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土壤的种类
- 格式:pptx
- 大小:4.52 MB
- 文档页数:27
小学科学37《比较不同的土壤》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土壤的种类和特征;- 掌握比较不同土壤的方法;- 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合作实验,尊重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培养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学会使用实验记录表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
3. 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对土壤的关注与保护意识;- 注重团队合作,鼓励学生互相帮助。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了解土壤的种类和特征;- 掌握比较不同土壤的方法。
2.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白板、彩色粉笔、实验器材(例如:玻璃烧杯、漏斗、滤纸、标尺)、不同种类的土壤样品、显微镜。
2. 教学资源:与土壤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素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或视频素材引起学生对土壤的兴趣;- 引发学生思考:“你们知道土壤是由什么组成的吗?不同的土壤有没有差别呢?”2. 学习与讨论(10分钟)- 分小组让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回答上述问题;- 鼓励学生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和空气组成的,并解释不同土壤的差别是由于组成成分和比例的不同。
3. 实验探究(30分钟)- 分组进行实验:每组取不同种类的土壤样品;- 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使用实验记录表;- 学生运用实验器材将土壤样品进行筛分,观察和比较不同土壤样品的颜色、粒度和呈现形态;- 学生可以使用显微镜观察土壤微观结构;- 学生可以通过滤纸法测定土壤水分含量。
4. 总结(10分钟)- 学生回到教室,整理实验结果;- 探究不同土壤样品的特点,小组展示并讨论结论;- 教师总结并提醒学生土壤的重要性,以及保护和利用土壤的意义。
5. 拓展(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土壤与农田、植物生长和环境的关系;- 通过图片或视频素材向学生展示土壤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章岩石与土壤(含答案)一、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章岩石与土壤选择题1.具有蜡烛一样光泽的矿物是( )。
A. 石英B. 长石C. 云母【答案】 A【解析】【解答】石英是具有蜡烛一样的光泽的矿物。
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石英是主要造岩矿物之一,一般指低温石英(α-石英),是石英族矿物中分布最广的一个矿物。
广义的石英还包括高温石英(β-石英)和柯石英等。
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无色透明,常含有少量杂质成分,而变为半透明或不透明的晶体,质地坚硬。
2.在一些岩石上,保留有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我们把它叫化石,它一般存在于( )中。
A. 沉积岩B. 变质岩C. 岩浆岩【答案】 A【解析】【解答】可以保留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的岩石叫做化石,化石常存在于沉积岩中。
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化石是存留在古代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
化石可以分为四类:实体化石,遗迹化石,模铸化石,分子化石。
生物分界一般以一万年前为界限,一万年前的生物为古生物,一万年前以后的为现生生物。
由于自然灾害,如:火山爆发、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瞬间将其掩埋隔离氧化形成。
3.下列三种岩石中,颗粒最松散的是( )。
A. 砂岩B. 大理岩C. 石灰岩【答案】 A【解析】【解答】在三种岩石中,砂岩的颗粒最松散。
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砂岩是一种沉积岩,主要由各种砂粒胶结而成的,颗粒直径在0.05-2mm,其中砂粒含量要大于50%,结构稳定,通常呈淡褐色或红色,主要含硅、钙、黏土和氧化铁。
绝大部分砂岩是由石英或长石组成的。
4.下面的岩石中有不同的颜色,很坚硬,可用作建筑材料的是( )。
A. 板岩B. 花岗岩C. 石灰岩D. 砾岩【答案】 B【解析】【解答】花岗石具有五彩斑斓的色彩,硬度较大,美观,可做建筑材料。
B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岩石的特点和应用。
5.用稀盐酸滴在下列矿物中能冒气泡的是()。
第三单元:
课题:一、采集土壤
课题:二、土壤的成分
课题:第3课土壤的种类
课题:第4课土壤的保护
2.出示图片:土壤资源是珍贵的,人们在利用土壤资源
的同时,一些不正确的做法正在破坏土壤资源。
你能说出
这些行为对土壤资源造成了哪些破坏吗?你还能列举出
我们周围破坏土壤资源的现象吗?
3.分角色表演:这些小朋友做的对吗?为什么?
4.知识链接:阅读课本第36页“土地沙漠化的危机”。
5.怎样预防土地沙漠化?我们还能为保护本地的土壤做
些什么吗?
三、课后拓展
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有关土壤的知识,此刻你最想说什
么?
