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微生物学-细菌的变异
- 格式:ppt
- 大小:1.98 MB
- 文档页数:15
§1.书本知识点:一、三型八大类(三菌四体一病毒)—细胞核有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完整,如真菌。
—仅有原始核,无核膜、核仁。
细胞器很不完善。
DNA 和RNA 同时存在。
有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是最小的一类微生物。
无典型的细胞结构,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衍。
核酸类型为DNA 或RNA 。
病毒属之。
二、细菌大体形态与排列状态三、细菌的特殊状态细菌的活的非可培育状态:指细菌处于不良环境条件下,细胞缩成球形,用常规方式培育不能生长繁,但仍是活的一种特殊存在形式.处于活的非可培育状态的细菌在必然的条件下能够苏醒,并仍具有毒性.如霍乱弧菌,大肠杆菌O157:H7等。
四、物质摄取的方式:单纯扩散、增进扩散、主动运输、基团转位 五、菌落菌落:单个细菌在适当的固体培育基表面或内部,通过一段时刻培育后,生长繁衍出数量庞大的菌体,形成肉眼可见、有必然形态的群体。
可用于细菌的分离、纯化、计数和鉴定。
六、细菌培育基及分类(一)、细菌培育基:是人工配制的基质,含有细菌生长繁衍必需的营养物质。
培育基制成后,通常都要经灭菌处置。
短杆状、长杆状、棒杆状、梭状杆状、月亮状、 竹节状等;按杆菌细胞繁殖后的排列方式则有链状、栅状、“八”字状等。
弧菌、螺旋菌 球菌:杆菌:螺旋状菌:单球菌、双球菌、链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等。
(二)、分类①、按营养组成的不同1.基础培育基: 大体营养成份2.营养培育基: 在基础培育基中添加一些其它营养物质,如葡萄糖、血液、血清、生长因子等②、按状态的不同1.固体培育基: %~2%琼脂,用于细菌分离纯化。
2.半固体培育基: %琼脂,作穿刺实验。
3.液体培育: 扩增纯培育的菌体。
③、按功能的不同1.辨别培育基:在培育基中加入特定底物,观看细菌在其生长后分解底物如何,从而辨别细菌。
2.选择培育基:在培育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使之抑制一类细菌生长,而有利于另一类细菌生长,从而将后者选择出来。
叙述病毒的基本特性(1)病毒只有一种核酸(或DNA或RNA)(2)没有完整的酶系统,严格细胞内寄生(3)繁殖方式是复制(4)对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5)形体极其微小(6)无细胞构造(7)离体状态以无生命的大分子状态存在,并可形成结晶革兰氏阴阳细菌细胞壁差异?G+细胞壁较厚,结构简单,主要是肽聚糖,还含有磷壁酸G-细胞壁较薄,结构复杂,内层为肽聚糖,外层为脂多糖、磷脂、蛋白质外毒素特性:①不稳定,易被热灭活②可以被甲醛脱毒为类毒素③具有免疫原性,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④毒性强⑤菌种特异性(什么菌产生什么毒素)⑥毒性具有特异性内毒素特性:①耐热②不能被甲醛脱毒为类毒素③抗原性弱,抗体无中和内毒素的作用④毒性弱影响消毒作用的因素?(1)消毒剂的性质、浓度、作用时间(2)微生物的种类、数量(3)温度(4)pH(5)有机物的存在,尤其是蛋白质与消毒剂的结合,降低消毒剂的效果(6)药物的相互拮抗(7)湿度、穿透力、表面张力革兰氏染色:(1)结晶紫染色1~3min,水洗(2)碘液媒染1~2min,水洗(3)95%酒精脱色30~60s,水洗(4)碱性复红染色10~30s,水洗(5)吸干后镜检细菌经初染和媒染后,在细胞膜或原生质上染上了不溶于水的结晶紫-碘复合物。
G+细胞壁厚,肽聚糖含量高,不含类脂,不会因乙醇脱色而褪色H-细胞壁薄,肽聚糖含量低,脂类含量高,乙醇脱色时结晶紫碘复合物会被脱去,在复染时又会被染上红色菌落特征包括大小,颜色,透明度,形状,边缘情况,隆起情况,表面光泽,表面状态,质地等,是细菌分类的重要依据培养基分类:成分:天然,合成,半合成物理:固体,液体,半固体功能:基础,选择,鉴定,厌氧,扩增,加富微生物类型分类:光能自养,化能自养,光能异养,化能异养。
(细菌多数为化能异养)。
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①单纯扩散:顺浓度梯度,无能量。
②促进扩散:顺浓度梯度,无能量,特异性载体蛋白。
③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需能量,特异性载体蛋白。
