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政务服务”系统
- 格式:docx
- 大小:128.30 KB
- 文档页数:3
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政府行政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互联网政务服务作为一种创新的行政管理模式,通过借助信息化技术,提供方便快捷、高效透明的政府服务。
本文将探讨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意义、特点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一、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意义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出现与发展,对于现代政府的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提供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互联网政务服务提升了政府的管理效能。
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往往存在繁琐、低效、资源浪费等问题,而互联网政务服务通过数字化、网络化的手段,能够实现政务流程的全程在线化,提高了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
其次,互联网政务服务促进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动与沟通。
通过建立政务平台和在线服务系统,居民可以方便地提供意见和建议,政府也能够及时与民众进行沟通互动,增强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信和合作。
第三,互联网政务服务优化了公共资源的配置。
通过互联网平台,政府可以更好地获取民众的需求信息,从而优化公共资源的配置,提供更加精准、个性化的公共服务,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互联网政务服务的特点互联网政务服务具有以下特点:1. 全程在线化。
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了政务流程的在线化,居民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完成申请、办理、查询等所有环节,无需再进行线下操作,提高了办事效率。
2. 信息透明化。
互联网政务服务将政府信息公开化,居民可以通过政务平台随时查询政府政策、项目进展等信息,提高了信息透明度和公信力。
3. 跨地区、跨部门互动。
互联网政务服务打破了地理和行政障碍,实现了政府间、部门间信息的互通共享,提高了政府协同工作能力。
4. 多样化的服务方式。
互联网政务服务提供了多种方式的服务,包括在线咨询、在线办理、移动APP等,满足了不同居民的需求,增加了服务的便捷性和灵活性。
三、互联网政务服务对社会的影响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发展对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首先,互联网政务服务促进了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
通过数字化、信息化手段,政府能够更好地掌握社会民意和需求,从而更精准地制定政策,优化决策,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和公信力。
“互联网+政务服务”标准体系指南一、总则(一)指导思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等重要工作部署,以促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措施落地为目标,进一步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优化政务服务供给,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解决影响企业办事创业的“难点”“痛点”“堵点”,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通过建设“互联网+政务服务”标准体系,推动行政机关依据法律法规,运用标准化原理、方法和技术,优化行政权力运行流程,约束自由裁量权,以标准化提升政府服务的集成化、高效化、便捷化、精准化、智慧化、普惠化水平,为建设全区及全国行政审批“一张网”、实现“一网通办”奠定坚实基础。
(二)编制依据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信息惠民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6〕23号)2.《国务院关于印发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发〔2016〕51号)3.《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55号)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的通知》(国办函〔2016〕108 号)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7〕39号)6.《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关于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国办电政函〔2017〕50号)7.《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关于印发<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指南(试行)>的通知》(发改高技〔2017〕1272号)8.《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中央编办财政部审计署关于印发<加快推进落实《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工作方案>的通知》(发改高技〔2017〕1529号)9.《行政许可标准化指引(2016版)》10.《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指导意见》(厅字〔2018〕22号)1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8〕45号)12.《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内政发〔2017〕40号)13.《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梳理进驻自治区本级实体政务大厅和网上服务平台相关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的通知》(内政办发〔2017〕101号)14.《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及电子政务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15.《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自治区本级“互联网+政务服务”实体大厅窗口设置和进驻人员选派等工作的通知》(内政办发〔2018〕6号)(三)原则和目标1.建设原则(1)科学合理。
