生的兴趣,渲染气氛,自然导入课文学习,更能发挥语文教师的特长,让学生一开始就感受到教师上课艺术的魅力。
导语是很有讲究的。
一、讲究意境美
用精彩的导语展现意境,可将学生引入特定的教学活动。
如教《桂林山水》的导语,我是这样设计的:这里有挺拔秀丽、千姿百态的山峰,这里有水平如镜、清澈见底的江流,这里有幽深瑰丽、曲折奇异的岩洞。
这里奇峰秀水互相衬托,形成了风光如画、绚丽多彩的世界著名的风景区——《桂林山水》。
让我们细读课文,领略大好风光吧!“这样一开讲,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点就集中到《桂林山水》这篇课文上来了,自然地沉浸在《桂林山水》的意境中。
二、讲究语言美
作为语文教师应是运用语言的典范。
语文教师上课时的导语应做到简洁、明快、新鲜、活泼,以利于学生尽快入情入境。
有一位教师在教《观潮》时,这样设计导语:“同学们,你们看到过海吗?听过有关海的故事吗?海,无边无际,辽阔壮丽;神秘莫测、变化无常。
有时它平静温柔,海鸥掠过水面,在海空之间盘旋飞翔;有时它汹涌澎湃,浊浪排空、怒吼咆哮。
生活在海边的人,目睹海的情态,耳闻海的呼啸,熟悉海的脾气,热爱大海。
《观潮》一文,着力描写了海潮涨落的情景,让我们认真阅读,仔细体味。
”如此优美的语言定能吸引学生。
三、讲究情感美
英国教育家罗素说过:“教学语言应当是引火线、冲击波、兴奋剂。
要有撩人心智,激人思维的功效。
“语文课开场,如果用富有情感的语言波动学生的心弦,可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听一次市优质课竞赛时一位教师在教《十里长街送总理》时,这样设计导语:“同学们,全国人民忠心爱戴和敬仰的周总理虽然离开我们整整21年了,但他仍然活在我们的心中。
他的一生,全部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他为人民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1976年1月8日,总理因病不幸逝世,举国上下,无比悲痛。
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从城镇到乡村,到处都以各种形式深情地悼念,到处都是对总理深情的呼唤:“总理啊,您在哪里?”
这样的导语,美在真诚,美在亲切,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出学生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深情。
四、讲究含蓄美
语文课的导语,因为适当的含蓄,可有效控制学生的注意力。
如:“我的孩子,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
”这是韩麦尔先生上《最后一课》时的开头,其语言含蓄,尤其是“最后”一词,令学生为之一震,一下子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
五、讲究理趣美
诙谐明快的导语,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有位教师上《鱼游到了纸上》时的导语:“鱼是生活在水里的,可是,课文里面描写的鱼竟能游到纸上,这是多么奇怪的鱼?它怎么会游到纸上,它靠什么游到纸上?”学生很是惊讶,自然把注意力集中到课文的学习上了,这就是理趣美产生的效果。
总之,要想让你的课具有吸引力,要想让学生对你的课“一见钟情”,必须注重“从头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