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整体预应力结构与张拉锚固体系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7
房屋整体预应力结构与张拉锚固体系————————————————————————————————作者:————————————————————————————————日期:ﻩ浅谈房屋整体预应力结构与张拉锚固体系张志强(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房屋整体预应力结构技术不同于单个构件,它是集技术先进性、综合性和专业性于一体的高效预应力结构技术,代表了现代建筑业的工业化发展方向。
它与其它许多先进技术相结合,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1.房屋整体预应力结构房屋整体预应力结构是应用预应力技术将地基基础、楼屋面、墙柱组装成整体的一种结构形式。
典型的房屋整体预应力结构体系有以下几种:1.1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板柱(板墙、梁柱)结构体系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板柱(板墙、梁柱)结构是在明槽(板之间、梁之间)配折线预应力筋,将预制板(梁)与柱(墙上垫块)在纵横2-3个方向拼装成无梁无柱帽,并只靠板(梁)柱(墙)之间平接接头和摩擦节点受力的装配整体式预制预应力混凝土骨架体系,国标上称为IMS体系。
我国1977年开始研究开发该体系.1979年建成全国第一栋试验建筑(它标志了我国房屋整体预应力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至今已在北京、四川、唐山、沈阳、石家庄、广州、天津、兰州、常州等地建造住宅、商场、图书馆、办公楼、体育馆、厂房等20多万m2建筑。
编制并出版了《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板柱建筑技术规程(CECS52:93)》。
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板柱(板墙、梁柱)结构一般为大柱网、大开间,空间布置灵活,平面利用系数大。
同时还具有构件类型少,节点构造简单,预制装配程度高,施工速度快,现场作业少,结构整体性能好,抗震能力高等优点,是一种通用的很有发展前途的整体预应力结构体系。
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板桩(板墙、梁柱)结构适用于一切工业与民用建筑,可设计各种形状,如圆形、六角形等,当柱网较大时可做成拼装结构。
在设计时,要掌握结构及整体预应力工艺特点,例如抗震缝、沉降缝、伸缩缝等。
施工工艺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张拉与锚固技术施工工艺: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张拉与锚固技术预应力混凝土梁是建筑领域中常用的结构形式之一,它通过预先施加的预应力张拉力使混凝土结构在使用阶段能够承受更大的荷载和变形。
在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施工过程中,张拉与锚固技术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本文将详细介绍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张拉与锚固技术。
一、工艺流程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张拉与锚固技术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材料准备:首先需要准备好用于张拉的预应力钢束、锚具和张拉设备。
预应力钢束通常由钢丝绳或钢束组成,锚具用于固定钢束的一端,张拉设备用于施加预应力张拉力。
2.布置钢束:根据设计要求,在混凝土梁的模板中布置好预应力钢束,确定好钢束的位置和布置方式。
3.张拉:使用张拉设备对预应力钢束进行张拉,施加预先设计好的预应力张拉力。
张拉的过程需要控制力的大小和速度,保证混凝土梁的正常工作性能。
