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腹部超声总结分享

腹部超声总结分享

腹部超声总结分享

第一篇:腹部超声总结分享

腹部超声总结分享

胆道系解剖和生理特点有哪些?胆囊位于肝右叶脏面下方的胆囊窝内,为梨形中空器官。胆囊分底、体、颈、管四部分,长约7-9cm,宽2.5-3.5cm,容量30-60ml。胆囊底部微露于肝脏下缘,其体表投影相当于右上腹直肌外缘和右肋弓缘的交界处或右侧第9肋软骨处。胆囊体是胆囊底向左后上方逐渐缩窄的部分,在近肝门右侧与胆囊颈相接。胆囊颈膨出的后壁形成一个漏斗状的囊,称为哈德门囊(Hartmanrh’s pouch),其远端较细,内有螺旋瓣,与胆囊管相接。胆囊结石常嵌顿在胆囊颈部,超声探测时须注意。胆囊管长约2-3cm,内径0.2-0.3cm,常以接近平行的锐角从右侧汇入胆总管。胆囊按机体需要起着贮存、浓缩和调节胆汁排放作用。胆总管下端的奥狄括约肌在空腹时处于收缩状态,能承受一定压力,因而肝胆管内胆汁转流入胆囊,胆囊壁能吸收大部分水份及盐类。胆汁浓缩后贮存于胆囊内。进食后,由于神经反射及内分泌作用,胆囊收缩、奥狄括约肌松弛,胆囊内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内。肝内胆管由肝内毛细胆管汇合成小叶间胆管,再汇合成段肝管(三级分支)、叶肝管(二级分支),在近肝门处汇总成左、右肝管(一级分支)。左、右肝管在肝门处汇合成肝总管,长约3-4cm。肝总管背侧有右肝动脉横行通过,有肝动脉在门脉和肝总管之间穿行,是肝总管定位标志之一。肝总管与胆囊管汇合形成胆总管。胆总管长约6-9cm,内径0.4-0.6cm,管壁厚0.2-0.3cm。胆总管依行程分为十二指肠上段、十二指肠后段、十二指肠下段(胰腺段)和十二指肠壁内段等四部分。除十二指肠上段外,其余各段易被十二指肠和横结肠遮挡。通常胆总管和胰管汇合后略膨大,形成Vater壶腹,最后开口于十二指肠降部的十二指肠乳头,此处有奥狄括约肌。2.胆道超声探查前的准备及探测方法如何?(1)探查前准备:①检查前禁食8小时以上,以保证胆囊、胆管内胆汁充盈,并减少胃肠内容物和气体的于扰。②检查前24小时禁食脂肪食物,停

用影响排空胆汁的药物。③超声检查应在X线胃肠造影3天后、胆系造影2天后进行。X线胃肠造影的钡剂是超声波的强反射和吸收剂。胆囊胆管附近胃肠道内残存钡剂会影响超声检查。胆道X线造影剂虽不像钡剂那样构成直接影响,但对胆道正常生理状态有影响,因此超声检查应在X线胃肠造影3天后、胆系造影2天后进行。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为缩短病人等待时间,经常在钡餐次日进行超声检查,胆道、胰腺也能清晰显示。④横结肠内容物和气体较多,干扰胆囊、胆管的成像和观察,可灌肠排便后检查。(2)探查方法:①体位:患者通常取仰卧位或左侧卧位。②胆囊的观察:将探头置于右肋缘与腹直肌外缘交界处移动探查,直到在肝右叶下方出现胆囊轮廓。探头方向与胆囊的长轴平行时,先观察长轴切面,然后探头原地转动90o,可清晰显示胆囊底、体、颈,并可见肝门处肝总管和其后方与之平行的门静脉横断面。③肝外胆管的观察:右上腹斜切显示门静脉后,其右侧前壁可见与其平行的肝外胆管。胆囊切除或胆囊显示困难的患者,可利用肝左叶内门静脉呈“工”字形结构的特征,向右追踪至门静脉主于,来发现肝外胆管。④肝内胆管的观察:探头置于剑下右侧肋缘下,侧动探头可显示门静脉左、右支。向右扫查可显示门静脉右前支及右后支。各级肝管与相应的门静脉伴行,胆管走行于门脉前方。向左可显示门静脉左支矢状部,肝内胆管走行于“工”字结构内侧缘。3.正常胆道超声图像及正常值有哪些?(1)胆囊:正常多数纵切呈梨形或椭圆形。囊壁为轮廓清晰的光环,边缘光滑,胆囊颈部常有皱折。囊内胆汁为无回声区,胆囊后壁回声增强。超声测量正常胆囊的长径<7cm,前后径<4cm,囊壁厚<0.3cm。(2)肝内胆管:正常肝内小胆管内径较小,肝切面图像显示不清。若管腔增宽并与门静脉形成平行管征,应考虑存在扩张。左右肝管位于门静脉左右支前方,正常内径<2mm,若>3mm,则提示存在扩张。门静脉左支矢状部和外侧支的分支构成特征性的“工”字形结构,肝管走行于“工”字结构内侧缘。可据此识别肝管和门静脉。(3)肝外胆管:在声像图上胆总管大致分为上、下两段,上段位于门静脉主干前方,易于显示;下段与下腔静脉伴行,走行于胰头背外侧。下段因肠道气体回声的干扰,多

不易清晰显示。正常肝总管内径一般0.4cm,>0.6cm时提示有扩张(如有胆囊切除及胆系手术史除外)。胆总管内径一般<0.6cm,多为相应门静脉内径的1/3。胆总管>0.7cm提示扩张,多因部分梗阻或炎症影响。>1.0cm时为显著扩张,可确定胆总管存在病变。4.急性胆囊炎的类型及超声图像特征有哪些?主要病因为胆汁滞留和细菌感染。视炎症轻重分为3种类型:(1)单纯性胆囊炎:胆囊稍大,壁轻度增厚,粘膜充血水肿,胆汁正常或略显混浊。(2)化脓性胆囊炎:胆囊肿大明显,壁明显充血水肿,胆汁混浊或脓性。胆囊周围组织有炎性渗出或脓肿形成。(3)坏疽性胆囊炎:胆囊轻度肿大,壁坏死穿孔,胆汁外流形成腹腔脓肿。单纯性胆囊炎声像图表现为:胆囊肿大,囊壁毛糙、增厚,厚度>3mm。化脓性胆囊炎超声图像表现为:囊壁增厚明显,可达0.5-1.0cm,常有“双环征”改变。胆汁暗区可清晰显示多少不

一、强弱不等的细小点状回声,常可见到结石图像。脂餐试验可见胆囊无收缩功能。将探头压迫胆囊体表区,触痛加重,即超声莫非征(Ultrasonic Murphy’s sign)阳性。急性胆囊炎穿孔时,可显示胆囊壁的局部膨出或缺陷,胆囊轮廓模糊不清,胆囊周围探及局限性积液或囊腔内积气。时间较长后胆囊周围组织炎症反应与胆囊可形成一边界模糊的炎性肿块,呈实性低或强回声。国外有学者提出超声诊断急性胆囊炎标准为:①胆囊壁增厚>5mm。②胆囊壁呈双环征,回声减低。③胆囊扩张,最大前后外径>5cm。④多有胆石症史。5.慢性胆囊炎的超声图像特征有哪些?轻度慢性胆囊炎胆囊壁可稍增厚,毛糙或无明显的声像图改变。多数病人声像图表现为:(1)胆囊增大,前后内径>4cm。(2)囊壁毛糙,增厚呈强回声,厚度>3mm。(3)胆囊腔内可出现中等或较弱的点状回声区,呈团块状,乳头状或长条状,无声影。改变体位时可缓慢流动,系稠厚淤积的胆汁所致。(4)有时可见结石强回声伴声影。(5)少数病人胆囊萎缩。空腹8-12小时后胆囊腔变小,内径小于1.3-1.5cm,囊壁明显增厚、毛糙。或仅可见胆囊区呈一弧形光带,后壁显示不清,囊腔闭合即可诊断胆囊萎缩。如合并结石,可出现囊壁-结石-声影三合征。慢性胆囊炎脂餐

试验胆囊多无收缩功能。6.胆管炎的类型及超声诊断依据是什么?胆管炎分化脓性胆管炎和硬化型胆管炎两种类型。化脓性胆管炎的病理特征为胆道梗阻和化脓性感染。其声像图主要表现为:肝外胆管明显增粗,管腔扩张,内可见细密点状回声,为粘稠脓性胆汁,壁增厚、回声增强或模糊。部分患者可伴肝内胆管扩张、胆囊炎、胆管内结石、胆道蛔虫肝脏肿大,少数可出现肝脓肿。硬化性胆管炎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前者病理特点为胆管壁均匀性纤维性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继发性胆管炎多由手术损伤、引流管及肝动脉插管化疗等引起,病理多表现为局限性管壁增厚,纤维化狭窄。声像图均表现为胆管壁明显增厚,可达5mm以上,回声明显增强;管腔显示不同程度狭窄。肝内小胆管受累者可见肝内散在多个“=”状强回声。胆囊受累时囊壁增厚,收缩功能减低或消失。肝门区可探及肿大淋巴结。7.胆结石的化学成分及超声图像特征是什么?(1)胆结石的化学成分:主要为胆色素、胆固醇、碳酸盐及钙。常见结石有以下三类:①混合型结石:由上述多种成分混合构成,表面光滑,呈深绿或棕色。②胆色素结石:主要由胆色素构成,呈泥沙状。③胆固醇结石:主要由胆固醇组成,类圆形,表面较光滑,大小不一,切面呈放射状,外层可有钙盐沉积。X线对后两种结石不显影,但超声可清晰显示。(2)典型胆囊结石超声图像特点:①胆囊形态清晰,囊腔内有一个或数个强回声团块。②强回声团块可随患者体位的改变而沿重力方向移动。③在强回声团块后方有与之相应的清晰声影,呈一条无回声暗带。这是声束在通过结石的途径中反射、衰减和折射使能量丧失的结果。一般在结石直径>0.3mm、超声束垂直射于结石表面时,即可形成声影。同时具备以上三个特征是超声诊断典型胆囊结石的可靠依据。(3)不典型结石的声像图特点:①胆囊泥沙状结石:显示清晰的近侧胆囊壁轮廓,远侧胆囊壁则因多量结石堆聚以至明显增厚和粗糙,回声增强,后方伴有声影。变换体位,胆囊后壁强光带随重力方向移动并且形态有改变,可散开呈细小点状回声或堆积成团。②胆囊充满型结石:胆囊的液性暗区消失,仅在胆囊区见一半圆形或弧形强回声带,后方伴有相应宽度的声影。③胆囊颈部嵌顿性结石:表现为典型胆囊结石图像,但结石

位于颈部,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也可表现为胆囊颈部囊腔被结石充满而不显示,呈团块强回声,后方伴声影。④无声影的疏松结石:表现为囊内中等回声团块,无声影,随体位移动。此型结石需与凝血块、蛔虫残体、脓液、淤积胆汁、炎症坏死组织等鉴别。后者均有相应的临床症状,且体位改变时移动缓慢,可出现漂浮状或分层征。8.胆管结石的种类及超声表现有哪些?肝内胆管结石应与哪些疾病鉴别?(1)种类:胆管结石按部位可分为肝内胆管结石和肝外胆管结石,后者含肝总管结石和胆总管结石。(2)肝外胆管结石的超声图像特征:①有结石的胆管近端扩张,内径>0.6cm,胆管壁增厚,回声较强。②胆管腔内可见到形态固定不变的强回声团,后方伴有声影。③强回声光团与胆管壁之间分界清楚,典型的可见到细窄的液性暗区包绕着结石强回声团。④胸膝卧位或脂餐后结石强回声团发生位置变动,或直接观察到结石强回声团的移动过程。(3)肝内胆管结石的超声图像特征:①在肝内沿胆管的走向出现形状、大小差异较大的强回声区,可为斑点状、条索状、圆形或边界不规则的片状。②强回声区后方伴有声影。

