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二进宫的故事内容
- 格式:docx
- 大小:33.41 KB
- 文档页数:1
京剧二进宫的故事一、背景介绍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中最具代表性的剧种之一,以其独特的唱腔、表演艺术和武打功夫而闻名于世。
《二进宫》是京剧中的一出脸谱戏,讲述了一个宦官斗智斗勇的故事,被誉为经典之作。
二、剧情梗概1. 第一幕:刺杀计划•家住北京城外的刺客钟馗闻得西宫里的“桂花香”,决定要去刺杀皇帝。
•宫中阴谋已经暗生,皇帝得知有刺客前来,决定设下重重难关以保护自己。
2. 第二幕:试探身份•皇帝发现宫中有人企图行刺,在宫女如燕的引领下,亲自前往与刺客对峙。
•在宫女的相互协作下,皇帝逐渐得知刺客身份并展开一系列考验。
3. 第三幕:智斗勇•皇帝通过智慧策略让刺客心服口服,决定将其留在宫中。
•刺客也展示出了非凡的武艺和智慧,和皇帝互相切磋。
4. 第四幕:结局•刺客最终放弃行刺的念头,成为了皇帝的随从。
两人共商国家大计,对外平定乱局。
•故事以皇帝和刺客的深情对望中落下帷幕。
1. 皇帝•作为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他机智聪明,足智多谋。
•通过一系列考验,展示了他非凡的智慧和领导能力。
2. 刺客钟馗•刺客身份的钟馗,个性沉稳,聪明过人,机智勇敢。
•通过勇武和智慧,最终抛弃了自己的使命,成为了皇帝的得力助手。
3. 宫女如燕•如燕是宫中的一名宫女,她机智聪明,对皇帝充满忠诚。
•在剧中,她是皇帝与刺客之间的桥梁和精心策划者。
4. 其他角色•除了皇帝、钟馗和如燕之外,剧中还有许多次要角色,如宦官、侍卫等。
•这些角色在剧情发展中起到推动剧情、增添故事情节的作用。
四、京剧艺术表现形式1. 唱腔•京剧以其独特的唱腔而闻名,包括“二黄”、“二黄变脸”、“四大名旦”等。
•不同角色会有不同的唱腔样式,用声音来传达情感和角色的特点。
2. 表演艺术•京剧的表演以身段、手势、眼神与唱腔相结合,极富表现力。
•演员通过身体的语言来传达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3. 武打功夫•京剧中也有激烈的武打场面,如武士刺杀、双方角斗等。
•演员需要通过精湛的武打功夫来表现战斗的激烈与紧张。
我看过最好的《大·探·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谭、裘、张”《大·探·二》是《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的简称,又名《龙凤阁》,是最受欢迎的京戏唱工名戏。
一个剧团如果有好老生、青衣、花脸,演出此剧就特别卖座。
《大·探·二》最为脍炙人口的是《二进宫》。
内容是明朝一位皇帝(明穆宗)驾崩,太子年幼,其母李艳妃误信其父李良之言,欲将江山让与其父执掌三年五载,待太子长大,原业归宗。
很明显这是李良图谋篡位的奸计。
忠臣定国公徐彦昭和兵部侍郎杨波上殿谏阻,李艳妃执迷不悟,君臣争执不休。
最后李艳妃决定八月十五让江山,反骂徐杨二人是奸党。
这是《大保国》的内容。
李良得势,封锁了昭阳,断了水火,把李艳妃软禁在宫中,李艳妃后悔不已。
徐彦昭闻知此事到皇陵前倾诉,杨波带领杨家父子兵前来救援。
这是《探皇陵》的内容。
清末老照片《二进宫》徐杨二家带着杨家父子兵来到昭阳,以铜锤劈开宫门,二次进宫面见李艳妃,解了国家之危,李艳妃方明大义,忠良本是徐杨,奸党乃是其父李良,将太子付与徐杨,并对徐杨加以封赠,这就是《二进宫》的内容。
一般折子戏以《二进宫》演得最多。
20世纪30年代。
最有影响的是谭小培、金少山、王芸芳三人灌制的唱片,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
笔者幼年时家中有此唱片,真是百听不厌。
尤其金少山那黄钟大吕、声如雷震的好嗓子,印象尤为深刻。
