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的颜色反应和沉淀反应
- 格式:ppt
- 大小:155.50 KB
- 文档页数:22
实验蛋白质的沉淀反应与颜色反应一、实验目的掌握鉴定蛋白质的原理和方法。
熟悉蛋白质的沉淀反应,进一步熟悉蛋白质的有关反应。
二、实验原理蛋白质分子中某种或某些集团可与显色剂作用,产生颜色。
不同的蛋白质由于所含的氨基酸不完全相同,颜色反应亦不完全相同。
颜色反应不是蛋白质的专一反应,一些非蛋白物质也可产生同样的颜色反应,因此不能根据颜色反应的结果来决定被测物是否为蛋白质。
另外,颜色反应也可作为一些常用蛋白质定量测定的依据。
蛋白质是亲水性胶体,在溶液中的稳定性与质点大小、电荷、水化作用有关,但其稳定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如果条件发生了变化,破坏了蛋白质的稳定性,蛋白质就会从溶液中沉淀出来。
三、实验仪器1、吸管2、滴管3、试管4、电炉5、pH试纸6、水浴锅7、移液管四、实验试剂1、卵清蛋白液:鸡蛋清用蒸馏水稀释10-20倍,3-4层纱布过滤,滤液放在冰箱里冷藏备用。
2、0.5%苯酚:1g苯酚加蒸馏水稀释至200ml。
3、Millon’s试剂:40g汞溶于60ml浓硝酸(水浴加温助溶)溶解后,冷却,加二倍体积的蒸馏水,混匀,取上清夜备用。
此试剂可长期保存。
4、尿素晶体5、1%CuSO4:1g CuSO4晶体溶于蒸馏水,稀释至100ml6、10%NaOH:10g NaOH溶于蒸馏水,稀释至100ml7、浓硝酸8、0.1%茚三酮溶液:0.1g茚三酮溶于95%的乙醇并稀释至100ml.9、冰醋酸10、浓硫酸11、饱和硫酸铵溶液:100ml蒸馏水中加硫酸铵至饱和。
12、硫酸铵晶体:用研钵研成碎末。
13、95%乙醇。
14、醋酸铅溶液:1g醋酸铅溶于蒸馏水并稀释至100ml15、氯化钠晶体16、10%三氯乙酸溶液:10g三氯乙酸溶于蒸馏水中并稀释至100ml17、饱和苦味酸溶液:100ml蒸馏水中加苦味酸至饱和。
18、1%醋酸溶液。
五、实验步骤蛋白质的颜色反应(一)米伦(Millon’s)反应1、苯酚实验:取0.5%苯酚溶液1ml于试管中,加Millon’s试剂0.5ml,电炉小心加热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蛋白质的沉淀反应与颜色反应一、实验目的掌握鉴定蛋白质的原理和方法。
熟悉蛋白质的沉淀反应,进一步熟悉蛋白质的有关反应。
二、实验原理蛋白质分子中某种或某些集团可与显色剂作用,产生颜色。
不同的蛋白质由于所含的氨基酸不完全相同,颜色反应亦不完全相同。
颜色反应不是蛋白质的专一反应,一些非蛋白物质也可产生同样的颜色反应,因此不能根据颜色反应的结果来决定被测物是否为蛋白质。
另外,颜色反应也可作为一些常用蛋白质定量测定的依据。
蛋白质是亲水性胶体,在溶液中的稳定性与质点大小、电荷、水化作用有关,但其稳定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如果条件发生了变化,破坏了蛋白质的稳定性,蛋白质就会从溶液中沉淀出来。
三、实验仪器1、吸管2、滴管3、试管4、电炉5、pH试纸6、水浴锅7、移液管四、实验试剂1、卵清蛋白液:鸡蛋清用蒸馏水稀释10-20倍,3-4层纱布过滤,滤液放在冰箱里冷藏备用。
2、0.5%苯酚:1g苯酚加蒸馏水稀释至200ml。
3、Millon’s试剂:40g汞溶于60ml浓硝酸(水浴加温助溶)溶解后,冷却,加二倍体积的蒸馏水,混匀,取上清夜备用。
此试剂可长期保存。