③结石阻塞部位以上的小胆管扩张,多与伴行的门静脉分支形成“平行管征”,亦可成分叉状,合并感染时可呈囊状。(4)肝内胆管结石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①肝内胆管积气:多有胆道手术史,其虽沿胆管分布,呈条索状强回声,但与胆管壁分界不清,有气体多重反射的慧星征。一般不伴胆管扩张,深呼吸或体位改变后形态位置可改变,另X线片上可见气体影像。②肝内钙化斑:分布在胆管分枝和门脉分支之间。为边界清晰的强回声斑块,后方多伴声影,但无胆管扩张。

③胆管慢性炎症:呈散在“=”状强回声,后方无声影,胆管不扩张。

④肝圆韧带:其横切面表现为肝内强回声团块,后方常伴声影。但原地转动探头90o改纵切面后,可显示条索状强回声,并延伸至腹壁。9.胆总管结石与壶腹周围癌如何超声鉴别?壶腹周围癌可来源于主胰管末端,胆总管末端或十二指肠乳头部。与胆总管结石声像图差别有:(1)壶腹癌为扩张胆总管末端和胰头右后方实性低回声团块,边界不清,外形不规整,后方无声影;胆总管结石为扩张胆总管内强回声团块,后方伴声影。(2)壶腹癌与胆总管壁分界不清;胆总管结石与胆

管壁分界清晰,可见细窄液性暗区包绕强回声团块。(3)壶腹癌团块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胆总管结石在体位变动或脂餐后位置可移动。(4)壶腹癌因病变部位特殊,早期即可造成胆道末端阻塞,因此较早出现胆道及主胰管全程扩张,扩张呈进行性加重;胆总管结石因结石大小不同而造成胆道扩张轻重不一,一般扩张程度较壶腹癌轻且扩张程度有波动,结石位置稍高时可不引起主胰管扩张。(5)壶腹癌常伴肝内转移灶及周围淋巴结肿大;胆总管结石则无,它常伴胆囊结石、肝内胆管结石。10.怎样诊断胆道蛔虫症?其超声图像特征如何?胆道蛔虫是肠道内蛔虫经Vater壶腹钻入胆道系统引起的疾病。蛔虫多位于总胆管内,也可进入胆囊或肝内胆管。虫体钻入胆道可引起胆道阻塞导致胆管扩张和继发细菌感染,但很少引起黄疸。临床多见于青少年,曾有上腹部及脐周反复疼痛史。发病急骤,上腹部阵发性剧烈绞痛,伴恶心、呕吐,少数人可呕出蛔虫,不发作时如正常人。实验室检查:粪便镜检有蛔虫卵,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声像图特征为:(1)肝外胆管,特别是胆总管有明显扩张。(2)扩张的胆管内有数毫米宽的双线状长条形的平行强回声带,形态自然,边缘光滑,前端圆钝,光带中间可见暗区,是蛔虫的假体腔。(3)超声探测看到虫体在胆管内蠕动是具有诊断意义的特异性表现。(4)肝内胆道蛔虫,可见肝内胆管明显扩张,其中可见平行线状强回声光带。存活蛔虫可见蠕动。(5)胆囊蛔虫,在胆囊内可见双线状强回声光带,多呈弧形或蜷曲状。(6)如蛔虫死亡则虫体萎缩,逐渐裂解成段,不易识别。11.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超声图像有哪些特点?胆囊息肉样病变多数为胆囊非瘤性增生性病变,如胆固醇息肉。少数为胆囊腺瘤,小胆囊癌很少见。其声像图总体表现为胆囊内附壁强回声小结节,直径一般<2cm,图像呈不规则分叶状,边界清晰,后方无声影。好发于胆囊颈部或底部,单发或多发,可有蒂,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其中胆固醇息肉最多见,常多发,基底窄,有蒂,直径一般<1cm。胆囊腺瘤直径稍大,1cm左右,常单发,好发于胆囊颈部或底部。小胆囊癌常单发,体积较上述两种更大,直径1.5cm左右,基底较宽,内回声较杂乱,外形不规整。好发于胆囊颈部,内部可检测到彩色血流信号。

12.什么是胆囊腺肌症?超声图像特征如何?胆囊腺肌症好发于成年女性,是胆囊壁的一种非炎症也非肿瘤性良性病变。病理表现为囊壁增厚,可达正常的3-5倍、囊腔缩小、粘膜上皮增生、罗-阿窦增多和肌层增厚。罗-阿窦多扩大成囊并深入肌层,一般不超过浆膜层。窦较深者易发生胆汁淤积,形成结石,或并发感染。根据病变范围不同可分为三型:弥漫型,节段型和局限型。其中以局限型较多,常发生于胆囊底部,呈肿块样增生。胆囊腺肌症超声图像特征有:(1)胆囊壁弥漫性、节段性或胆囊底部局限性增厚。(2)增厚囊壁内有类圆形无回声小囊腔样结构。(3)囊壁内有结石强回声改变,后方有彗星尾征。(4)脂餐实验,胆囊收缩功能亢进。增厚囊壁内有类圆形无回声小囊腔样结构是区别于胆囊癌和慢性胆囊炎的重要特征。弥漫型胆囊腺肌症可通过脂餐实验与厚壁型胆囊癌和慢性胆囊炎鉴别。前者胆囊收缩功能亢进,而后二者收缩功能减低或丧失。局限型胆囊腺肌症超声难以与腺瘤或息肉鉴别。13.胆囊癌的声像图特征有哪些?胆囊癌多见于50岁以上女性,50%合并有慢性胆囊炎,80%伴有胆结石。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可表现为持续性或间断性上腹痛,向右肩背部放射。患者消瘦食欲不振,可有恶心、呕吐,半数患者有阻塞性黄疽。临床触诊,可扪及肿大胆囊,压痛不明显。胆囊癌声像图根据其不同的癌变特点和不同的发展阶段可分为四种类型:隆起型、厚壁型、混合型和实块型。(1)隆起型:显示胆囊壁向腔内有结节状、蕈伞状、圆球形隆起。基底宽,边缘凹凸不平,内部回声不均匀,直径一般1.5cm左右。(2)厚壁型:胆囊壁呈不均匀增厚,表现多不规则,往往以颈、体部增厚显著(见图29)。(3)混合型:胆囊壁显示不规则的增厚,并且伴有结节状或蕈伞状突起物,突入胆囊腔,为隆起型和厚壁型的混合表现。(4)实块型:胆囊形态失常,其内无回声区消失,充满低回声或不均匀回声,呈一实质性肿块图像,常伴有结石强回声团及声影。当癌肿浸润肝脏时,肝与胆囊之间的正常强回声带被破坏、中断甚至消失。癌肿侵及周围组织和肠袢时,则胆囊轮廓显示不清。本型为晚期表现。各型胆囊癌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测可见胆囊动脉及其分支迂曲扩张,血流信号丰富。病变区内也不检测到彩色血流

信号,呈动脉频谱或动、静脉混合频谱,血流阻力指数较低。14.胆管癌的超声图像特征是什么?需要与哪些疾病鉴别?胆管癌指肝外胆管的恶性肿瘤,多见于50岁以上男性。起病缓慢,早期无特殊症状,黄疽常是最早就诊原因,晚期伴感染才有腹痛。肿块好发于胆总管远端及胆总管与胆囊管汇合处,多伴有明显的肝内外胆管的扩张。在胆汁无回声区衬托下可见胆管阻塞处肿瘤呈不同形态;(1)乳头型:肿块呈乳头状强回声团,向腔内生长,边缘不整齐,后方无声影,与管壁多无分界。其形态、位置于脂餐后固定不变。(2)截断型:扩张的胆总管远端突然截断,阻塞端及其周围区域可见到实性团块,边界不清楚,系癌组织浸润所致。(3)狭窄型:癌肿沿管壁浸润生长,使管腔不规则狭窄,变细如鼠尾状。间接征象有:(1)病灶以上的肝内外胆管扩张及胆囊肿大。(2)肝脏弥漫性肿大。(3)肝门淋巴结肿大或肝内有转移病灶。胆管癌需要与下列疾病鉴别:(1)肝外胆管结石:结石有声影,可随体位改变移动,易与胆管癌鉴别。无声影结石且嵌顿不随体位移动或疏松泥沙样结石较难与之区别,但结石所在部位胆管壁完整、连续性好,加之结石嵌顿后的急腹症表现可以鉴别。(2)胰头癌:胰头区探及实质性肿块:胆管癌时胰头正常。(3)肝门区肿大淋巴结:肿大淋巴结可压迫胆管导致梗阻,但梗阻部位团块包膜光滑、呈类圆形、回声相对较低、边界清晰,体积也较大,临床有原发病史。(4)胆管内癌栓:胆管内可见点状稍强回声团块,但胆管壁光滑、连续性好,无被浸润现象。(5)硬化性胆管炎:常伴肝内胆管硬化,管壁增厚,一般无胆道扩张。15.先天性胆道异常的超声表现有哪些?先天性胆道异常依据部位不同分为先天性胆囊异常及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1)先天性胆囊异常声像图特征:先天性的胆囊异常种类较多,一般均无重要临床意义,多偶然发现。其中常见的先天性胆囊异常有:①皱折胆囊声像图显示在胆囊的体底部之间或颈体部之间有强回声皱壁,胆囊被分隔成前后两个相通的腔。②双胆囊在肝下显示两个相互独立、分离而各自完整的胆囊图像是其特征。两个胆囊大小可一致或不一致。③胆囊憩室一般胆囊形态、大小正常。囊壁局部向外突起,形成一个圆形的囊腔、大小约1cm,此囊与胆囊腔相通。

憩室内常有小结石。(2)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声像图特征:依据发生的部位不同有以下三种类型:①先天性胆总管囊状扩张症胆总管局部膨大,呈囊状扩张,可为圆形、椭圆形、梭形,其内为液性暗区,后方有增强效应。囊内可以有结石征像,囊状扩张与近端胆管相通,较大的囊肿与远端胆管的关系常不易显示清楚。胆囊常被推移至腹前壁。②先天性肝内胆管囊状扩张症亦称卡路里病。囊肿沿左右肝管分布并与胆管相通,囊腔呈圆形或梭形液性暗区,有时可呈节段性或均匀性扩张。③胆总管与肝内胆管囊状扩张症可合并存在。16.梗阻性黄疸有哪些原因?超声如何判定梗阻部位?(1)梗阻性黄疽的原因有:肝内胆管结石、肝脏肿瘤压迫肝内胆管、胆囊癌、胆管癌、胆总管结石、胆道蛔虫、炎症、肝总管肿瘤、慢性胰腺炎、胰头癌、壶腹周围癌、十二指肠肿瘤等。超声依据胆道扩张来诊断梗阻性黄疽。当肝内小胆管与并行门脉形成平行管征,左右肝管内径>3mm,肝总管内径>6mm,胆总管内径>8mm,胆囊增大前后径>4mm时即提示胆道扩张。(2)梗阻部位不同则超声表现不同:①虽胆总管、肝总管正常,但左右肝管有两侧或一侧扩张,则提示肝内胆管阻塞。②仅有胆囊肿大,而肝内、肝外胆管正常,提示胆囊管阻塞或胆囊本身存在病变。