谭小培的杨波唱得中规中矩,真切感人。
王芸芳是南方四大名旦之一,唱工严谨,富于感情。
虽然这张唱片只有短短六分钟,但《二进宫》的精华唱段——生净对唱和生旦净三人轮唱都有了。
听得多了,笔者少年时代也能跟着哼唱几句。
1957年笔者在北京大学京剧社演出此剧(饰李艳妃)就借鉴了这张唱片的唱法。
根据名琴师徐兰沅的回忆说,《二进宫》一剧当年以谭鑫培、陈德霖、刘永春三位唱得最好,徐兰沅当年还是个二十多岁的小青年,曾为这三位伴奏过此剧,特别精彩,曾得到慈禧太后的喜爱,可惜没有留下音像资料来。
【经典欣赏】李正敏田德年刘易平《二进宫》(附剧本)李正敏田德年刘易平《二进宫》剧情简介秦腔《二进宫》系本戏《忠保国》(又名《赵飞搬兵》、《龙凤阁》)里的一折。
叙明穆宗病逝,太子年幼,皇后李氏受其父李良甜言诱骗,将朝政大权交予李良执掌。
定国公徐彦昭及兵部侍郎杨波力谏,李后执意不听。
李良执政后,将李后及太子封锁深宫,欲夺皇位。
徐早有预料,安排其女侍奉李后。
徐女用箭将李后求救之诏传至杨府,杨令义子赵飞出城搬兵。
徐、杨二次入宫进谏,李后跪地哀求,并封杨为太子太保。
徐、杨即登殿调兵,拿获李良问罪,国事始宁。
该剧又名《大升官》,寓意吉祥,为西北各地庙会开场之必演剧目。
演员表李艳妃——李正敏饰演徐彦昭——田德年饰演杨波——刘易平饰演徐小姐——罗岚饰演主演简介李正敏(1915-1973)原名正堂,字艺华,长安人,11岁入正俗社学艺,师承梁箴、曾建堂、党甘亭等,工小旦、青衣。
30年代初即红遍古城,有“秦腔皇后”之誉。
35年曾赴沪灌制八张百代唱片,片头冠以“秦腔正宗”,声名更隆。
1937年挑班正艺社,演出于关中各地。
52年后参加西北戏曲研究院担任教练、导演职务,为培养秦腔后辈做出了贡献。
代表作有《五典坡》《白玉瑱》《二度梅》《玉堂春》等,他尤善唱功,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不断丰富自己的唱腔,经过追求和探索,创造出独树一帜、自成一派的“勄腔”艺术。
田德年(1889-1978)长安人,14岁入德胜班学艺,20年代赴甘肃等地搭班演出,52年参加西北戏曲研究院。
田德年唱腔刚中有柔,柔中寓情,情中含巧,巧中出戏,吐字清晰,急缓得当,韵律规范,余味无穷。
演唱方法讲究,虚实结合,抑扬顿挫,四声分明,以气打字,以字带声,以声传神。
他的高音区域甜润明亮,中音区域宽壮浑厚,低音区共鸣有力。
其唱腔既以高昂、柔润、激越、严谨见长,而又以饱满、淳朴、豪迈、深情出名,给人以余音绕梁不绝之感。
代表作有《铡美案》《忠保国》《斩单童》《国士桥》《玉虎坠》《游西湖》等。
京剧《二进宫>《沙家浜》三人对唱唱段的音乐分析作者:卢爱华季银凤来源:《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卢爱华季银凤[内容提要]京剧“三人对唱”作为一种戏剧效果、表现力较强的艺术形式,现已被越来越多的京剧爱好者所青睐,京剧《二进宫》、《沙家浜·智斗》是三人对唱的代表作。
本文对上述两个唱段的音乐本体特点作了数理分析,得出几点认识:第一,在声腔方面:宏观上,“三人对唱”唱腔旋律排列的整体格局以“黄金分割点”为界,分为前、后两部分,其中前一部分唱腔旋律排列布局呈现出中心对称性,并且整个唱段一般具有“净起旦落”的特点;微观上,“三人对唱”中旦腔常用音为“sol、la、do、re、me”,偏音“xi”往往作为强调语气或心情的色彩音出现。
另外,多用曲段的旋律特征音组成间奏旋律。
第二,在其板式方面,它具有灵活多样的板式运用特点。
[关键词]京剧/二进宫 /沙家浜·智斗/三人对唱/中心对称/黄金分割[内容类别词]民族音乐提起京剧《二进宫》与《沙家浜》这两出剧目,大多数人首先想起的就是两个剧目中的三人对唱的唱段,这两个三人对唱唱段之所以如此经典,必有其内在的原因,我们知道,三人对唱是最能体现戏剧剧情、矛盾冲突,刻画和塑造人物形象,也往往是最具有戏剧表现力的艺术形式。
