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微创介入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格式:pdf
- 大小:1.07 MB
- 文档页数:24
2019年冠脉介入领域研究进展(完整版)随着冠状动脉介入技术迅速发展,每年都有大量冠脉介入相关研究结果发布。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相关研究重点在于优化治疗策略,开发新型设备和药物疗法以改善治疗效果,以及对高危患者进行识别和危险分层,以使更多患者从PCI治疗中受益。
本文总结2019年发表的关键研究结果并讨论其对临床实践的影响。
1. 心脏骤停或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运重建时机COACT[1]研究将552名在院外发生心源性心脏骤停的患者随机分配到即刻冠状动脉造影(CAG)并在必要时进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治疗组和待神经系统恢复后延迟进行CAG组。
研究结果发现:即刻CAG组急性血栓闭塞率更低,而两组患者出院时生存率、90天生存率、神经功能方面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
COMPLETE[2]研究关注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不同PCI策略。
2019年公布的3年随访结果显示:与不完全性血运重建相比,完全性血运重建患者心血管死亡和心肌梗死(MI)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更低。
同时,与出院后45天内再次入院完成完全血运重建相比,在一次住院期间内完成的患者复合终点发生率更低。
2. 慢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和药物治疗2019年ESC慢性冠脉综合征指南[3]首次摒弃了稳定型冠心病,提出慢性冠脉综合征(CCS)的概念,旨在区别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同时,强调冠脉病变慢性进展的过程,即慢性进展而非稳定。
一项纳入了16029名CCS患者的回顾性研究[4]结果提示:当心肌缺血性负荷> 5–10%时,早期血运重建能够改善患者预后。
然而,COURAGE研究[5],7.9年的随访结果却提示PCI并没有改变患者远期预后。
同时该研究结果提示与缺血程度相比,存在病变的冠脉数量对远期预后的预测意义更大。
在2019年AHA大会上首次公布的ISCHEMIA[6]研究3.3年的随访结果显示:对于中、重度缺血患者,单纯药物治疗和药物+PCI治疗两组患者包含心血管死亡、MI、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力衰竭等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药物+PCI组患者因心绞痛症状减轻、自发性MI 发生率降低而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微创介入医疗器械行业分析报告微创介入医疗器械,简称MIS(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医疗器械,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安全高的医疗技术。
其核心是通过微创手段在人体内部进行切除、修复、矫正、疏通等治疗,通过精密的器械和高清的影像技术,实现在最小切口下最大功效的效果;MIS技术的介入医疗器械类别较多,例如:内窥镜、微创手术系统、微创介入血管化学栓塞球、微创心脏支持装置等。
一、产业链MIS医疗器械的产业链主要包括:医疗器械及配件生产企业、医疗影像检测设备及配件生产企业、医院及诊所等医疗机构、第三方服务商等。
二、发展历程自20世纪70年代用于眼科手术,到80年代用于胆道、胆囊手术,90年代用于普外科、妇科等,20世纪90年代之后,以外科微创为主的MIS开始走向多学科领域,如:神经内镜学、整形美容、介入学等领域。
未来,随着MIS技术的发展,合理的技术应用将为救治严重的疾病提供新解决方案。
三、行业政策文件及其主要内容1.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布的《医疗器械网络广告监督管理办法》:主要内容是对网络广告进行规范管理,防止虚假广告误导消费者。
2.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布的《医疗器械广告审查标准》:对医疗器械的广告进行标准化、规范化要求,减少误导消费者、降低医疗器械产业的不良影响。
3.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构建安全、高效、可持续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现代医药产业体系,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四、经济环境近年来,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公众健康意识增强使得MIS医疗器械市场需求不断增大。
2018年,中国MIS市场规模已经超过530亿元,预计到2022年将增至733亿元。
五、社会环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对医疗器械安全性的关注度也不断增加。
MIS 的推广和发展,也离不开公众对它的认知和接受度的提高。
六、技术环境MIS技术不断创新,如机器人辅助手术、纳米医疗、虚拟现实技术等,为MIS产业提供了无限可能。