③胆总管正常而肝内胆管或左右肝管扩张,提示胆总管上段肝门部有梗阻。④多数情况下,胆囊与胆总管的张力状态是一致的,如胆囊扩张则提示其下端梗阻,胆囊不大提示其上端胆道梗阻。⑤胆总管扩张是胆道下段梗阻的可靠佐证。⑥胆管、胰管均扩张,提示Vater壶腹水平的阻塞。17.哪些原因可造成胆囊壁增厚呈“双边影”改变?空腹超声检查胆囊不显示应考虑哪些可能?造成胆囊壁增厚呈“双边影”改变的原因有胆囊本身疾病和非胆囊性疾病两类。前者常见于急性胆囊炎。后者常见于低蛋白血症、肝硬化、慢性肾病、急性肝炎、右心衰竭等也可造成胆囊壁增厚呈“双边影”。如超声检查技术正确,空腹时正常充盈的胆囊应易显示。胆囊不显示,应考虑以下可能:①慢性胆囊炎致胆囊萎缩,囊腔缩小或消失。②充满型胆囊结石。③实块型胆囊癌。④胆囊管水平以上胆管梗阻,胆囊未充盈。③胆囊内积气。多见于产气菌感染、消化道内瘘及胆系手术后。⑥胆囊先天性缺如或

过小。⑦胆囊切除术后。⑧胆囊位置异常。

第二篇:腹部常见疾病的超声诊断

腹部常见疾病的超声诊断及报告

贵医二附院超声科

王秋元

腹部疾病的超声诊断

贵医二附院超声科

王秋元

超声医学是近半个世纪以来迅猛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随着近年来超声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仪器性能和检查方法有了很大改进。

超声发展:从六、七十年代的A型、M型一维超声—八十年代的B型二维超声演进到现在的静态、动态和实时三维超声,由黑白灰阶图像发展到彩色血流和组织多谱勒显像,超声技术有了飞跃性的进展。

目前,超声声学造影已发展到左心室、心肌灌注造影及实质性脏器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等。

由于计算机存储量剧增和数字成像的加快,使超声图像清晰度和分辨率有了很大的提高,超声不仅能显示正常与异常结构的轮廓和形态,并可以观察到器官的血流供应、代谢和功能。这些技术已经广泛用于多个系统、多种疾患的检查,使超声诊断在临床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谐波成像技术通过改善图像的空间分辨率,进一步完善超声成像质量,大大提高了心肌内膜、胆道及泌尿系结石的显示率。 超声特性:

声波是一种机械波,根据振动频率可将机械波分为:

1.次声—每秒钟振动频率在16Hz/次以下。(1 Hz=振动1次)

2.可听声—每秒钟振动频率在16-20000Hz次(2万)之间, 人耳可听到。

3.超声—每秒钟振动频率在20000Hz(2万)以上。(用于超声诊断)

声波在人体组织中的传播速度平均为1540米/秒,但在含气组织(肺、胃、肠)的传播速度仅为331米/秒,可见超声波基本不能穿透含气组织。所以超声一般不用于肺组织及消化道疾病诊断。常用超声波诊断频率为3.5-7.5MHz(兆赫),即每秒钟振动频率在三百五十万—七百五十万Hz之间。

超声诊断是临床各科很多疾病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它具有安全、无创、快捷、准确、可反复使用等优点,深受病人及临床医务工作者欢迎。

我院引近的ALOKASSD-5000SV及迈瑞CD—6型全数字化彩超配有以下探头:

1.心脏探头:适用于各种心脏疾病的检查。

2.腹部探头:它适用于肝、胆、胰、脾、肾、膀胱、前列腺、妇、产科疾病及胸、腹水诊断。

3.浅表探头:适用于眼、腮腺、颌下腺、甲状腺、乳腺、阴囊、肌肉、四肢血管等浅表疾病的检查。

4.阴道探头:用于对产科、妇科盆腔疾病的诊断,其特点是:分辨率高,可获得高清晰图像,无须膀胱充盈,扫查时探头直接靠近子宫、附件、盆腔等被扫查脏器,避免了肠腔气体的干扰和腹壁脂肪对声速的衰减,可清晰地显示子宫内膜、肌层、双侧附件及盆腔结构,能大大提高妇科疾病的诊断率及急腹症的救治率,是其它影像不可取代的诊断工具。

5.三维探头:我院目前只有用于产科的三维探头,在原二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维成像技术,使声像图从单一平面发展成为立体三维图象,它拓展了超声技术的空间显像功能,在围产医学中能很好的显示胎儿的整体外观,并能仔细观察胎儿颜面部、肢体、手足等细小结构,对胎儿畸形的检出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妊娠期对胎儿系统性筛查是降低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提高围产期质量的重要环节。(检查最佳时间是妊娠16-24周之间。) 超声二维图像的分析与诊断

二维图像是超声的基本图像,根据二维图像中脏器及病灶的大小、

形态、边界和边缘、后壁和后方回声及内部结构特征等进行分析诊断。

内部回声的命名:诊断时的描述

强回声:回声增强,后方伴声影,如结石或各种钙化灶的回声。高回声:回声较强,后方不伴声影,如肾窦或纤维组织等的回声。等回声:回声强度呈中等水平,均匀,如正常肝、脾等实质性脏器的回声。

低回声:呈灰暗水平回声,如肾皮质等均质结构回声。

弱回声:表现为透声性较好的回声,如肾锥体或正常淋巴结回声。无回声:无回声暗区,如正常充盈的胆囊、膀胱回声。λ对填写超声检查申请单的要求

临床医应掌握超声检查适应症;提出检查要求,认真、详细填写超声申请单,如果申请单填写不明,要求不明确,常常造成需要检查的脏器和病变部位遗漏,影响超声诊断的质量和及时的临床治疗。申请单分上项、中项和下项:

1.上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必要时留下联系电话。

2.中项:准确可靠的病史、体征、曾做过的检查和治疗、体格检查,急腹症病人要提供腹痛时间、腹痛的性质及既往史,外伤病人要提供外伤时间及外伤方式。

3.下项:需要检查的项目,对检查的要求,申

请签名、申请日期。λ

检查前注意事项

检查胆囊、胰腺应当日免早餐,前一天晚餐进清淡饮食。腹部检查子宫(未婚女性)、膀胱、前列腺需适当充盈膀胱。λ

超声检查报告单的书写

超声检查报告单为一次性的检查结论,临床上作为客观的诊断依据, 也是将实际结果用图文或文字报告方式告之受检者的凭据,报告单分上项、中项和下项:

1.上项为一般项目:包括病人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等,必要时应加填仪器型号、探头类型与频率、检查方法与途径(如经阴道或经腹部)。

2.中项记述检查时的发现,应细致、客观、文字简练,描述全面,不需加入任何主观判断。

一般描述脏器外形、轮廓、支持结构、管道及脏器实质回声以及必要的测量数据。病变描述首先叙述为弥漫性或实质性,以及各种脏器中各类声像图的不同表现。局部病灶用作定位、测量及其他重点描述。

3.下项为超声检查后提示的诊断意见,包括有无病变以及病变的性质。

1)病变部位或脏器。

2)病变在超声图像上所表现的物理性质(液性、实质性、混合性、含气体、纤维化、钙化等)。

3)能从图形资料作出疾病确定诊断者,可提示病名诊断(或可能诊断)。

4)如不能从图形资料作出疾病确定诊断者,不提示病名诊断,考虑可能多种疾病者,按可能性大小依次提示。

5)必要的建议如:超声随访和建议进行的其他检查。

6)签名与日期:报告单必须由获得超声诊断上岗证的超声检查者签名,未获得超声诊断上岗证者检查后的报告,必须由上述规定的上级医生加签。一.肝脏的超声检查:

肝脏为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大部分位于右季肋部和上腹部,小部分在左季肋部,其表面借镰状韧带分为左右两叶。一)肝脏超声解剖:

1.肝内管腔结构:肝脏所有管腔出入口统称为肝门。

1)第一肝门;门静脉、肝动脉、胆总管由此进入肝脏,三者在肝脏内行经一致,其中门静脉管径最粗,肝内分叶及分段均以门静脉分支为基础。

2)第二肝门:左、中、右三支肝静脉在此相会进入下腔静脉。

2.肝脏的分叶和分段:方法有很多种,有以肝裂分段、肝静脉分段及门静脉分段法,我们用的是门静脉分段法:五叶四段法;

肝脏:

右叶右前叶

右后叶

右后叶上段

右后叶下段左叶

左内叶

左外叶

左外叶下段

左外叶上段肝尾叶

二)正常值:

正常成人测值:

左肝:(下腔静脉或腹主动脉前方测量)

上下径:(长)4—8cm 前后径:(厚)4—7 cm

右肝:(锁骨中线—腋前线)

最大斜径:10—14cm

最大厚度:9—11 cm 三)肝脏疾病:

1.肝脏弥漫性病变: 声像图特点为肝脏弥漫性肿大, 肝内弥漫性回声异常: 常见:

1)肝硬化:由于纤维组织增生使肝形态改变,具有左右肝比例失调、肝叶萎缩、肝表面凹凸不平、呈剧齿状等特点。

2)病毒性肝炎:(有特殊体征)肝大,急性肝炎可见胆囊壁增厚、胆囊内回声异常。慢性肝炎声像图无明显特异性。

3)淤血肝:心源性;表现为肝肿大,肝静脉增宽,心衰时可见。

4)脂肪肝: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脂肪肝发病率明显增高,常为体检时发现,超声表现分为:肝、轻中度肿大,前方回声增强,后方回声衰减,肝内血管显示不清。

5)肝血吸虫:声像图特点为:肝内回声增强、增粗,形成高回声带组成的网状结构。

2.肝囊性、含液性占位性病变:超声表现有不同特点, 可结合病史、体征作出诊断。

1)肝囊肿:可单发、多发,超声表现:肝内可见单个或多个无回声块,边界清,囊壁光滑。

2)多囊肝: 有家族史和遗传性:超声表现: 肝内布满大小不等原形或类圆形的无声区,小的数毫米,大的可达10cm以上,相互边界清,常伴有多囊肾、多囊卵巢。

3)肝脓肿:

细菌性:感染途径有胆道、胃、十二指肠、阑尾炎等炎症侵犯,消化道术后感染。

阿米巴性:发病较慢,有阿米巴肠病,两者超声表现有相同之处,结合临床可鉴别诊断。3.肝脏肿瘤:

1)良性肿瘤:肝血管瘤、错构瘤、肝细胞腺瘤、肝局灶性结节增生、肝脂肪瘤等。

2)恶性肿瘤:

(1)原发性肝癌:多为巨块、团块状,声像图表现为肝内见单个或多个不均匀、不规则回声,边界不清,块内见血流信息,块周可见血管绕行。

(2)转移性肝癌:常见消化道肿瘤转移,肝内见多个具有特征的圆形弱回声块,块边缘部见声晕。

(3)小肝癌:也属原发性肝癌,中国肝癌病理协作组的诊断标准是:<3cm, 的肝癌定为小肝癌。

超声检出范围为0.5cm,也就是说超声可以发现<1cm的小肝癌,达到小肝癌的早期诊断。4.肝脏创伤:

1)肝包膜下血肿:肝浅表部受损,出血在肝包膜下聚集而成。

2)中央型肝破裂:(闭合性肝损伤)破裂较小,位于肝中央实质内形成血肿.此类可以保守治疗。

3)真性肝破裂:肝包膜与实质同时破裂,与腹腔贯通,腹腔内因出血可见低声暗区和不均匀回声(凝血块),必须急症手术。幻灯片:

26.正常肝脏

27.正常肝脏:示肝脏门静脉、肝静脉 28.正常肝脏:示肝尾叶

29.肝硬化腹水

30.淤血肝

31.脂肪肝 32.多囊肝

33.肝囊肿

34.肝脓肿

35.肝海绵状血管瘤 36.原发性肝癌

37.转移性肝癌二.胆道系统的超声检查

胆道系统包括胆囊和胆管两部分:一)胆囊胆道的超声解剖:

胆囊:正常体表投影位于右上腹右肋弓部,形态如一个梨状膜性囊,分底、体、颈三部分。胆管:左右肝管起源于肝叶内的胆小管,左右肝管在肝门处汇合成肝总管,肝总管下端与胆囊管回合成胆总管。二)正常值:

胆囊:长5—6cm 宽2—3.5 cm

胆囊壁:厚约0.2-0.3 cm

胆总管:宽约6cm左右三)胆道疾病

1.胆囊疾病:

1)胆囊结石:胆囊可见单个或多个增强回声,后伴声影,可活动,结石可单发、多发。胆囊炎:表现为胆囊肿大,萎缩时胆囊缩小,胆囊收缩功能差或不收缩,胆囊结石多伴有胆囊炎。

2)胆囊息肉:超声表现:胆囊内均匀性回声附壁不活动,可单发、多发,属良性肿瘤,但是>1cm息肉易癌变, 需尽早手术。

3)胆囊肿瘤:良性:腺瘤、腺肌瘤。

恶性:胆囊癌

4)先天性胆囊畸形:双胆囊、胆囊异位、胆囊缺如等。

2.胆道疾病:

1)胆管结石

2)化脓性胆管炎

3)胆道蛔虫

4)胆管肿瘤

5)先天性胆道畸形:(1)胆囊管囊肿、(2)胆道闭锁:见于新生儿(黄疸),超声表现为肝内胆管扩张,如果不手术,三个月之内死亡。

6)黄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在肝细胞性黄疸和梗阻性黄疸鉴别的

诊断和鉴别诊断上超声有特征性表现。幻灯片:

41.正常胆囊

42.胆囊结石

43.胆总管结石

44.胆道蛔虫 45.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46.胆囊内息肉

47.胆囊癌三.胰腺的超声检查

一)超声解剖:胰腺呈一扁长形,位于上腹部和左季肋部腹膜后间隙内,平齐第1、2腰椎的高度,为网膜囊后壁的腹膜所覆盖。1.胰头部:位于十二指肠环内,是胰腺最大的部分,胆总管可部分或全部被胰头包绕,当胰头癌或慢性胰腺炎胰头肿大时可压迫胆总管导致梗阻性黄疸的发生。

2.胰颈部:短而窄,长约2cm,为胰头和胰体的连接部分,与两者无明显分界。

3.胰体部:较长,位于正中线左侧,其前面隔着网膜囊与胃后壁相邻,正常情况下胰网膜囊不易显示,当胰腺炎或胰腺外伤时内由于积液或血液等积集,超声显示假性囊肿形成。

4.胰尾部:其左侧脾门相邻后方有脾静脉、左肾上腺及左肾上部,脾静脉起自脾门,沿胰尾、胰体后方自左向右走行,可作为胰腺的定位标志。

二)正常值:胰头<2.6 cm 胰体、胰尾<2.1 cm 主胰管宽≤0.2 cm左右三)胰腺疾病:

1.胰腺炎:急性胰腺炎:胰腺肿大(水肿),周围可见不规则暗

区(炎性渗出)。

慢性胰腺炎:回声不均匀,内可见增强回声(钙化)2.胰腺囊肿:真性囊肿:先天性、潴溜性、寄生虫性。

假性胰腺囊肿:胰腺炎引起 3.胰腺肿瘤:胰头癌多见幻灯片:

50.正常胰腺

51.急性胰腺炎(胰腺水肿,周围见渗出)52.假性胰腺囊肿

53.胰头癌(主胰管扩张,黄疸)四.脾脏的超声检查

一)脾脏是人体最大的周围淋巴器官,位于左上腹深部的腹腔内,

体表投影:上极于腋中线相当于第九肋间高度,下极约在左腋前线第11肋骨,长轴与第10肋骨平行。二)正常值:(成人)

大小约12x7x4cm,以厚度为准,厚度>4 cm可诊断脾大。三)脾脏疾病

1.先天性异常:

1)无脾综合征:临床罕见,常伴心脏畸形和内脏转位,男性发病多见。

2)副脾:是指除正常位置的脾脏外,还有一个或多个与脾脏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内皮组织存在。发生位置依次为脾门、脾血管、胰尾部腹膜后、沿胃大弯的大网膜、肠系膜及盆腔等,多为单发,大小不一。

3)游走脾:脾脏离开正常解剖位置而异位于腹腔其他部位,常在中腹部、左髂窝或进入盆腔。声像图:脾区扫查不到正常脾脏,而在其他部位发现与脾脏相类似的实体团块。

2.弥漫性脾肿大:

1)感染性脾肿大:急、慢性病毒感染;常见有慢性肝炎、慢性血吸虫病、疟疾等

2)淤血性脾肿大:肝硬化、慢性右心衰竭、慢性缩窄性心包炎、门静脉内血栓形成等。

3)血液病性脾肿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溶血性贫血等。

3.脾内占位性病变: 脾脓肿、脾囊肿、脾肿瘤

4.脾脏创伤:脾破裂、脾包膜下血肿

以上疾病可根据体征结合超声影像图可做出诊断。幻灯片:

56.正常脾脏

57.脾大

58.闭合性脾损伤

59.脾破裂 60.脾肿瘤

五.肾、输尿管、膀胱的超声检查一)超声解剖:

肾脏属于实质性器官,位于腹膜后脊柱两侧,分为上下两缘,内外两缘和前后两面,内缘中间呈凹陷状,称为肾门,是肾脏血管、淋

巴管、神经和输尿管出入的部位。1.肾包膜:最外面的一层。

2.肾实质:包括肾皮质:位于浅层,内为肾小体;肾髓质:主要为肾小管结构。

3.肾窦:(集合系统):肾实质包绕,由肾盂、肾盏、肾内血管及脂肪组织综合构成,由于内纤维结缔组织成分较多,其回声强度明显高于其它组织,有的细小结石不易显示。

二)正常值

男性:长 9.5cm—12 cm 宽 4.5 cm—6 cm 厚 3.5 cm—5 cm 女性:长9 cm—11 cm宽cm—5.5 cm 厚3 cm—4.5 cm 三)肾脏疾病:

1.先天性肾、输尿管病变: 先天性肾缺如、游走肾、多囊肾、肾囊肿。肾脏、输尿管先天性畸形:复合肾,马蹄肾,输尿管囊肿等。

2.肾、输尿管、膀胱结石、肾积水、肾功能衰竭、肾创伤

3.肾、输尿管、膀胱肿瘤八.前列腺

一)正常值:4x3x3cm 二)前列腺疾病

1.前列腺炎:慢性前列腺炎内可见不均匀、不规则的增强回声,钙化灶。

2.前列腺增生性病变:

3.前列腺肿瘤

以上两者都有前列腺不规则增大或局部突起,鉴别诊断要借鉴病理。幻灯片:

64.正常肾脏

65.双肾结石

66.左输尿管上段结石(肾盂积水)67.右输尿管膀胱壁段结石

68.肾囊肿

69.多囊肾

70.游走肾 71.肾错构瘤

72.膀胱结石

73.膀胱肿瘤

74.膀胱肿瘤 74.前列腺肿大

介入性超声:

介入性技术方法的发展把超声诊断推进到病理学和组织学高度,使临床医学发生了重大变革,近几年来介入性超声使许多疾病的微创治疗得以实现,在某些肿瘤的治疗效果方面,已可与内科药物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相媲美,成为临床上首选方法之一。1.介入性诊断:(超声引道下)

1)诊断性穿刺活检:含液性病变病理检查穿刺抽吸:

主要用于实研室、生化、细胞、细菌学检查

2)X线造影:胆道、泌尿系造影 2.介入性治疗:(超声引道下)

1)注药治疗:脓肿、囊肿、肿瘤

2)物理治疗:肿瘤激光、冷冻、射频消融术

3)造瘘与置管引流:脓肿、囊肿、胸腹腔积液置管引流,胆、胰、泌尿系及妇产科各种造瘘与引流 3.术中超声:

4.体腔内超声:消化道、血管内超声 某些疾病超声与其它特殊检查方法的选用 1.胸肺部疾病:首选放射、CT 肺实变、肺不张、胸腔积液并胸膜增厚、胸壁病变时超声优于其它检查

2.胃肠道疾病:首选内窥镜、X线

超声可以检出消化道前壁及无消化道气体干扰的实质性病变。3.骨骼系统疾病:首选CT、X线

对于接近体表的骨骼组织及婴幼儿骨骼系统疾病,超声诊断有它的独到之处。

首选彩超检查的脏器

肝、胆、胰、脾、肾、胸、腹水、心脏、血管、妇、产科疾病、乳腺、甲状腺、眼、颜面部、睾丸、皮肤肿块等。

虽然超声诊断及治疗在临床上发挥着及其重要作用,但是临床医师对超声检查提供的诊断结果应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及其他检查所见,全面分析后确定诊断。

谢谢大家!

