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昆虫学绪论
- 格式:ppt
- 大小:3.75 MB
- 文档页数:99
研究生入学考试《昆虫学》考试大纲一.考试基本要求1.要求学生掌握昆虫形态一般结构、变异特点及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掌握昆虫生物学特性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3.明确昆虫器官的解剖构造和功能。
4.掌握昆虫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昆虫分类系统及其各目之间的亲缘关系,正确识别各自以及农业大田作物关系密切的7大目主要科的特征。
二、复习考试内容绪论了解昆虫纲在动物界的地位;重点掌握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第一篇昆虫的外部形态第一章昆虫体躯的一般构造本章重点:昆虫体躯的构造,昆虫体躯的分节方式,附肢的构造及其与胸足的同源关系。
第二章昆虫部的头部本章重点:昆虫头壳的构造特点及具附肢和附器的种类,几种主要口器的基本构造和变异特点,为害症状及其与药剂防治的关系。
第三章昆虫的胸部本章重点:昆虫胸部、翅、足的基本构造和变异特点,绘制较近用理想脉序,翅的起源和发育过程,翅关节与翅运动的关系。
第四章昆虫的腹部本章重点:昆虫腹部附肢和附器,雌雄外生殖器的模式构造,主要目的雌雄外生殖器的特点。
第二篇昆虫的内部结构和生理第一章昆虫的内部结构本章重点:昆虫内部器官的位置及昆虫内部结构的特点。
第二章昆虫的体壁与蜕皮本章重点:昆虫体壁的构造和功能,体壁的形成和蜕皮的过程,体壁与害虫防治的关系。
第三章昆虫的消化系统与营养本章重点:昆虫消化道的基本构造和功能,消化道的变异特点,消化道与药剂防治的意义。
第四章昆虫的循环系统及生理本章重点:昆虫血液循环的特点,背血管的基本构造,血液循环的动力和途径,杀虫剂与血液循环的关系。
第五章昆虫的排泄系统及生理本章重点:昆虫排泄器官的种类,马氏管的排泄机制和排泄过程。
第六章昆虫的呼吸系统及生理本章重点:昆虫呼吸的方式和昆虫呼吸代谢的特点,昆虫气管系统的组成和呼吸机制,杀虫剂与呼吸系统的关系。
第七章昆虫的肌肉组织及生理本章重点:昆虫肌肉的类型和组织结构,昆虫肌肉收缩机制和收缩过程。
第八章昆虫的神经系统及生理本章重点:昆虫的神经系统,感觉器官的基本构造、类型及其功能,神经系统的传导机制和传导过程,昆虫复眼成像原理。
《普通昆虫学》考试大纲一、考试大纲的性质普通昆虫学是生物类专业及林学和农学相关专业的基础课,也是报考森林保护学科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考试科目之一。
为了帮助考生明确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考试大纲。
本大纲适用于报考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昆虫相关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一)绪论昆虫纲的基本特征,昆虫纲在动物界的地位,昆虫的多样性;昆虫与人类的关系;昆虫学简史;昆虫学的内容与范围。
(二)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体躯的一般构造;昆虫头部的感觉器官、口器,头壳表面的分区,头部的变化与适应;昆虫胸部的基本构造,胸足的构造与类型,翅的基本构造与类型,原始假想脉序,翅的连锁;昆虫腹部的基本结构,外生殖器及锁钥学说,尾须。
(三)昆虫的内部解剖和生理昆虫内部器官的位置;体壁的构造与功能,表皮的化学成分,蜕皮过程及激素调控;表皮的通透性;昆虫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呼吸系统、肌肉系统、神经系统、感觉器官、生殖系统的基本构造与功能,昆虫激素及其作用过程,激素对变态的调节,昆虫的外激素。
(四)昆虫的生物学昆虫的生殖方式;胚胎发育;胚后发育,变态类型;昆虫生活史;昆虫的习性与行为。
(五)昆虫的分类学昆虫分类依据的主要特征,物种的含义、命名、模式标本;无翅亚纲、有翅亚纲的基本特征;昆虫纲各目基本特征及其拉丁名;与农林业关系密切的常见科、目的特征比较,检索表的编制。
(六)昆虫生态学学习昆虫生态学的意义;影响昆虫的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昆虫的地理分布,有效积温法则(概念、计算方法、应用及其局限性);种群的含义,昆虫种群的空间分布特征,昆虫生命表,种群内禀自然生长率;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概念与内涵,害虫种群数量控制的研究途径。