4.锚固:在钢束张拉完成后,使用锚具对钢束进行锚固,固定住钢束的一端。
锚固的方式通常有机械锚固和粘接锚固两种。
5.混凝土浇筑:在完成钢束的张拉与锚固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确保浇筑密实度和结构的一致性。
二、张拉技术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张拉技术是保证预应力钢束施加合适张拉力的关键。
张拉的力大小应根据设计要求来确定,过小的张拉力可能导致梁的荷载承载能力不足,过大的张拉力可能会引起混凝土开裂。
在进行钢束张拉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张拉力的控制:张拉力的大小需要根据设计要求来确定,通过张拉设备施加合适的力大小。
在施加张拉力的过程中,要控制力的增长速度,避免过快或者过慢导致混凝土结构的变形和损害。
2.延伸长度的测量:在张拉过程中,需要对预应力钢束的延伸长度进行测量,确保钢束的张拉达到设计要求。
测量方法可以采用测量仪器,如应变计或者伸缩计等。
3.张拉后的调节:在完成钢束的张拉后,需要对钢束的张拉长度进行调节,保证梁的几何尺寸与设计要求一致。
调节可以通过调整锚具来实现。
混凝土预应力张拉及锚固技术研究一、前言混凝土预应力技术是现代建筑领域中应用广泛的一项技术。
通过在混凝土结构体中预先施加应力,可以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结构体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而混凝土预应力技术的核心就是预应力张拉及锚固技术。
因此,本研究将围绕混凝土预应力张拉及锚固技术进行全面的研究,旨在探讨该技术的原理、施工方法、优缺点及发展趋势等方面的问题。
二、混凝土预应力张拉原理混凝土预应力张拉是指通过在混凝土结构体中预先施加应力,使其在承受荷载时具有一定的内部应力,从而提高混凝土结构体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混凝土预应力张拉分为单张拉和双张拉两种形式。
1.单张拉单张拉是指在混凝土结构体中只施加一组预应力筋,使其在受荷时具有一定的内部应力。
单张拉适用于较小的跨径和荷载。
2.双张拉双张拉是指在混凝土结构体中施加两组预应力筋,使其在受荷时具有两组内部应力。
双张拉适用于较大的跨径和荷载。
混凝土预应力张拉的原理是通过在混凝土结构体中施加预应力筋,使其产生内部应力,从而提高混凝土结构体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根据张拉筋的张拉程度和位置,可以将混凝土预应力张拉分为单张拉和双张拉两种形式。
三、混凝土预应力锚固技术混凝土预应力锚固技术是指在混凝土结构体中施加预应力筋后,通过锚固技术将预应力筋固定在混凝土结构体中,使其能够承受荷载。
混凝土预应力锚固技术是混凝土预应力技术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1.锚固头锚固头是混凝土预应力锚固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锚固头通常由钢板、锚固母体和锚固螺栓等部分组成。
锚固头的作用是将预应力筋锚固在混凝土结构体中,使其能够承受荷载。
2.锚固长度锚固长度是指预应力筋在混凝土结构体中被锚固的长度。
锚固长度的大小对混凝土结构体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3.锚固力锚固力是指预应力筋在混凝土结构体中被锚固后所承受的力。
锚固力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结构体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混凝土预应力锚固技术是混凝土预应力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预应力锚固体系预应力锚固体系文档模板范本:1.引言预应力锚固体系是一种用于构造物中的预应力材料的锚固和传力装置。
本文档旨在提供对预应力锚固体系的详细说明,包括设计原理、种类、安装步骤、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2.预应力锚固的概念与原理预应力锚固体系是通过施加预应力力量来调整和控制混凝土结构的应力和变形分布。
