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坛的概念特点
- 格式:docx
- 大小:25.75 KB
- 文档页数:7
行树冠喷雾,增加空气湿度,立足实际,进行喷洒杀菌剂,防止病菌生长,做好防风、防寒、防冻的措施,铺设渗水管和盲沟等。
随时清除林内的杂草、石头等。
在入冬前完成浅锄、除杂清理,要进行适当施肥,提高肥力,疏松土壤,增加有机质,透风通气,防风,防病虫害,防人畜危害等。
2反季栽植施工技术随着市政园林建设的不断发展,要求绿化工程可以打破时节和特殊气候的限制,提高成活率,克服不利于生长的因素,进行非正常季节的施工。
施工起挖时要注意保护断根,起挖时间越短越好,泥球包扎要紧,装运过程中,保证泥球不散,保护树干、树枝,喷洒蒸腾抑制剂,减少叶子的蒸腾,要适当植入生根剂,促进根系生长。
3园林绿化施工技术策略园林绿化工程与建筑工程在施工工序上具有相似性,在园林绿化过程中,完成场地的测量、场地的平整后,将单位工程分为园路铺装、绿化、喷灌等工程,可按顺序进行施工;对于园林绿化施工可采用流水施工法和网络计划技术,保证连续施工。
4结语园林绿化施工技术专业性较强,内容繁杂,因此,要立足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施工技术方案,保证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质量,实现园林景观美轮美奂的效果。
(收稿:2014-04-22)园林花坛的分类及其功能作用史俊喜(河南省驻马店市薄山林场463200)显。
纵横轴可对称也可不对称。
花坛可高可低,可大可小,既可形成主景也可成为配景。
作为主景构图时,常与大型喷水池、雕塑或纪念性建筑物相融合,作为配景可与山石小品及水池结合设置。
通常设置于需要四面观看的城市主要交叉路口及立交桥周围的环境。
1.2按花坛构图形式分类1.2.1规则式花坛。
规则式花坛具有规则的几何式外部轮廓,内部植物配置也是规则式的,属于完全规则式的园林应用形式。
规则式花坛讲究整齐一致,均衡对称,一般具有明确的轴线,构图讲究几何体的组合和搭配。
1.2.2自然式花坛。
自然式花坛是相对于规则式花坛来说的,轮廓为自然曲线,以不规则形式布置的一种花坛,一般没有轴线,设计中注重把自然美跟人工美巧妙结合,这种自然风格的花坛称之为自然式花坛。
第一节花坛植物养护要点一、概念花坛是在一定几何轮廓的植床内种植颜色、形态、质地不同的花卉,以体现其色彩美或图案美的园林应用形式。
花坛多是将同周期开放的多种花卉或不同颜色的同种花卉,根据一定的图案设计种植,以发挥其群体的美,是园林绿地花卉布置中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二、花坛的类型花坛的种类很多,目前常见有以下5种分类方法:(1)按其形态可分为立体花坛和平面花坛两类.立体花坛是结合铁架和徽喷管道进行造型,将各种矮小的花卉植物和栽培基质附着其上,做出如同绿色雕塑的花坛。
平面花坛在传统意义上讲是依附予地面的花坛,在平面上构成图案。
按构图形式平面花坛可以分为规则式、自然式和混合式三种。
(2)按观赏季节可分为春花坛、夏花坛、秋花坛和冬花坛.(3)按栽植材料可分为一、二年生草花花坛、球根花坛、水生花卉和专类花卉等.(4)按表现形式可分为盛花花坛、模纹花坛。
模纹花坛(毛毡花坛)是应用植株低矮且枝叶紧密的观叶植物或花叶兼美的花卉组成平面纹样图案,以表现细致鲜艳的花纹和富有韵律感的图案美的花坛,如五色苋、三色堇、雏菊、半边莲等;盛花花坛是应用花期相近的几种花卉配植在同一花坛里,显示出整体的绚丽色彩与优美外貌,构成群体美的观赏效果的花坛,要求花色鲜明艳丽、花朵繁茂,常用一二年生花卉及球根花卉。
