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方言语气词研究综述
- 格式:doc
- 大小:12.55 KB
- 文档页数:2
四川方言在音韵上的特点商英学院周一晚三四节国际商务创新班1102 纪林伶20111003739四川话,又称四川方言、巴蜀方言,属汉语西南官话。
西南官话的主要使用地区为四川、重庆、贵州、云南、湖北大部、湖南西北部、广西西北部的语言。
大致包括西南官话成渝片(成渝话)及赤灌片(赤灌话)。
四川话目前约有1亿2千万的使用者,成都话是川剧和各类曲艺的标准音,但并不是四川省的标准方言。
事实上四川话从来就没有所谓的标准音,像广州话之于粤语,这是由于四川话本身就是由各地移民方言演变融合而成的。
四川方言具有渊源的历史,从上古到中古再到近古,四川方言随巴蜀地区的历史进程和移民更替而不断地发展变化。
四川方言发源于上古时期非华夏族语言的古蜀语和古巴语,迄今四川方言的原始层中仍然保留了“坝”(平地)、“姐”(母亲)、“养”(您)等来自上古时期古蜀语和古巴语的词汇。
之后四川方言便随巴蜀地区的历史进程和移民更替而不断地发展变化,先是秦灭巴蜀后,巴蜀地区逐步形成属于汉语族但独具特色的巴蜀语。
其后在明清时期,由于大量来自湖广等地的移民进入四川,巴蜀语同各地移民方言演变融合而最终形成了现今的四川方言。
四川方言又受很多外来语的影响,比如吴语。
抗战时期、三线建设时期、以及入川的建设兵团中,有很多吴语人口。
因此吴语很大程度改变了重庆市的语言,而重庆话作为四川方言标准音之一,又进而改变了整个四川方言的面貌。
四川方言大致分为七个小片:川中小片、川东小片、川西入归阳平小片、川西入归阴平小片、川西入声独立小片、川南入声独立小片、川南入归去声小片。
四川方言与普通话在音韵,词汇、语法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
我着重谈谈音韵方面的特点。
大部分地区所使用的四川方言没有平舌和翘舌之分,基本上把普通话中翘舌音念为平舌音,比如:"智商"普通话为[zhìshāng],四川方言为zi213sang55] 注2 (音同“子桑”);"超市"普通话为[chāoshì],四川方言为[cao55si213](音同“曹四”);"支持"普通话为[zhīchí],四川方言为[zi55ci21](音同“资瓷”)。
四川方言研究来到四川工作,从2006年3月到2016年的3月,屈指一算,居然已经是10年.不禁感叹时光的流逝,真是不等人啊。
白发悄悄的生长。
对于四川人民的性格,也有个基本的印象了。
他们一般还是比较热情,勤劳的。
而且明朗,敢爱敢恨,且爱憎分明。
而对于这边的方言,对于敏感的人来说,其实是很有意思的。
比如眼镜。
以前,在火车上遇见一个四川的大叔,他就直接叫我眼镜,因为看到我是戴着眼镜的嘛。
在湖南的家乡,就没有这样的说法的,这样子好不客气啊。
但是这也是修辞学里面的一种借代吧。
就是借助某人身上的一个事物代表他的特点。
好像戴着眼镜的人,就是一类人一样的,但是,我听了还是很不舒服,也很不自在的。
毕竟人家又不是只有眼镜而已,人家是一个完整的人,有过去,也有未来,更加的有现在啊。
人家好歹也求学了20几年,获得了硕士文凭的高才生。
而且是个女人呢。
而且是有思想也有感情的啊。
有家人和朋友相亲相爱的呢。
父母的宝贝呢,哥哥姐姐疼爱的人,同学和同事保护的人呢。
但是,那个大叔真的是太不友好了吧。
而且他是那样带着一种高高在上的语气,飞扬跋扈的气焰,好像是在挑战和挑衅你一样的呢。
而且口气是很硬邦邦的,男人嘛,就是这么强硬的吧。
一点都不客气呢。
可能他不喜欢我啊。
摆龙门阵。
就是聊天侃大山的意思吧。
这个也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呢,很有意思的,对于我这个外地人来说。
小妹儿。
这个称呼听着好亲切哦。
昵称吧。
这个也显示了四川人民的亲切和友善吧。
而且那样的上扬的口吻,带着兴奋的感觉,让一个女人的自尊得到了满足的哦。
有一次,去商业街买饮料,一个比我看起来小很多的年轻姑娘也会亲切的喊我“小妹”,让人啼笑皆非的,但是这个不也正是说明了四川女人的正义和善良嘛。
他们不是自私的人,会关注到外界,会关心别人。
还有一次,一个人在路上生闷气呢,一个开着豪车的中年大叔,也会摇下车窗,打着招呼的询问:“哎,小妹,学校的食堂怎么走啊!”男性的豪迈与干脆的口吻,小妹也喊得让人特别的有安全感,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的,说实在的,论表达感情的话,四川话还是很有一套的呢,自己的哥哥也很少有感情的流露的。
交流关于成都方言语气词的探究刘星妤 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摘要:四川省成都市位于成都平原的中心地带,属于官话方言区。
与普通话语气词相比,成都方言语气词具有汉语方言语气词的一般性,同时也有自身的特殊性,成都方言语气词有极大的研究价值。
本文分析了成都方言语气词在语音、功能等方面的特点,描述了成都方言语气词系统,由此揭示成都方言语气词的独特价值。
关键词:成都方言;语气词;特点;功能语气在人际表达中具有传递意愿或心态的作用,语气词研究是全面了解一门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都方言是四川方言的代表,具有非常丰富的语气词,在表情达意上具有其他词类难以实现的功能。
因此,探究成都方言语气词相关问题对于全面研究成都方言甚至四川方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成都方言语气词的特点(一)数量大,应用广从数量上看,成都方言中的语气词非常多,主要语气词数量有二十多个。
