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至黄山铁路站前Ⅶ标第100期周报
- 格式:doc
- 大小:316.77 KB
- 文档页数:7
水保监方案〔2018〕20号签发人:沈雪建关于新建杭州至黄山铁路水土保持方案(弃渣场补充)报告书技术评审意见的报告水利部:新建杭州至黄山铁路位于浙江省和安徽省境内,运营线路长度287.530公里。
2010年12月,水利部以水保函〔2010〕395号文批复了新建杭州至黄山铁路水土保持方案。
在后续设计及施工过程中,大部分弃渣场位置发生了变化,存在未批先弃的情况,相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对该行为进行了处理,建设单位整改后组织编报了《新建杭州至黄山铁路水土保持方案(弃渣场补充)报告书》。
2018年10月,我中心对《新建杭州至黄山铁路水土保持方案(弃渣场补充)报告书》进行了技术评审,基本同意该水土保持方案(弃渣场补充)报告书,现将技术评审意见报部。
附件:新建杭州至黄山铁路水土保持方案(弃渣场补充)报告书技术评审意见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2018年10月26日附件:新建杭州至黄山铁路水土保持方案(弃渣场补充)报告书技术评审意见新建杭州至黄山铁路位于浙江省和安徽省境内,线路起于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杭州东站,沿线经杭州市萧山区、富阳区、桐庐县、建德市、淳安县,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黄山市歙县、徽州区,止于黄山北站,运营长度287.530公里,为双线客运专线,设计速度250公里/小时。
项目于2014年6月开工,计划于2018年10月完工。
2010年12月,水利部以水保函〔2010〕395号文批复了新建杭州至黄山铁路水土保持方案。
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中,共设置弃渣场124处,弃渣总量2571.33万立方米。
在后续设计及施工过程中,由于部分线路发生横向位移、原设置的部分弃渣场征地困难以及部分弃渣已被综合利用等原因,项目永久弃渣总量变更为579.98万立方米,实际设置弃渣场40处,其中2处位置与原批复水土保持方案一致但弃渣量增加20%以上,38处为新选地点设置。
此外,本项目设置临时堆渣场25处,堆渣量451.42万立方米,拟全部综合利用。
目录1.编制依据、原则及范围 (1)1.1编制依据 (1)1.2编制原则 (1)1.3服务范围 (1)2.工程概况 (1)2.1工程概况 (1)2.2合同工期 (2)3、组织机构设置 (2)3.1组织机构设置 (2)3.2各架子队任务划分 (3)4、大临布置 (4)4.1、3#混凝土集中拌合站 (4)4.2、施工便道、便桥 (4)4.3、临时通讯 (5)4.4、临时电力线路 (6)4.5、临时给水干管 (6)4.6、钢筋加工厂 (6)4.7、弃碴场 (7)4.8、火工品库 (8)4.9、项目分部、架子队 (8)4.10、工地试验室 (9)5、信息化建设 (9)5.1、视频会议 (9)5.2、信息化办公系统 (9)5.3、门禁系统 (9)5.4、隧道围岩自动量测系统 (9)5.5、混凝土拌合站 (10)5.6、工地试验室 (10)6、环水保措施 (10)6.1、环保、水保目标 (10)6.2、建立环保管理组织机构 (10)6.3、实行环保工作责任制 (11)6.4、环保工作与经济效益奖金挂钩,奖优罚劣 (11)6.5、加强环保、水保工作宣传,提高环保意识 (11)6.6、严格执行环保规定及管理办法 (11)6.7、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制定环境监测计划 (11)6.8、维护自然生态平衡的措施 (12)6.9、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12)6.10、水土保持措施 (14)6.11、防止大气、噪声、水污染的措施 (14)7、文明工地建设 (14)7.1、文明施工目标 (14)7.2、施工现场材料管理 (15)7.3、设置“五牌一图” (15)7.4、场内标语、标志和室内外布置 (15)7.5、管理形象 (16)7.6、文明施工管理组织机构 (16)7.7、文明施工管理制度 (16)7.8、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7)附图1:杭黄铁路站前IV标三分部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18)附图2:杭黄铁路站前IV标三分部2号拌合站平面布置图 (18)附图3:杭黄站前IV标三分部施工便道平面布置图 (18)附图4:杭黄铁路站前IV标三分部锣鼓山隧道进口临时便桥布置图 (18)附图5:杭黄铁路站前IV标三分部钢筋加工场平面布置图 (18)附图6:杭黄铁路站前IV标三分部火工品库平面布置图 (18)附图7:杭黄铁路站前IV标三分部驻地布置图 (18)附表1:搅拌站主要工程数量计算表 (18)附表2:临时栈桥主要工程数量 (18)附表3:钢筋加工场主要工程数量计算表 (18)附表4:火工品库主要工程数量计算表 (18)附表5:三分部施工临时用地情况统计表 (18)附表6:三分部驻地建设主要工程数量 (18)附表7:三分部大临工程预算表 (18)中铁四局集团杭黄铁路站前IV标三分部大临工程规划方案1.编制依据、原则及范围1.1编制依据(1)国家、部委、浙江省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等;(2)新建铁路杭州至黄山线设计文件;(3)《关于推进建设单位标准化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铁建设【2008】45号);(4)《铁路工地混凝土拌和站标准化管理实施意见》(工管办函【2013】283号);(5)《铁路工地试验室标准化管理实施意见》(工管办函【2013】284号);(6)《新建铁路杭州至黄山段站前工程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7)《新建铁路杭州至黄山段标准化建设方案》;(8)现行的施工规范、安全技术规程等。
新建杭州至黄山铁路工程站前Ⅴ标段一分部技术策划书中交二航局杭黄铁路站前Ⅴ标一分部2014年11月目录1项目概况 (4)1.1 项目简介 (4)1.2 主要技术标准 (6)1.3 工程建设条件 (6)1.3.1 地形地貌 (6)1.3.2 水文条件 (6)1.3.3 地质条件 (6)1.3.4 气候特点 (6)1.3.5 交通运输 (7)1.3.6 水、电、燃料等资源 (7)1.3.7 通讯条件 (7)1.4 工程特点 (8)2项目总体部署及节点工期目标 (8)2.1 施工组织机构 (8)2.1.1 施工管理模式 (8)2.1.2 施工管理组织机构图 (9)2.2 施工总体布置及临时设施 (10)2.2.1 总体平面布置图 (10)2.2.2 驻地布置 (11)2.2.3 生产区布置 (11)2.2.4 供电设施 (13)2.2.5 供水设施 (15)2.3 工期节点目标 (15)2.3.1 总工期目标 (15)2.3.2 功效分析 (15)2.3.3 施工进度计划 (18)2.4 主要设备计划 (18)3项目施工的重点及难点技术分析和预案措施 (22)3.1 项目施工的重点及难点 (22)3.1.1 隧道工程是本工程的重点 (22)3.1.2 预制梁制安工程是本工程的重点 (22)3.1.3 工期控制是本工程的重点 (22)3.1.4 征地拆迁问题是本工程的难点 (22)3.1.5 地质情况复杂是本工程的难点 (22)3.2 对策分析及拟采取的措施 (23)3.2.1 针对隧道工程施工采取的措施 (23)3.2.2 针对预制梁制安施工采取的措施 (23)3.2.3 针对征地拆迁问题采取的措施 (23)3.2.4 针对工期紧张采取的措施 (23)3.2.5 针对地质情况复杂采取的措施 (23)4总体施工方案简述 (24)4.1 施工总体顺序 (24)4.2 桥梁工程施工 (24)4.2.1 基础施工 (25)4.2.2 承台施工 (28)4.2.3 墩身施工 (29)4.2.4 箱梁施工 (31)4.3 隧道工程施工 (41)4.4 路基工程施工 (45)4.5 轨枕预制 (50)4.6 站场工程施工 (53)4.6.1 概述 (53)4.6.2 站场路基 (53)4.6.3 站场地道 (53)4.6.4 站台施工 (54)5重要技术方案编制计划 (55)6项目科技创新计划 (57)7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58)1项目概况1.1项目简介新建杭州至黄山铁路站前及相关工程HHZQ-5标段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起止里程桩号为DK85+264.79~DK118+666.75,线路总长度33.804km。
