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维辛位于波兰南部小波兰省境内, 1940年4月27 日, 德国法西斯头子希姆莱下令在此修建最大的灭绝人性 的杀人工厂——奥斯维辛集中营,并于同年6月14日将首 批犯人运抵奥斯维辛。1941年开始对集中营进行了扩建, 二战结束时, 整个集中营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除斯塔 姆拉格、布热金卡、莫诺维采三个主要集中营外,还有45 个分营。营内采用毒气室等各种方法屠杀、虐待囚犯,5 个焚尸炉平均每天焚尸1万具。包括中国人在内的28个民 族的400万人死于集中营,其中犹太人最多,达250万。 1947年被开辟为国家博物馆。1979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 文化遗产名录。 “奥斯维辛”一词演变到现在,已成为 了屠杀和灭绝人性的代名词。
为什么“奥斯维辛没有什么 新闻”作者还要去报道?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第一次出现在中间
1,奥斯维辛太出名了,人们已经 了解了它很多东西,的确是没有 什么新闻可供报道了 2,作者还是要写,因为他感到一 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第二次是临近结尾
1,每一个参观者都有同样的感受,那就
是震惊和窒息。 2,呼应前文,还突出了文章主题。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文章一开始描述了奥斯维辛 现在的情景:阳光明媚,绿树成 阴,孩子们高兴地嬉戏。这是一 幅多么美好的和平的景象。可是 为什么作者却说这是“最可怕的 景象”“像一场噩梦”?
历史与现实的对比,无法接受, 表现强烈的愤懑之情。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 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 怒放。”
第三场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 米字旗香港最后一次降落,五星红旗升起。
(第八自然段)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第四场景:7月1日零点40分,查尔斯王子 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