第三篇:2015腹部超声小结试题

2015年超声医学科腹部组理论小结试题一.单选题(共35题,每

腹部超声总结分享

腹部超声总结分享 第一篇:腹部超声总结分享 腹部超声总结分享 胆道系解剖和生理特点有哪些?胆囊位于肝右叶脏面下方的胆囊窝内,为梨形中空器官。胆囊分底、体、颈、管四部分,长约7-9cm,宽2.5-3.5cm,容量30-60ml。胆囊底部微露于肝脏下缘,其体表投影相当于右上腹直肌外缘和右肋弓缘的交界处或右侧第9肋软骨处。胆囊体是胆囊底向左后上方逐渐缩窄的部分,在近肝门右侧与胆囊颈相接。胆囊颈膨出的后壁形成一个漏斗状的囊,称为哈德门囊(Hartmanrh’s pouch),其远端较细,内有螺旋瓣,与胆囊管相接。胆囊结石常嵌顿在胆囊颈部,超声探测时须注意。胆囊管长约2-3cm,内径0.2-0.3cm,常以接近平行的锐角从右侧汇入胆总管。胆囊按机体需要起着贮存、浓缩和调节胆汁排放作用。胆总管下端的奥狄括约肌在空腹时处于收缩状态,能承受一定压力,因而肝胆管内胆汁转流入胆囊,胆囊壁能吸收大部分水份及盐类。胆汁浓缩后贮存于胆囊内。进食后,由于神经反射及内分泌作用,胆囊收缩、奥狄括约肌松弛,胆囊内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内。肝内胆管由肝内毛细胆管汇合成小叶间胆管,再汇合成段肝管(三级分支)、叶肝管(二级分支),在近肝门处汇总成左、右肝管(一级分支)。左、右肝管在肝门处汇合成肝总管,长约3-4cm。肝总管背侧有右肝动脉横行通过,有肝动脉在门脉和肝总管之间穿行,是肝总管定位标志之一。肝总管与胆囊管汇合形成胆总管。胆总管长约6-9cm,内径0.4-0.6cm,管壁厚0.2-0.3cm。胆总管依行程分为十二指肠上段、十二指肠后段、十二指肠下段(胰腺段)和十二指肠壁内段等四部分。除十二指肠上段外,其余各段易被十二指肠和横结肠遮挡。通常胆总管和胰管汇合后略膨大,形成Vater壶腹,最后开口于十二指肠降部的十二指肠乳头,此处有奥狄括约肌。2.胆道超声探查前的准备及探测方法如何?(1)探查前准备:①检查前禁食8小时以上,以保证胆囊、胆管内胆汁充盈,并减少胃肠内容物和气体的于扰。②检查前24小时禁食脂肪食物,停

腹部超声检查大全(B超)

腹部超声检查大全(B超) 腹部超声检查大全(B超) 1、超声波的基本知识 (1)超声波的物理性质 超声波是频率高于KHZ(千赫兹)的声波。由于超声波的频率超过了人耳的听觉范围,因而人耳感觉不到声音。超声波具有声波所有的物理性质,但其频率高,波长短。产生超声波的方法有多种,现代超声波的产生主要是利用某些晶体(如石英,酒石酸钾钠、锆钛酸铅等)的特殊物理性质----压电效应产生超声波。超声波的声束由于超声波的波长较短,接近红外线的波长,因此和光线一样,具有较强的方向性,形成超声束。在超声技术中,超声波由探头发出并进入人体后,在距离探头较近的一段区域内,形成一条宽度近似探头直径的超声束,此区称为近场。在近场的远侧超声束逐渐增宽,此区称为远场。超声波的反射、折射和散射当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两种不同介质时,在介质分界面将产生反射。超声波在介面反射后,剩余能量的超声波将进入第二介质,称为透射。如果两种介质中的声速相同,透射声束的方向将等于入射声束的方向。但如果两种介质中的声速不同,透射声束将发生方向的转折,称为折射。剩余能量将以某一中心向空间各个方向传播,称散射。散射进返回探头的回声信号强度明显减弱。超声波的吸收和衰减超声波在体内传播的过程中,强度将随着所传深度的增加而进行性减弱,称衰减。超声波在体内衰减是由于超声波的反射、散射和超声波吸收而引起的。 (2)超声波的声像图 超声诊断仪的探头又称换能器。它先将电能转换成声能而发生超声波。超声束进入人体后遇到两种不同介质时,在介面的分界面产生反射,称为回声,剩余的能量继续深入,当再遇到不同介质的介面时又发生反射,依此类推。超声波诊断仪又将人体某部位各层组织的回声通过探头回收到仪器内,并将声能再转换成电能而显示在荧光屏上就成为声像图。所以声像图也就能间接反应人体某部位各层组织的结构。 (3)B型超声波诊断仪 反应回声大小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波形来反应,波形的振幅(即高度)大者回声强,反之弱。此型又称振幅型,英文字为AMPLITUDETYPE,所以又称A型超声波诊断仪,目前基本不用了。另一种是通过光点来反应,光点的亮度大者回声强,反之弱。此型又称光点显示型,英文字为BRIHGTNESSTYPE。所以又称B型超声波诊断仪,目前广为应用。 2、肝脏疾病的超声诊断 (1)检查前的准备与检查时的体位 检查前一天少吃油腻食物,并需空腹8小时。 体位:取仰卧位,作深吸气动作。为扩大观察范围,常需适当变动体位,如左侧卧位或右侧卧位。 (2)正常声像图 形态及大小在上腹部作纵断层,肝脏为类三角形,膈面圆钝而下缘成锐角,左叶小于45,右叶小于75。正常肝脏的轮廓清晰,光滑而平整。肝右叶厚度小于14CM,左叶厚度小于6CM。肝内结构:肝内的液性管腔结构与韧带,编称为肝内的纹理结构。正常时肝内纺理清晰而均齐,门静脉(PV)内径小于1.4CM,总胆管(CBD)内径小于0.6CM。肝内回声特点:正常肝实质呈中等或弱回声光点,其强度和频率皆均匀。一般肝实质回声比肾实质稍强而较胰腺稍弱或相似。 (3)病理声像图 肝囊肿

医院超声个人工作总结5篇

医学超声检查(超声检查、超声诊断学)是一种基于超声波(超声)的医学影像学诊断技术,使肌肉和内脏器官——包括其大小、结构和病理学病灶——可视化。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医院超声个人工作总结,仅供参考希翼能够关心到大家。 医院超声个人工作总结 1 __年即将结束,回顾过去的一年,医务科全体成员在医院政领导下,深入学习的十七大的文件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齐心协力,努力工作。依据医院的总体部署,重点做了医院改扩建和学科建设两方面的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果,现将一年的工作状况总结如下: 一、学科建设。 依据学院的要求,环绕着将来将我院建设成为自治区肿瘤专科医院的目标,根据我院总体规划,进行了学科的设定和人员的编制及培训。 (一)学科设置 1、临床科室:总数 32 (1)肿瘤科系: 12 腹部外科(肝胆胰、胃肠);泌尿外科;胸部外科;头颈外科;妇瘤科;骨与软组织肿瘤外科;乳腺外科;放疗 1 科;放疗 2 科;靶向介入科;肿瘤内科;血液科; (2)综合科系:总数20 急诊科;ICU;心血管科;康复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保健病房(老年医学科);呼吸内科;肾内科;血液净化;眼科;麻醉科;产科;儿科;皮肤、变态反应科; 同位素;临终关心科;中医科;蒙医科; 2、医技科室:总数 10 放射科(普放);CT\MRI;药剂科;检验科;病理科;核医学科;超声科;器械科;心 血管电生理室;高压氧科; 3、门诊: (1)肿瘤科系: (病房承担门诊)。 (2)综合科系: (病房承担门诊)。 (3)门诊:心理门诊;肠道门诊;发热门诊;苦痛门诊。 (二)人员的培训

根据医院 20_年工作整体支配,加快专业技术人员的哺育,肿瘤专业的进修是2022 年培训的重点,分期分批派出 14 人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进修学习。 25 人次参加了短期培训。 二、强化核心制度,提高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 (一)临床基础持续稳固,医疗质量稳步提高。 继续环绕着“以病人为中心”,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从强化核心制度入手,狠 抓医疗技术和服务。以质控考核为抓手,责任落实到科室,对每一位医生进行多层 面的考核,直接与收入、晋职和聘任挂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过去几乎40%摆布的科室拿不到全工资,在年底几乎 100%的科室除了全工资之外,还拿到了奖金。 2022 年门急诊患者 45826 人次;住院人数8151 人次,较上一年增加了 42.02%;出院人数8375 人次,较上一年增加了42.97%;危重症抢救患者 358 人次;平均床位使用率 59.88% 同比增加 2 个百分点;平均床位周转率23.26%,同比增加了 9 个百分点。 (二)重点扶持,扩大影响,打造特色科室。 2022 年医务科在整体规划上加强了这方面的工作,目的是扩大附属人民医院的影响,及早的实现自治区特色肿瘤医院这一宏大目标。靶向介入科作为自治区的特色科室,我们进行了重点的打造,除了给与特殊的政策照看以外,还主动的向外介绍与宣扬。同时主动引进设备,增加科室的硬件实力。特殊是医务科于 2022 年 10 月在内蒙古饭店组织承办了有关靶向介入技术在肿瘤治疗方面应用的全国性的学 术会议,礼聘了国内的专家莅临会议。扩大了影响,为提高我院的声誉起到了主动的作用。 妇产科的重新整合,使我院的“老大难”问题初步得到了解决,科室面貌有了根本转变。科室患者的数量明显增加,医务人员的收入也有了确定的提高。 (三)主动提倡新技术开辟,开展科研,提高医院技术水平。 新技术的开展是提高医院整体医疗技术水平的关键,医务科主动提倡各科室开展技术的开辟,不断的完善“三级医院”所规定的技术项目。普外科主开工作, 2022 年完成为了三项“三级甲等医院”要求的手术,填补了医院这方面的空白。 在科研工作方面也取得了确定的成果,除了以往科研项目外,眼科、肿瘤内科等科室三个科研项目,在学院评比和推荐中均进入前 20 名,胜利予以推荐。

超声工作总结(精选6篇)

超声工作总结(精选6篇) 超声工作总结(精选6篇) 时间过得真快,一段时间的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了,过去这段时间的辛苦拼搏,一定让你在工作中有了更多的提升!这时候,最关键的工作总结怎么能落下!你所见过的工作总结应该是什么样的?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超声工作总结(精选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超声工作总结1 超声科在医院党委的领导下,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根本,紧紧围绕医院全年工作目标,圆满完成了医院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指标,促进了我院整体服务上水平,医疗技术上台阶,经济效益大提高。根据超声科工作实际,现把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政治学习,思想政治素质不断提高。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积极适应卫生改革、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加强爱岗敬业教育,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以病人满足为标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提高队伍素质。 加强医护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文明礼貌服务,坚持文明用语,落实到每一个工作岗位,工作时间仪表端庄、着装整洁、礼貌待患、态度和蔼、语言规范。科室坚持每月一次业务学习,每周一题晨会提问,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和技能比赛活动,提高了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 三、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优质服务水平。 加强质量控制,严格落实各项管理制度,每周一次不定期检查、督导工作质量;严格操作规程,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加强病房治理,努力为病人创造一个清洁、整洁、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我科在完成大量常规诊断治疗工作的同时,积极配合各科室开展了一系列较有特色的诊疗项目,受到院领导和病人的一致好评。全年共检查病人人次,超声造影检查人次,超声引导下囊脓肿治疗人次,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人次。发表论文篇,获得科研经费万元,促进了我科各项工作再上新水平。

腹部超声检查注意事项

腹部超声检查注意事项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越来越多人开始注重起了自身健康问题,医疗技术 的进步,给了人们不少的选择空间。腹部超声是现代常用的一种检查方式,其用 途多样,但由于部分患者缺乏相关认知,导致耽误了自身病情的诊断。因此,了 解腹部超声的相关知识,可以有效提高结果准确度。 一、了解腹部超声 1.什么是腹部超声 腹部超声是一种利用超声波扫描人体,在人体的腹部组织器官中产生反射、 折射等物理特性,再通过仪器接收返回信号并处理,从而显示出腹部各组织器官 图像的方法,医生可以根据图像进一步判断被检者腹部组织器官是否有形态结构 的变化,脏器是否有病变,以及病变的部位、性质和功能损害程度等。 腹部超声可以快速检查出被检者的肝、胆囊、胆管、脾、胰、肾等脏器情况,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分清楚病变是良性还是恶性,有无受到周围压迫,也可以进行 腹水检查。腹部超声检查方便,且准确率高,没有辐射,副作用较低,且价格低廉,已经成为了现代常用的一种检查方式。 2.腹部超声的适应症 如果患者感觉自身出现了腹部不适,例如肿胀、腹痛以及腹部包块、恶心呕吐、血尿以及腹部遭受外伤时,都可以进行腹部超声检查。 对于腹壁疾病,例如腹壁肿瘤等,可以用腹部超声检查。通过检查还可以发 现肝脏弥漫性病变,例如脂肪肝、肝硬化以及肝占位性病变,例如肝血管瘤、肝 囊肿、肝癌等。同时,还可以检查胆囊疾病,例如胆结石、胆囊息肉等。除此之外,胰腺炎、胰腺占位、脾肿大、肾囊肿以及肾结石等都可以通过腹部超声检查 查出。腹部超声检查也适用于发现和监测腹主动脉瘤的存在和发展。

