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阿多诺美学思想的三个关键词
- 格式:pdf
- 大小:166.84 KB
- 文档页数:5
阿多诺美学原理简介阿多诺(Theodor W. Adorno)是20世纪德国重要的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之一,也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成员之一。
他对美学领域的研究尤为重要,提出了许多关于美学的原理和观点。
本文将简要介绍阿多诺的美学原理,并不涉及具体的链接和图片。
阿多诺认为,美学是对艺术和审美经验的哲学研究。
他关注的重点是现代艺术和文化领域的问题,特别是在工业化和商业化的背景下,艺术作品如何超越商品化和娱乐化的限制,变得独特和具有批判性。
以下是阿多诺的美学原理的主要内容:1.阿多诺对艺术的价值持批判态度。
他认为现代社会中的艺术已被商业化和消费主义的逻辑所支配,剥夺了其独立性和自主性。
艺术已成为商品和娱乐工具,失去了批判性和对社会现实的指向。
阿多诺强调艺术家应该追求真正的自由创造,并提出艺术应成为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的手段。
2.阿多诺主张“自由审美经验”的重要性。
他认为真正的审美经验应该独立于商业和娱乐的影响,并能够激发人们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在商业和娱乐团队化的艺术环境中,人们往往被动地接受和消费艺术作品,而不是真正地参与和思考。
阿多诺认为艺术应该让人们感到困扰和沉思,引发他们对社会问题的意识和思考。
3.阿多诺对艺术的形式和技术表达也给予了关注。
他认为艺术的形式和技术应该与其主题和内容相适应,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艺术家应该选择和运用与其创作目的和批判立场相契合的形式和技术,以达到更好的表现效果。
这也是为了避免艺术作品仅仅成为一种装饰或娱乐的手段。
4.阿多诺对文化工业化的批判。
他认为现代社会的商业文化工业化极大地侵蚀了艺术的价值和独立性。
艺术被转化为商品,成为专业的娱乐和消费工具,并丧失了批判性和自主性。
阿多诺认为,只有对文化工业化持批判态度,并努力恢复艺术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才能使艺术真正发挥其反思和批判社会的作用。
阿多诺的美学原理影响深远,对当代艺术和文化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批判性立场和对艺术的自由追求,激发了人们对当代艺术的深入思考和反思。
原标题:非同一性意识:阿多诺否定辩证法的核心辩证法的目标是把事物中非概念性的内容从概念的同一性的强制中解救出来,社会批判的目标是在经济生活中把使用价值从交换价值的压制中解救出来,继而把社会从同一性的深渊中解放出来。
作为法兰克福学派重要代表,阿多诺的核心思想否定的辩证法从哲学上概括了这个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精髓。
阿多诺集中批判了传统哲学对“同一性”的追求,在批判同一性哲学集大成者黑格尔的传统辩证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绝对否定的非同一性思想。
阿多诺提出非同一性哲学旨在解救传统的形而上学,并对由同一性哲学造成的资本主义的生存异化与资本集权的社会现实进行批判。
柏拉图以来的西方形而上学传统致力于探索纷繁的世界背后那个具有普遍必然性的永恒的“一”,“同一性”是传统哲学追求的基本精神。
同一性被传统形而上学看作是永恒不变的原则,它将整个宇宙世界理解为一个总体,使每一个哲学体系都变成与这个总体相对应的思维总体。
传统形而上学一直在试图寻求一种绝对的出发点,绝对的出发点使传统哲学成为具有同一性逻辑和思维理性的形而上学。
阿多诺用否定的辩证法对传统的形而上学的同一性进行批判,批判不仅意味着对同一性原则瓦解的愿望,还体现着对非同一性的渴望。
如果说《启蒙辩证法》体现了阿多诺对工具理性和形而上学同一性原则的批判,那么,《否定辩证法》中阐述的非同一性则体现了他对辩证法的拯救。
提出非同一性绝非意味着要颠覆“第一哲学”,阿多诺一再强调:“在批判本体论时,我们并不打算建立另一种本体论,甚至一种非本体论的本体论。
”在他看来,既然传统的形而上学的同一性体现为主体对客体、概念对非概念物的强制,那么“非同一性意识”就意味着不像同一性中主体和客体、概念和非概念物关系的颠倒,而是表现为主体与客体、概念与非概念物之间保持“和而不同”、差异而不分裂、斗争而不互相伤害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中,主体与客体是相互中介的。
非同一性意识是阿多诺否定辩证法思想的核心,非同一性认识想说出某物是什么,而同一性思维则是说某物归在什么之下、例示或表现什么以及本身不是什么。
阿多诺美学思想管窥在“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的思潮中,“法兰克福学派”独树一帜,影响深远。
