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英语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3
加强和改进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学的途径[摘要]医学英语是我国医学高等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目前,医学院校专业英语教学存在许多问题,制约医学教育及大学英语教育的发展。
本文针对医学院校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医学英语教学途径教育部在外语教学大纲中规定:“专业英语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完成从学习到实际应用的有效途径。
各校均应在三、四年级开设专业英语课,确实保证大学英语学习4年不断线。
”为贯彻落实这一要求,很多高等医学院校在学生完成基础阶段的英语学习之后,均开设了医学英语学习课程。
但是,种种原因的制约,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的医学英语教学存在着众多问题。
例如,医学英语教学和基础英语教学的发展不均衡,医学英语教师匮乏,教学方法存在弊端,缺乏高质量、统一要求的医学英语教材等,这种现状不能满足医科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社会的需求,医学英语教学还有待改革和探索。
只有改变目前医学英语的教学现状,及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才能加强和推进医学院校专业英语教学的发展。
一、摆正基础英语与医学英语的关系“先基础,后专门化”是外语教学的基本规律,坚持基础英语教学和医学英语教学的先后关系,即为大一、大二的学生开设基础英语课,为大三、大四开设医学英语课。
这样做法有两大好处:第一,前两年的大学基础英语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能力,学生具有了英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步入了英语的巩固和发展期;第二,前两年的大学学习,学生们已经完成了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对医学的知识体系结构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医学英语所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容易理解。
但是由于多种因素束缚,目前的大多医学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与计划和医学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计划彼此孤立,缺少连贯性与整体性。
学生的外语能力发展和专业发展未能得到很好的融合,大学英语教学对医学生的整体发展的作用未得到研究和探索,致使公共英语教学围绕四、六级和基础知识而进行,专业外语也仅以高年级选修课的形式在某些专业中开设。
临床医学英语教学调查与分析潘玲兰;生秀杰;陈敦金;刘娟【摘要】目的探讨基于需求的临床医学英语教学改革方案,提高医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方法设计调查问卷,对国内4所医学院共500名已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英语教学现状和医学生对专业英语学习的期望.结果在临床实习阶段,超过70%的医学生希望有全英文教学查房和病例讨论,但实际只有10%的医学生在实习阶段有全英文教学查房和病例讨论学习经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英文教学查房,χ2=418.01,P<0.0001;英文病例讨论,χ2=388.27,P<0.0001).目前全英文教学查房和病例讨论远远低于医学生的需求值.结论我国的医学专业英语教学任务依然艰巨.【期刊名称】《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8(032)011【总页数】4页(P54-57)【关键词】英语教学;临床医学;调查问卷【作者】潘玲兰;生秀杰;陈敦金;刘娟【作者单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研所,广东广州 510150;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研所,广东广州 510150;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研所,广东广州 510150;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研所,广东广州 5101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2为了学习先进的医学知识,方便国际交流,医生需要学习医学英语。
学好医学英语,对医生发展为国际人才非常重要。
但是90%的医务人员对大学阶段的专业英语教学并不满意,所掌握的技能不能满足工作的需求[1]。
国内已有很多医学英语教学的分析研究,但基本上仅限于理论课学习。
本调查问卷了解医学生的需求,不仅有理论课,也有临床实习阶段的医学英语学习。
通过调查问卷,探索基于需求的英语教学改革方案,旨在提高临床医学英语教学成效,为医护人员医学英语打下扎实的基础。
1 对象和方法1.1 调查对象在国内4所医学院校临床实习阶段的医学生中,随机抽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2010级八年制150人和2013级五年制30人,广州医科大学2012五年制90人和2013级五年制120人,中山大学医学院2012级八年制50人,南方医科大学2012级八年制36人和2009级五年制16人以及2010年五年制33人,一共525人作为调查对象。
医科英语系教学总结9篇第1篇示例:医科英语系教学总结医科英语是医学生必修课程之一,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医学领域的专业英语知识,提高其在医学领域的交流能力和专业水平。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和总结,我们对医科英语系的教学内容、方式、效果等进行了一些总结和反思,希望以此能够更好地指导教学工作和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内容医科英语系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医学英语词汇、医学英语听力、医学英语口语、医学英语阅读和医学英语写作等方面。