3.腹部超声检查的种类 现代超声检查的方式多样,除了黑白超声,还有彩色超声,两者在检查功能 上有些许的不同。 (1)黑白超声:通常黑白超声的结构相对简单,一般探头不会超过2个, 且只能用于检查腹腔器官等,这种超声检查的方式适用于一些不需要精确诊断的 疾病,例如胸水、腹水以及胆结石、肾结石等,都可以采用黑白超声的方式。对 于早孕、流产的患者,也可以采用黑白超声检查。 (2)彩色超声:部分患者在进行黑白超声检查后,对疾病仍然存有疑义, 不能明确诊断时,可以选用彩超检查。彩超的结构相对复杂,通常有3-4个探头,且除了检查腹部疾病,还可以查其他疾病,例如先天性心脏病、血栓或是冠心病等。彩超对一些恶性肿块的诊断很有帮助,可以通过造影更清楚准确地诊断疾病。 二、腹部超声检查的注意事项 1.检查前准备 在进行腹部超声检查前,必须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才能更好地提高检 查的准确率,为疾病诊断带来帮助。 (1)禁食禁水:为了使检查结果更加准确,被检者应当适当减轻肠胃负担,使体内胆囊和胆道内保持充足的胆汁。因此,被检者在进行腹部超声检查时,应 当提前禁食禁水,最好在检查前一晚9点后进食,12点后禁水。且前一晚饮食应 该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食用渣多、气多的食物,饭后注意不要再进食。检查的当天早上也不能进食,必须在空腹状态下进行检查。 (2)大量饮水:如果被检者的主要目的是检查妇科或输尿管、膀胱等泌尿 系统,应当在超声检查前饮用大量水分,适当憋尿,直到膀胱充盈后,才可开始 进行超声检查,这样有利于影像清晰,使相关医护人员可以观察到膀胱以及邻近 的器官的主要形态和健康情况,检查的结果也会更加准确。

B超基础知识总结

1.体位 (1)平卧位:最常用 (2)左侧卧位:就是一个必要得补充体位。 (3)右侧卧位:显示左外叶特别有用。(4)坐位或半卧位。 2.探头部位可分为右肋下、剑突下、左肋下、右肋间四处 二 .肝脏右叶最大斜径 1.测量标准切面:以肝右静脉与肝中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得右肋缘下肝脏斜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 2.测量位置: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右叶前、后缘之肝包膜处,测量其最大垂直距离。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12—14cm。 三 .肝脏右叶前后径 1.测量标准切面:第五或第六肋间肝脏右叶得最大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 2.测量位置: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右叶前、后缘之肝包膜处,测量其最大垂直距离。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8—10cm。 四.肝脏左叶厚度与长度经线 1.测量标准切面:以通过腹主动脉得肝左叶矢状纵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向上尽可能显示隔肌。 2.测量位置:左叶厚度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左叶前后缘最宽处得 肝包膜(包括尾状叶),测量其最大前后距离,左时长度测量点 分别置于肝左叶得上下缘包膜处与人体中线平行。 3.正常参考值(cm):肝左叶厚径不超过6cm,肝左叶长径不超过

9cm。 五 .门静脉及胆总管得宽度 1.测量标准切面:以右助缘下第一肝门纵断面为标准测量切面,径,胆总管测量要求在其全长之最宽处测量。 3,正常参考值(cm):门静脉主干宽度(内径)1、0〜1、2cm,胆总管宽度(内径)0、4〜0、6cm。 六 .脾脏厚度 1.测量标准切面:左肋间脾脏斜切面,要求显示脾静脉出脾门部图像。 2.测量位置:测量点选在脾门边缘至脾对侧缘之垂直距离测量。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不超过4cm。 七 .脾脏长度 1.测量标准切面:左助间脾脏斜切面。尽量显示脾得全长,同时显示脾静脉出脾门部图像。 2.测量位置:测量点选在脾上下极得包膜处。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不超过12cm。 第二节胆系超声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一.胆囊测量 1.胆囊长径。胆囊颈部到底部得长度。在胆囊有折叠得时候,应分段测量,长 径应为各段得与。正常值:小于8cm。 2.胆囊横径:为胆囊体得最宽径。正常值:通常小于3、5cm。 3.胆囊壁厚径:正常值:小于2、5mm。 二.胆管测量 1.肝外胆管:上段与门静脉腹侧伴行,其内径小于同水平门静脉内径得1/3;下段与胰头后方(胰腺段)、下腔静脉前方下行,其内径小于8、smm。正常胆总管内径随年龄增加,

腹部超声检查报告分析

腹部超声检查报告分析 腹部超声检查是一种常见的无创性检查方法,通过超声波的反射原理,对腹部器官和组织进行影像显示。本文根据腹部超声检查报告的结果,对其中的不同部位进行分析和解读。 一、肝脏 根据超声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肝脏大小正常,轮廓清晰,无异常包块和结节。肝实质回声均匀,肝内血流信号正常。这些结果表明患者的肝脏结构和功能良好。 二、胆囊与胆管系统 超声检查显示患者的胆囊形态正常,壁厚度正常,无胆囊结石或积水现象。胆囊直径和容积处于正常范围。胆总管和胆囊管未见异常扩张或阻塞。综上所述,胆囊及胆管系统均未见异常。 三、胰腺 根据超声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胰腺大小、形态和边界正常,没有异常回声,胰管未见明显扩张。胰腺内部无占位性病变和结石。这些结果表明胰腺形态和结构处于正常范围内。 四、脾脏 超声检查显示患者的脾脏大小正常,被包膜完整覆盖并与周围组织相连。脾实质回声均匀,无明显异常回声。这些结果表明脾脏形态和结构正常。

五、肾脏与输尿管 根据超声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左肾和右肾大小、形态和边界正常。肾实质回声均匀,肾窦结构清晰。肾盂、输尿管未见明显扩张。这些 结果表明肾脏和输尿管形态、结构正常。 六、腹腔 超声检查显示患者的腹腔内未见明显异常液体积聚,腹腔内器官及 结构位置正常。未见明显包块和肿块。这些结果表明患者的腹腔结构 未见异常。 综上所述,该患者的腹部超声检查结果显示,肝脏、胆囊、胰腺、 脾脏、肾脏、输尿管以及腹腔各器官和结构形态、结构均未见明显异常。超声检查结果可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参考,但需结合临床 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判断。 请注意,本报告仅根据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具体诊断结果和治 疗方案需要结合临床医生的判断和进一步检查。

医院b超进修个人总结(通用3篇)

医院b超进修个人总结(通用3篇) 医院b超进修个人总结(通用3篇) 医院b超进修1 大半年的进修生活已经结束,进修回来已经一个多月,很早就想写写关于进修的一些感想,一直因为种种原因今天才开始。 头三个月去的是xx医院,学习超声心动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科室气氛和各位老师的技术精湛。科室中气氛融洽,温馨。主任认为学习全靠自己,所以管的很松几乎不过问进修医是否去上班。 病人相当的多,一天都是一百以上,每天都有好多没有见过,甚至是没有听过的先心病及心脏的瓣膜病,各位老师的速度也是飞一般,正常的不过三分钟左右,异常的也不过十分钟。 第一个月进修时间大部分是坐在老师后面看老师操作,熟悉常用的切面。第二个月偶尔有机会上机练习,但如果上机老师都会很耐心的教。这个月也是慢慢熟悉报告的一个月,延安医院的报告写的简洁明了,没有过多的描述,这也是印象很深的。第三

个月上机的机会比较多一些,因为 老师知道你要结束了也会多给你一些机会,常用的切面基本都能打出,打报告也成了主力,不是特别复杂的在老师打完的同时都能同时完成报告。 度过了轻松的三个月后转战附一院,附一院在省内可谓是大哥大的地位,对进修医的严格也是早有所闻,刚报道的第一天管进修医的老师就警告说必须按时上班,不能无故请假,请假后还要延期学习等很多的规定。在附一院学习的腹部超声因为以前干过所以想象中应该比较容易适应,其实不然。 首先是报告模板不一样,虽然描述的意思是相同的但是老师就要求用他本人习惯的模板,于是又得习惯各个老师的用词。第二是上夜班。 我们在科室是不上夜班的,进修时却要跟着老师排夜班,也许是人们公认的最好医院,晚上的生意也是相当的火爆,一个晚上平均都是二十五、六个病人,有时比一个白天做的病人还多,最让进修医感到无奈的是报告为手写,即使是正常的也得写上一大页纸。

超声心得小结(通用5篇)

超声心得小结(通用5篇) 超声心得小结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超声心得小结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超声心得小结(通用5篇)】相关方法经验,供你参考借鉴。 超声心得小结篇1 超声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技术,可用于检查人体内部器官的功能状态、病变检测和药物疗效评估等。作为一种常用的检查技术,超声检查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超声检查中,医生需要使用超声探头在患者的身体表面进行扫描,以产生高质量的超声图像。医生需要熟练掌握超声探头的操作技巧,以便获得准确的检查结果。此外,医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以便对超声图像进行准确的解读和分析。 在实践中,我发现超声检查具有以下优点: 1.无创性:超声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技术,不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任何创伤。 2.实时性:超声检查可以实时地显示器官的运动和功能状态,有助于医生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 3.广泛性:超声检查可以用于检查人体多个器官,包括心脏、肝脏、肾脏、甲状腺、乳腺等。 4.可重复性:超声检查可以重复进行,以便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长期的监测和评估。 在实践中,我也发现了一些超声检查的局限性: 1.局限性:超声检查只能显示器官的二维图像,不能显示器官的三维结构和内部结构。 2.误差:超声检查可能会受到患者体型、呼吸、姿势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检查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 3.限制:超声检查无法检查患者深部的器官,如脑部、肺部等。 总之,超声检查是一种重要的检查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医生需要熟练掌握超声探头的操作技巧,并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以便进行准确的检查和诊断。同时,医生也需要了解超声检查的局限性,以便进行合理的应用。 超声心得小结篇2 在进行超声检查时,有许多因素需要考虑,以确保获得准确和有用的结果。以下是一些超声心得小结,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超声技术。 1.检查前的准备

超声病例分享和读书笔记

超声病例分享和读书笔记 在实践医疗领域中,超声检查已成为一种常见而重要的诊断手段。超声病例分享和读书笔记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学习和掌握超声诊断技术。在本文中,我将分享一些超声病例以及我在读书过程中的笔记。 超声病例分享: 1.肝脏超声检查病例: 患者:男性,55岁 主诉:腹部不适,食欲不振 超声检查结果显示肝脏左叶可见一肿块,约2cm×3cm,边界清楚,回声均匀,血流信号丰富。其他部位未见异常。 初步诊断:肝脏左叶小肿瘤 备注:建议进一步行CT扫描以明确病变性质。 2.乳腺超声检查病例: 患者:女性,35岁

