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实验内容36学时(精校版本)
- 格式:doc
- 大小:83.50 KB
- 文档页数:9
中药鉴定学实验指导中药教学部重庆邮电学院生物学院二O O五年三月中药鉴定学实验指导前言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的目的,不仅是验证中药鉴定学理论,还可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观察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体验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程序,从而提高学生实验研究能力和严密的科学思维方法。
中药鉴定学实验实验指导是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使各专业的学生能深入理解中药鉴定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特编写了这本《中药鉴定学实验实验指导》。
本实验指导选择的实验内容典型、实用,既与理论课有密切联系,又有实验课的独特体系;既涉及生物显微镜、显微测微尺的使用实验,又有具体中药粉末的显微观察实验;既有验证性实验,又有设计性实验,还有综合性实验。
可以使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基本理论,初步具备对客观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中药鉴定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重庆邮电学院生物信息学院王允刘毅姚干编著二00 五年三月目录实验一粉末的制备及粉末制片和显微测定 (3)实验二植物显微图绘制方法大黄、人参的鉴定和显微描绘 (6)实验三甘草、黄连、木香的鉴定 (8)实验四川贝母、浙贝母、天麻的鉴定 (11)实验五、徒手切片、解离组织切片、苏木的解离组织特征 (14)实验六厚朴、川黄柏的鉴定 (15)实验七番泻叶、丁香、红花的鉴定 (19)实验八小茴香、砂仁的鉴别 (24)实验九五味子、苦杏仁、补骨脂等的鉴别 (27)实验十麻黄和薄荷的鉴定 (30)实验十一金钱草、广藿香的鉴定 (33)实验十二猪苓、茯苓等的鉴别 (35)实验十三金钱白花蛇、乌梢蛇、麝香等的鉴别 (39)实验十四特殊药材的石细胞与薄壁细胞的鉴定 (43)实验十五未知混合粉末的鉴定 (46)实验一粉末的制备及粉末制片和显微测定一、实验目的1、熟悉粉末制备方法,掌握显微测定尺的使用方法。
2、掌握粉末制片方法,掌握显微测量的方法。
二、实验器材仪器:目镜测微尺、载台测微尺、生物显微镜、酒精灯、植物粉碎机、粉碎筛(一套)、载玻片、盖玻片、钟表镊、解剖针、单面刀片、剪刀、吸水纸、拭镜纸、试剂:水合氯醛、稀甘油、蒸馏水药材:天麻、浙贝粉末:天麻、浙贝物尺格数×物尺每格长度 目尺格数三、 实验内容天麻、浙贝的粉末制片;天麻针晶长度、浙贝淀粉粒直径与长度的测量四、 实验方法1、粉末制片法 将天麻、浙贝药材粉碎,过筛(50—80目)后制片。
中药鉴定实验报告中药鉴定毕业实验报告实时间:未说明实地点:未说明指导老师:未说明实课目:黄连、甘草、黄芩的鉴别实主要内容:XXX的鉴别XXX实验目的:1.掌握黄连(三种)的药材性状特征鉴别点;2.比较三种黄连的显微鉴别特征;3.掌握黄连的化学成分和理化鉴别特征;实验内容:1.原植物的鉴定注意点:味连:rhizama captiidis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its chinese franch的干燥根茎,多年生草本,叶均基生,卵状三角,3全裂,中央裂片稍呈羽状深裂,边缘有锐锯齿。
二歧或多歧聚伞花序,萼片5,窄卵形,花瓣线形,雄蕊多数,与花瓣等长,心皮8-12,离生,蓇葖果具柄。
三角叶黄连(雅连):XXX裂片三角状卵形,一回裂片彼此邻接,花瓣线形,雄蕊长约为花瓣之半。
云南黄连(云连):XXX叶片中央裂片卵状菱形,羽状深裂,彼此疏离,花瓣匙形至卵形,先端钝。
2.药材性状鉴定注意点:XXX:圆柱形,具结节状突起,部分节间较长而光滑,称“过桥”,有时可见残存的须根或膜质鳞叶,断面木部部金黄色,髓部、皮部红棕色,味极苦。
味连:根茎多分枝积聚成簇,形如鸡爪。
XXX:根茎多单枝,较粗状,“过桥”较长。
XXX:根茎多单枝,细小,略弯曲。
注意点:主产四川石柱等,XXX,甘肃武都,出口以四川、湖北为主,过去有北岸味连,南岸味连两种商品。
北是长江以北的川东鄂西地区。
南岸是川东鄂西,长江以南。
XXX 主产于四川西部娥眉、洪雅一带。
为栽培品。
云连主产于云南西北德钦,维西为野生,主要化学成分为小檗碱(berberine,又称黄连素)。
3.显微鉴定:1)组织切片味连:最外为木栓层(有时可见未脱落的表皮或鳞叶)→皮层(有黄色石细胞单个或成群散在)→韧皮部(外侧纤維束木化并且有石细胞)→维管束(无限外韧型排列成环)→髓部无石细胞XXX:髓部由多数石细胞群XXX:皮层及髓部均无石细胞2)粉末石细胞类方形或圆形25-105μm壁孔明显。
中药鉴定学毕业实验报告
摘要: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多种中药材的鉴定,掌握中药材的基本鉴别方法和技能,从而更好地了解中药材的质量状况和药性特点,为中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可靠的依据。
实验内容:选取了多种中药材,包括枸杞子、川贝、黄芪、党参、当归等,采用以下鉴定方法进行检验:
1、外观鉴别:通过观察药材的色泽、形态、大小、质地等外观特征,初步判断其品质好坏和真伪情况。
2、气味鉴别:通过闻草药的香味或异味,分辨草药的质量和品种。
3、化学鉴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化学分析方法,检测药材中的有效成分,确定其品种和含量。
4、显微鉴别:采用显微镜观察药材的细胞组织结构、表皮特征等,以判断其真伪和品质等级。
实验结果:通过对多种中药材的鉴定,我们成功地掌握了中药材的基本鉴别方法和技能,有效提高了我们对中草药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我们也发现,不同的中药材在外观、气味、化学成分和显微特征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需要通过科学的鉴定方法进行准确的判别和鉴定。