作为该学派的代表人物,阿多诺( Theodor w。
Adorno,1903-1969)是当代声名日益远播的思想家之一。
阿多诺的思想倾向主要为七种方向:非正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现代主义、上流文化保守主义、犹太情感、拆构主义否定的辩证方法与怀疑主义精神。
阿多诺一生勤于笔耕,著书颇丰,其全集达23卷。
从早期发表的美学专论《齐克果:美学的建构〉开始,阿多诺对现代美学的定位、转型与发展似乎情有独钟,即便在其哲学、文化学、社会学和音乐学等论著中,也从不放过对现代美学与艺术进行多方位的审视与探讨。
一般说来,《否定的辩证法( Negative Dialectics)是阿多诺的哲学代表作,而他竭尽数年功力撰写的《美学理论〉( Aesthetic Theory)则是其美学代表作。
诚如马丁·杰所言,阿多诺的美学论述在这部内容丰富、构思宏远的遗作中“达到了顶峰”。
①甚至阿多诺自己在给友人的信中也曾宣称,该书旨在再现他“思想中的精髓”。
在这部长达50万言的《美学理论》中,阿多诺主要依据他一贯倡导的文化批判主义方法,深入地检视和梳理了古典美学理论的长短利弊,分析和揭示了现代艺术的社会职能与真理内容,同时指陈和预见出当代美学的新生条件与发展途径。
其中对文化产业、技术效应、反艺术或具有“反世界”倾向的现代艺术等重要文化现象的批判,充满许多具有前瞻性和后现代性的论述。
这对今日中国的读者来讲,委实发聩振聋,令人惊羡。
就我个人所见,此书对于当代美学或审美文化研究的学术参考价值,犹如黑格尔的《美学》巨著之于传统美学或艺术哲学研究。
《美学理论》一书以阿多诺特有的无规则与非层递的风格写成。
分析辩驳、广证博引、笔意纵横是该书的主要特点。
此外,在其立论过程中,德国各种唯心主义乃至浪漫主义的学说对阿多诺来讲既是刺激物,又是陪衬物。
阿多诺习惯从哲学的角度来思索美学与艺术等问题。
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其实挺复杂的,听起来好像有点让人头疼,但要真是想明白,倒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神秘。
说实话,阿多诺这个名字一说出来,可能大部分人都会觉得有点高深莫测。
其实他就是个哲学家,研究那些看起来很抽象的东西,用了一些特别的方式来解释我们生活中眼花缭乱的事物。
所以今天我们来聊聊他的“否定的辩证法”,看完你可能会觉得,哦,原来如此,挺有意思的嘛。
先从“否定的辩证法”这几个字说起,咱们先别被这些学术化的词语吓住。
你想啊,否定,听起来是不是就有点让人感觉负面?好像是要摧毁什么、否定什么,但实际上,阿多诺想说的可不是这个意思。
他的“否定”更多的是一种批判,一种对现状的反思。
你想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时候都是在否定一些陈旧的观点、过时的规则或者不合理的现象。
其实这就是阿多诺所谓的“否定”了。
只是他强调,这种否定不是为了推翻一切,而是为了让事物能在一个新的层面上得到理解,甚至是得到改变。
这就像你跟朋友吵架,有时候吵得很激烈,但并不是要彻底决裂,而是想通过这场争论让彼此看得更清楚,弄明白问题的根源。
这种否定,才是阿多诺所说的“辩证”的真正意义——不是一个简单的“对”或“错”,而是通过对立的张力推动事物的深入发展。
你说是不是很有点道理?再说说“辩证”这俩字,乍一听就像是高级哲学的代名词。
其实呢,阿多诺这“辩证”讲的也不复杂。
就是相对立的两个东西,在互动中产生新的理解,或者产生一种更为丰富的状态。
举个例子,比如你觉得自己有时候特别有耐心,但又觉得自己也有脾气。
你怎么理解这两个对立的特征呢?很简单,大家都知道一个人要有耐心,但脾气一来就能暴露你的真性情。
没有耐心的时候,脾气一发作,一切都可能泡汤。
这两者看起来是对立的,但你有脾气的一面,并不意味着你没有耐心。
你可以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
就像阿多诺所说的,辩证法的精髓就在于你要在对立中找到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而不是简单的非黑即白。
你看阿多诺这种说法,给了我们一种启发:世界上很多事物都是复杂的,不能简单用对与错来划分。
第20卷第2期2009年4月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Tongji University Journal Social Science Section V o l.20No.2A pr.2009收稿日期:2009-01-09作者简介:李弢(1973-),男,湖北嘉鱼人,同济大学人文学院讲师,文学博士。