主诉:右侧乳房肿块 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右乳房内见一类圆形肿块,约1.5cm×2cm,边界清晰,回声均匀,无明显血流信号。左乳腺未见异常。 初步诊断:右乳房乳腺纤维腺瘤 备注:建议定期随访观察病变变化。 读书笔记: 《超声诊断学》 作者:李晓宇,李媛媛,杨磊 这本书是我在学习超声诊断技术时的指南。以下是一些我从中学到的重要知识点: 1.超声图像的获取与解读: -超声波通过检查部位,形成回声图像,通过观察图像中的结构、形态以及血流信号等可以判断病变。 -不同部位的超声图像获取方法略有差异,需要根据具体要求和病情进行调整。

2.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在超声图像上显示血流信号的方向和速度,有助于血流异常的诊断。 -正常血流信号以红、蓝、绿三种颜色表示,通过观察颜色分布可以推测异常血流的分布。 3.常见病变的超声特征: -不同病变在超声图像上有不同的特征表现,例如囊性病变常呈黑色区域,实性病变呈均质低回声区域。 -除了横断面,纵断面和斜切面的图像也需要综合分析,以全面了解病变。 4.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活检: -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活检可以减少操作风险,提高活检准确性。 -在穿刺过程中,超声监控引导下的针头定位非常重要,需要尽量避开重要血管和器官。

b超实习小结

b超实习小结 本次实习我在医院的超声科进行了为期两周的B超实习,通过此次实习我对B超技术和工作流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以下是我对本次实习的小结。 一、实习内容和岗位职责 在实习期间,我主要负责协助B超技师进行各类B超检查,包括腹部、盆腔、甲状腺等各项检查项目。我积极学习并运用超声波技术,熟练操作B超仪器,准确地掌握扫描部位、技术要领及注意事项。同时,我还负责与患者沟通,解答他们在检查过程中的疑问,并始终保持礼貌和耐心。 二、实习经验和收获 1.技术操作方面:在实习期间,我通过与B超技师的密切合作,掌握了正确的B超操作流程。我学会了调节仪器参数,根据不同检查要求进行选择,并确保图像清晰、准确。在扫描过程中,我发现患者的体位和呼吸对检查结果有一定影响,因此我在操作时会事先告知患者要求他们保持平静和稳定的呼吸。通过这些实践,我改善了自己的技术操作能力。 2.团队协作方面:实际工作中,我发现B超技师之间的团队协作非常重要。我积极与技师们交流并请教问题,他们对我的疑惑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并分享了一些实践经验。在团队协作中,我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计划,以达到更好的工作效果。

3.患者沟通方面:与患者的沟通是B超检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实习期间,我学会了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向他们解释检查的目 的和过程,并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我发现,耐心和关怀是与患者建 立良好关系的关键,我会用亲和而温和的口吻与患者交谈,让他们感 受到我对他们身体健康的重视。 三、反思与改进 在实习过程中,我意识到自己在B超图像解读和病理判断方面还存 在一定的不足。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我将在之后的学习中加强 对解剖学、病理学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基础理论水平。同时,我会向更有经验的B超技师请教,争取与他们一起观看更多的病例, 不断锻炼自己的临床思维和判断能力。 此外,我也会更加注重工作中的细节,像是操作过程中的手法规范、图像的质量控制等方面。我相信通过一步一步的努力,我能够更好地 适应这个岗位,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四、总结 通过这次B超实习,我不仅对B超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感受到了工作中的挑战与乐趣。我学到了很多新知识,也明白了实践 的重要性。在未来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 专业能力,为患者的健康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腹部超声检查手法

腹部超声检查手法 肝脏超声检查方式 超声检查不同于其他的影像学检查方式,超声检查的结果与操作者的技术、经验、手法、检查细致程度等很多因素紧密相关。 众所周知,肝脏有很多检查死角,成为超声检查的盲区,如肺和骨所掩盖处,肝右前上段及右后上段的膈顶部,左外叶外侧角区,沿肝脏表面的肋骨下区等等部位,只有极为细致的检查陪上精致的手法才能尽可能的显示清楚这些部位。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器官,网站扫查肝脏的每一个角落需要比较长的时刻,再厉害的专家,若是没有发觉问题,更无从谈如何诊断了。 若是咱们能够细致的检查每一个病人,所谓的肝脏死角能够尽可能的探测到,我以为,肝脏的死角只有膈顶部,其他的部位若是能细致检查都能够探测到。 肝左叶扫查时,瞩患者深吸气,能够尽可能使肝下移,更接近体表,显示清楚,扫查至外侧角肝脏消失的位置。 然后探头连续滑动,沿肋缘下斜切,瞩患者深吸气,探头做扇形扫查,尽可能侧动探头至与皮肤平行,肝脏的绝大部分病变不会被遗漏。 对于肥胖体型或腹腔脏器明显的,这种方法就不合适,可以采取肋间斜切的方法,自下而上逐个肋间连续扫查,注意不要做跳跃式扫查,这样容易眼花也容易遗漏病变。

扫查肝脏膈顶部时,我的体会是: (1)一般是让患者深吸气,让肝脏下移,然后探头尽量上翘; (2)当然很多患者因肥胖或肺气的干扰会显示更差,这时我就让患者深呼气,把气全部吐干净,然后屏气扫查; (3)还有就是不要沿着肋间隙扫查,而是和肋间隙成一定的角度缓慢向右上方腋前线扫查; (4)在平卧位扫查时,在横切肾脏时探头尽量上翘,甚至与腹壁平行,当然在右侧肋缘下也行; (5)变换体位扫查,肝脏因重力作用产生移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各种斜位、还有站立位等等。 扫查肝脏时要配合患者的呼吸运动,采取你动我静,你静我动的扫查方式,并最大限度的侧动探头,最大角度的显示肝脏。 发觉肝脏病变时要多切面多角度扫查,能够了解病变的解剖位置并排除假阳性。 胆囊超声检查方式 1.胆囊的长轴切面再右边肋缘下斜切面和右边肋间斜切面显示最清楚,清楚显示胆囊长轴切面后应90度转动探头,从胆囊底持续扫查至胆囊颈,显示一系列短轴切面。部份肥胖患者,肋缘下很难清楚显示胆囊,现在只能通过右边肋间斜切扫查。 2.胆囊的位置随患者的体型转变专门大,肥胖患者由于腹压的增高,胆囊位置一般较高,瘦长体型者胆囊位置一般较低,乃至与右肾

小儿急腹症超声课件培训总结与反思

小儿急腹症超声课件培训总结与反思 小儿急腹症超声课件培训的总结与反思 在小儿急腹症超声课件培训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小儿急腹症超声检查的知识和技巧。以下是我对这次培训的总结和反思: 总结: 1. 小儿急腹症超声检查是一种非常重要和有用的诊断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和判断病情。 2. 在超声检查中,需要掌握超声仪器的基本操作技巧,包括正确调节超声仪器的参数和选择合适的超声探头。 3. 对于小儿急腹症,超声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观察腹部器官的形态和结构,包括肝脏、胆囊、胰腺、肾脏等,从而判断是否存在异常。 4. 超声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对小儿急性阑尾炎进行初步判断和筛查,但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来综合判断。 5. 在进行小儿急腹症超声检查时,需要注意保持患儿的舒适和安全,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疼痛和压力。 反思: 1. 在培训中,我对于一些超声检查的操作技巧还不熟练,需要多加练习和实践才能更好地掌握。 2. 我在识别小儿急腹症超声图像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进行更多的学习和实践,以便更准确地判断超声图像中的异常。 3. 在与患儿进行超声检查时,我可能有时会缺乏耐心和细心,需要改进这方面的态度和行为,以确保检查过程的顺利进行。 4. 我需要更加了解小儿急腹症的临床症状和检查方法,以便更

好地进行超声检查的判断和诊断。 综上所述,小儿急腹症超声课件培训对于提高我在小儿急腹症超声检查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有着重要的帮助。通过这次培训,我对于小儿急腹症超声检查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并且识别超声图像和操作超声仪器的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实践这方面的知识和技巧,进一步提升自己在小儿急腹症超声检查方面的能力。

超声进修总结

超声进修总结 超声进修总结1 在近3个月学习中,在超声室各位老师的关怀与帮助下,本着发扬团结、务实、拼搏向上的精神,本人业务技能得到了比较好的提高。 现就进修3个月来的工作学习情况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在进修学习期间,各位带教老师精湛的医术,严谨的工作作风,对工作一丝不苟,使我终身难忘,老师们一边操作一边的耐心讲解,使我对腹部常见疾病的超声影像学特点及诊断要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闲暇时还不断完善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论联系实践。通过3个月的学习,我对超声诊断腹部的常见病、多发病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对肝脏、胆囊、胰腺、肾脏、膀胱、前列腺等的常见病、多发病能作出诊断,掌握报告书写要求。对血管超声、肝脏介入性诊断、甲状腺、乳腺及各类体表小器官超声诊断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3个月的理论与实践学习,使自己的专业业务水平有了较大地提高,为今后的实际工作提供了有益的指导与帮助。在进修的这段日子里,各位老师的敬业钻研、细心慎密是我以后从医生涯的典范,从她们身上我不仅学到了医学专业知识,更学会了怎样做一名合格的超声工作者。我将会把进修

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运用到今后的临床实际工作中,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为医院的进一步发展添砖加瓦。 进修学习的收获 一、诊断思维的培养:3个月的时间,我分别在腹部超声、介入超声及门急诊超声学习和交流。带教的`各位恩师孜孜不倦、渴求知识、充实自我的现象打动了我,激发了我不断上进的决心。华西超声科浓厚的学术氛围令我深感“学无止境”,更让我学会了全面考虑诊断疾病。因此,我特别注重各种资料的积累,学习各高年资医师独到的诊断方法,培养自己的诊断悟性,锻炼自己的诊断能力。 二、各项专业技能的锻炼:理论联系实际。进修期间,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结合自身学习,注意在以前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报告书写不规范之处,注意多积累病例,坚持随访(积极参加每周病历讨论),目前,我进一步熟悉并掌握了对腹部、浅表器官(乳腺、阴囊、甲状腺、眼球、肌骨等)、小儿超声及外周血管常见多发疾病的超声诊断及操作规范;对超声造影、弹性成像、介入超声诊断等新技术有了进一步了解;各项超声技能得到了充分认识。 三、1、服务理念:“微笑待人、认真操作、严格报告、责任到己”。2、管理理念和质量控制:(1)制度健全:科室一定

