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学张居正
- 格式:pdf
- 大小:74.02 KB
- 文档页数:1
张居正的小故事张居正,字太素,号东篱,直隶南皮县(今河北省南皮县)人,明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他是明代中期的重要人物,曾任内阁首辅、礼部尚书等职,被誉为“明代第一相”。
张居正在历史上留下了许多令人敬佩的事迹和小故事,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张居正的小故事。
张居正出生于一个贫寒的书香门第,自幼聪慧过人,勤奋好学。
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深得父母的喜爱和师长的赏识。
在读书期间,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不断充实自己,终于考取了功名。
张居正考中进士后,一直怀抱报效国家、振兴社稷的理想,励精图治,励行节俭,深得皇帝的信任和重用。
张居正在政治上有着卓越的才能和清明的政治理念,他主持修订了《大明律》和《大明饮食志》,推行“靖难”政策,整顿朝纲,削藩夷权,整顿军备,加强中央集权,推动了明代政治的发展。
他还提倡节俭,力行廉洁,深得民心。
张居正在政治上的一系列举措,为明代的繁荣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张居正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令人感动的小故事。
据传记载,张居正在担任礼部尚书期间,曾经亲自下厨为家人做饭。
他烹饪手艺高超,炊烟袅袅,香气四溢,家人们闻之心生温暖。
张居正认为,做饭是一种生活的艺术,也是一种对家人的关爱和呵护。
他用心烹饪,用爱滋养,让家人们感受到了家的温馨和幸福。
除了烹饪,张居正还喜欢种花养鱼。
他在官邸的后花园里种满了各种花草,鲜花盛开,香气袭人。
他还在池塘里养鱼,清澈的水中游动着金鱼和锦鲤,成群结队,生机勃勃。
张居正喜欢在花园里散步,欣赏花草的美丽,观赏鱼儿的灵动,放松身心,陶冶情操。
张居正还有一个让人感动的小故事。
据说有一次,他在官邸里举办宴会,宾客们齐聚一堂,气氛热烈。
突然,一位仆人跑进来报告说,有一位老人在门外乞讨,请求张居正施舍。
张居正听闻后,立即让人将老人请进来,安排他坐下,亲自为他倒茶送水,询问他的姓名和家庭情况。
张居正还慷慨解囊,赠送给老人一些钱财和衣物,让他感受到人间的温暖和关怀。
这件小事传扬开来,让人们对张居正更加敬佩和尊重。
古代政治家张居正的生平事迹张居正是明代最有权威的一个首辅,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不可多得的政治家1582年6月,张居正病死,一些改革的反对派重新聚集,疯狂地进行反攻倒算,改革基本失败。
下面是跟大家分享的张居正事迹,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明朝名臣,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初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进行了“万历新政”,使原已垂危的大明王朝生命得以延续,具有重大的历史功绩。
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
祖籍安徽凤阳。
明太祖封先祖张关保到归州,为归州千户所。
张居正曾祖庶出,无法承世袭官职,迁到湖广江陵。
张居正生于公元1525年5月24日,卒于公元1582年6月20日。
5岁入学,7岁能通六经大义,12岁考中了秀才,13岁时就参加了乡试,写了一篇非常漂亮的文章,只因湖广巡抚顾璘有意让张居正多磨练几年,才未中举。
16岁中了举人,23岁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由编修官至侍讲学士领翰林事。
隆庆元年(1567年)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
后迁任内阁次辅,为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
隆庆六年,万历皇帝登基后代高拱为首辅。
当时明神宗年幼,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
前后当国10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收到一定成效。
他清查地主隐瞒的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改变赋税制度,使明朝政府的财政状况有所改善;用名将戚继光、李成梁等练兵,加强北部边防,整饬边镇防务;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南方少数民族叛乱;严厉整肃朝廷上下。
在张居正功成名就之时,他把矛头对准了曾给他带来巨大利益的阶层;;文官集团。
张居正除了推行一条鞭法,使得税收统一收钱不收物,节省了很多土地,更实行考成法,其具体实施方法类似于今天的考勤,比如一位知府(五品),年初时就要写好一份计划,不能太少,写好后自己留一份,给张居正一份。
如计划过少,就要退回重写。
计划通过后,以后的一年里这位知府就要为完成计划而努力。
如果到了年末,核对后发现这位知府有什么事没有完成,那知府就会被贬职降为知县。
