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七章 写作 专题一 材料作文快速审题立意八法精题规范演练(2)
- 格式:doc
- 大小:63.51 KB
- 文档页数:2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学案略语现在的高考作文命题,材料作文一统天下。
有人认为,新材料作文是开放性命题,角度多多,从哪一个角度写作都行,没有必要再苦苦地训练审题立意。
其实不然,审题立意是理解材料的关键环节,而跑题偏题现象依然普遍存在。
因此,审题立意是新材料作文训练的主线,贯穿高三复习的始终。
训练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读懂材料,全面准确地理解;掌握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学会在多角度立意中寻找最佳立意。
佳作一:(2013·新课标全国Ⅰ优秀议论文)成功三重奏河南一考生我相信世界上没有人不喜欢成功,但正如要切开钻石,只拥有经验、技术还不够,我认为要想成功,就得如老切割师所言,具备三点,即经验技术、勇气与抛开杂念。
一重奏,广泛涉猎,潜心钻研,习得丰富的知识与技巧。
常言道“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宋濂“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仍坚持读书,才有了丰富的知识,成为大学士;李时珍遍探百草,十年一日潜心钻研,才著出闻名世界的《本草纲目》;无臂钢琴师刘伟同样也是在经历无数次的训练之后才有了惊世的技巧。
可见要想成功,首先就需要学习科学知识,潜心钻研,以提升自身经验技术,自身条件过硬是成功的基础。
二重奏,果敢前行,敢做敢拼,拥有一颗勇敢的心。
机遇对于懦弱者是深坑,对于勇敢者是天梯;机遇对于懦弱者是固步自封,对于勇敢者是大步前行。
倘若马化腾没有勇气,他又怎会在创业初期,选择看似无人问津的即时通讯领域,并从此开创了属于自己的商业帝国?倘若邓小平没有勇气,他又怎会在内忧外患之时提出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并使中国发展腾飞?倘若小公司没有勇气,又怎会有其投身低端市场,一举创下销售冠军的奇迹?拥有勇气,打开束缚双脚的枷锁,才可走向成功。
三重奏,抛开杂念,让自己获得一份纯粹前行的动力。
歌德说:“自己最大的敌人永远是自己。
”阻碍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往往正是其自身过多的杂念和忧虑。
为什么众多田园诗中,只有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获得了成功,为人称道?为什么石油大王哈默可以在无人看好的荒地开机钻井?又为什么克林斯曼总能踢入点球而保持纪录?我想正是因为他们心无杂念,他们并不过多地考虑是否成功或干这件事是否有意义,而是不惧失败,一直前行。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学案编写人:王苏梅审核人:魏颖1. 要求学生审清材料的中心内涵,选准角度提取观点。
2. 考察学生是否具有辩证思维的能力,是否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
3. 掌握几种审题立意的方法。
一、材料作文的概念界定。
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作文话题(包括材料),以求理解其含义,弄清写作的具体要求,确立写作中心,确定写作范围和重点,确定下笔的角度及感情抒发的基调,明确写作方式和方法的过程。
二、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几种方法:1. 从抓关键句入手。
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子),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如:例1 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读这则材料,就要注意贝利先后两次回答“下一个”时所处的情景,要抓住最关键的句子“下一个!”思考,初露锋芒说“下一个”,表现了他的不满现状;而第二次是在踢进了一千多个球,成为举世闻名的球王之后说的,这就更表现了他的勇于进取,奋斗拼搏的精神。
抓住这一点立意即可。
例2: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