“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情况汇报互联网+政务服务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平台与政务服务相结合,通过互联网手段提供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互联网+政务服务已经成为推进政务服务创新、提升政府工作效能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对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情况的一份汇报,共1500字。
一、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概况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是我部门近年来的重点项目之一。
通过整合政务信息资源、打造电子政务平台,我们致力于提供全面、高效、便捷、透明的政务服务。
目前,我们已经建立了以政务服务中心为核心的电子政务平台,整个平台涵盖了政务信息发布、在线办事、服务查询等多个模块。
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我们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二、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成果1. 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互联网+政务服务极大地简化了政务办理流程,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在线申请、在线办理、在线查询等一系列服务,极大地提升了办事效率,缩短了办事时间。
同时,通过推广“一网通办”机制,实现了多个政务服务事项的集成受理,大大提升了政务服务的综合效能。
2. 拓宽政务服务渠道。
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政务服务渠道得到了大幅拓宽。
以前需要亲自前往政务部门办理的事务,现在可以通过电子政务平台在线办理,不仅减少了群众的奔波时间,还减轻了政务部门的压力。
此外,通过手机APP、微信、政务短信等途径,政府也能更加方便地与群众进行互动沟通。
3. 优化政务服务体验。
互联网+政务服务让政府的服务更加人性化、便捷化。
通过引入电子档案、电子签名等技术手段,所有办理事务的相关资料都可以进行数字化存储,不仅避免了纸质档案的繁琐管理,也为办理人员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查询和核验方式。
同时,透明公开的政务服务让群众对政府的工作更加信任和满意。
4. 推动政务信息共享。
互联网+政务服务打破了各政务部门之间信息壁垒,推动了政务信息共享和交互。
通过电子政务平台,群众可以一站式查询并办理多个政务服务事项,不需要频繁地跑多个窗口,从而提高了办事效率。
浅谈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构建及对策建议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已经成为了政府服务的重要形式。
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的建设在政府服务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加强政府与公民之间的联系,促进政府的透明化。
下面本文将着重探讨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的构建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1. 建立全面覆盖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
这种平台可结合政府服务各类数据信息和互联网技术,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权利服务。
这一平台应包含科技局、工商局、税务局、交通局等各部门的社会事务。
每一项社会事务都应配备相应的流程控制系统,并且还需为民众提供便捷的在线便民服务,以便随时随地为大众提供咨询服务和申请业务。
2. 建立多媒体信息发布中心。
为了能够及时发布信息,政府应建立多渠道的信息发布中心。
这些中心可将各类政府部门公告信息同时发布,并且提供简易的搜索和查看服务。
同时,还可以建立简易的信息采集和编辑系统,便于政府对各类信息进行汇总、分类和综合。
3. 建立社区和服务网站。
社区和服务网站应该在政府服务的基础上,为社区与民众提供便利性服务。
这样的网站可以提供社区活动资讯、各类咨询服务、公众意见收集、网民问答等服务,它可以大大方便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沟通交流。
二、对策建议1. 推进政府数据信息公开。
政府应将权利和政策等信息进行公开,以便让公众了解政府服务的各类变化,同时还需保护个人隐私。
2. 推进公共服务的一体化管理。
政府部门应将各类服务进行整合,建立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管理平台。
这种平台将为政府服务提供便捷、高效、全方位,以及良好的用户体验。
3. 优化设施和信息系统。
为了能够让公众体验完整、便捷的政府服务,政府应升级和完善设施、建设高质量的在线服务,同时还需加强数据保护和信息安全。
4. 建立紧密联动的合作机制。
推进互联网+政府服务一体化建设需要各个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政府应当建立紧密信任的合作机制,并且应充分考虑公民的需求和素质来优化政府服务。
浅谈“互联网 +政务服务”全面提升行政效能摘要: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已经融入到了政府工作开展中,对政府的治理模式以及服务方式等方面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互联网+政务服务的融合是推动行政事务改革的关键,使行政服务朝着智能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使政务服务流程得到优化,使服务内容得到拓展,有助于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我国政务服务运用信息化技术,是政府公共服务效能提升的关键,也为反腐倡廉工作的进行奠定基础。
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服务效能,已成为释放市场潜力活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杠杆。
关键词: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提升;行政效能1“互联网+政务服务”行政效能是指在实施行政行为时,相关行政主体投入较小的行政资源、达到最佳的行政工作目标以使相关资源的配置达到最优状态。