张居正的故事张居正,字太冲,号东篱,陕西蒲城人,明代政治家、文学家。
他是明代中期的重要人物,曾任内阁首辅、礼部尚书等职,被誉为“张太监”、“张三才”等称号。
张居正在历史上留下了许多令人敬佩的事迹和成就,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为后人所传颂。
本文将从张居正的生平、政绩和影响三个方面,为您讲述张居正的故事。
张居正生于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他自幼聪慧好学,深得父母的喜爱。
在家乡读书时,张居正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领导才能,备受师长和同学们的尊敬。
后来,他考入明代最高学府国子监,师从著名学者王守仁,深造经学、史学等知识。
张居正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很快就成为了国子监的佼佼者,备受赞誉。
张居正年少时就展现出了卓越的才华和领导能力,很快引起了朝廷的重视。
他先后担任过礼部主事、礼部员外郎等职务,展现出了出色的政治才能和管理能力。
后来,张居正被提拔为礼部尚书,成为内阁首辅,直接参与朝政决策,对明代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张居正在政治上提倡“明君贤相”的理念,主张以忠诚、勤政、清廉的作风治国。
他积极推行改革,整顿朝纲,削藩安民,加强中央集权,提高政府效率,推动了明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张居正还注重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倡儒学,倡导教育普及,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张居正在历史上被誉为“明代第一相”,他的政绩和影响深远而广泛。
他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有效地整顿了明代政治体制,提高了政府的管理效率,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张居正还注重科举制度的改革,选拔人才,推动了明代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为后人树立了崇高的榜样。
总的来说,张居正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文化名人,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
张居正的故事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张居正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传承。
明史张居正传原文与解析张居正(1525年-1582年),字居正,号仲任,浙江绍兴人。
他是明代中期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以其直言敢谏、勤政爱民而著称。
本文将通过对《明史·张居正传》和相关解析的分析,深入了解张居正的生平和政治思想。
1. 张居正传原文解析张居正传是《明史》中的一部传记,对张居正的人生经历、政绩和政治思想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以下是其中的原文摘录:(此处省略正文,请自行查阅原文)通过阅读张居正传的原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他才华横溢、勤政爱民的特点。
他一生致力于推行改革,提出了一系列务实且具体的政策,如开矿、设铸币局、降低农田赋税等,这些政策为明代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他也是一位较早意识到国家财政危机和军事危机的官员,提出了治理国家的一系列对策。
他对民生问题的重视以及对官员廉洁奉公的要求,展示了其崇尚道德和礼法的思想体系。
2. 张居正传解析张居正的政治思想充满了现代的理性、务实和开明,他注重治理国家的方法和手段,提倡思想上的开放和改革。
他重视教育,提出了“教化士民”之策,认为只有通过教育和思想教化,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和进步。
同时,他通过改革官制、设置科举考试标准等措施,为朝廷选拔优秀人才,加强政府管理提供了一定的制度保障。
张居正还在农业、水利工程等方面积极推动改革与建设。
他提出开垦荒地、疏浚河渠,以及实行耕者有其田、公田私耕等农业政策,有效地促进了农田开发和农业生产的发展。
此外,他还注重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建议增加税收收入以解决财政困难。
在对外政策方面,张居正主张“周游列国,密图四邻”,鼓励海外航行和贸易活动,提倡与邻国建立友好关系,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
总体而言,张居正以其才华横溢和勤政爱民的形象,成为明代政治史上的重要人物。
他对明朝的改革和治理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后世政治家树立了榜样。