席上啖菱,并壳入口,。
或曰:“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其人自护所短”便是关键句,这一关键句意在告诉人们“自护所短”是要不得的,因此可以较容易地得出结论:不可自护所短。
若抓不住这一关键句而赞颂北人不同凡响的壮举就偏题了2. 从分析原因入手。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
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例如:比利时国王和王后有一次宴请成名以后的爱因斯坦,派马车夫去火车站接站,车夫一直等到车站的人散尽的时候,也没有接到爱因斯坦,就独自赶车回到了皇宫,他刚刚回来,就看到爱因斯坦衣着朴素、风尘仆仆地步行赶来了。
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审题立意。
弟子问:“师父您有时候打人骂人,有时又对人彬彬有礼,这里面有什么玄机吗?”师父说:“对待上等人直指人心,可打可骂,以真面目待他;对待中等人最多隐喻他,要讲分寸,他受不了打骂;对待下等人要面带微笑,双手合十,他很脆弱、心眼小,只配用世俗的礼节。
”立意提示从师傅的话中,我们不难得出如下立意:受得了何种委屈,决定你能成为何种人。
从三类人的角度,也可以立意为:对待不同的人和事,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对象不同,方法也不同。
或:做事要学会灵活变通,因人而异等等。
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审题立意。
你喜欢大海,因为它无边无际;我不喜欢大海,也是因为它无边无际。
(法国电影《夜莺》中的台词)立意提示所给材料为名言警句型作文材料,名言警句型作文立意一定要深入材料内部,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不可停留在材料表面。
这则材料的关键词为“大海”“无边无际”,可将之发散为一般性、社会性的人生、社会、生活。
前半句话代表着自由、宽广的胸怀,宽容大度,无限的想象,无限的希望。
后半句话代表着人的渺小、恐惧,不安定、漂泊感,没有希望等等。
选择自己有话可说的角度去写。
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审题立意。
公元前202年,韩信以十面埋伏困项羽于垓下。
夜听四面楚歌,楚军兵败如山倒,项羽奋力突围至乌江边仅存二十八骑。
面对滚滚东去的江水,想当初带领八千江东子弟出来争夺天下,项羽仰天浩叹:“此天之亡我!”随即自刎。
1996年,李嘉诚的长子曾被世纪大盗张子强绑架,对方单枪匹马到李家中,开口就索要巨额赎金,李嘉诚当场同意。
李嘉诚的镇静,连张子强都很意外,张子强问他:“你为何这么冷静?”李嘉诚回答道:“因为这次是我错了,我们在香港知名度这么高,但是我竟然一点安保措施都没有,我要仔细检讨一下。
”立意提示材料是两则故事。
第一则材料的重点在项羽的反应,“此天之亡我”,可见项羽至死也没有把兵败的原因归结到自己身上,不善于反思己过,而是抱怨他人及客观环境,认识不到自己的不足;第二则材料的重点在李嘉诚的反应,“因为这次是我错了,我们在香港知名度这么高,但是我竟然一点安保措施都没有,我要仔细检讨一下”,从他身上体现出的是与项羽截然相反的特点。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叙事类学习目标:1、掌握叙事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的步骤和方法。
2、学会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材料,确立最佳立意。
一、温故知新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诗歌除外,文体自选。
老王来到一片树林,看到林木葱茏,芳草满地,他觉得这片树林很美。
老王来到边疆的一条河边,看到河流狂暴,河水混浊,河岸陡峭,他觉得这条河很美。
老王来到欧洲的城市,他看到雕像喷泉,石堡宫殿,他觉得这城市很美。
老王愈来愈老了,哪里也不去了,他看着旧时的照片,回忆往昔的岁月,觉得这一切都很美。
立意角度:二、新法探究典型例题1被誉为“最美乡镇干部”的某乡党委书记,在一个其他人不肯去、即使去了也待不到两年的地方,一干就是八年,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率领村民发愤图强,将穷乡僻壤建设成了美丽乡村。
面对洒满心血与汗水的山山水水,他深有感触地说:“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立意角度:方法总结:练一练:周末,我从学校回家帮着干农活。