兽医微生物学绪论及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1、微生物: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型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2、微生物的种类:三型八大类(三菌四体一病毒)①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有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完整,如真菌。
②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仅有原始核,无核膜、核仁。
细胞器很不完善。
DNA和RNA同时存在。
有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
③非细胞型微生物:是最小的一类微生物。
无典型的细胞结构,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
核酸类型为DNA 或RNA。
病毒属之。
3、微生物的特点·体积小、面积大;·代谢能力强,代谢类型多;·生长繁殖快,容易培养;·易变异,适应强;·种类多,分布广。
4、细菌的基本形态细菌按其外形,主要有:球菌、杆菌、螺旋状菌。
①球菌菌体呈球形或近似球形,根据细胞分裂的方向及分裂后的各子细胞的空间排列状态不同,可将球菌分为以下几种:单球菌、双球菌、链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等。
②杆菌杆菌是细菌中种类最多的类型,因菌种不同,菌体细胞的长短、粗细等都有所差异。
杆菌的形态:短杆状、长杆状、棒杆状、梭状杆状、月亮状、竹节状等;按杆菌细胞繁殖后的排列方式则有链状、栅状、“八”字状等。
③螺旋菌:弧菌、螺菌。
5、科赫法则·特殊病原菌在同一疾病中查见,健康者中不存在;·该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得纯种;·该纯培养物接种至易感动物,能导致同样病症;·自实验感染的动物体内能重新获得该病原菌的纯培养。
6、细菌的衰老型或退化型:指在不良环境或老龄期时,细菌会出现与正常形状不一样的个体。
若将其重新置于正常培养环境时可恢复正常状态。
7、细菌的多形性:指处于衰老型或退化型状态的细菌即使置于适宜的环境中生长,其形状也与正常的不一致,如嗜血杆菌。
第一章1.什么是菌落?了解菌落有何实际意义?2.绘出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图。
3.比较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的细胞壁结构及化学组成的差异。
4.试述脂多糖及外膜蛋白的组成及功能。
5.叙述细菌核体与真核细胞核的异同。
6.解释荚膜的概念及其功能。
7.S层是什么样的结构?8.试述鞭毛的结构和功用。
9.菌毛的本质、分类及功能如何?10.叙述芽胞的结构、功能及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的原因。
11.根据鞭毛、芽胞为何能鉴别细菌?12.什么是革兰染色?有何意义?其染色机制如何?13.试述应用电镜观察细菌有哪些特点和限制?第二章1.细菌菌体分裂为什么只需较短时间?2.细菌的生长曲线如何确定?有何意义?3.试述细菌生长的各个期的特点。
4.培养基有哪些种类?各有何用途?6.生物被膜有何特点?7.何谓密度感应系统调控?举例说明其作用。
8.试述益生菌及益生元的概念及应用价值。
9.何谓菌群失调?保持动物正常菌群有何重要意义?10.试述悉生生物学和悉生动物的概念、实验动物分类(包括定义)以及培育实验动物的意义。
第三章1.何谓灭菌、消毒、防腐?举例比较它们的异同。
2.试述影响微生物的主要物理因素及其实用价值。
3.试述各种热力灭菌法的方法原理及其主要用途。
4.根据对微生物的灭活作用可分为哪些类型?列举常用的辐射方法及其杀菌原理和应用。
5.试述滤过除菌的概念及其应用。
第四章1.什么是柯赫法则?如何从分子水平解释柯赫法则?2.试述致病菌侵入宿主细胞的主要过程。
3.什么样的细菌能内化入胞?意义何在?4.什么是细菌外毒素?其基本特性及组成如何?5.什么是类毒素?有何用途?6.试述内毒素的来源、组成、致病意义及检测方法。
7.比较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异同点。
第五章1.何谓细菌遗传?细菌变异?2.概述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3.质粒有哪些主要特点及类型?4.试述毒力岛的概念及特点。