通过对张居正传原文的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政治思想和政绩。
他的改革思想和务实精神对于我们当下的社会发展和治理也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高三历史常识:明朝名相张居正简介对于明朝历史感兴趣的同学,可能会很轻松地说出明朝的每一位皇帝,但大家可能并不了解皇帝身边的助手。
其实,掌握越多历史常识,对于我们的历史学习越有帮助,我们更容易理解历史书中所描述的历史事件。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明朝名相张居正简介,我们一起来了解明朝名相张居正。
高三历史常识:明朝名相张居正简介张居正是明朝着名的宰相之一。
张居正是湖北荆州人,生于嘉靖四年,卒于万历十年,共享年58岁。
张居正是明朝着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改革家,他辅佐明神宗实行的万历新政在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后来,张居正和太监冯保交好,冯保在朝中有很高的威望,但是很他憎恨当时的宰相高拱。
冯保集合了多方力量,将高拱扳倒,促使张居正当了宰相。
张居正得知冯保的势力,便拉拢冯保作为他的盟友,在后来,张居正在实行新政时,冯保也给予了支持。
在明神宗登基后,张居正受李太后的信任帮助明神宗处理国家政事,担任宰相一职。
在位期间,张居正勤勤恳恳,为明神宗处理政事建言献策,深得明神宗和李太后的重用。
在当了宰相之后,便迎来了为官生涯的辉煌点,那就是推行了万历新政。
张居正看到明朝长期处在积贫积弱的水火之中,便向皇上商议改革一事,并提出了一些强有力的改革措施,深得明神宗的认同。
张居正在得到皇帝和太后的支持之后,便开始了对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大改革。
张居正在改革期间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导致他积久成疾。
即使在生病期间,张居正依然坚持推行新政的实施。
此时,新政在张居正大力的施行下,已经初见成效了,明朝的经济也出现了一定的复苏。
张居正的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遭到保守权贵派的阻拦,为了顺利推行新政的稳定实施,张居正不怕艰辛排除万。
《张居正改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张居正改革的背景,包括明朝中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状况。
掌握张居正改革的主要内容,如考成法、一条鞭法等。
理解张居正改革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史料分析,培养学生解读历史资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和思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改革精神。
引导学生从张居正改革的成败中汲取历史教训,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张居正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分析张居正改革成功的原因和失败的教训。
2、教学难点理解一条鞭法的具体内容和历史影响。
评价张居正改革在明朝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张居正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使学生对改革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张居正改革的成败原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史料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相关的历史资料,提高学生的史料解读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讲述明朝中期面临的种种问题,如政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财政危机等,引出张居正改革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张居正改革的背景政治方面:官僚机构臃肿,官员贪污腐败,行政效率低下。
经济方面:土地兼并严重,农民大量破产,国家财政收入减少。
军事方面:边患频繁,军费开支巨大。
3、张居正改革的主要内容考成法强调官员的考核和监督,规定各级官员要按时完成工作任务,提高行政效率。
通过建立三本账簿,加强对官员的管理和考核。
一条鞭法将田赋、徭役、杂税等合并为一条,按田亩多少征收银两,简化了税收制度,减轻了农民负担,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整顿吏治选拔和任用有才能的官员,淘汰不合格的官员,加强对官员的教育和培训。
