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大纲(2019年修订版)
- 格式:docx
- 大小:30.82 KB
- 文档页数:18
附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大纲(试行)一、培养目标以中医全科医学理论为基础,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导向,以提高中医全科医生的综合服务能力为目标,通过培训,培养学员热爱、忠诚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事业的精神,使学员在全科实践中具有辨证思维分析能力,掌握中医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特点,能够熟练运用中医药理论与方法,开展预防、养生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健康教育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预防、转诊等服务,成为社区医疗保健提供者、健康知识传播者、社区健康倡导者及健康资源管理者,达到中医全科医生岗位执业的基本要求。
二、培训对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正在从事或即将从事中医医疗工作、尚未达到中医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合格要求的中医执业(助理)医师。
三、培训时间和方式培训时间:1年。
其中,理论培训不少于1个月(160学时),临床培训不少于10个月,基层实践培训不少于1个月。
可以分2个年度执行,累计时间达到1年。
培训方式: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采取按需分程、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方式,具体可采用集中、分段或远程式理论培训、科室轮转、基层实践等形式。
四、培训内容及要求培训内容分为理论培训、临床培训和基层实践培训三个部分,具体内容和要求如下:第一部分理论培训理论培训分为中医全科医学概论、医学心理与精神卫生、预防医学概论、中医养生保健学、中医康复学、社区基本诊查技能、社区中医适宜技术、社区临床常见病证及处理八个模块。
具体培训细则如下:(一)中医全科医学概论1.基本理论掌握中医全科医学的概念,有中医药特色的全科医疗的基本原则和服务模式,中医全科医生临床诊疗与思维方式。
掌握中医学对健康的认识,以及中医治未病等理论。
掌握家庭的定义、结构与功能、家庭与健康及疾病的关系。
掌握以社区为基础的基层医疗模式和原则。
熟悉病人管理与教育及医源性疾病的预防。
熟悉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有关卫生法律法规、医疗保险的相关政策及有关问题。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大纲(试行)一、培养目标以全科医学理论为基础,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全科医生的综合服务能力为目标,通过较为系统的全科医学相关理论和实践技能培训,培养学员热爱、忠诚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事业的精神,建立连续性医疗保健意识,掌握全科医疗的工作方式,全面提高城乡基层医生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达到全科医生岗位的基本要求。
二、培训对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正在从事医疗工作、尚未达到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合格要求的临床执业(助理)医师。
三、培训时间和方式培训时间:不少于12个月。
其中,理论培训不少于1个月(160学时),临床培训不少于10个月,基层实践培训不少于1个月,全部培训内容在1-2年内完成。
培训方式:采取按需分程、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方式,具体可采用集中、分段或远程式理论培训、科室轮转、基层实践等形式。
四、培训内容及要求培训内容分为理论培训、临床培训和基层实践培训三个部分,具体内容和要求如下:第一部分理论培训理论培训分为全科医学及社区卫生服务相关理论、医患关系与人际沟通、社区康复、社区心理卫生、预防医学和卫生信息管理六个模块。
具体培训细则如下:(一)全科医学及其相关理论。
掌握:1. 全科医学的基本概念。
包括:国内外全科医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背景;主要概念和基本原则;全科医学的诊疗思维模式;全科医生的服务模式和工作方法;全科医学以家庭为单位的照顾方式;临床预防的概念、原则与方法;接诊技巧和工作方式。
2. 居民健康管理概念。
包括:健康管理的基本概念;生命周期及其健康维护的概念、原则与基本方法;疾病筛检的原则与方法。
社区慢性病的全科医疗管理技能,重点对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等慢性病患者和高危人员进行管理的技能,包括慢性病的常见危险因素及评价、社区为基础的慢性病防治原则与工作内容。
熟悉:我国基层卫生服务相关政策。
(二)医患关系与人际沟通。
掌握: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病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医患关系模型及其意义、全科医疗中医患关系的建立与维护;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遵医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改善的方法。
卫生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大纲(试行)(主要内容)一、培养目标(略)二、培训对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正在从事医疗工作、尚未达到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合格要求的临床执业(助理)医师。