(5)按花坛的运用方式可分为独立花坛、组合式花坛和带状花坛。
独立花坛为单个花坛或者多个花坛紧密结合形成。
多用来构成局部构图的中心,一般布置在轴线的焦点、道路交叉口或大型建筑前的开阔的广场中。
组合式花坛由多个花坛组成,不可分割,各花坛之间用道路或草皮连接,游入可以进入。
但其造价较高,只用在重要地段、重要场合。
带状花坛是长为宽的3倍以上,划分成若干段落,在道路、广场、草坪的中央或两侧有节奏地简单重复布置的花坛。
在连续风景构图中,带状花坛可以作为主体来运用,也可以作为独立观赏花坛的镶边和道路两侧、建筑物墙基的装饰。
三、花坛的特点传统意义上的花坛,外部平面轮廓具有一定的几何形状,注重大色块的植物群体运用,其中配置的观赏植物一般比较低矮,花坛整体内容足各种图案的植床,具有强烈的装饰性、观赏性,以美化环境、渲染气氛和装饰建筑为目的的。
花坛、花境在园林植物应用中的对比分析吴悠(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风景园林系,北京石景山100144)花坛、花境都是花卉在园林景观中的重要表现形式。
本文首先对花坛、花境的概念和分类进行了梳理与总结,然后分别从表达效果、色彩搭配、植物选择和后期维护4个方面对花坛与花境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花坛与花境在我国园林植物应用中的发展前景做出了展望。
花坛;花境;园林植物;对比研究自然的生长状态。
3.2色彩搭配盛花花坛的色彩更加明艳鲜丽,相邻花种之间往往对比反差比较强烈。
大红色、暗红色、亮粉色、明黄色、深紫色都是盛花花坛常用的颜色。
模纹花坛相对来说色彩比较单一,因为模纹花坛的主要构成为观叶植物的枝叶,所以色彩主要集中在各种不同层次的绿色、黄色以及暗紫色等。
花坛虽然追求色彩的组合,但重点是不同色彩之间清晰地构成明朗的图案,而不是盲目追求色彩的多样性。
在色彩的设计上,大型花坛的色彩配置一般在4~5种颜色,较小型花坛色彩配置一般在2~3种颜色即可。
而花境的色彩配置则鼓励较多种类的植物共同组成丰富的色彩,不过这些色彩要求在表达效果上比较淡雅自然,不似盛花花坛那样鲜艳与对比强烈,通常会搭配若干同一色系但明度、冷暖、饱和度稍有不同的植物进行颜色上的配置。
因此,即便具有更多的植物色彩,但是花境往往给人以天然素雅的感觉。
3.3植物选择在盛花花坛植物的选择上,既可选择一、二年生植物,也可选择球宿根植物进行搭配。
由于盛花花坛中的植物要构成平面化的斑块状色彩,因此在选择花卉时要尤为注意植物的株间距,避免选择株间距过大的花卉。
盛花花坛选择植物时往往选择观花为主、株型紧密、开花繁茂、花期一致的植物进行配置,常用的1、2年生植物有一串红、矮牵牛、三色堇、金鱼草、金盏菊、孔雀草、鼠尾草、万寿菊、雏菊、百日草、羽衣甘蓝等;球根、宿根花卉植物有四季海棠、风信子、郁金香、地被菊、天门冬等。
在模纹花坛植物的选择上,通常选用低矮的观茎植物,要求观赏期较长、植物生长较为缓慢、多年生、枝叶细小、株丛紧密的观叶植物。
花坛的概念、特点1、花坛的类型(1)依花材分类:盛花花、坛模纹花坛、毛毡花坛、浮雕花坛、彩结花坛、时钟花坛(2)以空间位置划分:平面、立体和斜面(3)依花坛组合划分:独立、带状、花坛群(三)、各种花坛的应用特点(四)、花坛的设计原则和基本要求、设计内容1.花丛花坛的设计(1)植物选择:(2)色彩设计:(3)图案设计:2.模纹花坛的设计(1)植物选择:(2)色彩设计:(3)图案设计:花境的概念(一)、花境的类型按照设计形式上分1.单面观赏花境2.双面观赏花境3.对应式花境从植物选择上分:1.宿根花卉花境2.球根花卉花境3.灌木花境4.混合式花境5.专类花卉花境(二)、花境应用的表现形式(三)、花境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植物材料、色彩、形式等。