2019年主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行业标杆心脉医疗研究报告一、国内主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龙头1.1公司是主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龙头企业公司是港股上市公司微创医疗子公司,主要从事主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主动脉覆膜支架系统、外周血管支架系统、外周血管球囊扩张导管等产品;公司还拥有国内唯一获批上市的可在胸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术中支架系统。
2019年中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17194.51万元,同比增长41.64%,实现归母净利润8501.33万元,同比增长40.54%。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7689.97万元,同比增长38.66%。
图1公司近年收入、利润及增长概况图 2 公司近年净利润率、毛利率及费用率概况1.2主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医疗器械市场发展情况主动脉疾病主要包括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瘤,目前,我国治疗主动脉疾病的临床方案主要分为药物保守治疗、外科开放式治疗、腔内介入治疗。
腔内介入治疗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崭新临床治疗技术,只需在患者腿部股动脉切口,将覆膜支架系统导入到病变部位后进行释放,使覆膜支架在血管腔内将动脉瘤隔绝,消除动脉瘤壁承受的血流冲击并维持主动脉血流通畅。
服务于腔内介入治疗需求,主动脉覆膜支架是主动脉疾病治疗中经常使用的介入医疗器械。
主动脉腔内介入治疗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患者痛苦少。
我国主动脉血管腔内介入医疗器械正处于高速成长阶段,市场规模由2013 年的 5.5 亿元增长至2017的10.3 亿元,复合增长率高达17.2%。
随着我国主动脉疾病筛查技术不断发展、临床相关经验不断提升、人民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我国主动脉介入医疗器械预计市场规模于2022 年增长至19.5 亿元。
图3 2013-2022 年我国主动脉介入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单位:亿元)外周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外周动脉疾病和静脉疾病。
外周动脉疾病是指因外周动脉局部狭窄或闭塞导致的身体局部缺血的疾病,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后,会引起间歇性跛行、腿部或足部皮肤发冷、慢性疼痛和坏疽等症状。
2019年微创医疗专题研究:冠脉支架市场空间广阔,PCI手术量提升正文目录1.研发创新型器械企业,业绩逐步好转 (4)1.1.全球化布局的创新型高端医疗器械企业 (4)1.2.业务规模持续扩大,业绩有望逐步好转 (4)1.3.研发不断加码,创新成就未来 (5)2.冠脉支架市场空间广阔,PCI手术量提升 (6)2.1.PCI手术快速提升,冠脉支架市场空间大 (6)2.2.“火鹰”焕发新生,FIRESORB未来可期 (8)3.骨科业务国内开花,减亏趋势明显 (11)3.1.国内骨科快速增长,进口替代提速 (11)3.2.减亏趋势明显,国内市场提速 (12)4.业务布局多点开花,高端平台 (14)4.1.收购Livanova CRM业务,起搏器国内市场前景广阔 (14)4.2.主动脉与外周血管介入快速发展 (16)4.3.多个业务快速推进 (18)5.盈利预测与评级 (19)5.1.关键假设 (19)5.2.盈利预测与评级 (20)6.风险提示 (20)图表目录图表1:公司发展历程 (4)图表2:公司近年来营收和同比增速 (4)图表3:公司近年来归母净利润和同比增速 (4)图表4:2019H1公司各业务收入构成 (5)图表5:公司近年来销售毛利率变化情况 (5)图表6:近年来公司研发投入及增长率 (5)图表7:可比同行业公司研发投入占收入比情况 (5)图表8:冠脉支架发展历程 (6)图表9:2016年全球前十大死亡原因(万人) (7)图表10:我国城乡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 (7)图表11:中国PCI手术例数、预测的支架植入数及其对应的增速 (7)图表12:STEMI病例及直接PCI病例数和占比 (8)图表13:中国百万人口PCI病例数与发达国家差距 (8)图表14:微创医疗历年心血管介入产品业务收入和增速 (8)图表15:公司两款支架的销售收入和增速 (9)图表16:预估的公司两款支架的销量情况 (9)图表17:国内市场主要支架品类情况 (9)图表18:江苏冠脉支架带量采购结果 (10)图表19:公司冠脉支架业务市场测算 (11)图表20:中国骨科植入市场的规模和增速 (11)图表21:我国骨科细分市场竞争格局 (12)图表22:中国骨科细分产品国产化率 (12)图表23:国内主要企业的骨科业务增速 (12)图表24:公司骨科业务收入情况 (13)图表25:2019H1公司各大地区收入占比情况 (13)图表26:公司各大地区收入增速 (13)图表27:近期公司骨科产品的国内获批情况 (14)图表28:我国心脏起搏器历年植入量情况 (14)图表29:2018年我国心脏起搏器市场竞争格局 (14)图表30:历年我国心脏起搏器进口金额 (15)图表31:各地区每百万人起搏器植入量(台/百万人) (15)图表32:本土起搏器厂商主要情况 (15)图表33:公司大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板块收入及增速 (16)图表34:我国主动脉介入器械市场规模和增速 (16)图表35:我国主动脉介入手术量 (16)图表36:心脉医疗主动脉支架收入和增速 (17)图表37:2018年心脉医疗主动脉支架收入结构 (17)图表38:我国外周血管介入器械市场规模和增速 (17)图表39:我国外周动脉介入手术量 (17)图表40:心脉医疗外周血管支架收入及增速 (18)图表41:公司CRONUS术中支架系统 (18)图表42:公司神经介入板块收入及增速 (18)图表43:公司电生理医疗器械板块收入及增速 (18)图表44:公司各业务收入拆分和预测 (19)图表45:可比公司估值(2019年11月12日) (20)图表46:公司简易利润表预测情况(百万元) (21)。