Jameso n,Fr edr ic,L ate M ar x ism :A dor no,or ,the Pers istence of the Dialectic (L ondo n &New Yo rk:Ver so ,1990),p.3.该书中译本已出,参见[美]弗雷德里克 杰姆逊(詹姆逊):!晚期马克思主义∀∀∀阿多诺,或辩证法的韧性#,李永红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以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尤其是法兰克福学派著称的美国历史专家马丁 杰,常用%漂流瓶&的比喻来暗示阿多诺思想的未来接受性,见[美]马丁 杰伊(马丁 杰):!法兰克福学派史(1923-1950)#,单世联译,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二版序&第15页;又可参见[美]马丁 杰:!阿多诺#,瞿铁鹏、张赛美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77页注1。
这一比喻为国外学者所沿用并赋以深意,参见张一兵:!无调式的辩证想象∀∀∀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的文本学解读#,北京: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序&第3页及注1,在%序&第5页作者亦用之预示阿多诺文本的难解。
)!启蒙辩证法#的写作和出版参见[德]霍克海默、阿道尔诺(阿多诺):!启蒙辩证法#,渠敬东、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意大利版前言&和%新版前言&。
其流行情况在马丁 杰的!法兰克福学派史#第290页中谈到。
∗在国内,这一点在张一兵的!无调式的辩证想象#一书中,对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的文本学解读研究有所突破,该书%序&第3页及注2谈到西方学术界对!否定的辩证法#的研究变化。
摘要阿多诺的文艺理论主要包括两部分:文化产业批判,对文化产业商品化倾向、文化产业技术和文化产业导致主体性沦丧进行批判;倡导艺术的否定性,艺术应扬弃和谐外观,对现实事物远离和彻底否定,从而拯救社会,拯救人性。
关键词阿多诺文艺理论文化产业批判艺术的否定性阿多诺(Theodor W.Adorno 1903-1969)是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的核心人物,他竭尽数年功力撰写了《美学理论》,此书使他成为了美学现代主义的代表。
同时《启蒙辩证法》(与霍克海默合著)、《否定的辩证法》、《新音乐哲学》等著作也渗透了他对美学和艺术问题的思考。
阿多诺继承并把由霍克海默创立的社会批判理论发扬光大,以其激进的色彩在西方和整个世界产生了广泛而重大的影响。
阿多诺的文艺理论建立在他的“否定的辩证法”基础之上。
他继承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辩证法思想,批判了黑格尔辩证法的调和性,提出彻底否定一切的“否定的辩证法”。
他用“非同一性”代替“同一性”,用绝对否定代替否定之否定,反对统一,反对整体性,认为以往的哲学在强调普遍和统一的同时忽略了个别和特殊性,他强调差异,特殊性和世界的运动变化。
以否定一切来批判一切,与现实拉开距离,从而对世界实现更好的审视、批判和救赎。
阿多诺对文艺理论的研究是一种泛文化研究,从大众文化和现代艺术入手,融哲学、美学、音乐、文学等为一体,分析独到,见解深刻。
他的文艺理论主要包括两部分:一对文化产业的批判;二倡导艺术的否定性。
一、对文化产业的批判关键词文化产业(cultural industry),也译成文化工业。
它是“大众文化”的一个取代性术语,阿多诺用文化工业代替的大众文化与我们平常使用的大众文化有很大区别。
阿多诺在《文化工业在思考》中说:“在我们的设计草案里,我们谈到了'大众文化'。
我们用'文化工业'取代这种表述,以便一开始就排除赞同其倡导者的下述解释的可能:这是一个类似一种从大众本身、从流行艺术的当前形式自发地产生出来的文化的问题。
阿多诺美学原理阿多诺(Theodor W. Adorno)是德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社会批评家、音乐学家和音乐理论家。
他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成员之一,对美学和文化批判领域有重要贡献。
阿多诺提出的美学原理主要包括对传统美学观念的批判、对文化工业的分析以及美的社会价值的探讨。
首先,阿多诺对传统美学观念进行了批判。
传统美学主要关注艺术作品本身的形式美,忽视了艺术作品中所隐含的社会、历史和政治批判。
阿多诺认为,艺术作品应该超越单纯的审美享受,要反映社会现实并引起观众的思考。
他强调艺术应当具有批判性和解放性,通过揭示社会矛盾和压迫来促使社会进步。
其次,阿多诺对文化工业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文化工业是指现代社会中大规模生产和商业化的文化产品,如音乐、电影、广告等。
阿多诺认为,文化工业的存在破坏了原创性和个性化,使艺术变得商业化和娱乐化。
他指出,文化工业通过大众化的方式,满足了人们的瞬时需求,使他们对真正艺术的欣赏能力逐渐丧失。
阿多诺警告说,文化工业产生了标准化的文化产品,剥夺了人们独立思考和创造的能力,使他们成为文化工业的被动消费者。
最后,阿多诺探讨了美的社会价值。