“互联网+政务服务”是以政务服务平台为基础,以公共服务普惠化为重点,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为核心,运用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思维,优化、重组政府的组织结构与行政办事流程,构建透明化、集约化和高效化的政府治理和服务模式,有助于大幅提升行政效能。
“互联网+政务服务”是政府将互联网技术进行充分的利用,通过大数据处理等技术,对各个政府部门的相关信息数据进行全面的收集以及整理,从而有效的破除各个政府部门之间存在的隔阂。
让政务服务变得更加的统一化,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政府服务水平,让行政的流程变得更加的简洁,提高为群众服务的办事效率。
“互联网+政务服务”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互联网+”社会不断发展的结果。
我国的政府部门需要及时的将互联网技术融入到工作中,调整管理模式以及服务方式,形成新的组织体系,完善相关的制度。
全面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有利于优化经济环境,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是提高政府服务质量,让群众得到更加优质服务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建设现代化的服务型政府。
各个部门的管理人员以及负责人员需要对“互联网+政务服务”进行全面而正确的认识,将其贯彻到具体的工作中,推动我国的发展进步。
“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3月15日,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对于外国投资者在华投资进行了全面规范,2018年是我省确定的“营商环境提升年”,两年来我们持续开展了“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十大行动”,各项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便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我市在推进“一网通办”、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为打造数字化智慧化政务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现在,我就“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意见建议作如下发言:一、工作现状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水平,5月21日市政府办印发了《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要求依托市县(区)两级平台软硬件基础设施,通过集中整合升级,建成全市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问题,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实现企业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到2019年底,全市重点领域和高频事项基本实现“一网、一门、一次”。
二、存在问题一是平台建设推动慢。
目前,我市已实现实体政务服务大厅建设全覆盖,各类服务事项陆续进驻,能够开设窗口正常办公,但县区在线服务平台内容不丰富、升级优化难,全市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还处于前期筹备阶段,“互联网+政务服务”任重而道远。
二是配套制度不完善。
“互联网+政务服务”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要完成线下政府到线上服务的整体搬迁,需要配套的相关制度对于运营管理、系统维护、应急预案、信息安全、市场监管等各方面进行规范。
三是业务人员管理难。
政务服务中心属于重组机构,工作人员来自于各行业部门,人事工资关系、福利待遇等还在原单位,管理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难度,在人员上线以及业务办理的过程中,要避免服务水平大打折扣。
“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总体架构(一)总体构架1.总体层级体系“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体系由国家级平台、省级平台、地市级平台三个层级组成,各层级之间通过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平台进行资源目录注册、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监督考核、统计分析等,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就近能办、同城通办、异地可办。
具体层级关系如图3—1所示:图3-1 “互联网+政务服务”总体层级体系图(1)国家级平台国家级平台包括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和国务院部门政务服务平台。
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依托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建设,主要实现各地区各部门政务服务汇聚、跨地区跨部门数据交换、跨地区统一认证、共性基础服务支撑。
汇集各地区、各部门政务服务资源,形成统一事项目录库、证照目录库,实现人口、法人、地理空间信息、社会信用等基础信息资源库和业务信息库共享利用,发挥政务服务访问的“公共入口”,地方部门数据交换的“公共通道”,身份认证、证照互认、安全保障等“公用支撑”作用。
充分利用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做好与国家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国家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平台的衔接与整合。
国务院部门政务服务平台(业务办理系统),实现部门相关政务服务的办理,并与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实现对接和办理结果汇聚。
(2)省级平台省级平台充分利用现有电子政务网络资源建设(原则上依托国家电子政务外网),提供省级部门政务服务事项受理、办理和反馈。
建立省(区、市)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平台,依托统一信息资源目录,通过与国家级平台和地市级平台的数据交换,实现自然人、法人基础信息共享、用户认证信息交互、证照信息共享、办件信息交换、统计分析和监督考核。
(3)地市级平台地市级平台充分利用各地区统一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原则上依托国家电子政务外网),提供地市级、县级、乡级政务服务事项受理、办理和反馈,有条件的地区可将代办点延伸至村级。
依托地市(州)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平台,实现与国家级平台、省级平台的数据交换,提供地市级范围内基础数据共享共用,实现地市级平台与本级部门纵向系统的衔接与整合。
