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沉淀与等电点
- 格式:ppt
- 大小:68.50 KB
- 文档页数:19
实验项目一、蛋白质的等电点测定及沉淀反应姓名:指导教师:实验室:组员:成绩:第三部分:实验记录与分析实验现象记录及分析:(一)蛋白质等电点测定(二)蛋白质的盐析1.蛋白质的盐析2.重金属离子沉淀蛋白质3.有机酸沉淀蛋白质4.有机溶剂沉淀蛋白质5.乙醇引起的变性与沉淀第四部分:课后研讨题1.通过本次合作实验后,有否对该项目改进的合理建议。
适当增加对照组和空白组,使实验数据更加科学可信。
2.鸡蛋清为何可做铅、汞中毒的解素剂?铅、汞是重金属离子,与蛋白质结合能使蛋白质分子内部结构发生重大改变,发生变性而沉淀,不再溶于原来的溶剂中。
3.氯化汞为何能做为杀菌剂?细菌由蛋白质构成,氧化汞是重金属盐,与蛋白质结合能使蛋白质分子内部结构发生重大改变,发生变性而沉淀,不再溶于原来的溶剂中。
4.在等电点时,蛋白质溶液为什么容易发生沉淀?蛋白质颗粒上正负电荷的数目相等,在水溶液中的蛋白质分子由于表面生产水化层和双电层而成为稳定的亲水胶体颗粒,在一定的理化因素影响下,蛋白质颗粒可因失去电荷和脱水而沉淀。
5.将本实验中所涉及到的几种蛋白质沉淀方法各举一应用实例加以说明。
(1)盐析:硫酸铵的浓溶液能析出蛋白质。
(2)乙醇引起的变性与沉淀:低温下用乙醇或丙酮短时间作用于蛋白质,用于提纯蛋白质。
(3)重金属离子沉淀蛋白质:取一支离心管,加入2ml的蛋白质溶液,再加入3%硝酸银溶液1-2滴,振荡试管,观察现象。
(4)某些有机酸沉淀蛋白质:取一支离心管,加入2ml蛋白质溶液,再加入1ml 5%三氯乙酸溶液,振荡试管,观察现象。
(5)有机溶剂沉淀蛋白质:取一支离心管,加入2ml蛋白质溶液,再加入2ml 95%乙醇,观察现象。
教师评阅:签名。
蛋白质沉淀的方法
蛋白质沉淀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盐析法
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大量的硫酸饺、硫酸钠或氯化钠等中性盐,破坏蛋白质的水化膜和中和电荷,使蛋白质颗粒相互聚集,发生沉淀。
2.等电点沉淀
等电点沉淀法是利用蛋白质在等电点时溶解度最低而各种蛋白质又具有不同等电点的特点进行分离的方法
3.有机溶剂沉淀
有机溶剂能降低溶液的电解常数,从而增加蛋白质分子上不同电荷的引力,导致溶解度的降低,另外,有机溶剂与水的作用,能破坏蛋白质的水化膜,故蛋白质在一定浓度的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而分离的方法称有机溶剂分段沉淀法。
常用于蛋白质或酶的提纯。
使用的有机溶剂多为乙醇和丙酮。
4.重金属盐沉淀法
其原理是重金属盐可与蛋白质形成不溶于水的蛋白盐沉淀,从达到沉淀蛋白质的目的。
5.生物碱试剂/酸沉淀
蛋白质又可与生物碱试剂以及某些酸结合成不溶性的盐沉淀,沉淀的条件应当是pH小于等电点,这样蛋白质带正电荷易于与酸根负离子结合成盐。
实验项目一、蛋白质的等电点测定及沉淀反应姓名:指导教师:实验室:组员:成绩:第三部分:实验记录与分析实验现象记录及分析:(一)蛋白质等电点测定(二)蛋白质的盐析1.蛋白质的盐析2.重金属离子沉淀蛋白质3.有机酸沉淀蛋白质4.有机溶剂沉淀蛋白质5.乙醇引起的变性与沉淀第四部分:课后研讨题1.通过本次合作实验后,有否对该项目改进的合理建议。
适当增加对照组和空白组,使实验数据更加科学可信。
2.鸡蛋清为何可做铅、汞中毒的解素剂?铅、汞是重金属离子,与蛋白质结合能使蛋白质分子内部结构发生重大改变,发生变性而沉淀,不再溶于原来的溶剂中。