今春雨多,道路泥泞,我挑着一担秧苗,在溜滑的田埂上走了没几步,就心跳加速,双腿发抖,担子直晃,只好放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
妈妈在田里插秧,看到我的窘态,大声地喊:“孩子,外衣脱了,鞋子脱了,再试试!”我脱了外衣和鞋袜,卷起裤脚,重新挑起担子。
咦,一下子就觉得脚底下稳当了,担子轻了,很快就把秧苗挑到妈妈跟前。
妈妈说:“你不是没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
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角度:典型例题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
专题七写作(一)准确审题立意(对应学生用书P56)审题,就是分析研究命题的意义要求,审题是立意的前提。
审题不清,就会“南辕北辙”。
严重偏离题意的,文字功底再好,也不会得到高分。
“意”是文章的中心、灵魂。
立意的基本要求是切合题意,更高一些的要求是高远深刻、新颖独到。
立意的过程就是一个分析、判断、比较、筛选的思维过程。
一、材料作文给材料作文的类型,从数量看,可分为一则材料和多则材料两种类型;从表达看,可分为直白的材料和含蓄的材料两类;从内容之间的关系看,可分为单一关系和多重关系类等。
虽然类型不同,审题的方法略有差异,但程序基本相同,那便是读懂材料、看清要求和突破限制,每道程序运用的方法也基本相似。
(一)审题技巧1.读懂材料。
(1)通过勾画关键词、关键句归结中心思想。
(2)分析原材料涉及的对象之间的关系,思考引起变化的原因。
(3)联想到相似的生活现象。
根据关系类材料的特点与联想的要求,可采用类比的方式与生活相联系。
写作涉及的无非是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可以此作为切入点一一对应:如果再分别加上不同的主题,则写作的材料与要表达的主旨便会无穷无尽。
此外,由于材料类型不同,则读懂材料的方式略有不同,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意义;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相同点,从而把握中心。
材料是比喻性的,要弄清其比喻意义;材料是哲理性、寓言性的,要深入领会其哲理、寓意。
2.看清要求。
审题还得结合要求来审。
材料作文包括材料和要求两方面,许多考生常常只读材料而不看命题要求,这就难免导致审题失误。
3.突破限制。
审题时固然要结合材料、要求等各个方面全面审题,充分理解命题者的各项要求与限制,做到不偏题、不跑题;但更要突破限制,充分挖掘出“不限”的所有方面,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将自己的长处、水平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做到如孔夫子所说的“随心所欲不逾矩”,以做到比别人的作文更有竞争力。
材料作文的材料和要求限制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主要在于思维没有打开。
(全国)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七章写作专题四考场失误作文的补救秘笈精题规范演练(1)不分版本专题四考场失误作文的补救秘笈1.阅读下面的材料与例文,请根据后面的“综评〞在右边的“点评〞处写写你的点评,看看如何修改。
[材料] 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开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
——高尔基把希望建筑在意欲和心愿上面的人们,二十次中有十九次都会失望。
——大仲马这两句名言寓意各有不同,它们引起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少于800字;②不要写成诗歌;③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例文点评要有远大目光①目光是否远大常常决定着事情的成败。
现实生活中鼠目寸光的人难成大器,而有远见卓识的人那么把握成功。
因此,在人生的旅途中,远大的目光引导我们走向辉煌人生。
②翻开华夏五千年的历史,在长远目光引导下创造出辉煌人生的人们向我们走来,太史公司马迁就是其中的一位。