上海铁道科技2018年第2期85畐鹿#路度(芎运_畐鹿-路设012345张立忠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杭黄铁路有限公司摘要通过新建杭州至黄山铁路客运专线以构架结构小角度下穿杭千高速公路的设计与实践,旨在探索困 难条件下高速铁路下穿公路方案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关键词铁路框架;下穿;高速公路随着我国经济和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铁路与公路及 市政道路相互交叉穿越数量日益增多。
近年来,铁路主管部 门对道路下穿铁路工程设计和实施已制定了相关规程,而对 高速铁路下穿道路设计尚未有规范,只规定在不满足跨越条 件时需对设计方案进行充分的技术经济比选和安全论证,并 按规定报有关部门批准后实施,实施中采取可靠安全防护措 施,做好防撞、防洪及防排水,确保运营安全。
通过新建杭州 至黄山铁路客运专线以构架结构小角度下穿杭千高速公路 的设计与实践,旨在探索困难条件下高速铁路下穿公路方案 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1工程概况1.1铁路概况新建杭州至黄山铁路位于浙西和皖南地区,为设计时速 250 km/h客运专线,其中浙江段途经杭州市萧山区、富阳区、桐庐县、建德市、淳安县,线位基本沿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 河谷走线,与杭(州)千(岛湖)高速公路共交通走廊,铁路与 公路多处相互穿越。
杭黄铁路与杭千高速相互交叉穿越6 处,其中隧道下穿1处,框架结构下穿1处,桥梁上跨4处。
为满足杭黄铁路富阳站设站要求,杭黄铁路于富阳段DK59+ 870处下穿杭千高速公路,该节点工程实施需对高速公路进 行明挖施工,且施工期间不封道,项目实施中涉及高速公路 改道、公路结构改建、交通流量转道通行、交通组织、交通安 全等诸多因素,项目实施周期长,为项目重难点和控制性工 程。
1.2公路概况杭千高速杭州至建德段与G25长春至深圳高速共线,该 区段为双向6车道,设计速度为1!0 km/h,路基宽度33.5 %。
杭千高速公路是杭州市连接"三江两湖一山"的旅游黄金通 道,同时也是杭州市“一小时半交通圈、旅游圈、经济圈”的重要基础设施,据统计2013年该高速富阳大源段年平均日交 通量(AADT)为2.6万辆,节假日交通量峰值为8万辆;加之 附近沪昆高速杭金衢段进行拓宽改造施工,大量车辆借道杭 千高速通行,导致项目实施路段交通异常繁忙,对工程建设 标准及实施提出极高要求。
财经■地理铁四院创新六十五载从一枝独秀到七花竞艳文•图/寺轩2018年12月25曰,铁四院设计的杭州至黄山高铁通车(欧巍摄)金梭银梭,编织幸福生活。
2018年 12月25日,随着D 9551次复兴号列车从 杭州东站驶出,杭州至黄山高铁正式通 车运营,这标志着我国东部地区新增一 条高铁黄金旅游线。
据不完全统计,整个12月,由铁四 院设计的黄黄高铁、杭黄高铁、南三龙铁 路、怀邵衡铁路、武汉地铁7号线及纸坊 线等十余项重点工程密集开通幵工,一条 条便捷的交通线路,让上演着“速度与激 情”的中华大地更加紧密相连。
而这些让国人瞩目的重点工程,都 出自位于江城武汉的铁四院。
65年的光 阴流转中,铁四院承载新中国交通建设的神圣使命,一步步发展壮大。
1 9 5 3年2月4日,铁四院的前 身一一铁道部中南设计分局应运而生, 选址在曾经的武昌铁路分局和铁路轮渡 段所在地杨园。
犹记得创业初期,勘察 设计尤其是铁路勘察设计是铁四院唯一 的“顶梁柱”。
65年的披荆斩棘路,铁四院已从当 初的“一枝独秀”绽放成为如今的“七 花竞艳”。
工程总承包、监理咨询、资 本运营、海外工程、房地产、高端装备 制造和勘察设计,已成为铁四院并驾齐 驱的7大支柱业务。
一张蓝图上下延伸,一条产业链贯通形成。
2013年至2014年,面对铁路建设 市场几近饱和、新开项目萎缩的外部环 境,铁四院提出了 “一主两翼”总体发 展思路,即在聚焦勘察设计核心业务的 基础上,利用技术和人员优势,进军监 理、咨询和工程总承包领域,实现全产 业链纵向发展;在抓牢铁路市场的前提 下,积极开拓轨道交通、市政公路和高 端装备制造等业务,实现横向多元化发 展。
