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 生物的进化 单元 测试
- 格式:doc
- 大小:142.50 KB
- 文档页数:6
第五章生物的进化单元检测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下列符合自然选择学说理论的是()A.长颈鹿最初都是短颈B.长颈鹿在缺乏青草时,只能吃树上叶片,由于颈的经常使用而逐渐变长C.长颈鹿的长颈必须通过长期遗传和变异,逐代选择才能形成D.长颈鹿的长颈是由环境引起的,所以说是自然选择的产物【答案】C【解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解:长颈鹿最初既有长颈也有短颈,后来食物条件变少,长颈鹿能生存下来,A错误;颈的经常使用而逐渐变长属于拉马克的用进废退的进化学说,B错误;长颈鹿的长颈必须通过长期遗传和变异,逐代选择才能形成,C正确;长颈鹿的长颈是通过遗传和变异产生的,是自然选择的产物,D错误.故选:C.考点: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2.祖国宝岛台湾蝴蝶资源丰富,种类繁多。
变异是岛上蝶类新种形式和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是下列变异中不能成为蝶类进化内因的是()A.基因结构改变引起的变异 B.染色体数目改变引起的变异C.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 D.生物间杂交引起的变异【答案】C【解析】生物进化的内因是:遗传和变异,变异具有不定向性;外因是:环境的定向选择.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其中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ABD属于生物进化的内因,C属于生物进化的外因,ABD错误,C正确.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生物的进化,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的能力。
3.下列各项中,符合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A.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地理隔离B.不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C.自然选择可引起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种群中个体的死亡不会导致种群基因库发生改变【答案】C【解析】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隔离,故A错误;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故B错误;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可引起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故C正确;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的所有基因,所以种群中个体的死亡会导致种群基因库发生改变,故D错误。
必修二第五章生物的进化(含解析)1.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定向改变C.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出现地理隔离D.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是自然选择2.现代生物进化论与达尔文进化论的不同点是()A.可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原材料B.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D.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3.下列关于现代进化理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基本环节D.变异都有进化价值4.某群体中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分别有2000个、2000个和6000个,则A的基因频率是()A. 0.7B. 0.3C. 0.6D. 0.355.抗生素被广泛用于各种炎症的治疗。
科学家在实验室通过实验证明,细菌在不接触抗生素的情况下,也会产生抗药性的变异个体。
滥用抗生素的负作用之一是()A.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对抗生素产生适应性B.抗生素抑制人体自身产生抗体C.抗生素的选择作用使抗药性病菌获得生存优势D.抗生素可以增加人体细胞的突变,导致癌变6.关于生物进化的观点很多,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建立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基础上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对于一个处于地理隔离的小种群来说,当种群减少时,其根本的潜在危险是丧失基因多样性B.生物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也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C.种群中如果某种性状的隐性个体都不育,则一定导致该隐性基因消失D.自然选择的实质是选择种群的有利基因,也决定了新基因的产生7.有一个随机交配的种群,在没有迁移等条件下,20年内该种群的基因型频率变化如下表,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该种群在20年内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种群将朝着Aa增多的方向进化B.该种群的生活环境有较大变化C.该种群没有表现出生物进化D.该种群生物已形成与原来不同的新物种8.下列各项中,形成了新物种的是()A.二倍体经秋水仙素处理成为四倍体西瓜B.母马与公驴交配产生不育的骡子C.二倍体水稻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水稻D.桦尺蠖体色的基因S的频率由95%变为5%9.以下对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二倍体生物用秋水仙素处理形成四倍体,二者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B.