2.教师推荐课后阅读《寂静的春天》。
3.制作一幅保护土壤的手抄报,呼吁大家保护土壤,保
护我们的家园。
板书设计:
土壤的保护
课
后
反
思。
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岩石与土壤教案教材分析:岩石与土壤是地球的重要资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在我们的周围四处都是岩石和土壤,是我们生产生活的必需品,虽然不是我们生活中的直接必需品,但却是生产这些生活必需品基础材料,本单元我们一起认识岩石与土壤,感悟岩石与土壤的形成和作用。
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地球表面岩石与土壤的形成。
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以及特征。
3、认识岩石的组成与矿物之间的联系。
学会制作岩石与矿物的标本。
4、认识岩石、沙、黏土具有不同的特点。
比较不同的土壤以及地球资源的珍贵,学会保护地球。
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种感官观察、比较、描述和记录岩石及矿石。
2、根据岩石和矿物的特性,对照有关资料对它们进行识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懂得岩石和矿物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资源,应该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
2、欣赏岩石的美、矿物晶体的美。
3、培养收集研究岩石和矿物的兴趣。
4、认识到认真细致的观察、比较、记录和描述是重要的。
教学重点:1、用一些标准给岩石分类。
2、通过对岩石进一步的观察,知道岩石的特征并能鉴别它们的种类。
3、观察几种常见岩石,了解岩石的组成。
教学难点:1、通过观察岩石,能想出不同的分类方法。
2、根据岩石的特征鉴别岩石的种类。
3、能描述常见的矿物。
4、能对观察的矿物进行描述。
5、能用所学方法与知识开展应用性观察、描述矿物。
教学时间:8课时1、岩石与土壤的故事总第______课时教学时间:2021年月日第周星期第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激发学生对岩石的认识,初步认识岩石的概念;感知岩石与土壤的描述等方法。
2、初步了解土壤剖面。
过程与方法:1、感知岩石与土壤的形成。
2、能够分类认识自己知道的岩石和土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正确认识岩石与土壤的作用。
教学重点:能够用一些科学的标准给岩石分类。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岩石,能总结出不同的分类方法。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章岩石与土壤(及答案)一、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章岩石与土壤选择题1.雕塑家在雕塑的时候,经常选用( )。
A. 花岗岩B. 砾岩C. 石灰岩【答案】 A【解析】【解答】花岗岩具有五彩的颜色,还有较强的硬度,所以可以用来做雕塑。
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花岗岩的特点。
2.根据岩石颗粒的大小和结构也可鉴别岩石种类。
一种岩石颗粒较粗,比较粗糙,晶莹润泽,结构紧密,且有不同的颜色。
这种岩石是( )。
A. 砂岩B. 花岗岩C. 大理岩【答案】 C【解析】【解答】大理岩沉积岩中碳酸盐类岩石经变质而成的岩石。
因产于中国云南大理而得名。
主要矿物为重结晶的方解石、白云石,肉眼可辨认,遇稀盐酸产生气泡。
纯大理岩为白色,含杂质时带有各种杂色,具美丽条纹,为主要的装饰建筑石料及雕刻石料。
岩块抗压强度随颗粒胶结和大小而异。
C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大理岩的特点。
3.岩石表面的反光形成了岩石的( )。
A. 光泽B. 透明度C. 颜色【答案】 A【解析】【解答】岩石表面的反光形成了岩石的光泽。
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光泽是岩石的一大重要特征,其是岩石表面对阳光的反射形成的。
4.小伟检查一种矿物的硬度时,发现这种矿物用铜钥匙刻划不出痕迹,但能用小刀划出痕迹,这种矿物的硬度是( )。
A. 软B. 较软C. 较硬D. 硬【答案】 C【解析】【解答】可以用小刀画出痕迹,但是铜钥匙划不出痕迹的矿物其硬度是较硬。
C 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在对矿物的硬度进行划分等级时,我们可以借助指甲、铜钥匙和小刀。
指甲可以划出痕迹的是软,指甲划不出但铜钥匙可以划出痕迹的是较软,铜钥匙划不出但是小刀可以划出的是较硬,而小刀也划不出痕迹的是硬。
5.金属、泥土、玻璃表面的反光按由强到弱排列应该是()。
A. 泥土、玻璃、金属B. 玻璃、金属、泥土C. 金属、玻璃、泥土【答案】 C【解析】【解答】金属、泥土、玻璃表面的反光按由强到弱排列应该是金属、玻璃、泥土,C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第1课土壤的组成1.土壤是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动植物的那部分疏松的表层,是许多动植物生活的家。
2.土壤中有沙粒、小石子、黏土等非生物,还有小虫子、小树枝、草根等生物。
3.实验:寻找土壤中的水分。
实验方法:A.将湿润的土块儿放到蒸发皿里,并用玻璃片盖在上面。
B.使用酒精灯加热蒸发皿。
C.仔细观察玻璃片的变化。
实验现象:加热后玻璃片上会出现小水珠。
实验结论:土壤中含有水。
4.实验:寻找土壤中的空气。
实验方法:A.将干燥的土块儿放入盛水的烧杯中。
B.仔细观察烧杯中有什么现象。
C.用玻璃棒搅拌,静置一会儿,观察又有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将干燥的土块儿放入盛水的烧杯中,会产生气泡。
实验结论:土壤中含有空气。
5.在水面上漂浮着一些细小的黑褐色物体,它们是微生物分解了的动植物死后的残留体,我们称它们为有机质。