4、尿素晶体5、1%CuSO4:1g CuSO4晶体溶于蒸馏水,稀释至100ml6、10%NaOH:10g NaOH溶于蒸馏水,稀释至100ml7、浓硝酸8、0.1%茚三酮溶液:0.1g茚三酮溶于95%的乙醇并稀释至100ml.9、冰醋酸10、浓硫酸11、饱和硫酸铵溶液:100ml蒸馏水中加硫酸铵至饱和。
12、硫酸铵晶体:用研钵研成碎末。
13、95%乙醇。
14、醋酸铅溶液:1g醋酸铅溶于蒸馏水并稀释至100ml15、氯化钠晶体16、10%三氯乙酸溶液:10g三氯乙酸溶于蒸馏水中并稀释至100ml17、饱和苦味酸溶液:100ml蒸馏水中加苦味酸至饱和。
18、1%醋酸溶液。
五、实验步骤蛋白质的颜色反应(一)米伦(Millon’s)反应1、苯酚实验:取0.5%苯酚溶液1ml于试管中,加Millon’s试剂0.5ml,电炉小心加热观察颜色变化。
蛋白质的颜色反应与蛋白质的沉淀反应图文攻略20131120056 生物技术朱然一.蛋白质的颜色反应(一)、米伦氏反应从左往右依次是苯酚、蛋白质溶液、白明胶(二)、双缩脲反应从左往右依次是双缩脲、蛋白溶液。
其中双缩脲的放大图如下:边壁上为加热融化尿素时残留的白色固体。
溶液为粉红色的,分析是尿素纯度低,制得双缩脲浓度低造成。
(三)、黄色反应以上是蛋白溶液加入浓硝酸后加热出现的浅黄色浑浊液加入NAOH后变为橘黄色。
(四)、茚三酮这个颜色,有点加热过了(五)乙醛酸反应上层浑浊,应该为少许浓硫酸与蛋白溶液混合导致蛋白变性二、蛋白质沉淀反应(一)、蛋白质盐析作用滤液中加入硫酸铵加水稀释后(二)、酒精沉淀蛋白质加入乙醇产生沉淀(图片拍忘了=。
=)加水稀释后蛋白质溶液中分别加入醋酸铅(左)和硫酸铜(右),均产生沉淀。
加水稀释后,仍然浑浊蛋白质溶液中分别加入苦味酸(左)、醋酸与鞣酸(右)加水稀释后,仍然浑浊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磺基水杨酸(左)加水后,右管较清澈,由于加水稀释前倒掉和三氯乙酸(右)一半溶液时倒多了蛋白质中分别加入浓硝酸(左)、加水稀释后,沉淀明显没溶解浓硫酸(中)、浓盐酸(右)(七)、加热沉淀蛋白质从左往右依次是1号(蛋白质+蒸馏水)、2号(蛋白质+0.1%醋酸+蒸馏水)、3号(蛋白质+10%醋酸+蒸馏水)、4号(蛋白质+10%醋酸+饱和NACl)、5号(蛋白质+10%NACl+水)水浴加热10分钟后(顺序从左往右为1、2、3、4、5)3、4、5号中分别用10%氢氧化钠与10%醋酸中和(从左往右依次为3、4、5)。
实验蛋白质的沉淀反应与颜色反应一、实验目的掌握鉴定蛋白质的原理和方法。
熟悉蛋白质的沉淀反应,进一步熟悉蛋白质的有关反应。
二、实验原理蛋白质分子中某种或某些集团可与显色剂作用,产生颜色。
不同的蛋白质由于所含的氨基酸不完全相同,颜色反应亦不完全相同。
颜色反应不是蛋白质的专一反应,一些非蛋白物质也可产生同样的颜色反应,因此不能根据颜色反应的结果来决定被测物是否为蛋白质。
另外,颜色反应也可作为一些常用蛋白质定量测定的依据。
蛋白质是亲水性胶体,在溶液中的稳定性与质点大小、电荷、水化作用有关,但其稳定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如果条件发生了变化,破坏了蛋白质的稳定性,蛋白质就会从溶液中沉淀出来。
三、实验仪器1、吸管2、滴管3、试管4、电炉5、ph试纸6、水浴锅7、移液管四、实验试剂1、卵清蛋白液:鸡蛋清用蒸馏水稀释10-20倍,3-4层纱布过滤,滤液放在冰箱里冷藏备用。
2、 0.5%苯酚:1g苯酚加蒸馏水稀释至200ml。
3、millon’s试剂:40g汞溶于60ml浓硝酸(水浴加温助溶)溶解后,冷却,加二倍体积的蒸馏水,混匀,取上清夜备用。
此试剂可长期保存。