他认为,美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艺术作品本身的审美价值上,还包括作品所传达的社会认知和价值观。
艺术作品应当引发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批判,激发人们对社会问题的敏感性。
阿多诺坚信,艺术的自由性和多样性能够为人们提供超越现实的精神追求,具有解放人们意识的潜力。
他主张,艺术家应该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并利用艺术创作来表现真实和美好的生活。
总结来说,阿多诺的美学原理着重强调了艺术作品的社会性和批判性,批判了传统美学观念的片面性,警示了大众文化工业化对艺术的破坏,并强调了艺术作品的社会价值和解放作用。
他的思想对于理解艺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艺术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阿多诺美学原理阿多诺(Theodor W. Adorno)是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和哲学家,其美学原理主要集中在他的著作《审美理论》中。
本文将从阿多诺美学原理的基本概念和主要论点出发,继而探讨他对大众文化、艺术以及审美经验的观点,最后结合一些批判与评价对阿多诺的美学思想进行评述。
阿多诺的美学原理阿多诺的美学原理主要体现在他于1959年出版的《审美理论》这本书中。
他在书中提出了许多对于艺术、美学和文化的新颖观点。
他对美学的关注主要聚焦在现代文化条件下的审美经验,探讨了艺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现代工业社会对艺术的影响。
阿多诺认为,社会现实和艺术经验紧密相连。
他认为艺术作为审美经验的一种形式,是一种主动的人类行为,它触动人的情感和思考方式,通过独特的艺术语言传达对社会和人类存在的批判和思考。
阿多诺对大众文化的批判阿多诺对于大众文化持有一种强烈的批判态度。
他认为大众文化将人类的审美经验商业化,并通过大众媒体对人的感官和思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提出了“文化工业”的概念,指代现代社会中的大众文化生产和传播机制。
阿多诺认为,“文化工业”从根本上改变了艺术的本质,将艺术产品变成了商品,并将人类的审美经验标准化和商业化。
他认为大众文化的商品化和标准化,导致了人们对艺术和美学的真实理解和体验的缺失。
阿多诺对艺术的观点阿多诺认为,真正的艺术应该是一种独立的、自由的、非功利性的表达形式。
他主张艺术应该追求独特的表达和探索,而不是为了满足市场和大众需求而降低艺术的水平。
阿多诺强调艺术的自由性和自我批判性,认为艺术应该追求创新和挑战现有的审美观念和规范。
他认为艺术家应该具有对社会和现实的敏感性和批判性,通过艺术表达来揭示社会不正义和不公平的现象。
阿多诺对审美经验的观点阿多诺关注审美经验的主观和客观两个层面,认为艺术既有个体的心理和情感表达,又有对现实世界和社会问题的批判。
他认为审美经验包含了对美的感知和理解,以及对社会问题和人的存在的反思。
阿多诺美学研究综述
阿多诺美学研究是指对意大利人阿多诺(Giambattista Vico)的思想进行研究的一个学术领域。
阿多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他的新科学(La Scienza Nuova)上,其中他提出了历史知识论、真理论、不可逆性、文化多样性、社会意义论等许多重要思想。
回顾阿多诺研究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 19 世纪中期到 20 世纪初期,即1860年至1900年间,这段时间内的阿多诺研究是由意大利的学者所引领的。
他们将他的思想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来研究,着重研究他的《新科学》。
在这段时期,阿多诺的思想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在意大利的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个时期是20世纪中期,即1920年至1950年。
在这段时期,阿多诺研究已经从意大利蔓延到欧洲各国,并形成了一种复杂而多元的学术研究模式。
在这段时期,诸如海明威、李普希尔和斯坦福等学者将阿多诺的思想融入了他们自己的学术观点,并提出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第三个时期是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
在这段时期,阿多诺研究不再局限于欧洲,而是蔓延到世界各地,以及美国和加拿大等英语国家。
阿多诺的思想也已经被赋予新
的含义,被视为许多现代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