3.氯化汞为何能做为杀菌剂?细菌由蛋白质构成,氧化汞是重金属盐,与蛋白质结合能使蛋白质分子内部结构发生重大改变,发生变性而沉淀,不再溶于原来的溶剂中。
4.在等电点时,蛋白质溶液为什么容易发生沉淀?蛋白质颗粒上正负电荷的数目相等,在水溶液中的蛋白质分子由于表面生产水化层和双电层而成为稳定的亲水胶体颗粒,在一定的理化因素影响下,蛋白质颗粒可因失去电荷和脱水而沉淀。
5.将本实验中所涉及到的几种蛋白质沉淀方法各举一应用实例加以说明。
(1)盐析:硫酸铵的浓溶液能析出蛋白质。
(2)乙醇引起的变性与沉淀:低温下用乙醇或丙酮短时间作用于蛋白质,用于提纯蛋白质。
(3)重金属离子沉淀蛋白质:取一支离心管,加入2ml的蛋白质溶液,再加入3%硝酸银溶液1-2滴,振荡试管,观察现象。
(4)某些有机酸沉淀蛋白质:取一支离心管,加入2ml蛋白质溶液,再加入1ml 5%三氯乙酸溶液,振荡试管,观察现象。
(5)有机溶剂沉淀蛋白质:取一支离心管,加入2ml蛋白质溶液,再加入2ml 95%乙醇,观察现象。
教师评阅:签名。
等电点沉淀蛋白质的原理等电点是指蛋白质溶液中的所有带电位点的总电荷为零时的pH值。
不同蛋白质的等电点不同,与其氨基酸序列和成分有关。
在酸性溶液中,蛋白质带正电荷,而在碱性溶液中,蛋白质带负电荷。
当蛋白质溶液的pH值等于其等电点时,蛋白质的带电荷最少,对于绝大多数蛋白质而言,此时它们不带电荷或带最少电荷。
当溶液的pH值改变时,蛋白质的电荷状态也会改变。
第一步:溶液调节在这一步,需要根据目标蛋白质的等电点,调节溶液的pH值使其接近或等于目标蛋白质的等电点。
方法是添加酸性或碱性物质以改变溶液的pH值。
如果目标蛋白质为带正电荷的蛋白质,则将溶液调节为碱性;如果目标蛋白质为带负电荷的蛋白质,则将溶液调节为酸性。
当溶液的pH值接近或等于目标蛋白质的等电点时,蛋白质的带电荷最少,溶液中的蛋白质分子会发生相互吸引而凝聚。
第二步:沉淀分离在溶液调节后,蛋白质会发生相互吸引而凝聚成沉淀物。
此时可以采用离心、过滤等分离方法将沉淀物与溶液分开。
离心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加速样品旋转,使重的物质沉淀在离心管底部。
离心后,上清液中会得到净化后的目标蛋白质,而沉淀物中可能包含其他杂质蛋白质。
此时可以通过再次溶解和沉淀来进一步纯化目标蛋白质。
总的来说,等电点沉淀利用蛋白质在其等电点附近不带电荷或带最少电荷的特性,通过调节溶液pH值,使蛋白质凝聚和沉淀。
这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可以用于初步分离和纯化蛋白质。
但需要注意的是,等电点沉淀方法无法将pI值较接近的蛋白质分离开来,因此在一些情况下可能需要结合其他分离方法来进行进一步的纯化。
实验项目一、蛋白质的等电点测定及沉淀反应姓名:指导教师:实验室:组员:成绩:第三部分:实验记录与分析实验现象记录及分析:(一)蛋白质等电点测定(二)蛋白质的盐析1.蛋白质的盐析2.重金属离子沉淀蛋白质3.有机酸沉淀蛋白质4.有机溶剂沉淀蛋白质5.乙醇引起的变性与沉淀第四部分:课后研讨题1.通过本次合作实验后,有否对该项目改进的合理建议。
适当增加对照组和空白组,使实验数据更加科学可信。
2.鸡蛋清为何可做铅、汞中毒的解素剂铅、汞是重金属离子,与蛋白质结合能使蛋白质分子内部结构发生重大改变,发生变性而沉淀,不再溶于原来的溶剂中。
3.氯化汞为何能做为杀菌剂细菌由蛋白质构成,氧化汞是重金属盐,与蛋白质结合能使蛋白质分子内部结构发生重大改变,发生变性而沉淀,不再溶于原来的溶剂中。
4.在等电点时,蛋白质溶液为什么容易发生沉淀蛋白质颗粒上正负电荷的数目相等,在水溶液中的蛋白质分子由于表面生产水化层和双电层而成为稳定的亲水胶体颗粒,在一定的理化因素影响下,蛋白质颗粒可因失去电荷和脱水而沉淀。