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C.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D.突变和基因重组都会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10.据科学分析,海洋生物比陆生生物进化的速度慢,下列解释其原因不正确的是()A.海洋生物一般比陆生生物低等B.海洋比陆地环境相对稳定,生存斗争进行比较缓和C.海洋生物比陆生生物高等,不需要生物进化D.海洋中弱肉强食,很多物种还未进化到高水平就被淘汰了11.某理想种群中某一基因座位有3个等位基因形式,分别为a1,a2和a3,且a1对a2对a3为显性,若三个基因的基因频率相等,则在群体中表现出a1所控制的性状的比例为()A.1/3 B.1/9 C.4/9 D.5/912.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A.隔离的实质是阻断种群间的基因交流,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意味着新物种形成B.自然选择导致有利变异不断定向积累,进化的根本原因是可遗传变异C.人为因素和物种入侵都可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D.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能反映生物进化的方向,但不能反映可遗传变异的方向13.下列各项中符合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A. 物种的形成有的不需要经过隔离B. 生物的变异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C. 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 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14.下列关于自然界中影响物种形成的因素,不正确的是( )A.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物种形成的内因B.自然选择是物种形成的外因C.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D.物种的形成有的不需要经过隔离15.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严格自花传粉的植物个体之间存在生殖隔离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不同物种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选择的对象D.外来物种入侵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16.无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进化趋势是()A.无神经-腹神经索-链状神经-梯状神经B.梯形神经-腹神经索-链状神经C.无神经-神经网-梯形神经-链状神经D.梯形神经-神经网-链状神经17.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生物的进化》(测试时间75分钟 总分100分)一、选择题:(15*3=45分)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下列哪种变异现象不属于此类突变的范畴( ) A .黄色――→⊗黄色、绿色 B .红眼果蝇中出现了白眼C .猫叫综合征D .无子西瓜2. 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 .自然选择学说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C .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 .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3. 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 .同一物种不同种群等位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C .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并最终导致生殖隔离D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4. 突变的有利和有害是相对的,下列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 A .突变的利与害可因生物的不同生存环境而异B .突变的利与害可因人类的需求不同而异C .突变对某些生物生存有害,但对生物进化有利D .有利的变异对生物生存有利,对生物进化也有利5. 有关种群基因频率和生物进化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B .只有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C .生物只要发生进化,基因频率就会改变D .生物在进化的过程中不一定有基因频率的改变6. 在北极的一个山脉中,原始的狼已经形成在体格和生活习性上不同的变种,其中一种狼的体重较轻、四肢发达而灵活,以猎鹿为主;另一种狼体重较重,足短而力强,常常攻击羊群。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狼的性状分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 .在生存斗争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进行着相互选择C.原始狼群由于食物来源不同,通过自然选择进化成不同的类型D.上述现象说明自然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定向的7.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 ( )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②种群是进化的单位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⑥隔离导致物种形成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A.②④⑤⑥⑦ B.②③④⑥C.①②⑤⑥ D.①②③⑤⑦8. 某自花传粉植物种群中,亲代中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则亲代A 的基因频率和F1中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 ( )A.55%和32.5% B.55%和42.5%C.45%和42.5% D.45%和32.5%9.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C.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D.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减小10. 20世纪初,荷兰遗传学家研究了一种月见草的遗传,发现一株月见草的染色体数目增加了一倍,由原来的24条(2n)变成了48条(4n),成了四倍体植株。