因此,研究京剧音乐中经典的三人对唱唱段的基本特点,对于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令观众喜爱的经典三人对唱曲目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即是对上述两个唱段的音乐本体进行了初步分析,从中得出了一些认识。
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引起更多人对于京剧三人对唱规律的进一步研究。
一、京剧音乐中“三人对唱”的涵义界定就笔者所掌握的资料来看,对于“三人对唱”这个概念没有人对此作出过明确的解释,本文仅从论述范围的角度对京剧中的“三人对唱”做一下界定。
(一)一般声乐演唱中的“对唱”首先明确一下“对唱”在工具书中是怎样被定义的?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于“对唱”是这样定义的:“对唱:两人或两组歌唱者的对答式演唱。
京剧《二进宫》李维康耿其昌邓沐玮(附带唱词注音)展开全文为了方便学唱,以下唱词标注出尖团字上口字:(注:虽然标注了,表演时根据剧情,以顺口,动听为主。
蓝:上口字/小辙音,红:尖字,个别字注音防止误读)【二黄原板】徐:怀抱着幼主zhyǔ爷把国执zhyí掌,杨:为什么恨天怨地,颊带惆怅所为哪桩?李:并bìn非fī是哀ngāi家颊带惆怅,都dū只zhyǐ为我ngǒ朝中不得安ngān康。
杨:我ngǒ朝中有什么祸从天降?徐:你就ziù该请cǐn太师父女们商量lianɡ。
李:太师爷心sīn肠如ryú同王莽,他要夺我ngǒ皇儿ngér锦绣siù家邦。
徐:太师爷娘娘的dì父,他本是皇亲cīn国丈。
杨:他未vì必一旦无情cín起下了篡位的dì心sīn肠,太师爷忠良。
李:你道他无有篡位的dì心sīn肠,封fōnɡ锁昭阳为的dì是哪桩?杨:臣七cyī月十三,三本奏上,国太偏偏要让。
徐:你言道大明mín朝有事无事不用徐syú杨二ngèr奸党,赶下朝廊龙国太自立为王。
李:开言来叫一声shēn定dìn国将ziànɡ,哀ngāi家言来细syì听tīn端祥siánɡ。
你保幼主zhyǔ登dēn龙位上,封fōnɡ你一字并bìn肩王。
徐:龙国太休把懿旨来降,老臣言来听tīn端详siánɡ。
臣难学xió赵廉颇列国老将ziànɡ,臣难学xió汉马援大战昆阳。
臣难学xió尉迟chyí恭八寨来抢ciǎnɡ,臣难学xió老吴祯保驾百bě凉。
臣年迈难把疆场上,臣年迈难挽马丝缰。
臣年迈听tīn不见金鼓声shēn响,臣年迈眼昏花观不见阵头枪ciānɡ。
老臣年迈难把国掌,要保国还huán有兵bīn部侍郎。
京剧二进宫的故事内容
故事发生在清朝乾隆年间,皇帝乾隆在宫中听说有一名年轻的才子,名叫聂锡龙,便传旨召他进宫。
聂锡龙本人并不愿意进宫,但为了不辜负皇上的期望,他还是决定前往。
在进宫的路上,聂锡龙遇到了一位神秘的老人,老人给了他一张可以驱赶妖魔的符纸。
聂锡龙继续前进,不久遇到了一只毒蛇,他用符纸驱赶了毒蛇,并且把符纸给了身边的人。
到了皇宫,聂锡龙开始了自己的科举考试,表现出色,得到了皇帝的赞赏。
但是,皇后嫉妒聂锡龙的才华,派人陷害他,说他打伤了宫女。
皇帝相信了这个谎言,把聂锡龙赶出了宫门。
聂锡龙离开皇宫后,继续在外面游历,偶然间得到了一条狗的帮助,帮他寻找出了真凶,证明了自己的清白。
最终,皇帝得知真相,将聂锡龙召回宫中,恢复了他的名誉。
整个剧目主要讲述了一个人在宫廷里遭受陷害,但仍然坚守真理,最终获得公正对待的故事,展现了正直、勇敢和智慧的品质。
同时,这部戏也包含了京剧中的精彩唱腔、舞蹈和音乐,是
京剧艺术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二进宫唱词妃:千千思来万万想,千思万想无主张,悔不该我把江山让,焉有今日这一场,耳内里忽听朝靴响,莫比是太尉袭朝阳,胆战心惊我向外望,原来是皇兄杨侍郎,徐皇兄打座把月望,侍郎官倒靠粉壁墙,却怎么进宫不拜望,扭东趔西站两旁,是是是,明白了,为只为叮本当殿上,我有心把太师谋位对他讲,只觉得的有口也难张, 有话儿压在舌尖上,我恨天怨地加愁肠。