浅谈新时代下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新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享受服务的重要工具。
在这个新时代,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政务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
“互联网+政务服务”已成为政府工作的重要方向,新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已日益增多。
本文将从新时代下的“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意义、特点、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互联网+政务服务是指政府利用互联网技术,整合各行业资源,提供更加便捷、高效、透明的政务服务,以满足民众和企业的需求。
在新时代下,“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方便快捷:传统的政务服务往往需要民众到相关部门办理,流程繁琐,耗时耗力。
而“互联网+”政务服务使民众可以在家就能完成大部分政务服务,减少了来回奔波的时间和精力,极大地方便了民众的生活。
2. 提高效率:互联网技术的运用能够实现政务服务的信息化和自动化,大大提高了政务服务的办理效率。
各种政务手续可以在线提交、在线审核、在线办结,实现了“一次办好”,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3. 服务透明:互联网+政务服务将政府的管理透明化,信息公开,让民众和企业可以随时随地查询相关政务信息,了解政务进程,增强了政府的公信力,提高了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
4. 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创新,促进了政府管理体制和服务方式的转变,进一步优化了政务环境,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新时代下“互联网+”政务服务的特点1. 多元化:新时代下政务服务的需求多样化,政府职能多元化,为了满足不同层面的需求,“互联网+”政务服务必须实现多元化的服务模式,包括线上服务、线下服务、移动服务等,让政务服务更加贴近民众和企业的需求。
2. 信息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强调信息的共享和开放,通过信息化技术,政府可以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提高政务服务水平,为民众和企业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服务。
“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主要内容本指南中“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主要内容是根据目前各地区各部门工作实践所作的总结概括,指各级政务服务实施机构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构建“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整合各类政务服务事项和业务办理等信息,通过网上大厅、办事窗口、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等多种形式,结合第三方平台,为自然人和法人(含其他组织,下同)提供一站式办理的政务服务。
“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主要实现政务服务统一申请、统一受理、集中办理、统一反馈和全流程监督等功能,逻辑上主要由互联网政务服务门户、政务服务管理平台、业务办理系统和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平台四部分构成。
——互联网政务服务门户:是政务服务实施机构为自然人、法人提供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入口。
——政务服务管理平台:是承担政务服务管理职能的机构(以下简称政务服务管理机构)进行政务服务事项管理、运行管理、监督考核等工作的平台,是政务服务门户信息的来源,是业务办理系统接入的通道。
——业务办理系统:是政务服务实施机构进行内部审批的专业系统,分为国务院部门业务办理系统、省级政府统建业务办理系统及其部门业务办理系统、地市级统建业务办理系统及其部门业务办理系统。
可根据实际情况,与政务服务管理平台合并。
——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平台:是支撑互联网政务服务门户、政务服务管理平台、业务办理系统运行的基础数据平台,包括集中汇聚的政务服务事项库、办件信息库、社会信用等业务信息库和共享利用的人口、法人、地理空间信息、电子证照等基础信息库,以及政务服务数据共享交换的支撑系统。
政务服务可按其事项性质、服务对象、实施主体、服务主题、服务层级、服务形式、行政管辖等进行分类。
(一)按事项性质分类可分为行政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
(二)按服务对象分类可分为面向自然人和法人的政务服务事项。
(三)按实施主体分类按照事项的管理归属部门进行分类。
(四)按服务主题分类可按面向自然人和法人的不同主题进行分类。
“互联网+政务服务”系统
为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努力创建服务型政府,增强业务效能,提升政务公开和信息化建设水平。
全区统一建设“大一窗式”服务受理平台,与网上办事大厅、自助终端和移动终端等在业务、技术、数据、机制上融合推进,构建“O2O”政务服务新模式是“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的重要支撑。
为解决目前办事大厅所面临的5方面难题,“大一窗式”服务系统以自动流转代替二次录入“大一窗式”服务系统要求通过接口的方式与省政务服务网、并联审批系统、委办局系统实现对接,避免办事
过程中无意义的二次录入操作,减轻工作量,保障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以信息流转代替材料流转
跨系统、跨委办局之间的信息流转过程中避免以纸质证明材料作为信息传递媒介,以系统对系统、接口对接口的方式实现委办局之间的信息互通。
一方面提升办事效率,另一方面保证信息的真实性。
将跨系统事项整合为服务
从平台层面将多系统多事项进行整合,成为信息自动流转的真正的服务,以服务为粒度对外进行开放。
组成服务的事项之间通过平台实现自动流转,自动办理。
全系统操作记录留存归档
以服务为粒度进行全程服务质量管控,不仅保存前端受理平台的操作记录,而且保留周边平台,如政务服务网、并联审批系统、委办局系统的全程操作记录。
从而最终实现服务质量的全程管控和投诉处理的过程溯源。
以数据回填代替手工填报
通过与各委办局系统的对接实现办事大厅范围内基础“活化”数据系统的建立,累积各委办的活跃数据。
在事项受理过程中,使用系统数据回填功能代替人工系统填报功能,部分事项实现受理过程中的
“一号”办理。
河南云工厂科技有限公司创立伊始就确定了以客户服务为核心的企业宗旨,始终秉承“让工作更简单”的企业理念,以技术手段优化客户管理水平,提高客户管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