6.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主要是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
7.土壤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地球上重要的资源。
土壤肥力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
在农业生产中,人们常常通过将农作物的秸秆、牲畜的粪便等“新成分”添加到土壤中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使农作物生长得更好。
8.你还知道其他提高土壤肥力的方法吗?答:一些生活垃圾(如菜叶、果皮、豆渣、鱼骨等)、动植物遗体遗骸等发酵或加工后都可以作为有机肥料提高土肥力。
第2课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1.根据土壤颗粒的大小,科学家将土壤分为砂砾、沙、沙粉和黏土。
根据含沙和黏土的多少,又将土壤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
比如陶艺用土是黏质土、沙画用土是沙质土。
2.土壤颗粒最细的是黏质土,最容易成团的是黏质土。
3.比较不同土壤的渗水能力。
实验方法:①准备三个同样的塑料瓶,剪下瓶底。
②用棉线将纱布固定在瓶口处,确保牢固。
③将铁架台和塑料瓶按照实验装置图自上而下安装。
④在三个容器中分别放入同样多的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倒入同样多的水,并将烧杯放置在瓶口下方,用于收集渗出的水。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岩石与土壤》主要内容第1课《岩石与土的故事》(1(2(3(4(5)土壤的形成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
第2课《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1征。
(2)通过肉眼和放大镜我们可以观察岩石的颜色、条纹、颗粒大小、层次、斑点、小孔等。
(3)用手电筒可以比较岩石的光泽。
(4能用小刀刻画出痕迹的硬度是较硬、用铜钥匙和小刀都不能刻画出痕迹的硬度是硬。
(5等方面对岩石做出观察。
(6)花岗若的特点(7)砂岩的特点:合在一起粗糙、硬。
(8)大理岩的特点:纯白色、黑色等、常有美丽的条纹、颗粒较粗、晶莹润泽、紧密、较软。
第3课《岩石的组成》(1)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
矿物是组成地売岩石的重要物质。
通过观察、发现花岗岩由石英、云母、长石等矿物组成。
(2)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矿物的颜色和条痕、透明度和光泽、硬度、形状等方面来研究矿物。
(3)可以通过观察矿物碎片的边缘是否能看见其物体来衡量矿物的透明度。
根据透明度我们把矿物分为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三种。
(4)辨别矿物时,矿物的条痕颜色比矿物的外表颜色更可靠。
将矿物放在白色的无釉瓷板上摩擦,瓷板上留下的痕迹就是矿物的条痕。
(5)矿物表面的反光形成了光泽。
矿物光洋可分为金属光泽、玻璃光泽、丝绸光泽、泥土光泽等。
第4课《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1)在岩石或矿物标本中、能帮助我们认清标本信息的有岩石或矿物的编号、标签等信息。
(2)岩石或矿物的标签上包含矿物名称、采集地、采集者、矿物特征等主要信息。
(3)在制作岩石或矿物标本中,要对一块不知名的标本做出识别,需要参照资料做出图鉴。
第5课《岩石、沙和黏土》(1)由于太阳、风、水、地震和火山等作用,自然界中许多大块的岩石可能碎裂,形成较小的颗粒、沙和黏土。
(2)我们可以通过用眼看、用鼻子闻、用手触摸等方法观察岩石、沙和黏土的特征(3)在岩石、沙和黏土的颗粒中,最大的是岩石,最小的是黏土。
在闻岩石、沙和黏土的过程中,正确的方法是扇闻。
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岩石与土壤示例文章篇一:《奇妙的岩石与土壤》我呀,特别喜欢我们四年级下册科学书里的第三单元,因为这个单元讲的是岩石和土壤,可有趣啦!咱们先来说说岩石吧。
岩石就像大地的骨头一样,到处都有它的身影。
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去爬山,哇,山上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岩石呢!有些岩石是灰色的,表面很粗糙,就像老爷爷脸上的皱纹;有些岩石是黑色的,滑溜溜的,我感觉就像摸到了泥鳅一样,差点没抓稳。
我好奇地问爸爸:“爸爸,这些岩石怎么长得都不一样呀?”爸爸笑着告诉我:“傻孩子,岩石的种类可多啦,它们形成的方式不一样,所以样子也就不同咯。
”我发现有的岩石一块一块的,就像被切开的蛋糕。
爸爸说那可能是页岩,它是一层一层的,就像书本的书页一样。
我想,这岩石可真神奇,难道它也想让我们像读书一样去读懂它吗?我又看到一些大石头,特别硬,爸爸用小锤子敲了敲,都很难敲下一块来。
爸爸说这可能是花岗岩,它可结实了,好多建筑都用它呢。
我就想啊,这花岗岩就像坚强的战士,不管风吹雨打,都稳稳地站在那里,守护着大地。
还有那些圆圆的石头呢,它们躺在小溪里。
我问妈妈:“妈妈,这些石头怎么这么圆呀?”妈妈说:“宝贝,这是水流的功劳呀。
水就像一个雕刻家,不停地冲刷着这些石头,慢慢地就把它们磨圆了。
”我听了觉得太不可思议了,水可真厉害,就像有一双巧手。
我在想,如果我也能像水一样,有耐心地去做一件事,是不是也能做出很了不起的东西呢?再说说土壤吧。
土壤就像是大地的皮肤,软绵绵的。
我在爷爷的菜园子里看到过土壤,那里的土壤可肥沃了。
爷爷种的菜长得又大又好。
我用小铲子挖开土壤,发现里面有好多小虫子在爬来爬去,我吓了一跳。
爷爷却说:“别怕,这些小虫子可是土壤的好朋友呢。
它们在土壤里钻来钻去,就像给土壤松松筋骨。
”我仔细一看,还真的呢。
这些小虫子就像勤劳的小工人,让土壤变得更松软,这样菜的根就能更好地在土壤里生长了。
土壤的颜色也不一样呢。
有些地方的土壤是黑色的,爷爷说那是因为里面有很多腐烂的树叶和有机物,就像给土壤加了营养剂一样。