结论:中药材的鉴定是中药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掌握中药材的鉴别方法和技能是中药学专业人才必备的技能之一。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深入了解了中草药的质量和药性特点,也为今后的中药学研究
和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U !学时学分: 实验课50个学时,课外4个学时,共3个学分。
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大纲一、实验课程名称:中药鉴定学Authentic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s二、课程编码:三、课程性质:必修五、适用专业:中药六、本实验课的配套教材、讲义与指导书: 中药鉴定学康廷国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药鉴定学实验指导同济医学院药学院生药学教研室编2002.1中药鉴定学实验指导王永珍主编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七、实验课的任务、性质与目的:实验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其目的是把课堂教学中所获得的理论知识加以验证和巩固。
实验主要结合课堂讲授的内容进行,通过对实验中实物的观察、辨别和验证,从而使同学们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联系起来。
建立一个既与理论课有一定互补作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实验体系,力求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理论联系实际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综合分析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药鉴定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实验训练,放使学生达到:(1)了解药材的基本鉴别方法,并熟练使用。
(2)掌握中药的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别特征,能快速准确的鉴别药材的真伪和优劣,作出正确的质量评价。
八、实验课的基本理论九、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校内课堂实验参观中药材市场规范使用显微镜、解剖镜、放大镜等一切实验仪器,保持实验台和室内的整洁, 实验报告须在实验室作完并交给老师。
十、考核方式与评分方式实验内容占卷面考试内容的30% 十一、实验项目设置与内容提M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内容提要实验要求实验类型计划学时每组人数主要仪器设备所在实验室1根类中药鉴定(一)观察药材性状和,掌握粉末显微特征。
・掌握下列药材的性状鉴别特征:甘草。
川乌,草乌2.掌黄茂,甘草,川乌,草乌的显微鉴别特征。
验证性、611-16显微镜酒精灯刀片载玻片盖玻片生药实验室2根类中药鉴定(二)观察药材性状和,掌握粉末显微特征。
01中药鉴定学概述Chapter中药鉴定学的定义与任务定义任务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制剂030201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02中药资源与分类Chapter中药资源的分布与特点中药资源的地理分布中药资源的特点中药的分类方法中药的分类体系中药分类体系主要包括药用部位分类法、功效分类法、自然系统分类法等,不同的分类体系适用于不同的研究目的和应用场景。
解表药具有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作用的药物,如麻黄、桂枝等。
清热药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作用的药物,如金银花、黄连等。
祛湿药具有化湿利水、通淋泄浊作用的药物,如茯苓、泽泻等。
温里药理气药消食药01020304止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活血祛瘀药安神药03中药鉴定方法与技术Chapter基原鉴定应用植物、动物或矿物的分类学知识,对中药的来源进行鉴定,确定其学名。
性状鉴定通过观察药材的形状、大小、色泽、质地、断面等特征,进行真伪优劣的鉴别。
显微鉴定利用显微镜观察药材的组织构造、细胞形状及内含物等特征,进行更细致的鉴别。
横切面显微鉴定粉末显微鉴定将药材横切,在显微镜下观察其横切面的组织构造、细胞排列和形状等特征。
表面制片显微鉴定物理常数测定01化学成分分析02光谱分析03生物效价测定生物技术鉴定免疫学方法04中药质量评价与标准Chapter中药质量评价的意义与原则保障中药安全有效促进中药产业健康发展传承与创新相结合1 2 3中药质量标准的内容制定中药质量标准的原则制定中药质量标准的程序中药质量标准的内容与制定中药质量评价的方法与指标中药质量评价的方法中药质量评价的指标中药质量评价的新技术05中药鉴定实践与应用Chapter常见中药的鉴定实践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中药鉴定的案例分析人参的鉴定黄连的鉴定熊胆的鉴定中药鉴定在中药产业中的应用01020304质量控制资源开发国际贸易学术研究06中药鉴定学的挑战与展望Chapter中药鉴定学面临的挑战与问题中药品种繁多,鉴定难度大鉴定方法落后,难以满足现代需求中药资源匮乏,优质药材难以保障中药鉴定学的发展趋势与展望鉴定技术不断创新01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02国际化合作与交流不断加强03提高中药鉴定水平的措施与建议加强中药鉴定人才队伍建设推广先进的鉴定技术和方法加强中药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THANKS。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中药的识别基本方法和技巧。
