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地球仪和地图(第2课时)
- 格式:ppt
- 大小:4.04 MB
- 文档页数:35
1.2.1 地球与地球仪(第2课时)“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模版2、学生能够通过方法指导、经纬网判读训练,学会正确书写经纬度坐标。
3、通过出示“嫦娥六号”的情境和地图,让学生学会利用经纬度描述嫦娥六号发射和降落的地理位置。
通过设置课本活动,让学生能够通过经纬度坐标在地球仪找到相应地点。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评估要点环节一新课导入1、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说出自己的想法。
问题导入:一位旅行者在赤道上的某个地点,向正北方向走了1000千米,然后向正东方向走了1000千米,又向正南方向走了1000千米,再向正西方向走1000千米,他认为会回到原地吗?为什么?引出纬线的特征学生能够通过这个问题的设置,产生探究下去的兴趣。
环节二新课讲授纬线和纬度学生阅读课本,同桌谈论说出纬线的定义、形状、长度、指示方向、相互关系和数量。
学生认真听讲,并画出纬度的划分规律示意图。
并且自主完成“学以致用”的纬度的书写。
学生阅读课本,找出南北半球和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学生自主完成课本P18表1.4和1.5的活动题。
教师出示活动1:同桌讨论探究:说出纬线的特征(2分钟)任务:利用学习经线的方法,并阅读课本p17 图1.15,根据表格的提示,从以下角度说出纬线的特征,并尝试画出示意图。
过渡:纬线也有无数条,为了区分每一条纬线,我们给每条纬线一个度数,那么纬度的起始时0°,0°纬线就是赤道。
出示动画,解释纬度的划分和分布规律(重难点)出示分布规律:度数往北递增是北纬,往南递增是南纬。
学以致用:出示两幅示意图,让学生写出纬线的度数。
讲解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把地球分成两半,赤道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
通过快问快答,检测学生是否能快速掌握。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南半球指哪些地区?30°S,70°N分别在哪个半球??出示动画,讲解低中高纬度的划分0°-30°是低纬度地区。
30°-60°是中纬度地区。
设计思路经纬线和经纬网的学习和掌握,是进行区域定位的基础和依据,也是整个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一个基础。
但经线、经度、纬线、纬度等名词多为空间概念,而七年级的学生因年龄较小,缺乏理性思维,同时其空间想象能力亦不够,学生理解这些概念较为困难。
因此本节的教学成为中学地理教学的一个难点。
怎样帮助学生对这些空间概念建立直观的感知,了解这些名词、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本节教学设计中解决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分析和研究,设计了提出问题→分组讨论、探究→尝试解决问题→教师点拨的教学思路,采取(1)利用地球仪、地图等直观教具;(2)小组合作及自主探究等学习方式;(3)教师精讲、点拨,总结规律等措施,以达到教学目标和落实新课程的理念。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地球仪。
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它们。
2.明确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
能力目标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培养分析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2.掌握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教学难点1.掌握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
2.东西半球的判定。
教学方法讨论法、归纳法等相结合。
教学媒体地球仪、地图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1.描述地球的真实形状。
2.说出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
思考、回答巩固上节课所学内容,并引入新课。
导入新课由于地球太大了,人们无法看到它的全貌,研究起来非常麻烦。
于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提问:同学们注意观察地球仪,在上面能看到什么?观察地球仪、思考引起学生对地球仪探索的兴趣。
认识地球仪展示并转动地球仪,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讨论。
1.地球仪的作用。
2.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两极、赤道、极圈、回归线、经线、纬线、经度、纬度。