三、培训时间和方式培训时间:不少于 12个月。
其中,理论培训不少于1个月(160学时),临床培训不少于10个月,基层实践培训不少于1个月,全部培训内容在1-2年内完成。
培训方式:采取按需分程、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方式,具体可采用集中、分段或远程序理论培训、科室轮转、基层实践等形式。
四、培训内容及要求培训内容分为理论培训、临床培训和基层实践培训三个部分,具体内容和要求如下:第一部分理论培训理论培训分为全科医学及社区卫生服务相关理论、医患关系与人际沟通、社区康复、社区心理卫生、预防医学和卫生信息管理六个模块。
具体培训细则如下:(一)全科医学及其相关理论。
掌握:1. 全科医学的基本概念。
包括:国内外全科医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背景;主要概念和基本原则;全科医学的诊疗思维模式;全科医生的服务模式和工作方法;全科医学以家庭为单位的照顾方式;临床预防的概念、原则与方法;接诊技巧和工作方式。
2. 居民健康管理概念。
包括:健康管理的基本概念;生命周期及其健康维护的概念、原则与基本方法;疾病筛检的原则与方法。
社区慢性病的全科医疗管理技能,重点对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等慢性病患者和高危人员进行管理的技能,包括慢性病的常见危险因素及评价、社区为基础的慢性病防治原则与工作内容。
熟悉:我国基层卫生服务相关政策。
(二)医患关系与人际沟通。
掌握: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病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医患关系模型及其意义、全科医疗中医患关系的建立与维护;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遵医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改善的方法。
熟悉:社区常见医疗纠纷及其预防、处理。
(三)社区康复。
掌握:康复医学的概念;社区康复的基本原则、服务模式与内容。
熟悉:康复评定的种类和特点;常用物理疗法、作业疗法、中医药传统康复疗法、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的方法。
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大纲(2019年修订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要求,规范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提高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质量,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制定本培训大纲。
一、培训目标以全科医学理论为基础,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导向,通过较为系统的全科医学相关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培训,培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良好专业素质,热爱全科医学事业,掌握全科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达到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基本要求,能够为个人、家庭、社区提供综合性、连续性、协调性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合格全科医生。
二、培训对象符合以下条件的临床医师可申请参加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已取得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拟从事全科医疗工作、尚未接受过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助理全科医生培训的临床执业(助理)医师。
(二)二级及以上医院中取得临床执业医师资格、从事临床医疗工作三年及以上、拟从事全科医疗工作、尚未接受过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助理全科医生培训的其他专业临床执业医师。
三、培训时间和方式(一)培训时间。
培训总时长不少于12个月,可以在2年内完成。
其中,全科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培训不少于1个月(160学时)、临床综合诊疗能力培训不少于10个月、基层医疗卫生实践不少于1个月(160学时)、全科临床思维训练时间不少于20 学时(穿插培训全过程)。
(二)培训方式。
培训采取模块式教学、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允许培训基地根据培训对象的专业背景、工作年限和个性化需求,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灵活安排培训内容,重在全科岗位胜任能力的培养。
(具体要求请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从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下载)四、培训内容及要求(一)全科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培训。