微创治疗行业分析报告微创治疗是指在不开放手术的条件下,通过机械、电子、光学等技术手段,将微型手术器械和光纤控制器等设备植入体内,利用影像技术进行检测和治疗的一种医学技术。
由于微创治疗技术的优势明显,如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因此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一、定义微创治疗是以医学高新技术为核心,应用微型手术器械和光纤控制器等设备,通过机械、电子、光学等多种技术手段,在不开放手术的条件下,利用影像技术进行检测和治疗的一种医学技术。
二、分类特点1.设备小型化:微创治疗所使用的设备体积都比传统的医疗设备要小,这些特殊的医疗设备由于更加便于操作,所以不但可以减少患者的疼痛感,也不会给患者以太多的不适感。
2.治疗过程无创伤:微创的原则之一就是在治疗和检查的过程中,不给患者造成过多的伤害,保障患者的健康。
在治疗的时候,利用镜头等检测器监控,操作器械的同时,医生可以同时进入患者体内进行治疗。
3.治疗过程精准化:由于微创治疗所使用的设备功能越来越先进,因此越来越多的医学实践表明,其具有极高的精准性和高效性,波及范围也越来越广。
三、产业链1.上游厂商:包括图像设备、激光设备、微型手术器械等的生产商,主要为微创治疗的应用提供技术和设备支持。
2.中游企业:专业针对微创治疗提供技术、策划及营销支持的中介机构。
3.下游服务商:包括微创手术、微创诊断等专业技术服务、医疗器械设备的销售及维护等,是微创治疗的直接实施方。
四、发展历程随着21世纪以来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微创治疗技术陆续问世。
目前微创治疗技术已经应用到多个健康领域,如微波消融、侵袭性较小的肿瘤影像诊断和治疗、心血管微创技术等。
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发展,微创治疗技术将会更好地为人类健康事业提供重要的支撑和保障。
五、行业政策文件2016年11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对微创治疗技术做了相关规定,对微创治疗器械的使用和生产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六、经济环境在人类保健服务逐渐占据全球市场的今天,无论从产值、业务规模还是从人均支出来看,微创治疗技术都是高增长的,更是消费者迫切关注的领域。
神经介入市场调研报告范文一、引言神经介入技术是一种通过经皮穿刺将导管导入体内,应用光学、机械、电学等手段对神经系统进行疾病治疗或症状缓解的方法。
随着神经疾病的不断增多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神经介入市场在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神经介入市场的发展现状、竞争态势以及未来趋势,为投资者提供参考信息。
二、市场概况1. 市场规模神经介入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神经介入市场规模达到100亿美元。
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8%。
2. 市场驱动因素(1)神经疾病的高发率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神经疾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
脑卒中、帕金森病、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神经介入技术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受益于神经疾病高发的趋势。
(2)技术的不断进步随着科技的发展,神经介入技术取得了快速突破。
高精度的导航系统、先进的成像技术以及微创手术器械的发展,使得神经介入技术的治疗效果大幅提高。
这也进一步推动了神经介入市场的发展。
3. 市场竞争格局目前,全球神经介入市场具有较高的集中度,少数厂商占据着主导地位。
市场上的主要竞争者包括美敦力公司、哥伦比亚医疗公司、波士顿科学公司等。
这些公司凭借其长期积累的技术优势、产品创新以及市场拓展能力,稳定地占据市场份额。
此外,亚洲市场也在迅速崛起,香港的医疗器械公司亦明医疗正致力于开发独特的神经介入技术,具有较大的潜力。
三、市场前景1. 市场发展趋势(1)技术的不断创新随着人们对神经介入治疗效果要求的提高,技术创新将成为市场发展的重要动力。
未来的神经介入技术将更加精准、微创,同时具备更好的安全性和疗效。
(2)亚洲市场的增长潜力亚洲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多,为神经介入市场提供了巨大的机会。
亚洲地区的患者数量庞大,而神经介入技术在亚洲仍处于起步阶段,潜在市场规模巨大。
文章编号:1006-6586(2006)12-00 中图分类号:R318.08 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06-09-11作者简介:刘志道,博士,微创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副总裁;奚廷斐,研究员,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主任1 微创介入医学工程的现状与趋势微创介入医学工程或微创医疗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崭新技术,它揭开了医学科技的新篇章。