第二节地球仪和地图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在地球仪上识别东西经线和南北纬线;2.掌握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3.理解经度、纬度、高中低纬度的划分;4.会利用地球仪确定地球表面任一点的位置;通过对地球仪的探究,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教学重点:1.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2利用经纬度确定地球表面任何地点经纬度位置;教学难点:1.东西半球的划分;2.经纬度位置的确定;教学过程导入师: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非常的大,但要想直接观察地球的全貌,不太可能,怎么办-------就必须借助工具,把地球缩小到一定比例做成一个模型——地球仪;新课教学师:请同学们分组观察地球仪,你们可以摸、看、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小组展开讨论,看看关于地球仪你这小组知道了什么,把发现、或问题记录下来活动:摸摸,转转,看看,说说你有什么发现--讨论:①地球仪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地球仪由底座、固定架、旋转轴和球面共同组成②地球仪自转时是绕着固定点转动的;老师趁机巩固了轴心、极点南极、北极、赤道等概念;地球仪上的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北方的一点为北极;与北极相反一点为南极;③地球仪是否装斜了地球仪倾斜装置是因为地球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的,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度的交角;④地球仪上有许多横竖线条;等等;师:要认识地球仪,我们就要从认识这些横线竖线开始;提问:①地球仪上连接南北极的线称什么线经线它的形状如何长短如何指示什么方向学生介绍,师总结:一、经线: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经线,也称子午线;找到北极点,南极点:----依据:上北下南1、经线的形状:半圆的弧线,有端点起点,终点长度都相等;约为2万千米;你能不能利用橙子证明经线的长度相等2、经线的指向:经线连接南北两极点,沿任一条经线,向北极点移动的方向即正北方,相反为正南方;即指示南北方向;3、起始经线:各条经线的长度、形状都一样,为了有一个依据,要先定一条起始经线本初子午线:国际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为0经线;本初,即起始,第一;4、经度的划分:地球仪上有无数条经线,人们为了区别它们,分别给其标注了度数,称经度,一个圆周360,所以经度也就有360;师:本初子午线即0经线为基准,以东为东经,如东经10、东经20、共多少度—1800经线以西为西经,如西经10、西经20、共多少度—180师:为什么要分东西经--可知某地离0经线的距离及东西方向;度数相同的经线有几条最大经度是多少有几条你还发现了什么特别之处-东经180与西经180重合5、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0º经线和180º经线正好组成一个完整的圆经线圈,可以把地球切分为两个半球西经10度和东经170度相对应,也组成一个完整的圆经线圈,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相对应,也组成一个完整的圆经线圈-----师:这些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划分为东西半球;你认为如何划分好生:根据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情况,用西经20°经线和东经160°经线构成一个经线圈为分界线好;国际上习惯师:中国处于—东半球,美国,巴西,澳大利亚,英国呢师:00经线是在--东半球,180经线在--西半球过渡: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线,那么,与它相垂直的线-—纬线又有怎样的特点学生讨论,师总结:用橙子切出纬线1、纬线的形状:都是一个完整的圆形,没有端点,长度不等,赤道最长,4万千米,向两极移动,纬线圈长度逐渐变小,最短为南北极点,仅一点;2、纬线的指向:纬线与经线互相垂直相交,沿任何一条纬线,向右即正东方向,向左既正西方向,即指示东西方向;3、起始纬线:地球仪上有多少条纬线最长的纬线—-赤道,设为0纬线,给不同的纬线标注的不同度数叫纬度,赤道以北上为北纬,以南下为南纬,4、纬度的划分:纬度是角度;将赤道定为0°,那么,赤道平面就是参照平面,如一条纬线,在其上找任何一点做它与地心的连线半径,半径与赤道平面有一个夹角,如果是30°,那么,该点所在的纬线就是30°N纬线;师:请大家找到0°纬线,仔细观察纬度的变化,小组讨论下面几个问题:①线作0°纬线;什么叫南纬什么叫北纬度数向北向南越来越 ,最大是度②度数相同的纬线有几条③如何划分低纬、中纬、高纬较合理中高低纬度的划分: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中低纬度中高纬度00~300 300~600 600~900 300 600判断:如北纬450练:如北纬30附近,可知该点在赤道以北,离赤道比离北极点要近,5、南北半球的划分界限:赤道,分为南北半球;练:中国处于---北半球,智利,加拿大,墨西哥,日本呢思考1:在地球仪上划分半球,是真的要把地球分开吗生:否,地球是分不开的;地球是个球体,我们只能看到一面,看不到另一面,为了绘制全球的地图,我们来划分出半球,为了更好的表示位置,方便;思考2:在地球仪、地图上,经线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何用我们先来做个游戏;请第二列第三排的同学告诉大家;第四列第五排同学告诉大家; 生:说明经纬网有定位作用;师:在生活中或各行业中,哪里会用到经纬网知识学生讨论;杨利伟航天的,有说航海船发出SOS 呼救信号的.