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语文-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 格式:ppt
- 大小:1.46 MB
- 文档页数:54
江苏2017高考作文立意江苏2017高考作文题目,立意。
范文参考:立意,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所要表达的主题和观点。
一个好的作文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立意,这样才能使文章有重点,有深度,有力度。
在写作时,我们要根据具体的题目要求,明确文章的立意,抓住主题,深入思考,把握重点,做到言之有物,具有说服力。
立意,是文章的灵魂。
没有一个明确的立意,文章就会显得毫无重点,毫无深度,毫无说服力。
因此,我们在写作时,首先要明确文章的立意,明确要表达的主题和观点。
只有明确了立意,才能使文章有一个中心,才能使文章有条不紊地展开,才能使文章有力度,有说服力。
在江苏2017高考的作文中,立意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明确了立意,才能使文章有深度,有力度,有说服力。
因此,在写作时,我们要根据具体的题目要求,明确文章的立意,抓住主题,深入思考,把握重点,做到言之有物,具有说服力。
在写作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根据具体的题目要求,明确文章的立意。
只有明确了立意,才能使文章有一个中心,才能使文章有条不紊地展开,才能使文章有力度,有说服力。
其次,要抓住主题,深入思考。
只有深入思考,才能使文章有深度,才能使文章有说服力。
最后,要把握重点,做到言之有物,具有说服力。
只有把握重点,才能使文章有力度,有说服力。
在江苏2017高考的作文中,立意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明确了立意,才能使文章有深度,有力度,有说服力。
因此,在写作时,我们要根据具体的题目要求,明确文章的立意,抓住主题,深入思考,把握重点,做到言之有物,具有说服力。
在写作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根据具体的题目要求,明确文章的立意。
只有明确了立意,才能使文章有一个中心,才能使文章有条不紊地展开,才能使文章有力度,有说服力。
其次,要抓住主题,深入思考。
只有深入思考,才能使文章有深度,才能使文章有说服力。
最后,要把握重点,做到言之有物,具有说服力。
只有把握重点,才能使文章有力度,有说服力。
2017年高考作文题汇总一、全国卷I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二、全国卷II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李清照)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魏源)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鲁迅)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
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三、全国卷III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
40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
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
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四、北京卷大作文(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少于700字。
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①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
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力量需要纽带汇集。
当今时代,经济全国化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等都需要纽带。
2017年高考作文题汇总一、全国卷I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二、全国卷II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李清照)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魏源)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鲁迅)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
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三、全国卷III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
40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
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
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四、北京卷大作文(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少于700字。
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①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
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力量需要纽带汇集。
当今时代,经济全国化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等都需要纽带。
2017年高考作文指导: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技巧2017年高考作文指导: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技巧从安泰的角度探究他失败的原因,一向无敌是因为不断从大地母亲身上吸取力量,而被扼死是因为离开了大地被弄到空中,没有了力量之源,可见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要依靠集体才能有所作为。
从母亲的角度看,她给予安泰力量,却不给予安泰自立的能力,对安泰的悲剧她有责任。
所以适当的给予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从赫拉克勒斯的角度来看,他能打败安泰的关键在于他掌握了对手的致命弱点,所以只有知己知被,才能百战不殆。
、2、(一)志愿军英雄马玉祥曾说:“我不是什么英雄,当年在朝鲜战场上我是个兵,后来转业到地方,我也是个‘兵’,现在离休了,我还愿当个老‘兵’,这辈子我掂量自己,只要够个兵的份量就心满意足了。
”(二)拿破仑说:“不想当众帅的兵不是一个好士兵。
”请你联系时代的特点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写成一篇议论文。
【分析】先找出两则材料的同和异,谈的都是理想和自我价值的问题,但看法迥异。
对马玉祥的话,应抓住关键的一句,“这辈子我掂量自己,只要够个兵的份量就心满意足了”,理想的确立应从自身实际出发,在普普通通的岗位上照样能干出成绩来,能实现自身的价值,要正确理解“兵的份量”的具体内涵。
而对拿破仑的话我们要作具体分析,不宜笼统地肯定或否定,想当元帅的兵是有目标有理想的,但要明确为谁而当、为什么要当元帅这些问题,才能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审题时还应注意“联系时代特点”这句话,也就是要立足于时代的高度,结合当代青年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来思考这一问题,同时还应联系自身的实际来确立人生的目标。
比如你欣赏老黄牛还是千里马,我们的时代需要老黄牛的精神,千里马的速度。
因此,可立意为:人生既要有拿破仑那种雄心壮志,也需要马玉祥那样甘于从平凡做起的精神,因为任何雄心壮志的实现,都离不开脚踏实地地苦干。
3、从前,在美国标准石油公司里,有一位小职员叫阿基勃特。
高考作文指导: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技巧2017年高考作文指导: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技巧新材料,和以往的材料作文有所区别,提供的材料将更为广阔,便于考生多角度立意,也留给他们更大的发挥空间。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技巧,欢迎大家阅读!【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技巧】一、提炼中心法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