新教科版四下科学第三单元《岩石与土壤》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岩石与土壤》是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的主题。
这一单元共有3课,分别是《我们周围的岩石》、《土壤的种类与特点》和《保护土壤》。
本课《岩石与土壤》是这一单元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岩石与土壤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岩石和土壤有了初步的认知,但他们对岩石和土壤的特性、分类和保护等方面的知识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岩石与土壤的奥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岩石和土壤的分类、特点和分布;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对岩石和土壤进行观察和分析。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岩石和土壤的分类、特点和分布;观察和分析岩石和土壤的方法。
2.教学难点:岩石和土壤的形成过程;保护土壤的重要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情境教学、实验探究、讨论交流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辅助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为背景,引发学生对岩石和土壤的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岩石和土壤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3.探究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深入了解岩石和土壤的奥秘。
4.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不同类型的岩石和土壤。
5.总结提升:归纳岩石和土壤的分类、特点和分布,强调保护土壤的重要性。
6.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岩石和土壤保护的现状,思考保护措施。
7.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岩石和土壤的分类、特点、分布和保护等内容进行整合,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岩石与土壤》教学设计(新版)一. 教材分析《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岩石与土壤》的内容包括:岩石的种类、形成和变化,以及土壤的组成、特点和保护。
这一单元旨在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的岩石和土壤的基本知识,培养他们探究自然现象的兴趣和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探究能力,对于身边的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岩石和土壤的深入知识,他们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深入了解岩石和土壤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岩石的种类、形成和变化,理解土壤的组成、特点和保护。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岩石的种类、形成和变化,土壤的组成、特点和保护。
2.难点:岩石和土壤的形成过程,土壤的保护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验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相关教学内容,准备实验材料和仪器。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内容,准备问题和建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地球表面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球表面的岩石和土壤。
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地球表面都有哪些岩石和土壤吗?”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岩石的种类、形成和变化,以及土壤的组成、特点和保护。
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岩石和土壤。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岩石和土壤的特性。
如:通过实验观察岩石的硬度、颜色等;通过实验观察土壤的湿度、质地等。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
如:“岩石和土壤有什么不同?”、“如何保护土壤?”等。
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岩石和土壤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土壤的种类》教学反思《土壤的种类》教学反思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土壤的种类》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土壤的种类》教学反思篇1在以前的教学的过程,我总是让学生观察图片上显示的土壤的颗粒的不同,然后学生根据图片的微观的土壤颗粒进行对于土壤分类。
这样虽然能够很快的进行分类,但是基本上是老师在引导,学生没有基本的体验过程,没有自己去观察研究。
因此学生的体验不是很深刻,而今年我就恰恰相反的进行细致的设计,指导学生亲自进行观察,然后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体验和发现。