徐:太平年间把荣享,杨:国太为何加愁肠。
妃:说什么太平年间把荣享,朝有大祸不安康。
徐:滔天大祸从天降,杨:宣太尉进宫作商量。
妃:我的父奸心赛王莽,他要夺大明锦家邦。
徐:太师国老为皇丈,杨:难道说他有此心肠。
妃:你说他无有此心肠,断却水火困昭阳。
徐:你父他把良心丧,杨:说与徐杨无良方,妃:朝有九卿和四相,唯有你徐杨二位忠良。
徐:从前徐杨拿本上,杨:你言说徐杨是奸党妃:过去的话儿再休讲,提起了前言我脸无光,徐:为臣有心来照望杨:诚恐临危身带伤妃:老王晏驾龙归苍,你保上太子登龙床。
徐:国太,为臣两鬓似霜降,难以在朝俸君王。
臣进宫不为那别个事样,为只为告老还故乡。
妃:徐皇兄两鬓如霜降,回头哀告杨侍郎。
你千岁年迈不精爽,你保上太子登龙床。
杨:杨波低头不敢望,启奏国太李娘娘。
昨夜晚灯下修表章,袖儿内统进宫辞别娘娘。
望娘娘你发了慈悲海量,高抬手开龙门放鸟还乡妃:他两家讲话都一样,莫比是宫门作商量。
哪为大,哪为小,低低头儿又何妨。
李艳妃提衣我跪昭阳,徐、杨:吓杀臣了!妃:哀告皇兄杨侍郎,你和我女王皇帝休较量,你不念本后太子(皇兄)你要念早死的老王。
徐:国太!一见国太念老王,臣有辈古人说心上。
刘秀十二走南阳,大刀苏显赶驾慌,马武姚期双救驾,才扶光武坐洛阳。
昏王酒醉龙床上,宠爱郭妃乱朝纲。
贬邓禹来斩姚将,午门碰死马子章,臣不学三国诸葛亮,(国太)臣愿学归山汉张良。
妃:皇兄,皇兄不必那样讲,有一位古人听心上。
昔日里有个周幽王,宠爱贾妃乱朝纲。
大娘击破温量盏,他把娘娘绑法场。
朝有潘葛老臣相,舍他的夫人救娘娘。
二进宫选段自京剧《二进宫》,是一场经典的扮相戏,流传至今。
本选段选自人音版《音乐与戏剧表演》教案。
剧情简介选段中,李贵妃欲诬陷李世民之子,李隆基。
李隆基跳墙进别院,寻求母亲武则天协助解决问题。
李世民亲自前来突审李隆基,并命令李贵妃到场。
在李隆基面临凌迟之刑的情况下,母亲武则天终于出现……文本选段《二进宫》选段李隆基:(跳墙进去,却被墙上的刺猬刺了一身)啊!真他妈的毒!李贵妃:(看到李隆基)啊!李隆基!他……他是怎么跑到这里来的?李隆基:贵妃,属下失礼了。
本来只想来找母后商量点事,可惜被贵妃看见了。
李贵妃:这可怎么办啊?他一进来,就属于宫禁秘地。
快来人,把他抓起来!李隆基:贵妃,不用你动手,我自己会走的。
(快步走向长裙女子,屈膝下跪)母后,属下有急事禀报。
武则天:(从房间走出)隆基,你了解寡人的秘密,你怎么过来的?李隆基:母后,属下……属下是闯进来的,别的没有别的意思。
武则天:好说。
说出来,有什么事情,朕会听你说。
扮相特征1.李贵妃扮相:鹅蛋脸,长鼻,嘴唇鼓凸,化妆浓,衣着华丽2.李隆基扮相:靓装少年,脸白唇红,眉清目秀3.武则天扮相:高头大耳,虎目鹰鼻,头上盘发,衣着古朴经典旋律此段京剧的经典旋律为《急调》,顾名思义,此曲速度较快,情感紧张,十分符合本段情节的需要。
课堂讲解•本选段作为扮相戏,其中的扮相特征应该清晰地体现出来,学生可以结合课后的练习,尝试再现剧中十分重要的几位演员的特点。
•此段旋律曲调紧凑,节奏明快,教师可以通过手摇竹板或其他鼓类乐器,尝试给学生带来更为生动的感受。
•在南音京剧表演中,演员的动作和身体语言也十分重要。
教师可以教导学生,在表演中如何带有更多身体语言,如何准确、恰好地配合乐声完成动作。
总结选段《二进宫》是一场经典的扮相戏,在保存了京剧一系列传统特色的同时,也让表演更贴合当代观众的需求。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学习和感受这一场经典。
参考文献•《音乐与戏剧表演》教案,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
元宵节的传统戏曲演出元宵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正月十五。
这一天是中国人民狂欢庆祝春节的最后一天。
而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中国人民不仅可以品尝到各种美食和灯饰的闪耀,还可以欣赏到丰富多彩的传统戏曲演出。
