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6章 51系列单片机的中断系统
- 格式:pptx
- 大小:424.65 KB
- 文档页数:10
第6章习题答案1、定时器模式2有什么特点?适用于什么场合?答:(1) 模式2把TL0(或TL1)配置成一个可以自动重装载的8位定时器/计数器。
TL0计数溢出时不仅使溢出中断标志位TF0置1,而且还自动把TH0中的内容重新装载到TL0中。
TL0用作8位计数器,TH0用以保存初值。
(2) 用于定时工作方式时间(TF0溢出周期)为()82T H 012T =-⨯⨯初值振荡周期,用于计数工作方式时,最大计数长度(TH0初值=0)为28=256个外部脉冲。
这种工作方式可省去用户软件重装初值的语句,并可产生相当精确定时时间,特别适于作串行波特率发生器。
2、单片机内部定时方式产生频率为100KH Z 等宽矩形波,假定单片机的晶振频率为12MH Z ,请编程实现。
答:5100,110(00)Z f KH t T -==⨯采用定时器选择工作模式50.510-⨯=⨯⨯136(2-X )12/(1210)13(2)5X -=81871111111111011X ==T0低5位:1BHT0高8位:FFHMOV TMOD,#00H ;设置定时器T0工作于模式0MOV TL0,#1BH ;设置5ms 定时初值MOV TH0,#0FFHSETB TR0 ;启动T0LOOP:JBC TF0,L1 ;查询到定时时间到?时间到转L1SJMP LOOP ;时间未到转LOOP ,继续查询L1:MOV TL0,#1BH ;重新置入定时初值MOV TH0,#0FFHCPL P1.0 ;输出取反,形成等宽矩形波SJMP LOOP ;重复循环3、89C51定时器有哪几种工作模式?有何区别?答:有四种工作模式:模式0,模式1,模式2,模式3(1) 模式0:选择定时器的高8位和低5位组成一个13位定时器/计数器。
TL 低5位溢出时向TH 进位,TH 溢出时向中断标志位TF 进位,并申请中断。
定时时间t=(213-初值)×振荡周期×12;计数长度位213=8192个外部脉冲(2) 模式1:与模式0的唯一差别是寄存器TH 和TL 以全部16位参与操作。
第一章单片机概述1.2 除了单片机这一名称之外,单片机还可称为(微控制器)和(嵌入式控制器)。
1.3 单片机与普通计算机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将(微处理器)、(存储器)和(各种输入输出接口)三部分集成于一块芯片上。
4 、单片机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答:单片机的发展历史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74 年----1976 年):单片机初级阶段。
第二阶段(1976 年----1978 年):低性能单片机阶段。
第三阶段(1978 年----现在):高性能单片机阶段。
第四阶段(1982 年----现在):8 位单片机巩固发展及16 位单片机、32位单片机推出阶段1.5 单片机根据其基本操作处理的位数可分为哪几种类型?答:单片机根据其基本操作处理的位数可分为:1 位单片机、4 位单片机、8 位单片机、16 位单片机和32 位单片机。
1.6 MCS-51 系列单片机的基本芯片分别为哪几种?它们的差别是什么?答:基本芯片为8031、8051 、8751 。
8031 内部包括1 个8 位cpu 、128BRAM,21个特殊功能寄存器(SFR )、4 个8 位并行I/O 口、1 个全双工串行口,2 个16 位定时器/ 计数器,但片内无程序存储器,需外扩EPROM芯片。
8051 是在8 031 的基础上,片内又集成有4KBROM,作为程序存储器,是1 个程序不超过4KB 的小系统。
8751 是在8 031 的基础上,增加了4KB 的EPROM,它构成了1 个程序小于4KB 的小系统。
用户可以将程序固化在EPROM 中,可以反复修改程序。
1.7 MCS-51 系列单片机与80C51 系列单片机的异同点是什么?答:共同点为它们的指令系统相互兼容。
不同点在于MCS-5 1 是基本型,而80C51 采用CMOS工艺,功耗很低,有两种掉电工作方式,一种是CPU 停止工作,其它部分仍继续工作;另一种是,除片内RAM继续保持数据外,其它部分都停止工作。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第3版)参考答案《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第3版)》习题参考答案姜志海黄玉清刘连鑫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目录第1章概述 ............................................................. 2 第2章 MCS,51系列单片机硬件结构 . (5)第3章 MCS,51系列单片机指令系统 .......................................10 第4章 MCS,51系列单片机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 13 第5章 MCS,51系列单片机硬件资源的应用 ................................. 