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西安建成国际化大都市?
- 格式:ppt
- 大小:2.65 MB
- 文档页数:29
西安城市发展方式创新的方向着力点及对策建议西安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西安城市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为了更好地推动西安城市发展方式创新,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需要深入探讨西安城市发展方式创新的方向着力点及对策建议。
一、方向着力点1. 转变发展理念,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城市作为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立足于转变发展理念,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
西安要更加注重发展知识经济,促进科技创新,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2. 加强城市规划,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必须将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合理配置城市功能区域,实现城市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城市空间的优化布局。
3. 加强城市治理,优化城市功能加强城市治理,优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
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交通、水电气等基础设施,打造宜居城市。
同时要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环境质量,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4. 推动城市国际化,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推动城市国际化,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实现城市的对外开放。
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对外经济合作,打造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跨国公司、国际组织等在西安设立总部或研发中心,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
二、对策建议1. 加快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要加大对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提高科研经费投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产学研用合作,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3.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城市要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城市交通、水电气等基础设施,提高城市服务水平,打造宜居城市环境,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金流入。
西安城市发展方式创新应该着力于转变发展理念,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加强城市规划,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强城市治理,优化城市功能;推动城市国际化,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
陕西西安:2017.21中国水利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特刊生态恢复“八水绕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陕西省西安市水务局局长贾生林西安,古称长安,有着3 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100多 年的建都史,是与雅典、罗马、开罗齐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 都之一。
城因水而兴,水因城而名。
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在 《上林赋》中以“终始灞浐,出入泾渭,酆镐潦谲,纡余委蛇,经营乎其内,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描写了汉代上 林苑的河系之美,从此这座古城就有了“八水绕长安”的美 誉。
历史上,西安水源充沛、水网密布,“长安八水”不仅奠 定了周秦伟业,也成就了汉唐盛世。
近代以来,受气候变 化、生态退化和人类活动多重因素影响,“长安八水”水量 衰减,污染加剧,堤岸破败,满目疮痍,“八水绕长安”的盛 景渐远。
2012年7月,西安市委、市政府站在加快生态文明建 设的战略高度,着眼“一带一路”战略布局,拉开了生态恢复 “八水绕长安”工程的序幕。
2013年7月,为了从更大范围、更深层面、更高水平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西安市委、市政 府作出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的战略决策,经积极申请,西安 市被水利部列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
试点期间,西安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回陕讲话精 神,牢固树立“两山”理念,坚持柔性治水,以落实最严格水 资源管理制度和实施生态恢复“八水绕长安”规划为抓手,以水兴城、以水靓城、以水名城,着力构建水管理、水安全、水生态、水文化四大体系,让水在西安流起来、动起来、美 起来,全力打造“城在水中、水在城中、水韵长安”的生态型 国际化大都市。
一、主要做法1.保护“_山_水”打造山水之城一是实现秦岭水源全域保护。
开展秦岭北麓水源地保 护行动,通过实施天保工程、水土保持、生态移民等综合措 施,将秦岭北麓全流域纳入水源保护范围,推动了水源保护 关口前移,城市饮用水水源水质排名全国大型城市前列。
二是率先为“一山一河”立法。
为保护中国的“父亲 山”和陕西的“母亲河”,率先为“一山一河”进行地方性立法,出台了《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全面落实 《陕西省渭河管理条例》,为依法保护两大生态区提供了重要保障。
西安国际化大都市都市区范围包括西安市除周至外的行政辖区,咸阳市的秦都、渭城、泾阳、三原“两区两县”。
总面积9036平方公里,现状总人口965万人。
2009年6月,国务院批准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
省政府第21次常务会审议通过了对该规划的实施意见。