主要包括:全科医学及其相关理论、国家医疗卫生体系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医患关系与人际沟通、健康管理及慢性病管理、社区康复、卫生信息管理、预防医学等内容。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大纲(试行)》的通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大纲一、培养目标以全科医学理论为基础,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全科医生的综合服务能力为目标,通过较为系统的全科医学相关理论和实践技能培训,培养学员热爱、忠诚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事业的精神,建立连续性医疗保健意识,掌握全科医疗的工作方式,全面提高城乡基层医生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达到全科医生岗位的基本要求。
二、培训对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正在从事医疗工作、尚未达到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合格要求的临床执业(助理)医师。
三、培训时间和方式培训时间:不少于 12个月。
其中,理论培训不少于1个月(160学时),临床培训不少于10个月,基层实践培训不少于1个月,全部培训内容在1-2年内完成。
培训方式:采取按需分程、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方式,具体可采用集中、分段或远程式理论培训、科室轮转、基层实践等形式。
四、培训内容及要求培训内容分为理论培训、临床培训和基层实践培训三个部分,具体内容和要求如下:第一部分理论培训理论培训分为全科医学及社区卫生服务相关理论、医患关系与人际沟通、社区康复、社区心理卫生、预防医学和卫生信息管理六个模块。
具体培训细则如下:(一)全科医学及其相关理论。
掌握:1.全科医学的基本概念。
包括:国内外全科医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背景;主要概念和基本原则;全科医学的诊疗思维模式;全科医生的服务模式和工作方法;全科医学以家庭为单位的照顾方式;临床预防的概念、原则与方法;接诊技巧和工作方式。
2.居民健康管理概念。
包括:健康管理的基本概念;生命周期及其健康维护的概念、原则与基本方法;疾病筛检的原则与方法。
社区慢性病的全科医疗管理技能,重点对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等慢性病患者和高危人员进行管理的技能,包括慢性病的常见危险因素及评价、社区为基础的慢性病防治原则与工作内容。
熟悉:我国基层卫生服务相关政策。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大纲(征求意见稿)一、培养目标以全科医学理论为基础,以基层卫生服务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全科医生的综合服务能力为目标,通过较为系统的全科医学相关理论和实践技能培训,培养学员热爱、忠诚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事业的精神,掌握全科医疗的工作方式,全面提高城乡基层医生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达到全科医生岗位的基本要求,以胜任基层卫生服务工作。
二、培训对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正在从事医疗工作、尚未达到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要求的注册执业(助理)医师。
三、培训时间和方式培训时间:不少于 12个月;理论培训不少于1个月(132学时),临床技能训练不少于9个月,基层实践不少于2个月,根据学员的实际培训需求可适当延长至2年。
培训方式:采取按需分程、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方式,具体可采用集中理论培训、个别面授、科室轮转、基层现场指导、远程教学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
四、培训内容及要求培训内容分为理论培训、临床技能训练和基层实践三个部分,具体内容和要求如下:第一部分理论培训理论培训分为全科医学及相关理论、医患关系与人际沟通、康复医学、心理卫生、预防医学和医疗信息管理六个模块。
具体培训细则如下:(一)全科医学及其相关理论掌握:1. 全科医学的基本概念。
包括:国内外全科医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背景;主要概念和基本原则;全科医学的诊疗思维模式;全科医生的服务模式和工作方法。
2. 居民健康管理概念。
包括:健康管理的基本概念;生命周期保健和临床预防的概念与原则;疾病筛检的原则与方法;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功能与服务体系;社区慢性病的全科医疗管理技能,重点对高血压、糖尿病、COPD等慢性疾患者和高危人员进行管理的技能,包括慢性病的常见危险因素及评价、社区为基础的慢性病防治原则与工作内容;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管理的基本内容与方法,重点是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规范;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基本方法。
熟悉:我国基层卫生服务相关政策。
(二)医患关系与人际沟通。
湖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陪·训大纲一、陪养目标以全科医学理论为基础,以基层卫生服务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全科医生的综合服务能力为目标,通过较为系统的全科医学相关理论和实践技能陪〃训,陪〃养学员热爱、忠诚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事业的精神,掌握全科医疗的工作方式,全面提高城乡基层医生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达到全科医生岗位的基本要求,以胜任基层卫生服务工作。
二、陪训对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正在从事医疗工作、尚未达到全科医生转岗陪〃训要求的临床注册执业医师。