2. 了解中药的来源、性味、功效和临床应用。
3. 培养学生对中药鉴定学知识的实际操作能力。
4. 提高学生对中药质量控制和合理用药的认识。
二、实验时间2023年10月15日三、实验地点中药鉴定实验室四、实验指导老师张教授五、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显微镜、电子秤、研钵、药筛、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
2. 试剂:水、乙醇、碘液、硝酸银溶液、盐酸等。
六、实验材料1. 黄连、甘草、黄芩、半夏、黄精、茯苓等中药材。
2. 伪品中药材(如水半夏、湖北黄精等)。
七、实验内容及步骤1. 中药材性状鉴定(1)观察药材的外观形态、颜色、质地、断面等特征。
(2)比较正品与伪品的差异。
(3)记录实验结果。
2. 中药材显微鉴定(1)取药材的横切片或粉末,进行显微镜观察。
(2)观察药材的细胞壁、细胞核、导管、纤维等显微特征。
(3)比较正品与伪品的显微特征差异。
(4)记录实验结果。
3. 中药材理化鉴定(1)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含量。
(2)比较正品与伪品的有效成分含量差异。
(3)记录实验结果。
4. 中药材临床应用鉴定(1)了解药材的性味、功效、主治病症等。
(2)结合临床案例,分析药材的实际应用。
(3)记录实验结果。
八、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中药材性状鉴定通过观察药材的外观形态、颜色、质地、断面等特征,发现正品与伪品存在明显差异。
如黄连正品断面呈黄色,伪品呈灰白色;半夏正品呈类球形,伪品呈不规则颗粒状;黄精正品呈不规则圆锥状,伪品呈连珠状等。
2. 中药材显微鉴定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正品与伪品的显微特征存在明显差异。
如黄连正品显微下可见石细胞,伪品无;半夏正品显微下可见草酸钙针晶,伪品无;黄精正品显微下可见淀粉粒,伪品无等。
3. 中药材理化鉴定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发现正品与伪品的有效成分含量存在明显差异。
如黄连正品总生物碱含量较高,伪品含量较低;半夏正品总生物碱含量较高,伪品含量较低;黄精正品多糖含量较高,伪品含量较低等。
一、实验名称中药鉴定实验二、实验目的1. 熟悉中药鉴定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 掌握中药粉末的制备、制片和显微测量的技术。
3. 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中药的细胞结构和组织构造。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和实验操作能力。
三、实验内容1. 中药粉末的制备与制片2. 显微镜观察中药细胞结构和组织构造3. 显微测量技术4. 中药鉴定实验报告撰写四、实验器材与试剂1. 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解剖针、镊子、剪刀、解剖盘、放大镜、培养皿、酒精灯、火柴、实验记录本等。
2. 试剂:水、酒精、甘油、盐酸、碘液、显微镜油镜等。
五、实验步骤1. 中药粉末的制备与制片(1)取一定量的中药样品,研磨成粉末。
(2)用解剖针将粉末均匀地铺在载玻片上。
(3)用盖玻片覆盖粉末,轻压使粉末均匀分布。
(4)用显微镜油镜观察制片。
2. 显微镜观察中药细胞结构和组织构造(1)观察中药粉末制片,注意观察细胞形状、大小、细胞壁、细胞核等结构。
(2)观察中药的组织构造,如导管、纤维、韧皮部、木质部等。
3. 显微测量技术(1)使用显微镜测量细胞和组织的尺寸。
(2)记录测量结果,并计算平均值。
4. 实验报告撰写(1)根据实验观察结果,描述中药的细胞结构和组织构造。
(2)分析实验结果,总结中药鉴定实验的要点。
(3)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实验讨论等内容。
六、实验注意事项1. 操作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触电、烫伤等事故。
2. 使用显微镜时,注意调节焦距,确保观察清晰。
3. 实验过程中保持实验室整洁,不要随意丢弃废弃物。
4. 实验结束后,清理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卫生。
七、实验报告要求1. 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实验讨论等内容。
2. 实验结果应准确、清晰,数据可靠。
3. 实验讨论部分应结合实验结果,对中药鉴定实验的要点进行总结和阐述。
八、实验时间2课时九、实验评价1. 实验操作规范程度2. 实验结果准确性3. 实验报告质量4. 实验讨论深度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掌握中药鉴定实验的基本方法,提高观察、分析、比较和实验操作能力,为今后从事中药研究、生产、销售等工作奠定基础。
1.6皮类中药材的性状及显微鉴定内容提要本实验采用性状和显微鉴定法,对杜仲、厚朴、肉桂、牡丹皮、黄柏等12种皮类中药进行鉴定。
通过实验掌握杜仲、厚朴、牡丹皮、黄柏的性状及显微鉴定特征,掌握茎、木类中药的性状及显微鉴别要点,了解桑白皮、肉桂、合欢皮、海桐皮、五加皮、秦皮、香加皮、地骨皮的性状鉴别要点。
原理(1)性状鉴定是用感观来鉴定中药是否与规定的药用标准或标准品相符合,主要进行中药的品种、纯度鉴定或粗略地估计其品质的优劣。
本实验重点观察供试品的形状、表面、断面和气味等特征,确定皮类中药的鉴别特征。
通过对单味药性状特征的系统观察和描述,确定其性状鉴别的主要特征。
(2)显微鉴定原理同前。
仪器、材料与试剂(1)仪器与材料1)仪器同前。
2)材料药材标本:杜仲,桑白皮,厚朴,肉桂,牡丹皮,合欢皮,海桐皮,黄柏,五加皮,秦皮,香加皮,地骨皮。
横切面永久制片:厚朴,牡丹皮,黄柏。
粉末:杜仲,厚朴,牡丹皮,黄柏。
(2)试剂同前。
