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类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 格式:ppt
- 大小:1.58 MB
- 文档页数:3
水中的藻类植物授课人:乔亚男教学目标•说出几种常见的藻类植物名称,概述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说明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关注藻类植物的生存状况,形成自觉的环境保护意识。
自学指导1 认识藻类植物,掌握藻类植物的特征:认真阅读课本P76-P78的内容完成下列内容•1、藻类植物生活的环境:大多生活在中。
藻类植物主要生活在海洋中,例如、等,有的生活在淡水中(湖泊和池塘),如、。
•2、结构特征:藻类植物没有、、等器官,细胞里含有,能进行,制造有机物。
•3、藻类植物有细胞的,如。
也有细胞的,如、。
藻类植物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大多生活在水中海洋(海带、紫菜)水沟、池塘(水绵、衣藻、小球藻)海水藻类:淡水藻类:小球藻(单细胞)衣藻(单细胞)水绵(多细胞)藻类植物都无根、茎、叶的分化总结藻类植物的特征:(标记在书上)有多细胞的,也有单细胞的。
大多数生活在水中,没有根、茎、叶等器官,大部分藻类植物体内有叶绿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用孢子进行繁殖。
自学指导2 观察紫菜和海带的结构特征,结合信息库P回答下列问题55•1、海带和紫菜植物体的组成包括、•、。
其中可以食用的是,起固着作用的是(固着器)。
•2、繁殖方式:。
•3、海带和紫菜是什么颜色的?能否进行光合作用?•4、海带和紫菜是否有真正的根、茎、叶?为什么?认识海水藻类石花菜石莼海带裙带菜紫菜鹿角菜马尾藻观察海带和紫菜(固着器)1、海带为什么呈现褐色?紫菜为什么呈现紫色?海带和紫菜能否进行光合作用?2、海带和紫菜可以分几部分?分别是什么?3、海带和紫菜是否有真正的根、茎、叶?为什么?海带除含有叶绿素外,还含有大量的藻黄素,所以呈现褐色。
紫菜中的叶绿体中还含有大量的藻黄素和藻蓝素,所以呈现紫色。
海带和紫菜中都含叶绿素和其他辅助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叶状体、柄、根状物三部分。
无根、茎、叶的分化。
观察水绵自学指导3观察水绵• 1.水绵生活在或里,是一种的细胞藻类植物。
由许多结构相同的细胞链接而成。
第十章第二节水中的藻类植物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概述藻类植物的重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能力目标:尝试完成“观察水绵”的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观察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藻类植物的生存状态,形成自觉保护生态系统环境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1.教学重点:概述藻类植物的重要特征2.教学难点:进行“观察水绵”的活动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情景导入: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欧阳修有一首诗名为《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教师朗读这首诗),其中的“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一句中描述到湖水变绿;还有“一夜盐池碧水红”“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为什么水会变绿、变红呢?(学生相互讨论)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水中色彩变化背后的奥秘——水中的藻类植物。
2.讲授新课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49页第一部分内容,结合信息库55页关于海带、紫菜的课外知识,思考①以海带紫菜为例,说说它们的宏观结构。
②说一说藻类植物的特点以及生活习性?③为什么海带呈现褐色,紫菜呈现紫色?(学生观察图片,认真阅读内容,小组讨论,进行总结交)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总结: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淡水、海水),少数生活在潮湿地面;既有多细胞(水绵)又有单细胞(衣藻);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分为根状物、柄、叶状体;大部分有叶绿体,能光合作用,进行自养;除了叶绿素,还含有其他色素。
(一)观察水绵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49页第二部分内容,观察图片10-11,思考①水绵的外观形态?②是藻类吗?③单细胞还是多细胞生物体?④细胞结构如何?⑤叶绿体的形状如何?⑥用手触摸的感觉?(学生仔细阅读,思考问题,相互讨论)教师在学生完成基础上补充:水绵是生活在淡水中的多细胞藻类植物,呈绿色丝状,手触摸有黏滑感觉,叶绿体呈带形螺旋状,自养生活方式。
(二)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50-51页第三部分内容,结合图片10-12,10-13,思考1.藻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什么角色?2.藻类植物对自然界和人类的意义?(学生观察图片,相互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总结:藻类植物是自然界中的生产者,大气中氧气的70%来自于它们;对人类有好处,也有危害。
关于藻类的自然笔记
在自然界中,藻类是一类非常重要的生物。
它们存在于水中、
土壤中甚至空气中,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藻类包括各
种微小的藻类和藻类植物,如蓝藻、绿藻、硅藻等。
它们的存在对
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藻类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通过光合作
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从而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氧气。
同时,藻类也是食物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许多水生动物提供食物。
在水
体中,藻类还可以吸收有害物质,净化水质,维持水体的生态平衡。
其次,藻类也对人类生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在食品工业中,
藻类被用作食品添加剂、饲料等原料,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
此外,藻类还可以被用于生物能源的生产,如生物柴油、生物乙醇等。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增加,藻类的利用价值也越
来越受到重视。
然而,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和气候变化的影响,藻类面临着许
多挑战。
水体污染、气候变暖等因素都会影响藻类的生长和繁殖,
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因此,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保护
藻类的生存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总的来说,藻类作为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们应该更加重视藻类的保护和利用,促进生态平衡的稳定,为人类和地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一、教学目标1.概述藻类植物的特征和它的生活环境2.说出藻类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和自然界中的作用3.关注藻类植物的生存现状二、教法设计本节教学采用整体感知,分块掌握,反馈整合的模式,主要通过学生活动掌握知识。
在教学中将本章的内容分为二块,一是常见植物分类,一是藻类植物的相关知识,第一块主要采用分析常见种类,进行归类的原则,第二块通过学生的自主预习,结合生活实际的感知,总结出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利用课本提供的资料以及学生自查的资料,总结出藻类植物与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学情分析六年级三班共有47人,男女比例基本相当,由于学生是四年制,大部分学生刚刚进入青春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强,记忆能力也好,但不能长时间注意力集中,对知识往往是记得快,忘的也快。
上学期一学期的生物知识的学习,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大多数学生对生物学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对生物学的学习方法也有了大体的掌握。
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对知识死记硬背,对于理解的内容和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较差,特别不善于对知识进对比。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让学生进行预习和采集植物,学生对本节的内容已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学习过程中主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并将学到的内容尽可能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学会运用类比的方法掌握知识。
效果分析综观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比较显著,教师设计的教学情景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模式,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先明确学习任务,让学生对本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心中有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多种教学情境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组织者和引导者。
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力量,真正体现合作学习。
学生认识了常见的植物种类后,对于分类的知识还没有,因此老师引导学生认识常见的植物,并对植物进行分类,自然而然的学生就会想办法对号入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藻类植物》是鲁科版教材六年下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中的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的第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