这些传统戏曲展示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给观众带来无尽的娱乐和享受。
一、招财进宝 - 京剧《花簇锦行云》在元宵节的传统戏曲演出中,京剧《花簇锦行云》是一出备受欢迎的戏曲剧目。
该剧讲述了明代宫廷的故事,主要讲述了明朝皇帝为了对抗贪官污吏,选择了一位才华出众的宰相来改革朝廷的故事。
演出中,舞台的背景色彩丰富绚丽,演员的服饰华丽庄重。
京剧的唱腔悠扬动听,演员的表演也精妙细腻,给观众带来了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
二、传统趣味 - 评剧《二进宫》评剧是中国北方地区流传甚广的传统戏曲形式。
在元宵节的传统戏曲演出中,评剧《二进宫》常常是观众们喜爱的一出节目。
该剧主要讲述了一个女子跨越重重困难向皇宫进献花灯的故事。
演出中,评剧的唱念做打娓娓道来,以幽默风趣的方式吸引观众的眼球。
演员的表演也非常动人,让人情不自禁地笑声不断。
三、神秘宗教 - 木偶表演《精绝古城》在一些地方,木偶戏也是元宵节传统戏曲演出的一种形式。
《精绝古城》是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木偶表演剧目,呈现了一个神秘而惊险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一个古老的城市,主人公冒险闯入了一个神秘的寺庙,开始了一场生死考验。
木偶的操作技巧独特精湛,让观众仿佛置身于精彩的大片中。
四、京剧经典 - 京剧《白蛇传》京剧《白蛇传》是中国京剧中备受喜爱和赞誉的经典剧目之一。
该剧改编自中国古代民间传说中的故事,讲述了白蛇和徐文长之间的爱情故事。
演出中,蛇精的化妆和表演技巧独特精湛,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京剧的唱念做打也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让观众流连忘返。
总之,元宵节的传统戏曲演出为观众们提供了一个欣赏优秀戏曲艺术的机会。
不同类型的戏曲演出展现了不同的风格和特色,丰富了观众的文化体验。
169SONG OF YELLOW RIVER 2020/ 21(二)开创性通过分析音乐,指出戏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更好地探讨京剧艺术,他指出京剧音乐中调性调式的变化,和声复调因素都处于萌芽状态,尚未像西方音乐那样形成自己的体系,而戏曲音乐设计者只是从大量京剧音乐中领悟创作规律,并未出现自己的传承体系。
(三)探索性挖掘和整理京剧音乐在情绪表现、调式调性、和唱腔与曲牌结合等方面的成果经验,这样细致入微的分析研究,对今后的京剧音乐更好的创作和发展有着积极影响,一定程度上为现代民族歌剧的创作提供借鉴。
王震亚先生在50年代前瞻性地开创了京剧音乐研究工作,从最初的局外人的身份介入以其及独特的视角,发掘了京剧音乐这片未曾开辟的研究领域,他分析了诸多京剧音乐论文,其分析功力之深厚,成果之显著,为京剧音乐分析研究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三、结构对比“人物上场中”对音乐结构的对比或许有些牵强。
在《二进宫》第一部分人物上场的分析中,作者以李艳妃述忧为主部,徐、杨商场为连接部,杨波述惧及徐延昭述忠为双主题的副部,徐阳同心报国为结束部,以此来将整个第一部分看作是奏鸣曲式的呈示部。
这种对比方式无疑是有其价值。
但我认为,如此将二者进行相似性对比略显牵强。
作为板腔体戏曲种类,二黄本身的音乐材料其实十分有限,如前文中所说由极慢的慢板,到快三眼与原板,实际只是速度与节奏的加快,或许与奏鸣曲式的早期形态比较接近,但能否满足普遍意义上奏鸣曲式对丰富音乐材料的要求尚有待商榷。
当今一些演唱版本存在的问题。