5.将本实验中所涉及到的几种蛋白质沉淀方法各举一应用实例加以说明。
(1)盐析:硫酸铵的浓溶液能析出蛋白质。
(2)乙醇引起的变性与沉淀:低温下用乙醇或丙酮短时间作用于蛋白质,用于提纯蛋白质。
(3)重金属离子沉淀蛋白质:取一支离心管,加入2ml的蛋白质溶液,再加入3%硝酸银溶液1-2滴,振荡试管,观察现象。
(4)某些有机酸沉淀蛋白质:取一支离心管,加入2ml蛋白质溶液,再加入1ml 5%三氯乙酸溶液,振荡试管,观察现象。
(5)有机溶剂沉淀蛋白质:取一支离心管,加入2ml蛋白质溶液,再加入2ml 95%乙醇,观察现象。
教师评阅:签名。
等电点沉淀蛋白质的原理
等电点沉淀蛋白质是一种分离和纯化蛋白质的常用方法,它的原理是利用电泳中蛋白质的等电点特性进行分离。
蛋白质分子带有正电荷和负电荷。
在特定的 pH 值下,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残基上的负电荷与溶液中的正电荷相互吸引,导致蛋白质分子呈现净电荷为零的状态,这个 pH 值就是蛋白质的等电点。
当 pH 值低于等电点时,溶液的 pH 值较酸,此时蛋白质带正电荷,蛋白质分子相互排斥并保持在溶液中的溶解态。
当 pH 值高于等电点时,溶液的 pH 值较碱,此时蛋白质带负电荷,蛋白质分子相互排斥并保持在溶液中的溶解态。
当溶液的 pH 值接近蛋白质的等电点时,蛋白质带的正负电荷几乎相等,蛋白质分子相互吸引并发生聚集,形成沉淀。
因此,通过调节溶液的 pH 值,使其接近蛋白质的等电点,可以使蛋白质分子发生沉淀,从而实现对蛋白质的分离和纯化。
实验项目一、蛋白质的等电点测定及沉淀反应姓名:指导教师:实验室:组员:成绩:第三部分:实验记录与分析实验现象记录及分析:(一)蛋白质等电点测定(二)蛋白质的盐析1.蛋白质的盐析2.重金属离子沉淀蛋白质3.有机酸沉淀蛋白质4.有机溶剂沉淀蛋白质5.乙醇引起的变性与沉淀第四部分:课后研讨题1.通过本次合作实验后,有否对该项目改进的合理建议。
适当增加对照组和空白组,使实验数据更加科学可信。
2.鸡蛋清为何可做铅、汞中毒的解素剂?铅、汞是重金属离子,与蛋白质结合能使蛋白质分子内部结构发生重大改变,发生变性而沉淀,不再溶于原来的溶剂中。
3.氯化汞为何能做为杀菌剂?细菌由蛋白质构成,氧化汞是重金属盐,与蛋白质结合能使蛋白质分子内部结构发生重大改变,发生变性而沉淀,不再溶于原来的溶剂中。
4.在等电点时,蛋白质溶液为什么容易发生沉淀?蛋白质颗粒上正负电荷的数目相等,在水溶液中的蛋白质分子由于表面生产水化层和双电层而成为稳定的亲水胶体颗粒,在一定的理化因素影响下,蛋白质颗粒可因失去电荷和脱水而沉淀。
5.将本实验中所涉及到的几种蛋白质沉淀方法各举一应用实例加以说明。
(1)盐析:硫酸铵的浓溶液能析出蛋白质。
(2)乙醇引起的变性与沉淀:低温下用乙醇或丙酮短时间作用于蛋白质,用于提纯蛋白质。
(3)重金属离子沉淀蛋白质:取一支离心管,加入2ml的蛋白质溶液,再加入3%硝酸银溶液1-2滴,振荡试管,观察现象。
(4)某些有机酸沉淀蛋白质:取一支离心管,加入2ml蛋白质溶液,再加入1ml 5%三氯乙酸溶液,振荡试管,观察现象。
(5)有机溶剂沉淀蛋白质:取一支离心管,加入2ml蛋白质溶液,再加入2ml 95%乙醇,观察现象。
教师评阅:签名(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实验3蛋白质的等电点测定和沉淀反应一、目的1、了解蛋白质的两性解离性质。
2、学习测定蛋白质等电点的一种方法。
3、加深对蛋白质胶体溶液稳定因素的认识。
4、了解沉淀蛋白质的几种方法及其实用意义。
二、原理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