在设计的过程中,我让学生自己准备自己家附近的土壤,然后在再一起走再进行观察研究。
这些不同的地方的土壤的细微差别被同学们学生进行发现,从而能够为土壤的分类打下坚实基础。
在这个探究的过程,学生很好的经历了观察探究,而且学生观察方法也已经学会了。
我感觉这个设计还是非常不错的。
我想相信学生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在后面的设计三种土壤的保水性的上实验,我一开始做的不好。
因为我一直在翻过倒过去的讲解什么是保水性,结果学生的理解效果还是不好。
我想试着让学生去理解,引导学生去理解,这样学生就会慢慢的了解,效果还是不错的。
因此在教学中,不要多说,而是让学生去说。
相信学生能够说的更好,说道点子上去。
在设计保水性的实验的时候,我放手让学生去设计,大部分的设计设计效果不错。
有的小组设计的不是合理,当时我没有引导一下,现在想来,还是引导一下,效果会更好的。
虽然学生经历了错误,可能会更好的。
让学生去思考,去设计,去展示汇报,修改,去实验,我感觉整个的过程还是不错的。
《土壤的种类》教学反思篇2科学特别强调探究性学习。
而探究中特别强调两点,一是活动,二是参与。
我在教学本课时,设计了很多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点燃他们创造的火花,让他们爱上科学。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章岩石与土壤(及答案)一、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章岩石与土壤选择题1.砾岩的最主要特点是( )。
A. 粗糙B. 灰色C. 由碎石子或卵石组成【答案】 C【解析】【解答】砂砾是由碎石子或卵石组成的。
C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砂砾的特点。
2.下列几种器官中,不适合用来观察岩石的是( )。
A. 听觉B. 嗅觉C. 味觉D. 触觉【答案】 C【解析】【解答】A.听觉可以用来观察岩石撞击的声音,符合题意;B.嗅觉可以用来观察岩石的气味,符合题意;C.岩石不能用嘴品尝,所以味觉不适合来观察岩石,不符合题意;D.触觉可以用来观察岩石的表面粗糙程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岩石的观察方法。
3.下列三种岩石中,颗粒最松散的是( )。
A. 砂岩B. 大理岩C. 石灰岩【答案】 A【解析】【解答】在三种岩石中,砂岩的颗粒最松散。
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砂岩是一种沉积岩,主要由各种砂粒胶结而成的,颗粒直径在0.05-2mm,其中砂粒含量要大于50%,结构稳定,通常呈淡褐色或红色,主要含硅、钙、黏土和氧化铁。
绝大部分砂岩是由石英或长石组成的。
4.当地球表面的岩石被深埋于地下时,往往会在高温和高压下发生变化,由这种方式形成的岩石叫( )。
A. 变质岩B. 沉积岩C. 岩浆岩D. 流纹岩【答案】 A【解析】【解答】由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
是由地壳中先形成的岩浆岩或沉积岩,在环境条件改变的影响下,矿物成分、化学成分以及结构构造发生变化而形成的。
它的岩性特征,既受原岩的控制,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又因经受了不同的变质作用,在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上又具有新生性(如含有变质矿物和定向构造等)。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变质岩的定义和特点。
5.下列物质具有透光性的是()。
A. 砖头B. 泥土C. 玻璃D. 以上都不是【答案】 C【解析】【解答】A.砖头不具有透光性,不符合题意;B.泥土不具有透光性,不符合题意;C.玻璃具有透光性,符合题意;D。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章岩石与土壤精选及答案一、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章岩石与土壤选择题1.砾岩的最主要特点是( )。
A. 粗糙B. 灰色C. 由碎石子或卵石组成【答案】 C【解析】【解答】砂砾是由碎石子或卵石组成的。
C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砂砾的特点。
2.制造钟表和计算机都要用到( )。
A. 石英B. 长石C. 云母【答案】 A【解析】【解答】在制作钟表和计算机是最常用到的矿物是石英。
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石英是主要造岩矿物之一,一般指低温石英(α-石英),是石英族矿物中分布最广的一个矿物。
广义的石英还包括高温石英(β-石英)和柯石英等。
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无色透明,常含有少量杂质成分,而变为半透明或不透明的晶体,质地坚硬。
3.下列各种矿物中适合做眼镜和放大镜镜片的是( )。
A. 石英B. 长石C. 云母D. 石墨【答案】 A【解析】【解答】石英具有较高的透明度,适合做眼睛和放大镜之用。
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石英是主要造岩矿物之一,一般指低温石英,是石英族矿物中分布最广的一个矿物。
广义的石英还包括高温石英和柯石英等。
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无色透明,常含有少量杂质成分,而变为半透明或不透明的晶体,质地坚硬。
4.下列物质具有透光性的是()。
A. 砖头B. 泥土C. 玻璃D. 以上都不是【答案】 C【解析】【解答】A.砖头不具有透光性,不符合题意;B.泥土不具有透光性,不符合题意;C.玻璃具有透光性,符合题意;D。
玻璃具有透光性,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透光性指的是物体可以透过阳光的比例。
5.观察到一块岩石是黄色的,有很多小孔,手轻轻一摸就有很多颗粒散下来,该岩石可能是()。