它包括锚固器、锚具、张拉钢束和预应力混凝土。
预应力锚固的原理是利用张拉钢束的预应力力量将混凝土结构的内部应力提高到超过外部荷载的水平。
2.1 锚固器的种类与功能2.1.1 锚固器的分类2.1.2 锚固器的功能与作用2.2 锚具的种类与选择2.2.1 锚具的分类与特点2.2.2 锚具的选择与设计考虑因素2.3 张拉钢束的选择与安装2.3.1 张拉钢束的种类与特点2.3.2 张拉钢束的预应力张拉过程2.3.3 张拉钢束的锚固与固定3. 预应力锚固体系的设计与计算3.1 预应力锚固的设计原则与约束条件3.2 锚固长度的计算方法与规范要求3.3 锚固系统的设计与分析方法4. 预应力锚固体系的施工流程4.1 施工前准备4.2 预应力锚固体系的安装步骤与方法4.3 预应力锚固的张拉与锚固4.4 清理与检查5. 质量控制与检验5.1 质量控制的目标与原则5.2 锚固体系的质量检验与验收标准5.3 质量问题的处理与解决方案6. 应用与案例分析6.1 预应力锚固体系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6.2 预应力锚固体系在建造工程中的应用6.3 预应力锚固体系在海洋工程中的应用7. 附件本文档所涉及的附件如下:- 图纸、平面布置图等- 设计计算表格、数据表格等- 施工工艺流程图、施工方案等8. 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档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如下:- 预应力锚固体系法规相关文件的名称与解释- 相关标准与规范的引用与注释。
预应力张拉用锚固体系的应用分析抚顺建设集团公司王焕军李国杰混凝土可用先张法、后张法或后张自锚法预加应力。
(一)安装张拉系统1)按要求编束、穿束;2)安装:①锚板②夹片③限位板④千斤顶⑤工具锚(二)张拉1)向张拉缸加油至设计值;2)测量伸长值;3)做好张拉记录。
(三)锚固1)打开高压油泵截止阀,张拉缸油压缓慢降至零;2)活塞回程。
(四)封端1)卸下工具锚、千斤顶、限位板;2)灌浆;3)切除多余钢绞线,封锚;4)用混凝土将端部封平。
1-锚板;2-夹片;3-限位板;图1 张拉工艺过程示意4-千斤顶;5-工具锚板;6-工具夹片;7-钢绞线预应力张拉用锚固体系及张拉装置有XM、QM、HVM、CQXM、OVM、STM、AM等型号,以下逐一介绍HVM型。
二、HVM锚固体系及张拉装置的种类及特点(一)锚固体系HVM锚固体系由张拉端锚具(HVM锚具、BM扁锚、HM锚具)、固定端锚具(H型、P型)、连接器(HVML)和波纹管组成。
按钢绞线的直径可分为HVM15、HVM13、BM15、BM13、HM15、HM13型锚具,该锚具体系具有如下优点:●应用范围广,可锚固标准强度为2000MPa及其以下级别的Φ12.7、Φ12.9、Φ15.24、Φ15.7mm钢绞线。
●可选择范围广,HVM锚固体系适用于钢绞线根数为1至55根;在此基础上还可增加钢绞线根数,以满足设计要求。
●具有良好的放张自锚性能,夹片跟进平齐,夹持性能稳定,施工操作简便。
●锚固效率系数高,锚固性能稳定、可靠。
1、锚具HVM锚具分为张拉端锚具和固定端锚具。
张拉端锚具分为圆型锚具、BM型扁锚、HM型环锚,固定端锚具分为H型压花锚、P型挤压锚。
1.1 HVM型张拉端锚固体系HVM多根数钢绞线张拉端锚固体系包括:HVM13、HVM15和HVM18圆形锚具,用于扁平结构的BM扁形锚具;用于环状应力结构的HM环形锚具。
HVM圆形锚具由夹片螺旋筋、锚板、锚垫板以及四部分组成。
预应力钢筋的张拉与锚固施工技术引言:在建筑和基础设施领域,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被广泛应用,它具有较高的抗弯、抗剪和抗震能力。
而预应力钢筋的张拉与锚固施工技术是实现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性能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从预应力钢筋的概念入手,介绍预应力钢筋的张拉过程及常用的锚固施工技术。
一、预应力钢筋的概念及分类预应力钢筋是通过施加预先设定的拉应力,使钢筋在混凝土节点中形成压应力,以增加构件的承载能力。
根据预应力钢筋结构的性质和受力方式,预应力钢筋可以分为两类,分别是张拉预应力钢筋和压制预应力钢筋。
二、张拉预应力钢筋的施工步骤张拉预应力钢筋是将钢筋首先固定在构件两端的锚具处,然后通过设备施加拉力,使钢筋产生预压力。
