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定义临床表现和治疗
- 格式:ppt
- 大小:9.32 MB
- 文档页数:12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断与治疗张宇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的摄入越来越丰富,人们的应酬也越来越多,在家吃饭的机会愈来愈少,少盐少油的清淡饮食被各种油腻大餐取代,甚至更多的人喜欢烧烤。
这些食物的摄入严重干扰了胃肠的代谢功能,导致人们出现了溃疡性结肠炎,痛苦不堪。
这里,我们注重从中医角度进行治疗,以便减轻患者的痛苦,进行有效的治疗。
一、什么是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多发在大肠黏膜和其下层的一种肠炎,是一种病因尚未被人类所发现的一种症状,大多在结肠和直肠发生,有的也会延伸到整个结肠。
治疗需要一定的周期,而且多伴有反复性发作,比较棘手,以年轻人多发,这也与年轻人生活不规律,夜生活丰富,暴饮暴食有一定的关联。
二、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症表现1. 排除个别少数患者,溃疡性结肠炎大多发病较慢,急性较少,发病情况也不尽相同。
主要是表现出腹泻现象,轻微患者腹泻次数一天最多5次,病情比较重的患者腹泻会严重增加,一般都会在5次以上,大多为泄水或小便带血,疼痛感较重,也会伴随着发烧等症状。
2. 急性的溃疡性结肠炎起病快,腹泻的量也大,体温会很高,一般都会达到40度,出现类似中毒的表现,患者会非常痛苦。
3.溃疡性结肠炎也会引发其它症状表现,主要是皮肤的病变和肝功能的障碍。
三、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诊断和治疗1. 对于这些患者要立即进行检查,明确患者的病情,对于病情特别严重的患者要立即进行救助。
马上安排患者卧床住院,补充因腹泻流失的钾、钠等物质,已维护电解质的平衡,避免患者产生神经的紊乱而意识不清,不能及时有效的了解病情发生的原因,找到发病根源。
同时也要注意病人营养的补充,蛋白质是首选,可以帮助病人肠胃得到供养。
这样等病人的病情稳定后就可以着手通过中医角度对病人进行治疗。
2. 中医中药治疗结肠炎的效果比较明显,这是对于病情稳定和病情较轻的患者可以实施中医治疗方法。
这样一来可以有效避免西医治疗或者手术治疗带来的副作用,目前市面上的西药大多数都会对人体产生副作用,产生一些不可预测的损害,造成人体不可逆的损伤。
分析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和治疗方法一、溃疡性结肠炎的概述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以结肠黏膜的慢性炎症和溃疡形成为特征的疾病。
它属于自体免疫性疾病,常见于年轻人和青壮年,受到遗传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溃疡性结肠炎主要影响直肠和结肠下段,并且可以连续或间隙分布。
二、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症状1. 腹泻和便血腹泻是溃疡性结肠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
患者可出现频繁排便,粪质稀薄,带有黏液和鲜红色血迹。
便血是由于结肠粘膜发生溃疡损伤引起的结果。
2. 腹部不适患者可能感到腹部胀气、腹胀或不适感,这些不适可伴随腹部绞痛或阵发性剧痛。
3. 贫血和乏力由于长期腹泻和便血,患者可能出现贫血和乏力的症状,这是因为失血和营养的丧失导致红细胞数量减少。
4. 体重下降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能会出现体重下降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患者长期食欲不振、吸收障碍和消耗过多能量所致。
5. 败血症征象在严重感染或急性暴发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可见全身性发热、寒战、心动过速等败血症征象。
三、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1)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这类药可以减轻肠道内黏液产生、抑制白细胞浸润,并具有抗菌作用。
(2)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和甲氨蝶呤,在控制发作起到一定作用。
(3)类固醇激素:对于严重症状的患者,可以应用类固醇类药物来抑制免疫反应和减轻炎症。
(4)生物制剂: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生物制剂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如抗TNF-α药物等。
2. 营养支持患者可能因为腹泻和吸收不良而导致营养不良。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为患者提供合适的营养支持,包括口服或静脉注射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和必要的氨基酸等。
3. 外科治疗外科手术主要用于那些对药物治疗无效、出现严重并发症或特殊情况下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常见的外科手术包括结肠切除术、造口术等。
4. 个体化管理与指导医生还会针对每个患者进行个体化管理与指导,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方式、控制压力,避免可能引发或加重溃疡性结肠炎的因素。
溃疡性结肠炎概述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主要累及直肠、结肠粘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和粘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以及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
该病迄今病因未明,病程漫长,病情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
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患病率一直很高,但是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被完全阐明,在治疗上仍存在较多问题,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而且还存在一定的癌变率[1]。