生物苏教版必修2第五章生物的进化单元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12·北京理综)金合欢蚁生活在金合欢树上,以金合欢树的花蜜等为食,同时也保护金合欢树免受其他植食动物的伤害。
如果去除金合欢蚁,则金合欢树的生长减缓且存活率降低。
由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A.金合欢蚁从金合欢树获得能量B.金合欢蚁为自己驱逐竞争者C.金合欢蚁为金合欢树驱逐竞争者D.金合欢蚁和金合欢树共同(协同)进化2.(原创)达尔文进化学说和现代达尔文主义都认为()。
A.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D.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3.(原创)自由交配和自交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依次是()。
A.改变、改变 B.不变、不变C.改变、不变 D.不变、改变4.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出现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B.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意味着新物种的产生C.生物进化的方向取决于生物变异的方向D.对物种间差异的研究关键是看能否交配产生后代5.下图中,甲、乙、丙、丁、a、b、c、d代表各种不同生物,哪一项符合达尔文的进化观点?()6.中国公民由于滥用抗生素导致病菌的抗药性不断增强。
按照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病菌抗药性不断增强的本质是()。
A.药物诱发了病菌抗药性基因的产生B.病菌对不同的药物进行定向的选择C.药物能诱导病菌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D.药物对病菌的抗药性进行选择,使病菌的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加7.腕足类动物海豆芽,从4亿年前出现至今面貌基本没变,又没有灭绝,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A.自然选择对其不发生作用B.海豆芽在漫长的年代中基因频率发生了较大变化C.海豆芽很少变异,适应性强D.海豆芽的生活环境基本没有改变8.华南虎和东北虎属于两个亚种,这两个亚种的形成是()。
A.生殖隔离的结果B.地理隔离的结果C.生殖隔离和地理隔离的结果D.突变的结果9.(2012·广东理综)科学家用人工合成的染色体片段,成功替代了酵母菌的第6号和第9号染色体的部分片段,得到的重组酵母菌能存活,未见明显异常。
第5章生物的进化单元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符合题目要求)1. 下列事例中,不属于拉马克生物进化理论所解释的是()A. 鼹鼠由于长期生活在地下,所以视力微弱B. 人类的盲肠没有家兔的发达,这是长期吃熟食的结果C. 由于草少改吃树叶,经常伸长脖子,鹿逐渐变成长颈鹿D. 由于烟煤染黑了树木,曼彻斯特地区的浅色桦尺蛾逐渐被深色所代替答案D解析拉马克的生物进化理论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核心是用进废退。
当生物长期连续使用某一器官时,该器官就会得到发展,反之就会退化,这便是“用进废退”;而这种发展是可以遗传的,即获得性遗传。
2. 自然选择是指()A. 生物繁殖的能力超越生存环境的承受力B. 生物的过度繁殖引起生存斗争C. 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D. 遗传使微小有利变异得到积累和加强答案C解析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具有有害变异的个体容易死亡。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就称为自然选择。
3.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 )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②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⑥隔离导致物种形成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A. ②④⑤⑥⑦B. ②③④⑥C.①②⑤⑥D.①②③⑤⑦答案C解析现代综合进化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形成新物种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
4. 某植物单株年产数百粒种子,其中大部分被鸟所食,或因气候、土壤、水分等原因不能在第二年长成成株。
按达尔文的观点,这一现象说明( )A. 物种是可变的B. 过度繁殖,生存斗争C. 选择的不定向性D. 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答案B解析生物的高繁殖率、低成活率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征。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进化》测试题一、填空1第一块恐龙化石是在【】年被发现的。
2化石是在地层岩石中保存的几百万年以前死亡生物的【】或【】如:【、、、】等。
3如果把不同年代的【】比做一本书,那么【】就是书页中的特殊文字。
4【】提出生物进化是【】的结果,并于1859年出版了震惊世界的巨著《》。
他认为生物最初是由【】发展起来的,现存的各种生物拥有共同的祖先。
5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下来,而【】则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
6【】的发现对达尔文的经典进化学说提出了挑战。
7科学家对从岩石中发现恐龙的【】和【】的化石进行了研究,得出来了:【】是一种以往从未发现的巨大无比的爬行动物。
8现在的一些生物与远古的生物很相似,变化不大,被称为“”。
如:【、、、】。
9科学家们发现,海豚和【】某些部位的骨骼排列基本相似。