操作步骤(1)性状鉴定取药材标本,首先根据形状、外表面和内表面、断面特征鉴定茎皮、枝皮或根皮等,然后按照形状、内表面、外表面、质地、断面、气味等依次观察和描述。
(2)显微鉴定1)组织特征取组织切片,在低倍镜下由外向内依次观察;内含物的特征可在高倍镜下观察。
厚朴横切片:观察和描述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皮层、韧皮部的特征。
牡丹皮横切片:观察和描述木栓层、皮层、韧皮部的特征。
黄柏横切片:川黄柏观察和描述残存的木栓层、栓内层、皮层纤维群及石细胞群的分布、韧皮部的特征。
关黄柏主要观察和描述射线和硬韧部的特征。
2)粉末特征分取各中药粉末少许,分别用水装片和水合氯醛制片。
杜仲粉末:观察和描述石细胞的形状和内含物、木栓细胞壁的增厚情况、橡胶丝的形状及表面等特征。
厚朴粉末:观察和描述石细胞形状和层纹、纤维的形状、油细胞的形状和内含物、木栓细胞的形状及细胞壁等特征。
牡丹皮粉末:观察和描述淀粉粒的类型、形状和脐点,草酸钙结晶的类型及分布,木栓细胞的颜色等特征。
中药鉴定学毕业实验报告
本次实验报告是对中药鉴定学课程的毕业实验的总结和分析。
本实验包含了中药鉴定的主要内容,包括质量评价、鉴别和鉴定、理化性质测试、显微镜鉴定和毒性测试等方面。
首先,我们对所选药材进行了外观质量评价和感官鉴别,包括颜色、形状、气味和口感等特征。
然后,我们进行了化学性质、理化性质和药效成分的检测和分析。
我们使用了色谱、质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等仪器对药材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其主要成分。
接下来,我们使用了显微镜等工具对药材进行了显微鉴定。
我们观察了药材表面的特征和内部组织的结构,并通过比对参考书籍和图像,鉴定出了药材的种类和品质。
最后,我们对药材的毒性进行了测试和分析。
我们通过动物实验和体外实验等方法,评估了药材的毒性和安全性,并得出了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中药鉴定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我们掌握了中药鉴定的一些常用方法和技巧,提高了自己的分析和鉴别能力。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中药鉴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对于中药的质量控制和药效保证具有重要的作用。
- 1 -。
中药鉴定学实验指导中药教学部重庆邮电学院生物学院二O O五年三月中药鉴定学实验指导前言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的目的,不仅是验证中药鉴定学理论,还可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观察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体验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程序,从而提高学生实验研究能力和严密的科学思维方法。
中药鉴定学实验实验指导是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使各专业的学生能深入理解中药鉴定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特编写了这本《中药鉴定学实验实验指导》。
本实验指导选择的实验内容典型、实用,既与理论课有密切联系,又有实验课的独特体系;既涉及生物显微镜、显微测微尺的使用实验,又有具体中药粉末的显微观察实验;既有验证性实验,又有设计性实验,还有综合性实验。
可以使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基本理论,初步具备对客观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中药鉴定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重庆邮电学院生物信息学院王允刘毅姚干编著二00 五年三月目录实验一粉末的制备及粉末制片和显微测定 (3)实验二植物显微图绘制方法大黄、人参的鉴定和显微描绘 (6)实验三甘草、黄连、木香的鉴定 (8)实验四川贝母、浙贝母、天麻的鉴定 (11)实验五、徒手切片、解离组织切片、苏木的解离组织特征 (14)实验六厚朴、川黄柏的鉴定 (15)实验七番泻叶、丁香、红花的鉴定 (19)实验八小茴香、砂仁的鉴别 (24)实验九五味子、苦杏仁、补骨脂等的鉴别 (27)实验十麻黄和薄荷的鉴定 (30)实验十一金钱草、广藿香的鉴定 (33)实验十二猪苓、茯苓等的鉴别 (35)实验十三金钱白花蛇、乌梢蛇、麝香等的鉴别 (39)实验十四特殊药材的石细胞与薄壁细胞的鉴定 (43)实验十五未知混合粉末的鉴定 (46)实验一粉末的制备及粉末制片和显微测定一、实验目的1、熟悉粉末制备方法,掌握显微测定尺的使用方法。
2、掌握粉末制片方法,掌握显微测量的方法。
二、实验器材仪器:目镜测微尺、载台测微尺、生物显微镜、酒精灯、植物粉碎机、粉碎筛(一套)、载玻片、盖玻片、钟表镊、解剖针、单面刀片、剪刀、吸水纸、拭镜纸、试剂:水合氯醛、稀甘油、蒸馏水药材:天麻、浙贝粉末:天麻、浙贝物尺格数×物尺每格长度 目尺格数三、 实验内容天麻、浙贝的粉末制片;天麻针晶长度、浙贝淀粉粒直径与长度的测量四、 实验方法1、粉末制片法 将天麻、浙贝药材粉碎,过筛(50—80目)后制片。
《中药判定学实验课》教课设计实验题目实验一讲课学时2组织制片技术和显微丈量技术教课目的 1.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2.掌握制片方法3.掌握显微丈量微尺的校订和使用方法教课难点 1.掌握徒手制片、粉末制片和表面制片方法2.熟习生物显微镜使用方法及作图要领3.掌握显微丈量微尺的使用方法课前准备显微镜、显微目镜微尺、显微镜台测微尺药材(大黄粉末、黄连粉末、松花粉)、双面刀片、试剂等时间分派教学过程教法与学法10一、复习发问提示性回想有关的内容学生个别回1.药用植物学中显微镜的使用答,教师总结2.有关知识(淀粉粒、簇晶、气孔、纤维、导管)的一般性知识。