三、陪训时间和方式陪〃训时间:不少于12个月;理论陪〃训不少于1个月(160学时),临床技能训练不少于10个月,基层实践不少于1个月,根据学员的实际陪〃训需求可适当延长至2年。
陪〃训方式:采取按需分程、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方式,具体可采用集中理论陪〃训、个别面授、科室轮转、基层现场指导、远程教学等多种形式进行陪〃训。
四、陪·训内容及要求陪〃训内容分为理论陪〃训、临床技能训练和基层实践三个部分,具体内容和要求如下:第一部分理论陪·训(1个月)理论陪〃训分为全科医学及相关理论、医患关系与人际沟通、康复医学、心理卫生、预防医学、医疗信息管理和临床基本技能七个模块。
为确保陪〃训质量,理论陪〃训集中在全科医学教育理论陪〃训基地进行。
具体陪〃训内容如下:一. 全科医学基本理论(一)全科医学及其相关理论。
1. 全科医学的基本概念。
掌握:主要概念和基本原则;全科医生的服务模式和工作方法;全科医学的诊疗思维模式。
熟悉:国内外全科医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背景;2. 居民健康管理概念。
掌握:健康管理的基本概念;人的生命周期、家庭生活周期保健和临床预防的概念与原则;疾病筛检的原则与方法;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功能与服务体系;社区慢性病的全科医疗管理技能,重点对高血压、糖尿病、COPD等慢性疾患者和高危人员进行管理的技能,包括慢性病的常见危险因素及评价、社区为基础的慢性病防治原则与工作内容;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管理的基本内容与方法,重点是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规范;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基本方法。
全科转岗医师培训计划一、培训目的全科转岗医师培训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医生,提高其综合临床技能和医疗服务水平,使其具备全科医师执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
二、培训对象全科转岗医师培训对象为已具备医学本科学历的医生,希望转岗从事全科医生工作的医师。
三、培训内容1. 基础知识- 医学基础知识: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等基础医学知识。
- 临床医学知识: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眼科、耳鼻喉科等各个临床科室的基本知识。
2. 临床技能- 临床操作技能:常规体格检查、常见病及常见症的诊断和治疗操作技能。
- 诊断技能:基本疾病的临床诊断技能,如高血压、糖尿病、感冒等。
- 治疗技能:常见病的常用治疗方法,如用药治疗、物理治疗等。
3. 医疗管理- 门诊管理:门诊医生的常规工作流程、患者的接待和就诊流程等。
- 病案管理:如何规范填写病历、病案的管理和归档等。
4. 传染病防控知识- 传染病的防治知识: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传染病的预防接种等。
5. 社区卫生服务- 社区医疗服务: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知识及基本工作流程。
- 健康教育:如何进行基本的健康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
四、培训方法1. 理论教学- 传授医学基础和临床知识,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各个科室的基本知识。
2. 临床实习- 安排实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指导医师进行临床实习,熟悉门诊工作流程和基层医疗服务。
3. 病例讨论- 安排病例讨论,鼓励医师分享临床经验,并及时纠正错误观念和诊疗方法。
4. 专题讲座- 邀请专业医生进行专题讲座,介绍最新医学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
5. 实践教学- 安排医师参与基层医疗服务,进行实践教学,锻炼医师的临床操作和诊疗能力。
六、培训方式1. 班内培训- 在医院或培训机构内进行专业课程培训,包括理论教学、病例讨论和专题讲座。
2. 实习培训- 安排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实习培训,熟悉基层医疗服务工作流程。
·全科医学继续教育·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大纲(2019年修订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要求,规范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提高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质量,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制定本培训大纲。
1培训目标以全科医学理论为基础,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导向,通过较为系统的全科医学相关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培训,培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良好专业素质,热爱全科医学事业,掌握全科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达到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基本要求,能够为个人、家庭、社区提供综合性、连续性、协调性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合格全科医生。