5.在自然条件下细菌的基因转移重组主要方式有哪几种?6.什么叫转化?试述转化的一般过程。
兽医微生物学习题欧阳光明(2021.03.07)第1、2章细菌的形态结构与生理测试题一、名词解释1.微生物2.微生物学3.兽医微生物学4.菌苔5.细胞壁6.肽聚糖或粘肽7.脂多糖8.质粒9.荚膜10.鞭毛11.菌毛12.芽胞13.细菌L型14.磷壁酸15.细菌素16.水活度17.热原质18.纯培养19.生长曲线20.培养基21.菌落二、填空题:1. 兽医微生物包括细菌学、免疫学和病毒学三大部分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包括细菌、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共六类微生物。
3.病毒必须在宿主体内才能增殖,为寄生型微生物。
4.正常菌群对动物具有免疫、、和等作用.5.测量细菌大小的单位是微米。
6.细菌的基本形态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
7.细菌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有核体和质粒两种,其中质粒不是细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8.细菌的菌毛有普通菌毛和性菌毛两种,前者与细菌定植有关,后者具有作用。
9.经革兰染液染色后,被染成紫色的是革兰氏阳菌,被染成红色的是革兰氏阴菌。
10.细菌的特殊结构有荚膜、鞭毛、质粒和性菌毛。
11.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包括类脂A、特异多糖和侧链多糖3种成分。
12.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肽聚糖是由脂蛋白、多糖构成。
13. 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主要结构肽聚糖,是由多糖、壁磷酸和脂蛋白构成。
14. 固体培养基是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琼脂,加热溶化经冷却凝固后即成;当加入时,即成半固体培养基。
15.细菌的繁殖方式是二等分裂法。
绝大多数细菌繁殖一代用时为,而结核杆菌繁殖一代用时为。
16.半固体培养基多用于检测细菌鞭毛。
17.根据菌落的特点可将菌落分为光滑型菌落、粗糙型菌落和菌苔。
18.SS琼脂培养基含有胆盐、枸橼酸、煌绿,可抑制革兰阳性菌和的生长,常用于沙门氏菌的分离和培养。
19.细菌色素分为和两种。
20.以简单的无机物为原料合成复杂的菌体成分的细菌称为自养型菌,只能以有机物为原料合成菌体成分及获得能量的细菌称为异养型菌。
兽医微生物学各章重难点第二篇细菌学各论第7章革兰阳性球菌葡萄球菌属与链球菌属是最具代表性的革兰阳性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可致动物乳腺炎等疾病,α溶血素、凝固酶、耐热核酸酶等均是其重要的毒力因子。
它的SPA特殊结构不仅具有抗吞噬活性,而且被广泛用于免疫学诊断。
链球菌属的若干成员与乳腺炎、败血症等有关,根据多糖抗原及溶血特性可将其分类;其胞壁的M蛋白等结构及产生的溶血素毒素等与致病性有关。
猪链球菌2型不仅对猪有较强的致病性,也是人类的机会致病菌。
形态观察对这两属细菌的鉴定有重要意义,溶血作用往往需作CAMP试验强化,有时还需接种动物以证实其致病性。
肠球菌属原先归于链球菌属,近年来发现某些成员对动物有致病性。
第8章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肠杆菌科广泛分布,具有重要致病意义。
埃希菌属的血清型、肠毒素、志贺毒素与菌毛粘附素等毒力因子、毒力岛以及致病机理等在革兰阴性菌中具有代表性,有关研究推动了微生物学的发展。
沙门菌属中最常见的为肠道沙门菌,其血清型繁多,抗原结构有独特的表述形式,致病类型亦有专嗜、偏嗜与泛嗜的差异。
肠杆菌科的检验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检验手段主要是依据生化特性、血清学试验、PCR等。
有常规疫苗及基因工程疫苗可用于免疫预防。
耶尔森菌属中的鼠疫、假结核及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三种是重要的病原菌。
克雷伯菌属及变形杆菌属的某些成员有一定致病性,迟缓爱德华菌是人及水生动物等共患的病原菌,值得重视。
第9章弧菌科(Vibrionaceae)弧菌属成员众多,其中副溶血弧菌及鳗弧菌具有代表性。
副溶血弧菌常污染海产品导致人类食物中毒,具有公共卫生意义。
鳗弧菌等弧菌是海水养殖鱼类的致病菌。