三、考试要求考生应全面掌握普通昆虫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能够融会贯通各部分内容的知识,并能运用普通昆虫学的原理分析解决实践中的一般问题。
四、试卷结构试卷总分:分。
试卷题型比例:填空题约占名词解释约占简答题约占论述题约占试卷难易比例:容易题约占中等难度题约占难题约占五、考试方式及时间考试方式为笔试,时间为小时。
普通昆虫学Ⅱ讲稿第一章绪言一、昆虫的基本特征昆虫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
昆虫具有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同时又具有不同于节肢动物门中其他纲的特征。
节肢动物门具有以下特征:1.身体左右对称,体躯分节,即由一系列体节组成;2.整个体躯被有含几丁质的外骨骼;3.有些体节上具有成对的分节附肢,节肢动物名称即由此而来;4.体腔为血腔,循环器官不完全,心脏在身体背面,神经系统在身体腹面,消化道位于体躯中部。
昆虫纲具有以下特征:1.身体环节分别集合组成头、胸、腹3个体段;2.头部具有3对口器附肢,1对触角,通常还有单眼和复眼,为感觉和取食中心;3.胸部由3个体节组成,有3对足,通常还有2对翅,为运动中心;(所以昆虫纲也称六足纲)4.腹部通常由9~11节组成,有气门和外生殖器,为新陈代谢和生殖中心;5.昆虫属于变态发育。
除昆虫外,节肢动物门中较重要的还有蛛形纲(蜘蛛、蜱螨、蝎子等)、甲壳纲(虾、蟹等)、多足纲(蜈蚣、马陆等)、结合纲等。
二、昆虫与人类的关系(一)昆虫的发生特点1.种类数量最多:昆虫纲种类繁多,是整个动物界中最大的一个纲,已知有100多万种,约占动物界的3/4以上。
而植物(包括细菌在内)的已知种类仅为33.5万种。
2.个体数量最大:昆虫不仅种类多,而且同种的个体数量也十分巨大。
如一个蚂蚁群可有50多万个个体;一棵树上可有10万多头蚜虫,等。
3.分布范围最广:昆虫的分布几乎遍及整个地球。
(二)昆虫纲昌盛的原因1.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有翅的动物,为其在觅食、求偶、避敌、扩大分布范围等方面带来很大好处;2.身体较小,需食物少,也利于隐蔽保护自己;3.口器特化,由嘴嚼式向吸收式转化,扩大了取食范围,也改善了与寄主植物的关系;4.繁殖力强,许多昆虫一年可完成许多代,单雌每次繁殖可产卵数百粒至数千粒;5.适应能力强,具变态、休眠、滞育、不同生物型等特点,有利于适应不利的环境。
(三)昆虫对人类的影响有害的方面:1.农业害虫:人类栽培的每一种农林作物都有害虫的为害,如我国有水稻害虫300余种,棉花害虫也有300余种。
虫鸣绿水青山间,大自然的和谐之音《普通昆虫学》课程思政优秀案例一、案例主题虫鸣绿水青山间——大自然的和谐之音二、结合章节第一章绪论之昆虫与人类的关系三、案例意义昆虫的种类、数量繁多,在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形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为人类的农业生产所要遵循的自然规律提供了极有意义的参考,只有更好地维护大自然的生物多样性,才能有更多的绿水青山,契合了我国现阶段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发展理念。
四、案例描述有翅昆虫出现的历史至少有3.5亿年,无翅亚纲昆虫可能有4亿年甚至更长的历史,而人类的出现仅有100多万年,在进化的历史长河中,人类与昆虫相比只是一个瞬间。
远在人类诞生之前,昆虫就与周围环境中的动植物建立了悠久的生存关系,人类的出现,特别是种植、养殖业的发展,一方面给其他生物包括昆虫带来了巨大影响,另一方面人类与昆虫也形成了十分复杂而又密切的关系。
昆虫与人类的关系主要教学内容包括:昆虫的发生特点、昆虫昌盛的原因、昆虫对人类影响。
本课程内容将从昆虫出现的历史展开,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引入课堂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进入对昆虫的认知与思考。
昆虫的发生特点包括:种类数量最多、个体数量最大、分布范围最广。
目前已知的昆虫种类数量已经超过100万种,占整个动物界的2/3。