4、张居正改革的实施过程讲述张居正如何克服重重阻力,推行改革措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张居正改革的成败张居正是明代中期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他在位期间,积极推行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力图改变明朝的国家经济困境和政治腐败现象。
然而,张居正的改革尽管有一些积极成果,但最终并未能够取得完全成功,反而导致了明朝的一系列问题。
首先,张居正积极推行了新法,力图改革明朝的财政制度。
他实行了严格的财政收支管理,削减了官员的禄位制度,减轻了朝廷的财政负担。
他还推行了多种增收措施,如发展商业税收,提高土地税收,加强盐铁专卖制度等等。
这些改革措施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明朝的财政收入,缓解了财政危机。
然而,这些政策也导致了民众的不满和抗议,特别是农民们对于加重税收的不满。
这引发了一系列的农民起义,如万历一朝的一系列起义,崇祯皇帝时的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等等,严重破坏了社会秩序和国家稳定。
其次,张居正积极整顿了官僚体制,力图减少贪污腐败现象。
他废除了宦官政权,整治了权臣集团,推动了选官制度的改革。
这些措施确实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权力滥用和贪污腐败的现象,提高了政治纪律和执行效率。
然而,张居正在整顿官僚体制的同时,也大量提拔了自己的亲信和门生,加强了他个人的权力。
这种权力过度集中导致了明朝政治的不稳定,在张居正去世后,明朝政权开始出现割据和内乱现象。
此外,张居正也推动了教育改革和军事改革。
他重视教育事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整顿和改革,提高了教育质量和水平。
他还加强了边防建设,提升了军事实力。
这些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提高了国家的文化和军事素质,增强了明朝的实力。
然而,由于税收加重和民众不满,造成农民起义的频繁发生,使得明朝无力应对边疆地区的军事威胁,最终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综上所述,张居正在改革上的成败可谓是双重的。
他的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提高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减少了贪污腐败现象,并且也在教育和军事方面做出了一些积极努力。
然而,他的改革也带来了负面后果,如加重了民众的税负,引发了农民起义,加剧了社会动荡和国家危机。
张居正的小故事张居正是明朝中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改革家,他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对明朝的政治、经济和军事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除了他的政绩之外,张居正的一些小故事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张居正的小故事。
张居正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但他却凭借着聪明才智和勤奋努力,一步步走上了官场的高位。
他年轻时曾经在乡村学校教书,他对教育事业非常热衷,认为教育是国家兴盛的基石。
因此,当他担任内阁首辅时,他积极推动教育改革,提出了“以经世致用为宗旨,以实用为主导”的教育理念。
他鼓励学生学习实用的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而不是空洞的书本知识。
他还提出了“以实践为主,以理论为辅”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这些教育改革措施为后来的教育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教育改革,张居正还非常注重农业发展。
他认为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只有农业发展才能保证国家的稳定和繁荣。
因此,他积极推动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提倡农民使用新的农具和种植技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他还鼓励农民种植经济作物,以增加农民的收入。
他的农业改革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明朝的农业生产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张居正还非常注重廉政建设。
他认为廉政是一个官员最基本的要求,只有廉洁奉公才能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因此,他在任内严厉打击贪污腐败行为,建立了一套严密的监察体系,对官员的行为进行严格监督。
他还提出了“以法治国”的理念,强调依法行政,保障人民的权益。