张拉预应力钢筋施工的步骤主要包括预先布置锚固装置、张拉钢筋和锚固。
三、常见的张拉设备及其原理在张拉预应力钢筋的过程中,使用的设备主要有液压张拉机和千斤顶。
液压张拉机通过液压系统产生大的拉力,用于张拉钢筋。
千斤顶则利用螺旋传动机构,通过人力或电动将拉力传给钢筋。
四、张拉后的锚固处理张拉后的钢筋需要在锚具处进行固定,以确保预应力钢筋的拉力长期保持。
常见的锚固方法有短固定锚固、激励锚固以及粘结锚固等。
五、压制预应力钢筋的施工特点压制预应力钢筋是将钢筋设为受拉构件,在其上施加压力以增加构件的抗弯能力。
压制预应力钢筋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有受力构件的几何形状和搭接长度的确定、锚固端的设计和承载能力的检测等。
六、常用的压制预应力锚固技术压制预应力锚固技术一般采用锚楔锚固技术,通过在锚固部位设置一定数目的楔形槽,在压力的作用下将楔形锚楔推入槽中,起到锚固的作用。
此外,还有螺栓固定和粘结固定等技术。
七、预应力钢筋张拉与锚固的质量控制预应力钢筋的张拉与锚固是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其质量直接关系到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质量控制主要包括设备的选用与检测、断裂力的控制、锚具的质量检验以及锚固长度的监测等。
八、结论预应力钢筋的张拉与锚固施工技术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的张拉施工方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桥梁、高层建筑等工程项目中的结构体系。
通过预先施加预应力,可以使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具有更好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
而张拉施工作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的一项重要工艺,对于保证结构的质量和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着重介绍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常见的张拉施工方法。
一、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的张拉施工方法概述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张拉施工方法根据张拉杆的类型和排列方式,可以分为两种主要的方法:单端张拉法和双端张拉法。
1. 单端张拉法单端张拉法是指将张拉杆的一端固定在混凝土构件上,而另一端则通过张拉机械进行拉伸,使其受到预应力的作用。
这种方法适用于较小的构件或较小张拉力的情况。
2. 双端张拉法双端张拉法是指在混凝土构件的两端分别设置张拉杆,并通过张拉机械同时对两端的张拉杆进行拉伸。
这种方法适用于较长的构件或较大张拉力的情况。
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的张拉施工步骤1. 施工准备阶段在进行张拉施工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并编制相应的施工图纸。
其次,需要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包括张拉杆、预应力锚具、张拉机械等。
同时,还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并进行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2. 张拉杆的固定和锚固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中预留相应的孔洞或道槽,用于固定和锚固张拉杆。
首先,将张拉杆穿过混凝土构件,并用锚具进行固定。
然后,在张拉杆的另一侧,用专用的锚固装置将其锚固在混凝土构件内部,确保张拉杆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3. 张拉机械的设置和调试根据施工方案要求,设置合适的张拉机械,并根据预计的张拉力进行调试。