此外,其个体数量也非常庞大,如1个蚂蚁群可多达50多万个个体,如此众多的昆虫种类及数量必然在大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站在新时代的社会视角该如何去看待这一群群个体如此渺小的生命体呢?人类在不断向大自然索取各种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又有没有去认真思考大自然中如昆虫般渺小的群体的存在呢?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已经有足够的能力与意识去认识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了,尤其是人类在大自然中开展各类生产生活工作的过程中,应该认识到我们需要更多地思考如何更好地维护大自然的生物多样性,留住我们身边的绿水青山,留住的绿水青山终将成为人类自己的“金山银山”。
普通昆虫学Ⅱ讲稿第一章绪言一、昆虫的基本特征昆虫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
昆虫具有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同时又具有不同于节肢动物门中其他纲的特征。
节肢动物门具有以下特征:1.身体左右对称,体躯分节,即由一系列体节组成;2.整个体躯被有含几丁质的外骨骼;3.有些体节上具有成对的分节附肢,节肢动物名称即由此而来;4.体腔为血腔,循环器官不完全,心脏在身体背面,神经系统在身体腹面,消化道位于体躯中部。
昆虫纲具有以下特征:1.身体环节分别集合组成头、胸、腹3个体段;2.头部具有3对口器附肢,1对触角,通常还有单眼和复眼,为感觉和取食中心;3.胸部由3个体节组成,有3对足,通常还有2对翅,为运动中心;(所以昆虫纲也称六足纲)4.腹部通常由9~11节组成,有气门和外生殖器,为新陈代谢和生殖中心;5.昆虫属于变态发育。
除昆虫外,节肢动物门中较重要的还有蛛形纲(蜘蛛、蜱螨、蝎子等)、甲壳纲(虾、蟹等)、多足纲(蜈蚣、马陆等)、结合纲等。
二、昆虫与人类的关系(一)昆虫的发生特点1.种类数量最多:昆虫纲种类繁多,是整个动物界中最大的一个纲,已知有100多万种,约占动物界的3/4以上。
而植物(包括细菌在内)的已知种类仅为33.5万种。
2.个体数量最大:昆虫不仅种类多,而且同种的个体数量也十分巨大。
如一个蚂蚁群可有50多万个个体;一棵树上可有10万多头蚜虫,等。
3.分布范围最广:昆虫的分布几乎遍及整个地球。
(二)昆虫纲昌盛的原因1.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有翅的动物,为其在觅食、求偶、避敌、扩大分布范围等方面带来很大好处;2.身体较小,需食物少,也利于隐蔽保护自己;3.口器特化,由嘴嚼式向吸收式转化,扩大了取食范围,也改善了与寄主植物的关系;4.繁殖力强,许多昆虫一年可完成许多代,单雌每次繁殖可产卵数百粒至数千粒;5.适应能力强,具变态、休眠、滞育、不同生物型等特点,有利于适应不利的环境。
(三)昆虫对人类的影响有害的方面:1.农业害虫:人类栽培的每一种农林作物都有害虫的为害,如我国有水稻害虫300余种,棉花害虫也有300余种。
普通昆虫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普通昆虫学课程英文名称:General Entomology总学时:98学时(理论部分48学时,实验部分50学时),课程实习2周适用专业:植物保护、农学、植物科学与技术、园艺、园林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普通昆虫学是植物保护、农学、植物科学与技术、园艺、园林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昆虫隶属于节肢动物门六足总纲,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认识昆虫的生长发育、发生规律以及主要目、科的特征对拓宽植物保护专业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本课程以昆虫的一般形态特征、变异特点及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各类昆虫的基础知识和鉴别方法以及常见的昆虫种类的识别为主要内容,通过学习理解昆虫的常见行为活动的内在机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的综合训练,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普通昆虫学》理论部分所学的知识,掌握从事昆虫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并能正确识别常见昆虫,为害虫防治和昆虫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有关昆虫学的其它分支学科的研究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要求本课程教学是以培养学生具有较扎实的昆虫学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验技能,努力提高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总体目标。