与汉语普通话相比,成都方言语气词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地域色彩非常强烈。
不仅如此,成都方言语气词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使用范围较广,功能也比较多,如表意功能、完句功能、羡余功能、停顿功能、照应功能等。
(二)超音系,非轻声从语音方面来看,成都方言语气词具有超音系、非轻声的特征。
民国学人赵元任先生在《北京、苏州、常州语助词的研究》中是这样定义超音系的:语助词的音有一种特点,就是常常有普通字音里所没有的字音。
换言之,成都方言语气词中的一些语素是少有的,在普通字音里,尤其是普通话中无法找到。
例如,成都方言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成都语音中并没有韵母“æ”,然而在语气词系统里,以“æ”为韵母的字并不少见,如“咹[æ1]”和“[sæ1]”。
非轻声是就成都方言语气词的声调而言的。
顾名思义,指的是不是轻声的、带有一定音调的声调,成都方言语气词的非轻声特点与普通话相比十分明显。
通常而言,成都方言语气词所带有的声调多数为平声。
具体来看,普通话的语气词为轻声已经成为学界的共识,而在《汉语方言语法类编》中,从大量的方言语音材料中可以知道,轻声语气词在各地方言语气词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但成都方言语气词却不是这样。
四川方言语气词研究综述以四川方言语气词研究综述为题,本文将对四川方言中的语气词进行研究和分析。
四川方言作为中国方言中的一支,拥有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其中语气词是四川方言中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
一、什么是语气词语气词是一种用来表达说话人情感、态度、语气的词语。
在四川方言中,语气词起到了丰富表达情感和增强语言感染力的作用。
四川方言中的语气词不仅有丰富的种类,而且用法灵活多样。
二、四川方言中常见的语气词1. 呗(bèi)这是四川方言中非常常见的语气词之一。
它可以用来表示肯定、确认,也可以用来表示责备、质疑。
例如:“你吃饭了呗?”表示询问对方是否已经吃饭;“你怎么这么懒呗!”表示责备对方的懒惰。
2. 啦(lā)啦是四川方言中的一种语气词,它通常用来表示肯定、确认。
例如:“我知道啦!”表示对方所说的事情自己已经知道了。
3. 吧(bā)吧是四川方言中的一种语气词,它通常用来表示建议、劝告或请求。
例如:“我们出去玩吧!”表示建议大家一起出去玩;“帮我拿一下吧!”表示请求对方帮忙拿一下东西。
4. 嘛(mɑ)嘛是四川方言中的一种语气词,它通常用来表示解释、说明或请求理解。
例如:“我是这么想的嘛!”表示解释自己的想法;“你也要体谅一下嘛!”表示请求对方理解自己的困难。
5. 哪(ne)哪是四川方言中的一种语气词,它通常用来表示疑问、反问或加强语气。
例如:“你怎么这样啊哪!”表示对方的行为感到不满;“你是不是不想去哪!”表示疑问对方是否不想去某个地方。
三、四川方言中语气词的特点1. 丰富多样四川方言中的语气词种类繁多,用法灵活多样,可以根据语境和说话人的情感进行变化和调整。
2. 强调情感四川方言中的语气词常常用来强调说话人的情感,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表达力。
3. 增加语言亲切感四川方言中的语气词可以增加语言的亲切感和融洽感,使交流更加和谐和融洽。
四、四川方言中语气词的运用技巧1. 根据语境选择在使用四川方言中的语气词时,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选择合适的语气词,以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四川方言部分语气词的历时研究(一)嗦查北大语料库,我们发现,“嗦”这一字最早出现在《祖堂集》中。
《祖堂集》是中国禅宗最早的史籍,出现于五代南唐。
而在这本史籍中,“嗦”实际是“索”的意思,意为催问、催请。
[7]例句:如是三度嗦后云:“明镜当台,请师一照”。
“嗦”字从口,在这里有“询问”的意思,再加上“三度”的强化和“速道!速道!”的语气,更显“催问”的意思。
到了清代,“嗦”这个字又有了新的意思。
例如《红楼梦》中“老嬷嬷道:‘我们小爷罗嗦,恐怕还有话问。
’”这句中的“嗦”表示说话烦多。
《七侠五义》(上)中“只冻得他哆哆嗦嗦。
”这里的“嗦”表示身体不由自主地颤动。
《七侠五义》(下)中“旁边又有一个喽兵说道:‘他既不肯将话告诉你,就将他打出去便了,何必在此同他罗嗦’。
”这里的“嗦”也是说话烦多的意思。
《狐狸梦全传》中“作什么多这一番罗嗦?”在这句中“嗦”既表示行为繁琐又有催促的语气在里面,和《祖堂集》中的“嗦”的意思有相似的地方。
《施公案》中“那龙爪断折在下面,嗦然一声,全行突下。
”这句中的“嗦”是一个拟音词,没有其他意思。
在现代白话文作品中,“嗦”有以下几个含义:(1)“嗦”表示身体不自主地颤抖。
例:陈白露注视着黄省三,注视着他的嘴唇无声地哆嗦了一下。
(曹禺《日出》)(2)“嗦”表示说话繁多。
例:我觉得无须在剧本上啰嗦。
(曹禺《日出》)(3)“嗦”表示音译,无实际含义。
“盘嗦里”指朝鲜族的说唱音乐。
(4)“嗦”表示声音,在这里是拟音词。
例:我又向老板娘要了一碟炒米粉,悉悉嗦嗦,风扫残叶一般,也卷得一根不剩。
(白先勇《孽子》)(5)“嗦”表示质问语气,这里与四川方言中“嗦”的功能相同。
