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政治 教养(优质精选)
- 格式:ppt
- 大小:1.73 MB
- 文档页数:5
以礼待人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礼是什么,文明有礼的重要性和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2、能力目标:懂得文明有礼对个人、社会、国家的重要性,明白从语言、仪表、举止等方面提高自身素质,并能在实践中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文明有礼意识,鼓励学生反省自己的言行、举止和仪表,提高自己的文明礼仪素养教学重点:文明有礼的作用教学难点: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视频“程门立雪”的故事思考:杨时二人拜师的过程,体现了他们对老师什么样的态度?教师:杨时二人尊敬老师,彬彬有礼,是文明有礼的人,大家想成为文明有礼的人吗?那么,什么是礼,文明有礼的重要性有哪些,怎样才能成为文明有礼的人呢?(出示课题:以礼待人)二、新课活动一:识礼小明一家约了朋友一起吃晚饭。
小明一家先到了就餐地点,找到了包间。
进屋后,小明抢先坐在沙发上,把脚放在茶几上,自顾自玩手机。
一会儿,几位朋友来了,他们主动与小明打招呼,小明只是应了一句,眼睛没有离开他的手机。
因为等的时间比较久,小明有些饿了,菜刚上齐,他就拿起筷子夹菜吃,妈妈提醒他别着急,大人还没有开始呢。
小明鼓着嘴,很生气······思考:1、你认为小明哪些方面做得不合适?应该如何改进?2、如果你是一起就餐的客人,你会有什么反应?会如何做?3、礼的含义和表现:4、文明有礼的重要性?(结合小明吃饭的故事及天安门升旗仪式视频回答问题)教师: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社会生活中,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
文明有礼使人安身立命,促进社会和谐,体现国家形象。
活动二:明礼阅读教材P39-40思考下列问题1、如何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2、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礼貌用语如:见面、感谢、道歉、告别语你知道哪些?3、参加社交活动应该注意什么?教师;我们只有态度谦和,用语文明;仪表整洁,举止端庄:不断学习,观察,思考,践行,才能成为一个文明有礼的人活动三:践行1、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下列情景之一表演:A、到老师办公室问题,老师正在批作文B、向同学小刚借英语字典,他正在算题C、放学回家一进门妈妈就叫我写作业,而我饿了想吃东西2、校园中不文明行为有哪些?应该怎样做?3、根据文明礼貌的要求,通过语言、态度、举止等方面,反思自己在与人交往中的表现,看看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把它写在纸上。
江苏省淮安市八年级政治下册第四单元分清是非第13课多一点情趣多一点高雅第3框《做个有教养的现代人》教学案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淮安市八年级政治下册第四单元分清是非第13课多一点情趣多一点高雅第3框《做个有教养的现代人》教学案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淮安市八年级政治下册第四单元分清是非第13课多一点情趣多一点高雅第3框《做个有教养的现代人》教学案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做个有教养的现代人【学习目标】1、了解有教养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表现,认识到教养必须通过学习和锻炼才能形成。
2、主动检查自己在社会生活学习中的不足,并积极做出相应的改变,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 3、增强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和“有礼为荣,无礼可耻"的道德观念,力争做一个有教养的现代人。
【教学重点】了解在当代社会有教养的人的基本特点【教学难点】主动检查自己在各个方面的表现,并积极作出相应的改变。
【自主学习】要养成阅读、思考的好习惯哦!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第13课本P34-37内容,认真完成下面的预习作业,相信你一定行的!1、教养主要是指和的修养,有教养的人都具有良好的和行为习惯。
教养可以润饰人的所有其他美德而使之光彩夺目,为美德的拥有者赢得周围人的。
没有教养的人就会变得骄狂、、愚蠢。
2、(1)有教养的人懂,有。
只有礼节仪表和的品格结合,才算得上是一个有教养的人。
(2)有教养的人有宽广的 ,不盲目自大。
有教养的人与人交往时,从不强调个人的一面。
也不有意表现自己的。
(3)有教养的人懂得尊重别人。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以礼待人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三单元“文明礼仪”中的第5课“以礼待人”。
具体内容包括:礼仪的定义与重要性;日常生活中的礼仪规范;如何以礼待人,构建和谐人际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礼仪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表现,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以礼待人的良好品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践行文明礼仪,为社会和谐贡献力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礼仪的定义、重要性以及以礼待人的具体表现。
难点: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礼仪,构建和谐人际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关于文明礼仪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反映了生活中的哪些礼仪现象?这些礼仪现象对我们的人际关系有何影响?2. 新课内容学习:(1)礼仪的定义与重要性a. 教师讲解礼仪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礼仪的起源和内涵。
(2)日常生活中的礼仪规范a. 教师列举一些常见的礼仪规范,如礼貌用语、仪态举止等。
b. 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礼仪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法。
(3)以礼待人,构建和谐人际关系a.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以礼待人。
b.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场景,练习以礼待人。
3. 随堂练习: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以礼待人2. 内容:a. 礼仪的定义与重要性b. 日常生活中的礼仪规范c. 以礼待人,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b. 举例说明,你在生活中是如何践行文明礼仪的?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a.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区共建等,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文明礼仪。
b. 开展主题班会,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将文明礼仪融入校园生活,提高自身素质。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42《以礼待人》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42课《以礼待人》,主要围绕教材第四章“社会生活与交往”中第三节“文明礼仪”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解礼仪内涵及其在人际交往中重要性;掌握基本礼仪知识和技巧;培养文明礼仪良好习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礼仪内涵,认识到礼仪在人际交往中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基本礼仪知识和技巧,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 培养学生文明礼仪良好习惯,提高他们道德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礼仪内涵、基本礼仪知识和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关于文明礼仪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中行为是否文明?为什?2. 知识讲解(15分钟)(1)讲解礼仪内涵,让学生明白礼仪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关爱、体谅表现。
(2)介绍基本礼仪知识和技巧,如:问候、道歉、感谢、邀请等。