作为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关键环节,本规划对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城市发展做出导引性、框架性、战略性安排。
规划传承城市历史文化底蕴,延续城市发展空间脉络,依托交通区位、科研教育等资源禀赋及以渭河、秦岭、“八水绕长安”为特色的生态格局,彰显十三朝古都的历史人文特色和现代大都市的城市景观风貌,科学构建国际化大都市空间结构。
规划以主城区和卫星城为都市区城镇体系基本格局;加快主城区北跨、东拓、西接、南融的步伐;以西安钟楼南北线为中轴,以渭河水脉贯穿东西,以秦岭和渭北为两大生态风光带,构建“一轴、一河、两带”的大都市空间结构。
以悠久璀璨的华夏文明为灵魂,以山川秀美的大秦岭为屏障,以“八水绕长安”的生态景致为胜景、以便捷高效的交通体系为支撑,把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成为一座历史底蕴与现代气息交相辉映的东方人文之都,一座人文资源与生态资源相互依托的魅力和谐之都。
西安九个方面重点工作总结西安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着丰富的历史遗产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
为了更好地推动城市的发展,西安市制定了九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西安九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加快建设国际化大都市。
西安将加快推进新城市中心建设,提升城市功能和品位,打造国际化大都市形象。
二、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西安将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改善城市环境和居住条件。
三、加快推进现代产业发展。
西安将加快推进现代产业发展,培育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产业水平,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四、加快推进科技创新。
西安将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创新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
五、加快推进城市管理现代化。
西安将加快推进城市管理现代化,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城市治理能力。
六、加快推进生态环境保护。
西安将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提升城市绿化覆盖率,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生态环境。
七、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西安将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八、加快推进民生改善。
西安将加大民生改善力度,提升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保障水平,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
九、加快推进对外开放。
西安将加快推进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扩大对外贸易,提升城市国际影响力。
通过以上九个方面的重点工作,西安将不断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打造国际化大都市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西安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西安世园会:打造国际化大都市的历史性选择和机遇[摘要]:西安世园会是西安步入国际化大都市的一道大门,是古韵长安走向人文西安、黄土方城化作生态绿都,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的转折点,为西安建设新型的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提供了重要机遇。
[关键词]:西安世园会国际化大都市生态文明文化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f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29- 0157 -01西安,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多、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
1300多年前的唐长安城,是中国对外交流的中心,是名副其实的国际化大都市。
两年前,国家发改委颁布《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要将西安建成“国际化大都市”。
2011年借着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契机,千年古都再次“点燃”国际化大都市梦想。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西安发改委根据西安特点和发展方向将西安城市特色定位为: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老城区与新城区各展风采,人文资源与生态资源相互依托的城市特色。
西安如何正确把握在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城市立足,审视、培养和提升西安城市竞争力,本文就此提出一些思考和分析,对西安今后的城市发展定位,优化西安城市发展环境,培育和增强发展后劲,具有一定的参考及指导意义。
一、生态文明建设是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重要前提(一)、西安生态文明建设已获得的成果“十一五”期间,西安已经成功成为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
而为世园会的成功举办,西安在短短六年间,不仅实现了浐灞河流域从城市生态重灾区向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华丽转身,而且推动了西安生态城市建设的跨越发展,以生态文明建设的巨大成果生动诠释了西安谋求绿色发展的伟大实践。
世园会的成功申办,使西安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荣获“中国国际形象最佳城市”称号。
“世园会及浐灞生态区多年的建设实践形成了城市生态新区的新河,在全国树立了一个成功的典范。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吕仁义这样评价。
西安建设国际化城市的思考与建议一、建设全球城市网络,开放通达建设全球城市网络,建立与国际一流城市的高效连接,是建设国际化城市基础之一。
在交通建设方面,应尽快实现航空与高铁的无缝对接,增设国际航班,加快建设货运机场,提高国际贸易通关效率。
在物流建设方面,应建设国际物流中心,优化物流网络,加快海关清关速度。
在信息交流方面,应优化网络建设,打造全球城市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人较多、土地较少的限制,走向万维网的全球化。