例:我强行超车,听见后面警笛大作还在大喇叭里骂,龟儿子,你想死嗦,靠边,停车。
(李承鹏《寻人启事》)“嗦”在四川方言中有其独特的功能。
如:(1)“嗦”在现代四川方言中作为疑问语气词在句末,既能表明说话人自己的态度,向对方传达某种信息,也能传达由周围事物或对方的说话内容引起的不满、质问、征询、否定等情绪。
南充方言语气词研究作者:何丽君来源:《青年时代》2016年第29期摘要:语气词是汉语中表达句子语气的一种虚词,四川南充市方言里的语气词非常丰富,且与普通话中的语气词有着较大差别。
文章主要概述了南充方言语气词的类型,又从意义和用法两个角度详细地分析了一些常用的语气词,并由此得出南充方言语气词的一些特点。
关键词:南充方言;语气词;特点语气词是表达句子语气的虚词,是汉语中语气范畴的一种基本形式标志,又是表达语气的一种重要语法手段。
语气词常用在句尾表示各种语气,又出现在句中停顿处表示停顿。
根据所要表达语气的不同,语气词可以细分为四种,即表示陈述语气的、表示疑问语气词的、表示祈使语气词的和表示感叹语气的。
此外,由于语气词经常跟语调一起共同表达语气,所以有些语气词还可以表达多种语气。
南充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属于北方方言区里的西南次方言区,其方言里的语气词十分丰富,常用的总共有20个。
其中,表示陈述语气的有:嗷、得、到嘛、哆、哈、了、嘛、哦、去了、□[sæ55]、吔2;表示疑问语气的有:啊、咹、不、嘎、诰、哈、嘛、哦、□[sæ55]、嗦、哇2;表示祈使语气的有:咹、嗷、得、哆、哈、了、嘛、哦、□[sæ55]、□[uei31];表示感叹语气的有:哦、去了;表示句中停顿的有:咹、哆、哈、嘛、哦、噻、哇2、吔2。
由此,不难看出可以表示多种语气的语气词有:咹、嗷、得、哆、哈、了、嘛、哦、□[sæ55]、哇2、吔2。
与普通话相比,这些常用语气词的含义和用法有着自己的特点,下面就分别予以说明。
1.啊[a31]用于疑问句末,疑问程度较高,表示说话人为了证实自己的想法或判断而做出的询问,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吗”、“吧”。
另外,在语流中还易受前一音节末一因素的影响发生多个语音变体:呀[ia31]、哇1[ua31]、啦[la31]。
如:你到现在都还不晓得(知道)啊?/她明明给你说了的呀?/你还没去哇1?/你甩(扔)啦?2.咹[æ55]“咹”在语流中容易受到前一音节的影响产生语音变体,变为:吔1[iæ55]、□[næ55]。
卢兴波▏四川话的语气等级四川话的语气等级作者▏卢兴波四川人表达对人的轻蔑,有时会反映在称呼上。
既不叫人姓名,也不根据年龄职务和相互关系,称别人先生、朋友或兄弟,而是用一些定制的代词来指代。
比如称别人为“娃”,或者“娃儿”,这绝不是因为人家年龄小,或者看起来年轻,而是故意把对方说得年幼浅薄,显得自己在资历上高人一头。
“这个娃儿巴适,人多对的。
”虽有些许称赞的意思,但隐约一副前辈评价后辈的口气。
“那个娃儿不得行,做事从来就不落教!”这就明显一副不愿打交道,敬而远之的态度了。
“你娃整得好不哦?”似乎对某人能力有点怀疑。
倒不是故意轻视,只有些信心不足,轻蔑程度只能算初级。
还有一个词语,叫“几爷子”,虽然字面上称“爷子”,但其实大多指代同龄人、兄弟伙。
这种故意混淆辈份,没大没小的提法本身就含有轻蔑的意味。
比如:“几爷子今天又到堆了,晚上不晓得又要整到几点……”而被称为“几爷子”的小团体,凑在一起除了喝酒吃肉打牌之外,一般都不会干正经事。
几个人既没有远大理想,也形成不了犯罪团伙,所以容易被人轻视,轻蔑程度为中级。
另一个词:“虾子”,就略具侮辱性。
虾子应该是最没有地位的一种小动物了。
首先,它们外表谦卑,形容猥琐,就上不得台面。
加之平常混迹水草,藏身泥沼,也见不得啥子大风大浪。
所以我们常用“虾兵蟹将”来形容无足轻重的小角色,也用“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来论证它们地位之低下,命运之悲催。
把某人称为“虾子”,无疑是极大的轻蔑。
除了人品上的明确鄙视,还有实力上的藐视,仿佛自己只需两指一动,就可将对方轻松收服!一旦被人称作“虾子”,无论相互关系怎样,都缺乏基本的善意,轻蔑程度为高级。
最后一个词:“几副颜色”。
到底是哪几幅颜色,反正我活了几十年就从来就没搞清楚过。
记得小学老师对几个学渣常用这个词:“咋个每次都是你们几幅颜色……”完全一幅放弃抢救的语气!仿佛面对的是字纸上胡乱涂抹的几块色斑,早就没有抢救价值。
还不如丢进字纸篓里,换一个眼睛清净,轻蔑程度为最高级。
四川方言词汇研究作者:陈欢欢来源:《现代交际》2018年第04期摘要:本人在工作和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四川方言和普通话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四川方言既属于北方方言的一个次方言,又有着独特的地方文化特征,具有显著的地方特色。
各种风俗习惯、服饰的文化都在方言中体现了出来。
本文以简单的语言,概括介绍了四川方言形成并定型的历史;并以具有代表性的例子,丰富的四川方言词汇,介绍了与四川人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各种称谓词语。
本文主要分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四川方言为什么属于北方方言以及其形成并定型的历史。
