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整理
- 格式:docx
- 大小:7.70 KB
- 文档页数:1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1. 识记汉字的字音字形,掌握字词的词义和用法。
2. 掌握常见的文言文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
3. 理解并运用常见的文言文虚词,如之、乎、者、也、矣、焉、兮等。
4. 理解并运用常见的文言文实词,如仁、义、礼、智、信、孝、悌等。
5. 掌握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
6. 理解并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等。
7. 理解并运用常见的写作手法,如记叙、议论、说明、描写等。
8. 理解并运用常见的文学体裁,如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
9. 理解并运用常见的文学常识,如作者、作品、流派、风格等。
10. 理解并运用常见的语言表达方式,如口语、书面语、文学语言等。
二、现代文阅读1. 理解并分析现代文的结构和层次。
2. 理解并分析现代文的内容和主题。
3. 理解并分析现代文的语言特点和风格。
4. 理解并分析现代文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
5. 理解并分析现代文的观点和态度。
6. 理解并分析现代文的论证过程和论据。
7. 理解并分析现代文的描写和叙述手法。
8. 理解并分析现代文的象征和隐喻。
9. 理解并分析现代文的讽刺和幽默。
10. 理解并分析现代文的情感和思想。
三、古诗文阅读1. 理解并分析古诗文的结构和层次。
2. 理解并分析古诗文的内容和主题。
3. 理解并分析古诗文的语言特点和风格。
4. 理解并分析古诗文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
5. 理解并分析古诗文的意象和意境。
6. 理解并分析古诗文的情感和思想。
7. 理解并分析古诗文的象征和隐喻。
8. 理解并分析古诗文的讽刺和幽默。
9. 理解并分析古诗文的议论和抒情。
10. 理解并分析古诗文的描写和叙述手法。
四、作文1. 理解并掌握作文的基本要求和评分标准。
2. 理解并掌握作文的审题技巧。
3. 理解并掌握作文的立意技巧。
4. 理解并掌握作文的结构安排。
5. 理解并掌握作文的论证方法。
6. 理解并掌握作文的修辞手法。
7. 理解并掌握作文的语言表达。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语文作为高考的重要科目之一,具有广泛的知识点,理解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点对于考试成绩的提高至关重要。
下面将对高考语文基础知识点进行全面归纳总结,以便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备考。
第一部分:语法知识点1. 词类知识1.1 名词:人称、数、格、性、类别等1.2 代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不定代词等1.3 动词:时态、语态、语气、非谓语动词等1.4 形容词和副词:程度、比较、最高级等1.5 介词和连词:常见介词和连词的用法和搭配2. 句子结构2.1 五种基本句型:主谓、主谓宾、主宾谓、主系表、动补2.2 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表语等2.3 从句: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等3. 修辞手法3.1 比喻和拟人:运用生动的比喻和拟人手法进行表达3.2 夸张和反问:通过夸张和反问增强修辞效果3.3 排比和对偶:使用排比和对偶对修辞进行加强 3.4 比较和象征:运用比较和象征手法进行修辞表达第二部分:阅读理解知识点1. 题型解析1.1 主旨题: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主要观点 1.2 细节题:寻找文章中具体的细节信息1.3 推理题: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1.4 观点态度题: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2. 阅读技巧2.1 略读:快速浏览文章,获取整体印象2.2 精读:仔细阅读文章,理解文意和逻辑关系2.3 空读:通过填写空缺的词语来检验对文章的理解2.4 推读:根据已有信息推断未提及的内容3. 文章类型解析3.1 说明文:理解作者提供的说明和解释3.2 议论文:分析作者观点并提供相关论据3.3 小说、故事和议论文的区别与联系3.4 新闻报道和科普文章的特点与写作手法第三部分:作文技巧与范文1. 写作方法1.1 议论文写作:提出论点、列举论据、对比观点、得出结论1.2 图表作文:描述图表数据、分析原因和趋势、给出结论1.3 应用文写作:书信、通知、便条、邀请函、文章开头结尾的写法1.4 小说写作:塑造人物、布局情节、设置悬念、展现主题2. 作文范文2.1 议论文范文:展开论点、层层递进论证、明确结论2.2 图表作文范文:客观描述数据、合理分析原因、明确观点2.3 应用文范文:规范格式、语言得体、信息准确、内容完整2.4 小说范文: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结构合理、主题突出通过对以上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高考语文的基础知识。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归纳