二、坚持“优化环境、开放市场”的发展战略建成一个国际化城市首先要有一个宜居环境,要重视生态保护,建设城市绿地,实现清洁能源,坚持“绿色发展”。
为吸引国内外资源,要支持市场化改革,通过制度的优化、开放的市场环境来纳入国际化资源,扩大经济领域的对外开放。
三、联手促进文化交流文化是国际化城市的重要支撑,要加强文化建设,扩大对外交流,同时向世界传递中国文化。
西安是一个历史名城,每年都吸引大批国内外游客,可以注重历史和文化的保护,建立文化交流中心,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在全球打造“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基地,促进国际化城市文化交流。
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发展现代产业是建设国际化城市的重要一环。
在产业发展方面,应着力在物流、国际中转、工业机器人、新型材料、高新技术等领域加快发展,寻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拓宽对外开放渠道。
同时要加强人才培养,吸引国际化优秀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五、加强政府合作,优化城市治理加强政府合作,提高国际合作水平,是建设国际化城市的必要条件。
要加强国际化人才引进、项目引进等方面的国际合作,实现共赢互利的局面。
同时,优化城市治理,提高公共服务及管理水平,为国际化城市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六、营造开放宜居城市文化氛围建设开放宜居城市,要营造宜居、亲民、多元、包容、自由的城市文化氛围。
要尊重多元文化,在彰显“陕西特色”的同时,吸收国际化元素,提升城市品位和城市形象。
总之,建设国际化城市是一个复杂而长远的过程。
中国拟把西安建成历史文化特色国际大都市,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坦白说,国家的想法是非常好的,但是目前的西安,离这个目标还很遥远,而西安有许多的硬伤,还无法承担起这样的重任和托付,在建设历史文化特色国际大都市的道路上,西安还任重而道远,要付出加倍的努力。
西安优势和劣势都很明显,我们就从这两个方面来深入剖析一下,首先来分析下劣势方面:1.西安的建都时间,没有洛阳长。
洛阳是公认的我国十三朝古都,在洛阳建都的达到了15朝,105帝,历时1650年。
而西安的建都时间为1100年左右,这个时间是是经过多方专家考证和精心计算出来的,经过了社会和专家们一致的认可,所以,洛阳被誉为“中华第一古都”的称号。
2.西安的最早建都历史,要比洛阳晚了2000多年。
另外,洛阳的的建都历史可以上溯到我国第一个王朝夏朝,洛阳二里头文化,其年代约为距今3800~3500年,相当于古代文献中的夏、商王朝时期;西安公认最早的建都历史为公元前1029年西周建立,最早建都史比洛阳晚了2271-2771年,这个时间跨度有点大。
3.在我国八大古都之中,西安目前的经济实力不强。
坦白说,在现代社会,要想成为世界注目的古都,经济实力在世界上的影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我国目前的八大古都中,西安目前的经济实力只比洛阳、安阳、开封强,比北京、南京、杭州、郑州弱,这是西安的硬伤,可以说,西安的经济实力不要说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就是在国内,也排在20名开外了,换名话说,西安的经济实力无法撑起历史文化国际大都市的野心。
4.目前古都北京的历史文化世界影响力远超西安。
北京也是我国的著名古都之一,建都历史也近千年,丝毫不逊色西安,而北京目前是世界性的都市,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在世界上风靡一时,风头远超过西安,这是因为北京目前是我国的首都,经济实力国内超强,世界领先,这是西安短期无法弥补的短板。
以上是西安在建设历史文化国际大都市中,所面临的几个硬伤,但是,也不是说西安就没有优势,西安的优势也是很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打造:1.我国历史上的汉唐盛世,均建都在西安。
西安市:打造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打造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不仅是空间意义上城市骨架的拉大,也不仅是经济意义上实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文化意义上人文内涵和气象的盛大和精神活力的迸发。
2009年6月25日,国务院正式发布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首次将西安定位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在此之前,国务院只对北京和上海明确使用过“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提法。
这意味着西安自1954年取消直辖市后再次进入国家视野,意味着西安在全国乃至全球的战略定位和整体影响将由此大幅提升。
在西安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上陈宝根市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十二五”是我市推动科学发展、实现率先发展、加快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关键时期。
打造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不仅是空间意义上城市骨架的拉大,也不仅是经济意义上实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文化意义上人文内涵和气象的盛大和精神活力的迸发。
文化是城市的内在灵魂和精神支柱,文化是城市动力、魅力、凝聚力和影响力的源泉。
为此必须高度重视和探讨西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文化定位、文化品质、文化底蕴、文化特色、文化气质、文化价值取向以及文化风貌等深层次问题。
西安在全国的独特地位和优势在于,她具有历史文化的至高性,科技教育的领先性,产业结构的高端性和所处地域的战略性。
在这四大优势中前两者都属于文化范畴。
在打造西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今天,我们应自觉继承西安历史上高度重视文化的优秀传统,延续和创造适应并引领时代的西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文化。
西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文化定位与建设战略的意义西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文化定位与建设战略的意义在于:其一,它将促使人们自觉认识西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文化地位、文化内涵、文化品质和文化特色,从而在打造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过程中将文化维度放在重要地位。
其二,它将大大推进西安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世界性大城市的功能和吸引力主要来自城市自身的文化品质和文化特色。
假如雅典、罗马、开罗没有自身丰厚的文化遗存和内涵,它就不会成为世界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