第二部分:介绍与四川人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基本又有地方特色的词汇,了解这些基本四川方言词汇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场合。
第三部分:详细介绍与四川人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称谓词语,用对比的方式分析了这些社会称谓词语与普通话中社会称谓词语的异同。
关键词:四川方言词汇社会称谓语中图分类号:H1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4-0098-02一、四川方言的形成四川话属于北方方言。
四川位于中国的西南地区,和北方相差那么远,怎么又会属于北方方言呢?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四川的社会历史和人文构成来看,也不能脱离清朝之前的1000多年里的深厚积淀,这是巴蜀文化包容吸收其他来源的根基。
巴蜀地区历史上有过多次北方人的涌入,在文化上产生的影响非常重要。
第一阶段,秦国灭巴蜀后,曾有大量北方人迁移到蜀国。
例如:吕不韦就是被秦王流放入蜀的。
第二阶段,曹魏灭蜀汉。
三国时期是外来人涌入巴蜀的高峰。
蜀汉后主刘禅还流传出一个“乐不思蜀”的典故。
第三阶段,是奠定巴蜀文化最重要的时期,即唐朝安史之乱至唐末军阀大乱导致大批北方权贵入蜀。
如初唐四杰,杜甫的祖父杜审言、王维、孟浩然、杜甫等全都有入蜀经历。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李隆基入蜀避难,北方文人士子入蜀走向高峰。
唐宋时期是巴蜀文化基本形成的阶段。
正是大批北方精英人群与巴蜀地方文化的融合,造就巴蜀地区在文学、习俗、艺术等方面既“阳春白雪”又“下里巴人”的特色。
成都话语气词分析——汉语言123班何丹丹成都市位于四川省成都平原的中心,是四川省的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中心。
成都话属于北方方言区中的西南次方言区。
成都话的方言语气词很多,几乎每一句成都话都会带上表达相应语气的语气词。
成都话的方言语气词与普通话语气词有一致的地方,但大部分与北京话的说法不同。
我将分析成都话中特有的语气词。
语气词的作用在于表示语气,成都话语气词主要用在句子末尾,也有用在句子前的情况。
成都话语气词主要表达陈述、疑问、反问、感叹、祈使等语气。
1、表示陈述语气的语气词有:(1)咯(luo41):我把数学作业做完咯。
(2)噻(san44):这个事情上明显你做错了噻。
(3)嘛(ma41):那我们就按你说的做嘛。
(4)啊(a41):你信不信结果都是这个样子啊。
(5)嘞(le44):我们的实际情况就是这个样子嘞。
(6)哈(ha44):下个星期再说,就这个样子说定了哈。
(7)哦(o44):李老师在我们学校是数一数二的哦。
2、表示疑问语气的语气词有:(1)咹(an52):咹?你这次才考第五名啊?(2)喃(nan44):为啥子(什么)突然就不想上课了喃?(3)哇(wa44):你就是王校长哇?(4)嘎(ga44):你以前当过记者和老师,嘎?3、表示祈使语气的语气词有:(1)哆(duo44):等我把地扫完了哆。
(2)噻(san44):不要怕,大胆地切(去)做噻。
(3)嘛(ma41):你把杯子递给我一下嘛。
4、表示感叹语气的语气词有:哎(a41):哎,这对耳环才买几天就掉了一只,好可惜哦。
5、表示推测语气的语气词有:嘛(ma41):我相当了解他,他咋可能做这种事情嘛。
6、表示许诺语气的语气词有:嗯(en13):嗯,我在星期五之前一定完成。
7、表示明白语气的语气词有:(1)哦(o41):哦,你说的那个美女就是她呀。
(2)嗦(suo41):原来是这个样子的嗦。
8、表示征求意见的语气词有:哈:我们明天一起去公园耍(玩)哈。
四川话语法特点
四川话的语法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倒装:在四川话中,某些词语的位置会在句子中倒装,以强调或表示特殊
的语气。
例如,“你走先”、“你回切”等,这种用法增强了说话者的情感和语气。
2.动词用法:四川话中动词的使用相当丰富,并且富有表现力。
例如,
“搞”、“整”、“弄”等词,在四川话中具有非常灵活的用法,可以表达许多不同的意思。
3.语气词:四川话中有许多特殊的语气词,例如“嗦”、“嘛”、“哟”等,
这些词的使用可以表达出说话者的情感和态度。
4.量词:四川话中的量词使用也有其独特之处,例如“匹”可以用于草、叶
子、山等;“架”可用于山、机器、床、车、船、机枪等;“窝”可用于树、菜、庄稼等;“块”可用于人、字等。
5.助词:四川话中还有一些特殊的助词,例如“倒”、“起”、“倒起”等,
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助词“着”、“了”、“起来”等,表示动作的进行或持续。
6.特殊重叠方式:单音节的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在四川话中有特殊重
叠方式,例如“这房子要倒要倒的”、“这饭都要熟要熟的”、“说倒说倒就哭起来了”、“你总爱把我管倒管倒的”等。
总的来说,四川话的语法特点相当丰富,具有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语气,这也是四川话具有独特魅力和地方色彩的原因之一。
谈谈四川方言中的语气词“哈”本文就“哈”在四川方言中的运用情况,从语气角度以四类句子来分析“哈”的具体运用。
“哈”缀于陈述句句末和句中,重在给听者传达信息;缀于祈使句句末则能使语气显得更委婉,易于接受。