A. 大理岩B. 砂岩C. 花岗岩【答案】 B【解析】【解答】岩石是黄色的,有很多小孔,手轻轻一摸就有很多颗粒散下来,该岩石可能是砂岩,B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第三单元岩石与土壤第1课岩石和土壤的故事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知道岩石的分类及转化关系。
2.了解土壤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
3.理解土壤中的物质循环。
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观察实际的岩石认识岩石的分类。
2.通过实验更好掌握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科学态度目标通过小组的活动形式,培养合作互助的精神。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更好地认识自然对人类生产生活有很多帮助。
教学重难点: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土壤中的成分对植物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岩石标本、土壤、量筒、水、事先准备好的不同土壤下的植物等。
教学过程:一、活动1观察三种岩石,可让学生课前收集各种石头,进行展示。
教师展示的三种代表岩石:花岗岩、砂岩和大理石。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已有的岩石标本进行系统分类。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和条件。
二、活动2观察土壤,教师给出一些录像资料,其中包含土壤的形成过程。
学生总结概括土壤的概念。
教师提供土壤给各小组, 指导各组学生观察土壤。
教师给各个小组发放吸水纸,让学生体验土壤中的水分。
三、活动3土壤与水混合,讲清实验过程和方法,请同学猜测混合结果。
利用实例,说明土壤中的水、空气(氧气)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四、活动4土壤中的动物和微生物。
学生根据教师展示的多媒体内容或平时的经验谈谈土壤中的动物是如何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如何不利于植物生长的。
观看多媒体课件描述土壤中数量巨大的微生物的作用。
结论: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改良土壤,进行物质循环。
五、深入研讨,建构认识1.你认为岩石和土壤各有什么特点?我们可以从哪里发现它们?2.我们可以从岩石和土壤中知道什么?3.你知道岩石和土壤各有哪些用途?六、拓展应用,深化认识调查一下当地有什么岩石,土壤是什么样的。
板书设计:第1课岩石与土壤的故事1•岩石:陆地上的岩石、海洋中的岩石。
2.岩石的化学成分可以推断地球的年龄。
3.岩石中的动植物痕迹表明地球的先前状况。
4.岩石与土壤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新教科版四下科学第三单元《3.7比较不同的土壤说课稿》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比较不同的土壤》是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土壤》的第7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土壤的特点,让学生了解不同土壤的差异,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类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土壤的知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类能力,对于土壤有一定的认知。
但是,对于不同土壤的特点和差异,他们可能还没有深入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亲身参与,观察和比较不同土壤的特点,从而加深他们对土壤的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了解不同土壤的特点和差异。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观察、分类和比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热爱大自然,乐于探究,培养科学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了解不同土壤的特点和差异。
难点: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观察和比较,从而得出结论。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比较法和实践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我还将利用多媒体课件、土壤样本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土壤有哪些种类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观察和比较不同土壤的特点。
3.汇报:学生汇报他们的观察和比较结果。
4.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不同土壤的特点和差异。
5.练习: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比较不同的土壤1.土壤种类2.土壤特点–沙土:颗粒较大,排水性好–黏土:颗粒较小,保水性好–壤土:颗粒适中,适合作物生长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采取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过程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观察、比较和分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