通过张拉机械的作用,施加预应力到混凝土构件上。
在施加预应力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张拉的速度和力度,确保预应力的准确施加。
4. 张拉过程的监控和控制在张拉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张拉力进行即时监控和控制。
通过张拉力测量仪器,对张拉杆的张拉力进行实时监测。
住宅小区号楼预应力施工方案
提出预应力方案前,需要进行现场勘测和分析设计要求。
通常
情况下,预应力方案包括预应力布置、锚固方式和回缩量控制等。
1. 预应力布置
预应力布置的目的是在保证楼房承载能力的前提下,最小化空
心率和应力集中。
建议采用双向张拉方式,将所有的钢束平行布置,距离之间相等,安装在地下室的混凝土结构中。
每个楼层的布置按
以下顺序进行:首先布置梁的预应力钢筋,然后再按顺序布置梁板,最后是板的预应力钢筋。
2. 锚固方式
在这里,建议采用梁的端部预应力锚固和板的中部预应力锚固。
梁的端部预应力锚固可采用预应力钢束浇筑梁头,端部埋置锚具,
通过锚固套筒锚固锚具,并靠锚具调整进行张拉,完成锚固。
板中
部预应力锚固则需要在混凝土中设置穿孔来固定锚具,通过卡箍和
锚具完成张拉,最终完成锚固。
3. 回缩量控制
在预应力设计中,回缩量较大可能会影响楼房的承载能力以及
抗裂性能。
为了保证预应力的预切损失在允许范围之内,可以采用
以下方法控制回缩量:
(1)在施工过程中保持潮湿状态,防止混凝土过早干燥。
(2)在浇筑之前,在混凝土中加入适量的缓凝剂,以减少混凝土的内部压力和强度释放。
(3)采用现代材料和生产工艺来控制混凝土的回缩,如高性能混凝土、低水-水泥比和混凝土混合剂等。
总之,在预应力施工方案设计中,需要考虑楼房的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确保预应力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同时控制施工成本和时间,达到长期的结构安全和稳定性。
桥梁施工中的预应力张拉与锚固工艺桥梁是连接两地的纽带,而其中一个重要的构造元素就是预应力张拉和锚固工艺。
预应力张拉和锚固工艺是桥梁施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们的正确施工直接关系到桥梁的强度和稳定性。
一、预应力张拉工艺在桥梁施工中,预应力张拉是一种通过施加预先设定的张力,改变构件的应力状态,从而提高构件的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的方法。
预应力张拉工艺一般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1.确定预应力张拉的位置和方向; 2.选取适当的支撑与夹具; 3.施加预应力张拉力; 4.测定张拉力的大小和张拉应力的分布。
在进行预应力张拉工艺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1.预应力钢束的布置要合理,避免产生附加应力; 2.张拉钢束要保持,防止松动; 3.张拉力大小要准确可控,避免超负荷; 4.张拉应力要均匀,避免产生应力集中。
通过科学的预应力张拉工艺,可以使桥梁具有更好的荷载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提高桥梁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二、锚固工艺锚固工艺是将预应力张拉力通过锚固装置传递到混凝土构件中的过程。
正确的锚固工艺可以有效地将预应力张拉力固定在混凝土中,保证桥梁的稳定性。
在进行锚固工艺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1.选择适当的锚具,确保其强度和可靠性; 2.锚固长度要足够,以保证预应力张拉力的有效传递; 3.锚固装置要与构件紧密连接,避免出现位移和松动; 4.锚固区域要进行足够的加固,以提高锚固的承载力。
通过科学的锚固工艺,可以确保预应力张拉力的有效传递,增强桥梁的整体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三、预应力张拉与锚固工艺的关系预应力张拉和锚固工艺是桥梁施工中密不可分的两个环节。
预应力张拉工艺确定了预应力力的大小和方向,而锚固工艺则将这个力传递到混凝土构件中。
预应力张拉和锚固工艺的关系密切影响着桥梁的强度和稳定性。