此外,学者们也借鉴阿多诺的思想建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并对他的思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总之,阿多诺研究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学术领域,其发展历史也是漫长而多元的。
从19世纪中期到21世纪初,阿多诺思想不断进化,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成为许多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
学者们也不断借鉴阿多诺的思想,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进而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
论阿多诺的美学思想
1关于阿多诺的美学思想
阿多诺(Umberto Eco)是一位出色的意大利语言文字学家,他的美学理论在欧洲和美洲文学界中备受尊崇。
他所著作的《美学历史论》在欧洲文学界极具影响力,其内容被公认业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文学语言的精神风格。
阿多诺的美学思想是基于他认为文学中的意义、象征与语言本身必须以一种共同拥有语境的方式进行创造和阐释。
他认为,要想创作一篇文学作品,必须具有一个共同的语境,这个共同的语境以一种语言来表述它的意义和形式,而这种语言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表达的方式和之前的一致,这便是他所谓的“美学叙事联系”。
这种叙事联系是一种用语言作为象征性叙事的解释方法,赋予了文学作品意义和结构。
这样就可以深入地探寻文学和文本之间的美学地位,并通过这种叙事联系奠定语言文学形式的基础。
阿多诺也为“文字本体论”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想法。
文字本体论旨在让人们可以从文字本身中发掘思想结构和话语修辞的技巧,以便有效地深入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和结构。
该理论尤其关注对文字的“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深入探究文字本身是如何构成文字作品的意义。
此外,阿多诺还强调,艺术家在改写传统民俗文学时可以使用他所提出的文字上的逻辑结构和美学联想,以便更好地理解文字的意义和文学的意涵。
总的来说,阿多诺的美学思想非常重要,因为他重新思考了文学与文本之间的联系、文本的形式、语言的表现力以及文字的本身的意义与美学联想。
它的重要性影响到现代文学研究的很多方面,促进了语言学研究的发展,也为文学家们提供了深入理解文学文本构成意义的关键。
阿多诺美学原理的基本原理1. 客观性原则阿多诺认为,美学研究应当追求客观性,即对艺术作品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他反对将美学归结为主观感受或个人喜好,而主张通过客观的标准来判断艺术作品的价值。
阿多诺认为,艺术作品是独立于个人感受的存在,它们具有自己的内在结构和逻辑。
2. 自律性原则阿多诺强调艺术作品的自律性,即艺术作品应当遵循自身的内在规律和要求。
他反对将艺术作品视为一种工具或媒介来传递某种目的或意义,而主张艺术应该是自由创造和表达的结果。
阿多诺认为,真正的艺术作品应当具有自己独特的形式和结构,并通过这些形式和结构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3. 真实性原则阿多诺认为,真实性是衡量艺术作品价值的重要标准之一。
他主张艺术应当反映现实世界的真实性,而不是逃避现实或刻意追求虚幻和幻想。
阿多诺认为,艺术作品应当与社会、历史和文化相联系,能够反映出人类生活的真实面貌,并对现实进行批判和反思。
4. 无用性原则阿多诺强调艺术作品的无用性,即艺术作品不应该被用于满足某种功利或实用的目的。
他认为,艺术作品应当超越功利性的需求,成为一种纯粹的自由创造和表达。
阿多诺主张将艺术与日常生活区分开来,在艺术领域中追求无用性和自由性。
5. 独特性原则阿多诺认为,每个艺术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独特的形式和内涵。
他强调每个艺术作品都应该被视为一个独立的整体,而不是被简单归类或概括。
阿多诺主张通过对每个具体艺术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理解,来探索其独特之处。
6. 历史性原则阿多诺认为,艺术作品的价值是与其所处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相联系的。
他主张通过了解和研究艺术作品所处的历史环境,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作品。
阿多诺认为,艺术作品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它们反映出不同时期和文化的特点和思潮。