师:越来越多家庭购买私家车,为什么很多车辆上都装有车载GPS当汽车遇到被盗被劫或需要救援时,系统立即自动或人工发出报警信号;如浙C-88888, 温州市人民路附近, 东经 北纬 时速, 方向:北;还够自动锁住油路、电路;生:可以准确的表示地球表面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每一点都仅有唯一的一组经纬度表示,是科学的、绝对的、准确的、用于航海的轮船,或高空的飞机;思考3:在地球上,真的有地轴、经纬线吗练一练:你能准确读出台风中心的位置吗赛一赛: 活动情景: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第一批碎片在南纬°、西经150°,请你在地球仪上找出该处的位置,找到后请将红色标记粘贴在该位置上;环球旅行地球仪拓展目的:通过小组设计航海路线或者陆地的路线,更深入的了解地球仪;要求:从上海出发,环绕地球一周,标出至少5个主要城市极其所在经纬度,并判断再东西半球,南北半球,高中低纬度等;方案:把全班分成4组,有一个小组长记录航行路线,一起讨论最好的录像或者最有创意的路线,可以借助各种交通工具,但要有一定的合理性;同时背投上打出“环游地球80天”的路线供参考;列表比较经线与纬线的不同从形状、长度特征、指示方向、0的确定、度数变化规律、划分半球的界限等方面进行板书设计 §3—2 地球仪和地图一、地球仪 地轴——经线——经度A ● 20°30° 40°110° 120° 130°第二节地球仪和地图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地图是地理事物缩小在平面上的图形,了解地图的三要素,了解常用的地图类型及作用,学会使用常用的地图;2、学会绘制简单平面示意图;方法与过程资料的收集和课件的制作;教学拓展——环球旅行,更好的认识地球仪;绘制学校的平面图,也可以让学生绘制家里的平面图,以及自己家附近环境的平面图,强调地图的三要素;教学重点、难点:地图的比例尺和地图的方向也有难度,大小比例尺可以通过更多的实例来说明;教学过程设计复习:东经和西经、南北纬、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依据;引入:我们学习了地球仪之后,知道了确定了一个地点的位置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呢学生回答:地球仪经纬线确定位置;讲述:但是在生活中,比如去旅游用地球仪不方便,所以,我们要用到----地图;引出课题一、地图的定义提问:地图是怎样的图,我们可以从它上面获得什么信息地图是以各种不同的图式符号,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缩小表现在平面纸上的图形;就象用相机拍照,把景物缩小二、地图的类型及作用在生活中,特别是旅游肯定少不了地图,问:你们见过哪些地图呢它们有什么作用展示各种地图按制图区域可分:世界图、大陆图、海洋图、省市图、县乡图等;按用途分;政区图、教学图、军用图、飞行图、航海图、交通图、旅游图等;三、地图的三要素师:其中政区图、旅游图、平面示意图是比较常见的地图;如何使用它们呢那怎么来看这些地图呢看地图要注意什么呢问:仔细观察这三种地图,有什么相同点归纳:都有图例、比例尺、方向是地图的三个基本语言简单的对地图的原理进行学习和了解,从而在更高的层次上来对地图进行学习;逐步引出地图的三要素;1比例尺定义: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提问:比例尺都有哪些类型学生回答::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直线式思考:1:5000;表示什么含义指出数字式比例尺其分子、分母的单位都是厘米;思考:在中国政区图上量算北京和香港之间的直线距离比较:A、1:和B、1:5000的大小看政区图和学校示意图提问:如何划分大小比例尺呢学生回答:大比例尺:大于或等于 1:10000010万 1厘米表示 1千米以下小比例尺:小于或等于 1:1000000100万 1厘米表示 1万米以上补充说明:中间的称为中比例尺思考:A、B比例尺,试比较A、B地图表示范围大小、描述的内容详略总结:大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小,描述的内容比较详细;小比例尺则反之;2方向定义:表示地图上的方向提问:判断方向的方法都有哪些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学生回答:a 根据经纬网判断注意经纬网是圆形的,例题说明b 根据指向标判断看箭头指的方向c 没有上面两种,就是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补充说明和讲述自然界其他定向法:根据太阳和钟表的方向;树冠和树轮定向用课件演示地形和地物定向;北极星定向;思考:在浙江旅游图上,找出南雁荡山、普陀山、千岛湖在浙江省的方位;3图例定义:包括各种符号和它们的文字说明,地方名称和位置;提问:有哪些常见的图例鼓励学生自己设计根据功能来划分;拓展:随着科技的发展,使地图测绘进入一个全新的技术,地图的种类更丰富;如用遥感技术在高空或远距离,利用传感器对物体辐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接收、传输、处理和分析的技术;投影图3—14小结地图的内容,并布置作业,绘制学校的平面示意图;第二节地球仪和地图二、地图1、概念:地图是以各种不同的图式符号,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缩小表现在平面纸上的图形;2、三要素:。