10二、引入课题进行示教显微镜是药材粉末判定的重要工具,因此正确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是至关重要的40三、新课教课1.显微镜的使用及注意事项2.粉末制片;表面制片;解离制片;徒手制片30四、部署作业1.显微镜使用的主要步骤及注意事项2.用徒手制片方法进行制片操作3.镜下察看,并绘出川贝的淀粉粒、大黄的簇晶。
实验题目实验二讲课学时2中药材灰分、水分、浸出物测定及杂质检查法教课目的 1. 掌握灰分及酸不溶性灰分的测定方法2.掌握灰分的测定方法3.掌握浸出物的测定方法4.掌握杂质的检查方法教课难点 1. 浸出物的测定方法2. 中药材水分的测定方法课前准备剖析天平、扁形称量瓶、坩埚、锥形瓶、蒸发皿、水分测定器、培育皿、干燥器、氯化钙干燥管、电炉等时间分派教学过程教法与学法10一. 复习发问提示性回想有关的内容学生个别回1.新药典规定的酸不溶性灰分的测定答,教师总结2.浸出物的测定方法50二 .实验内容进行示教1.水溶性浸出物的测定2.中药材水分测定烘干法、甲苯法、减压干燥法3.杂质检查30三 .部署作业1.计算所测样品的总灰分和水浸物的含量测定2.计算所测样品中的水分含量实验题目实验三讲课学时2根及根茎类中药(一)教课目的 1. 掌握大黄、黄连、葛根的性状特点2.掌握大黄、黄连、葛根的粉末判定特点3.掌握大黄、黄连的理化判定方法教课难点大黄、黄连粉末显微鉴识理化鉴识课前准备显微镜、药材(大黄、黄连、葛根、防己)、化学试剂、微量升华装置等时间分派教学过程教法与学法10一、复习发问提示性回想有关的内容学生个别回2.大黄的组织特点、异型维管制答,教师总结3.三种黄连的判定重点50二、实验内容进行示教1.基础根茎类药材的形状鉴识2.根茎类药材的显微组织特点30三、部署作业1.写出大黄的性状鉴识重点2.绘出大黄横切面的详图3.绘出黄连的横切面简图4.写出黄连的理化判定结果实验题目实验四讲课学时2根及根茎类中药(二)教课目的 1.掌握甘草的组织特点及粉末鉴识特点2.掌握人参的组织特点及粉末特点教课难点甘草粉末鉴识,人参粉末、横切显微鉴识特点课前准备显微镜、药材(人参、甘草粉末)、试剂、微量升华装置等时间分派教学过程教法与学法10一、复习发问提示性回想有关的内容学生个别回1.园参加山参的鉴识重点答,教师总结2.人参加甘草的粉末鉴识方法50二、实验内容进行示教1.人参的粉末鉴识2.甘草的的粉末判定3.含有人参药材中成药的鉴识30三、部署作业1.写出园参山参的主要差别点2.绘出人参的横切面详图3.绘出甘草的横切面简图4.绘出甘草的粉末特点图实验题目实验五讲课学时2根及根茎类中药(三)教课目的 1.掌握龙胆的组织及粉末特点2.掌握天麻的性状特点及粉末特点教课难点龙胆的粉末鉴识,天麻的粉末、横切显微鉴识特点课前准备显微镜、药材(龙胆、天麻、桔梗、沙参)、试剂、微量升华装置等时间分派教学过程教法与学法10一、复习发问提示性回想有关的内容学生个别回1.龙胆的根源及性状判定重点答,教师总结2.天麻的粉末特点50二、实验内容进行示教1.龙胆的粉末判定2.天麻的的粉末判定3.龙胆与天麻的理化判定30三、部署作业1.写出龙胆的主要差别点2.绘出天麻的横切面详图3.绘出龙胆的横切面简图4.记录龙胆与天麻的理化鉴识结果实验题目实验六讲课学时2皮类中药的判定教课目的 1.掌握皮类药材(厚朴、肉桂、黄百)的性状鉴识特点2.掌握厚朴、肉桂的粉末特点3.掌握牡丹皮、肉桂的理化鉴识方法教课难点 1.黄柏和肉桂的粉末判定方法2.肉桂和厚朴的理化判定方法课前准备显微镜、药材(黄柏、厚朴、肉桂、桑白皮)、试剂、微量升华装置等10一、复习发问提示性回想有关的内容学生个别回1.黄柏的粉末特点答,教师总结2.肉桂和厚朴的性状特点及粉末特点50二、实验内容进行示教1.肉桂的理化判定2.黄柏的性状判定及理化判定3.桑白皮的粉末判定30三、部署作业1.写出黄百、肉桂、厚朴的性状鉴识要点2.绘出厚朴的横切面显微图3.绘出肉桂和黄柏的粉末特点图4.写出黄柏和肉桂的理化鉴识结果实验题目实验七讲课学时2叶类药材教课目的 1.掌握侧柏叶、大青叶、枇杷叶、番泻叶性状鉴识方法2.掌握番泻叶的显微特点3.掌握番泻叶、蓼大青叶的理化鉴识方法教课难点番泻的显微特点,番泻叶和枇杷叶的理化判定方法课前准备显微镜、药材(番泻叶、蓼大青叶、枇杷叶)、试剂、微量升华装置等10一、复习发问提示性回想有关的内容学生个别回1.番泻的根源及商品药材流通状况答,教师总结2.叶类药材的显微特点50二、实验内容进行示教1.叶类药材的性状鉴识2.叶类药材的粉末判定3.叶类药材理化判定30三、部署作业1.写出叶类药材的性状鉴识重点2.绘出番泻叶粉末特点图3.绘出大青叶的显微组织图4.写出番泻叶和大青叶理化鉴识结果实验题目实验八讲课学时2花类药材教课目的 1.掌握花粉粒、辛夷、丁香、洋金花性状特点2.掌握丁香、花粉粒的显微特点3.掌握丁香、金银花的理化判定方法教课难点丁香的粉末特点、理化判定方法课前准备显微镜、药材(丁香、金银花、红花、藏红花)、试剂、薄层层析板时间分派教学过程教法与学法10一、复习发问提示性回想有关的内容学生个别回1.花类药材的性状鉴识重点答,教师总结2.丁香和金银花的显微鉴识特点50二、实验内容进行示教1.红花的显微判定2.金银花的理化判定3.丁香的理化鉴识30三、部署作业1.写出金银花的性状特点2.绘出丁香和红花的粉末特点3.绘出金银花的粉末特点4.写出丁香和金银花的理化鉴识结果实验题目实验九讲课学时2果实类中药教课目的 1.掌握马兜铃、小茴香、金樱子、枸杞子、五味子的性状鉴识特点2.掌握五味子、显微鉴识特点教课难点五味子的粉末特点,小茴香的理化判定方法课前准备显微镜、药材(五味子、小茴香、枸杞子、金樱子)、试剂、薄层层析板时间分派教课过程教法与学法10一、复习发问提示性回想有关的内容学生个别回1.果实类药材的性状特点答,教师总结2.五味子、小茴香的粉末特点1.五味子的粉末判定2.小茴香的粉末显微判定3.枸杞子的化学鉴识30三、部署作业1.写出五味子、小茴香、枸杞子的性状鉴识特点2.绘出五味子粉末特点3.绘出小茴香的粉末特点4.写出五味子、小茴香的理化鉴识结果实验题目实验十讲课学时2种子类中药教课目的 1. 掌握马钱子、白芥子、槟榔、杏仁、桃仁的性状特点2.掌握白芥子、小茴香的显微鉴识特点教课难点马钱子的粉末特点,苦杏仁的理化判定方法课前准备显微镜、药材(马钱子、白芥子、杏仁、桃仁、)、化学试剂、薄层层析板时间分派教课过程教法与学法10一、复习发问提示性回想有关的内容学生个别回1.果实类药材的性状特点答,教师总结2.五味子、白芥子的粉末特点1.五味子的粉末判定2.白芥子的粉末判定3.苦杏仁的化学鉴识30三、部署作业1.写出五味子、白芥子的鉴识特点2.绘出五味子显微特点3.绘出白芥子的显微特点4.写出五味子白芥子理化鉴识结果实验题目实验十一讲课学时2全草类中药教课目的 1. 掌握薄荷、藿香、麻黄、益母草的性状鉴识特点2.