在分析过程中,作者特别指出了徐延昭的唱腔,平直坚定,常在三度之间进行毫不犹豫,车尾出线第一的拖箱,给人以威严之感。
但在如今的许多演奏版本中,将对徐延昭的唱腔进行了丰富,甚至出现了过分繁杂的唱腔,不利于徐延昭耿直、坚毅的人物性格表现。
戏曲艺术的两大支柱是戏与曲,在优秀的戏曲作品中,两者总能够紧密结合。
如果在戏曲音乐表现中过分强调技术与曲本身并逐渐走向了重曲轻戏的极端,最后会逐渐失去京剧艺术表演中那种与观众“拈花微笑的默契④”。
《二进宫》(选段)京剧-人音版《音乐与戏剧表演》教案1. 课程背景与教学目标本课程以京剧-人音版《音乐与戏剧表演》为切入点,通过对京剧的声腔、唱腔及表演技巧的学习,提升学生的综合艺术表现能力,并引导学生审美心理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2. 选段简介《二进宫》是京剧的经典剧目之一,描写了明朝正德皇帝欲将文德皇后废掉,以及文德皇后最终为皇子夺嫡而惨遭杀害的故事。
本课程选取了该剧的其中一段精彩演出进行学习,旨在让学生了解京剧艺术的魅力,并通过对唱腔及表演技巧的练习,提升学生对表演艺术的理解和掌握。
3.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3.1 声腔和唱腔的学习在学习唱腔前,需要对声腔进行学习和练习。
声腔主要是指京剧中的唱腔声音,分为平、上、去、入四个声调。
在学习声腔时,需要注重音高、音准、音色和音量的控制。
学生可以结合声腔教学视频进行练习,通过模仿掌握声腔。
3.2 人物角色形象的理解与表演在学习唱腔之后,需要对人物角色形象进行理解。
学生可以观看视频演出,并理解剧中人物角色特点和性格。
之后,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进一步理解并表达人物形象。
3.3 剧情表演的练习在掌握了声腔和人物形象之后,可以进一步进行剧情表演的练习。
学生可以结合角色扮演与唱腔表演,加深对剧情的理解和表达。
同时,还需要注意情感表达和演唱技巧。
如情绪的抒发、动作的表达和唱腔的控制等。
4. 教学评价与总结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视听、口语、动手等方式,帮助学生全方位地了解和掌握京剧的艺术魅力。
通过对《二进宫》选段的学习和练习,使学生在语言、音乐和表演技巧方面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同时,通过观察和评价学生在课程中的表现,可以对学生在声腔及表演方面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估。
同时也能引导学生对自身表演艺术能力的进一步认识和提升。
综上所述,本课程是一门艺术类课程,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艺术表现能力,也能够引导学生审美心理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京剧《二进宫》教学内容及解析【内容】本课是人音版-音乐-高二的第一单元第一课内容。
【解析】《二进宫》是京剧中的插选曲,是京剧传统的唱功戏,主要了解京剧的行当,唱腔等等教学目标及解析【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京剧,体验京剧唱腔带来的美感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短片,倾听京剧,分析歌曲,教师教唱小片段,综合表演,使学生学会京剧基础唱腔。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歌曲歌唱时的情绪,进而体会京剧唱腔的美感。
并且激发学生京剧的喜爱【解析】4/4拍赋予了这首歌曲舞蹈般的韵律,它的强弱次强弱规律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了解了4/4拍之后,学生才能把歌学好,把歌唱好。