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
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
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
”“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分析】分析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
据此,学生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二、抓关键句法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
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材料】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
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
”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
”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
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
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分析】通过分析这则材料,学生会发现这则材料中的关键句就是螃蟹所说的话——“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指导审题,侧重对作文试题的审视,它包括对材料的主旨,试题文体、字数、立意、标题等方面要求的认知;立意,则是在把握材料基本思想、核心词句的基础上,确立自己文章的观点、看法。
小编收集了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指导,欢迎阅读。
1.话题式材料作文——从话题入手确立主题。
作文材料围绕一个话题展开的,称为话题式材料作文。
这类材料作文,“话题”是核心,材料可以围绕话题摆出一些现象,或者对话题进行解说、阐述,或者是对话题的引出做铺垫等。
从写作的角度看,材料是次要的,考生应该抓住话题,谈自己对话题的看法,由此确定文章的主题。
例1:(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60分)也许将来有这么一天,我们发明了一种智慧芯片,有了它,任何人都能古今中外无一不知,天文地理无所不晓。
比如说,你在心里默念一声“物理”,人类有史以来有关物理的一切公式、定律便纷纷浮现出来,比老师讲的还多,比书本印的还全。
你逛秦淮河时,脱口一句“旧时王谢堂前燕”,旁边卖雪糕的老大娘就接茬说“飞入寻常百姓家”,还慈祥地告诉你,这首诗的作者是刘禹锡,这时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小女孩枪着说,诗名《乌衣巷》,出自《全唐诗》365卷4117页… …这将是怎样的情形啊!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立意范例】一个人如若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当然是幸福的。
大部分人都会沉浸在这梦想实现后的美丽、惬意和幸福当中。
假如有一天真的有了“智慧芯片”,梦想也许唾手而得。
但人们往往也会忽视了更值得让人珍藏、更让人感觉到幸福的东西,那就是为实现梦想而努力的过程。
(天津考生《幸福是一个过程》)【技法借鉴】考生抓住材料的话题词“智慧芯片” 立意,指出“智慧芯片”帮助人们实现了梦想的同时,也会让人们忽视为追求梦想而努力的过程,对“智慧芯片”带来的负面效应表现出担忧。
2017年高考作文备考(10道材料作文题目,含材料解读及立意)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苏州市城管部门发放一种“绿色存折”,居民每次“卖”废品(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得到的金额,都会记录在“存折”上,通过“以物换物”的方式,在环卫流动车上兑换成家居日用品。
到年末还会根据“绿色存折”的记录,对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的居民进行适当的奖励。
“绿色存折”制度,通过适当的奖励措施来调动起居民分拣的积极性,久之,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也得到提升,垃圾分类工作也往前跨出一大步。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对生活的哪些思考?请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范围,不少于800字,不抄袭或套作。
【题目阐释】近年来,高考命题导向,是引导学生投入生活,多角度观察生活,独立表达对生活中的某种现象、问题的真实感受,理解并有条理地表达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独特领悟。
提升个人道德修养、倡导崇高的思想境界、确立积极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处世态度,体现当代人文关怀和辨证理性思维。
本题目属于叙议结合时事类材料作文。
材料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叙述苏州市城管部门发放“绿色存折”推进垃圾分类的成功事例;第二部分评论“绿色存折”的积极作用。
评论中的关键词:适当奖励、调动积极性、提升意识、推进工作等,目的是引导学生对适当的奖励措施调动参与积极性的相关思考。
另外,题目还提出“引发了你对生活的哪些思考?”的要求,要学生联系生活实例,谈谈适当奖励的作用与局限。
所以文章可以从正面立意,探究适当奖励的作用,突出适当奖励对学习、工作的推动作用;也可以从反面立意,不能一味依赖奖励措施,奖励措施只是一种手段,不是最终的目的,夸大奖励的作用就容易落入功利的陷进;或者两者结合,谈奖励的利与弊,要客观全面评价不同的时期所采取的奖励措施。
学生很容易就能了解到写作的话题,可联系社会各领域对适当的奖励措施的运用事例进行评论,选材角度比较广,能较容易考察出学生对某个问题的见解。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1)作文的审题立意作者:龙正喜来源:《教师·上》2017年第11期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1)作文题时代感很强,在写作要求的命制方面,反复斟酌试题的素材、内容和情境,直观而策略地反映时代主题,正面而巧妙地传递价值观念。
考生普遍觉得该作文比较难写,阅卷老师也普遍觉得该作文的出彩文章较少。
如何在短短时间内写出理想的文章,首先要求考生一定要有快速的审题立意能力。
一、读懂材料,把握作文材料的关键信息点读懂材料,把握作文材料的关键信息点,是高考作文审题立意的第一步,也是很关键的一步。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1)作文要求考生全面理解材料,从材料中读出观点。
考生在选择关键词之前,首先要读懂材料作文题目的四个要求。
其一是选两到三个关键词,不可多选或少选;其二是呈现自己所认识的中国,要选择最感兴趣和最了解的关键词,所选关键词自己必须熟悉,有话可写;其三是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站在外国青年的角度,思考他们想了解什么,是中国的文化还是中国的科技?是中国的历史还是中国的现在?是中国的政治还是中国的经济?最好联系当今的国际背景来思考;其四是词与词之间要有关联,并且是有机关联。
只有读懂了材料,才能准确地审题立意。
二、快速审题立意的方法1. 添加因素法添加因素法就是把文题或者话题当做一个词语或短语,在其前或其后添加相关的成分和内容,使其具体完善。
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推断思考,使文章的立意指向更加清楚。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1)作文材料有个关键句:“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言下之意,要我们告诉外国青年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中国。
因此我们可在“中国”一词前添加定语,使之语义更加明确,立意更加具体,文章的立意便立刻就显现出来。
如:中华美食、京剧(文化灿烂)的中国京剧、广场舞(欢乐)的中国高铁、移动支付(腾飞)的中国长城、大熊猫(神奇)的中国共享单车、移动支付(生机勃勃的时尚)中国空气污染、食品安全(经济过速发展带来困惑)的中国2. 求同思维法求同思维法即将对象与对象之间进行对照,确定对象共同点的方法,即“异中求同”的思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