地球仪和地图第二课时导学案
课前准备:1.预习并完成作业本B25页1.2.4.
2. 钓鱼岛全称“钓鱼台群岛”,日本人称其为“尖阁列岛”。
钓鱼岛群岛由钓鱼岛、黄尾岛、赤尾岛、南小岛、北小岛、大南小岛、大北小岛和飞濑岛等岛屿组成,总面积约7平方公里。
地理位置:东经124°北纬25°
钓鱼岛在——半球(东或西),在——半球(南或北),杭州东经120°北纬30°,钓鱼岛在杭州的——方向。
课堂活动一
仔细观察图3-13,14,15,中国行政区划图,浙江旅游图,荣安社区平面图,回答下列问题:1..地图是什么?(谁能熟练说出)地图都具备地图的哪三大基本要素?
2.在三幅地图上分别是如何表示比例尺的?
3.请比较三幅地图的比列尺大小?
4.在3-13中国政区图上量出北京与香港的图上距离,你知道两地
的实地距离是多少?
5.绘制一张中国地图和一张学校的平面图,应该分别选取怎样大小
的比例尺?
课堂活动二表示方向的方法你掌握了吗?
如何在下面几幅地图中确定方向?
一般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向法
•课堂活动三 1.在图3-14浙江旅游图上,找到南雁荡山、普陀山、千岛湖,确定它们在浙江省的什么方位?2.你能快速在浙江旅游图中找到飞机机场吗?
•课堂活动四下面两句话你能流利的读出吗?加油!
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符号叫图例地图上用做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或数字叫注记
课堂活动五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1.1 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课时)【重点】(1)会观察地球仪.(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课时内容】认识纬线和经线【教学过程】(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图“简化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学生活动)结合自己的地球仪观察思考,同学先小组交流,推荐发言人回答下列问题:1.纬线的特点,经线的特点.2.认识地轴、南极、北极.(提问)地球真有一根轴吗?地球表面能画出多少条经线和纬线?(学生活动)(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地球仪上的经线”、“地球仪上的纬线”(引导学生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1.经线呈什么形状?纬线又是什么形状?2.认识本初子午线、赤道;区别南纬、北纬、东经、西经. 让学生读出赤道、本初子午线的度数.(展示地图)五带分布图(学生活动)1.引导学生继续找出:北回归线、北极圈、南回归线、南极圈.2.请同学们在图上描画出00、300、600三条纬线,教师补充低、中、纬度的划分.(让学生在地球仪标出低纬、中纬、高纬的三个区域. )(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图片“南北半球的划分”和“东西半球的划分”(学生活动)结合地球仪找出赤道的位置,1600E和200E组成的经线圈.(提问)1.南北半球是怎样划分的?2.东西半球是怎样划分的?(南北半球的划分比较容易,让学生说出. 东西半球的划分比较难,教师指图引导,让学生充分想象、理解. )(学生活动)结合地球仪,教师采取问题教学法,边提问、边启发与学生讨论,完成下列问题:1.比较不同的经线长度有什么变化. 不同的纬线的长度是否相等?2.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呢?让学生完成教材的“活动”中第二问题“小明的暑期夏令营”,问:小明能否找到夏令营地点?为什么?(总结:找不到该点,400的纬线南北半球各有1条,1160的经线有2条. )(学生活动)1.在地球仪上找出分别位于北半球的大洲、大部分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和地跨赤道两侧的大洲.2.在地球仪上找出分别位于低纬、中纬、高纬三个区域的国家各一个.(通过上面的练习,强化练习了地球仪的使用,对发言积极、答案正确的同学,教师应及时表扬鼓励)3.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本节教材是自然地理中关于气候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学好本节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各种地理现象,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分析现象和问题,并利用所学为生产和生活服务.