微创介入医学工程是通过采用一系列介入器械与材料(或称为微创器械与材料)和现代化数字诊疗设备进行的诊断与治疗操作。
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进行介入治疗,无须开刀,只需局部麻醉,开1mm~2mm 的小口,具有出血少、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可靠、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大大减轻了病人所承受的痛苦,降低了手术者的操作难度,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缩短,费用亦明显降低。
微创介入医学工程是20世纪末医学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之一,这在治疗冠心病方面尤为突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致死率和致残率很高的疾病,治疗这种疾病的外科手术称为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s ,CABGs)。
该手术利用病人自身无重要功能的动脉和静脉作为桥血管,跨过病的冠状动脉的病变部位,与远端正常冠状动脉相吻合,形成体动脉循环向远端冠状动脉的直接供血。
该手术由于需要开胸手术,创伤大,病人恢复时间长。
1990s 年代发展成熟的微创技术称为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型术和支架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ry ,PTCA)。
这种治疗不需要开胸、全麻和心肺体外转流,在X 线屏幕下操作,病人保持清醒,操作者通过经皮穿刺病人外周动脉插入一种特别的球囊导管及支架达到病人冠状动脉,扩张狭窄的CABG 类似的疗效。
该技术相比于CABG 由于不需要开胸,痛苦和创伤极小,病人第2天就可以下地活动,恢复时间快。
微创介入手术及相关精密医疗仪器的出现,使2001年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比之1980年下降了40%,是医学的巨大进步。
2024年微创介入医疗器械市场分析现状1. 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保健意识的提高,微创介入医疗器械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微创介入医疗器械是指通过体内微小的切口或腔道,引入微型手术器械和影像设备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技术和设备。
本文将对微创介入医疗器械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
2. 市场规模和发展趋势微创介入医疗器械市场近年来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微创介入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到约500亿美元,并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较高的增长率。
这一增长趋势主要受益于以下几个因素:•技术进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微创介入医疗器械的操作越来越精确和可靠。
新技术的应用不断提高微创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治疗效果,进一步推动了市场的发展。
•人口老龄化: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慢性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
微创介入医疗器械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受到老年人群体的广泛关注和需求,推动了市场需求的增长。
•医疗体系改革:许多国家都在加大对医疗体系的改革力度,推动患者就医渠道的多样化和医疗费用的降低。
微创介入医疗器械的应用正逐渐普及并成为医疗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市场竞争格局目前,微创介入医疗器械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由一些大型跨国医疗器械企业和一些中小型专业厂商主导。
这些企业通过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争夺市场份额。
在全球市场中,美国企业占据着主导地位,其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在国际市场上有较高的认可度。
欧洲和亚洲地区的企业也在市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技术创新和拓展市场渠道来提升竞争力。
国内市场上,国内医疗器械企业积极参与微创介入医疗器械市场的竞争。
在政府引导和支持下,一些国内企业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力争在市场竞争中取得突破。
4. 市场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尽管微创介入医疗器械市场发展迅猛,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其中,市场监管力度不够、技术创新周期较长、价格压力大等是值得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