司马迁因替李陵辩白而触怒了汉武帝,被施以宫刑,可以想象,这是何等的奇耻大辱啊!可他并没有被眼前的困难打倒,含辱忍垢,写成了《史记》,从而名垂青史。
正是长远的目光引领着司马迁走向成功的殿堂。
③现代社会中也不乏像司马迁一样在远大目光引领下走向成功的人。
④20世纪80年代末,全英文的电脑开始从香港渗入内地,带动了中国“汉卡〞市场的升温。
身处深圳大学校园里的史玉柱,敏锐地发现了“汉卡〞的巨大利润后,他鹰隼般的目光就再也离不开这个市场了。
从那一天开始他就在这远大目光的指引下一步步走向了成功。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才有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巨人集团、征途网络。
⑤有一个很经典的营销故事也很好地印证了我们的观点。
两个鞋厂的业务员被派到非洲某个小岛上进行考察。
一业务员考察完后对老板汇报说:这里没有市场,这个岛上的土著人都不穿鞋。
另一业务员考察完后对老板汇报说:这里可是个大市场,他们都没有鞋穿。
面对同一个市场,二者的考察结果大不一样,这就是远大的目光的作用。
考场作文如何审题正确,立意深刻1.阅读下边的文字,依据要求写一篇好多于800 字的文章。
有一个人为大家奉献了一世的力量,于是,人们在他老得不可以行动的时候用尽全部能够夸赞的词汇夸赞他。
这个人对此感觉肉麻,表示不满。
他吹灭了在他眼前的蜡烛,说:“一个人的生命不就像这样一根蜡烛,一吹就灭吗?它怎么跟太阳永久的光辉比较呢?”一个智者说:“你太谦虚了。
一个人的肉体可以像蜡烛,一吹即灭,但是,一个伟人的思想和伟绩,却可以像太阳的光辉,绚烂万代啊!”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立立意,确立文体,确立标题;不走开资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剽窃。
【写作提示】这则寓言经过两个人的对话揭示了人生价值的意义。
审题时要注意“一个智者”的话,依据这句话可立意:人的伟大来自奉献,世界上只有精神是永久的;伟大与平凡;人生追求:永久。
2.阅读下边的资料,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好多于800 字的议论文。
哈佛大学罗尔斯教授,15 年不宣布任何文章,向来考虑他的《正义论》。
他授课特别认真,当他讲完一学期的课向大家告别时,学生们不谋而合地起立鼓掌。
他已经走开教室很远,学生还在鼓掌——为他的学术精神而鼓掌。
有在场的中国学生问,你们要鼓到什么时候?他们回答,要让罗尔斯教授在很远的地方依旧能听到掌声。
此刻《正义论》成了经典,全世界研究它的特意论著有五千余部。
【写作提示】这是一则叙事性资料,可以从资猜中不一样样人物的角度切入,进行多角度思虑。
从罗尔斯教授的角度可以立意为“慎重治学”“人生价值追求”“专注学识、淡泊名利”“人品魅力”等;从学生的角度可立意为“尊敬”“价值取向”“表达尊敬的方式”等。
写作时要注意,议论文的看法要本源于资料,文体要切合议论文的写作要求。
3.阅读下边的文字,依据要求作文。
一个后生从家里到一座禅院去,在路上看到一件风趣的事,他想以此考考禅院里的老禅者。
抵达禅院,他与老禅者一边饮茶,一边闲扯,冷不防地问了一句:“什么是团团转?”“皆因绳未断。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名言警句类一、学习目标:①了解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特点,学会审题,确定写作范围。
②善于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寻找审题立意的突破口,确定立意角度。
③根据不同的材料类型,确立相应的审题立意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二、方法指导:(一)关键词型【例题】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列夫·托尔斯泰)阅读以上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分析】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是“光明”“阴影”,“光明”当指人生中的鲜花、掌声、顺境、功成名就,生活平静幸福、爱情甜美、友情真挚、家庭和谐等一切令人关奋欣喜的事件和方面; “阴影”当指人生中的挫折、磨难、低谷、逆境、厄运、不幸等令人颓废、消极、痛苦的事件和方面。
“光明”“阴影”之间的关系:二者是共生的,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是不可分割、互相依存的关系; 是互相促进,互相衬托,甚至互相转化的关系。
