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V感染与宫颈癌完整版本
- 格式:ppt
- 大小:10.16 MB
- 文档页数:43
实验与应用研究基金项目:清远市科技局立项(编号2008B0055)刘俊锋 胡志愿 邱耿娴 苏 丹 林 辉:英德市人民医院 广东英德 513000HP V16/18型病毒感染与宫颈上皮类瘤样变、宫颈癌关系的研究刘俊锋 胡志愿 邱耿娴 苏 丹 林 辉STUDY O N THE CO RE LAT I O N BET W EEN HPV 16/18T Y PE V I RUS I NFECT I O N AND CERV I CAL I NTRAEP I THE L I AL NE O PLAS I A AS W ELL AS CERV I CAL CARC I N OM AL I U Junfeng,HU Zh iyuan,Q I U Gengxian,et a l 【摘 要】 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16/18型感染与宫颈上皮类瘤样变(C I N )及宫颈癌的关系。
方法 荧光定量PCR 、薄层液基细胞学技术(T CT )同时检测6412例宫颈拭子标本,观察薄层液基细胞学技术中正常及炎症组、C I N 组、宫颈癌三组中HP V16/18型的感染率,及各组中HP V -DNA 病毒含量的水平变化。
结果 正常及炎症组中HP V16型感染率216%(166/6325),HP V18型感染率111%(69/6325),总感染率317%(235/6325),C I N 组中HP V16型感染率24167%(19/77),HP V18型感染率10139%(8/77),总感染率35106%(27/77),宫颈癌组中HP V16型感染率50%(5/10),HP V18型感染率10%(1/10),总感染率60%(6/10)。
结论 HP V16、HP V18型病毒感染与宫颈癌、宫颈上皮类瘤样变关系密切,荧光定量PCR 、薄层液基细胞学技术同时检测可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预防宫颈癌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HP V16/18型病毒 宫颈上皮类瘤样变 C I N 宫颈癌 荧光定量PCR 薄层液基细胞学技术 T CT do i:10.3969/j .issn .1671-332X .2009.04.012 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疾患之一,据WHO 报道世界每年发病75%~80%在发展中国家。
HVP感染和宫颈癌的关系发表时间:2010-05-27T10:20:44.79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2期供稿作者:张月芹[导读]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它是由宫颈癌前病变张月芹 (哈尔滨市呼兰区第一人民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500)【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02-0033-02 【摘要】目的探讨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
方法采用杂交捕获 HPV-DNA 检测 144例宫颈病变患者中HPV感染年龄分布状况。
结果HPV 总阳性率为41.2%,在慢性宫颈炎为13.1%,宫颈癌前病变为46.5%,宫颈癌为72.0%三者中差异有显著性(P<0.05),宫颈癌前病变与宫颈癌HPV 感染显著高于慢性宫颈炎 HPV 感染在青年组与老年组及中年组与老年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HPV 感染是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青中年妇女 HPV 感染比例较大。
【关键词】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人乳头瘤病毒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它是由宫颈癌前病变,即宫颈上皮肉瘤样病变(CIN)逐步发展形成的其发生发展过程经历了CINⅠ、CINⅡ、CINⅢ早期浸润癌阶段。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是引起宫颈内瘤变和宫颈癌的主要因素,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是一类具有严格宿主范围和组织特异性的病毒 ,主要感染人的皮肤或黏膜上皮细胞 ,引起感染部位发生病变。
目前大量研究已证实HPV是感染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
宫颈癌是一个由癌前病变逐渐衍变为癌的连续性病理过程。
已有的研究表明,90%以上的宫颈癌标本中有 HPV DNA 的存在[1]。
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及多重感染是导致宫颈癌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宫颈 HPV早发现、早预防是阻断癌变的关键。
建立简便、特异、快速的病原学诊断方法 ,在宫颈癌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宫颈癌是全球范围内的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是妇女癌症的主要死因之一,其发生率仅次于乳腺癌,位居第二。
全世界每年约有15万宫颈癌新发病例,每年约有8万人死于宫颈癌,其中80%的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1]。
由于宫颈癌有一系列的前驱病变,这些病变可存在多年,而且子宫颈又具有有利的解剖基础,易于暴露,便于观察、触诊及取材,如能在癌前病变阶段确诊,即可进一步治疗或监测。
宫颈癌前病变的治疗效果远比宫颈癌的治疗效果好。
因此,通过筛查可以达到早诊早治效果,降低宫颈浸润癌的发生率和病死率[2]。
自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 )发布有关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 )是宫颈癌必要的致病因子以后,HPV 感染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随着HPV 预防性疫苗的上市以及HPV 治疗性疫苗的三期临床试验,以HPV 为核心的早期诊断、早期筛查策略以及疫苗免疫策略几近完善[3]。
在这种情况下,熟练掌握宫颈癌的筛查技术与诊断方法对妇产科医生尤为重要。
本文就HPV 感染及检测与宫颈癌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HPV 感染与宫颈癌1.1HPV 的基本知识HPV 是最常见的性接触传播病原微生物之一。
通过皮肤或黏膜微小损伤进入接触者皮肤黏膜,刺激上皮细胞增生,可引起人类恶性肿瘤和疣。
20世纪70年代,国外有作者提出HPV 与宫颈癌的发病可能有关的假设。
近年来的研究证实,几乎所有的宫颈癌都是HPV 感染引发,没有HPV 感染就可不罹患宫颈癌。
1996年,WHO 将HPV 确认为引发宫颈癌的根本性因子[4]。
2010年程娇影等[5]发现联合宫颈脱落细胞和高危型HPV 检测可明显提高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检出率。
使宫颈癌成为目前癌症中惟一病因明确、可以早期预防和治疗的癌症。
1.2HPV 基因分型根据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以WHO 的HPVNetLab 为代表的几个HPV 研究机构提出高危型HPV 的概念。
这类方案将与宫颈癌相关程度较为清楚的HPV 型归为高危型HPV 和疑似高危型HPV ,其中15个高危型HPV 被证实与宫颈癌密切相关,型别为16、18、31、33、35、39、45、51、52、53、56、58、59、66、68,3个疑似高危型HPV 可能与宫颈癌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