4、尿素晶体5、1%cuso:1g cuso晶体溶于蒸馏水,稀释至100ml 446、10%naoh:10g naoh溶于蒸馏水,稀释至100ml7、浓硝酸8、0.1%茚三酮溶液:0.1g茚三酮溶于95%的乙醇并稀释至100ml.9、冰醋酸10、浓硫酸11、饱和硫酸铵溶液:100ml蒸馏水中加硫酸铵至饱和。
12、硫酸铵晶体:用研钵研成碎末。
13、95%乙醇。
14、醋酸铅溶液:1g醋酸铅溶于蒸馏水并稀释至100ml15、氯化钠晶体16、10%三氯乙酸溶液:10g三氯乙酸溶于蒸馏水中并稀释至100ml17、饱和苦味酸溶液:100ml蒸馏水中加苦味酸至饱和。
18、1%醋酸溶液。
五、实验步骤蛋白质的颜色反应(一)米伦(millon’s)反应1、苯酚实验:取0.5%苯酚溶液1ml于试管中,加millon’s试剂0.5ml,电炉小心加热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蛋白质的沉淀反应与颜色反应一、实验目的掌握鉴定蛋白质的原理和方法。
熟悉蛋白质的沉淀反应,进一步熟悉蛋白质的有关反应。
二、实验原理蛋白质分子中某种或某些集团可与显色剂作用,产生颜色。
不同的蛋白质由于所含的氨基酸不完全相同,颜色反应亦不完全相同。
颜色反应不是蛋白质的专一反应,一些非蛋白物质也可产生同样的颜色反应,因此不能根据颜色反应的结果来决定被测物是否为蛋白质。
另外,颜色反应也可作为一些常用蛋白质定量测定的依据。
蛋白质是亲水性胶体,在溶液中的稳定性与质点大小、电荷、水化作用有关,但其稳定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如果条件发生了变化,破坏了蛋白质的稳定性,蛋白质就会从溶液中沉淀出来。
三、实验仪器1、吸管2、滴管3、试管4、电炉5、pH试纸6、水浴锅7、移液管四、实验试剂1、卵清蛋白液:鸡蛋清用蒸馏水稀释10-20倍,3-4层纱布过滤,滤液放在冰箱里冷藏备用。
2、0.5%苯酚:1g苯酚加蒸馏水稀释至200ml。
3、Millon’s试剂:40g汞溶于60ml浓硝酸(水浴加温助溶)溶解后,冷却,加二倍体积的蒸馏水,混匀,取上清夜备用。
此试剂可长期保存。
4、尿素晶体5、1%CuSO4:1g CuSO4晶体溶于蒸馏水,稀释至100ml6、10%NaOH:10g NaOH溶于蒸馏水,稀释至100ml7、浓硝酸8、0.1%茚三酮溶液:0.1g茚三酮溶于95%的乙醇并稀释至100ml.9、冰醋酸10、浓硫酸11、饱和硫酸铵溶液:100ml蒸馏水中加硫酸铵至饱和。
12、硫酸铵晶体:用研钵研成碎末。
13、95%乙醇。
14、醋酸铅溶液:1g醋酸铅溶于蒸馏水并稀释至100ml15、氯化钠晶体16、10%三氯乙酸溶液:10g三氯乙酸溶于蒸馏水中并稀释至100ml17、饱和苦味酸溶液:100ml蒸馏水中加苦味酸至饱和。
18、1%醋酸溶液。
五、实验步骤蛋白质的颜色反应(一)米伦(Millon’s)反应1、苯酚实验:取0.5%苯酚溶液1ml于试管中,加Millon’s试剂0.5ml,电炉小心加热观察颜色变化。
解释蛋白质两性反应中颜色及沉淀变化的原因蛋白质两性反应是指蛋白质在不同pH值下发生的物理化学反应。
这种反应主要是由于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残基具有带电的性质,当溶液的pH值变化时,蛋白质分子的电离状态发生改变,从而导致颜色和沉淀的变化。
首先,要了解蛋白质的两性特性。
蛋白质分子中的氨基酸残基包含了酸性和碱性的氨基酸残基。
酸性氨基酸残基如天冬氨酸,谷氨酸等,在溶液中会失去H+而带负电荷。
碱性氨基酸残基如赖氨酸,精氨酸等,则能够捕获H+而带正电荷。
当溶液的pH值低于蛋白质的等电点时,蛋白质分子会带正电荷;当溶液的pH值高于等电点时,蛋白质分子会带负电荷。