2培训对象符合以下条件的临床医师可申请参加全科医生转岗培训: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已取得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拟从事全科医疗工作、尚未接受过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助理全科医生培训的临床执业(助理)医师。
②二级及以上医院中取得临床执业医师资格、从事临床医疗工作三年及以上、拟从事全科医疗工作、尚未接受过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助理全科医生培训的其他专业临床执业医师。
3培训时间和方式3.1培训时间培训总时长不少于12个月,可以在2年内完成。
其中,全科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培训不少于1个月(160学时)、临床综合诊疗能力培训不少于10个月、基层医疗卫生实践不少于1个月(160学时)、全科临床思维训练时间不少于20学时(穿插培训全过程)。
3.2培训方式培训采取模块式教学、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允许培训基地根据培训对象的专业背景、工作年限和个性化需求,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灵活安排培训内容,重在全科岗位胜任能力的培养。
具体要求见表1。
4培训内容及要求4.1全科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培训主要包括:全科医学及其相关理论、国家医疗卫生体系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医患关系与人际沟通、健康管理及慢性病管理、社区康复、卫生信息管理、预防医学等内容。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大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大纲(试行)一、培养目标以全科医学理论为基础,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全科医生综合服务能力为目标,通过较为系统全科医学相关理论和实践技能培训,培养学员热爱、忠诚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事业精神,建立连续性医疗保健意识,掌握全科医疗工作方式,全面提高城乡基层医生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达到全科医生岗位基本要求。
二、培训对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正在从事医疗工作、尚未达到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合格要求临床执业(助理)医师。
三、培训时间和方式培训时间:不少于12个月。
其中,理论培训不少于1个月(160学时),临床培训不少于10个月,基层实践培训不少于1个月,全部培训内容在1-2年内完成。
培训方式:采取按需分程、必修与选修相结合方式,具体可采用集中、分段或远程式理论培训、科室轮转、基层实践等形式。
四、培训内容及要求培训内容分为理论培训、临床培训和基层实践培训三个部分,具体内容和要求如下:第一部分理论培训理论培训分为全科医学及社区卫生服务相关理论、医患关系与人际沟通、社区康复、社区心理卫生、预防医学和卫生信息管理六个模块。
具体培训细则如下:(一)全科医学及其相关理论。
掌握:1.全科医学基本概念。
包括:国内外全科医学产生与发展历史背景;主要概念和基本原则;全科医学诊疗思维模式;全科医生服务模式和工作方法;全科医学以家庭为单位照顾方式;临床预防概念、原则与方法;接诊技巧和工作方式。
2.居民健康管理概念。
包括:健康管理基本概念;生命周期及其健康维护概念、原则与基本方法;疾病筛检原则与方法。
社区慢性病全科医疗管理技能,重点对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等慢性病患者和高危人员进行管理技能,包括慢性病常见危险因素及评价、社区为基础慢性病防治原则与工作内容。
熟悉:我国基层卫生服务相关政策。
(二)医患关系与人际沟通。
掌握:医学伦理学基本原则、病人基本权利和义务;医患关系模型及其意义、全科医疗中医患关系建立与维护;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遵医行为影响因素及其改善方法。
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大纲(2019年修订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要求,规范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提高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质量,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制定本培训大纲。
一、培训目标以全科医学理论为基础,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导向,通过较为系统的全科医学相关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培训,培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良好专业素质,热爱全科医学事业,掌握全科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达到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基本要求,能够为个人、家庭、社区提供综合性、连续性、协调性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合格全科医生。
二、培训对象符合以下条件的临床医师可申请参加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已取得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拟从事全科医疗工作、尚未接受过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助理全科医生培训的临床执业(助理)医师。