18 第6章 MCS,51系列单片机并行扩展接口技术 ............................... 23 第7章 MCS,51系列单片机串行总线扩展技术 ............................... 28 第8章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 . (30)第1章概述1(简述微型计算机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微型计算机在硬件上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及输出设备五大部分组成。
运算器是计算机处理信息的主要部分;控制器控制计算机各部件自动地、协调一致地工作;存储器是存放数据与程序的部件;输入设备用来输入数据与程序;输出设备将计算机的处理结果用数字、图形等形式表示出来。
通常把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这三部分称为计算机的主机,而输入、输出设备则称为计算机的外部设备(简称外设)。
由于运算器、控制器是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关键部件,所以常将它们合称为中央处理单元CPU(Central Process Unit)。
2(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系统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微处理器是利用微电子技术将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运算器和控制器)集中做在一块集成电路上的一个独立芯片。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目录绪论第1章 MCS-51单片机的结构与原理1.1 典型单片机性能概览 1.1.1 MCS-51单片机 1.1.2 MSP430单片机 1.1.3 EM78单片机 1.1.4 PIC单片机 1.1.5 Motorola单片机 1.1.6 AVR单片机 1.2 MCS-51单片机硬件结构及引脚 1.2.1 MCS-51单片机内部结构 1.2.2 MCS-51单片机外部引脚 1.3 MCS-51单片机的工作方式 1.3.1 复位方式 1.3.2 程序执行方式 1.3.3 节电方式 1.3.4 编程和校验方式 1.4 单片机的时序 1.4.1 MCS-51的时序单位 1.4.2 MCS-51指令的取指/执行时序 1.4.3 访问片外ROM/RAM的指令时序 1.5 C8051F系列片上系统(SOC)简介 1.5.1 概述 1.5.2 基本结构与特点习题1第2章 MCS-51单片机指令系统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2.1 概述 2.1.1 汇编语言指令格式与伪指令 2.1.2 指令的分类 2.1.3 指令中的常用符号 2.2 MCS-51单片机的寻址方式 2.2.1 立即寻址 2.2.2 直接寻址 2.2.3 寄存器寻址 2.2.4 寄存器间接寻址 2.2.5 变址寻址 2.2.6 相对寻址 2.2.7 位寻址 2.3 MCS-51单片机的指令系统 2.3.1 数据传送指令 2.3.2 算术运算指令 2.3.3 逻辑运算和移位指令 2.3.4 控制转移指令 2.3.5 位操作指令 2.4 汇编语言及程序设计 2.4.1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步骤 2.4.2 顺序程序设计 2.4.3 分支程序设计 2.4.4 循环程序设计 2.4.5 查表程序设计 2.4.6 子程序设计 2.5 程序设计举例 2.5.1 多字节算术运算程序 2.5.2 数制转换程序 2.5.3 散转程序 2.6 汇编语言的开发环境 2.6.1 单片机开发系统 2.6.2 汇编语言的编辑与汇编 2.6.3 汇编语言的调试习题2第3章 MCS-51单片机的内部资源及应用3.1 MCS-51单片机的并行I/O口 3.1.1 MCS-51内部并行I/O口 3.1.2 MCS-51内部并行I/O口的应用 3.2 MCS-51单片机的中断系统 3.2.1 中断的基本概念 3.2.2 MCS-51的中断系统 3.2.3 MCS-51中断系统的编程 3.2.4 MCS-51扩展外部中断请求输入口 3.3 MCS-51单片机的定时器/计数器 3.3.1 定时器/计数器 3.3.2 定时器/计数器的工作方式 3.3.3 定时器/计数器的应用 3.4 MCS-51单片机的串行通信 3.4.1 概述 3.4.2 MCS-51的串行口 3.4.3 串行口的工作方式 3.4.4 串行口的通信波特率 3.4.5 串行口的应用习题3第4章 MCS-51单片机系统的扩展技术4.1 MCS-51单片机系统扩展概述 