7. 整体性原则阿多诺认为,艺术作品具有整体性,即它们由各个组成部分构成一个完整的结构。
他主张通过对艺术作品整体结构的分析和理解,来揭示其内在联系和意义。
阿多诺认为,艺术作品应当被视为一个有机体,每个部分都对整体起着重要的作用。
试析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阿多诺(Theodor W. Adorno)是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成员之一,他关于“文化工业”(Cultural Industry)的理论被认为是他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这一理论是对现代大众文化和大众传媒的批判,认为它们在商业化和商品化的逻辑下对人们的思想和审美能力产生了消极影响。
1. 商业利益导向:阿多诺认为,现代大众传媒和文化产业的运作主要以商业利益为导向。
他指出,由于市场和商业化的压力,大众文化和大众传媒往往追求量大而不是质高。
商业利益成为了它们的首要目标,导致了作为文化产品的文艺作品和娱乐产品的标准下降。
2. 标准化和同质化:文化工业生产的产品往往是标准化和同质化的。
阿多诺认为,商业化的大众传媒和文化产业通过市场调查和市场导向的策略,将文化产品定位为面向广大消费群体的商品。
为了适应通俗大众的口味和需求,产品被迫降低了创造性和独特性,造成了大量的同质化现象。
这使得人们在文化选择上缺乏多样性和个性化的体验,导致了整个文化领域的贫乏和平庸。
3. 意识形态和仿效:阿多诺认为,文化工业的另一个危害在于它们对意识形态和仿效的操纵。
他指出,文化工业通过制造流行文化的标准和流行文化的表演者来影响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
这种意识形态的操纵和仿效会导致人们对现实的盲从和对真正的思考和创造力的压抑。
人们在文化工业的操控下成为消费者和仿效者,而非独立思考的个体。
4. 客观数量压倒品质:阿多诺认为,由于商业化的逻辑,文化工业追求的是大量的消费者和高额的销售额,而不是文化产品的质量。
这导致了以商业成功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作品生产,忽视了文化产品的独立思考、创造力和深入性。
大众文化和大众传媒的产品更倾向于满足大众的娱乐和消费需求,鼓励短暂的享乐和浅尝辄止的浅层思考。
这往往是对真正艺术和文化的亵渎和侵蚀。
阿多诺的“文化工业”理论对于理解现代大众文化和大众传媒的消极影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他的理论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也对后来的学者和文化批评家提供了重要的思考框架和研究方法。
试析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阿多诺(Theodor W. Adorno)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对文化工业的研究被视为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的重要贡献。
阿多诺所谓的“文化工业”是指现代社会中,大规模生产和商业化的文化产品所形成的一个庞大的产业体系。
下面我将从文化标准化、文化商品化和大众审美意识三个方面对阿多诺的“文化工业”理论进行分析。
阿多诺指出文化工业导致了文化标准化。
在阿多诺看来,作为商品的文化产品必须符合大众的口味,以求达到最高的销售收益。
为了追求大众的接受,文化工业对文化产品进行了标准化处理,使其失去了独特性和个性化。
正因如此,现代文化产品中充斥着大量类似的内容、形式和风格。
例如在音乐领域,阿多诺认为流行音乐被标准化到了极致,歌曲的曲式、编曲和主题无一例外地符合市场需求。
这种标准化不断重复的文化产品使得大众之间产生了类似性和同质性的审美,削弱了人们对多样性和个性化的需求。
阿多诺认为文化工业导致了文化商品化。
在文化工业的运营中,文化产品被看作商品,以获取最大的利润。
为此,文化产品需要进行市场调研、宣传推广和价格定位等一系列的商业操作。
该商业化的过程不仅仅对文化产品进行了改造和调整,也削弱了艺术家的创作自由。
阿多诺认为,文化商品化使得艺术家追求商业成功和市场认同,而非追求纯粹的创作。
这种商业化过程使得文化产品从“艺术品”变成了一种“消费品”,丧失了其本来应有的精神内涵和价值。
阿多诺指出文化工业导致了大众审美意识的形成。
在阿多诺看来,文化工业通过传播标准化和商品化的文化产品,塑造了大众的审美意识。
大众在接触到这些文化产品后,形成了一种受制于文化工业意识形态的审美趣味,这种审美趣味往往被塑造成一种“低俗”和“浅薄”的审美趣味。
阿多诺称之为“伪话”。
在他看来,文化工业通过欺骗性的宣传和消费主义的包装,使得大众对高雅、深刻和独特的艺术形式失去了兴趣。