(一)
一、重点词语
1、逸:鸟起马惊,疾逸道左(奔跑)
2、翔:巾袖无光,凝听翔立,若有所伺(止,不动)
3、辱问:今日见辱问于长者(降低身份来问)
4、幸:然而恨贯肌骨,亦何能愧避幸一闻焉(希望)
5、黜:舅姑毁黜以至此(降低身份)
6、负载:负载珍重,不复言矣(旅途之劳)
7、将:贵客将自何所至也(方,刚才)
8、涘:昨下第,闲驱泾水之涘()(水边)
9、坐贻:不能鉴听,坐贻聋瞽(gǔ)(因而致使)
10、擘:一时皆下,乃擘(b)青天而飞去(裂)
11、缱绻:幸为少尽缱绻(qiǎnquǎn)(缠绵深厚的情意)
12、遑:不遑辞候,惊扰宫中(闲暇)
二、通假字
1、景从云合,而见一人,披紫衣,执青玉(通影,像影子一样)
2、床以珊瑚,帘以水精(通晶,水精,即水晶)
3、飨德情恩,词不悉彰,致达远冤(通享,受)
4、从此已去,勿复如是(通以。
已去,以后)
三、一词多义
1、幸:①贱妾不幸(动词,幸运)
②吾君方幸玄珠阁(驾临,特指君王到处)
③幸被齿发(承蒙)
④幸一闻焉(希望)
2、见:①见有妇人(动词,看见)
②今日见辱问于长者(表被动)
3、坐、坐贻:①命坐于灵虚之下(动词,坐在)
②坐贻聋瞽(坐贻,因而致使)
4、辞:①因告辞曰(告辞,辞别)
②乃前致辞者(言辞,言语)
③毅撝(huī)退辞谢(辞谢)
④吾何辞焉(推卸)
5、以:①束以他物(用,把)。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归纳(最新8篇)文章开头和结尾的作用篇一开头语段的作用大致为: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结尾语段的作用通常是: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呼应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等等。
文章的基本要素主题、材料、结构、语言,是文章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以往各种写作论著论之甚详。
主题是作者在文章中通过一系列精心选择、剪裁、并编织起来的具体材料所表达的最主要的思想和倾向(倾向就是对生活现实的憎爱情感或态度)。
将主题定义的中心词改成思想与倾向,虽只是一词之增,但由于它符合作文心理过程的实际,符合文章内容的实际,因而无论对写作实践或阅读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写作尤其是文艺创作,正如黑格尔所说:一方面求助于常醒的理解力,另一方面也要求助于深厚的心胸和灌注生气的情感。
树立了主题是最主要的思想和倾向的深刻观念,将使习作者更自觉地用两条腿走路,更自觉地酝情发思,使二者相互渗透,相互激发。
这就是情感思维。
难以望其项背的出处篇二望其项背,出自明朱有炖《三度小桃红》:气味浑厚,音调复谐,毕竟是本朝第一能手。
近时作者虽多,终难望其项背耳。
译文:气味浑厚,音调又和谐,毕竟这是本朝第一手能。
近来作者虽然多,终难望其项背部罢了。
意思是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百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望其项背它还有只能看到背影,看不清头部的意思,也可以用来比喻可以企及对方所达到的成就或境界,但通常以否定句表示与望的度对象有一定差距。
望其项背造句1、你能想象会什么望其项背声像,玛丽感觉还是要有深入的弟子都感到悲伤,那黑暗的日子。
2、曾八度入选全明星的姚明令多数NBA中锋难以望其项背,但最终他最大的对手可能一直就是他自己。
3、自然界中的螺旋形,奥妙无穷,人间杰出的美术家也难望其项背。
4、这是最伟大的童话故事电影,甚至没有一部能望其项背。
语文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5篇】语文高考知识点总结1语文基本要素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2.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3.比喻三要素:本体喻体喻词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何地何人何因何过何果5.律诗四条件:八句四联偶尾同韵中联对偶平声合调6.五种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抒情说明描写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总分总结构总分结构分总结构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逻辑顺序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举例法对比法喻证法归谬法12.八种主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14.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15.六种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16.十二词类:名动形数量代副介连助叹拟17.三种记叙方法:顺叙倒叙插叙18.三种省略号作用:表引文内容省略表列举事项省略表说话中断延长19.四种波折号作用:表解释说明前文表后文跳跃转折表声音中断延长表时地数起止20.四种引号作用:表引用实际内容表讽刺反语表特定谓语语文高考知识点总结2一鉴赏形象1人物形象(1)问:人物形象有什么特征(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答:①概括形象特征:本诗塑造了一位的身份形象。