本文重点讨论祖国医学运用中药内服及灌肠等综合疗法在治疗本病上取得一些较好疗效。
二、病因病机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与自身免疫损伤、遗传、感染、神经精神等因素有关。
近年多项研究结果表明与血液高凝状态存在相关性,微血栓形成可能是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持续的高凝状态可能与患者的临床进展有关,具有促进炎症发生发展的作用。
有研究发现,有血栓形成的疾病的病理过程及临床并发症与组织因子,及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有密切的关系。
何灏澜等[2]研究发现组织因子多表达在溃疡周围粘摸组织中的胞膜和胞浆,呈现棕黄色为阳性,溃疡性结肠炎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结肠组织。
组织因子抑制剂多表达为溃疡周围粘摸组织中胞浆内棕黄色细小颗粒,溃疡性结肠炎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结肠组织。
祖国古医籍中并无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名,但根据其症候学特点,应属“泄泻、“久痢”、“休息痢”等范畴。
《素问·太阴阳明》篇云:“饮食不节,起居不时,阴受之,阴受之则入五腑,入五腑则腹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
中医较早认识到这一疾患,认为病位在大肠,但病理基础在脾虚。
其发病与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病后体虚、禀赋不足等密切相关。
溃疡性结肠炎病因复杂,有内因和外因之分 ,内因主要为内伤七情、脾胃虚弱、饮食不节、劳倦所伤;外因主要为外感湿热、疫毒之邪[3]。
其基本病机变化为脾胃受损,湿困脾土,肠道功能失司,病位在肠,脾失健运是关键,同时与肝、肾密切相关。
结肠炎的四种类型及常见治疗方案简述四种结肠炎类型及常见治疗方案简述一、引言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主要表现为结肠黏膜的慢性炎症。
据统计,全球有数百万人受到结肠炎的困扰。
对于患者来说,了解结肠炎的类型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四种常见的结肠炎类型,并简述常用的治疗方法。
二、溃疡性结肠炎(UC)1. 简介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影响直肠和结肠黏膜的慢性非特异性免疫介导性肠道疾病。
其特征是连续性粘膜发红、水肿、溃秧或溃成洞口等。
2. 治疗方案(1)药物治疗:5-氨基水杨酸盐类药物和类固醇等抗感染剂可用于缓解溃疡性结肠皮损和减少其他系统并发症。
(2)营养治疗:补充足够的营养物质尤为重要,可通过限制饮食或采用特殊配方食品来达到治疗目的。
(3)手术治疗:对于难以控制的溃疡性结肠炎,如严重出血、穿孔或结肠癌等情况,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切除。
三、克罗恩病(CD)1. 简介克罗恩病是一种慢性、循环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可以影响消化道任何部分。
它与遗传、免疫和环境因素有关,其特点是肠壁深部受累。
(1)药物治疗:抗生素、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可用于减轻炎症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2)膳食管理:避免摄入触发器食物,并根据个人情况调整饮食纤维含量。
(3)手术治疗:针对严重并发症或无法通过药物控制的情况,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切除或结肠重建手术。
四、缺血性结肠炎(IC)1. 简介缺血性结肠炎是与肠道缺血引起的结肠黏膜坏死和溃疡形成相关的慢性炎症。
它一般发生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
2. 治疗方案(1)休息和饮食:患者需要休息,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并逐渐适应低纤维和易于消化的饮食。
(2)药物治疗:抗生素、止泻药和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可用于缓解症状并减少并发症。
(3)手术治疗:对于无法通过药物治疗控制的严重情况,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去除坏死组织或重建供血。
五、假膜性结肠炎(PMC)1. 简介假膜性结肠炎是由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引起的急性结肠黏膜广泛性溃秧。
溃疡性结肠炎的科普知识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疾病,人们也可以将此病归属到非特异性炎症疾病当中。
通常该疾病的病程比较长,且还会伴有腹痛、腹泻的症状,有时还会导致患者出现贫血、营养不良等症状,甚至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
另外,该病还有反复发作的现象,且还会导致患者并发结肠癌的风险,也是当前最常见且很难治疗的病种之一。
基于此,笔者将围绕溃疡性肠炎的症状、发病原因以及治疗方法展开分析,其具体内容如下。
1、什么是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是结肠炎疾病中的一种,是慢性结肠炎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或者是治疗不彻底而产生的一种衍生病,也是一种仅限于结肠粘膜、粘膜下层的炎症过程,大多发生在乙状结肠和直肠部位。
1.1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症状1.1.1发病比较慢,大多呈现慢性、反复发作性,少数人群突然性发病,且还呈现出一种持续进展或者是突然暴发性的过程。
1.1.2腹部疼痛腹部疼痛仅限于左下腹或者是下腹部,且还会出现隐痛、绞痛的痛感,但是便后可以有效缓解。
症状较轻的患者没有明显的腹痛现象。
1.1.3腹泻、便秘出现腹泻症状都是由炎症刺激所导致,只是轻重程度不一样,而且腹泻是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最主要的症状。
症状较轻的患者每天3~4次,大便呈软便或者是糊状便,有时还混有粘液和脓血;症状严重的患者每天数十次或者是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