10列举你知道的恐龙化石的类型:【、、、、】11生物是通过遗传、变异和【】,从【】到【】,从【】到【】,种类由【】到【】地发展着,【】着。
12科学家在云南【】发现了一个震惊世界的巨大古生物化石宝库。
13恐龙灭绝发生在【】万年前,人们对于恐龙的认识和模拟是根据【】复制出来的。
14马的进化过程:按顺序写【、、、】二、判断题1、化石是生物进化最直接、最可靠的证据。
【】2、化石就是生物。
【】3、1850年左右,英国曼彻斯特城地区的黑色尺蠼蛾数量要比浅色尺蠼蛾的数量多,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4古代的长颈鹿因为经常吃高处的树叶,因而颈部不断地变长了,就变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长颈鹿【】5在自然选择过程中,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
【】三、、我会排序根据下列各类生物最早出现的时间顺序标上1、2、3、4、5哺乳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动物鱼类动物两栖动物()()()()()四、我会连法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自然选择理论错误英国生物学家拉马克用进废退理论正确五、简答题1、你对恐龙灭绝的原因有哪些推测请你表述出来。
第五章生物的进化单元检测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一个物种的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B.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D.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可以概括为自然选择【答案】A【解析】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因此一个物种的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A项正确,B项错误;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C、D项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B.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C.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D.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答案】C【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正确;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新物种的形成三个基本环节,B正确;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前就已经突变产生了抗药性,在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下,其有抗药性的个体选择保留下来,抗药性基因频率升高,C错误;蜂鸟具有细长的喙,可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中采集花蜜,同时帮助倒挂金钟进行了传粉,是共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5.16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单元测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下列有关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论述中,错误的是()A.化石为研究生物的进化提供了重要证据B.原始生命的摇篮是原始海洋C.原始大气中存在着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D.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2 . 下列不属于生命起源的条件是A.原始地球上有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构成的原始大气B.原始地球上有丰富的氧气供给原始生命进行呼吸C.原始地球存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D.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诞生的摇篮3 . 如图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
甲、乙两瓶内装有等量的同种肉汤,甲瓶煮沸,乙瓶不做处理。
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丙图),数日后,瓶中的肉汤也变质。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瓶颈打断后肉汤变质是因为空气中的细菌进入了肉汤B.未打断瓶颈时肉汤变质的是乙瓶C.此实验证明肉汤中的细菌是由空气中存在的细菌产生的D.乙瓶与甲瓶中的肉汤变质的根本原因不同4 . 下列关于长颈鹿进化的叙述中,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A.由于环境变化,长颈鹿产生了长颈的变异B.在缺乏青草时,由于长颈鹿经常伸长脖子吃高处的树叶,才进化成了现在的长颈C.以前植物不够吃,现在食物丰富了,长颈鹿的脖子自然就长了D.经过生存竞争和环境的选择,淘汰了颈短的长颈鹿,保留了颈长的长颈鹿5 . 有关生命起源与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原始生命诞生的标志是原始的新陈代谢和增殖B.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是化石C.越复杂、越高等的化石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中D.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6 . 根据科学研究推测,原始的生命诞生于()A.原始大气B.原始海洋C.小溪与河流D.远古的陆地7 . 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四种处于不同地层的植物化石,据图可推测出其中最高等的植物是()A.甲B.乙C.丙D.丁8 . 利用你所学的知识.下列说法最科学的是()A.生活在海洋中的海豚、鲸、海豹,虽然生活在水中,但它们是胎生、哺乳,体温恒定是哺乳动物,不是鱼类B.化学进化学说已经得到实验的证明,是关于生命起源最科学的说法C.