②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抓关键点手法)③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作用):寄寓的情感蕴含的哲理。
(2)人物描写手法(怎样塑造刻画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怎样表现人物情绪的) 正面描写:外貌描写动作神态心理语言细节描写(依附于其他描写手法存在)等侧面描写:环境烘托他人正衬对比反衬等借助修辞:比喻象征等2事物形象(咏物诗)(托物言志之物,象征人物品格理想情操)问:描写(刻画)了什么样的形象?答:①概括物象特征②结合诗句分析(点手法)③作用:象征什么样的品格,寄托什么样的情感常见形象:兰花菊花梅花松柏竹蝉马等(分析总结象征内涵)常用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对比反衬等(描写物)象征借物抒怀托物言志(抒发情)3景物形象:(1)意象:(蕴含诗人情感(意)的景物形象,在诗词中设有几个意象名词。
关于高考语文必背考试内容知识点高考语文必背考试内容知识点1.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
名,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思想核心为“仁”。
现存,记录了孔子的言行,为其弟子及再传弟子编集。
2.老子:春秋时思想家、学派创始人。
一说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
主张清静无为。
是道家典籍,有81章。
3.墨子:春秋时思想家、墨家学派创始人,鲁国人。
主张“兼爱”。
是墨家的典籍,为墨子及其弟子所写。
4.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
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
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
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最有影响的大师,封建时代被尊为“亚圣”,又与孔子并称“”。
主张实行“仁政”、“王道”,与弟子著书7篇261章,即《孟子》。
《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先秦的杰出著作。
5.庄子:战国时期思想家。
名,继承老子之“道德自然”观。
《庄子》是道家著作,也称《南华经》。
6.荀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名。
他是韩非和李斯之师,《荀子》为儒家著作,现存32篇。
7.韩非:战国末年的哲学家和政抬家。
著有《孤愤》、《五蠢》、《说难》等,《韩非子》是家代表作,后人集韩非之作及评韩之文而成,55篇。
韩非是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8.《列子》:相传为战国郑人所作。
原存本子几经遗失,现存本子由东晋张湛辑注,《愚公移山》出于此本。
9.《吕氏春秋》:一名《吕览》,先秦杂家代表作,战国末年秦相集门客编写。
10.诸子散文:先秦时期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或他们的著作。
先秦诸子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十家,其中最重要的是家、家、家和家,其代表著作分别为《论语》、《孟子》、《荀子》、《老于》、《庄子》、《韩非于》、《墨子》。
在各学派中,首先兴起的是由孔子创立的儒家,继起的是墨家,然后是其他各家。
11.三教九流:三教指。
九流指儒家者流、阴阳家者流、道家者流、法家者流、名家者流、墨家者流、纵横家者流、杂家者流、农家者流。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总结一、名词活用。
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宾语如上所示,名词一般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如若它处在了谓语或状语的位置,则必活用。
要么名词活用为动词,要么活用为使动或意动。
文言文中的使动,其实就是现代汉语中的兼语句;文言文中的意动,其实就是一种主语以宾语怎么样的句式。
(1)左右欲刃相如。
(2)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4)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以上四个例句都是名词处在了谓语的位置,它首先必须活用为动词。
例(1)、(4)分别活用为用刀杀、把鼎当作把玉当作把金子当作把珍珠当作。
但(2)、(3)却不能直接翻译为称王他、当作宾客他的父亲,而必须翻译为使他称王、以他的父亲为宾客。
(5)君为我呼之入,吾得兄事之。
(6)(愚公等人)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以上两例名词都处在了状语的位置,而在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能做状语的,所以如果名词处在谓语的前面,它不是做主语,就是活用为状语。
(5)、(6)两例分别译作像对待兄长那样、用箕畚。
(7)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
置人所罾鱼腹中。
所字结构,所的后面一般跟动词,起着改变词性的作用,如说是动词,而所说则指所说的话,变成了名词。
(7)中的罾本意是渔网,是名词。
所以此处应活用为动词捕捉。