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铁四院 主动作为,积极抢占“高精尖”技术阵 地。
机载激光雷达、大跨度桥梁无砟轨 道设计及铺设技术、区域路网规划技术70HUBEI PICTORIAL名牌名企体系、多源地理信息选线设计关键技术……这一项项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的前沿成果,让铁四院在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勘察设计领域始终保持排头兵地位。
新建杭州至黄山铁路HHZQ-5标段中交二航局杭黄铁路站前V标项目部G20峰会期间安全巡视检查制度中交二航局杭黄铁路站前V标项目部二○一六年八月中交二航局杭黄铁路站前V标项目部G20峰会期间安全巡视检查制度一、编制依据1、杭黄铁路公司关于G20峰会停工前检查评估的通知,即杭黄调度通知[2016]62号;2、2016年8月18日杭黄公司关于G20安全保障工作会专题会议要求;3、项目部安全管理制度;4、中交二航局各项管理制度和关于G20工作安排;5、设计文件、项目特点和实施的地质、水文和环境条件;6、其他要求。
二、检查领导小组(一)组织机构组长:杨志刚、程跃辉副组长:万献华、宋庆仁、张华、陈时喜、牛卫东组员:肖厚军、徐忠伟、曾直、王海军、陈伟、宋浩、陈晓军、彭杰、王才星、宋浩、余江、杜群波、刘祥标、余尉华、路中辉、刘永、陈兰根、马培枥、罗京、倪瑾、皇甫仁武、王双林、黄海波、杨海生、王景沧、仇亮、柯国柱、刘祥标、余尉华、路中辉、刘永(二)职责及分工情况组长、副组长职责:1、对G20期间安全保障工作负主要领导和管理责任。
2、对G20期间的安全保证工作进行总体工作部署。
3、制定安全巡视检查制度,并组织学习和贯彻落实。
4、成立安全保障组织机构,明确部门责任、岗位责任和具体的负责人。
5、负责审核、上报向杭黄公司及上级部门的各类安全管控信息。
6、牵头开展各项专项检查巡视工作,监督成员的岗位责任的履职情况并认真考核。
7、及时组织召开各类安全专题会。
8、及时上报各类安全事故,参与事故的调查与处理等。
组员职责:1、认真落实巡视检查制度。
2、认真履职,发现问题及时按照程序上报。
3、完成制度要求的其他工作等。
三、适用时段2016年8月20日-2016年9月7日。
四、巡视检查值班表五、巡视检查制度(一)检查形式、频次及要求1、日常检查、巡查(1)把安全检查作为巡查工地的主要任务之一。
(2)各架子队队长、技术主管、安全员应加强对本架子队内施工情况日常检查、巡查,对重要部位、关键工序、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应现场把关;对定期和专项检查发现及项目管理机构提出的问题,负责督促整改落实,及时反馈信息,并作好记录。
杭州至黄山铁路站前Ⅶ标二分部隧道监控量测报告(周报)第100期(2016年1月13日~2017年1月19日)编制:复核:审核:项目经理:监理:中铁二局杭黄铁路站前Ⅶ标项目部2017年1月19日目录一、本周项目施工情况 (1)二、本周监测工作概况及监测数据统计 (2)三、监测数据分析及施工建议 (4)四、下周监控量测计划 (5)一、本周项目施工情况1、文昌隧道出口文昌隧道出口采用台阶法施工,本周文昌隧道出口开挖初支上台阶50m,开累1890m,下台阶左侧0m,开累1740m,下台阶右侧0m,开累1750m,掌子面里程:DK175+710,仰拱里程:DK176+880,二衬里程:DK176+920。
2、文昌隧道斜井正洞文昌隧道斜井正洞大里程采用台阶法施工本周完成50m,开累1650,掌子面里程:DK175+650 文昌隧道斜井正洞小里程台阶法施工本周完成00m,开累1150m,掌子面里程:DK172+850。
4、文昌隧道进口文昌隧道进口采用台阶法施工,本周文昌隧道进口开挖初支上台阶00m,开累1391m,下台阶左侧0m,开累1391m,下台阶右侧0m,开累1391m,掌子面里程:DK172+860。
仰拱里程:DK171+860,二衬里程:DK172+840.二、 本周监测工作概况及数据统计1、文昌隧道出口本周对文昌隧道出口进行了隧道拱顶沉降监测和隧道净空收敛监测。
本周文昌隧道出口布设拱顶沉降测点5个,收敛测线10组,详见下表2.1表2.1 文昌隧道出口本周监测测点布设情况2、文昌隧道进口本周对文昌隧道进口进行了隧道监控量测。