二者共同构成人生。
【立意角度】1.阴影的价值:因为有了阴影,光明显得炫目。
2.辩证的关系:光明和阴影是相辅相成的,没有阴影的光明只是一团耀眼的白光,没有生机等。
3.人生价值:种种历练和磨难体现了人生的价值;战胜阴影的过程,就是挑战人生,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
4.人生态度:遇到磨难和艰辛,不要灰心丧气,摆脱心灵上的阴影,勇敢寻找光明,让人生拥有快乐和成功等。
【方法总结】1.抓名言警句的关键词句,挖掘其喻意。
2.结合时代背景解读,把握名言警句中所蕴含的哲理。
3.在名言警句隐含义的范围内,结合社会现实多角度立意。
4.由浅到深、由实到虚、由自然现象到人类社会。
(二)互补型【例题】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诗歌除外,文体自选。
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学案19 妙用意象,诗意盎然——记叙文写作中意象的使用学案引语意象是诗歌表情达意的手段,是诗意盎然的核心元素。
如果把它移用到记叙文写作中去,会有怎样的情景呢?一个意象,串起全文,情感聚发;众多意象,衬托人物,深远意境。
用意象思维、方法写作记叙文,绝对是一个绝妙的切入口。
品读佳作,体悟出彩理由佳作:(2014·江苏高考优秀作文)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
也有人说,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感觉其实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抱有一种像自然一样长存不朽的信念。
朽叶的栀子花小城深处有条老巷。
明晃晃黄醺醺的光漫延一路,点亮了一个城市的古老温情。
小巷、灯光、声味,为人物出场营造了温情又有点市井味的环境。
相属的板车,彼伏的吆喝,一路的葱蒜,噼噼啪啪的煎油声,勾着所有途经的味蕾,而女人的店也在其中。
女人是卖锅贴的。
煎到外酥里嫩,香气四溢,搁到蓝印花的小碟中,浇一层香醋,撒一圈葱花,待到轻咬一口,却是意料之外的香甜之感,隐隐间又有些青春独有的青涩。
先闻其味,再写其人。
锅贴有香甜味,这里“栀子花”意象已经隐然其中,引而不发。
在旁人眼里,女人不过是个有些瘦削的老太太,可我只想用“女人”这个含着少女的甜蜜和妇人的成熟的代称。
女人爱美,每次见她,总是搽了脂粉抹了口红,似乎想留下青春的最后一点尾巴。
女人爱笑,笑起来眼角会轻轻颤颤,不招不摇,温婉而妥帖。
煎锅贴时,她总是打扮得一丝不苟,有点“盛装端热油”的味道,远远看去竟像是从《蒹葭》里走出的那位如水女子。
正面描写“女人”:妆容整洁,面带微笑,离“青春”未远。
我迷惑于女人身上青春娇美端方的气息,沉迷于女人手下青涩而有些甜蜜的锅贴。
恰巧,女人是我同学的祖母,一经询问,方知锅贴里藏着栀子和苹果混合的酱料。
而女人原是那个十里洋场的大户之女,几经辗转方暂栖于这个闭塞的小城,操持着祖业依然优雅地活着。
专题一材料作文快速审题立意八法
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审题立意。
弟子问:“师父您有时候打人骂人,有时又对人彬彬有礼,这里面有什么玄机吗?”
师父说:“对待上等人直指人心,可打可骂,以真面目待他;对待中等人最多隐喻他,要讲分寸,他受不了打骂;对待下等人要面带微笑,双手合十,他很脆弱、心眼小,只配用世俗的礼节。
”
立意提示:从师傅的话中,我们不难得出如下立意:受得了何种委屈,决定你能成为何种人。
从三类人的角度,也可以立意为:对待不同的人和事,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对象不同,方法也不同。
或:做事要学会灵活变通,因人而异等等。
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审题立意。
你喜欢大海,因为它无边无际;我不喜欢大海,也是因为它无边无际。
(法国电影《夜莺》中的台词)
立意提示:所给材料为名言警句型作文材料,名言警句型作文立意一定要深入材料内部,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不可停留在材料表面。
这则材料的关键词为“大海”“无边无际”,可将之发散为一般性、社会性的人生、社会、生活。
前半句话代表着自由、宽广的胸怀,宽容大度,无限的想象,无限的希望。
后半句话代表着人的渺小、恐惧,不安定、漂泊感,没有希望等等。
选择自己有话可说的角度去写。
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审题立意。