二、动词活用。
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宾语动词一般处于谓语的位置,有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之分,及物动词和现代汉语一样,可以带宾语,而不及物动词现代汉语中不能带宾语,文言文中如若带了宾语,则一般活用为使动或为动。
同时,现代汉语中动词不能处于宾语的位置,文言文中如若处于宾语的位置,则须活用为名词。
(8)项伯杀人,臣活之。
(9)曹军方连船舰,可烧而走(之)也。
(10)等死,死国可乎(《陈涉起义》)(8)、(9)两句,现代汉语中没有活了他、逃跑了他这种说法,都属于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都应活用为使动:使活了下来、使逃跑。
(10)不能译为死了国家而应活用为为动为而死。
2023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1、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2、比喻三要素:本体、喻体、喻词。
3、五种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抒情、说明、描写。
4、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总分总结构、总分结构、分总结构等。
其他知识点:1、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逻辑顺序。
2、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
3、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举例法、对比法、喻证法、归谬法。
4、八种主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标点在高中语文学习中标点符号考题是常出现,它的分类比较多,所以要谨记每个符号使用的方法。
标点符号常见考法是以选择题形式出题,考查内容较为固定,点号的连用、后括号的位置、引号和句末点号的关系等都是重点。
在写作文中标点符号也是核心考点,如果运用不好会影响到作文的分数。
今天*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以及使用的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希望通过*的学习能让大家更清晰的了解标点符号的作用,详细内容如下:1.表概数的地方不能用顿号,但表确数的地方必须有顿号。
2.太短的并列成分间(尤其是约定俗成的词语),无须停顿也不会长生歧异,可不用顿号。
3.并列词语之间有了“和”“与”“及”等连词,连词前不用顿号。
4.较长的并列成分间可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5.并列词语做谓语、做补语时,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6.并列成分间已有问号或感叹号,不应再用顿号,也不用其他点号。
7.并列的成分有语气词时,并列成分间使用逗号。
关于冒号的使用:1.冒号一般管到句终,若只管到句子中间,则不能用冒号。
2.转述的话不能用冒号。
3.如果后文是应用原话,人称又未发生变化,前文既可用冒号,也可用逗号(“指出”“说明”“证明”和“认为”,这些谓语后一般用逗号。
4.没有比较大的停顿不用冒号。
5.下文和提示的内容不一致时,不能用冒号。
最佳答案一.语素和语素分类: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言单位。
语素按音节分类可以分成:①单音节语素:如土、人、水、风、子、民、大、海等。
②双音节语素,组成该语素的两个音节合起来才有意思,分开来没有与该语素有关的意义,双音节语素主要包括联绵字、外来词和专用名词。
A.双声,声母相同的联绵字:如琵琶、乒乓、澎湃、鞑靼、尴尬、荆棘、蜘蛛、踯躅、踌躇、仿佛、瓜葛、忐忑、淘汰、饕餮、倜傥、含糊、慷慨、叮当、蹊跷、玲珑、犹豫等。
B.叠韵,韵母相同的联绵字:如从容、葱茏、葫芦、糊涂、匍匐、灿烂、蜿蜒、苍茫、朦胧、苍莽、邋遢、罗嗦、怂恿、螳螂、桫椤、倥侗、蜻蜓、轰隆、当啷、惝恍、魍魉、缥缈、飘渺、耷拉等。
C.非双声叠韵联绵字:如蜈蚣、蓊郁、珊瑚、疙瘩、蚯蚓、惺忪、铃铛、奚落、褡裢、茉莉、蚂螂、窟窿、伉俪、蝴蝶、笊篱、蹦达、蟪蛄、狡狯、狡猾、蛤蚧、蛤蜊、牡丹、磅礴、提溜等。
D.外来词,由汉语以外的其他语种音译过来的词语。
如干部、涤纶、甲克(夹克)、的士、巴士、尼龙、吉普、坦克、芭蕾、哒爹等。
E.专用名词,主要是地名、人和事物名称。
如纽约、巴黎、北京、苏轼、李白、孔子、萝卜、菠菜、番茄、红薯等。
③多音节语素,主要是拟声词、专用名词和音译外来词。
如:喜马拉雅、珠穆朗玛、安迪斯、法兰克福、奥林匹克、白兰地、凡士林、噼里啪啦、淅淅沥沥、马克思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语素按组词能力划分,可以分成:①自由语素——前后都可以加上别的语素组成一个词语,还可以单独成词。
如金——黄金、金条、白金、金黄,布——帆布、布匹、布衣、粗布等。
②不自由语素——只能在前面或者后面加上别的语素组成一个词语。
如第——第一、第二、第三,老——老大、老二、老三,初——初一、初二、初三,子——桌子、椅子、盆子、李子、中子等。
③半自由语素——可以在前后加上别的语素组成一个词语,但不能单独成词。
如民——人民、民众、草民、民意,食——食物、饮食、粮食、食品等。
高考语文乘风讲义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的复习与应试技巧一、基础知识的复习1.诗歌文学的构成要素:韵律、格律、韵部、字音、字义、形象、修辞等。