(二)二级及以上医院中取得临床执业医师资格、从事临床医疗工作三年及以上、拟从事全科医疗工作、尚未接受过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助理全科医生培训的其他专业临床执业医师。
三、培训时间和方式(一)培训时间。
培训总时长不少于12个月,可以在2年内完成。
其中,全科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培训不少于1个月(160学时)、临床综合诊疗能力培训不少于10个月、基层医疗卫生实践不少于1个月(160学时)、全科临床思维训练时间不少于20 学时(穿插培训全过程)。
(二)培训方式。
培训采取模块式教学、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允许培训基地根据培训对象的专业背景、工作年限和个性化需求,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灵活安排培训内容,重在全科岗位胜任能力的培养。
具体要求见表1。
表1 培训模块、轮转科室、培训时间及培训方式四、培训内容及要求(一)全科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培训。
主要包括:全科医学及其相关理论、国家医疗卫生体系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医患关系与人际沟通、健康管理及慢性病管理、社区康复、卫生信息管理、预防医学等内容。
2019年的全科医师培训大纲
以下是2019年全科医师培训大纲的概要信息:
1. 通用要求:
- 全科医师应具备相关的临床经验和技能,并在全科医学的学科基础上进行培训。
- 培训时间一般为3至5年,具体根据培训机构和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2. 培训目标:
- 培养全面的临床知识和技能,包括诊断、治疗、预防、康复等方面。
- 培养综合管理能力,包括患者管理、疾病管理、卫生资源管理等方面。
- 培养良好的沟通和人际关系技巧,以及道德和职业操守。
3. 培训内容:
- 临床医学基础知识: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
- 临床技能培训: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的解读等。
- 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包括感染性疾病、慢性疾病、急危重症等。
- 全科医师的职业修养:包括医学伦理、法规制度、医疗质量控制等。
4. 培训方法:
- 理论培训:包括学术讲座、教材学习、病例讨论等培训形式。
- 临床实践:在指导下参与真实临床工作,通过实践学习临床技能。
- 自主学习:通过阅读文献、参加学术研讨会等方式进行学习。
请注意,以上是一般的概要信息,具体的全科医师培训大纲可能因不同国家、地区以及培训机构的政策和要求而有所不同。
如果您需要更详细的信息,请参考相关的培训机构或当地卫生部门的指导文件。
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大纲(2019年修订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要求,规范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提高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质量,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制定本培训大纲。
一、培训目标以全科医学理论为基础,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导向,通过较为系统的全科医学相关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培训,培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良好专业素质,热爱全科医学事业,掌握全科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达到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基本要求,能够为个人、家庭、社区提供综合性、连续性、协调性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合格全科医生。
二、培训对象符合以下条件的临床医师可申请参加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已取得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拟从事全科医疗工作、尚未接受过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助理全科医生培训的临床执业(助理)医师。
(二)二级及以上医院中取得临床执业医师资格、从事临床医疗工作三年及以上、拟从事全科医疗工作、尚未接受过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助理全科医生培训的其他专业临床执业医师。
三、培训时间和方式(一)培训时间。
培训总时长不少于12个月,可以在2年内完成。
其中,全科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培训不少于1个月(160学时)、临床综合诊疗能力培训不少于10个月、基层医疗卫生实践不少于1个月(160学时)、全科临床思维训练时间不少于20 学时(穿插培训全过程)。
(二)培训方式。
培训采取模块式教学、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允许培训基地根据培训对象的专业背景、工作年限和个性化需求,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灵活安排培训内容,重在全科岗位胜任能力的培养。
具体要求见表1。
表1 培训模块、轮转科室、培训时间及培训方式培训模块培训单位/轮转科室培训时间培训方式全科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培训由国家公布的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全科医学教研室(系)承担,培训地点自选。