重点:学生能够用带有情感的声音演唱歌曲《唱脸谱》。
难点:京剧托腔的唱法。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学生对于音乐的乐理知识几乎没有什么了解,学生可能连拍号休止符是什么都不知道,有的甚至连1 2 3 4 5 6 7这几个基本音的唱名都模棱两可,需要教给学生的东西有很多,仅仅只用一节课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这节课,我的目标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伴着歌曲4/4拍的律动,把《唱脸谱》有感情的唱出来。
教学条件支持分析1、多媒体辅助教学。
精心设计的幻灯片是教师课堂思路与教学环节的直观展示,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
期间穿插音视频资料,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2、钢琴辅助教学。
在教唱歌曲的过程中,钢琴最直观。
它不仅能教学生学会歌曲旋律,还能为学生演唱做伴奏,烘托演唱氛围。
教学过程设计一、基本流程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好,咦,同学们知不知道戏曲包含哪些门类?生答;。
师问;同学们喜欢哪些戏曲门类,并作简介【设计意图】从同学们喜欢认识的戏曲出发。
带动课堂气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简介戏曲1、简介戏曲以及戏曲门类2,重点介绍京剧(1)什么是京剧(2)京剧的唱腔;二黄,西皮(3)京剧的形成;四大徽班进京(4)四大徽班(5)四大名旦(6)四种艺术手法(7)表演行当【师生活动】教师带领学生认识脸谱颜色【设计意图】激发学生上课的兴趣。
京剧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简介京剧《大保国探皇陵》是一部经典历史剧,讲述的是明朝大臣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进入皇宫后的一段故事。
而“大保国”就是指李自成,因为他曾经担任过清江县的“保国将军”,故得此二字。
在剧中,大保国领兵攻进皇宫后,得知皇帝已经自杀身亡,只留下一口遗书。
大保国决意要寻找这份遗书,揭开皇帝生前的秘密。
在寻找的过程中,他遇到了宫女赛金花,二人携手共进,最终找到了皇帝留下的遗书。
这部京剧的音乐曲调深厚,唱腔凝练,表演热情激昂,想必会让观众感受到历史的魅力和人物的情感。
此剧也被视为京剧的代表作之一,值得一看。
京剧《二进宫》及其它
明穆宗死后,太子(即后来的万历皇帝)年幼(时年10岁),李艳妃垂帘听政。
其父李良、蒙蔽李妃,企图篡位。
定国王徐延昭、兵部侍郎杨波、于龙凤阁严词谏阻,李妃执迷不听,君臣争辩甚剧,不欢而散。
李良封锁了昭阳宫,使内外隔绝,篡位之迹已明。
徐、杨二人于探皇陵后,二次进宫进谏。
此时李妃已悔悟,遂以国事相托。
后杨波发动人马,卒斩李良。
戏剧《二进宫》依据历史传说演出的,但剧中人物名称与真实人物名称有别。
但凡唱《二进宫》这出戏的得有花旦,老生,花脸的深厚功底、五十年前、谭富英、裘盛戎、张君秋,以及后来的耿其昌,李维康,于魁智,李胜素,张克,王蓉蓉,李军,王佩瑜等都唱过,当下的名气最盛的就是:于魁智、孟广禄、李胜素的三人组合了。
《二进宫》三人你一问我一答,一唱一和,可谓是功力深厚、听起来无比痛快、忍不住拍手叫好。
徐延昭的原型是徐阶,杨波原型是张居正的老师。
戏里的徐延昭表现的有勇无谋“铜锤一举……”、杨波心里是“后顾之忧”唱到:“怕只怕辜负了,十载寒窗,九载遨游,八月登场,七篇文章,才落得个兵部侍郎”、又唱到“盖世的忠良不得久长”,自古忠良没有好下场!
