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激励理论二1
- 格式:pptx
- 大小:160.25 KB
- 文档页数:51
第六章激励即时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胡萝卜加大棒”反映了以下()人性假设A.X理论B.Y理论C.社会人D.自我实现人2、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求可分为五个层次,其由低到高的顺序是()A生理、安全、社交、尊重、成就B 安全、生理、尊重、成就、社交C 生理、安全、尊重、成就、社交D 尊重、生理、安全、社交、成就3、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企业中影响人的积极性的因素按其激励功能的不同可分为激励因素和()。
A.心理因素B.社会因素C.保健因素D.生理因素4、“激励力=效价×期望”,此模式来自西方激励理论中的()。
A.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B.伏隆的“期望理论”C.麦克莱兰的“成就需要理论”D.亚当斯的“强化理论”5、作为提高员工生产力的有效方法,行为修正的理论基础是()A.伏隆的“期望理论”B.洛克的“目标订立理论”C.斯金纳的“强化理论”D.艾德法的ERG理论6、泰勒制反映了以下()思想。
A.经济人假设B.社会人假设C.自我实现人假设D.复杂人性假设二、多项选择题1、根据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以下()因素属于保健因素。
A.工作本身B.工作富有成就感C.工资待遇D.个人成长E.人际关系2、麦克莱兰的需要理论将个体需要分为三种,分别是()。
A.自尊需要B.成就需要C.合群需要D.安全需要E. 权力需要3、造成职工不公平感的原因有()A.客观分配的不公平B.奖酬的绝对数量C.付出劳动的绝对数量D.个人在认知上的主观片面性E个人的地位和权力.三、判断1、管理者对员工的人性假设不同,从而采用不同的领导方式和激励方法。
2、根据激励理论,消除了工作中的不满意因素就会使人们感到满意。
3、公平理论指出,人不会单单将自己的成果或报酬与别人的作出比较,而是会同时比较双方得到的报酬与付出的贡献的比例,即员工把自己的投入和产出与其他人的投入产出进行比较。
4、管理者在采用行为修正方法改造下属行为时,应奖惩结合,以奖为主。
.20.( C )管理心理学最早产生于20世纪_____。
1.71. ( A )由于缺乏或期待某种结果而产生的心理状态被称为_____,人们从事某种活动,为某一目标付出努力的意愿被称为_____,通过满足员工的需要而使其努力工作,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被称为_____。
A.需要;动机;激励B.需要;激励;动机C.动机;需要;激励D.动机;激励;需要1.72. ( C )下列属于内在激励因素的是_____。
A.晋升B.福利C.责任感D.表扬2.73.下( C )列属于外在激励因素的是_____。
A.责任感B.胜任感C.表扬D.荣誉感1.74.( A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在企业中影响人积极性的因素,按其激励功能的不同,可分为保健因素和_____。
A.激励因素B.心理因素C.生理因素D.社会因素2.75.( D )在奥德弗的ERG理论中,E、R、G分别是指_____。
A.生存;自尊;自我实现B.存在;相互关系;自我实现C.生存;安全;自我实现D.生存;相互关系;成长3.76. ( B )如果职工A通过与职工B相比,认为自己报酬偏低,因而产生不公平感。
根据公平理论,A为了达到公平会采取以下哪种行为_____。
A.增加自己的投入;B.减少自己的投入;C.增加B的报酬;D.使B减少投入。
4.77.( A )表扬、奖励员工,并让人他们参与管理,这能满足员工的_____。
A. 尊重需要B. 交往(或爱的)需要C. 安全需要D. 生理需要5.78.( D )马斯洛认为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是_____。
A. 尊重需要B. 成就需要C. 权力需要D. 自我实现需要6.79. ( D )股票期权理论属于_____。
A.内容型激励理论;B.过程型激励理论;C.强化理论;D.综合型激励理论;7.80. ( D )下列哪项不属于面向管理层的激励模式_____。
A. 年薪制B. 承包制C. 构筑利益共同体D. 超时或者超工作量补贴第九章群体动力.81.( D )人与人最根本的区别就是_____的区别。
《管理学》理论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本科商务英语专业使用)Ⅰ前言管理学是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必修课程。
它是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学科。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了解管理过程普遍规律、管理学基本原理和管理学一般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使学生对管理学有系统的了解和认识,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四年制本科商务英语专业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相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有的内容可留给学生自学。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36学时, 均为理论学习。
四教材:《管理学》(双语版),人民邮电出版社,李训,董竞飞,2013年。