如果预应力张拉工艺不当,可能导致预应力力的大小不准确,无法满足设计要求;如果锚固工艺不好,可能导致预应力力不能有效地传递,从而影响桥梁的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
房屋整体预应力结构与张拉锚固体系浅谈房屋整体预应力结构与张拉锚固体系张志强(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房屋整体预应力结构技术不同于单个构件,它是集技术先进性、综合性和专业性于一体的高效预应力结构技术,代表了现代建筑业的工业化发展方向。
它与其它许多先进技术相结合,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1.房屋整体预应力结构房屋整体预应力结构是应用预应力技术将地基基础、楼屋面、墙柱组装成整体的一种结构形式。
典型的房屋整体预应力结构体系有以下几种:1.1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板柱(板墙、梁柱)结构体系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板柱(板墙、梁柱)结构是在明槽(板之间、梁之间)配折线预应力筋,将预制板(梁)与柱(墙上垫块)在纵横2-3个方向拼装成无梁无柱帽,并只靠板(梁)柱(墙)之间平接接头和摩擦节点受力的装配整体式预制预应力混凝土骨架体系,国标上称为IMS体系。
我国1977年开始研究开发该体系.1979年建成全国第一栋试验建筑(它标志了我国房屋整体预应力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至今已在北京、四川、唐山、沈阳、石家庄、广州、天津、兰州、常州等地建造住宅、商场、图书馆、办公楼、体育馆、厂房等20多万m2建筑。
编制并出版了《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板柱建筑技术规程(CECS52:93)》。
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板柱(板墙、梁柱)结构一般为大柱网、大开间,空间布置灵活,平面利用系数大。
同时还具有构件类型少,节点构造简单,预制装配程度高,施工速度快,现场作业少,结构整体性能好,抗震能力高等优点,是一种通用的很有发展前途的整体预应力结构体系。
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板桩(板墙、梁柱)结构适用于一切工业与民用建筑,可设计各种形状,如圆形、六角形等,当柱网较大时可做成拼装结构。
在设计时,要掌握结构及整体预应力工艺特点,例如抗震缝、沉降缝、伸缩缝等。
整体预应力施工是该体系施工的关键,建立可靠的预应力又是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的关键。
预应力施工分楼层进行,每一层预应力筋先张拉锚固再压折固定。
张拉压折后,对柱孔及垫块挤压水泥浆,明槽内浇灌混凝土。
1.2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体系房屋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于五、六十年代在美国首先发展,在美国90%以上的楼盖为无粘结预应力结构,已有-亿平方米的建筑采用该技术,并以每年一千万平方米的速度增长。
这是因为无粘结预应力施工简单,不需留孔、灌浆,可同普通钢筋一样放入模板内浇筑混凝土,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再张拉锚固。
但无粘结结构与有粘结结构受力不同,受弯裂缝宽而少,呈脆性破坏,承载力比有粘结低,预应力力筋强度不能充分发挥,全靠两端锚具持力,所以至今有些国家还禁止使用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我国于1973年开始研究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现在已有很大发展。
北京市开发了无粘结预应力成型工艺及现浇无粘结预应力平板成套技术。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编制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2-93)》。