在蛋白质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C∞HP zNH2蛋白质分子C∞^ KNH2+ H* + OW阴离子兼性离子COOH PNH;阳离子pH>pI pH = pl pH<pI蛋白质分子的解离状态和解离程度受溶液的酸碱度影响。
当溶液的PH达到一定数值时, 蛋白质颗粒上正负电荷的数目相等,在电场中,蛋白质既不向阴极移动,也不向阳极移动,此时溶液的PH值称为此种蛋白质的等电点。
不同蛋白质各有特异的等电点。
在等电点时,蛋白质的理化性质都有变化,可利用此种性质的变化测定各种蛋白质的等电点。
最常用的方法是测其溶解度最低时的溶液PH值。
本实验通过观察不同PH溶液中的溶解度以测定酪蛋白的等电点。
用醋酸与醋酸钠(醋酸钠混合在酪蛋白溶液中)配制各种不同PH值的缓冲液。
向诸缓冲溶液中加入酪蛋白后,沉淀出现最多的缓冲液的PH值即为酪蛋白的等电点。
在水溶液中的蛋白质分子由于表面生成水化层和双电层而成为稳定的亲水胶体颗粒,在一定的理化因素影响下,蛋白质颗粒可因失去电荷和脱水而沉淀。
蛋白质的沉淀反应可分为两类。
(1)可逆的沉淀反应此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尚未发生显著变化,除去引起沉淀的因素后,蛋白质的沉淀仍能溶解于原来溶剂中,并保持其天然性质而不变性。
如大多数蛋白质的盐析作用或在低温下用乙醇(或丙酮)短时间作用于蛋白质。
提纯蛋白质时,常利用此类反应。
(2)不可逆沉淀反应此时蛋白质分子内部结构发生重大改变,蛋白质常变性而沉淀,不再溶于原来溶剂中。
加热引起的蛋白质沉淀与凝固。
蛋白质与重金属离子或某些有机酸的反应都属于此类。
蛋白质变性后,有时由于维持溶液稳定的条件仍然存在(如电荷),并不析出。
因此变性蛋白质并不一定都表现为沉淀,而沉淀的蛋白质也未必都已变性。
蛋白质的等电点测定与沉淀实验蛋白质的等电点测定与沉淀实验是蛋白质分离纯化过程中的重要步骤之一。
等电点测定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蛋白质的电荷性质,而沉淀实验则有助于分离纯化蛋白质。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两个实验的原理、方法和意义。
一、蛋白质的等电点测定1.原理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其分子中既有酸性基团,又有碱性基团。
在某一pH值下,蛋白质分子将不带电荷,成为兼性离子。
这个pH值就称为该蛋白质的等电点。
等电点可以通过测定不同pH值下的蛋白质溶解度来确定。
2.方法常用的等电点测定方法有圆盘电泳法和毛细管电泳法。
圆盘电泳法是将蛋白质样品放在支持介质(如凝胶、滤纸等)上,在一定pH值下进行电泳分离,然后根据各区带的迁移率和染色结果计算等电点。
毛细管电泳法则将样品装入毛细管中,通过改变缓冲液的pH值来进行电泳分离,然后检测各峰的荷电性质来推算等电点。
3.意义等电点测定对于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和功能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确定等电点有助于选择合适的缓冲液体系来稳定或沉淀蛋白质。
其次,等电点可用于蛋白质的分离纯化,例如通过调节缓冲液pH值将目标蛋白质沉淀下来,再通过离心、过滤等方法进行分离。
最后,了解蛋白质的等电点有助于研究其在生物体内的生理作用和药理活性。
二、蛋白质的沉淀实验1.方法常用的蛋白质沉淀方法有盐析、有机溶剂沉淀、聚合物沉淀、离子交换等。