现在的杀虫剂用一段时间效果不好,都是生产质量越来越差的缘故D.在分类单位中,同门不同纲的生物比同科不同属的生物相似性多、亲缘关系近9 . 研究地球上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是A.科学的推测B.胚胎发育上的证据C.解剖证据D.化石证据10 . 地球上原始大气的成分是()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B.水蒸气、氢气、氨气、甲烷、二氧化碳和硫化氢C.氮气和氧气D.氮气和二氧化碳11 . 下列关于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与现在的大气相比,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B.米勒实验已证明有机物在原始海洋不断积累,形成原始生命C.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D.原始生命诞生的标志是实现原始新陈代谢和个体增殖12 . 经过模拟实验,科学家确认原始地球的大气中没有的物质是()A.氧B.二氧化碳C.甲烷D.氢13 . 我国的金鱼品种是世界上最多的,形成这么多金鱼品种的原因是()A.金鱼适应不同的环境B.我国水域辽阔C.自然选择的结果D.人工选择的结果二、填空题14 .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____________,适应者____,不适者________,这就是自然选择。
生物的进化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B.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C.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D.外来物种入侵不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答案】AB【解析】试题分析: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标志,故A正确。
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故B正确。
共同进化是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发展,故C错误。
外来物种入侵会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故D错误。
因此A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的的理解掌握程度。
2.下列关于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B.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C.基因型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D.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故A错误;种群中,控制一个相对性状的基因频率之和等于1,故B正确;基因型为Aa的个体杂交,A和a的基因频率都是50%,故C错误;引起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有自然选择、突变、迁入和迁出等,故D 错误。
【考点定位】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名师点睛】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比较3.某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导致氢键总数减少了一个(A—T间2个,G—C间3个),则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该基因可能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B. 突变后翻译过程可能提前终止C. 突变后的基因中A与C含量可能不占该基因总碱基的一半D. 该基因突变可能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知,某基因发生了一个碱基对的变化,导致氢键总数减少了一个,可能是碱基对发生了替换,即A-T碱基对替换了G-C碱基对,A正确;突变后的密码子可能变成了终止密码子,使翻译过程提前终止,B正确;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基因中非互补配对碱基之和占碱基总数的一半,即使发生基因突变也不会改变该比例,C错误;基因发生突变后会变为其等位基因,可能改变该种群的基因频率,D正确。
生物的进化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没有地理隔离就不会有新物种的形成C.突变是不定向的,重组是定向的,都是进化的原材料D.马和驴能交配产生后代,它们之间没有生殖隔离【答案】A【解析】自然选择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绝大多数物种的形成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突变是不定向的,基因重组是不定向的,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马和驴产生的后代骡是不育的,不能成为一个物种,所以马和驴之间仍然有生殖隔离。
讲评时应注意理清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核心概念,如自然选择、突变、物种形成、生殖隔离、共同进化等。
【考点定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2.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A. 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B.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远大于直接价值C.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D. 自然界中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物种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答案】D【解析】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其三个层次为: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A项正确;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的间接价值(如森林和草原对水土的保持作用)远大于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直接价值,B项正确;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C项正确;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过程,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D项错误。