他的廉政建设措施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和赞赏,明朝的政治风气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除了政绩之外,张居正还有一些小故事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据说他在担任内阁首辅期间,每天早上都会亲自到街头巡视,了解民情民意。
有一次,他看到一个老人在街头卖鞋,但是没有人来买。
张居正走过去,问老人为什么没有人来买鞋。
老人说,现在的人都穿布鞋,不穿皮鞋了。
张居正听后,立即下令禁止官员穿布鞋,要求他们都穿皮鞋。
张居正“一条鞭法”只是促进财政收入,造成的问题却直接亡国张居正是明代有作为的改革家,甚至有人认为他是中国第一改革家。
在整个明代,最有名、最有作为的首辅就是他了。
然而,作为一名政治家,张居正天生就带着“封建社会官员的原罪”。
(1)如何评价张居正1572年5月25日,隆庆皇帝病逝,病逝前将高拱、张居正、高仪、司礼监太监冯保视为四大托孤之臣。
而且,高拱的资格也比张居正老,在政治角力中高氏占据制高点。
高拱1512年生人,1541年进士,1566年以礼部尚书拜文渊阁大学士,进入内阁,1569年任内阁首辅,兼吏部尚书。
此人工作作风强悍、雷厉风行。
主张对于不合时宜的思想、事务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此外,特别重视商人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张居正1525年生人,今天的湖北省荆州市(江陵)人。
1567年以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的职位进入内阁。
1573年,他联合司礼监太监冯保,将高拱驱逐出内阁后任首辅,1582年病逝。
对于政治家的评判,也许我们没有必要用常人的标准。
比如张居正对戚继光青睐有加,造成对其他将领的不公。
伟大的人未必具备伟大的品格,张居正就是明证。
他也贪污;他也对持不同意见哪怕是持正确意见的人,进行无情的甚至是卑鄙的政治打压乃至谋害,例如高拱;他也会袒护自己的孩子并借着自己的势力为他们谋利益;他也纵容亲信为非作歹;他也……对于这些,我们没有必要去横加指责。
当然,也不能放弃对这种现象的批判,不批判就等于我们认同能人可以犯罪而且不受历史的谴责。
从而就会让今天的某些自我陶醉的人也像他那样,拿着自己有才为自己的品德乃至罪责推脱责任。
当然,在批判他的时候,我们应该抱以平常心。
毕竟,他已经是历史人物了。
至于对张居正最终被抄家、长子自杀、次子残废、张家所有成年人全部被充军的下场也不要过于惊讶。
因为,他的结局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咎由自取。
因为,按照儒家思想严厉教导皇帝的他,本身就是说一套做一套,而少年皇帝惊讶地发现这一现实后,对老师的愤怒与痛恨可想而知。
【原文】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和,湖广江陵人也。
嘉靖二十六年,生。
自幼聪颖,读书过目成诵。
嘉靖三十八年,举进士,授翰林院编修。
隆庆元年,擢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
万历初,进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
万历十年,拜相,加太子太师,进封首辅。
居正才识明敏,政事精通,以严法纪,整饬朝纲。
当时朝政昏暗,贿赂公行,居正乃竭力整顿,裁汰冗官,澄清吏治,使朝廷气象一新。
又兴修水利,减轻赋税,使民得休息。
居正之政,实为世所称颂。
居正性刚毅,持身严谨,虽贵显,不染恶习。
居正之母,贤良淑德,教子有方,居正深受母教,故能持正不阿,清正廉洁。
居正治家,亦以严整著称,子孙皆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
居正执政期间,国事日盛。
辽东战事频仍,居正谋略深远,指挥有方,屡破敌军,使辽东得以安宁。
西北边陲,亦因居正之策,安定如故。
居正之才,实为国家之柱石。
万历二十年,居正病卒,年五十八。
帝为之辍朝五日,赠太师、文渊阁大学士,谥文忠。
居正既没,朝野痛悼,天下哀恸,以为国家失去一柱石之臣。
【翻译】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和,湖广江陵人。
嘉靖二十六年出生。
自幼聪慧,读书过目不忘。
嘉靖三十八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
隆庆元年,擢升为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
万历初年,晋升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
万历十年,拜相,加封太子太师,进封为首辅。
居正才智明敏,政事精通,以严明的法纪整饬朝纲。
当时朝政昏暗,贿赂成风,居正竭力整顿,裁减冗官,澄清吏治,使朝廷气象焕然一新。
又兴修水利,减轻赋税,使民众得到休息。
居正的政策,实际上受到世人的赞誉。
居正性格刚毅,为人严谨,虽然显贵,却不染恶习。
居正的母亲,贤良淑德,教子有方,居正深受母教,因此能坚持正道,清正廉洁。
居正治家,也以严整著称,子孙们都遵循规矩,不敢越雷池一步。
居正执政期间,国家事务日益兴盛。
辽东战事频发,居正谋略深远,指挥有方,屡次击败敌军,使辽东得以安宁。
西北边疆,也因居正的策略,保持了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