花坛和花镜的区别(一)、花台(二)、花池(三)、花丛(四)、花带(五)、花钵的概念及其应用。
一、草坪的含义及分类1.游憩性草坪2.观赏性草坪3.运动场草坪4.环境保护草坪这些草坪的应用形式及其草种。
1.草坪的配置原则(2)草坪植物选择(1)草坪与乔木树种的配置(2)草坪与花灌木的配置(3)草坪与花卉的配置5草坪与山石-水体-道路配置7.草坪边缘处理地被植物的含义及其分类(一)、地被植物的类别1.草本地被植物2.木本地被植物1.地被植物的配置原则2.地被植物的造景形式三、草坪与地被植物的功能作用广场的概念、城市广场的类型及绿化特点(一)、市政广场;(二)、纪念性广场(三)、交通广场;(四)、休闲广场(五)、文化广场;(六)、古迹广场(七)、宗教广场;(八)、商业广场(一)、城市广场绿化设计原则(二)、广场的植物造景设计要点1.规则式种植2.集团式种植3.自然式种植4.广场草坪5.广场花坛、花池城市道路植物景观的功能:城市道路植物景观设计概念:城市道路植物景观设计的原则(一)、保障行车、行人安全(二)、妥善处理植物与道路设施的关系(三)、行道树的选择与应用原则(四)、近期与远期相结合道路绿地断面布置形式1一板二带式绿地2二板三带式绿地3三板四带式绿地4四板五带式绿地这些形式的概念和设计特点。
1.行道树绿带植物造景设计(1)作用(2)宽度(3)基本形式:(4)行道树要求路侧绿带的植物配置模式主要绿化模式(1)群落式复层混交;(2)乔木+灌木+草坪;(3)乔木+地被;(4)乔木+灌木模纹;(5)灌木模纹;6)灌木球;(7)灌木球+草坪;(8)绿篱;(9)攀援植物。
1.分车带植物造景的原则2.中央分车带的植物造景林荫道植物造景的特点城市步行街——概念、特点、分类、植物景观配置常见的园林支路、小路1.山(坡)径2.林径3.竹径4.花径5.草径(概念、特点)。
一、水体植物配置的原则二、各类水体的植物配置:湖、池、沼、溪流、江、河、泉、喷泉、跌水和瀑布三、依水存在的景观类型:桥、塔、幢、堤、岛堤的概念及植物配置,水边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水边的植物景观类型、石岸的类型。
举例说明水生植物与水面植物配置的类型关系。
结合实习内容论述植物配置与植物群落稳定性的关系,结合实习论述色彩设计与植物景观的关系,以世纪公园和太子湾公园为例,如何理解“师法自然”在植物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生态原则植物配置应按照生态学原理,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直接竞争,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人工植物群落结构。
同时根据生态学上物种多样性导致群落稳定性原理,植物配置时应充实生物的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是群落多样性的基础,它能提高人工植物群落的观赏价值,增强人工植物群落的抗逆性和韧性,有利于保持群落的稳定,避免有害生物的入侵。
只有丰富的物种种类才能形成丰富多彩的人工植物群落景观,满足人们不同的审美要求;也只有多样性的物种种类,才能构建不同生态功能的人工植物群落,更好地发挥人工植物群落的景观效果和生态效果。