要求学习者熟练地掌握从事昆虫学研究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以及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维修和保养方法;了解昆虫结构和功能的关系、昆虫的主要生物学特性与生理代谢特点、昆虫主要行为活动与人类的关系等。
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技能,为《农业昆虫》、《昆虫生态》、《化学保护》、《害虫预测预报》等后续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1.要求掌握昆虫的一般形态结构、变异特点及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掌握昆虫生物学特性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3.理解昆虫器官的构造特点,掌握昆虫生理代谢过程及生理机制。
4.掌握昆虫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昆虫分类系统及其各目之间的亲缘关系,正确识别各目以及与农业大田作物关系密切的十大目主要科的特征。
普通昆虫学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概况课程名称:普通昆虫学(General Entomology)课程代码:131010023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学分:68/4(其中理论38学时,实验30学时---)需预修课程:植物学、土壤学、生态学、生物统计学、气象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适用专业:植物保护专业的本科教学课程简介普通昆虫学是植物保护专业的专业主干课。
是动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以节肢动物六足纲,即昆虫纲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在学科的发展过程中,普通昆虫学逐渐形成了四个分支学科,包括昆虫形态学、昆虫分类学、昆虫生物学和昆虫生理学。
在本课程教学中涵盖了上述的四个分支。
本课程是植物保护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城市昆虫学、昆虫生态学、昆虫毒理学、植物化学保护、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及农业昆虫学等课程的基础。
本课程主要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昆虫形态学:主要包括昆虫纲的基本特征(教学重点),昆虫纲在动物界的分类地位、昆虫纲与近缘纲的区别、昆虫纲的繁盛及其奥秘、昆虫与人类的关系、昆虫体躯的一般构造以及昆虫体躯体向、分节、附肢和附器构造特点及类型等内容;第二部分为昆虫生物学,主要讲解昆虫胚前发育、胚后发育过程,昆虫生活史,昆虫的习性及行为等内容。
重点讲述昆虫繁殖方式、变态类型、生活史、习性;第三部分为昆虫内部器官和系统的位置,主要包括昆虫体腔构造、内部器官及其位置、系统的特点;第四部分为昆虫分类学,主要包括分类学原理和技术、鉴别特征,昆虫纲个目特征,主要农业有关昆虫目、科特征。
该课程为植物保护专业一门与实际应用密切结合的课程。
本门课程昆虫形态学部分主要研究昆虫与节肢动物门其它刚目的区别、昆虫外部形态特点,附肢和附器形状、类型及其功能,以及分类学上的意义;昆虫内部器官及系统的位置,功能及其在分类学和实际应用的意义;昆虫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过程,生活史、主要习性及其在实践上的意义;昆虫分类原理与技术,与农业有关主要目和科特征。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昆虫野外调查方法、标本采集、制作、鉴定方法的基本理论与技术,为以后进行昆虫方面的工作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