这种大众审美意识也使得真正的艺术和文化变得越来越边缘化。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卷第%期’()*+,-(./),01203(,-4+5)67*892,:;2*63(--2<2=(->%&?(>%!&&@年A 月#B;0-(6(C;8,+5D(:0,-D:02+:26$’)+2>!&&@论阿多诺美学思想的三个关键词陈士部(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文学院,安徽淮北!%E&&&)摘要:阿多诺的理论想象由“启蒙辩证法”到“否定的辩证法”再到“艺术的辩证法”,昭示其批判思想进展的理论路径。
反艺术、审美形式与审美幻象设置了阿多诺所营构的艺术张力态势的三条重要维度,其中隐含的诸多悖论深刻地体现了他的美学批判强调哲学反思与艺术经验互补性整合F 力主社会现实、艺术作品与审美主体开放式并存等现代性特征。
深入地研讨这些问题有益于我们重建具有实践性品格的审美理论F 有效地解读现代艺术文本F 同时也为反思审美现代性问题提供宝贵的话语资源。
关键词:阿多诺;美学批判;反艺术;审美形式;审美幻象中图分类号:GH%I &A@文献标识码:J文章编号:"&&%I !"%K (!&&@)&%I &&!"I &E————————————————收稿日期:!&&@I &"I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现代性语境中的阿多诺美学思想研究》(!&&@6L!"E )作者简介:陈士部("@AH I )F 男,江苏东海人,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博士。
"博士#生$论坛"阿多诺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领军人物,他的批判理论在二战后进入巅峰时期,其标志就是他的《否定的辩证法》("@AA )和《美学理论》("@M&)的著述与问世。
其中,阿多诺晚年写成的《美学理论》以其美学批判的方法策略标示其批判理论的新高度,同时又展露出其批判思想的种种困境,而这些理论困境却又给继起的后现代文化思想提供了反思的契机。
在某种意义上说,阿多诺的美学思想是说不尽的。
本文将在考察阿多诺美学批判的理论前奏的基础上,拈取、分析阿多诺美学思想的几个重要的关键词,以展示其独特的思想精神风貌,并尝试做出我们的评判。
一、美学批判的理论前奏阿多诺晚年致力于美学的反思是有其必然性的。
这既有德国古典美学以及阿多诺熟知的尼采、海德格尔等人的现代美学思想作为外在语境的诱因,又有他早期的艺术修养和大众文化批判实践等自身条件,此外,他原有的理论基础与方法论原则(“启蒙辩证法”和“否定的辩证法”)使他对美学、艺术的反思有了厚重的理论背景与可资沿袭的批判范式。
当然,在《启蒙辩证法》和《否定的辩证法》中,阿多诺已把传统美学作为自己的批判对象,也就是说,美学批判已成为他的批判哲学、批判理论的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
众所周知,霍克海默与阿多诺合写的《启蒙辩证法》以追根溯源的方式考察了资本主义工具理性、极权主义何以产生、发展的问题,他们找出了其中物质劳动与精神劳动的分工、主观与客观分裂等症结,深刻地指出了启蒙理性破除了神话而自身又成为新的神话的辩证历程。
艺术同样被整合在这种辩证的历程中,也就是说,艺术在启蒙初也是启蒙的武器,艺术从巫术中分离出来,批判神话并撒播启蒙理性的种子,但最终它又成为启蒙理性、工具理性的俘虏,被“镶嵌”在欺骗人、愚昧人、压榨人的“文化工业”的机器上。
这样看来,阿多诺后来的美学批判与《启蒙辩证法》之间有着微妙的精神联系,难怪以研究阿多诺著称的美国当代学者马丁・杰伊这样说道:“阿道尔诺向美学所作的战略撤退,早在《启蒙的辩证法》———即使不是在此以前———就可见端倪。
”N "O "@A I "@M(马丁・杰伊认为至迟在《启蒙辩证法》时,阿多诺就转向了美学批判,这表明在他看来阿多诺转向美学并不是真正的战略收缩,因为后来毕竟还有战略进攻炽热化的《否定的辩证法》,它的撰写与《美学理论》几乎同时)这种端倪有诸多的表现。
在“启蒙的概念”中,艺术与巫术的内在联系以及语言问题受到了应有的关注"!#$%&$’,而在《美学理论》中,阿多诺在第$章以“起源———一个虚假的问题”为标题,在第(章以“模仿与理性”为标题,对上述问题作了更为集中深入的论述。
在“启蒙的概念”中,还有许多有关自然界的论述,比如:“神话变成了启蒙,自然界变成了单纯的客观实在”"!#);“纯粹自然的生存,包括动物的生存和植物的生存,对文明制度来说都是绝对危险的威胁”"!#!);“随着支配自然界威力的增长,社会制度支配人的权力也猛烈增长,这种荒谬的状况说明了合理社会的理性已经过时”等"!#(*。
这里对自然界的关注(由于工具理性、极权主义的泛滥,自然界成为它们猎取的场所,而失去了自然的本性)成为批判、否定工业文明的一个重要维度,这与整个法兰克福学派关注“自然”是一致的。
在一定意义上说,这里的批判精神也成为阿多诺在《美学理论》中设专章(第*章)来讨论“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关系”、“黑格尔批判自然美的再批判”的潜在的理论前提。
此外,针对“塞壬的歌声”,《启蒙辩证法》中有句言简意赅的话:“奥德修斯船上针对塞壬的诱惑所采取的那些措施,具有启蒙辩证法丰富的寓意。