色彩作用于人的眼睛,人们不仅会产生对各种颜色的感受,还会产生情绪和其它一些心理效应。
正是这种色彩心理效应,我们常把红、橙等颜色称为暖色,而把青、蓝等颜色当作冷色。
因为红、橙色给人以温暖的感觉,而蓝、青色则让人觉得寒冷。
在人们的生活环境中,颜色与情绪的关系是密切的,伴随着对颜色的感觉会使人产生各种情绪。
我们经常于山野、林河之间体验到自然植物色彩之美,这种植物色彩是天然的,是不需要运用设计原理的。
我们将通过自然界色彩美应用于设计法则,如果能运用得当,能达到惟妙惟肖的境界,许多名胜古迹的园林,因为有植物色相的变化,而构成可贵的天然画面。
在实际的园林景观设计中,根据地区、季节、人群等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植物色彩,并结合园林植物造景及相关园林美学理论,恰当地进行园林植物色彩的配置,以给人们创造一个赏心悦目的园林环境。
因此,园林植物色彩的正确应用的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在本文中主要就园林植物景观色彩设计得一些体会,以期为今后园林植物色彩设计应用提供一个很好的参考资料。
1.园林植物景观色彩设计的原则1.1统一原则。
在植物色彩搭配中,绿色又为园林景观中主要色相,其明度不高,色彩中性,可以缓和其他色相,在园林里起着统一整个背景的作用。
同一色相的植物可以塑造整体、统一的色彩气氛。
1.2调和原则。
和谐的色彩指的是一种色彩中包含另一种色彩的成分,例如红与橙、橙与黄、黄与绿、绿与蓝、蓝与紫、紫与红等。
互补色相搭配,有时容易产生过渡跳跃的效果,亦可选用过渡色进行调和,让人感到舒服。
1.3均衡原则。
互补色相搭配时,若面积大小一致,容易造成色彩不平衡,因此,一般亮度高的植物面积应小于亮度低的植物,以达到色彩平衡的效果。
1.4对比原则。
对比原则指植物通过色相对比、明度对比、色调对比等营造色彩丰富的植物景观。
2.植物景观设计不同色彩的象征2.1绿色环保清新。
植物景观设计时,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绿色,一切色相均有暖色和冷色之分,而色相中的绿色,在温度感觉上居于暖色和冷色之间,温度感适中,并且绿色是园林景观中的主要色相。
2.2红色热烈奔放,充满激情和力量。
很多人不敢轻易在设计中使用红色,但是红色的花卉与绿色植物搭配绝对会让你备感亲切自然。
专家指出,红色容易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因此,最好将其安排在植物景观的中间且比较靠近边沿的位置,而不要设置在隐蔽的角落边沿或距离视线较远的地方。
2.3黄色华贵雍容。
在专家们看来,黄色同样是非常醒目的颜色,但是,却会使人紧张不安,情绪躁动。
因此很少会有人将其大量应用在花园内,一般多做色彩点缀。
2.4黑色神秘深沉。
黑色是颇有争议的颜色,拥有与之接近的颜色如黑红色、深栗色以及有光泽的黑紫色的观叶或观花植物最近非常流行,而且堪称经典之选。
黑色既可以成为平衡整个景观色调的元素,也能形成令人晕眩的强烈效果。
如与红色系或紫色系搭配可增强景深感,若与金色或黄绿色叶片、浅粉色或淡蓝色花卉组合,将形成对比鲜明的景观。
2.5白色纯净高雅。
专家表示,不要一看到白色就联想到有人故去,而且,不必担心将白色充满整个空间会让人有不舒服的感觉。
事实上,设计制作一座白色的花园是很有趣的构思,白色可以唤起人们对和平和简单生活的渴望。
小型的白色花朵在与其他色彩组合时,可以起到提升局部景致的作用;而大片白色植物的使用,将给人强烈的冲击感。
2.6蓝色给人安静深邃的感觉。
专家认为,最好不要将这一颜色的花卉单独成片栽植。