本周文昌隧道进口拱顶下沉测点1个,周边收敛测线2组,详见下表2.2表2.2 文昌隧道进口本周监测测点布设情况工点名称监测项目测点编号起始观测值(m)本周沉降/收敛值(mm)初测日期本周变形速率(mm/d)累计沉降/收敛值(mm) 总变形速率(mm/d)文昌隧道出口拱顶下沉DK175+890-GD00 136.4270 -0.5 2016-12-19 -0.1 -3.2 -0.1 DK175+860-GD00 136.4068 -2.4 2016-12-26 -0.6 -3.5 -0.2 DK175+830-GD00 136.4198 -2.6 2016-12-31 -0.4 -4.0 -0.3 DK175+800-GD00 136.4127 -2.5 2017-01-08 -0.6 -2.5 -0.6 DK175+770-GD00 136.4115 -0.2 2017-01-11 -0.2 -0.2 -0.2 周边收敛DK175+890-SL01-02 11.9816 0.2 2016-12-19 0.1 -1.4 -0.1 DK175+890-SL03-0414.3341 -0.3 2016-12-19 -0.1 -0.8 0.0 DK175+860-SL01-02 11.8985 0.2 2016-12-26 0.1 -2.0 -0.1 DK175+860-SL03-0414.4431 -1.1 2016-12-26 -0.3 -2.7 -0.2 DK175+830-SL01-02 11.7187 -2.3 2016-12-31 -0.3 -5.2 -0.4 DK175+830-SL03-04 13.6608 -2.7 2016-12-31 -0.4 -4.5 -0.4 DK175+800-SL01-02 11.7181 -1.7 2017-01-08 -0.4 -1.7 -0.4 DK175+800-SL03-04 14.0126 -0.8 2017-01-08 -0.2 -0.8 -0.2 DK175+770-SL01-02 11.6934 -0.5 2017-01-11 -0.6 -0.5 -0.6 DK175+770-SL03-0414.0033-1.32017-01-11-1.5-1.3-1.5工点名称监测项目测点编号起始观测值(m)本周沉降/收敛值(mm)初测日期本周变形速率(mm/d)累计沉降/收敛值(mm) 总变形速率(mm/d)文昌隧道进口拱顶下沉 DK172+850-GD00 133.7725 -0.5 2016-12-23 -0.3 -1.3 -0.1周边收敛DK172+850-SL01-02 13.5521 2.3 2016-12-231.2-0.2 0.0 DK172+850-SL03-0413.7969-2.12016-12-31 -1.1-2.2-0.33、文昌隧道斜井正洞本周对文昌隧道斜井正洞进行了隧道监控量测。
本周文昌隧道斜井正洞,布设拱顶下沉测点10个,周边收敛测线16组。
详见下表2.3。
表2.3 文昌隧道斜井正洞本周监测测点布设情况工点名称监测项目测点编号起始观测值(m)本周沉降/收敛值(mm)初测日期本周变形速率(mm/d)累计沉降/收敛值(mm)总变形速率(mm/d)文昌隧道斜井正洞拱顶下沉DK172+925-GD00 143.0624 -1.0 2016-11-30 -0.2 -5.2 -0.1DK172+895-GD00 143.0663 -1.1 2016-12-07 -0.2 -5.6 -0.2DK175+440-GD00 144.3673 0.0 2016-12-11 0.0 -4.0 -0.2DK172+870-GD00 143.0427 -1.0 2016-12-13 -0.1 -4.5 -0.1DK175+450-GD00 144.3795 0.0 2016-12-17 0.0 -3.9 -0.2DK175+465-GD00 144.3438 0.2 2016-12-20 0.0 -3.5 -0.2DK175+495-GD00 144.3409 -2.0 2016-12-21 -0.5 -5.9 -0.3DK175+525-GD00 144.3018 -0.6 2016-12-28 -0.1 -4.5 -0.3DK175+555-GD00 144.2557 -2.2 2017-01-03 -0.3 -3.4 -0.4DK175+585-GD00 144.2517 -0.1 2017-01-11 -0.1 -0.1 -0.1 周边收敛DK172+925-SL01-02 