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学生可以掌握医学领域常用的英语表达方式,提高学术交流和临床实践中的英语应用能力。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求,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内容,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二、教学方式医科英语系的教学方式主要包括课堂授课、小组讨论、实践演练和自主学习等形式。
在课堂授课中,教师应该讲授医学英语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指导学生掌握英语语言的规范和表达方式;在小组讨论和实践演练中,学生可以通过与同学的互动和实践操作,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和交流技巧;而在自主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资料、做笔记和学习任务,提高自主学习的动力和效果。
三、教学效果第2篇示例:医科英语系教学总结医科英语系教学是医学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帮助学生掌握医学领域的专业英语知识,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以便更好地进行医学学习和科研工作。
在医科英语系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更要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关于医科英语系教学的经验和教训:一、定位明确,目标清晰医科英语系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医学领域的专业英语知识,提高他们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使他们可以更好地进行学术交流和科研工作。
在教学中,我们要明确教学目标,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注重实践,强化能力医科英语系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英语水平。
医学检验本科生专业英语教学目前教研室的医学英语专业其自身专业均为医学专业,语言方面的造诣不深。
因此,加强医学英语师资队伍建设刻不容缓。
医学检验专业医学英语教学旨在培养学生阅读英文文献、使用英语撰写科技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主要讨论了医学检验专业英语教学的特点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了提高医学检验专业英语教学质量的方法。
医学英语;英语教学;医学检验当今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是英语,它也是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之一。
科技资料的85%,医学学科的前沿性文章以及国际会议的工作语言都是使用英语[1]。
因此,对于高水平人才来说,不仅需要丰富的医学专业知识,还需要很强的英语应用能力。
本科生英语教学的核心工作便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医学专业英语水平,本文探讨了医学专业英语教学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和提高检验专业英语教学质量的方法。
教育部2004年颁布了大学生英语教学相关要求,《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中将大学英语教学分为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三个层次。
关于更高要求的内容是:学生能基本听懂英语国家的广播电视节目,能听懂所学专业的讲座;能就一般或专业性话题进行较为流利、准确的对话或讨论[2]。
各高等医学院校为了这一目标,均加大英语教学改革的力度。
首都医科大学于2010开始招收检验专业本科学生,在第一届本科生教学就开展了医学英语课程。
至今已有三界毕业生,现将检验医学英语教学经验总结如下:1更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很多高校医学英语教学中老师仍然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这一老模式,教学模式陈旧,内容单一,难以适应医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研室摒弃老套路讲授课文和练习的旧模式,将学生带入课堂,参与其中,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课程开展之初,教师就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
课前准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均按小组完成。
例如,在讲授文献阅读时,课前学生小组按要求查阅文献,并将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包括有哪些文献库、如何选取关键词、如何获取全文等;课上老师和同学共同讨论解决遇到的问题,并请各组分享经验;课后小组共同总结课上内容。
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与改革模式探讨[摘要]目前的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学中主要存在着如下问题:师资力量不足、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略显过时、定位不准确等,因此,医学院校应从以上问题着手,注重优秀师资力量的引进,对英语教材的内容进行及时地更新,充分利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实现教学改革,对医学英语,教学进行优化。
[关键词]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学现状改革[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0-0168-01伴随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经济增长速度十分迅猛,医学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春天,随着与国际交流的日渐频繁,医学院校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求越来越高。
医学院校开展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累积英语药学词汇,提高学生对英语药学的认识和运用能力,运用英语来记录临床的病历与化验报告,有助于国际先进护理与治疗技术的了解,学会灵活运用医疗器械,使自身的业务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无奈受当下各种条件的限制,医学院校的医学英语教学问题较多,致使整体的英语水平不高,难以满足学习与工作需求,本文旨在探讨当前的医学英语教学现状,希望能实现教学改革。