公元前202年,韩信以十面埋伏困项羽于垓下。
夜听四面楚歌,楚军兵败如山倒,项羽奋力突围至乌江边仅存二十八骑。
面对滚滚东去的江水,想当初带领八千江东子弟出来争夺天下,项羽仰天浩叹:“此天之亡我!”随即自刎。
1996年,李嘉诚的长子曾被世纪大盗张子强绑架,对方单枪匹马到李家中,开口就索要巨额赎金,李嘉诚当场同意。
李嘉诚的镇静,连张子强都很意外,张子强问他:“你为何这么冷静?”李嘉诚回答道:“因为这次是我错了,我们在香港知名度这么高,但是我竟然一点安保措施都没有,我要仔细检讨一下。
”
立意提示:材料是两则故事。
第一则材料的重点在项羽的反应,“此天之亡我”,可见项羽至死也没有把兵败的原因归结到自己身上,不善于反思己过,而是抱怨他人及客观环境,认识不到自己的不足;第二则材料的重点在李嘉诚的反应,“因为这次是我错了,我们在香港知名度这么高,但是我竟然一点安保措施都没有,我要仔细检讨一下”,从他身上体现出的是与项羽截然相反的特点。
对两则对比性材料,要寻找其内涵的“交集”。
据此可以立意:①要善于自我反思;②不要抱怨他人及客观环境;③清醒地认识自己的不足,然后积极改进。
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审题立意。
最短的莫过于时间,因为它转瞬即逝。
最长的也莫过于时间,因为它永无穷尽。
立意提示:材料为两句话,前一句强调时间的短暂易逝,后一句强调时间的恒久漫长。
这是一道颇富有思辨意味的命题。
时间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由每个不可重复的瞬间构成,永无穷尽。
时间的长与短是一种客观存在,也可以是一种主观认识。
从一定意义上讲,时间的长与短也可以理解为多与少、快与慢。
可就第一句话写,面对时间的短暂,我们无需感伤,而应珍惜;也可就第二句话来写,面对时间的漫长,我们不应放纵,不能虚度;也可就两方面来写,联系生命历程与生命价值,强调在短暂的历程中创造永恒的价值;也可结合具体载体如文化、艺术等表达对随着时间长短的变迁或永恒或消逝的慨叹。
5.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审题立意。
螃蟹和乌龟赛跑。
一声枪响,乌龟径直向终点爬去,螃蟹却沿着起跑线横向爬。
裁判提醒说:“你应该朝着终点爬啊,这样只会离目标越来越远。
”
“能不能取胜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我可不能随便坏了祖宗横爬的老规矩!”
立意提示:材料是一则寓言。
材料中的对象主要有三个,一是“螃蟹”,一是“乌龟”,一是“裁判”。
立意的时候可以分别从三者的角度入手,也可以辩证分析。
①从乌龟的角度来看,乌龟的表现是“径直向终点爬去”,从中可以得到的立意是“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向着目标前进”。
②从螃蟹的角度来看,螃蟹的表现是“沿着起跑线横向爬”“能不能取胜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我可不能随便坏了祖宗横爬的老规矩”。
从正面立意,主要有“坚守老规矩,老规矩不可破”;从反面立意,主要有“要善于变通,打破陈规陋习,墨守成规不可取”;其他角度,主要有“方向(方法)决定成败,善于听取他人的劝告”“结果不必太在乎,重要的是过程中守规”。
③从裁判的角度,“善意的忠告和提醒”。
④辩证的角度,“既要坚守有用的老规矩,又要创新发展”。
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审题立意。
小明和小亮分别从父亲那里拿到两个梨子。
心急的小明很快就把梨子吃掉,酸涩的味道,使他直吐舌头。
小亮则将自己的梨子藏起来,想过一段时间再吃,当小亮想吃时,梨子却烂掉了。
后来,当父亲问到梨子的味道时,他们就把实情说了。
父亲对小明说:“看来,有些东西是急不得的,放置一段时间也许会更好些。
”
又对小亮说:“看来,有些东西是不能长久放置的,否则的话,结果会更糟。
”
立意提示:这是一则材料作文。
材料中涉及三个对象,一是小明,他的表现是“很快就把梨子吃掉”,但结果尝到的是“酸涩的味道”;一是小亮,他的表现是“将自己的梨子藏起来”,结果是“梨子却烂掉了”;一是父亲,他认为“有些东西是急不得的,放置一段时间也许会更好些”“有些东西是不能长久放置的,否则的话,结果会更糟”。
从小明的角度,可以抓住“耐心等待”“不能急于求成”;从小亮的角度,可以抓住“抓住时机”“不能置之不理”。
也可以从父亲的点评的两个角度提炼三个观点:一是做什么事,不要急躁,不要急于求成;二是什么事不要置之不理;三是过犹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