北京、大连、南京、福建、天津、上海、江西、湖南及深圳等地都建起了无粘结预应力筋生产线。
北京、江苏、上海、广州等几十个省市采用无粘结力建造住宅、办公楼、饭店、体育场、工业厂房等达100多万m2。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形式有平板(单、双向)、双向密肋板(梁)、井字梁、扁梁、框架梁、悬挑梁、简支梁、门架等。
十多年来,我国有关科研单位和高校对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进行了系统了试验和研究,在设计理论上有了很大发展。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即无粘结预应力施工,包括无粘结筋的制作、铺放、张拉锚固及端部锚具保护处理等。
1.3高效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高效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是在框架梁(柱)中采用了高强预应力筋(有粘结或无粘结的高强钢丝、钢绞线或钢筋)、按超静定期结构与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理论设计。
该体系性能好、跨度大,是建设部“八.五”重点开发项目之一。
目前全国已有100多项工程,共100多万m2建筑采用了高效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并已推广到北京、上海、江苏、天津等22个省市。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分为整体装配式和现浇整体式。
现浇结构分为有粘结与无粘结结构。
有单跨单层和单跨多层,有多跨单层和多层,还有双向主次梁,井字梁,密肋梁等。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首先是确定方案根据给定的条件,确定结构形式、尺寸、梁柱截面及配筋。
设计人员主要考虑结构的总体性能,使结构性能优良、经济和安全,并考虑可能引起破坏的各种约束和环境因素,以达到使用功能和环境结合,使预应力能有效作用于结构的目的。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包括梁柱施工、预应力孔道留设、张拉锚固及孔道灌浆等。
孔道成型方法有预埋金属波纹管,塑料管、钢管;钢管抽拔、胶管抽拔等。
孔道成型后,可用穿预应力筋的方法疏通孔道。
预应力筋既可在混凝土浇筑前穿入,也可浇筑后穿入。
预应力筋穿入孔道后直到张拉锚固完毕,严禁电气焊及接地电流损伤预应力筋。
预应力张拉可以随楼层进行,也可以数层一起先上后下或先下后上进行。
预应力张拉锚固应不占工期或很少占工期。
1.4大悬挑与转换大梁结构体系为适应新型预应力结构的发展,充分利用空间,发行更新旧有房屋与厂房,现代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大通廊、大悬挑、大挑层、大雨蓬等构造形式不断出现。
采用预应力重载大悬挑与传力转换大梁结构,具有刚度大、变形小,不开裂及自重轻的优点,可节约混凝土45%,节约钢材20%。
预应力大悬挑与转换大梁的结构设计要考虑梁柱节点刚接还是铰接、用有粘结筋还是无粘结筋、结构的截面形式、局部承压和端部抗裂等。
要保证一定的安全系数,一般抗裂安全系数为1.26-1.29,强度安全系数为2.5。
施工方法分预制装配式和现浇后张式。
预应力张拉锚固工艺包括孔道成型;锚具、预应力筋制作;穿束,张拉锚固;孔道灌浆;端部处理及封闭端部锚具,防护等。
1.5预应力悬索网壳等特种结构我国预应力技术在特种结构中的应用已有30多年历史,北京火车站中央大厅就采用了预应力双曲大扁壳屋顶(1959年建成)。
近十几年来,在特种结构中越来越多地应用了预应力技术,形式多种多样,有预应力悬索网壳屋盖、电视塔、核电站安全壳等,与同样用途的其它结构比较,造价低、节约材料、施工方便,并能提高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
预应力技术广泛应用于特种结构,解决了环向预应力和竖向预应力的技术问题,特别是在电视塔高耸结构中,解决了超长预应力筋的的施工技术问题。
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在天津电视塔施工中,总结出超长竖向张有粘结钢绞线预应力施工工法,被列为国家级工法(YJGF-29-92)。