3.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生物的变异都有利个体的存活B. 地理障碍可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C. 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D. 动物和植物有共同的原始祖先【答案】A【解析】生物的变异大多数不利的,A错误;新物种的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地理隔离可能达到生殖隔离,从而产生新物种,B正确;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C正确;动物和植物有共同的原始祖先,D正确。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中学全体师生是一个种群B.牛与羊亲缘关系很近,它们共同拥有一个基因库C.存在隔离的两个种群已不能再进行基因交流D.高茎豌豆和高茎玉米含有相同基因频率的高茎基因,但不是在同一个基因库2.下列属于同一物种的是() A.生活在同一森林中的所有食草动物B.培养在同一培养皿中的大小两个种的草履虫C.种在同一块地里的二倍体水稻和普通水稻D.生活在某一地区的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3.中性学说认为生物进化的动力是() A.生存斗争B.自然选择C.生物的变异D.遗传漂变4.人和马的血红蛋白的α链都是由141个氨基酸组成,其中有18个氨基酸不同,高等哺乳动物的进化约出现在0.8亿年以前,从马到人的血红蛋白的进化速率是() A.0.8×10-9 B.0.6×10-5 C.0.8×109 D.2.0×105 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①等位基因都是突变形成的,发生基因突变就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②某基因内若有腺嘌呤a个,占全部碱基的比例为b,则该基因内有胞嘧啶a(1/2b-1)③人体肝脏细胞和胰腺细胞内所含的基因完全相同④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⑤生殖隔离包括动物因为求偶方式和繁殖期不同导致不能交配、动物胚胎早期死亡、杂种后代没有生育能力等⑥新物种的产生都是因为长期的地理隔离最终导致生殖隔离而造成的A.②③④⑥B.①③⑤⑥C.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6.下列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①是突变和基因重组B.②是自然选择C.③是自然选择学说D.④是物种多样性7.据调查,某小学的学生中,基因型的比例为X B X B(42.32%)、X B X b(7.36%)、X b X b(0.32%)、X B Y(46%)、X b Y(4%),则在该地区X B和X b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A.69%、31% B.94%、6% C.78%、22% D.92%、8% 8.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自然界中多数物种的形成都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产生生殖隔离B.多倍体植物的形成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C.东北虎和华南虎是经过生殖隔离而形成的两个亚种D.不同物种的个体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9.2001年2月,国际水产界最权威的学术刊物《水产养殖》(Aquacu1cture)向世界公布:湖南师大生命科学系与湘东渔场协作,成功培育出全球首例遗传性状稳定且能自然繁殖的四倍体鱼类种群,这在脊椎动物中是首例。
虽然四倍体鱼生长快、肉质好、抗病力强,但研究人员并不直接将它投入生产,而是将它与二倍体鱼杂交的后代投入生产。
你认为这样的主要意义是() A.保护自身知识产权B.避免出现新物种C.充分利用杂种优势D.保护物种多样性10.不同植物间远缘杂交不亲和现象普遍存在。
有的是由于不同植物的花粉与柱头组织细胞之间相互拒绝不能认可,花粉管生长受阻,不能到达子房,这一现象最可能与柱头细胞的哪种物质有关?这种现象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上称作什么() A.纤维素,自然选择B.磷脂,地理隔离C.糖蛋白,生殖隔离D.酶,生存斗争11.紫茎泽兰是外来入侵种,如果让其自然生长繁殖若干年后,与原产地紫茎泽兰相比() A.基因库变化相互影响B.性状始终保持一致C.很快产生生殖隔离D.进化方向发生变化12.有关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种群的生物肯定不属于同一物种B.物种是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能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C.地理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D.在物种形成过程中必须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13.在甲、乙、丙三个岛上,小地雀与中地雀鸟喙大小的分布情形如下图,下列推论正确的是()A.丙岛上每一只中地雀的鸟喙都大于小地雀的鸟喙B.由甲、丙两岛各任取一只小地雀,甲岛的鸟喙都大于丙岛的鸟喙C.由乙、丙两岛各任取一只中地雀,丙岛的鸟喙都大于乙岛的鸟喙D.丙岛的食物资源较甲、乙两岛丰富,所以演化出中地雀和小地雀14.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B.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C.基因型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大于a的基因频率D.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大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15.1950年,为除去对农作物构成重大危害的兔,澳洲使用了能引起兔子患致命疾病的病毒。