腹部超声报告

腹部超声报告 肝脏形态大小正常,包膜完整,肝缘正常,实质回声光点细小,分布均匀,未见结石肿块声像;肝内血管走行正常,门静脉内径正常• 胆囊大小形态正常,囊壁光滑,内透声好,胆总管无扩张•脾形态正常,包膜完整,内回声均匀,脾门静脉内径正常•胰腺形态大小正常,实质回声光点均匀,主胰管无扩张• 双肾形态大小正常,包膜完整光滑,肾实质回声光点均匀,集合部未见强光团及分离暗区・双侧输尿管未扩张• 膀胱充盈可,壁光滑,内透声可•前列腺形态大小正常,包膜光整,实质回声均匀• 肝上界第6肋间肋下Omm (平静呼吸时),左叶长mm,厚mm,右叶最大斜径mm,轮廓尚清晰、包膜尚光整,实质光点增粗、分布欠均匀,未见明显光团结节;血管走向尚清晰,肝内胆管不扩张门静脉内径约mm. 胆囊xmm,壁厚mm,呈双边影,毛糙,囊壁光滑,内透声好,胆总管无扩张•脾厚约mm,长mm,肋下mm.包膜完整、光滑,内回声均匀,脾门静脉内径正常.腹腔内见游离液暗区,下腹部暗区前后径mm. 慢性肝实质病变声像•胆囊、脾未见异常声像• 肝平静呼吸时上界第肋间,肋下mm;左叶长mm,厚mm,右叶最大斜径mm,轮廓欠清晰,肝实质回声光点细密、近场增强,伴远场回声衰减,血管走向欠清,于肝左内外叶上下段,肝右前后叶上下段见范围约xmm稍低等强回声区,边界清晰,门静脉内径mm. 脂肪肝•非均匀性脂肪肝•肝左内外叶上下段右前后叶上下段稍低等强回声光团区:非均匀性脂肪灶• 肝平静呼吸时上界第6肋,肋下mm;肝左叶长mm,厚mg右叶斜径厚mm,轮廓欠清,包膜不光整,呈锯齿状,实质回声增粗、增强,分布不欠均匀,未见明显光团结节;血管走行尚欠清,门静脉主干内径mm,内部透声尚可.门静脉内见实性回声,范围xmm,残余内径mm. 胆囊长径mm,前后径mm,壁厚mm,呈双边影,胆汁透声可,胆总管内径mm. 脾门厚mm,脾长约mm肋下mm,脾静脉内径mm,脾实质回声均匀.胰腺形态大小正常,包膜完整,内部回声光点均匀,主胰管不扩张•腹腔内见游离积液暗区,下腹部液性暗区最大前后径约mm. 1 •肝硬化声像• 2. 病理性胆囊• 3. 脾大. 4•腹水. 5.胰未见异常• 肝平静呼吸时上界第6肋间,肋下Omm左叶长mm,厚mm右叶最大斜径mm,轮廓欠清晰,包膜欠光整,实质回声光点增粗,分布不欠均匀,可见网格状分隔高回声,呈地图样改变,未见明显光团结节;血管走行欠尚清,门静脉主干内径mm. 慢性血吸虫性肝病声像• 肝平静呼吸时上界第6肋间、肋下0mm,左叶长mm,厚mm,右叶最大斜径mm,

超声操作手法-基础总结

超声操作手法、基础总结 第一节・B超检查操作手法 一、操作手法 1、体位 ⑴平卧位:最常用。 (2)左侧卧位:是一个必要的补充体位。 (3)右侧卧位:显示左外叶特别有用。 (4)坐位或半卧位。 2•探头部位 可分为右肋下、剑突下、左肋下、右肋间四处。 二、肝脏右叶最大斜径 1•测量标准切面:以肝右静脉和肝中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的右肋缘下肝脏斜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 2•测量位置: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右叶前、后缘之肝包膜处,测量其最大垂直距离。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12-14cm o 三、肝脏右叶前后径 1•测量标准切面:第五或第六肋间肝脏右叶的最大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 2•测量位置: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右叶前、后缘之肝包膜处,测量其最大垂直距离。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8-10cm。 四•肝脏左叶厚度和长度经线 1•测量标准切面:以通过腹主动脉的肝左叶矢状纵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向上尽

可能显示隔肌。 2•测量位置:左叶厚度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左叶前后缘最宽处的肝包膜(包括尾状叶),测量其最大前后距离,左时长度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左叶的上下缘包膜处与人体中线平行。 3正常参考值(cm):肝左叶厚径不超过6cm,肝左叶长径不超过9cm。 五.门静脉及胆总管的宽度 1•测量标准切面:以右助缘下第一肝门纵断面为标准测量切面,胆总管要求尽量显示其全长至胰头后方。 2•测量位置:门静脉测量要求在距第一肝门l-2cm处测量其宽径,胆总管测量要求在其全长之最宽处测量。 3.正常参考值(cm):门静脉主干宽度(内径)1.0-1.2cm,胆总管宽度(内径)0.4 ~ 0.6cm。六•脾脏厚度 1•测量标准切面:左肋间脾脏斜切面,要求显示脾静脉出脾门部图像。 2•测量位置:测量点选在脾门边缘至脾对侧缘之垂直距离测量。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不超过4cm。 七•脾脏长度 1•测量标准切面:左助间脾脏斜切面。尽量显示脾的全长,同时显示脾静脉出脾门部图像。 2•测量位置:测量点选在脾上下极的包膜处。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不超过12cm。

超声工作总结范文6篇

超声工作总结范文6篇 超声工作总结范文篇1 一年来,在院长的领导下,在同事的关怀、支持和帮助下,本人注重提高政治修养,加强世界观改造,能够遵纪守法、强化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努力钻研、扎实工作,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态度对待本职工作,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在医疗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具体总结如下。 一、加强政治学习,坚定政治信念 认清形式、与时俱进,在思想上、行动上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坚持从自身做起,从严要求自己,从端正思想认识入手,正确处理学习和工作关系,积极参加组织各种政治活动,做到:不缺课、不早退、认真学、认真记、写体会、谈感受、说想法,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政治理论水平,为做好临床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遵守规章制度,强化作风纪律 作为一名医务工,本人平时注重强化作风纪律观念,严于律己,能够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以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为依据,用正规有序的工作环境来促进个人行为素质养成和捉高,坚持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持之以恒的把强制性的规定、被动式的服从转变为自觉行为,坚决避免和克服工作中拖拉疲沓、浮躁松垮和差错误漏现象,做到工作之前有请示、完成工作有汇报,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提高自控能力,做到坚持原则,按规章制度办事。

三、强化业务学习,增强服务意识 医学是门博大精深的科学,深知自己的不足,为此,我一方面加强理论学习,一方面从其他途径了解和学习医学知识,积极参加院内和院外组织的多种学术活动,不断吸取医学的新知识和新进展;在工 作学习期间,积极参与科室的业务学习并讨论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在科室主任、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外科病人的诊治工作。在各种手术操作中,严格遵循医疗常规,认真仔细,从不违规操作。 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科主任及老师们悉心教导,我更加熟练掌握了外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及一些罕见病的诊断和治疗,手术中应急处理和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案。参加了医院组织的“三基”考试并顺利过关,多次参加医院组织的“心肺复苏’’考核并取得成绩。参加了腹腔镜学术会议,拓宽了视野。参加了医院组织的短期培训,收获颇丰,熟悉了急诊科的工作流程、人员配置以及各类急性病的抢救拮施和流程,认识并熟练操作了新的急诊设备。通过不断学习,我健全了自己理论水平,完善了自己的知识结构,丰富了自己的临床经验,增强了自己的服务意识。 四、崇尚新技术,发展新业务 在外科主任的领导下,积极尝试新的腹腔镜技术,三孔法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腹腔镜保胆取石术、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等等,提高了手术质量,缩短了手术时间和病人的住院时间。“金无足赤,人 无完人”。当然,我在工作和学习中还有一些不足之处,须在今后的 工作中向各位领导、老师和同事们学习,注重细节,加以改正和提高,

超声彩超工作中的实用心得技巧与注意事项

超声彩超工作中的实用心得技巧与注意事项 第一篇:超声彩超工作中的实用心得技巧与注意事项 超声工作中的注意事项=实用心得技巧 1、首先从思想上或者工作态度上必须端正。这是实实在在的,不是讲空话,要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 2、解剖为重中之重,为影像学之本,要通过横、纵或者冠状二维平面获取的信息利用我们自己的头脑重建三维(而不是靠机器简单的电脑)。 3、关于具体超声检查操作中谈几点: a、超声检查不同于CT、MRI等,因为它们只要操作程序预置后是由机器本身就可以完成的固定切面,剩下的就是看片子了,而我们则是要靠自己去获取最佳信息。同一患者,同一仪器,有的医生打出的图像就比较漂亮、清晰;有的不要说漂亮了,就是有病变你也根本没有扫查到,这就需要硬功夫。为什么临床对超声科的医生的个人认同非常强,应该也与此相关吧! b、手持探头体会是要尽量往下抓,降低重心或者手指在允许的情况下与患者体表接触起一支撑作用。即便如此遇上疑难病例,操作时间过久手腕及胳膊感觉酸困,一些女士本身力量就小,比较讲究卫生,手持探头偏高,重心不稳,容易疲劳,影响扫查。尽管检查时涂有导声剂,偶感觉还是探头要稍加用力,将探头与皮肤间的空气排出的更彻底些,图像会更好。 c、建立良好声窗:超声扫查相对来说没有什么定式可言,不管在哪一点只要建立好声窗将所要扫查的部位全面扫查,没有遗漏就可以了。所以在一些腹部气体过多,或者外伤、术后扫查点受限及肝脾膈顶部时,常规凸阵探头扫描不满意时换用扇扫探头会好些。 d、当扫查过程中发现疑难病变时要不断利用基波及谐波扫描方式,仪器没有谐波功能可以有一个简单办法,比如用仪器内置的不同条件检查,如心脏条件检查病变轮廓相对清楚,腹部条件灰度好,比较细腻仪器可调节的参数每台机器不一,大多数人还是了解的比较少),

关于腹部彩超的心得体会

关于腹部彩超的心得体会 为病人诊疗提供客观科学依据,在某种意义上能为患者解除了病痛。作为一名超声科医生,不但对技术要精益求精,对病人更要全心全意。白从事超声诊断工作以来,我始终把刻苦学习为患者提供过硬的技术服务木领,作为白已毕生奋斗的日标。 2014年我在市人民医院学习进修3个多月,系统学习了超声检查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换作技能,加强了以往比较薄弱的心脏、周围血管超声诊断。平时我还通过参加学术会议、阅读专业书籍,文献资料等学习,紧跟业务发展的时代步伐。经过不断学习和临床积累,对彩超诊断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得到临床医生的认同和称道。 超声检查质量对病人很重要。要做好超声检查工作,首先是操作手法要符合规范,切面扫查要标准,其次是要不断加强自我学习。最后,要善于对各种病例进行分析和总结,积累经验。为了给病人提供优质服务,我在注重数量的同时,还 注意到检查的质量,尽量减少误诊率。如每天抽时间检查工作站超声报告,发现及记录报告有否差错,即时修改和与临床医生沟通,效果十分明显、减少了报告的文字差错率。为了使科室的工作让医生和病人满意,我注重加强与临床的联系,听取临床及病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整改。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为了方便病人、超声科全天24小时轮班,值夜班后不休息,还要连着上到第二天上午12点,值班任务非常繁重,也非常辛苦。但是不论再苦再累,作为一名医生,在工作的岗位上,白始至终都能很好地坚守住医生这份神圣职责。因为不论在临床一线,还是在医技辅助部门,虽然职责不同,但日标是一致的。在

工作中不但勇于开拓创新地开展各种超声检查新技术,让病人享受到医学科学技术进步的实惠,同时享受到优质、高效、贴心的服务。 2015年度,在业务上学习和思想政治水平上,我要进一步提高自己。在院长的领导下,配合好主任,努力把超声科融入良好的学习氛围,进一步提高超声技术质量。我将始终如·一·地以满腔热情投入到工作中,为了我院的发展奉献自己·份微薄之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