各培训基地应当将教学大纲报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备案1个月可采用集中学习与分散自学,面授与远程培训相结合方式进行。
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大纲
(2019年修订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要求,规范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提高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质量,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制定本培训大纲。
一、培训目标
以全科医学理论为基础,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导向,通过较为系统的全科医学相关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培训,培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良好专业素质,热爱全科医学事业,掌握全科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达到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基本要求,能够为个人、家庭、社区提供综合性、连续性、协调性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合格全科医生。
二、培训对象
符合以下条件的临床医师可申请参加全科医生转岗培训: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已取得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拟从事全科医疗工作、尚未接受过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助理全科医生培训的临床执业(助理)医师。
(二)二级及以上医院中取得临床执业医师资格、从事
临床医疗工作三年及以上、拟从事全科医疗工作、尚未接受过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助理全科医生培训的其他专业临床执业医师。
三、培训时间和方式
(一)培训时间。
培训总时长不少于12个月,可以在2年内完成。
其中,全科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培训不少于1个月(160学时)、临床综合诊疗能力培训不少于10个月、基层医疗卫生实践不少于1个月(160学时)、全科临床思维训练时间不少于20 学时(穿插培训全过程)。
(二)培训方式。
培训采取模块式教学、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允许培训基地根据培训对象的专业背景、工作年限和个性化需求,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灵活安排培训内容,重在全科岗位胜任能力的培养。
具体要求见表1。
表1 培训模块、轮转科室、培训时间及培训方式
四、培训内容及要求
(一)全科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培训。
主要包括:全科医学及其相关理论、国家医疗卫生体系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医患关系与人际沟通、健康管理及慢性病管理、社区康复、卫生信息管理、预防医学等内容。
具体培训细则如下:
1.全科医学及其相关理论。
掌握:全科医学的基本概念,全科医生的服务模式和工作方法,全科医学的诊疗思维模式;全科医学以家庭为单位的照顾方式;我国全科医生培训模式、转岗培训目标和大纲。
熟悉: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发展现状,国家关于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的方针政策;临床预防的概念、原则与方法。
2.国家医疗卫生体系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
掌握:国家医疗卫生体系和相关政策,包括医疗保障制度。
熟悉:我国医疗卫生机构的主要类型、功能、执业范围、服务对象;双向转诊、签约服务、绩效考核的相关内容;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相关政策。
3.医患关系与人际沟通。
掌握: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病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医患关系模型及其意义、全科医疗中医患关系的建立与维护;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遵医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改善的方法。
熟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患者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基层常见医疗纠纷及其预防、处理。
4.健康管理及慢性病管理。
掌握:健康管理的基本概念;生命周期及其健康维护的概念与基本方法;疾病筛检的原则与方法;基层慢性病的健康管理技能,以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和高危人群的管理技能与规范为重点;避孕节育基本知识和服务技能。
5.社区康复。
掌握:康复医学的概念;社区康复的基本原则、服务模式与内容。
熟悉:康复评定的种类和特点;常用物理疗法、作业疗法、中医药传统康复疗法、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的方法。
6.卫生信息管理。
掌握: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应用与管理。