在疑问句的四大类型中,“哈”只能用在是非问句句末,而在其他疑问句中则不能用。
标签:四川方言哈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四川方言中存在的口语词“哈”近年出现的频率较高。
“哈”这一语气词的用法并不独现于四川方言中,在贵州、北京方言,以及其他方言中也有这样的用法。
1994年,贺阳在《方言》第一期发表了“北京话的语气词‘哈’字”一文,说明那时在北京话里已经出现了这一用词现象。
十几年过去了,“哈”字并没有以语气词的身份进入民族共同语。
在新华字典中,“哈”字被分为四个词项阐述:①作成词语素使用时有以下情况:作动词,如“哈了一口气”;作象声词,如“哈哈大笑”;作叹词,如“哈哈,我猜着了”。
②作不成词语素使用:如,哈里发(默罕默德逝世后,伊斯兰教国家政教合一的领袖的称呼),哈萨克斯坦、哈尼族、哈密瓜。
[1]可见,“哈”一直都不是以语气词的身份存在于汉民族共同语中的,而却有以语气词身份存在于方言中的现象。
本文所论及的“哈”是指存在于口语中的一系列情况。
“句子从语气角度看,一般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分别表示陈述语气、疑问语气、祈使语气、感叹语气。
”[2]下面就这四种句式分别阐述“哈”的运用情况。
一、“哈”在陈述句中的运用情况“‘哈’用在句末,它表达的语气意义是说话人在对所说的内容有所认定的基础上,询问听话人是否赞同或以询问的方式要求听话人对这一内容予以的肯定。
”[3]这种情况在陈述句中体现得较明显。
“哈”用在陈述句中,是在向听话者传达一种信息,进而希望听话者给予肯定的答复,表示对这一消息已经收到,而不重在对消息本身的可信度加以肯定或否定,即说话者在向听话者表示一种申辩,一种说明。
这也是“哈”在陈述句和疑问句中起不同作用的体现。
成都方言调查报告成都方言调查报告篇一:成都方言汇总巴适白卡卡棒客边花儿铲铲扯白撩谎扯马股吃赏午锤子打冲拳打醚头儿打牙祭荡荡头剁皮方脑壳干精火旺格老子古丁爆赞瓜兮兮光叉叉鬼扯哈开好没好红扯扯黄话灰包蛋豁老子火窑裤假老练脚板儿紧倒空了吹懒得烧蛇吃老汉儿连二杆卵子大麻扎扎莽子冒皮皮闷墩莫得拿问你闹麻了坝坝摆龙门阵棒老二标了长毛兔扯个幌子吃嘎嘎冲壳壳窜瞌睡打黑猫打摩登弹绷子抵拢倒拐耳巴子飞飞儿干啥子各人瓜戳戳挂挂钱光生鬼火冒哈批好凶红苕黄脚黄手灰面豁你鸡儿交割脚肚子惊风火扯诓睡着烂帐老坎莲花白落教马连骨毛根儿没来头瞄到莫得捞捞哪个你娃霸道拌壳儿包谷不存在超哥扯拐吃胡了冲壳子打饱嗝打金章打燃火淡瓦瓦定起切二杆子肥胴胴赶场跟了我噻瓜了关你球事龟儿锅魁憨包黑黢黢红苕花黄师父回锅肉豁皮鸡婆角角子脚杆精瘦拉豁啷个老子刘前进麻花慢慢摆毛脱没老少摸包包莫慌哪阵孃孃白逛逛帮干忙保险不落教扯把子扯筋吃九斗碗吹壳子打标枪打猫心肠打摔手荡荡对头二天疯扯扯哥老倌弓起瓜娃子光膀膀龟儿子哈儿憨口水嘿唷花古灵当灰巴拢耸豁别个火色几爷子脚粑手软脚脚拷沙罐癞疙宝老庚肋巴骨龙门阵麻麻亮莽莽冒火霉老子磨皮擦痒母母奶娃娃弄归一批噻噻欺头惹毛日怪啥子生意秋甩都不甩水龙私娃子梭梭板胎神天棒娃儿瘟猪洗脑壳下烂药相因醒耳壳耳牙巴眼眨毛洋盘幺妹一大坨有点悬造孽整饭爪子嘛装舅子打锤窝屎赏午戳锅漏黄辣丁宝器背时付你两耳屎挨球讨口子逮猫儿麻肉警防窑裤瓜得很批我的教强头子恁个嗓等啥子事生意烫涮坛子水叶子算球梭叶子摊摊土老肥歪东西屋头喜的好下嗓想精想怪醒瞌睡烟锅巴眼子洋芋幺女子一毛根儿渊兜贼娃子整嘛拽实走展毛了赞花儿丁丁猫儿理扯火经事神戳戳批话不摆了憋憋麻批绞家妖精十八怪泡灯影儿笋子熬肉暗起撇脱秋瓣儿日白臊子上切了勒书气水凼凼说锤子算坛塌塌讨口土老坎望绿了稀烂虾爬下水里头晓得兄弟些眼火堰塘幺爸要得阴悄悄院坝咋个抓卷儿转一下昨晚黑耙耳朵藏猫儿煤油灯儿有盐有味哈戳戳老练批话多黑区麻拱猫起麻起偷油婆绞起妖精十怪青勾子给是哈粑粑婆娘球打个日不拢耸杀割烧公鸡耍朋友水流水淌私娘子梭老二踏谑藤藤菜砣子瘟伤洗白虾子仙人板板行事雄起眼气羊儿疯幺儿夜猫子硬是遭烧了渣渣爪子装疯迷窍歪货筒筒饭九斗碗理抹弯弯瓜的翻山闷墩儿两耳屎粉子憋遭提劲牙尖臊皮莫搞吼头白嘴儿苍蝇儿称抖打梦脚倒拐子等一哈儿逗是二回搞紧关钱海椒嘿死个人鸡公交头开黄腔啷个嘛毛焦火辣煤油灯弄死当睡着盘海铺盖球逛逛日洋白脱笼垮稀喔宣宣稀客悬吊吊幺儿子一耳屎盅盅走人户宝气甩火腿蒜头儿拜子存在底下勾兑活腻了几哈儿麻麻扎扎七翘八拱耍长了凶巴巴螬虫吃皮打平伙倒栽盅地转转儿饿龙饿虾二麻二麻搞球滚滚儿好意思后颈窝家搭子脚板开腔笼起毛起蔑到怄人滂臭悄悄咪咪球莫名堂丧德娃娃儿书窝尿瞎迷串眼檐老鼠幺女一斜一斜爪爪要哪门悬吊吊的划得着算坛子绷起打麻扎放帕子关火火撒捡相因麻扎清风雅静松活一哈叉叉裤打摆子打丧火灯毒丁点儿二百五二盘搞球事滚龙耗子黄了假巴意思脚板心快点儿麻了没得哪们耙活撇火药切猫儿雀雀儿湿洼洼玩格窝稀笑得稀烂洋铲幺台油泡子翻翻着火老扎起淡瓦瓦的麻广广老牛吃嫩草闯鬼打水漂费头子恍兮惚兮几哈卡腰批酸尿酸清早八早弯酸一哈儿闯你妈个鬼哟打键儿大天白亮等哈哈儿定子二不垮五搞不懂瓜不兮兮哈巴狗喝麻了回切假打脚弯弯拉稀摆带猫煞没得搞奶娃儿耙伊儿凭哪点丘儿热和托儿车萎缩缩屋里头心口板板洋马儿妖艳儿咋个的嘛走狗屎运怪头扭精划不着鸡公车巴不得吃饱了低低儿搞不赢豁人几哈点老巴子七拱八翘秋蚊子醒豁装疯迷呛扯垛子戳拐打幺台抵拢瓜儿火炮儿苦毛子闷起脑壳有乒乓屁儿秋儿丝袜子鸭儿早十八年半中断腰扯扑汗吹屎泡儿虼蚤古倒鬼眉mi鬼眼好吃嘴儿惊叫唤茅司跑得脱翘根儿日眉mi日眼甩你两皮砣乌儿麻杂虾子娃娃遇得倒张事烹香苍蝇馆子称唤丁丁猫二锤嘠嘎搞不醒豁估倒瓜眉瓜眼鬼迷日眼孩子红扯扯的吃胡窜窜儿带把子搞球不懂怪经夹舌子烂眼儿抹货弄你匍爬日龙包退神光幺圆灶鸡子爆眼子嗔唤屙尿跟斗儿匍爬瓜麻批鬼眉mi日眼黑戳戳看一哈莫得抓拿跑得脱马脑壳青勾子娃娃扫底忒儿宝乌猫儿灶狗削尖脑壳灶灯影儿仗班子翁倒操油说吃球多了耳瓜子疯了该死鸡儿球朝天搞刨谷子瓜眉日眼郭孽好吃嘴花儿古董揣起打啵儿凼凼搞球不醒豁光巴子撅人螺丝骨默斗女娃儿欠耳子三飘一万精油阴倒折耳根苍蝇儿馆子吃多球了屙屎狗日的光胴胴哈波儿黑起屁儿啷个起的哪们喃批噻来噻秋得很少午温嘟嘟稀粑粑洵白灶头子割guo孽宝塞塞颤翎子穿孩子耳屎疯球了干豇豆搞眼鼓到瓜兮兮的哈屄黑搓黄糖川普打鼎锅盖倒拐跟头儿扑爬黑挨球砍脑壳的麻糖脑壳有包滂重倾候输脱悬宰崽儿粑倒烫扯谎穿鞋hai子屙稀姑妮儿鬼灯影儿憨眉mi 