13.3475 0.0 2016-11-30 0.0 -3.3 -0.1DK172+925-SL03-04 13.8237 -1.9 2016-12-31 -0.3 -5.0 -0.4DK172+895-SL01-02 13.3669 -0.9 2016-12-07 -0.2 -2.7 -0.1DK172+895-SL03-04 13.8237 -3.4 2017-01-06 -0.6 -3.4 -0.6DK175+440-SL01-02 14.0308 0.0 2016-12-11 0.0 -3.1 -0.1DK175+440-SL03-04 13.6005 0.0 2017-01-03 0.0 0.1 0.0DK172+870-SL01-02 13.4413 -1.2 2016-12-13 -0.2 -1.3 0.0DK172+870-SL03-04 13.8214 -3.1 2017-01-08 -0.8 -3.1 -0.8DK175+450-SL01-02 13.9743 0.0 2016-12-17 0.0 -2.5 -0.1DK175+450-SL03-04 13.6005 0.0 2017-01-03 0.0 0.1 0.0DK175+465-SL01-02 14.0277 1.4 2016-12-20 0.3 -0.9 0.0DK175+465-SL03-04 13.9284 0.0 2017-01-10 0.0 0.0 0.0DK175+495-SL01-02 13.9743 0.1 2016-12-21 0.0 -1.2 -0.1DK175+525-SL01-02 13.9543 -0.9 2016-12-28 -0.1 -2.2 -0.1DK175+555-SL01-02 13.9070 -4.3 2017-01-03 -0.6 -4.8 -0.5DK175+585-SL01-02 13.7240 -1.3 2017-01-11 -1.3 -1.3 -1.3三、监测数据分析及施工建议1、文昌隧道出口本周文昌隧道出口在周边收敛值中DK175+830量测断面变化量相对较大,对该断面的监控变形分析如下:周边收敛点DK175+830-SL03-04本周收敛-2.7mm,开累收敛-4.5mm;变化历时曲线图如下图3.1所示图3.1文昌隧道出口周边收敛历时曲线图施工建议:根据本周文昌隧道出口监控量测数据分析可得,隧道地表沉降、拱顶沉降、净空收敛速率均不大,未达到预警标准,处于可控范围内。
建议继续按照设计支护参数和开挖方式进行施工,隧道初期支护及时进行封闭,减少围岩无支护暴露时间,确保隧道结构安全和施工安全。
并尽量保证点位干净与减少点位破坏,以免发出假性预警信息。
依据现场的监控数据,DK177+599到DK175+890变形速率均在控制基准范围内,围岩变化已趋于稳定,满足二次衬砌施工要求。
2、文昌隧道进口施工建议:根据本周监测数据分析可得,隧道地表沉降、拱顶沉降、净空收敛速率均不大,未达到预警标准,处于可控范围内。
建议继续按照设计支护参数和开挖方式进行施工,隧道初期支护及时进行封闭,减少围岩无支护暴露时间,确保隧道结构安全和施工安全。
并尽量保证点位干净与减少点位破坏,以免发出假性预警信息。
依据现场的监控数据,DK171+765到DK172+850变形速率均在控制基准范围内,围岩变化已趋于稳定,满足二次衬砌施工要求。
3、文昌隧道斜井正洞3.1文昌隧道斜井正洞小里程施工建议:本周文昌隧道斜井正洞小里程根据本周监测数据分析可得,隧道地表沉降、拱顶沉降、净空收敛速率均不大,未达到预警标准,处于可控范围内。
建议继续按照设计支护参数和开挖方式进行施工,隧道初期支护及时进行封闭,减少围岩无支护暴露时间,确保隧道结构安全和施工安全。
并尽量保证点位干净与减少点位破坏,以免发出假性预警信息。
依据现场的监控数据,DK174+000到DK172+955变形速率均在控制基准范围内,围岩变化已趋于稳定,满足二次衬砌施工要求。
3.2文昌隧道斜井正洞大里程本周文昌隧道斜井正洞大里程在周边收敛值中DK175+555量测断面变化量相对较大,对该断面的监控变形分析如下:周边收敛点DK175+555-SL01-02本周收敛-4.3mm,开累收敛-4.8mm;变化历时曲线图如下图3.2所示图3.2文昌隧道斜井正洞大里程周边收敛历时曲线图本周文昌隧道斜井正洞大里程根据本周监测数据分析可得,隧道地表沉降、拱顶沉降、净空收敛速率均不大,未达到预警标准,处于可控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