2.小说文学的构成要素:情节、人物、环境、语言、意义等。
3.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反问、排比、对称、借代、双关、讽刺等。
4.文学常识:古代文学人物、作品、流派、创作背景等。
5.现代文化常识:科技、文艺、社会、历史等。
6.语言知识:词汇、语法、语法关系等。
7.知识的综合应用:卡片作文、阅读文章、解读单篇作品、阅读组文等。
二、应试技巧1.阅读题: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了解文章,把文章中的信息把握清楚,掌握文章的结构和主旨,准确理解每句话中的含义。
2.写作题:要求切合题意,措辞准确,条理清楚,结构合理,意思完整,句式多样。
3.概括题:先把文章看懂,然后确定文章的结构和主旨,再注意对重点信息进行概括,有条理地列出关键词。
4.词语搭配的应用:考生要熟练掌握词汇搭配,巧妙应用修辞手法,运用好一些不同词汇间的等效替换。
5.短语、句型的运用:考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模仿好的语言表达,学会一些常用的短语和句型,合理运用其中一些长句、短语,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6.课外阅读积累:考生要多读书,积累知识和阅读经验,在阅读中注意句子的表达,在写作时能够有更多的灵感和开阔的思路。
第二部分: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先秦时期1.先秦时期的文学特点:主要表现为较为平淡整齐的散文,简单的曲调和三绝体的诗歌。
2.先秦时期的文学流派:主要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等。
3.先秦时期的代表人物和作品:孔子的《论语》、《孟子》、荀子的《荀子》、韩非子的《韩非子》、庄子的《庄子》等。
二、汉朝文学1.汉朝文学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简练朴素、以故事和轶事为主要内容和形式。
2.汉朝文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班固的《汉书》、司马迁的《史记》、刘向的《列仙传》等。
三、魏晋文学1.魏晋文学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五言诗和骈文。
2.魏晋文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曹操的《观沧海》、曹丕的诗歌集《洛神赋》、王羲之的书法、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左思的《咏史》等。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整理
【篇一: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整理】
语文知识点涵盖高考语文对于语文基础知识、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与写作的考察内容
包括多音字、成语、古诗词阅读等高考语文常考考点
帮助考生从语文知识点的角度进行高考语文复习
从而达到更好的语文复习效果
【篇二: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整理】
高考语文成语易错五百个汇总2017年02月27日2017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结构2017年02月24日2017年浙江高考语文试卷结构2017年02月24日2017年天津高考语文试卷结构2017年02月24日2017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结构2017年02月24日2017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结构2017年02月24日2017年海南高考语文试卷结构2017年02月24日2017年高考全国卷1语文试卷结构2017年02月24日2017年高考全国卷3语文试卷结构2017年02月24日2017年高考全国卷2语文试卷结构2017年02月24日2017年四川高考语文试卷结构2017年02月24日2017年贵州高考语文试卷结构2017年02月24日2017年广西高考语文试卷结构2017年02月24日2017年云南高考语文试卷结构2017年02月24日2017年重庆高考语文试卷结构2017年02月24日2017年陕西高考语文试卷结构2017年02月24日2017年西藏高考语文试卷结构2017年02月24日2017年新疆高考语文试卷结构2017年02月24日2017年宁夏高考语文试卷结构2017年02月24日2017年辽宁高考语文试卷结构2017年02月24日2017年吉林高考语文试卷结构2017年02月24日2017年黑龙江高考语文试卷结构2017年02月24日2017年内蒙古高考语文试卷结构2017年02月24日2017年青海高考语文试卷结构2017年02月24日2017年甘肃高考语文试卷结构2017年02月24日2017年福建高考语文试卷结构2017年02月24日2017年安徽高考语文试卷结构2017年02月24日2017年广东高考语文试卷结构2017年02月24日2017年湖北高考语文试卷结构2017年02月24日2017年湖南高考语文试卷结构2017年02月24日2017年江西高考语文试卷结构2017年02月24日2017年山西高考语文试卷结构2017年02月24日2017年河北高考语文试卷结构2017年02月24日
【篇三: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