在蛋白质两性反应中,如果蛋白质溶液的pH值逐渐向酸性方向变化,那么蛋白质分子会失去H+,从而逐渐带正电荷,导致溶液的颜色发生改变。
这是因为蛋白质的带电状态会影响其吸收或散射光线的性质,进而影响溶液的颜色。
随着溶液pH的降低,蛋白质分子的电荷逐渐变多,导致对光的吸收增加,溶液的颜色可能从无色或淡黄色变为明显的黄色或橙色。
这是因为蛋白质的电荷状态影响其分子的构象,进而影响其吸收光谱的峰位和强度。
另一方面,当蛋白质溶液的pH值逐渐向碱性方向变化时,蛋白质分子会捕获H+,逐渐带负电荷。
这种带负电荷的蛋白质分子在溶液中可能与阳离子结合形成沉淀。
沉淀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蛋白质的带电状态改变了溶液中各种离子的平衡状态,导致离子的溶解度发生变化,进而形成沉淀。
例如,当溶液中存在带正电荷的金属离子时,如铁离子、镉离子等,它们会与带负电荷的蛋白质分子结合形成的络合物不溶于水,从而形成沉淀。
沉淀的形成会导致溶液的浑浊,颜色的改变或沉淀的颜色。
总之,蛋白质的两性反应中,溶液的颜色和沉淀的变化主要是由于蛋白质分子的电离状态改变所致。
蛋白质分子的电离状态会影响其吸收或散射光线的性质,进而影响溶液的颜色。
此外,蛋白质的电离状态还会影响溶液中离子的平衡状态,从而导致离子的沉淀或溶解度发生变化,最终导致沉淀的形成和溶液颜色的改变。
实验一蛋白质的颜色反应和沉淀反应一、实验目的(1)掌握鉴定蛋白质的原理和方法(2)熟悉蛋白质的沉淀反应;进一步掌握蛋白质的有关性质二、实验原理(1)蛋白质颜色反应原理:蛋白质分子中的某些或某种基团与显色剂作用,可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是一些常用蛋白质定量测定的依据;但颜色反应不是蛋白质的专一反应;1、米伦反应原理:米伦试剂是硝酸、亚硝酸、硝酸汞、亚硝酸汞的混合物。
他能与苯酚及某些二羟基苯衍生物起颜色反应。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中只有酪氨酸含苯酚基团,因此该反应为蛋白质中酪氨酸存在的依据。
2、双缩脲反应原理:尿素被加热,则两分子的尿素放出一分子氨而形成双缩脲。
双缩脲在碱性环境中,能与硫酸铜结合成紫色的化合物,此反应称为双缩脲反应。
蛋白质分子中含有肽键与缩脲结构相似,故也能进行此反应。
双缩脲反应可作为蛋白质定量测定的依据。
3、黄色反应原理:蛋白质分子中含有苯环结构的氨基酸(如酪氨酸、色氨酸等),于浓硝酸可反应并生成黄色物质,此物质在碱性环境下变为桔黄色的硝基苯衍生物硝醌酸等。
4、茚三酮反应原理:蛋白质与茚三酮共热,产生兰紫色的还原茚三酮、茚三酮和氨的缩合物。
此反应为一切蛋白质及a-氨基酸所共有。
亚氨基酸(脯氨酸和羟脯氨酸)与茚三酮反应呈黄色,含有氨基的其他物质亦呈此反应。
(2)蛋白质沉淀反应原理:多数蛋白质是亲水胶体,当其稳定因素被破坏或与某些试剂结合成不溶解的盐后,即产生沉淀。
1、蛋白质的盐析作用原理:向蛋白质中加入大量的中性盐(硫酸铵、硫酸钠或氯化钠等),使蛋白质胶体颗粒脱水,破坏其水化层,同时它所带有的电荷亦被中性盐上所带的相反电荷的离子所中和。
于是稳定因素被破坏,蛋白质聚集沉淀。
盐析作用一般不使蛋白质变性。
2、有机溶剂沉淀蛋白质原理:某些有机溶剂(如乙醇、甲醇、丙醇等),因引起蛋白质脱去水化层以及降低介电常数而增加带电质点间的相互作用,致使蛋白质颗粒容易凝聚而沉淀3、重金属盐与某些有机酸沉淀蛋白质原理:重金属离子(如Pb2+、Cu2+等)与蛋白质的羧基等结合生成不溶性的金属盐类而沉淀,同时蛋白质发生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