盐析法是利用高浓度盐离子破坏蛋白质的水化层,使其析出沉淀。
有机溶剂沉淀则是通过降低水相介电常数使蛋白质析出。
聚合物沉淀是利用聚合物如聚乙二醇等与蛋白质结合形成大分子复合物而沉淀。
离子交换则是利用离子交换剂与溶液中的离子进行交换,使蛋白质结合到离子交换剂上而沉淀。
2.影响因素蛋白质沉淀实验的影响因素包括温度、pH值、离子强度和浓度、沉淀剂浓度等。
这些因素可以影响蛋白质的溶解度、构象和荷电性质,从而影响沉淀效果。
在进行沉淀实验时,需要仔细控制这些因素,以获得最佳的沉淀效果。
3.意义蛋白质沉淀实验在蛋白质分离纯化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蛋白质等电点条件下发生沉淀的原因蛋白质是生命体中的重要物质,它们具有多种重要的生命功能。
在生物体内,蛋白质通常处于一定的pH环境中,当pH等于蛋白质的等电点时,蛋白质通常会发生沉淀。
这种现象也被称为等电点沉淀。
等电点沉淀是蛋白质化学性质的一个重要表现,对于生命科学研究以及生产工艺均有重要的影响。
蛋白质等电点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蛋白质的电荷总量为零的条件下,对应的pH值。
当pH等于蛋白质等电点时,蛋白质上的酸性和碱性基团的电荷完全中和。
此时,蛋白质的溶解度会明显下降,会出现很多大分子聚合体,形成沉淀。
这种沉淀的形成是由于蛋白质分子内部的静电斥力和水合作用不足所导致的。
此时,蛋白质在溶液中的生物学活性大大降低,从而影响其功能和性质。
等电点沉淀的原因与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有密切关系。
蛋白质分子中常常含有带负电荷的氨基酸残基,如酸性氨基酸(如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以及含有酸类配基(如磷酸基)的蛋白质。
这些部分在酸性介质中会失去部分的负电荷,成为带正电荷的离子,而在碱性介质中则会带有负电荷,成为带负电荷的离子。
当pH等于蛋白质等电点时,蛋白质上的酸性和碱性基团的电荷完全中和。
在这种情况下,带正电荷的离子和带负电荷的离子会相互吸引并形成离子对,进而形成聚集体,使蛋白质分子发生沉淀。
而酸性和碱性基团的不断消失和形成,同时还会影响蛋白质的空间构象和生物活性。
除了pH之外,其他因素如温度、离子浓度、有机溶剂等也会影响等电点沉淀的发生。
通常来说,通过调节溶液的pH值,蛋白质的等电点产生沉淀的过程可以被控制。
在实际生产中,等电点沉淀也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和医疗领域。
例如,可以利用等电点沉淀来分离提纯蛋白质,检测蛋白质的等电点以及研究蛋白质溶解特性等。
蛋白质在等电点时的特征
蛋白质在等电点时具有以下特征:
1. 零电荷:在等电点上,蛋白质的总电荷为零,即正电荷和负电荷完全平衡。
2. 最低溶解度:蛋白质在等电点附近的溶解度最低,因为在此pH值下,蛋白质分子不带电,容易形成聚集和沉淀。
3. 等电点电动迁移率为零:在等电点附近的pH值,蛋白质在电场中不表现出电荷迁移的行为,即电动迁移率为零。
4. 疏水性最强:在等电点附近,蛋白质表面不带电,因此其疏水性最强,容易发生疏水作用。
5. 蛋白质的凝聚和沉淀:在等电点附近的pH值,蛋白质分子之间的亲疏水作用发生变化,使蛋白质易于聚集和沉淀。
6. 蛋白质的电泳迁移:在凝胶电泳等电聚焦分离技术中,蛋白质在等电点附近的pH值下,电泳迁移率最慢,可以实现分离和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