一、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一)师资力量不足目前,很多医学院校聘请公共英语教师来担任医学英语教师,这无疑加大了教师的授课压力,部分教师承担了跨专业与跨学科的教学任务,在授课之余还要参与到教材的研究中,几乎没有进修与调整休息的时间,使授课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同时将教学研究对象搁浅,难以探寻出新的教学方法。
此外,医学院校的医学英语教师还缺乏足够的“双师”素质,既缺乏英语教学经验,又缺乏医学技能。
在巨大的教学任务前,教学难免出现顾及不周全的情况,对医学英语教学造成困扰。
(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略显过时目前的医学院校主张英语读课的教学模式,对英语口语、听力方面的教学内容涉及较少,很多时候由于老师任务过于繁杂,即使想展开这些方面的教学,也最多只是止于想,而不能真正实施起来,使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难以得到较大提升。
我国医学英语研究及教学现状分析与改革设想医学英语教学担负着促使医学生从外语学习阶段向使用阶段过渡的任务,然而我国医学英语教学现状堪忧。
其教学定位、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不能适应社会需求。
因此,必须进行医学英语教学改革,转变教学模式,以培养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标,更好飞适应岗位需求和社会发展。
医学英语医学英语教学专门用途英语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医学英语或医学用途英语在学术界被普遍认为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分支或种类,是专门用途英语的有机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科技日新月异,全球化潮流席卷各国。
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国度的人们接触频繁,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已成为这个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
外籍人口增多为医疗保健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外籍患者在华医疗机构就诊量大幅度增加,涉外医疗活动频繁。
然而,人口的多样化以及文化的多元化使医务人员必须面对来自不同国家、民族、语言、肤色、以及不同文化背景的患者,在医患交流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目前的医学英语教学现状已不能满足日趋频繁的涉外医疗交流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分析医学英语研究及教学现状,改革医学英语教学内容和模式,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医学英语研究现状我国医学英语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我国医学英语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多为医学英语词汇和句法特征的介绍。
1999年,教育部推出《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确立了“专业英语”的地位,整个专门用途英语领域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教学实践上都取得了很多进展。
医学英语的研究、教学也开始全面复苏。
2003年,教育部正式启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列入计划的四项工作中第二项即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作为“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稳步向前推进,并取得阶段性成果:2004年制定《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稿,2007年发布正式稿(以下简称《课程要求》)。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促使我国高校大学英语在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发生巨大变化,帮助学校建设起优秀的教学团队,切实提高了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医学英语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
作者:史文君杨洋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1年第09期
[摘要]:本文通过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于医学英语课程目前的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了解,并根据问卷和访谈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旨在发现问题,探索并提出一些尝试性的建议和反思,从而推动和促进医学英语课程的改革和发展。
[关键词]:医学英语教学现状问题分析
一、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不断需求,许多医学院校开始设置医学英语专业及课程。
医学英语这种说法很显然不能获得专家学者的认同,本质上它仍然属于科技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种。
但为了简明扼要起见,人们还是倾向于采用这种说法。
在英语学习热的大环境下,医学英语课程的开设显然为部分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提升自己的机会和可能性,因而学校和学生为此都投入了很大精力和热情。
根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规定,大学英语教育的前两年为基础教育,后两年为高级教育,主要设置专业英语课程,即专门用途英语。
教育部下发的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教学方法影响教学效果,专门用途英语应采取多样、灵活和实用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受益。