特种结构的设计比较复杂,要分别具体对象,进行方案造反进行承载力,抗裂,抗风、变形计算。
对预应力张拉锚固体系进行选择,对预应力损失进行计算,有时要先做试验。
特种结构预应力施工主要是环向预应力、竖向预应力、无粘结预应力。
无粘结预应力主要指空中悬索,由于长期暴露空中,预应力索防腐(防火)要求特别严格,外包材料要牢固、耐久,对锚具的要求更严格。
2预应力张拉锚固体系我国高效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从单个构件发展到房屋整体预应力阶段,其中预应力张拉锚固体系是关键。
由不同的高强预应力筋、锚(夹)具、连接器和张拉锚固设备组成不同的张拉锚固体系,形成不同的施工工艺。
它们之间有共同点,但更要注意不同之处。
各种张拉锚固体系不断改进、完善和创新,施工工艺有了很大进步。
选用预应力张拉锚固体系时,在满足技术要求前提下,造价要低。
设计与施工人员对某种张拉锚固体系的熟悉程度,也决定着某体系是否被采用。
下面介绍几种在房屋整体预应力结构施工中常用的张拉锚固体系,供选择参考。
2.1高强钢丝束张拉锚固体系高强钢丝质量稳定,工艺简单,是比较理想的适用材料。
目前我国研制的高强钢丝已有10多个品种,20多家生产,年产30万吨。
2.1.1锚具高强钢丝束的锚具有锥形锚、镦头锚,夹片锚。
a锥形锚:锥形锚锚固性能好,构造简单,制作使用方便,造价低廉。
高强钢丝束一端张拉,张拉端可用锥形锚,固定端可用镦头锚板。
这种体系与中低强度预应力钢材比较,可节约钢材40-60%,降低造价20%-30%。
该体系被选入全国通用建筑标准图集中,并编写了“高强钢丝预应力混凝土标准构件的施工建议”。
b镦头锚。
钢丝镦头锚有近十种类型,最简单的是镦头锚板,分为固定端、张拉端、组合式等,其它类型有单根钢丝镦头锚、镦头螺杆锚、杯型镦头锚、环形镦头锚、冷铸锚等。
镦头锚有很多优点:(1)锚固钢丝根数灵活,从单根到几百根均可;(2)锚固安全可靠、预应力损失小;(3)锚具加工简单方便;(4)张拉速度快;(5)节约预应力钢丝。
但两端镦头的钢丝长度要求严格,下料长度计算复杂、用人工较多。
张拉端用杯型墩头锚时要扩大预留孔。
镦头锚造价比锥形锚贵,但比夹片锚便宜。
c夹片锚。
钢丝束夹片锚只能锚固规格为7φs5、7φs7及其以下为单元的钢丝束,可组成群锚。
夹片锚体积小、重量轻、张拉锚固方便,但造价高。
2.1.2张拉锚固设备高强钢丝张拉锚固设备有钢丝液压冷镦器锥锚式、穿心式等张拉千斤顶及配套高压油泵,高压胶管、接头、油嘴等。
锥锚式千斤顶用锥形锚施工。
在锚固钢丝束时,要注意钢丝之间粗细、长短一样,以达到张拉后松紧一样。
要根据钢丝、锚具、千斤顶的不同,确定顶压锚塞力,要注意滑丝、断丝、伸长值过大(小)、内缩值过大等现象的发生和处理。
穿心式千斤顶和夹片锚或锥形锚一起使用时,需配设承力筒、顶压分丝头、工具锚等。
张拉锚固钢丝束时,除前述注意事项外,还要注意锚具内各夹片之间缝隙均匀,夹片端面平整一致(不能凸凹不平)。
夹片上如有片位号,要按片位号安装。
夹片上与工具锚环之间要加涂黄油以利于退夹片。
用YL拉杆式或YC穿心式带拉杆千斤顶张拉带有螺纹连接的镦头锚时,各部分之间螺纹连接圈数不得少于8扣,同一型号的螺钉纹要有互换性。
当预应力筋一一锚具组装件被拉到标准强度的75%锚固后又放松时,螺纹应能拧动自如。
张拉过程中,要注意孔道、锚具、千斤顶等互相之间对中。
2.2高强钢绞丝张拉锚固体系高强钢绞线由高强钢丝扭结而成。
以一根钢绞线代替多根钢线,具有钢丝(软)和钢筋(粗)的共同特点。
使用钢绞线具有施工方便、张拉锚固简单、扭裹性能好、强度高、延性大,安全可靠等优点。
但也存在很多缺点,如强度利用系数较低。
价格比钢丝高,张拉力大;锚具(连接器)构造比较复杂等。
钢绞线锚具有锥形锚、夹片锚、固定端压花锚、压头锚与环状锚。
锥形锚又分齿塞式锥形锚。
可锻铸铁(钢)锥形锚,目前锥形锚每束最多锚12根。
夹片锚分多夹片锚及二夹片或三夹片为单元的群锚。
多夹片锚每束最多锚7根。
由于钢绞线及其锚具造价高,如何降低造价成为一个关键。
钢绞线固定端如用压花锚固、压头锚固和环状锚固,能节约钢材和锚具,简化张拉锚固工艺,降低造价。
钢绞线张拉锚固设备有锥锚式、穿心式千斤顶及配套高压油泵、压花机、压头机、穿束机等。
我国专为张拉锚固单根钢绞线夹片锚研制的小型前置内卡式千斤顶,使工具锚内藏于千斤顶前端内,不但能自动夹紧钢绞线张拉和自动退锚,不必担心夹片飞出伤人,而且钢绞线张拉锚固长度只需200mm,节约了预应力钢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