熟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远程医疗、转诊绿色通道、互联网医疗等;计算机检索相关信息的基本途径与方法;循证医学的基本概念。
7.预防医学。
掌握: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社区卫生诊断的资料收集与整理分析;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与方法,健康教育服务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内容、识别与处理原则。
了解:常用卫生统计分析方法,基础数据的常规处理;基层常见慢性病的膳食指导原则,居民营养监测方法。
8.其他。
各省(区、市)根据本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实际需求,可适当安排其他相关理论学习内容。
(二)临床综合诊疗能力培训。
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实际需求,以临床科室轮转方式组织安排教学活动,包括临床基础培训(岗前培训,1周)
和临床科室轮转两部分。
其中,临床科室轮转分必修轮转科室和选修轮转科室,不同轮转科室需要学习的主要病种/健康问题见表2,各地、各培训基地可根据当地和学员实际情况,对有关培训内容作适当调整优化。
表2 培训主要病种/健康问题
1.临床基础培训。
(1)常见症状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掌握:发热、头痛、头晕、咳嗽、心悸、胸闷、胸痛、腹痛、腹泻、便秘、腰痛、血尿、淋巴结肿大、关节痛、水肿、失眠、消瘦、乏力等常见症状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2)临床基本技能。
掌握:体格检查操作规范;心电图机操作及注意事项;掌握无菌操作的基本步骤与方法;临床常见X线、B超结果判读;常用实验室检查和结果判读;门诊、住院病历的基本内容与书写规范;常用药物的合理使用。
熟悉:临床培训基地的各项规章制度。
2.临床科室轮转。
(1)全科医学科。
①实训内容:疾病早期与健康问题、常见病与多发病、合并多种疾病的临床情况。
②基本知识:
掌握:常见疾病的早期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处理原则、生活方式指导;常见健康问题的识别与处理;基层常见病多发病诊断与鉴别诊断、处理原则、生活方式指导;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管理技能,包括危险因素分析、筛检方法、防治原则、健康管理;合并多种疾病患者的综合治疗。
熟悉:生命周期各阶段常见健康问题与周期性健康体检建议。
疑难病例的临床诊断思维模式。
多病共患时主要处理
原则。
③基本技能:
掌握:全科接诊流程、多病共患案例分析。
熟悉:周期性健康体检。
(2)内科。
1)心血管系统疾病。
①实训内容:高血压、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心肌炎。
②基本知识:掌握以上疾病的主要病因、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处理原则与方法、转诊指征及预防。
③基本技能:
掌握:循环系统的体格检查;血压的测量、高血压及其合并症的早期识别、连续性随访管理、高血压的合理用药;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的应急处理;心电图检查方法与结果判读。
熟悉:心脏X线特点;超声心动图结果判读;心脏起博器安装的适应症及社区指导原则。
了解: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监测的适应症及其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2)呼吸系统疾病。
①实训内容: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源性心脏病、肺癌、胸膜
炎、呼吸衰竭。
②基本知识:掌握以上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处理原则与方法、转诊指征及预防。
③基本技能:
掌握:痰标本正确留取方法;常见呼吸系统疾病X线判读;危重病人吸痰;正确吸氧的方法、简易呼吸器的使用;峰流速仪的使用;雾化吸入器和气雾剂的使用方法。
3)消化系统疾病。
①实训内容:消化性溃疡、胃炎、反流性食道炎、急慢性肠炎、脂肪肝、肝硬化、急性胰腺炎、胆囊炎及肝癌、胃癌、结肠癌。
②基本知识:掌握以上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处理原则与方法、转诊指征及预防,肝癌、胃癌、结肠癌的早期筛查。
③基本技能:
掌握:腹部查体的方法;安置胃管、灌肠的技术。
4)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
①实训内容: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低、血脂异常、痛风、骨质疏松、肥胖。
②基本知识:掌握以上疾病及健康问题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处理原则与方法、转诊指征及预防。
③基本技能:
掌握:快速血糖测定方法;尿糖试纸的使用方法;胰岛素的使用方法。
熟悉:尿微量蛋白试纸使用方法;糖耐量试验的测定方法。
(3)神经内科。
①实训内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老年性痴呆。
②基本知识:掌握以上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处理原则与方法、转诊指征及预防;老年性痴呆的早期识别及社区照顾原则。
③基本技能:
掌握:常用神经系统的体格检查方法。
熟悉:眼底镜的检查技术。
(4)儿科。
①实训内容:小儿生长发育与评估、营养性疾病、小儿发热、腹泻、腹痛、惊厥、癫痫、呼吸道疾病、新生儿黄疸、急性肾小球肾炎。
②基本知识:掌握以上疾病与健康问题的临床特征、初步诊断与鉴别诊断、处理原则与方法、转诊指征及预防。
③基本技能:
掌握:体格检查、用药特点、药物剂量的计算、小儿液体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