气单胞菌可分为运动性与非运动性两大类,前者分布广泛,是较常见的致病菌,主要引致淡水养殖鱼类败血症及人类腹泻等,最常见的为嗜水气单胞菌,目前分为三个亚种,其致病株具有胞外蛋白酶、溶血毒素、S蛋白等毒力因子。
非运动性气单胞菌的代表为杀鲑气单胞菌,是冷水鱼的重要致病菌之一。
兽医微生物学试题标准答案一、填空(24分)1、测量细菌的大小以为um单位,测量病毒的大小以nm 为单位。
2、球菌的排列方式有:链球菌、葡萄球菌双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
3、微生物除细菌、病毒和真菌之外,还包括霉形体、衣原体、放线菌、螺旋体、立克次氏体。
(5个中填其中任何两个即可)4、真菌菌落有三种类型,分别是酵母型、酵母样型、丝状菌落。
5、满足细菌生长繁殖的的主要条件是适宜温度、酸碱度、合适的营养、一定的气体环境。
6、细菌生长曲线可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迟缓期、对数期生长期、稳定期和衰亡期。
在对数期生长期,细菌的生理特性最典型;在稳定期,总菌数最多。
7、葡萄球菌接触酶试验为+ 性反应;链球菌呈—性反应。
8、细菌的特殊构造有芽胞、鞭毛、荚膜、菌毛。
9、吲哚试验又叫靛基质试验,该试验是检查细菌能不能利用色氨酸;过氧化氢酶试验又叫接触酶试验。
10、细菌的肽聚糖是由多糖支架、四肽侧链、五肽桥组成,多糖支架是由N-乙酰葡萄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组成。
11、普通固体培养基的基本组成是琼脂、蛋白胨、肉水、NaCl 。
以上各空,每错一空扣0.5分二、单项选择题(24分)1.细菌变异最易出现在A.迟缓期B.对数期D.衰亡期E.以上均可2.细菌缺乏下列哪一种结构仍可存活B.细胞膜 C.细胞质 D.核质 E.以上均可3.H—O变异属于A.毒力变异 B.菌落变异D.形态变异 E.耐药性变异4.哪种实验不属于细菌的生化反应A.糖发酵试验 C.VP试验 D. 靛基质生化试验 E. 甲基红试验5.用普通显微镜的油镜头观察细菌的总放大倍数为:A.100900-1000倍C.400倍D.10000倍E.40000倍6.下列哪种方法可用于总菌数计数B.计数器测定法C.光电比色计测定法D.平板计数法7.下列哪些物质不是细菌的合成产物A热原质C.热D.光8.在正常机体中下列哪些部位不含任何细菌A咽喉部B气管C9..下列各种孢子除哪个孢子外,其余均属真菌的无性孢子A分生孢子B.孢子节C孢子囊孢子10A蛋白胨B.NaCl D.琼脂E肉水11.下列哪些试验是测定细菌蛋白质代谢的A.V.P试验B.M.R硫化氢产生试验D.柠檬酸盐利用试验12.下列哪项的功能类似于真核细胞线粒体的功能A.细胞壁B.菌毛C.鞭毛D.核质13.非细胞型微生物是A衣原体B支原体C立克次氏体D放线菌14.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理由是A以简单的二分裂放式繁殖也无核仁C较其他生物小得多D 是单细胞生物E以上都不是15.质粒是细菌的A核质DNA B胞浆颗粒C胞浆中的DNA16.在人工营培养基上繁殖速度最慢的细菌是A大肠杆菌B链球菌C脑膜炎双球菌E变形杆菌17.吲哚试验阳性的细菌是因为它能分解A葡萄糖C靛基质D胱氨酸E枸橼酸盐18.在细菌之间直接传递DNA是通过以下哪一种结构A鞭毛B普通菌毛C中介体E细胞壁19. 培养巴氏杆菌的适宜培养基是A普通培养基B C马铃薯培养基20. .噶该菌用抗酸性染色时,菌体呈(兰色,绿色黄色),排列常为(单在,21下列细菌引起的疾病可用变态反应性诊断A.氏杆菌B.丹毒杆菌C.李氏杆菌D.沙门氏菌E.嗜血杆菌结核杆菌G.链球菌H.炭疽杆菌I.布氏杆菌K.魏氏梭菌。
模块三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基础项目一微生物学基础任务一细菌知识点一:细菌的大小细菌的个体微小,通常以微米(μm)作为测量其大小的单位。
不同的细菌大小也不相同,细菌的大小常受菌龄、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知识点二:细菌的基本形态与排列细菌的基本形态有球状、杆状、螺旋状三种,根据细菌的这三种基本形态相应地把细菌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状菌。
知识点三:细菌的结构与功能一、细菌的基本结构1.细胞壁:位于细菌细胞的最外层,无色透明,有坚韧的弹性。
它具有维持菌体形态,保护菌体耐受低渗环境,参与细菌的物质交换作用,还与细菌的致病性、对药物的敏感性及染色特性有关。
2.细胞膜:一层半透性生物薄膜。
它具有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运送、交换,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提供鞭毛的着生点,参与能量代谢等功能。