”"!#(+我认为,这里所说的“启蒙辩证法丰富的寓意”(包括他律与自律、理性与感性、社会与个体、客体与主体等辩证内涵)正是后来阿多诺论述“艺术与反艺术”、“和谐与不和谐”、“论主客体的辩证法”以及“艺术的双重性:社会现实与自律性”等悖论性美学命题的理论源泉!鉴于此,阿多诺的学生维尔默断言:“理解阿多诺美学的关键文本就是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合著的《启蒙辩证法》。
”"(#)维尔默的话值得我们深思。
至于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与《美学理论》之间的诸多思想联系,几乎已成为无可争辩的学术常识。
单就文本话语来说,两部论著有许多把“哲学”和“艺术”放在一起对照阐述之处,而后者之所以有此殊荣,是因为在阿多诺看来传统美学使美学哲思与艺术经验分离,从而失去了对现代艺术的阐释力而堕落为意识形态,为此,他以非同一性的哲学观批判了传统的同一性的美学思想,主张审美反思与艺术经验的结合,以此批判形形色色的文化工业现象,并为现代主义艺术保驾护航。
正如有研究者总结的那样:“只有审美经验和批判哲学的辩证结合———或阿道尔诺所谓的动态的聚合,才能产生他所谓的某件艺术作品的真实内涵。
”"$#!+(可见,与《启蒙辩证法》相比,在《否定的辩证法》中,批判美学与批判哲学在“崩溃的逻辑”即“否定的辩证法”的理论高度上得到了“动态的聚合”。
由此可见,阿多诺的理论想象由“启蒙的辩证法”到“否定的辩证法”再到“艺术的辩证法”,其中昭示着他的批判思想进展的理论路径,蕴含着他对“三星集结”(马丁・杰伊语)理想境界的苦心诉求。
阿多诺的美学批判是其批判哲学、批判理论的合理延伸,是其理论想象的一块“飞地”。
面对阿多诺丰富深邃的美学思想,我们这里不妨选取几个关键词来初步勾勒其美学批判的理论想象图景,以期从中获得启示。
二、美学批判几个重要的理论向度阿多诺的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大众文化、文化工业的批判,另一方面是对现代主义、先锋艺术的有力辩护。
阿多诺美学理论王国的主要支柱有:反艺术、审美形式、审美幻象、“反升华”和真理性内容等。
$,作为否定的艺术的“反艺术”在法兰克福学派批判家那里,审美和艺术拥有否定异化现实、批判“被管理的世界”的社会功能。
批判美学的任务就是“通过对现实间离的方式解放本能和感性,艺术首先是以不协和的姿态对抗现实的不和谐,以否定的摧毁性的形式对抗现实的物化形式。
”"*#%’为此,出于对传统艺术、西方当代艺术特别是“文化工业”的拒斥,阿多诺提出了“反艺术”这个初看令人匪夷所思的概念:“由于所有艺术皆为世俗化超越,所以,一切艺术都涉及到启蒙辩证法。
艺术凭藉发展反艺术的审美观念来对付这种辩证法的挑战。
从现在起,一切艺术不可能没有反艺术的契机。
”"%#%!。
这样看来,正是由于启蒙辩证法的双重性———同化与异化、解放与!!压抑以及拒斥与臣服等共在,决定了传统艺术必须让位给“反艺术”,以保持其否定、批判现实的功能,“反艺术”成为阿多诺为现代主义艺术辩护的一面大旗。
我相信这种理解是不会悖逆阿多诺的“艺术的辩证法”的。
与传统艺术和大众文化的形象直观性、对优美的崇尚和虚假的和谐理想相对立,阿多诺心目中的反艺术具有倡导抽象形式的精神反思性、崇尚丑和张扬黑色理想等特征。
首先,由于在“无意象的世界”新事物必定是抽象的,由于面对总体化世界的支配,艺术只能借助“抽象性”暂时离开现实世界并进入艺术作品,“才能抵制那种支配”。
由此,阿多诺表示出对贝克特散文作品的欣赏,称之为“官僚化世界的胶卷底片”。
其次,现代艺术不应像传统艺术那样借助幽默的手法来消解丑,而应把它作为“一种批判性的和唯物主义的母题”:“艺术务必利用丑的东西,借以痛斥这个世界,也就是这个在自身形象中创造和再创了丑的世界。
”#$%&’再者,阿多诺有着不同于传统的艺术观(传统艺术观把“美”、“和谐”作为理想),他把黑色理想的传达与抽象艺术联系起来,以此保证现代艺术的批判功能。
所以,他说道:“现代艺术总的看来主要借助其自身的巫术契机,即黑色特性,以期排除这个丢掉幻想的世界中的巫术般的商品拜物主义。
”#$%()*这里显示出阿多诺试图通过艺术与巫术的根源性关联,借助“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策略来批判、否定这个弥漫着启蒙理性的“无意象的世界”。
显然,现代艺术的反艺术特征昭示其批判性、否定性的功能向度,或者说,现代艺术与现代社会有意识的对抗姿态使其成为非艺术或反艺术,而这种反艺术的特征及其否定性功能同样也体现在现代艺术的形式法则上。
!+审美形式阿多诺是从他的艺术终结观和“反艺术”观念出发来思考形式问题的,“艺术能否继续生存下去的问题,有赖于一种新的形式美学出现的可能性。
”“形式概念在艺术和经验生活之间划出一条质性的和对抗性的分界线。
经验生活的现代多样性试图否认艺术存在的权利。
在此情境中,艺术的命运与形式的命运是联系在一起的:两者可谓生死与共。
一般说来,形式应对当前的艺术危机负有部分责任。
”#$%!*’总的看来,阿多诺的审美形式观有几点值得我们特别注意,可以概述如下:其一,审美形式的文本构结作用。
阿多诺认为,审美形式就是艺术作品中所有显现成分的组织,就是要具有一种使艺术作品连贯和结合起来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