但根据束定芳教授2004年在同济大学做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现状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的教师和学生对该项课程并没有很大的期望和要求,而且教学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计划混乱、上课时间不定、教师素质有待提高、教学效果太差等。
医学英语,作为特殊用途英语的一个分支,在发展创新的道路上也肯定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
鉴于此,笔者以所在学校学生为研究对象来调查医学英语课程开展现状以及开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对本校以及相关院校的管理部门、教师和学生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以供参考。
二、调查对象
本次调研的对象来自于全校三年级开设医学英语课程的6个系部的184人,其中男生87人、女生97人,主要采用调查问卷和面对面访谈的形式。
问卷涵盖教学的六个方面:课程定位、教材现状、教师认可度、教学方法和侧重点、课时数量安排以及课堂气氛。
问卷数据经过整理分析得出结论。
三、问卷数据分析
问卷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排除无效数据和其他数据,53.63%的学生认为ESP课程是一门英语课,24.77%的学生仍然把它定位为一门专业课,由此可见,部分学生对于该门课程的定位存在误解,或许从一开始大部分教师就没有给学生解释清楚这到底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从而导致学生对于该门课程的理解出现了偏差。
教材分析显示:60.47%的学生认为教材比较容易,大部分的内容都可以理解,只有2.33%和4.05%的同学认为非常容易和非常难。
对于教材的认可度方面的调查结果却差强人意,50.1%的学生认为教材虽然都是近年出版,但内容时代性不强,且部分学生认为教材内容重复性比较高。
而对于教材的编排方面,30.23%的学生认为比较合理,43.68%的学生认为文章编排不合理,内容层次不清,相关题目设置存在缺陷,同一单元文章之间关联性有待加强。
对于教师认可度方面的调查显示:73.2%的学生都比较认可教师的授课,仅有个别学生对于老师有强烈的不满或抵触情绪。
但学生表示他们对于不同教师在授课内容的选取方面存在的差异存在困惑,认为这样不利于考试。
另外,部分学生提出应让本专业英语基础较好的的教师授课,因为这些教师的专业基础比较扎实,能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
对于课堂教学的调查显示44%的教师讲解时主要使用英语,但有时也使用汉语;32%的教师解释知识点时用汉语;只有个别老师基本使用英语授课。
75.35%的学生认为教师如果能采用多媒体教学会有更好的效果。
另外对于授课内容的调查显示:30.67%的教师讲解全部的知识点,54.2%的教师讲解主要内容,并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表明课堂大部分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的接收知识而已。
47.6%的学生希望老师在课堂中讲解重点和难点,其余部分可以让学生自学。
这个现象表明学生们期待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学习方式而并非传统地被动地接受老师的讲解。
该门课程基本安排为每周两课时或四课时,对此,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比较合理或可以接受,但部分学生表示在医学专业课和实验任务繁重的情况下,该门课程的设置以每周两个课时为好。
至于课堂气氛方面,14.92%的学生认为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而绝大部分同学认为课堂气氛一般甚至沉闷,有待改善。
四、访谈结果分析总结
在面对面的访谈中,学生们也提出了他们对于该门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首先,他们认为很有必要在完成了两年大学英语学习的基础上学习掌握专业英语方面的知识,因为这门课程无论是对他们毕业之后从事相关行业或者是将来继续深造都会会非常有用。
这就要求学校和相关教师应该更加努力提高该门课程的含金量,从而更好地为广大学生服务。
说到教学内容,学生们普遍有五种观点。
第一,教师除了教授专业词汇和翻译外,还应帮助指导他们写专业论文;第二,科技文献的讲授和写作应该占一定比重;第三,讲授内容应紧贴时代脉搏,新颖有可读性;第四,英语技能的训练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应并驾齐驱;第五,听说比重应逐步加大。
课堂气氛方面,学生们普遍认为应该改变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应该多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教师应吸收多种教学方法从而加强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
五、结论
以上的调查结果和分析显示学生对于目前医学英语课程有着诸多不满。
要改善这种情况,首先学校应努力贯彻执行教育部规定的教学目标和方法,逐渐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多考虑学生的需求,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作为教师,我们应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做起,变被动为主动,从而使学生更加有效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另外,逐步提高专业教师的整体素质。
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学校有关部门和教师之间很好的沟通和协作。
尽管部分教师已经注意到教课时出现的问题,但限于种种约束,他们无法开展更多的尝试,因此,学校应该给予教师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如加强教师间的交流,给予他们教材的自由选择权,提供更高层次的培训和深造机会,组织观摩教学等。
除此之外,学生整体水平也有待提高。
大部分学生需要大量学习和努力才能完成CET-4的要求,因此只有少量学生有能力完成医学英语课程的要求。
因此,学校和教师都应着手逐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从而更好地学习并且掌握医学英语知识。
参考文献:
[1]Tom,H.& Alan W.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2]董亚芬等.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
[3]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