4.1.1 MCS-51系列单片机的外部扩展原理 4.1.2 MCS-51单片机系统地址空间的分配 4.2 存储器的扩展 4.2.1 程序存储器扩展 4.2.2 数据存储器扩展 4.2.3 MCS-51对外部存储器的扩展 4.2.4 程序存储空间和数据存储空间的混合 4.3 并行I/O口的扩展 4.3.1 概述 4.3.2 普通并行I/O口扩展 4.3.3 可编程并行I/O接口芯片扩展 4.3.4 可编程逻辑器件(PLD)扩展 4.4 时钟芯片的扩展 4.4.1 时钟芯片概述 4.4.2 DS12C887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4.4.3 DS12C887与MCS-51的接口 4.4.4 DS12C887的应用举例 4.5 系统监控芯片的扩展 4.5.1 概述 4.5.2 MAX692A的工作原理 4.5.3 MAX692A与MCS-51的接口 4.5.4 MAX692A的编程应用 4.6 总线接口扩展 4.6.1 EIA RS-232C 总线标准与接口电路 4.6.2 RS-422/RS-485总线标准与接口电路 4.6.3 I2C总线标准与接口电路 4.6.4 其他常用总线标准习题4第5章 MCS-51单片机的输入/输出通道接口5.1 输入/输出通道概述 5.1.1 传感器 5.1.2 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输入/输出通道 5.2 D/A转换器及接口技术 5.2.1 D/A转换器的性能指标 5.2.2 D/A转换器的分类 5.2.3 D/A转换器的接口 5.3 A/D转换器及接口技术 5.3.1 A/D转换器的性能指标 5.3.2 A/D转换器的分类 5.3.3 A/D转换器的接口 5.3.4 数据采集系统习题5第6章 MCS-51单片机的交互通道配置与接口6.1 MCS-51单片机与键盘的接口技术 6.1.1 概述 6.1.2 使用键盘时必须解决的问题 6.1.3 键盘接口 6.2 MCS-51单片机与显示器的接口技术 6.2.1 LED显示器及其接口 6.2.2 LCD显示器及其接口 6.3 MCS-51单片机键盘和显示器接口设计实例 6.3.1 利用8155芯片实现键盘和显示器接口 6.3.2 利用MCS-51的串行口实现键盘和显示器接口 6.3.3 利用专用芯片实现键盘和显示器接口 6.4 MCS-51单片机与微型打印机的接口技术 6.4.1 微型打印机的特点 6.4.2 接口技术 6.4.3 字符代码及打印命令 6.4.4 打印程序实例习题6第7章 MCS-51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7.1 概述 7.2 MCS-51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过程 7.2.1 总体设计 7.2.2 硬件设计 7.2.3 软件设计 7.2.4 可靠性设计 7.2.5 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调试、测试 7.3 C51编程简介 7.3.1 MCS-51单片机C51语言简介 7.3.2 C51的基本语法 7.3.3 C51编译器 7.3.4 Keil C51开发系统简介 7.3.5 C51应用举例 7.4 单片机应用系统举例 7.4.1 单片机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7.4.2 单片机在家用电器中的应用 7.4.3 单片机在里程、速度计量中的应用习题7第8章 16位单片机简介8.1 概述 8.2 MCS-96单片机的内部结构与引脚 8.2.1 CPU结构与引脚 8.2.2 存储器与I/O端口 8.2.3 中断系统 8.2.4 高速I/O部件和定时器/计数器 8.2.5 脉冲宽度调制PWM 8.2.6 模拟输入 8.2.7 其他部件 8.3 MCS-96单片机指令系统简介 8.3.1 操作数类型 8.3.2 寻址方式 8.3.3 MCS-96指令系统简介习题8第9章实验9.1 ASCII码转换实验 9.2 排序程序实验 9.3 定时器/计数器实验 9.4 基本输入/输出实验 9.5 中断实验 9.6 8255A并行口扩展实验 9.7 8155并行口扩展实验 9.8 A/D转换实验 9.9 D/A转换实验 9.10 MCS-51单片机与IBM-PC异步通信实验 9.11 步进电机控制实验 9.12 LCD显示实验 9.13 课程设计与创新实验题目 9.13.1 医院住院病人呼叫器的设计 9.13.2 万年历的设计 9.13.3 智力竞赛抢答器的设计 9.13.4 交通信号灯实时控制系统的设计 9.13.5 自动电梯控制电路的设计 9.13.6 出租车计程计价器的设计 9.13.7 智能化公共汽车报站器的设计 9.13.8 自动往返电动车的设计 9.13.9 简易IC卡收费器的设计 9.13.10 消毒柜控制电路的设计附录A ASCII码字符表附录B 常用集成电路引脚图附录C 常用单片机典型产品引脚图附录D MCS-51单片机指令表附录E 著名的单片机网站简介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