掌握麻黄、益母草的显微组织、粉末特点教课难点麻黄的粉末特点、益母草的粉末特点课前准备显微镜、药材(益母草、藿香、麻黄、薄荷、金钱草)、化学试剂、薄层层析板时间分派教课过程教法与学法10一、复习发问提示性回想有关的内容学生个别回1.全草类中药的鉴识重点答,教师总结2.麻黄、益母草的粉末特点1.麻黄的性状及显微鉴识2.益母草的粉末判定3.藿香的粉末判定30三、部署作业1.写出麻黄、藿香、薄荷的性状鉴识要点2.绘出麻黄的粉末特点图3.绘出姨母草的粉末特点图4.写出益母草、藿香的理化鉴识特点实验题目实验十二讲课学时2中成药的判定教课目的 1. 掌握中成药的判定方法2.掌握牛黄清心丸的显微判定方法教课难点牛黄清心丸的显微判定方法课前准备显微镜、牛黄清心丸、化学试剂、薄层层析板时间分派教课过程教法与学法10一、复习发问提示性回想有关的内容学生个别回1.中成药的鉴识方法答,教师总结2.牛黄清心丸的判定方法1.中成药的显微判定步骤2.剖析中成的处方3.牛黄清心丸的判定30三、部署作业1.写出中成药显微判定的步骤2.绘出牛黄清心丸的显微特点图实验题目实验十三讲课学时2中成药的判定教课目的 1. 掌握中成药的判定方法2.掌握二妙丸的显微判定方法教课难点中成药二妙丸的判定方法课前准备显微镜、二妙丸、化学试剂、薄层层析板时间分派教课过程教法与学法10三、复习发问提示性回想有关的内容学生个别回1.中成药的鉴识方法答,教师总结2.二妙丸的判定方法1.中成药的显微判定步骤2.剖析中成的处方3.二妙丸的判定30三、部署作业1.写出中成药显微判定的步骤2.绘出二妙丸的显微特点图。
《中药鉴定学》实训大纲课程编号:BZ0209001课程性质:独立设课课程类别:必修课实训学时:8适用专业:中药学开课单位、教研室:中药鉴定教研室实训项目总数:2实训目的通过实训,加深对中药鉴定学理论的理解,重点实训性状鉴别基本技术,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中药材鉴别技能,提高学生鉴别中药材真伪的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为从事中药学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实训内容与要求实训一:常用50种饮片的识别(一)【实训目的】1.熟悉和掌握饮片性状鉴别的内容和方法。
2.掌握50种饮片的鉴别要点。
3.掌握5种饮片的名词术语。
4.掌握10种饮片及其伪品的区别要点。
【实训内容】1.介绍性状鉴别的内容与方法及实际操作的注意事项。
方法: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
内容:形状、大小、色泽、表面特征、质地、断面、气味、水试、火试。
2.观察50种饮片的性状特征,掌握其鉴别要点。
3. 5种饮片的名词术语:大黄(星点、锦纹),何首乌(云锦花纹),黄连(过桥),甘草、黄芪(菊花心),苍术(朱砂点、起霜)。
4. 10种饮片及其伪劣品:【实训方案】1.实训时间:4课时。
2.具体要求:熟悉性状鉴别的内容与方法;掌握50种饮片的鉴别要点,重点掌握5种饮片的名词术语;快速、准确鉴别出正品与伪劣品的区别。
3.单独考核:实训一所有饮片的其中20种,要求写出药名(包括炮制品),有名词术语要求写出。
实训二:常用50种饮片的识别(二)【实训目的】1.熟悉50种饮片的鉴别要点。
2.掌握5种饮片的名词术语。
3.掌握10种饮片及其伪品的区别要点。
4.熟悉显微鉴定的内容。
【实训内容】1. 观察50种饮片的性状特征,掌握其鉴别要点。
2.掌握以下5种饮片的名词术语:党参(狮子盘头),天麻(鹦哥嘴、红小辫、肚脐眼),川贝母(观音坐莲、怀中抱月、马牙嘴、虎皮斑),槟榔(错入组织),地龙(白颈)。
3. 10种饮片及其伪劣品:4.介绍显微鉴定的原理与内容、方法与技术以及常见的问题。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了解中药的来源、性味、功效等基本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总结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中药学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医药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中药鉴定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 中药鉴定常用方法3. 中药样品的采集、保存和鉴定4. 常见中药的鉴定实验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思考:中药鉴定的重要性及意义-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2. 讲解中药鉴定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中药鉴定的定义- 中药鉴定的原则:真伪鉴别、质量鉴别、品种鉴别3. 讲解中药鉴定常用方法- 观察法:药材的外形、颜色、气味、质地等- 水试法:药材的溶解度、浮沉、沉淀等- 显微镜观察法:药材的组织结构、细胞形态等- 理化鉴定法:药材的成分分析、含量测定等4.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中药鉴定的基本方法和原则第二课时1. 导入新课- 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2. 讲解中药样品的采集、保存和鉴定- 中药样品的采集方法:实地采集、市场采购等- 中药样品的保存方法:干燥、低温、避光等- 中药样品的鉴定步骤:观察、水试、显微观察、理化鉴定等3. 常见中药的鉴定实验- 以人参、黄芪、当归等常见中药为例,讲解鉴定方法和实验步骤4.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中药样品的采集、保存和鉴定的重要性第三课时1. 导入新课- 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2. 实验教学- 学生分组进行中药鉴定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实验内容:人参、黄芪、当归等常见中药的鉴定3. 实验报告撰写-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教师批改实验报告,给予评价和指导4.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中药鉴定实验的重要性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参与度、回答问题准确性等2. 实验操作:实验技能、实验结果准确性等3. 实验报告:实验步骤、实验结果、结论等中药鉴定实验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了解中药的来源、性味、功效等基本知识。