II 正文第一章管理概述一教学目的通过对管理的基本概念以及职能、管理者的素质要求、管理理论等的学习,学会运用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分析研究管理问题,并了解管理理论中主要的代表人物。
二教学要求(一) 掌握管理的含义。
(二) 了解管理的基本职能和管理者的素质要求。
(三) 了解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四) 熟悉管理理论的主要流派以及代表人物。
三教学内容(一)管理的概念、性质。
(二)管理者的定义、类型、技能、管理职能。
1管理者的定义。
2管理者的类型。
3管理者的技能。
4管理的职能。
(三)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四)管理理论。
第二章计划一教学目的通过对计划特征、作用、类型、流程以及编制方法的学习,能够为既定目标的实现制定一个行之有效的行动方案。
二教学要求(一) 了解计划的特征和作用。
(二) 掌握计划的类型与编制流程、计划的编制方法。
(三) 熟悉制定计划应考虑的问题。
第六章激励教学目的:明确激励的功能和重要性,了解常用的激励理论,深入思考我国企业及其它组织如何进行有效的激励。
教学要求:阐明激励实质和心理机制,简述并评价主要激励理论,领会激励的内在规律及其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激励的涵义、激励的原则和方式,常见的激励理论。
教学形式:理论讲解、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课外论文。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激励的含义与实质,激励的原则、激励理论难点:激励的实质、激励的心理机制、激励原则。
第一节激励概述一、激励的含义及功能1、激励的含义与实质:所谓的激励,是指人类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具有加强和激发动机,推动并引导行为指向目标的作用。
通常认为,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欲望、需要、动力等,都构成对人的激励。
激励作为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过程和状态,不具有我们可以观察的外部状态。
但是,由于激励对人的行为具有驱动和导向作用,因此,可以通过人的行为表现及效果来对激励的程度加以推断和测定。
2、激励在管理中的功能:(1)有助于激发和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有助于将员工的个人目标导向实现组织目标的轨道。
(3)有助于增强组织的凝聚力,促进组织内部各组成部分的协调统一。
二、激励的心理机制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行为具有目的性,而目的源于一定的动机,动机又产生于需要。
由需要引发动机,动机支配行为并指向预定目标,是人类行为的一般模式,也是激励得以发挥作用的心理机制。
如下图:人类行为模式图1、需要:指人类或有机体缺乏某种东西时的状态,管理中的需要特指人对某事物的渴求和欲望。
它是一切行为的最初原动力。
2、动机:推动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指引这些活动去满足一定需要的心理准备状态。
动机在激励行为的过程中,具有以下功能:(1)始动功能。
指动机唤起和驱动人们采取某种行动。
(2)导向和选择功能。
指动机总是指向一定目标,具有选择行动方向和行为方式的作用。
(3)维持与强化功能。
长久稳定的动机可以维持某种行为,并使之持续进行。
第六章个体行为动机与激励第一节行为与动机一、人类行为的共同特征1.自觉性与主动性:自发、自觉,提高人的自觉性,才会有积极主动的行为2.因果性:人的行为都是具有一定的起因,人的动机、需要等都是行为发生的内部原因3.目的性:人类的行动不仅有起因,更是有目标。
4.持久性、持续性:指导目标完成之前、向新目标调整5.稳定性与可塑性。
二、动机与目的1.动机(1)概念:动机是指把能激励人的行为,并引起行动满足某种需要的欲望、愿望、理想、新年等主观心理因素叫动机,引起个体行动,维持该行为,并向某一目标(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的过程叫做动机,该行为为动机性行为。
(2).特征:原发性、内稳性、实践活动性(3)机能:始发机能:人的行为发动的动力和根本原因调节、定向、选择机能:是行为朝向特定的方向(4)产生:动机一般是由于人们的需要而产生的欲望或驱力,而驱力是一种无特定方向的力量,需要、驱力和外界环境结合产生既有力量又有方向的动机,再由动机引导个体进行行动以达到目标(5).产生的条件:内部条件:个体自身缺乏某种东西而引起的需要,由身心失去平衡而感到的紧张状态或身体不舒服外部条件:个体身外的刺激诱因,声音、色、香味、奖金等管理者应做到,通过员工的外显活动,来了解员工的需要,通过实行有效的措施来满足员工的需要,唤醒员工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状态,从而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2.目的(目标)(1)概念:指行为所要达到的目标或预期的结果(2)作用:启动作用、调节作用、激流作用、聚合作用(3)激励作用:目标具有诱发动机的作用,即把目标成为诱因,把诱发动机、实现目标的过程成为激励过程。
目标的激励过程主要体现的目标的选择的标准方面:——目标价值或效价标准目标的员工参与度目标的可能性或概率判断目标的低消耗标准目标的丰富性标准目标的最佳化、满意化标准3.动机与目的的关系一致性:目标属于动机体系的范畴,目标、动机对人类的行为都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目标具有诱发动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