1.1.4消化不良经常会表现出厌食、饱胀、暖气、上腹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急性期患者还会出现发热、水电解质失衡、体内维生素含量及蛋白质缺少、贫血以及体重大幅度下降等情况。
1.1.5左下腹压痛大部分患者可触及条索状增厚或者是痉挛的肠管。
2、常见并发症2.1便血便血是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便血量的多少也是有效衡量患者病情轻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但有时也很难绝对定量。
这里所指的大量便血是短时间内出现的大量肠出血,且还伴有脉搏加快、血压直线下降以及血色素大幅度降低,急需输血治疗。
2.2肠狭窄肠狭窄多数情况下发生病变十分广泛、病程比较长或者是长达5~25年以上的病例,其发生肠狭窄的部位大多位于左半结肠、乙状结肠或者是直肠。
溃疡性结肠炎名词解释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是一种以结肠黏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以下是对溃疡性结肠炎相关名词的解释:1.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一种以结肠黏膜的连续性、弥漫性炎症和溃疡形成为主要特征的炎症性肠病,通常表现为腹泻、便血、腹痛和体重减轻等症状。
2. 结肠(Colon):人体消化系统中的一部分,位于盲肠之后,大肠中长度最长的一段。
结肠的主要作用是吸收水分和盐类,形成及排除粪便。
3. 黏膜(Mucosa):多层复合组织构成的细胞层,覆盖在器官的内腔表面。
结肠黏膜的炎症是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特征之一。
4. 炎症(Inflammation):机体对受损组织或病理刺激产生的一种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
5. 溃疡(Ulcer):黏膜组织或表皮组织出现的局部溃烂和破损。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程中常出现多个溃疡。
6. 弥漫性(Diffuse):分布或涉及广泛的意思。
溃疡性结肠炎的炎症常涉及整个结肠的黏膜、粘膜下组织和浆膜。
7. 非特异性(Nonspecific):不具备特异性特征的意思。
溃疡性结肠炎的炎症在病理学上没有特异性的特点,与其他炎症性肠病如克罗恩病不同。
8. 腹泻(Diarrhea):从肛门排便时,排出水样便或稀便,次数明显增加,通常伴随着解不尽感。
腹泻是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症状之一。
9. 便血(Rectal bleeding):粪便中带有鲜红色血液。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便血。
10. 腹痛(Abdominal pain):与胃肠道疾病相关的一种疼痛感觉。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
11. 体重减轻(Weight loss):体重明显下降的状况。
由于营养吸收减少,患者可能会出现体重减轻的情况。
总结来说,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以结肠黏膜连续性、弥漫性炎症和溃疡形成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腹泻、便血、腹痛和体重减轻等症状。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的炎症性肠道疾病,主要侵犯结肠黏膜,造成慢性的粘膜炎症和溃疡形成。
该疾病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便血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能出现贫血、消瘦、低蛋白血症等并发症。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来控制病情,并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部位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
一、药物治疗1.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如硫唑嘌呤和长效5-氨基水杨酸盐,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一线药物。
它们能够减轻肠炎症状、降低疾病复发率,并且能够降低结肠癌的发生率。
但是长期使用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可能会引起骨髓抑制和肝功能损害等副作用,因此在使用时应该密切监测血象和肝功能。
2.类固醇激素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来说,类固醇激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
类固醇激素通过减轻炎症反应来改善症状,并且具有快速的效果。
但是类固醇激素长期使用会引起许多副作用,如易感染、骨质疏松、水肿等,因此在使用时应该注意控制剂量和减少使用时间。
3.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等药物能够通过抑制免疫系统来减轻炎症反应,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也是非常有效的。
但是这类药物会增加感染的风险,并且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慎重考虑。
4.生物制剂生物制剂是近年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一种新型药物,它是通过干预免疫系统的信号传导来降低炎症反应的。
生物制剂的疗效非常显著,并且减少了对激素的依赖,但是由于价格昂贵,并且有一定的使用限制,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慎重考虑。
二、手术治疗对于某些临床症状严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通常采取全结肠切除术或部分结肠切除术来改善患者的症状,并且能够显著降低结肠癌的发生率。
但是手术治疗也会带来一系列的并发症和生活质量的变化,因此需要在充分考虑的基础上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