日眼混糖锅魁马脑壳耙红苕皮砣子盖脸日白撩谎十八怪温嘟嘟的稀撇牙尖十八怪咋个的喃没的抓拿不胎害扯筋郭孽打捶耳屎你旮旮角角干心儿狗痂瓜不兮兮的广耳屎哈黑儿黑起屁眼贾素芬脚猪解手砍脑壳拦中半腰麻起猫起那才怪扭骚奇麻子翘根曲鳝啥子哦手指拇忒宝污猫皂狗稀球几吧削尖脑壳往里钻疡子杂种张是中标专门灯儿啊当夜壶妈哟踩假水寡淡焦苦球烦太阳宝扯忽闪晚后天打麻子眼明年子往年个儿这回子向儿葵红柑儿子梨儿宝儿线鸡啄木官麻螂子较劲惊爪爪看一下老哈麻杂茅室呢儿农二哥起轰球光光日本人烧火耍横投耸稀巴巴洗澡泡菜宵夜野物咋个的呢掌班子周武郑王走嘛麻汤城墙倒拐衣裳丝瓜挂含捞粑稀粑烂月儿光打霜上前天黑尽往年子年晨子今晚夕枞果朵儿圆圆牯牛牙猪仔鸡鬼冬哥七姑娘街娃儿颈项啃得老汉马老壳梦脚扭精批酸壳掉千烦区黑日本人咯手背塔塔推屎爬儿稀瞥下课小鬼硬是港咋哪找死昼时租儿泡菜凉席厚皮菜日批豁我捞轻十圈儿星宿子天狗吃月夜天见天今年个儿年晨个儿明晚夕枞须子骨都子沙牛草猪老水子哼哄猫儿秋老虎结巴砍老壳孔雀咯蚤猫儿灶狗哪们喃唵扭掐撇火敲盘子区麻黑日你手倒拐讨厌拖孩儿稀球先人板板行实遇得倒哟站花儿罩子猪儿扯环筋草纸凉粉称东西帮硬交湿溜酸麻尾天老爷明儿天断黑今年子明年个儿哪百气地瓜儿棋柑桑泡儿牙狗壮猪檐老鼠儿猫儿狐懒虫子篇二:方言调查报告文学院学年论文题目:论济宁方言的内部特征姓名:学号:专业:汉语国际教育年级班级:13级2班指导教师:20XX年9月15日目录摘要.................................................................................................................. .........................1关键词.................................................................................................................. ........ .................1前言 (1)一、选择规则的方言差异 (2)(一)义位内部组合的差异 (3)(二)义位搭配的方言差异 (4)二、序列规则的方言差异 (6)(一)义位内部序列规则的差异 (6)(二)义位之间序列规则的差异.................................................................................................6结语.................................................................................................................. ........ ......................7参考文献.................................................................................................................. . (7)。
谈谈四川方言中的语气词“哈”作者:蒋红梅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9年第08期摘要:本文就“哈”在四川方言中的运用情况,从语气角度以四类句子来分析“哈”的具体运用。
“哈”缀于陈述句句末和句中,重在给听者传达信息;缀于祈使句句末则能使语气显得更委婉,易于接受。
在疑问句的四大类型中,“哈”只能用在是非问句句末,而在其他疑问句中则不能用。
关键词:四川方言哈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四川方言中存在的口语词“哈”近年出现的频率较高。
“哈”这一语气词的用法并不独现于四川方言中,在贵州、北京方言,以及其他方言中也有这样的用法。
1994年,贺阳在《方言》第一期发表了“北京话的语气词‘哈’字”一文,说明那时在北京话里已经出现了这一用词现象。
十几年过去了,“哈”字并没有以语气词的身份进入民族共同语。
在新华字典中,“哈”字被分为四个词项阐述:①作成词语素使用时有以下情况:作动词,如“哈了一口气”;作象声词,如“哈哈大笑”;作叹词,如“哈哈,我猜着了”。
②作不成词语素使用:如,哈里发(默罕默德逝世后,伊斯兰教国家政教合一的领袖的称呼),哈萨克斯坦、哈尼族、哈密瓜。
[1]可见,“哈”一直都不是以语气词的身份存在于汉民族共同语中的,而却有以语气词身份存在于方言中的现象。
本文所论及的“哈”是指存在于口语中的一系列情况。
“句子从语气角度看,一般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分别表示陈述语气、疑问语气、祈使语气、感叹语气。
”[2]下面就这四种句式分别阐述“哈”的运用情况。
一、“哈”在陈述句中的运用情况“‘哈’用在句末,它表达的语气意义是说话人在对所说的内容有所认定的基础上,询问听话人是否赞同或以询问的方式要求听话人对这一内容予以的肯定。
”[3]这种情况在陈述句中体现得较明显。