3.细胞质:是位于细胞膜内的无色、透明、黏稠的胶体状物质。
是细菌进行新陈代谢的场所。
4.拟核:分布于细胞质的中心或边缘区。
控制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二、细菌的特殊结构1.荚膜:荚膜具有保护菌体的功能,还具有贮留水分,抗干燥的作用;荚膜与细菌的毒力有关;荚膜具有抗原性。
2.鞭毛:鞭毛具有抗原性,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3.菌毛:普通菌毛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性菌毛的主要功能是传递遗传物质。
4.芽孢:某些革兰氏阳性菌在一定条件下,在菌体内形成一个折光性强,不易着色的圆形或卵圆形的休眠体,称为芽孢。
一个细菌只能形成一个芽孢。
一个芽孢经过萌发后也只能形成一个菌体,故芽孢不是细菌的繁殖器官。
杀死芽孢的可靠方法是干热灭菌或高压蒸汽灭菌。
评价消毒剂的效果一般以能否杀灭芽孢为标准。
知识点四:细菌的生长繁殖和呼吸类型一、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1.营养物质:所有细菌的生长繁殖都需要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类和生长因子等。
2.适宜的温度:病原菌在15—45_℃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是37_℃左右。
3.合适的酸碱度(pH):大多数细菌在pH4.0—9.0的范围内可以生长,多数病原菌的适宜pH为7.2—7.6。
名词解释1.兽医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形态、结构、生理、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分类及与人类的关系的一门科学。
2.包涵体:外源基因在原核细胞中表达时,尤其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时,形成的由膜包裹的高密度、不溶性蛋白质颗粒。
在显微镜下观察时为高折射区,与胞质中其他成分有明显区别。
3.TCID50:半数组织细胞感染量指能引起50%细胞培养感染的病毒量。
4.质粒:是细胞内染色体外的,具有遗传功能的双股闭合环状DNA分子。
5.侵袭力:病原菌在机体内定殖、突破机体的防御屏障、内化作用、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6.噬斑:噬斑是在固体培养基上由一个噬菌体复制增殖并裂解宿主菌后形成的溶菌空斑。
7.类毒素:外毒素在0.4%甲醛溶液作用下,经过一段时间可以脱毒,但仍保留原有抗原性,称为类毒素。
8.感染性核酸:是由病毒质粒(或者感染细胞)中所分离出的具有感染性的核酸。
9.血凝抑制实验:有血凝素(HA)的病毒能凝集人或动物红细胞,称为血凝现象,血凝现象能被相应抗体抑制称为血凝抑制试验。
10.兼性厌氧菌:在有氧或无氧环境中均能生长繁殖的微生物。
11.消毒:杀灭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仅要求消除传染性,并不严格要求杀死全部病原微生物及其芽孢、孢子。
12.荚膜:某些细菌在其生活过程中可在细胞壁外周产生一层包围整个菌体,边界清楚的粘液样物质。
13.CFU:菌落形成单位,表示形成菌落的菌落个数。
14.大肠杆菌: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的大肠内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有鞭毛的兼性厌氧菌。
15.SPF动物:即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是指除清洁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的实验动物。
16.毒力:病原菌致病力的强弱程度称为毒力。
17.菌落:由单个细菌分裂繁殖出巨大数量的菌体,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的独立群体。
18.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基质,含有细菌生长繁殖必需的营养物质。
19.半数致死量(LD50):指能使接种的实验动物在感染后一定时间内死亡一半所需的微生物量或毒素量。