中药鉴定学中药鉴定学[中药鉴定学]中药鉴定学中药鉴定学的定义中药鉴定学是研究和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是:在继承祖国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系统地整理和研究中药的历史、来源、品种形态、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建立规范化的质量标准以及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简而言之,就是一门对中药进行“保质、寻新、整理、提高”的学科。
中药鉴定学的研分对象是中药。
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以防治疾病和医疗保健的药物,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中药鉴定学的任务一、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发掘祖国药学遗产我国仅本草著作中记载的药物就有近3000种,它是现今中药科学继承和发扬的基矗现今中药品种约有13000种,在中药鉴定中,中药的品种问题直接关系到中药的质量,品种正确是保证中药质量的前提,品种一错,全盘皆否。
如何确定中药的正品,成为中药研究工作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由于历史等诸多原因,使中药材品种混乱和复杂现象严重,其主要原因是:1、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存在。
我国幅员辽阔,物种繁多,同一种中药各地使用的品种不同,或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使用不同的中药名称,造成品种混乱。
如贯众,全国以贯众之名药用植物有11科、18属、58种之多。
而人参在历代有多达30余种别名。
2、本草记载不详,造成后世品种混乱。
如《本草经集注》载:“白头翁处处有之,近根处有白茸,状如白头老翁,故以为名。
”所以从古到今就有多种根部有白毛茸的植物混作白头翁,这就造成了白头翁药材来源达20种以上,分属于毛茛科、蔷薇科、石竹科、菊科等不同科的植物。
3、有的品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品种发生了变迁。
如始载于《名医别录》的白附子历代本草均为毛莨科植物黄花乌头的块根,而近代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用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块根作白附子用,两者疗效不同,如何变迁的,尚待深入研究。
《中药鉴定学》学习指南《中药鉴定学》是中药学及其相关专业的专业课,它是在继承传统中药鉴别经验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生物学及化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中药的真实性、中药的有效性、中药的安全性、中药的质量和质量变化规律,以及中药材新资源发现与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等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中药鉴定学所涵盖的知识面广,具有直观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需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和技能培养。
《中药鉴定学》总学时数为78学时,由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部分组成。
理论教学包括总论与各论两部分。
总论部分需要重点掌握中药鉴定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中药材的鉴定方法与程序及一般鉴定规律。
各论按药材的药用部位分类,每个药用部位的中药品种均包括掌握药材、熟悉药材及了解药材。
重点药材品种,要求掌握中药拉丁名、本草记载、来源、植(动)物形态、产地、采收加工、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化学成分、理化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功效等;熟悉药材品种,要求掌握来源、主产地、采收加工、性状鉴别、显微鉴别、主要成分、理化鉴别、功效等;了解药材品种,要求掌握来源、鉴别、主要活性成分或指标性成分等。
从课程特点来说, 《中药鉴定学》是在药用植物学、中药化学等课程基础上, 通过眼看、鼻嗅、口尝及手触等直观方法, 研究药材的性状鉴别特征,通过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等手段研究药材的内部构造特征,并综合上述两种方法研究药材与常见伪品的宏观和微观上的区别。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学科特点,每一类药材都有一定的鉴定规律,因为每一类植物药材都是一个器官,植物的每一个器官都有统一的规律。
如根类有根类的特点,花类有花类的特点等。
在每一个章节的概述均讲述了本节的药材鉴别特点与规律,只要掌握了规律,再重点选择每一类药材中的一种或几种药进行学习,研究透彻,从而由一而知十。
对于显微鉴别,横断面要对照切片图边看边学。
每个科属的药材往往有其共性,但具体到每味药材又有其独自的特征。