二、学习与导学目标1、知识积累与疏导:降水与生活的关系,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降水的分布差异. 认知率达100%2、技能掌握与指导:利用雨量器和量杯等仪器,测出降水量,运用图表资料,说出降水分布和季节变化规律,学会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利用率达100%3、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共同探讨,小组合作发现问题,解决疑难,发展智能. 举例说明降水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互动率达100%4、情意修炼与开导:组织调查降水(本地区)的特点,及与南通生产、生活的关系,关心家乡的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 投入率95%5、观念确认与引导: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必须服务于生活. 认同率达100%三、障碍与生成关注对教材中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地区分布不容易理解和归纳,课堂教学中容易出现目标偏离,应着重在图的阅读分析上下功夫.四、学程与导程活动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收集有关南通地区降水资料(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1、录像:降水的各种类型,某地特大暴雨造成的损失.2、引出问题:这是我们生活中经常发生的现象,你从中有何感想?地理新课标要求将学生从科学世界回到他们的生活世界,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因此创设这一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地理现象,能充分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二)合作交流,分析影响设置多张小卡片,每张小卡片上都有描述降水的句子,参照第一张小卡片,用实例或者推测的方法,在其他小卡片的空白处写出这种降水状况可能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要求全面,能说出两三个方面就值得肯定. 关键是由此项活动使学生加深认识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三)阅读图表,自主学习,展开讨论1、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阅读北半球某地年降水量的月份分配图,回答该图反映了哪些地理信息.2、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分析判断推理世界各地年降水量分布的规律.学生自行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四)绘制图表,提高能力用资料中给出的降水量数据,参照“绘制气温曲线图”的步骤,画一幅降水量柱状图.在以上两个教学情景场中,教师适时启发,解决学生的共性问题,并始终以学为主线,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经历和活动的框架,重视学生的领悟与感受过程,优化深化教学情景,为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留下解决的空间.五、笔记与板书提纲(一)降水与生活1、什么是降水2、降水量的测定(二)降水的季节变化(三)降水的分布1、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2、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六、练习与拓展选题1、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是怎样变化的?2、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与大陆两岸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七、个别与重点辅导学生姓名略.八、反思与点评记录下面我谈谈关于设计此教案时的几点体会和思考:1、关于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新观念下的教学设计核心是“课标”的要求,教师在课前的主要任务是设计策划如何有效地利用教材这一载体,使之和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环境背景相吻合,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因此,在本教案设计中,我更多地思考怎样灵活处理教材,充分考虑本人教学特色、学生特点和现实环境特征,设计营造出耳目一新的课堂教学. 只有此时,教师的作用才大大提升,教什么,怎样教,更多的取决于教师,而不是教材,作为教师,我在教学设计的创造中也得到更多的喜悦体验.2、从“施工图纸”式向“预案”式的教案变革教学过程是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具有不可预见的特点,而“施工图”式的教案,必然是教师按设计来提问,学生作答,从指导思想上就忽视学生的问题发现,学生也就只可被动相随. 久之,学生的创造力被抹杀,积极性被削弱. “没有问就没有学生真正的学”,“学常常以问而起”所以设计本教案时,我采用“预案”的方式,引导学生提问,师生共同随问而动,在争论质疑中,最后做到“拨云见日”,解惑释疑,甚至有时可以没有真正答案,学生带着问题课后再探究,好的教学设计能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而持续地学.。