“哈”用在陈述句中,是在向听话者传达一种信息,进而希望听话者给予肯定的答复,表示对这一消息已经收到,而不重在对消息本身的可信度加以肯定或否定,即说话者在向听话者表示一种申辩,一种说明。
成都话语气词分析——汉语言123班何丹丹成都市位于四川省成都平原的中心,是四川省的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中心。
成都话属于北方方言区中的西南次方言区。
成都话的方言语气词很多,几乎每一句成都话都会带上表达相应语气的语气词。
成都话的方言语气词与普通话语气词有一致的地方,但大部分与北京话的说法不同。
我将分析成都话中特有的语气词。
语气词的作用在于表示语气,成都话语气词主要用在句子末尾,也有用在句子前的情况。
成都话语气词主要表达陈述、疑问、反问、感叹、祈使等语气。
1、表示陈述语气的语气词有:(1)咯(luo41):我把数学作业做完咯。
(2)噻(san44):这个事情上明显你做错了噻。
(3)嘛(ma41):那我们就按你说的做嘛。
(4)啊(a41):你信不信结果都是这个样子啊。
(5)嘞(le44):我们的实际情况就是这个样子嘞。
(6)哈(ha44):下个星期再说,就这个样子说定了哈。
(7)哦(o44):李老师在我们学校是数一数二的哦。
2、表示疑问语气的语气词有:(1)咹(an52):咹?你这次才考第五名啊?(2)喃(nan44):为啥子(什么)突然就不想上课了喃?(3)哇(wa44):你就是王校长哇?(4)嘎(ga44):你以前当过记者和老师,嘎?3、表示祈使语气的语气词有:(1)哆(duo44):等我把地扫完了哆。
(2)噻(san44):不要怕,大胆地切(去)做噻。
(3)嘛(ma41):你把杯子递给我一下嘛。
4、表示感叹语气的语气词有:哎(a41):哎,这对耳环才买几天就掉了一只,好可惜哦。
5、表示推测语气的语气词有:嘛(ma41):我相当了解他,他咋可能做这种事情嘛。
6、表示许诺语气的语气词有:嗯(en13):嗯,我在星期五之前一定完成。
7、表示明白语气的语气词有:(1)哦(o41):哦,你说的那个美女就是她呀。
(2)嗦(suo41):原来是这个样子的嗦。
8、表示征求意见的语气词有:哈:我们明天一起去公园耍(玩)哈。
成都方言语气词的研究(可编辑)四川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及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笪童壁巫苤煎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本人承诺:已提交的学位论文电子版与论文纸本的内容一致。
如因不符而引起的学术声誉上的损失由本人自负。
本人同意所撰写学位论文的使用授权遵照学校的管理规定:学校作为申请学位的条件之一,学位论文著作权拥有者须授权所在大学拥有学位论文的部分使用权,即:已获学位的研究生必须按学校规定提交印刷版和电子版学位论文,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供检索;为教学、科研和学术交流目的,学校可以将公开的学位论文或解密后的学位论文作为资料在图书馆、资料室等场所或在有关网络上供阅读、浏览。
本人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导师签名: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却耗枷彳亳讨呵互穆日签字同期: 乞日多月功么年明?签字同期:勺/年?.??一成都方言语气词研究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生:刘艳梅指导教师:何文彬邓英树摘要:语气词是人们表达情感态度的主要手段,因此,它在人们的常口语交际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文是对成都方言的语气词进行研究,主要以口语中出现的语气词为研究对象,在共时的平面上追求充分细致的描写,在历时的平面上追溯个别语气词的来源问题。
文章分类描述和分析了各个语气词的意义与功能,并且将其与普通话和成都周边城市方言中的语气词做了区别比较,从而建立起成都方言语气词系统。
全文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绪论”,主要概述了成都市的人文地理状况和成都话的特点:介绍了语气和语气词的定义;分析了方言语气词及成都方言语气词的研究历史和现状;阐明了本文所研究的对象、目的、方法及所用语料。
四川西南官话语音研究引言:四川是中国的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其中汉族是主要民族之一。
汉族的语言主要是官话,官话又分为多个方言区,而四川西南地区的官话方言有着独特的语音特点。
本文将对四川西南官话的语音进行研究,探讨其音韵系统、声调以及与其他官话方言的关系。
一、四川西南官话的音韵系统:四川西南官话方言的音韵系统相对于其他官话方言而言,有一些独特之处。
首先是声母的变化。
在四川西南官话中,一些声母发音与普通话稍有不同,例如普通话中的[b]会转变为[p],[ʈʂ]会变为[tʂ]等等。
这些变化使得四川西南官话的发音更为清脆,有一种独特的韵味。
其次是韵母的变化。
在四川西南官话中,一些韵母的发音也有所不同,例如普通话中的[e]会变为[ei],[o]会变为[ou]等等。
这些变化使得四川西南官话的发音更为丰富多样。
另外,四川西南官话方言中还存在一些特殊的音素。
例如普通话中没有的[z]和[ʐ]音,这些音在四川西南官话中发音频率较高,给方言增添了一定的特色。
二、四川西南官话的声调:四川西南官话的声调系统与其他官话方言相似,都是四声。