中药鉴定学实验指导主编:颜益志##民族学院中药专业教研室前言《中药鉴定学》是建立在实验根底上的中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为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培养规X化操作和中药专业工作程序,结合本科教学的要求,我们编写了这本实验指导,供四年制中药本科教学使用。
由于各种局限,本实验指导难免存在许多不足,欢迎使用者提出宝贵意见。
目录根本操作介绍 (3)实验一显微测定 (6)实验二显微描绘 (7)实验三根和根茎类中药〔一〕:贯众类的鉴别 (8)实验四根和根茎类中药〔二〕:大黄、牛膝等的鉴别 (9)实验五根和根茎类中药〔三〕:黄连、乌头、甘草等的鉴别 (11)实验六根和根茎类中药〔四〕:人参、桔梗等的鉴别 (13)实验七根和根茎类中药〔五〕:石菖蒲、半夏、天麻等的鉴别 (15)实验八茎木类中药〔一〕:关木通、沉香等的鉴别 (17)实验九皮类中药〔一〕:厚朴、肉桂、杜仲等的鉴别 (19)实验十皮类中药〔二〕:黄柏、秦皮、番泻叶等的鉴别 (21)实验十一花类中药〔一〕:丁香、洋金花、金银花等的鉴别 (23)实验十二花类中药〔二〕:红花、番红花等的鉴别 (24)实验十三果实与种子类中药〔一〕:五味子、补骨脂等的鉴别 (26)实验十四果实与种子类中药〔二〕:小茴香、马钱子等的鉴别 (28)实验十五果实与种子类中药〔三〕:槟榔、白豆蔻等的鉴别 (29)实验十六全草类中药〔一〕:麻黄、金钱草、广藿香等的鉴别 (30)实验十七全草类中药〔二〕:薄荷、穿心莲、石斛等的鉴别 (31)实验十八各种石细胞的鉴别 (33)实验十九藻菌类中药:猪苓、茯苓等的鉴别 (34)实验二十各种特异薄壁细胞的鉴别 (35)实验二十一动物类中药〔一〕:珍珠、蟾酥、土鳖虫等的鉴别 (36)实验二十二动物类中药〔一〕:金钱白花蛇、乌梢蛇、麝香等的鉴别 (37)实验二十三复习 (38)实验二十四实验考核 (39)根本操作介绍一.显微镜的使用考前须知1.使用显微镜之前,应仔细检查其零件有无损失,破损。
实验项目一:粉末制片技术和大黄的鉴别
1、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粉末制片技术的方法
(2)掌握大黄的粉末特征
(3)掌握大黄的理化鉴别
2、实验内容
(1)应用粉末制片技术观察大黄的粉末结构特征
粉末制片法将生药粉末制成显微观察片的一种方法
粉末制备:将大黄用粉碎机粉碎成粉末,再用药典规定的5-6号筛子过筛,使粉末较细而均匀,有利于制片观察。
制片试液选择:若需观察薄壁细胞、淀粉粒、油滴或黏液细胞时,加水或醋酸甘油作试液。
若观察纤维、石细胞、导管、晶体等,加水合氯醛试液透化,有利观察。
大黄粉末:淡黄棕色。
1)草酸钙簇晶众多.棱角多短钝。
2)大型导管多为网纹,非木化或微木化,少有具缘纹孔导管及细
小螺纹导管。
绘图
(2)大黄的理化鉴别
微量升华:大黄粉末微量升华得黄色针状结晶,高温则得棱状至羽毛状结晶。
3、实验仪器
仪器:生物显微镜、酒精灯、盖玻片、载玻片、镊子、解剖针、吸水纸、火柴、绘图铅笔、铁片、金属圈、石棉板。
试剂:水合氯醛、甘油、水
药材:大黄粉末
4、实验学时 4学时
实验项目二:表面制片技术和甘草粉末鉴别
1、实验目的要求
(1)掌握表面制片技术
(2)掌握补骨脂的表面特征
(3)掌握甘草的粉末特征
2、实验内容
(1)应用表面制片方法观察补骨脂的果皮特征
表面制片方法系将表皮组织制成显微观察片的一种方法。
适用于观察叶片、花瓣、花萼的表皮组织的形状、气孔、腺毛、非腺毛的类型和角质层的纹理以及各种细胞内含物等的显微特征。
补骨脂:
壁内腺:类圆形,表皮细胞多达数十个至百个,中心细胞较小,多角形,周围细胞径向延长,辐射状排列,腺体腔内有众多油滴。
绘图
(2)应用粉末制片技术观察甘草的粉末结构特征
在载玻片上加水合氯醛2-3滴,放入粉末,并用镊子尖头或解剖针搅拌均匀,用镊子夹住玻片,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见冒烟起泡时立即取下,切勿烧干,再加水合氯醛试液l-2滴,重复2-3次,见粉末颜色较浅组织透明后,再加1-2滴水合氯醛试液,防止片内结晶.再盖上盖玻片。
甘草:粉末淡棕黄色。
1)纤维:成束或散离,细长,,壁厚,微木化,孔沟不明显。
晶鞘纤维易察见,草酸钙方晶呈类双锥形、长方形或类方形,含晶细胞的壁增厚,微木化或非木化。
2)导管:主为具缘纹孔导管,多破碎,纹孔对列或互列,有时在导管旁可见具缘纹孔。
3)木栓细胞:呈棕红色,壁薄,微木化,表面观细胞呈多角形。
绘图
3、实验仪器
仪器:生物显微镜、表面皿、酒精灯、盖玻片、载玻片、镊子、解剖针、吸水纸、火柴、绘图铅笔。
试剂:水合氯醛、水
药材:补骨脂、甘草
4、实验学时 4学时
实验项目三:徒手制片和麦冬横切面鉴别
1、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徒手制片方法
(2)掌握单子叶植物块根的横切面特征
2、实验内容
徒手切片法系用手捏住新鲜或固定的材料用刀片切成薄片的一种切片方法。
此法简便易行,是最常用的一种切片方法。
其主要优点是不用切片机,也不用固定埋蜡,节省资金,也节省时间,且可以观察新鲜切片的结构。
观察麦冬的显微持征
根的横切面:
1)表皮:为1列长方形细胞,有的细胞外壁向外分化成非腺毛。
2)根被:3-5列细胞,壁木化,有纹孔。
3)皮层:宽阔,散有含草酸钙针晶束的黏液细胞;内皮层细胞壁均匀增厚,木化,有通道细胞,其外侧为1列石细胞,内壁及径向壁增厚,纹孔细密。
4)中柱:较小,中柱鞘为2-3列薄壁细胞;韧皮部束15-24束,与木质部切向相间排列,木质部束内侧由木化细胞连接成环形。
5)髓部:小,薄壁细胞类圆形。
绘图
3、实验仪器
仪器:生物显微镜、单、双面刀片、培养皿、盖玻片、载玻片、镊子、解剖针、吸水纸、绘图铅笔。
试剂:水合氯醛、水
药材:麦冬
4、实验学时 3学时
实验项目四:组织解离制片和黄连粉末鉴别
1、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组织解离技术
(2)掌握厚朴、黄柏的解离组织特征
(3)掌握黄连的粉末特征
2、实验内容
(1)应用组织解离法观察药材的显微特征
组织解离法借某些解离药物的作用,将组织解散分离成细胞的一种制片法。
此法适用于观察导管、管胞、纤维、石细胞的完整形状和类型,有利于测量其细胞大小、长度以及显微照相和显微绘图。
若按解离药物分为氢氧化钾法、铬酸—硝酸解离法和氯酸钾法,前两种较常用。
本实验采用氢氧化钠法。
厚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