3. 例题讲解(15分钟)出示例题,讲解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礼仪知识,让学生学会在不同场景下运用恰当礼仪。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个日常生活中场景,并展示如何运用所学礼仪知识。
其他小组评价,教师点评。
5. 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以礼待人》2. 主要内容:礼仪内涵基本礼仪知识和技巧礼仪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所学礼仪知识,设计一个与同学交往场景,展示如何以礼待人。
2. 答案示例:场景:邀请同学参加生日聚会。
礼仪表现:提前通知,礼貌邀请;准备礼物,表达感谢;关注同学需求,热情招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度,以及教学过程中需要改进地方。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文明礼仪,发现身边不文明现象,并尝试改正。
同时,向家长宣传文明礼仪重要性,共同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以礼待人优秀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三单元“文明礼仪”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礼仪的定义与重要性,以礼待人的具体表现,如何做到以礼待人以及礼仪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礼仪的概念和重要性,认识到以礼待人的必要性。
2. 培养学生养成以礼待人的良好习惯,提高道德修养。
3. 引导学生将所学礼仪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将礼仪知识内化为自身行为,真正做到以礼待人。
教学重点:礼仪的定义与重要性,以礼待人的具体表现及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随堂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发生在学校食堂的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如何以礼待人。
2. 讲解礼仪的定义与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以礼待人的必要性。
3. 举例讲解以礼待人的具体表现,如尊重他人、守时、礼貌用语等。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以礼待人,并分享讨论成果。
5.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实例,让学生理解礼仪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
六、板书设计1.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以礼待人2. 内容:a. 礼仪的定义与重要性b. 以礼待人的具体表现c. 礼仪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礼仪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b. 请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以礼待人。
2. 答案:a. 礼仪是指在人际交往中遵循的一种行为规范,它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升个人修养。
b. 例如:尊重他人,守时,使用礼貌用语,遵守公共秩序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对以礼待人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13.3做个有教养的现代人课型:新授总课时数:审核:政治组备课时间:上课时间:主备人:课题:做有教养的现代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有教养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表现,认识到教养必须通过学习和锻炼才能形成。
2、主动检查自己在社会生活、学习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并积极做出相应的改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以所学知识反思自己言行,积极培养自己的高雅情趣,提升自己内涵素质,做有教养的现代文明人。
重点和难点1、有教养在现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认识到教养必须通过学习和锻炼才能形成。
2、不断反省自己,提升对自己的要求,争做有修养的人。
教学方法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师指导、讨论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设计:讲述《泰坦尼克号》沉船的场景:在这面临生死抉择之时,他们没有忘记自己平日内所受的教育,没有放弃自己的为人原则,依然保持谦逊、绅士风度,能进入救生艇都是妇女、儿童、老人,青壮年乘客和所有船员虽然也很紧张、害怕,可是没有人去争抢那有限的逃生机会。
教师引导学生去评价这些人的行为,在评价中引出“教养”一词,指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有教养并不像这样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它却可以使我们更加容易与人相处,得到别人的认同和赞赏。
那么什么是教养,有教养的人又是什么样子呢?我们来共同学习《做个有教养的现代人》一、说修养列举一些现实生活中的行为,让学生去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对刚才同学提到的行为点评,评述哪些行为方式是有教养的表现,而哪些接待方式则是欠妥的。
为什么?学生点评(略)教师总结:通过刚才同学们的点评,大家都认识到了有教养的人懂礼节,有礼貌。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当然更应该注重自身的形象,关注礼节,礼貌待人,做个有教养的人。
那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否都如此去做的呢?同学们可否就自己的行为进行一番自我反省或是结合自己所见所闻,对不符合礼仪、礼节的现象进行批判。
学生发言(略)二、自学、自教、自省话感悟学生自学有教养的人的重要特征。
初中八年级道德与法治课教案:社会公德的养成一、引言社会公德的养成是初中八年级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不仅能够促进个体素质的全面提升,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本文将以初中八年级道德与法治课教案为基础,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
二、社会公德意识的重要性1. 社会公德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社会公德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遵守道德规范、尊重他人权利、关心集体利益并愿意承担自己应负责任的观念和行为方式。
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与他人互动,并为个人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 社会公德对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需要每个成员都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社会公德,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增进人际关系的融洽,形成团结友爱、互助关怀的社会风尚。
三、课程目标与教学重点1. 课程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认同社会公德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并提高他们对自己负责、对集体有利的意识。
2. 教学重点(1)了解社会公德的内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2)掌握一些养成良好社会公德习惯的方法;(3)能够分析和解决个人行为与社会公德之间存在的矛盾。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1.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社会公德概念和内涵;(2)不同场景下示范正确行为;(3)分析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缺乏社会公德问题。
2. 教学过程(见下图)五、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例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展示: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呈现社会公德行为和不当行为的对比,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辨析。
(2)实地调研:组织学生参观社区或校园中存在的一些公德问题,并邀请他们进行观察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