如图是对此后六年间兔的致死率和病毒的毒性变化调查的结果。
生物学家从上面的结果中得知一种事实,即兔因发生遗传性的变异而对病毒产生抗性,病毒也因遗传性的变异而毒性减小。
以此为根据而得出结论:在较短的期间内,兔和病毒已协同进化了。
关于兔子和病毒进化的说明中,恰当的进化原因是()①隔离②自然选择③突变④定向进化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6.在美国的一次大风暴后,有人搜集了136只受伤的麻雀,把它们饲养起来,结果活下来72只,死去64只。
在死去的个体中,大部分是个体比较大,变异类型特殊的,而生存下来的个体中,各种性状大都与平均值相近。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变异等于死亡B.自然选择不会改变物种C.偏离常态型的变异个体易被淘汰D.不产生变异的生物才能生存17.在一个种群中,开始时A基因频率为50%,a基因频率为50%。
三种基因型的比例分别是:AA为25%、Aa为50%、aa为25%,但基因型为aa的个体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明显低于另两种基因型的个体。
那么经过了若干代的自然选择后,你认为下列哪种变化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A.A基因和a基因的频率基本不发生太大的变化B.从上述结果可以得出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可遗传的变异决定的C.基因型aa在逐渐下降的同时,Aa也在下降D.a基因的频率越来越低,A基因的频率越来越高18.关于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任何基因频率的改变,不论其变化大小如何,都属于进化的范围B.同一种群的雌雄个体之间可以相互交配并产生后代,同一物种的雌雄个体之间不能相互交配并产生后代C.隔离是形成物种的必要条件,也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D.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是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19.20世纪初,荷兰遗传学家研究了一种月见草的遗传,发现一株月见草的染色体数目增加了一倍,由原来的24条(2n)变成了48条(4n),成了四倍体植株。
该4n的植株与原来的2n植株() A.属于同一物种,因为二者的染色体是同源的B.属于同一物种,因为二者之间可以杂交产生后代C.不属于同一物种,因为二者之间存在地理隔离D.不属于同一物种,因为二者杂交的后代是不育的20.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了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现代生物技术也是利用这一点来改变生物遗传性状的。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人工诱变因突变率的提高而实现了定向变异B.转基因技术造成的基因重组产生了定向变异C.体细胞杂交技术能产生染色体变异,突破了生殖隔离的限制D.现代生物技术能改变许多生物的性状,使之更适合人类的需要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21.(13分)有一个老鼠的种群,最初都生活在一个地域中。
一条新建的高速公路将该种群分为A和B两部分。
若种群A生活的地区发生了一系列的环境变化,而B所处环境没有变化,则:(1)最初种群A进化的速率比B__________(快或慢),最终产生______________的老鼠新种群。
说明__________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__________使其在后代中得到积累和加强。
(2)将进化后的A、B种群与原老鼠种群比较,__________(A或B)的改变更大些,说明__________是进化的动力,它是实现__________的必经过程。
(3)一段时间后,A、B两处老鼠进化速度________________(增高或稳定),此时两处老鼠性状已经出现很多差异,由此说明遗传物质是__________(稳定或可变)的。
22.(10分)“蝴蝶泉头蝴蝶树,蝴蝶飞来千万数。
首尾连接数公尺,自树下垂疑花序。
”每年的4、5月间,大理蝴蝶泉一带有数量庞大的大丽王蝴蝶种群,它们的翅色有黄翅黑斑和橙黄黑斑两种。
研究得知,黄翅黑斑(A)对橙黄黑斑(a)是显性,且亲代基因型比例是AA(30%)、Aa(60%)、aa(10%)。
请据孟德尔的分离定律计算并回答问题:(1)子代的基因型频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要使蝴蝶后代的基因频率维持在这一理想状态下,应具备哪些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近年发现该种群出现了突变的白翅蝶,专家分析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将会发生改变。
请分析白翅的基因频率可能会怎样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近几年发现,该种群数量明显减小,使观赏价值降低,专家提出要加以保护,这是在__________层次上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23.(13分)右图为某一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示意图,现有一黑腹果蝇的野生种群,约有107个个体。
据资料显示,黑腹果蝇每个个体约有104对基因,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该果蝇的体细胞内有__________个染色体组。
(2)若该果蝇的基因型为AaBbX W X w,它经减数分裂可产生________种配子。
(3)假定该种群中每个基因的突变频率是10-5,那么在该种群中每一代出现的突变基因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统称为种群的__________。
经观察,该种群中果蝇存在大量的可遗传的变异,其来源包括基因重组和________________,它们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__________,但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____________。
(5)随机从种群中抽出1 000只果蝇,测知基因型AA(灰身)个体350只、基因型Aa(灰身)个体600只、基因型aa(黑身)个体50只,请问种群中基因A的基因频率是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