李艳妃何等聪明经一番:封官许愿后、二次进宫:权力再分配终得结果、以后实现了权力在握。
三进宫是什么意思
所以三进宫就是比二进宫多一次二进宫一、二进宫准确的意思是第二次进监狱,且第一次进监狱后被判徒刑。
释放后,又干了违法的事,再次被逮捕入狱,等待审判或已被依法判刑。
二、京剧《二进宫》(一名:击宫门)主要角色李艳妃:正旦徐延昭:净杨波:老生徐小姐:旦杨小姐:旦杨公子:小生情节:徐延昭、杨波,因初次力谏李良摄位事,李后执拗不听,故叹皇陵后,复二次入宫,竭诚奏导。
时李后适因其父封锁朝阳,间隔内外,渐露篡夺之谋,以是心亦回悟,深知徐、杨忠诚,可托六尺之孤。
且其威望骨鲠,足以慑服国丈。
遂欲将幼主托付徐延昭,命其谋策万全,以固明室社稷。
徐延昭力保杨波智勇双全,公忠可托,足使国丈不生反侧之心。
后从其议,三人遂在宫中对天立誓,共保冲帝。
卒使李良逆谋隐消,明社渐安,皆徐、杨二人百折不回,婉转谏奏之功也。
然后之立地悔悟,从善如流,其明决亦有足多者。
注释:此剧须生、黑头、青衫均重唱工,且极冗长,颇难讨好。
而入后三人跪地时一段快板,尤煞费力量。
擅长者至此,唱得步步紧接,声声入彀,实觉非常动听,然非具大魄力者不辨。
京剧二进宫中杨延昭评价六郎延昭是杨家将中赫赫有名的人物,在小说、戏曲中,总是以英雄形象出现。
京剧《辕门斩子》却偏偏跟他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
由于在穆柯寨的战斗中,他被穆桂英战败,”将父擒下马,笑坏了众英豪”,面子难堪,回得营来,执意要拿儿子出气,问他一桩临阵招亲的风流罪过,绑在辕门问斩,谁劝也不听。
焦赞对穆桂英说:“我们元帅他有个毛病”用腰刀比试了两下,暗示她动武。
这一着果然灵验。
佘太君、八贤王都没有讲下的人情,穆桂英用宝剑做到了。
杨延昭成了讽刺的对象,也实在是有他自己的弱点。
这不止是欺软怕硬。
他的“斩子”并非完全出以公心,大义灭亲而是有点借题发挥,发泄胸中的怒气,这个辫子被剧作家抓住了。
杨延昭是杨宗保的父亲,也是他的顶头上司,宗保只能任凭他来摆布了。
常言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可是,《辕门斩子》这出戏却认为:父母也有不是的时候,杨延昭在这件事情上的做法就未免过分,滥用了自己作为家长和长官的权力。
所以,他越想挽回失去的尊严,反而落到更为可笑的境地。
对于杨延昭的这个缺点的思想本质,古代作家不一定认识得那么透澈,今天的观众却看得明白:这实在是典型的封建意识。
产生在封建时代的这部作品,能对封建思想进行了这样巧妙的揭露,实在难能可贵,对我们也很有启发。
在我们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类似的封建残余也还需要扫除。
《辕门斩子》写了杨延昭的缺点,是不是会损害他的英雄形象呢?在这出戏里,杨延昭当然不是以英雄的面目出现的,但是,在观众心目中,似乎也并不因为他有过“斩子”这件事,便对他另眼看待。
在《小放牛》的牧歌中,照样传诵着“杨六郎镇守三关上”的英雄业绩。
观众懂得,杨六郎也是个凡人,在过去的时代里,他的这种毛病是相当普遍的。
“不以一眚掩大德”,这个道理大家都能明白。
辕门斩子》只写杨延昭的毛病,岂不是太片面了吗?在这出戏特定的戏剧事件和有限的演出时间里,不可能全面介绍和评价这个人物。
在传统戏曲中,像杨六郎这样的艺术形象总是由许多剧目来共同完成的。
《京剧二进宫》是京剧中的经典剧目之一,讲述的是明代宫廷中的一段故事。
故事开始,明英宗驾崩后,太监魏忠贤垂帘听政,权倾朝野。
他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势,对皇帝的儿子、太子朱常洛进行了残酷的迫害,太子被软禁在紫禁城的一间小屋中,饱受折磨。
太子的妃子李贵妃为了救太子,决定冒险进宫上书,请求皇帝赐死自己,以换取太子的自由。
在进宫的路上,李贵妃遇到了太监的阻挠,但她却一路坚持,最终成功地进入了宫殿。
她向皇帝磕头请命,请求赐死自己,皇帝深受感动,欲赦免太子,但被魏忠贤阻拦。
此时,太子得知李贵妃的事迹后,也决定冒险进宫,为李贵妃说情。
太子进宫后,与魏忠贤进行了激烈的辩论,最终太子成功说服了皇帝和魏忠贤,得以让李贵妃得以获救,并赦免了太子。
整个故事充满了忠贞爱国、正义勇敢的精神,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气节和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