与其他色彩相比,蓝色更加需要与其他色调进行搭配,如在其中零星栽种深红色植物,或与带状杏黄色或浅黄色花卉间植,又或在旁边栽种大片白色花卉进行对比。
2.7棕色让人有生命正漫漫消逝的感觉。
尽管棕色不是能够呈现绚丽景观的颜色,经常作为配色出现。
但是,在冬季尤其是下霜之后,棕色上又会增添银色和灰色,进而使植物原本的颜色变得模糊不清,营造出别有情趣的景致。
3.整体性在园林景观中,植物一般与其他景观要素一起出现,即和建筑、小品、铺装、水体等景观元素一起出现,此时植物又处于支配地位或是次要地位两种情况。
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植物大面积或小面积作为单独观赏对象时出现。
这里我们要分析的是当植物处于支配地位和作为单独观赏对象时,它的配色处理。
但不管任何情况,我们的植物色彩设计都不能单独进行,要从整体色彩效果出发。
3.1园林植物与建筑小品的搭配亭一般小巧玲珑,四面敞开,通风透气,属于一种敞开式的小品建筑,主要供游人休息,登临眺望、赏景的功能。
基于亭的这种特点,在实现其实用功能的基础上,可以在休息亭以浓郁、成片的树林为背景或以常绿树丛隐亭其中,比单独放在一片草坪或者硬地上,内容上愈加丰富,在景观上要显得愈加自然、愈加能吸引人们的眼球、也不突兀,同时,它又是游人驻足观景休息之处,凭栏可观赏环亭四面之景,满足了看与被看的双重需要。
3.2园林景观与水景的搭配园林中自古水边主张植以垂柳,造成柔条拂水,同时在水边种植落羽松、池松、水杉及具有下垂气根的小叶榕等,均能起到线条构图的作用。
水边植物配植切忌等距种植及整形式或修剪,以免失去画意。
在构图上,注意应用探向水面的枝、干,尤其是似倒未倒的水边大乔木,以起到增加水面层次和富有野趣的作用。
基调色彩园林景观设计以绿为基调,但绿色的不一定是生态的。
大自然有自然的规律,自然规划远比人工要健康,具有生命力,园林景观设计师应多运用乡土植物,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以远原有植物为框架,以此来体现生态园林景观设计。
多数的景观或多或少地体现了绿色,但绿色的不一定是生态的。
自然有其演变和更新的规律,从生态的角度看,自然群落比人工群落更健康,更有生命力。
园林景观设计师应该多运用乡土的植物,充分利用基址上原有的自然植被,或者建立一个基调色彩园林景观设计以绿为基调,但绿色的不一定是生态的。
大自然有自然的规律,自然规划远比人工要健康,具有生命力,园林景观设计师应多运用乡土植物,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以远原有植物为框架,以此来体现生态园林景观设计。
多数的景观或多或少地体现了绿色,但绿色的不一定是生态的。
自然有其演变和更新的规律,从生态的角度看,自然群落比人工群落更健康,更有生命力。
园林景观设计师应该多运用乡土的植物,充分利用基址上原有的自然植被,或者建立一个框架,为自然再生过程提供条件,这也是景观设计生态性的一种体现。
5.背景效果背景色对植物色彩配置起着重要的作用。
远山、蓝天、大面积的水面均可以充当植物色彩的背景,这3种背景色都属于灰色系,当配置植物作为前景时明度高的色调比较合适,但前景和背景之间应该有适当中明度或低明度的色彩过渡,还要考虑色彩空气透视的效果。
园林景观中的一些垂直景物,如墙面、绿篱等也会充当植物的背景。
这时,要根据背景的色彩特性,来配置植物色彩。
如果是暖色调,在砖红色的墙根或屋底时,作为前景的植物色彩应是暖色。
反之,当背景是冷色调时,前景应冷色调。
绿色背景主要是利用观叶植物,选择枝叶紧密,叶色浓暗,终年常绿的树木为背景效果最好。