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试题答案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试题(一)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1、质粒质粒是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双股环状DNA。
分子量比染色体小,可携带某些遗传信息2、LD50:能使实验动物在感染后一定时限内发生半数死亡的活微生物量或毒素量3、持续性感染:是指有些病毒感染机体后,可在受感染细胞内长期存在或终身带病毒,而且经常或反复间断地向外界排出病毒。
4、单克隆抗体在机体淋巴组织内可存在千百种抗体形成细胞(即B细胞),每种抗体形成细胞只识别其相应的抗原决定簇,当受抗原刺激后可增殖分化为一种细胞群,这种由单一细胞增殖形成的细胞群体可称为细胞克隆(clone)。
同一克隆的B 细胞可合成和分泌在理化性质、分子结构、遗传标记以及生物学特性等方面都是完全相同的均一性抗体,亦可称之为单克隆抗体。
5、细菌素某些细菌能产生一种仅作用于近缘关系细菌的抗生物质。
其抗菌范围窄,在细菌分型及流行病调查上具有一定意义6、毒力岛:毒力岛是指编码细菌毒力基因簇的分子质量比较大的染色体稳定,含有潜在的可移动元件,其基因产物多为分泌性蛋白或表面蛋白。
DNA片段,其特点是两侧一般具有反复序列和插入元件,平日位于细菌染色体tRNA位点内或其附近,不7、干扰素:是由病毒或诱生剂刺激人或动物有核细胞产生的糖蛋白,因能干扰病毒在非感染构造的复制,故称为干扰素。
8、抗原转变:指编码抗原的基因组重排引起的变异幅度大时,产生新的亚型,这种变异为质的改动,往往引起流感的天下大风行。
9、细胞病变效应:病毒在细胞内增殖引起的细胞变性、死亡、裂解等细胞损伤,称为病毒的细胞病变效应。
10、朊病毒是亚病毒中一类重要的感染因子,侵害动物与人类,传染性极强。
不具有病毒结构,主要由蛋白质构成,迄今尚无含有核酸的确切证据二、填空题(每空1分)1、细菌的基因转移包括:(接合)、(转化)、(转导)、(溶原性转换)。
2、病毒的首要化学组成为(蛋白质)、(核酸)、(脂质)、(糖类)。
兽医微生物学考试题及参考答案1、从雄性细菌向雌性菌传递质粒的特殊器官是()A、性纤毛B、普通纤毛C、鞭毛D、荚膜答案:A2、下列哪项不属于细菌的形态结构变异现象()A、荚膜变异B、毒力变异C、鞭毛变异D、芽孢变异答案:B3、细菌抵抗不良环境的特殊存活形式是()A、芽孢B、荚膜C、菌毛D、鞭毛E、细胞膜答案:A4、哪种细菌菌落边沿在低倍镜下可呈现“卷发样”()A、大肠杆菌菌落B、巴氏杆菌菌落C、炭疽杆菌菌落D、产气荚膜梭菌菌落答案:C5、在一定时间内能使特定动物在感染后全部死亡的最小微生物或毒素量,称为( )A、最小致死量B、半数致死量C、最小感染量D、半数感染量答案:A6、细小病毒的核酸类型为()A、双股RNAB、单股RNAC、单股DNAD、双股DNA答案:C7、下列描述病毒的基本性状中,错误的是()A、专性细胞内寄生B、只含有一种核酸C、形态微小,可通过滤菌器D、结构简单,非细胞型结构E、可在宿主细胞外复制病毒组装成分答案:E8、决定病毒感染的真正开始的是()A、静电吸附B、氢键结合C、特异性吸附D、相互接触E、离子键结合答案:C9、沙门菌血清型表示()。
A、Vi抗原:O抗原:第1相H抗原:第2相H抗原B、O抗原:Vi抗原:第1相H抗原:第2相H抗原C、O抗原:第1相H抗原:第2相H抗原:Vi抗原D、Vi抗原:第1相H抗原:第2相H抗原:O抗原答案:B10、白色念珠菌常引起()A、癣病B、皮下组织感染C、皮肤粘膜、内脏感染D、真菌中毒症答案:C11、下列哪种病毒感染细胞后,在细胞的胞浆内形成包涵体()。
A、痘病毒B、非洲猪瘟C、口蹄疫病毒D、蓝耳病病毒12、有关TCID50的描述正确的是()A、能够使半数组织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细胞病变的病毒量B、在一定时限内使半数实验动物感染后发生死亡的活菌量或毒素量C、使半数实验动物、鸡胚或细胞,发生感染的最小活微生物量D、在一定时限内使特定实验动物感染并全部发生死亡的最小活菌量或毒素量答案:A13、下列细菌中,哪一种经瑞氏染色后不呈现两极浓染?A、多杀性巴氏杆菌B、溶血性曼氏杆菌C、大肠杆菌D、鸭疫里氏杆菌答案:C14、关于纤突叙述错误的是()A、纤突位于囊膜表面B、纤突的主要成分为糖蛋白C、纤突构成病毒的表面抗原D、纤突决定病毒对宿主细胞的嗜性E、纤突与病毒的致病性无关答案:E15、杀灭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称()A、灭菌B、防腐C、消毒D、无菌操作答案:C16、SPA在致病中的作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