但是在具体的实际发音中,四川西南官话的声调有一些特殊之处。
首先是声调的变调规律。
四川西南官话方言中的声调变调规律相对复杂,有时会因为词汇的不同而产生变化。
例如,在一些单字中,声调的变化可以根据音节位置和声母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这就给人们的学习和使用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其次是声调的实际发音。
四川西南官话的声调语音实际发音中,会有一些特殊的变化。
例如,第二声在发音中会略微升调,第四声则会有一个下降的强调。
三、四川西南官话与其他官话方言的关系:四川西南官话与其他官话方言在语音上有一些相似之处,比如声母的一些变化和韵母的变化。
但是也有一些明显的差异。
首先是声母的差异。
四川西南官话方言中的一些声母发音与其他官话方言不同。
例如,四川西南官话中的[p]在其他官话方言中发音为[b],这也是方言之间的区别之一。
其次是韵母的差异。
广安话语气词“哈”的用法及主观性分析广安话是四川话的一种方言,而“哈”则是广安话中的一个非常普遍的语气词。
在广安话中,“哈”不仅仅是一个语气词,更是表达感情、情绪和态度的方式。
在不同的语境和情境中,“哈”可以表达不同的意义和情感,因此它在日常交流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就广安话中语气词“哈”的用法和主观性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一方言特色。
一、“哈”的基本用法在广安话中,“哈”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词语,它出现的频率非常高。
在日常的交流中,无论是年长者还是年轻人,都会频繁地使用“哈”这个词。
在广安话中,“哈”可以用来表达赞同、确认、询问、疑惑、开玩笑等多种情感和态度。
“哈”可以说是广安话中非常灵活多变的一个词。
1. 表示赞同和确认在广安话中,“哈”经常用来表示赞同和确认,在语境中通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用法:“你说的对哈”,“是哈,是哈”。
这样的用法表示说话者对对方的观点或者说法表示认同和赞同。
在这种情况下,“哈”往往会带有轻松愉快的语气,让人感觉非常和睦。
2. 表示询问和疑惑“哈”还可以用来表示询问和疑惑的情感。
在广安话中,人们常常会用“哈?”的方式来表示对对方说话内容的不理解或者是需要对方解释更多的信息。
这种用法的“哈”往往带有一种犹豫和探询的语气,表达出人们在交流中对事物的好奇和求知欲。
3. 表示开玩笑和调侃在广安话中,“哈”还可以用来表示开玩笑和调侃的情感。
在与朋友之间的交流中,人们经常会使用“哈哈”这样的词语来表示开心和愉快。
也有一些人会用“哈”来表达一种戏谑和调侃的态度,带有一种揶揄和讥讽的意味。
在广安话中,“哈”是一个非常灵活多变的语气词,它可以表达多种情感和态度。
人们在交流中使用“哈”时,往往会根据不同的语境和情境来灵活运用,表达出不同的意义和情感。
要真正理解并掌握“哈”的用法,需要更深入地研究和分析它在不同情境下的语用和语感。
1. 文化认同在广安话这样一个具有浓厚地域文化特色的方言中,“哈”所承载的文化认同是非常重要的。
四川方言语气词研究综述
本文将对四川方言中常见的语气词进行研究和综述。
四川方言作为汉语方言之一,在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特点,其中语气词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功能词汇,在四川方言中也具有较为丰富的表达方式。
首先,四川方言中的语气词包括肯定、否定、疑问、感叹等几种类型。
其中,肯定语气词有“嘛”、“啊”、“的”等,如“这个东西好吃嘛!”、“你会做饭啊!”、“这首歌好听的!”;否定语气词有“毛”、“没”、“呗”等,如“这件事没什么意义呗!”、“他毛都不懂!”、“我没说过这样的话!”;疑问语气词有“吗”、“呢”、“哇”等,如“你是不是喜欢她呢?”、“今天天气不错哇?”、“你要去吃饭吗?”;感叹语气词有“哎”、“啊”、“喔”等,如“哎呀!好漂亮的花啊!”、“喔!这种感觉真好!”。
其次,四川方言中的语气词在使用时具有一定的语法规律和语境依存性。
例如,“嘛”、“啊”、“的”等肯定语气词通常出现在陈述句的末尾,可以强调事实的正确性和肯定性;“毛”、“没”等否定语气词通常出现在谓语动词前面,可以表达否定、不同意等语气;“吗”、“呢”等疑问语气词通常出现在疑问句的末尾,可以表达疑问或询问;“哎”、“啊”、“喔”等感叹语气词通常出现在感叹句的开头或末尾,可以表达情感的强烈或惊讶。
最后,四川方言中的语气词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定的变化和演变。
近年来,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和语言环境的变迁,四川方言中的
语气词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表达方式和变化,例如“撒”、“嘞”、“咯”等。
总之,四川方言中的语气词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功能词汇,具有较为丰富的表达方式和语法规律,对于正确认识和使用四川方言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