制作小型地球仪一、教学目标1、学会运用各种工具和材料,按照合理的制作流程完成小型地球仪的制作。
2、学会制订一个评价方案,对小型地球仪进行自评和互评。
3、通过制作小型地球仪,了解地轴的倾斜角度、经纬线特点和经纬线划分。
二、学情分析上一节已经学习了地球仪的相关知识,比如经线、纬线、赤道、两极点等,学生已有一定的了解,但七年级的学生大多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对这些抽象的概念只是停留在机械记忆上,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动手制作小型地球仪,以直观的形式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再通过评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制作热情。
三、重点:从制用过程中了解地球仪的知识。
四、难点:工具的运用和制作。
五、教学器材准备:乒乓球、铁丝、剪刀、量角器、橡皮泥或透明胶等。
六、教学过程活动1:(引入新课)运用幻灯片向学生展示地球仪的发展史,激发他们的制作热情。
师:这些地球仪都制作得非常精美,但是比较复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制作一款简单的地球仪——乒乓球地球仪。
下面是制作流程:活动2:确定两极和赤道(两人一组合作完成)师:为了使制作出来的地球仪尽量美观和准确,我们怎么才能准确找到两极点?生:介绍一些方法,有平行法、有圆规画弧法、有细线等距法确定极点等,然后动手合作实验。
将全班分成若干组,每两人一组合作完成赤道的绘制,再运用各种合理、可行的方法找两极点。
师:板书第一步确定两极和赤道。
老师巡视,必要时协助一下。
活动3:画经纬线师:乒乓球是球型,用笔不容易在上面绘制,怎样才能使绘制的经纬线更美观?生:动脑思考。
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直接绘制法、有细线绑定法等。
师:可以介绍一种较为准确的方法——滚动法。
即用一根做地轴的直铁丝将乒乓球两极串起来,然后把乒乓球固定在事先做好的平台上,转动乒乓球,笔不动,就可以画出较为美观的纬线圈了。
生:选择一种自己认为合理、可行的方法动手制作……师:板书第二步画经纬线,巡回指导。
活动4:做地轴师:地球是斜着身子在转,且与水平面成66.5。
第二节 地球仪和地图1, 地球仪是拜师地球和地球表面地理状况的模型2,地球仪上的基本元素:(1)地轴:地球自转的旋转轴,穿过地心;(2)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指向北极星附近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
(3)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也叫子午线。
(4)赤道: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
(5)纬线: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同经线垂直相交的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
(90°纬线是个点) 3,经度和纬度:经线(经度) 纬线(纬度0)形状特征 半圆 圆位置关系 相交于南北两极点 相互平行长短 等长 赤道最长指示的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最大度数值 180° 90°0°的确定 本初子午线(格林尼治天文台) 赤道度数的变化规律 向西向东各180° 从赤道向两极递增至90°分布规律 无数条,除0°和180°外,其余的都有2条 无数条,除0°外,其余度数的纬线有2条从两极看的形状 辐射状 以极点为圆心的同心圆划分半球的界线 20°W、160 ° E 赤道(0° 纬线)4, 东半球包括:0°~160° E 和0°~20° W ;西半球包括:160° E~180° E 和20° W~180° W 5, 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练习一如右图为北极上空俯视图,A :45°W ,30°N ,位于西半球北半球C :90°N ,位于北半球练习二C :15°W ,20°S 位于东半球南半球,D :110°E ,30°S ,位于东半球南半球练习三如右图,AC=BD,AD >BCD低纬度中纬度 高纬度 0°—30° 30°—60° 60°—90°C经纬网规律:①向上变大是北纬,向下变大是南纬(上大北下大南);②向左变大是东经,向右变大是西经(左大东右大西)③经线长度相等,纬线长度向南北两极递减6、地图:以各种不同的图式符号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缩小表现在平面纸上的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